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雪孩子教学反思

2024-08-13

语文雪孩子教学反思(精选11篇)

语文雪孩子教学反思 第1篇

对于同一篇课文,对同一个人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如在朗读课文第八自然段时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感情色彩。有的学生读出了难过,因为雪孩子舍己救人,小白兔失去了雪孩子;也有的学生读得高兴,理由是小白兔得救了,而且雪孩子变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是一件好事。学生不同的见解代表了个性化的审美价值,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本课教学的不足有下面几点:1,整段整篇的朗读少,最后缺少全文的朗读展示环节。2,老师的语言还需要推敲锤炼,如在读完第五自然段后,让学生说读后感受到危险了没有,有的学生就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是很明白,问题缺少实效性。3,学生个性化的朗读缺少评价,导致后面学生的朗读缺少提升。4,课文中有些词句挖掘不够,如“自己却化了”,“他飞到了空中”中的“化”和“飞”是两种不同的自然现象,点明了由“雪”到“水”又到“汽”的变化,但课堂上没有进行引导。

语文雪孩子教学反思 第2篇

一、尊重学生独特感受,朗读感悟

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这教学片断中,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相信学生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寻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走进新课程,我们的课堂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教学方式,点然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想法,每个孩子们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让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多一些形式,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不能像以前那样根据教参,给予学生一个统一的答案。而应该在教学中,努力给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了不同的感情色彩。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

例如在最后一段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去练读,说: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请小朋友自由读第八段,想一想,你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有一位学生说:我觉得应该读出高兴的语气。因为雪孩子虽然已经变成了白云,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小白兔的平安,雪孩子觉得很高兴,所以要读出高兴的语气。第二位学生说:我觉得要读出伤心的语气。因为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小白兔觉得很伤心,所以要读出伤心的语气。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答案该如何选择呢,我顺势引导所有的孩子来参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这段话。一边的小朋友在读“很美很美”时,读得比较慢,可以看出这时她很伤心。在读“飞到了空中”时,也读得较慢,可以看出这时她很伤心。另一方的小朋友在读到“很美很美”时,语调比较高,也读得比较快,读出了高兴的语气。在这教学片断中,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学生在朗读中,体验到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后的高兴心情;而从另一角度,学生们也感悟到小白兔失去雪孩子后的悲伤之情。此时,情感的体验就像我们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最后我也只是说了一句中肯的话,发表我的意见:我认为从“美”这个词,还能看出雪孩子的心灵美。

二、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在理解课文后安排了四人小组讨论“雪孩子会回来吗?”的话题。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毕竟是低年级的学生,所以要深入到各组,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使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雪孩子还会回来吗?”这是孩子们最想知道的问题,但是老师不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通过课件引导学生理解“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以培养孩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最后再通过演示课件理解“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让孩子们体会去了学习的乐趣、成长的快乐。“雪孩子回来以后,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来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有创意的表达。这部分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求证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语文雪孩子教学反思 第3篇

片段一

(CAI出示文中8张图片, 学生已结合图了解了故事的大意)

师:说一说, 你最喜欢哪幅图?

生:我最喜欢第三幅, 因为上面有雪孩子和小白兔在做游戏。

生:我也喜欢这一幅, 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很开心, 小鸟在为他们唱歌。

师:是呀, 多令人羡慕啊!请你读一读写这幅图的句子。

生朗读:“看着可爱的雪孩子, 小白兔真高兴。他和雪孩子又唱又跳, 玩得很开心。”

师:我感觉到这只小兔子有点儿高兴。再来读一读。

(生再读)

师:哎呀, 这只小兔子满脸笑容, 是很高兴。

(生又读)

师:瞧, 你把“真高兴”的“真”字和“又唱又跳”的“又”字读得很重, 我感受到了是只开心的小兔子。再来试一试。

(生读)

师:你边读边跳, 的确很高兴。

(生又朗读这一段)

师:行, 再读高兴点儿。

(连续指名学生读, 掀起朗读的第一次高潮)

