国学班教学计划

2024-06-08

国学班教学计划(精选8篇)

国学班教学计划 第1篇

四年级四班国学《弟子规》2016-2017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九月

第一周:

一.总叙——————————弟子规,圣人训

九月第二周二.入則孝,出則悌——父母呼,应勿缓 九月第三周:

二.入則孝,出則悌——父母呼,应勿缓

九月第四周:

二.入則孝,出則悌——父母呼,应勿缓 十月第一周:

三.谨而信——————朝起早,夜眠迟 十月第二周三.谨而信——————朝起早,夜眠迟 十月第三周三.谨而信——————朝起早,夜眠迟 十月第四周:

三.谨而信——————朝起早,夜眠迟 十一月第一周:

四.泛爱众而亲仁

十一月第二周四.泛爱众而亲仁 十一月第三周四.泛爱众而亲仁 十一月第四周四.泛爱众而亲仁 十二月第一周五.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十二月第二周五.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十二月第三周五.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十二月第四周五.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一月(2017)第一周 五.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一月第二周五.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国学班教学计划 第2篇

——2016年秋季万安学校二年级1班2班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1班2班班的国学教学工作。国学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学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的日益繁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我国港、澳、台地区一直非常重视国学,其教育体系中国学一直是重中之重。而我国大陆地区的国学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却严重不足。在当前的文化多元、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特别是外来文化、网络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的社会转型时期,国学教育的重要性更是重新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一、班级基本情况

我这学期我担任了二年级1班2班的国学课,二年级1班共有学生46人,二年级2班47人,学生通过一个学年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的能力去完成学习任务。不过部分学生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尖子生和后进生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注重抓学生的基础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主要成绩

国学,不仅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和推动者。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教授课本知识,同时还应寻根溯源,增厚学生的人文修养,不断汲取国学精髓。

1、让学生认识国学,让他们对自己的文化产生民族自豪感

一提起传统文化,绝大多数同学的认识是“之乎者也”之类,印象中是摇头晃脑的读背,感觉甚是枯燥乏味,没什么好学。所以老师要让他们重新认识国学,感受到国学的魅力。

我跟他们谈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论述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告诉他们中国传统文化是其他文化体系不可比拟的。我们有八百年的周文明,我们有风、骚、赋、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古典诗文,琴棋书画,有百科书之称的《三字经》,有为人处事的蒙学经典《弟子规》。我们有“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骨气,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人生责任,有“以天下之忧而忧,以天下之乐而乐”的普世情怀,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我们还有闻名于世的四大发明,有丰富的天文地理,工艺文艺,有辉煌灿烂的科学技术,古典诗文,琴棋书画„„数不胜数。同学们听得很入神,并在我慷慨激昂的演讲中,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备好课,让学生享受国学课

学生对国学有了新的认识了,下一步我们就要备好课,上好课。上国学课,首先我们老师要懂国学。我们不可能都是博学的大儒,但是对于我们要上的那节课的内容,我们要研究透彻,尽量使我们的教学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问什么问题,我们都应该能对答如流,给学生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形象。就像有位老师说的:“我们也许只需讲40分钟,但准备这门课的时间却是你走过的整整20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

3、保障时间,落实诵读

识记与积累是学习语言的必要方法。小学高段的国学经典都是长篇累犊的文言文,教师应给予较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放声诵读,达得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我利用每天晨读中的20分钟时间带领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诵读经典,如接读,分男女生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每周布置学生背诵指定的段落并落实检查。这样一期下来,少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做到了篇篇能背;稍逊一筹者也能背其三分之二;大部分学生能熟读成诵。

4、多种形式进行朗读,不求甚解。

国学本身也存在着扬弃和继承再创新,赋予时代新内容的问题。对孩子们学习国学的要求应以“朗朗上口,不求甚解”。国学教育的时间可采取弹性制。如老师每天早自习前20分钟领着诵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对对碰、同学接龙、师生接龙、男女对抗赛等形式进行诵读教学,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悟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达到正心正身的教育目的。通过和古代圣贤对话,在经典里遨游,学生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触摸着文言的精彩。

5、国学教育须注入现代元素

如何摆脱枯燥、晦涩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领略国学的精华?必须给

国学教育注入现代元素。如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伴有古乐,并辅以动画片演绎,既有古代寓言,也有外国故事,让孩子们在逼真的环境里追思古人,陶冶性情。

6、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方法进行辅助教学。

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故事、图片等,来帮助学生在理解所学内容的同时,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生动性,如在教学《忠》时,在大屏幕上播放《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教育学生报效祖国就是忠。在教《孝》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汉文帝侍母的故事”引导同学们明白,不论你是什么样的身份,在父母面前你都是儿女,你必须无条件的孝敬他们。

7、课堂教学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在每节课教学内容的讲解后,都设计一个师生自由讨论的环节,让学生联系学生活实际进行思考,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认识前人,让学生学会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去其糟粕,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弟子规》的内容与《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联系起来教学,让学生在古圣贤的身上找到今天行为准则的影子,让学生明白与圣贤结朋友一样可以修身正德,同时也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效达成,与新的教育理念相适应。

5、坚持不懈的检查诵读背诵。

三、具体做法

(一)认真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二)工作中不放弃每位学生

(三)努力提高课题教学效率

四、存在问题

(一)对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还不够到位。

(二)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三)复习这段时间,我发现学生不看题目要求就开始做题,做完之后不会检查。