教学反思:巧评价, 引导学生发展个性。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在阅读实践中, 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在本课例中教师珍视阅读,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表达出高兴、开心的心情。在此, 教师没有像以前一样, 用一个统一而模糊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请大家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这一段”, 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理解用表情 (满脸笑容) 、动作 (边读边跳) 等方式表达出来。也就是说, 学生心目中的高兴开心是什么样就怎么读, 教师只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进行巧妙的评价, 这种评价不是单纯的、一味的“好”“很好”“你真棒”, 它更重要的是一种潜藏的、巧妙的引导, 是教师在引导和鼓励学生从评价中找到朗读技巧和方法。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新型教师, 我们不仅不能以“标准答案”来恒定学生, 相反应该给予鼓励, 加以引导。正如萨特所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在阅读过程中, 教师的评价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地发现, 积极地创造, 发展自己的个性。

片段二

师:你还喜欢哪幅图?讲一讲。

生:我还喜欢第七幅图, 雪孩子救了小白兔, 他爱帮助别人。我喜欢雪孩子。

生: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被火烧化了, 成了水, 他很了不起。

师:你能结合前几幅图的内容来谈, 也很了不起。来, 老师奖给你一次读书的机会, 把写这幅图的句子读一读。

生朗读:“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 自己却化了。”

师:是呀, 多可惜啊!

(生又朗读)

师:你把“自己却化了”读得很慢, 可见你对小兔子伤心的心情有所感悟。

(生再读)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我觉得雪孩子被火烤化了, 变成了水, 我心里很难受。

师:看, 雪孩子被火烤了, 温度升高, 化成了水。在我们的生活中, 你还见过什么东西可以化呢?

生:夏天里, 我吃雪糕, 含在嘴里雪糕一会儿就化了。

生:我们把糖含在嘴里, 糖慢慢地就化了。

生:有一次, 我把塑料碗放在火炉上, 结果就烧化了, 变黑了。

教学反思:巧评价, 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全部的课程就是全部的生活, 一切生活就是一切课程。”《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 让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学语文。”在此片段中, 教师巧妙地抓住学生朗读中的独特感受 (雪孩子化成了水, 自己很难受) , 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搜集生活中的信息, 在生活中寻找“化”的现象。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了重点词“化”, 扩展了学生的思维, 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 同时也是语文运用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 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

片段三

师:刚才我们抓住一段进行了朗读训练, 现在请你找你的好伙伴让他把全文读给你听。看看你能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什么?

(生积极踊跃地找小伙伴读, 有的摇头晃脑地读, 有的边演边读)

生:我的小伙伴是XX, 听了他的朗读, 我感觉到这只小兔子和雪孩子都很可爱, 我也很想去和他们玩。

生:我觉得XX就像一只小兔子, 蹦蹦跳跳的, 真可爱。

生:我从XX的朗读中感受到:这个雪孩子很可爱, 但是他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又很可惜。后来他变成了美丽的云, 我以后会更喜欢白云。因为他 (白云) 可能就是雪孩子, 我也很喜欢雪孩子。

生:听了XX的朗读, 我想对小白兔说:“如果你当时不贪睡, 那该多好哇!雪孩子就不会化了。”

生:XX如果像小兔子一样, 一边演一边读就更好了。

教学反思:巧评价,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今, 校园里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 他们常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合作意识。在课堂上, 他们都爱自己读, 不爱听别人朗读。针对这种现象, 教师用评价语言激励学生找自己的好伙伴朗读, 他们自然很乐意, 再让他们把课文读给自己喜欢的人听, 就更不难了。有情感做基础, 合作学习会更成功。

此外, 以往的朗读合作学习常常建立在片段或部分的基础上, 很少涉及整体。其原因也许是因为朗读全文较费时, 不好评价, 不利指导, 特别是合作前教师不能提出单一的开放的学习目标。此片段中, 教师巧妙地应用评价语言让“学生谈谈听同伴读了之后的感受”,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道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给了孩子们更广阔的表达空间。他们通过倾听同伴的朗读, 有的谈出了自己对主人公的喜爱之情;有的对同伴的朗读水平给予了肯定;有的给小兔子以中肯的建议;还有的对同伴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不同程度, 不同角度的评价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孩子们朗读水平的差异。

片段四

师:刚才我们小伙伴之间再次朗读了全文。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考考你争当小博士”的游戏, 请你根据课文提几个问题考考大家。

师生:“考———考———你”争当“小博士”现在开始!

生:我想提个问题:雪孩子到哪里去了呢?

生:我知道。他化成水, 飞到天上变成了白云。

生:水怎么会飞到天上呢?