五、改进措施

增加课堂趣味性和故事性,丰富个人国学知识。

国学经典的学习还得不到部分学生尤其是家长们的高度重视,学生虽然学习了经典中的道理,但生活中的某些行为还是没有改变,没有做到言行一致。所以,我们今后的工作中还要更加努力,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这项活动。向着“传播国学知识,提升综合素质”的目标努力奋进。

我为什么带着孩子逃离了国学班 第3篇

让我惊喜的是,娃很快就能将加在一起足有数千字的《三字经》和《弟子规》背得行云流水气贯长虹,连幼儿园老师,都对他强悍的记忆力赞不绝口。

大人常常是得寸进尺的,我闲来又让他背些《琵琶行》《木兰辞》之类,不是有很多大师回忆童年,提起那些后来才读懂的诗句,总说当年略显盲目的背诵其实是有价值的吗?况且娃对此并不排斥,凭着小孩子的一股心气,很快也都能流利地背诵出来了。

有天,一个朋友路过我居住的城市,他是搞教育的,我不无炫耀地提起娃背古诗的事,他认真地建议我,你儿子有这种天赋,可以去上个读经班,你们这里就有一个,做得很不错。

我按照他的指引,去那个读经班观摩了一下,不大的一间教室,一群孩子哇啦啦地念书和背书。其中有个小男孩,大概只有三四岁的样子,圆圆的脑袋,大大的眼睛,皮肤雪白干净,像是幼年唐僧,居然能将《大学》一口气背上几大段,宛然一个未来鸿儒正在养成中。他家里人和别的家长说,平时还经常带他去打坐什么的,修身养性。

我顿时有了时不我待的急迫感,赶紧把娃也送了进来,等到他很快也能将一篇《大学》从头背到尾时,我备受鼓舞。得陇望蜀,遥想再过几年,娃应该能将那些典籍都背得烂熟,这种储备,也算先同龄人一步。

我并不是一个人,孩子在教室里背书时,大人就在外面聊天。他们大都比我们来的时间长,有的还是穿城而过,长年累月,风雨无阻。他们也觉得竞争太激烈,应该趁孩子现在空闲尚多来打个底子。

唯有那个“幼年唐僧”的父亲比较激进。他认为应试教育一塌糊涂,他考虑将来放弃高考,听说某地有个很好的国学班,寄宿制的,先生带着孩子读国学、学英语、习武练气功等等。他盛赞那位先生,说是人中龙凤,远非一般的中小学老师能比:“既然能跟这样的人学习经典,何必在应试教育的体系里浪费时间呢?”他看上去很激愤,他的激愤让我警惕。

我也深知应试教育有很多弊端,但它到底是一个体系,经受多重监督,有很多讨论和试错,它也许会扼杀掉孩子的一些天分,使他们平庸,但也比把孩子的未来押在一位“先生”的学问道德身上要安全。而根据我有限的经验,被渲染得神乎其神的人,未必是好的教育家。教育是一个长久、细致、考验人的平衡感和耐心的事,来不得半点夸张。

我没有在读经班坚持到底,倒不是发现什么问题,几个月之后,我娃得了重感冒,读经班的教室不通风,上课时又门窗紧闭。健康无疑是更重要的事,我跟老师说明原委,再也没有带娃去过。

几年之后,我有机会采访一位著名的国学倡导者,说起我娃也上过读经班。他说,那为什么后来不上了呢?我说起孩子生病这件事,他拖着长腔说“那——是你的孩子没有这份福分了”,不满溢于言表。我有点惊讶,如果学习不能让一个人变得更加包容和平静,即使满腹经纶又有什么意义?我后来又见到一些“国学派”人士,也如他这般骄傲与易怒,即使,一开始是想显得和善的。

随着一些关于国学班的报道出炉,我逐渐明白了何以如此。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他们是复古者,但真相却是,他们是反叛者。他们不屑与平庸者为伍,不愿意随波逐流,自认为有能力另辟蹊径,而“国学”是老天唯独给予他们这些有识见者的一条出路。这些道理看上去很有道理,但是,分寸很难掌握,一不小心就会过了火,跟搞传销的就成了一个思路,变成了一种自我催眠。

自我催眠是危险的。张爱玲的小说《色戒》里,王佳芝对革命并无了解,但当她的同学要搞一场“美人计”模式的暗杀,需要她担任那个“美人”时,她不自觉地就感染了那种激昂,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女英雄;当她接近需要暗杀的汉奸,眼看就要得手时,她突然又被现场气氛所感染,以为汉奸对自己有了真爱,临阵倒戈,放了汉奸。结果呢,汉奸一回到安全的地方,就下令“把那一带封锁,一网打尽,不到晚上十点统统枪毙了”。

在这篇小说里,我看到的不是爱情,而是自我催眠产生出来的一种迷幻,以为自己就要接近于某种伟大,却最终被这假想出来的“伟大”所出卖。它也适用于很多想当然的教育方式,不只是寄宿制的“国学班”,还有不让孩子去学校放家里自己教等等。那种对于自我的信任、对于自由的向往而产生的澎湃激情,足以战胜脱离既有轨道的恐惧,把自己和孩子视为斗士,认为胜利的曙光属于自己。

个性化的教育里有太多一厢情愿之处,缺乏比较和参照,出了问题还以为是特点,几乎没有纠错机制。如果是艺术家搞实验,问题的确有时可以等同于特点,但教育不是,在教育里,经受和应对烦琐,比激愤与激情更重要。

我并不是说,我们应该臣服于应试教育的体系下。只是对于教育这件事,仅有幻想是不够的。几乎不怎么看电视剧的我,一直在追《小别离》。作为一个以“育儿”为主题的电视剧,难得编剧不站队,对于“望子成龙”式的家长的行为,它有批评,但也有许多认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它有赞赏,但也指出其问题之所在。

看这个电视剧的过程,有时的确会让人感到崩溃,太不痛快了,各种碰撞纠缠,爱怨交加,有很多问题近乎无解。当海清怒吼:“我当然知道没用了,但是对不起,它考这些,它就考这些没用的东西”;当张子枫悲愤地叫道:“我就是一个分数机器!”简直让人绝望。生而为人,为什么要这样妥协,就不能转过头去换一条路走?

但是,剧中的海清夫妇和孩子,并没有激愤之下,就拍拍脑袋,去找一条看似更加光明的路。虽然大家都说出国好,但他们在乎亲情,在乎与孩子互相守护的时光,同时也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担忧他们去国离乡之后的生存状况,在对各种情况做出考量之后,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

这种家长和孩子磕磕绊绊的成长,也许看起来不那么爽,但磨合的过程,给予我这种实用主义观众以更多的参照和思考。

很多年前,李方写过的一段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说:“自由这东西,并不总像‘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那样滑溜和矫情;很多时候,它更可能表现为拖泥带水呼哧带喘的状态。”国学班和在家教育让我疑惑之处,就是它太“轻快”了,把教育这件事简单化了,而孩子的心灵如构造复杂的琉璃盏,陪伴他们成长的过程,犹如手捧琉璃盏过独木桥,哪有一些育儿专家说的那么轻松。

罗曼·罗兰有言:“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国学班和在家教育所缺乏的,大概就是在想当然中取消了那个“看清真相”的环节。

只是真相并不是你避开脸就会消失,它不在此时,就有可能在彼时出现。而新闻报道中,那些“国学班”学子的失望,是他们终于与真相劈面相逢,然而为时太晚,补救过来需要花更多的气力。为人父母者,能不慎乎。

走进国学班 第4篇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这是写在广州光孝寺国学班教室黑板上的一行大字,在结束星期天上午的课程前,台下听课的人会一起诵读这几句话。每个星期天上午,这里都会有老师讲授国学经典《弟子规》,听课的有十岁以下的孩子,还有他们的家长,也有不少年轻人、中年人甚至老人独自前来。

这天,原定一个小时一节的课程延长到一个半小时。先由老师采用“平长仄短入声促”带领孩子们吟诵《弟子规》,然后是主讲李飞燕老师讲述一个带有哲理的小故事,故事讲完后老师与孩子们进行互动;接下来有两位老师上台做示范,由台下的孩子们来发现老师刚刚的举动中包含着什么样的好品质。这两轮的互动结束之后,李老师开始教这个星期要学的《弟子规》内容,如何理解这部分内容,她让几个孩子上台用表演的形式生动地诠释出来。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课堂:有听了几年的老学员,也有偶尔来旁听一两次的孩子;大部分孩子可以安静地坐着,也可以活跃地回答问题;当然也有孩子在说话,需要旁边的老师来提醒;有2岁大的孩子在哭闹,妈妈不得不抱着他们走出课堂;更有孩子还睡在推车里就被父母带到课堂。

蒙正学堂藏身于背靠白云山的一栋带庭院的别墅里。这里的孩子大部分是全托的,大多数年龄在7岁以下。和其他幼儿园里的孩子不太一样,他们接受的是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简而言之就是国学。初入学一年的孩子除了要学会基本的生活自理外,还要接受礼节上的培养,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孝经》等同龄读本,开始识字,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一点字。第二年,孩子们的识字量会增加,学习简单的数学,开始画画,诵读的经典难度加大,如《老子》、《中庸》、《大学》等,同时也开始学习英语。

这里没有普通学校里所谓的体育课,取而代之的是武术课;没有传统认知里的唱歌、跳舞、钢琴等课程,但有偏重古代六艺的珠算、书法、国画、吟诵等课程,乐器方面会从古琴、古筝等角度来安排。这里的孩子很注重礼节,见到老师和陌生人会主动地鞠躬问好,离开学堂的时候也会鞠躬致谢,待人接物都很有礼貌。

无论是开在光孝寺里的国学班,还是开在别墅里的蒙正学堂,或是其他一些国学班、国学馆等,大多都很低调,不做广告,不做宣传,仅靠口耳相传的口碑吸引孩子和家长前来。蒙正学堂的创办人巫勇芳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学堂创办10多年来,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被质疑到慢慢被认可的过程,而学堂的生存环境得到最大改善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奥运会把国学向世界好好宣传了一番,现在大家都表示予以理解。

国学班生存现状

国学热在经历几年的热捧之后,如今已慢慢冷却,且逐渐归于理性。国内的国学班大致分为三类:一是针对大学生开设的新专业,二是各大高校针对企业高管、以盈利为目的的研修班,三是针对中小学生及国学爱好者开设的社会培训班。在走访光孝寺国学班、蒙正学堂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很难将它们归入上述三类国学班中,前者是完全属于公益性质的培训班,后者则是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全日制私塾。