生:我妈妈说过, 太阳出来, 水会变成水蒸气就飞到天上去了。

师:你知道得真多, 真是个“小博士”。 (掌声) 大家看──

(CAI课件:雪融化变成水—水变成水蒸气慢慢蒸发—水蒸气空中会聚集成云)

师:那你们觉得雪孩子还会回来吗?

生:还会回来。第二年冬天下雪的时候, 小白兔就可以堆个雪孩子。

生:不对, 过几天下雪的时候, 小白兔就可以堆个雪孩子了。

师;你们说得都对。请看——— (CAI课件:云变成雪的过程)

师:只要云能变成雪花落在地面, 小白兔就可以再堆个雪孩子了。下面, 大家可以继续提问。

生:雪孩子家着火了, 他为什么不知道?

生:雪孩子和小白兔玩得太累了。

生:因为雪孩子睡得很香, 睡得很沉, 发生的事他一点儿也不知道。

生:雪孩子为什么要去救小白兔?

生:因为雪孩子很喜欢小白兔, 他不想让火把小白兔烧死。

生:因为是免妈妈做的雪孩子, 小白兔是他的小主人。所以他要救小白兔。

生:雪孩子很爱帮助别人。

生:雪孩子是一个雪人儿, 就像我们冬天堆的雪人一样, 他怎么还会走路, 还会跑呢?

生 (无言以对) :这是假的。

师:你连这样的问题都能提出来, 了不起! (奖励“小博士”) 其实呀, 这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童话故事中的动物、植物都像人一样会说话、会走路还会思考呢!小朋友们在课外可以读一读更多的童话故事。

教学反思:巧评价, 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有人认为:一年级的孩子, 刚刚入学连话都说不清楚, 就更谈不上什么质疑能力了!但是, 我觉得质疑要从小抓起, 质疑能力要从小开始培养。《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 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 结合课内外阅读, 共同讨论。”由于孩子们年龄小、知识少、经验缺乏, 起初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对孩子们的质疑能力作个了解。但是, 上述片段向我们证实:孩子们不仅有提出问题的潜能, 而且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令我完全出乎意料的是, 经过短期的训练, 孩子们竟能提出如此有价值的问题, 真是让我感到既惊奇又惊喜。事实证明:只要教师巧于评价, 善于引导, 孩子们就会最大程度地展示自己的质疑潜能。

《雪孩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4篇

《雪孩子》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年级第一篇没有给文字注音的课文。课文描述了一场美丽的大雪过后,小白兔和妈妈堆了一个可爱的雪孩子,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了快乐,可是,为了救大火中的小白兔,雪孩子化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飞到了空中。课文文质兼美,富有意境和童趣。由于一年级学生正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观察插图,在特定的情境中说说图上画了什么,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然后通过阅读课文,把阅读与看图、想象、说话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爱读、愿读、乐读,懂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的道理,做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

教学过程:

一、图文结合,感知课文

1.读一读,说一说。(学习第1自然段。)

(1)初读感知。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理解词语。①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呢?”(预设:“雪下得非常大!”)②说一说:“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到雪下得很大?”(预设:从“一天一夜”说明雪下的时间长,雪很大。从“一片白”说明雪下得很厚。从“房子上、树上、地上”说明到处都有雪,雪下得很大很厚。)

(3)指导朗读。“一天一夜”要重读,稍微拖长一些。读“房子上、树上、地上、一片白”时语气要逐渐加强,要重读。

(4)再读感悟。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的朗读训练,把教与学的主要活动放在“读”上,让学生在读一读,说一说的过程中感知课文内容,体现语文教学的情感性、人文性和综合性。

2.看一看,想一想。(学习第2、3自然段。)

(1)指导看图。①说一说:下这么大的雪,小白兔家的食物也吃完了,兔妈妈决定怎么做呢?②指导学生看第二幅图,说一说兔妈妈和小白兔堆的雪人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雪孩子的样子,体会雪孩子的可爱。)

(2)发挥想象。你堆过雪人吗?如果让你堆雪人,你会堆一个什么样子的雪人呢?