据蒙正学堂的王芸老师介绍,囿于国家现有的教育体制,像蒙正学堂这样的私塾学堂的处境非常尴尬,它们只能以一种家庭教育的补充形式而存在,因此她希望自己的办学可以更合法。不过让王芸感到庆幸的是,广州和其他地方不太相同,这里的政治、经济、文化都给与大众一个比较宽松的氛围,像私塾这类机构是允许适当存在的,这种情况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北方则明显要死板许多。广州有大大小小两三百家传授传统文化的学堂,是全国私塾教育发展最快、学堂数量最多的地方。不过一般学堂很难做大,因为办学主体主要是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士及幼儿家长,财力有限,也有个别学堂有大的经济实体投资赞助,但毕竟是少数。

巫勇芳提到,由于国学堂在硬件设施方面没有规模较大的幼儿园那么完备,加上教学资质存在争议,让不少想让孩子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家长有些质疑和担心,这种矛盾总是会有的。不过她也反映,对国学认识较为清晰的家长,一般都不会太过在意这些。

李飞燕开设国学班已经8年多了,依托于光孝寺这一佛教名刹,她坦言一路走来受益诸多。光孝寺是广州年代最古、规模最大的寺院,六祖慧能曾在该寺的菩提树下受戒,开创佛教南宗,著名的“风动还是幡动”就产生于此。唐代高僧鉴真第五次东渡日本时,在光孝寺住过一个春天。光孝寺历史悠久,香火鼎盛,这里的国学班得到了寺院方丈的大力支持,场地是光孝寺提供的,教材是光孝寺出资印的,奖品、办公设备主要是由光孝寺提供,也有家长的捐助。加上李飞燕和她的团队管理有方,国学班这么多年来还没有遇到过财政紧缺的困境,对此她感到很欣慰。

这支完全公益的国学团队,开班以来听课学员已经过万,如今已在佛山仁寿寺同样开设一家藏身于寺庙的国学班,并带动不少学员在广东省内的肇庆、江门等地开办国学班,李飞燕的团队会为他们提供免费的培训支持。

先做人后学文

光孝寺国学班每逢周日开课,一直以来,李飞燕都是教授上午的《弟子规》,下午的《中庸》和《道德经》则是由其他老师来固定授课。“与其他国学馆不同的是,我们更注重心灵的分享。我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孝顺父母,更多的时候是分享妈妈的艰辛,要让他们看得到、感受得到,触动孩子的心弦。所以我们在形式上很少要求孩子做到怎样,更多是心灵的成长。”

国学班教学计划 第5篇

——2016年秋季九年级2班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国学经典蕴藏着我国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光辉灿烂的文化,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精髓,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国学教育是中国人在向国际化迈进时提升自豪感、凝聚力,不放弃固有文化精髓的不竭动力。我校开展“与圣贤同行,与经典为伍”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一方面丰厚孩子们文化底蕴,另一方面是大力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素质。

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青少年学习国学经典的意义在于:

一、班级基本情况

传统经典中承载的 “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通过学习,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青少年幼小的心灵,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主要成绩

《弟子规》的教学效果已经在同学们身上显现。本学期我班在弟子规朗诵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我们发现了学生们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教室干净了,无论何时学生们总是用双手送给老师作业,主动向老师问好的学生多了„„学生懂得了努力学习,许多学生家长反映孩子变得孝顺了、懂事了,主动为家长铺被子。周六、周日帮家长干些家务活,家长看了心里也很欣慰。孩子对父母的孝顺与尊重深深地影响了家长、感动了家长。家长一致赞扬学校国学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得好,非常有必要。

三、具体做法

(一)认真备课

为了构建合理的国学教学模式,我认真备好每一节国学课。课前,我在网上广泛收集《弟子规》的注解、视频及启示,了解相关的历史故事或文中提到的各类知识。在自己读懂内容的基础上,构思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过程,力求让每节国学课都生动活泼,使学生兴趣盎然。如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精彩的故事视频,在讲解的过程中引入迷你小剧场,诵读中的引入各种背诵竞赛,备课这一环节有效地提高了自己国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更加喜欢国学课,喜欢我们华夏的传统文化。

(二)教学方面

1、多种形式进行朗读,不求甚解。

国学本身也存在着扬弃和继承再创新,赋予时代新内容的问题。对孩子们学习国学的要求应以“朗朗上口,不求甚解”。国学教育的时间可采取弹性制。如老师每天早自习前20分钟领着诵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对对碰、同学接龙、师生接龙、男女对抗赛等形式进行诵读教学,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悟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达到正心正身的教育目的。通过和古代圣贤对话,在经典里遨游,学生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触摸着文言的精彩。

2、国学教育须注入现代元素

如何摆脱枯燥、晦涩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领略国学的精华?必须给国学教育注入现代元素。如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伴有古乐,并辅以动画片演绎,既有古代寓言,也有外国故事,让孩子们在逼真的环境里追思古人,陶冶性情。

3、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方法进行辅助教学。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故事、图片等,来帮助学生在理解所学内容的同时,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生动性,如在教学《忠》时,在大屏幕上播放《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教育学生报效祖国就是忠。在教《孝》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汉文帝侍母的故事”引导同学们明白,不论你是什么样的身份,在父母面前你都是儿女,你必须无条件的孝敬他们。