(3)图文结合。指导看第三幅图,并在第3自然段中找出形容小白兔高兴的词语,(把“开心”换个词语,体会词语的意思;学生做动作感受“又唱又跳”的意思,引导学生从“出去找吃的”“她堆了一个漂亮的雪孩子”“让……一起玩”,体会兔妈妈对孩子的关心,感受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的快乐,想象小白兔和雪孩子快乐玩耍的情景。)

(4)指导朗读。“漂亮”要重读,读出雪人的漂亮和可爱。“开心、又唱又跳”要读得轻快,活泼,读出小白兔的开心,要重点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看着”的“着”。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插图把学生带入丰富的想象和亲身体验中,在渲染与词句相对应的氛围中让学生主动了解和欣赏词语描写的事物,体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3.议一议,练一练。(小组合作学习第4~7自然段。)

(1)看图交流。学生结合插图在小组内和同学们议一议图中表达的主要意思,再结合画面的内容,体会小白兔往火里加柴的原因。(因为屋子里很冷,所以小白兔往火里加了一些柴。)

(2)练习说话。①小白兔家为什么会着火?情况危险吗?(引导学生从两个“就”字体会小白兔玩累了,比较困,加了柴,没有仔细检查,才使“火把旁边的柴堆烧着”,从“睡得正香”和“一点也不知道”体会情况危险。②用“……就……”说话,把要表达的意思说得更清楚。)

(3)想象体会。(小白兔正在危险之中,兔妈妈提着找来的食物正在雪地里往家赶……可是,雪太厚了,她拎着篮子,一步一滑,走得很艰难。她怎么也没想到小白兔正面临危险。火越烧越大,小白兔仍然睡得很香……)

(4)指导朗读。①雪孩子看到小白兔家里着火了,心里会怎样呢?(很着急。)②他是怎么做的?(飞快地去救小白兔。)③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语速稍快,带着急的语气读。)④雪孩子没有了,小白兔心里怎么样?(悲伤、难过。)⑤朗读第7自然段。(带着悲伤的语气读,语速稍慢。)

设计意图: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要创设情境,通过谈话体验,让学生愿读、乐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感情朗读,激发情感

1.交流互动。同桌学生根据课文互相说一说:⑴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变成了什么?(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后自己化了,变成水。)⑵雪孩子去哪里了呢?(他飞到了空中,变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

2.个性朗读。自由读第8自然段。想一想,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预设:⑴应该读出高兴的语气。因为雪孩子虽然已经变成了白云,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小白兔的平安,雪孩子觉得很高兴,所以要读出高兴的语气。(要站在雪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多么高兴呀!所以要读出雪孩子高兴的心情,要从“美”这个词,读出雪孩子的心灵美。)⑵要读出伤心的语气。因为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小白兔觉得很伤心,所以要读出伤心的语气。(要站在小白兔的角度来思考,小白兔太喜欢雪孩子了,雪孩子化了,小白兔失去雪孩子后多么悲伤呀!所以要读出伤心的语气。读“很美很美”时,要读得比较慢,语调比较低,读出小白兔伤心的语气,因为她舍不得雪孩子的离开。)

设计意图: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要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感情色彩,达到朗读的个性化、多元化。

4.想象理解。(出示课件:雪化成水、水蒸气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雪孩子是怎样飞到天上的?他还会回来吗?(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议一议。)

5.感情朗读。请同学们伴着优美的音乐,美丽的意境,把雪孩子崇高的品质,小白兔的快乐与忧伤读出来。

设计意图:“雪孩子还会回来吗?”这是学生们最想知道的问题,通过课件演示“雪化成水、水蒸气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培养孩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并通过课件演示“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成长的快乐,从而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深化情感,拓展延伸

1.说一说。你喜欢雪孩子吗?为什么?预设:(1)我喜欢雪孩子,因为他很可爱。(2)我喜欢雪孩子,因为他乐于助人。(3)我喜欢雪孩子,因为他舍己救人。(4)我喜欢雪孩子,因为他很善良。……)

2.讲一讲。回家后读一读课文,再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和家里的人听。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喜欢雪孩子的,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有创意地表达,有机地渗透助人为乐的教育。

二年级语文《雪孩子》教学反思 第5篇

《雪孩子》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给小白兔带来了快乐的可爱的雪孩子,最后为了从大火中救出小白兔而舍弃了自己的童话故事。与以往的课文不同,《雪孩子》去掉了拼音,配上八幅漂亮的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的形式出现。这是孩子接触的第一篇不带拼音的课文,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否带拼音将直接影响到他们阅读和理解课文。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主要抓住了两点。