4、课堂教学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在每节课教学内容的讲解后,都让学生联系学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弟子规当中的哪些内容我们现在该如何践行,哪些内容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践行。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弟子规》的内容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联系起来教学,让学生在古圣贤的身上找到今天行为准则的影子,同时也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效达成,与新的教育理念相适应。

5、坚持不懈的检查诵读背诵。

各班设立《论语》小助手,每组选一名代表做教师的助手。利用晨检20分钟组织全体同学朗读《论语》,午间小饭桌后抽出20分钟背诵《论语》,平时检查同学们学习掌握《论语》的情况,这几名小助手工作认真负责,对教学效果的达成起到推动作用。

四、存在问题

由于自己教学经验较浅,而且是非专业老师,所以在教学中很多地方讲授的不够生动、有趣,思路也不够清晰,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主要还是以诵读为主。

五、改进措施

(一)认真实践,创新方法

与体育校本课程有机结合,将国学内容经改编成为体育游戏;也可以与音乐校本有机结合,既有特色,又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在学中玩,玩中学。

(二)办好家长学校,形成家校合力 通过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走进校听教师经典教育课,让家长认识到孩子读经诵典可以了解传统文化,陶冶情操,为孩子将来做一个有道德、有知识的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优秀的古典经文意存高远,可以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其中不仅有文学,还蕴涵着美学、哲学。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学生,就是给了他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

国学经典著作是我们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为了使孩子们能够从小就吸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营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弘扬国学。

作为一名教师,我希望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教育赞歌。

尽管学校国学工作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老师参与国学活动的热情不高,国学经典的学习还得不到部分学生尤其是家长们的高度重视,学生虽然学习了经典中的道理,但生活中的某些行为还是没有改变,没有做到言行一致。所以,我们今后的工作中还要更加努力,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使国学工作向着“传播国学知识,构建书香校园”的目标努力奋进。

国学班教学计划 第6篇

源远流长

——2015年秋季一年级3班第二课堂《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

小学的一年级学生,无论是身体发育还是智力发展,都处在十分关键的阶段。因此,这一学期的学习内容,将会对他们产生重大的影响。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集中注意力时间短,自我约束力差,需要组织好纪律,但好奇心强,模仿力强,能很好地跟教师诵读并在很短时间内熟读并背诵课文。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指导,以弘扬民族文化,培育道德人才为宗旨,以诵读国学经典名篇为载体,诵经典、知经典、悟经典,营造和谐的、人文的、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培养崇高志向、自强人格和诚信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根据教文广体局精神,并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特制订一年级学生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三、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指导思想的分析,我把重点定为能将《弟子规》中的指定篇目进行背诵。难点是在日常生活中,将学到的优秀品质内化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则,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目标

《弟子规》分五部分内容:包括总序、入则孝 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使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有小部分学生已经学习过《弟子规》并能够熟读背诵,所以会对所学内容失去新鲜感,因此要多用孩子强烈的好奇心,通过生动的小故事来吸引学生,通过比赛诵读和背诵,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以此来带动全班生对所学内容诵读的热情。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幼学生扩大了识字量。学生从中感受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5、教育学生孝敬父母、体谅父母;培养学生的爱心,爱长辈,爱老师,爱同学,互相关心和帮助;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指导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规范。

6、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五、教学方式方法

1(1)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每周安排一节语文活动课,用于对本班诵读进行辅导。

(2)第二周,将上周所吟诵的经典,再通过诵读加强记忆。

(3)充分发挥语文、音乐、美术、品德课,以及其他学科的课堂渗透作用。

(4)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5)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6)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校内主要由班主任、语文教师和班干负责,每天用一定的时间开展阅读活动;校外倡导家长积极参与“亲子共读”活动。以此为学生的诵读活动创造良好的氛围,同时提高家长的人文素养,推动社会的进步。

(7)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加强课内外阅读的横向联系。通过课内阅读指点方法,培养兴趣,激发热情,引导、鼓励学生在课外涉猎更宽阔的阅读领域,欣赏作品的语言、把握艺术的构思、辨析人性的美丑善恶,学会对作品进行剖析和评价,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全面提高鉴赏能力。

六、国学经典诵读展示形式

一种为大型集体诵读,全班学生参加,可辅以伴奏等艺术表现形式;另一种为情景剧表演、诗剧表演、亲子诵读等小型展演。教师与学生同台展示,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展示的机会,每个节目展示时间不超过10分钟。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执笔人:朱裕华

国学班教学计划 第7篇

---2016年秋季万安学校五年级2班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2班的国学教学工作。设立国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国学经典教育,让孩子在青少儿时期培养起良好的人文素养、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人生修养,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另外,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使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基本知识。本学期,我在国学教学工作中有得有失,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在我的带读下,学生们都能够开口跟着老师诵读,声音响亮,咬字清晰。但在理解国学内容上,教和学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会分散注意力,开小差,玩小动作等,各种影响课堂教学纪律的现象掺杂在里面,使得课堂纪律的掌控都有点困难。教起来很费时费力。因此,在平时教学中采用结对帮扶,跟踪辅导的方式,使学生互相监督,达到优差兼顾,分层教学的模式。力争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二、主要成绩

《弟子规》的教学效果已经在同学们身上显现。我们发现了学生们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教室干净了,无论何时学生们总是用双手送给老师作业,学生们懂得讲卫生不随地乱扔垃圾了,见到老师主动向老师问好的学生多了......学生懂得了努力学习,许多学生家长反映孩子变得孝顺了、懂事了,主动为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周六、周日帮家长干些家务活,家长看了心里也很欣慰。孩子对父母的孝顺与尊重深深地影响了家长、感动了家长。家长一致赞扬学校国学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得好,非常有必要。

三、具体做法

(一)、多种形式进行朗读,不求甚解。

国学本身也存在着扬弃和继承再创新,赋予时代新内容的问题。对孩子们学习国学的要求应以“朗朗上口,不求甚解”。国学教育的时间可采取弹性制。如老师每天早自习前20分钟领着诵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对对碰、同学接龙、师生接龙、男女对抗赛等形式进行诵读教学,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悟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达到正心正身的教育目的。通过和古代圣贤对话,在经典里遨游,学生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触摸着文言的精彩。

(二)、国学教育须注入现代元素。如何摆脱枯燥、晦涩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领略国学的精华?必须给国学教育注入现代元素。如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伴有古乐,并辅以动画片演绎,既有古代寓言,也有外国故事,让孩子们在逼真的环境里追思古人,陶冶性情。

(三)、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方法进行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故事、图片等,来帮助学生在理解所学内容的同时,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如在教学《弟子规》时,在大屏幕上播放相应的故事,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们明白,不论你是什么样的身份,在父母面前你都是儿女,你必须无条件的孝敬他们。

(四)、课堂教学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在每节课教学内容的讲解后,都设计一个师生自由讨论的环节,让学生联系学生活实际进行思考,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认识前人,让学生学会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去其糟粕,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弟子规》的内容与《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联系起来教学,让学生在古圣贤的身上找到今天行为准则的影子,让学生明白与圣贤结朋友一样可以修身正德,同时也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效达成,与新的教育理念相适应。

(五)、坚持不懈的检查诵读背诵。

在班级里设立《弟子规》背诵小助手,每组选一名代表做教师的助手。利用晨读20分钟组织全体同学朗读《弟子规》,午间小饭后抽出20分钟背诵《弟子规》,平时检查同学们学习掌握《弟子规》的情况,这几名小助手工作认真负责,对教学效果的达成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存在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会分散注意力,开小差,玩小动作等,各种影响课堂教学纪律的现象掺杂在里面,使得课堂纪律的掌控都有点困难。教起来很费时费力。

五、改进措施

(一)身教胜于言传。

要求孩子们做“仁义礼智信,勇勤俭廉洁”的君子,让每个孩子都能“积跬步,致千里”。首先,作为教师要用《弟子规》中的内容来要求自己的言行,处处为学生做表率。在各个方面教师须先行一步。只有教师比学生先学一步,先走一步,多读一点、多背一点,懂鉴赏方法,教学中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也才能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

(二)充分利用好课堂的四十分钟,向课堂要效益。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努力钻研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多借鉴好的教学方法。备好课,做好课件,多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从而启迪学生去争取好成绩。乐学、会学。过去的已经过去,有人说过“总结过去是为了让未来更有经验可循”。在新的学期里,我将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不断地提醒自己,让自己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争取新的学期取得更好的成绩。让每个学生都能熟读背诵好《弟子规》。

(三)整顿好课堂纪律。明确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

总之,国学进校园活动意义深远。学生们受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对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和修养起了很大作用。作为教师,也在教学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执行人:刘丽梅

国学班教学计划 第8篇

(一) 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目前生存现状及发展要求。

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是2005年5月经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原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和原南京市第四十二中学合并组建的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级中学。原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自1943年建校, 历经了63个春秋, 它的主要阶段校名分别为昌明中学 (1943年) 、私立城南中学 (1951年) 、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 (1956年) 。1998年被评为南京市重点中学;2000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中学;2003年转评为江苏省三星级高中。原南京市第四十二中学是1956年由晨光集团厂办校转制的完全中学, 2001年被评为南京市重点中学, 2003年转评为江苏省二星级高中。目前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现一校两区———夫子庙校区 (位于夫子庙景区核心区) 和武定校区 (位于多家大型军工企业生活区) 。

两校合并后学校于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也面临着南京四大名校———南师附中、金陵中学、南京市中华中学、南京一中不断扩招, 近几年南京市第29中、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发展迅速, 不断扩张, 高考升学率连年攀升, 在高考升学率的影响下, 考生纷纷报考这些学校, 好的学生生源都进了这些学校, 进入我校的生源在学习习惯、文化素养上都较上述学校差。针对这样的生源素质, 除了抓教学以外, 还要抓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素养, 这就要在正常的教学以外对其进行经典的优秀的国学文化教育。深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提高品德素养, 先成人后成才。

这里要阐明一个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素养的关系, 更好地说明建立国学班的重要性。科学文化修养是指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 这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思想道德修养是指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 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 陶冶思想道德情感,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二者是相互促进的。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 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掌握科学知识和文史知识, 有助于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作出理性的行为选择,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的提高:提高思想道德认识, 重视思想道德情操, 坚定理想信念, 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 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水平。人们的道德素质不是自然提高的, 道德修养也不是随着科学文化修养的提高而自然提高的, 而是需要通过教育和提高自身修养的途径提高,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之外进行经过选择的优秀的国学思想教育, 道德修养重在自律和自我反省, 如果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 那么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 也难以避免人格上的缺失。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做有益于人民的人。

创办国学班, 一方面利用平时的教育传播中华传统国学思想, 是中华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 另一方面可以扩大我校的影响力, 别的城市的, 或者是国外的想要接受国学教育的学生也可以报考我校。把优秀的适应时代发展的对中学生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的国学思想进行整理编辑, 形成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

(二) 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的地理优势和历史优势。

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在四星学校强者如林的环境中生存, 必须有自己的办学特色, 走一条特色办学道路, 找到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创建国学班有自己的地理优势和历史优势。

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位于南京市著名景点夫子庙。这里是供奉和祭祀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 其全称是“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庙”, 简称“文庙”。孔子自古被人们尊称为“孔夫子”, 故其庙宇俗称“夫子庙”。南京夫子庙始建于宋景祐元年 (公元1034年) , 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

孔子是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的创始人, 鲁国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提出了“仁”的思想,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 他执著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 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我校国学班主要还是接受孔子的仁的思想, 把孔子思想和中国传统国学中的做人、做事的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思想选择出来渗透进学生平时的学习中,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 形成良好的品德, 从而促进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对国学的思想采取拿来主义, 对一些能够提高人的基本做人素养、品德修养, 励志学习的思想予以保留,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的精神进行创新发展。对一些君臣愚忠思想等不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则不予选录。借助地理优势和历史优势, 我们可以打造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的特色, 创造教育事业的一个亮点, 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学生。

(三) 现代学生的成长环境差, 需要进行必要的国学教育。

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 计划生育让中国人口得到了控制, 但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每家只能生一个孩子, 无形当中家长就会过多宠爱孩子, 出现了4-2-1的家庭现状。骄纵、任性、自私、安逸、啃老是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的问题。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 有很多优秀的国学思想告诉世人如何做有品德、有礼节、乐于求知的人。我们应该从中精心挑选优秀思想教育独生子女。通过国学教育让学生不断走向崇高, 培养美好的人性, 培养美好的人格, 拥有美好的人生, 从而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这应该是教育的“原点”。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特说:“道德普遍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 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个概念中———道德。”对独生子女进行国学教育, 通过教育让其成为明理、诚信、乐学、上进的人, 这样才对国家的发展更有利。

(四) 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弊端的解决需要国学教育。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确定了改革开放, 实行市场经济。回顾改革30多年的中国, 经济迅速发展, 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中国进入全面的小康社会建设时期。市场经济带来了经济发展的竞争、活力。市场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也有其弊端, 它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会带来经济的波动、资源的浪费, 引发经济危机。市场经济的自发性, 生产者为了利益, 不惜掺杂使假, 缺斤少两, 造假售假, 对消费者造成经济甚至身体伤害。“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就是商家为了私利, 置婴儿的生命与不顾, 而他们正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地沟油”事件, 商家为了得到大量的经济利益, 从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将宾馆、酒楼的剩饭、剩菜 (通称泔水) 经过简单加工、提炼油。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 对人体的危害极大。由于存在不小的经济诱惑, 仍有人铤而走险销售地沟油。地沟油已经流入市场甚至流入学校食堂。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中国有句古话:“德不称其任, 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 其殃必大。”解决市场自发性的弊端, 可以靠法制监管, 政府部门加大处罚力度, 消费者加强维权, 这些都是从外部进行管理。如果生产者和制造者从内心深处都能认识到这是违法、违背良心、违法道德的行为, 就不会生产这种害人的东西。这就要教育者对学生进行优秀的国学思想教育, 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 陶冶思想道德情感,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个内心不想作恶的人, 即使在面对诱惑的时候也能正其身。中国古代有很多这种高尚品格的例子。例如有一则故事说: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 因为天气炎热, 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 行人们纷纷去摘梨解渴, 只有许衡一个人不为所动。这时候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许衡说:“不是自己的梨, 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就笑他迂腐:“世道这么乱, 管它是谁的梨。”许衡说:“梨虽无主, 我心有主。”这是非常宝贵的一种品格。不为物役, 不被金迷, 这才是做人的本真。教育就是教人做到真、善、美。分数只是衡量学生的知识掌握的能力和水平, 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不应该也不能成为班级教育的最大目的或者是唯一目的, 忽视道德教育。

(五)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需要国学教育。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七大关于教育方针的论述, 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思考学校的发展和改革。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明确指出了,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学校的发展首先是学生的发展, 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 通过培养人, 让人类走向崇高, 生活得更加美好, 塑造美好人性, 培养美好的人格, 拥有美好人生, 这才是以人为本。在教育中, 我们要把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协调起来, 统筹兼顾, 为实现人的发展服务。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优秀的品德故事、名言、人物, 这些都可以整理出来加以引用, 用国学的思想教育学生, 使他们品德高尚, 德才兼备, 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国家的发展输送优秀的人才。

(六) 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孔子的学说传到西方, 是从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把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译成拉丁文带到欧洲开始的。而今, 孔子学说已走向了五大洲, 各国孔子学院的建立, 正是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和而不同”和“君子以文会友, 以友辅仁”思想的现实实践。

2004年11月21日, 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截至2010年10月, 全球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 共计691所, 分布在96个国家 (地区) 。孔子学院设在91国共322所, 国内61所高校和机构参与孔子学院的合作办学。

我校可以利用优越的地理和历史优势, 以孔子的思想为主要思想进行国学教育作为辅助教育。也可以与国际的孔子学院的学生进行国际交流。这会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发展中国与各国的友好关系, 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二、国学班的创建流程初探

(一) 班级形象的设计。

1. 班徽

班徽的设计要能够彰显南京市第二十七中的校训并能彰显现代青春励志的特点。班徽的设计可以通过学生自己设计, 只有他们才能理解青春生命的色彩, 也可以通过此活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提高对班级文化的认同感。

2. 学生班标

学生的班级标志也就是学生的胸牌, 可以全班找校服厂统一绣在衣服上, 上面有自己的照片、姓名、班级、励志名言。

这样做的好处:

(1) 通过一个小小的标牌让学生有了班级的意识和归属感。

(2) 有了自己的名字, 言行举止都会有所顾忌和收敛。

具体流程:

(1) 统一用相机拍学生的正面一寸免冠彩照, 然后到照相馆洗出来。可以省去一部分的费用。

(2) 班级名称:起一个别致的大家喜欢的名字。

(3) 每个同学可以写一句国学励志名言激励自己。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经典的励志的名言警句影响着千千万万的有志青年。作为一名青少年, 在现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 在家庭的保护下, 更需要以励志的警句激励自己。

3. 教室

张贴国学文化名人及名言营造书香氛围;孔子的贴在教室的最前面, 教室的两面墙上, 左面贴老子、孟子的, 右面墙上贴庄子、曾子的。

孔子是我们的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 开创了平民教育, 打破了贵族垄断的教育, 开启了普通大众学习的先河, 对现在的教育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教室的后面设置一个小型书柜, 用班费购置一些书籍。这些书籍应是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推荐书目, 是中学生在中学阶段必读的书, 包括:《论语》《孟子选注》《庄子选译》《三国演义》《红楼梦》《西厢记》《呐喊》《鲁迅杂文精选》《哈姆雷特》《堂吉诃德》《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匹克威克外传》《复活》《歌德谈话录》《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契诃夫短片小说精选》《高中生必背古诗文40篇》《普希金诗选》《泰戈尔诗选》《朱自清散文选》等, 还有励志书籍, 班级再订一本《青年文摘》。同学们可以从家里带一些书籍。

这些都是通过营造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这是实施德育的至关重要的载体。使学生在氛围的影响下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

4. 每日经典一句

在教室的左上角开辟一个每日一句的小专栏。每天同学们在小专栏写上一句中国古典励志、做人的名句, 然后其他同学把这句话摘抄到自己的作业记录本上。每个月进行评比, 哪个同学的语录更有教育意义。

(二) 班级常规设计。

1. 晨诵

每天早晨7:25—7:30:诵读国学经典, 做人、励志、求学的名句。这些名句都是从中国的国学中精心筛选出来的。如: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子曰:“弟子, 入则孝, 出则第,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冠必正, 纽必结”“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等。通过每日诵读, 在优秀的文化的熏陶下, 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道德情操高尚, 刻苦努力学习。

2. 午读

每天中午12:30—12:45:学生国学思想的主题演讲。演讲的内容在一个星期前交给学生。一方面继承国学思想, 加强对国学思想的认识, 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加入新的注解, 结合实例和内心的感悟并在一定程度对国学思想进行创新。

12:45—13:00:学生自由阅读。每个同学通过阅读每周写一篇关于优秀国学思想的读书心得体会, 利用班会课进行交流。把同学们的读书笔记收集起来, 语文老师进行评比选出一二三等奖。

对班级的国学演讲稿及学生的读书心得进行整理, 出一本关于国学教育的班刊, 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 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两百本书。”“没有阅读, 一个人就会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 无论什么都不能取代书籍的作用。”一定不能让考试和分数成为教育的原点。犹太民族从孩子一出生就在书籍上滴上蜜, 让婴儿舔, 让他一出生就知道读书是甜蜜的, 善于阅读的犹太民族出现了很多伟大的人物, 对人类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多给学生一点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的世界多一点书香气, 少一些功利心。希望他们在经典的国学思想的潜移默化下提高个人修养, 成为品学兼优的优秀人才。

3. 班会课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 班会课是班级建设和管理的重要途径。班会课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 班级成员共同参与的, 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灵活的教育时间、严谨的程序设计的系统主题教育活动。

它以班级活动为主要载体, 以主题会议等为主要形式, 是师生间、生生间双方或多方的参与和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要用最恰当的形式表达最完善的内容, 承载最丰硕的教育成果, 最终促使学生们的潜能得以开发, 素质得以提高, 视野得以开阔, 智慧得以启迪, 团队得以凝聚, 人格得以完善, 身心得以全面发展。

除了早诵、午读外, 还要在班会课上通过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国学教育。如:国学思想演讲比赛, 辩论赛, 国学话剧表演, 诗歌朗诵会, 视频教育等, 让每个学生能够快乐地参与其中, 从而潜移默化地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学生在开展的活动中自身内心的情感体验极其自然地被激发, 获得感悟, 并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从而对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行为习惯进行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和自我矫正, 达到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教育者的价值观渗透是前提, 目的是启发学生为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良好个性品德而提出任务, 进行自主构建。

上一篇:登录提示语下一篇:从幼稚走向成熟小学作文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