第一,看图学文,给学生一个积极活跃的思维空间。首先,我以动画的形式导入,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在交流预习时,我发现孩子们很聪明,能够自己根据图画内容猜字,也说明部分学生懂得看图学文。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要位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学生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来理解课文中的词、句、段和文章的内涵。在学习课文内容时我引导孩子观察插图。第一幅雪景图我问“故事发生时的天气怎么样?”孩子回答“下雪天。”接着我又问“下了一夜的雪,早晨我推开窗户,屋外是怎样的美景?”这就把孩子带入了生活的情境。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房子上白了,树上白了”“路上一片白茫茫的”等等,在回答的过程中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在学习雪孩子和小白兔玩耍这一部分时,我让孩子猜猜雪孩子和小白兔都玩了哪些游戏,他们玩得高兴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孩子们积极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此起彼伏的回答中,孩子们充分发挥了想象,也学会了看图学文。再如第七幅图我问孩子们“小白兔发现雪孩子不见时心情怎么样?”孩子们告诉我“伤心,因为我看到小白兔皱着眉”“小白兔的表情是这样的”接着自己做了一个伤心的表情。看图学文,把孩子带入观察与想象的思维活动中,同时,孩子的情感得到了升华,进入情境读课文,朗读时就显得得心应手多了。

第二,引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领悟课文内容。“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读书的作用,相信学生能读懂课文,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首先,引导孩子想象,读出雪景之美。如何读出雪景的美,我先引导孩子想象雪后的景象,到处是一片白茫茫的,孩子有了美的体验在读书时感情自然流露出来。其次,引导孩子抓住关键词朗读。在学习雪孩子和小白兔玩耍这一部分时,我首先让孩子想象玩耍时愉快的场景和心情,观察图上小白兔和雪孩子的表情,接着我问你能让老师听到他们的快乐吗?孩子们踊跃的举手,并且都能抓住“真”和“很”两个字。再次,引导孩子观察情境图,深化情感,升华朗读。在学习雪孩子营救小白兔的部分我问孩子“雪孩子发现小白兔家着火时心情怎样?”孩子能够回答出着急,并能够抓住文中关键词“飞快”“跑”,接着我引导孩子“你还从哪里看出雪孩子着急?”前面已经有观察图的体验,孩子马上能看出图上雪孩子跑的很快,身上的雪都飞起来了。通过抓住关键词语和观察情境图,孩子体会到了雪孩子的着急。第二次引导朗读时我问孩子“雪孩子能跟小白兔生活在一起吗”“雪孩子怕火,可是为了自己的好朋友,它却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你能再读读吗?”孩子在情感上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朗读时感情也会更加充沛。

二年级语文《雪孩子》教学反思 第6篇

在教学《雪孩子》一课时,课文是以雪孩子变成气飞到空中不见了为结束。我便请学生想象一下:“雪孩子是一个舍己为人、品德高尚的人,他会飞到哪呢?又会为人们做些什么呢?”学生们有的会说:“雪孩子飞呀飞,飞到一个一年都没有下过雨的地方,看见这里的泥土已经裂开了很多缝,并且都不长庄稼了,人们都快要饿死了。雪孩子找来了许多云,和他们一起变成雨落下来,浇灌了这里的土地。不久,那里的庄稼长出来了、小草漫山遍野、鲜花盛开,到处一片生机勃勃。”有的说,雪孩子去了森林,给大树喝水。去了池塘,和小青蛙做伴……。在学生们都兴致饱满的要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我让他们立刻把想说的写下来,再读给好朋友、爸爸妈妈听,学生们不但体会到了想象的乐趣,也获得了写作上的成就感,可以说一举多得,事半功倍。

对同一篇课文,对同一个人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如在朗读课文第八自然段时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感情色彩。有的学生读出了难过,因为雪孩子舍己救人,小白兔失去了雪孩子;也有的学生读得高兴,理由是小白兔得救了,而且雪孩子变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是一件好事。学生不同的见解代表了个性化的审美价值,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本课教学中,我觉得在指导朗读方面还是比较有效果的。如:课件出示课文的第一句话“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后,我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想象读这句话,有的学生就能通过自己的朗读反映出雪的信息。接着出示第一幅插图,通过语言渲染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把自己想象成图中的小白兔,分别用“咦”,“哦!”,“啊!”续说句子,学生如临其境般的面带一种或疑惑或兴奋或顿悟或咏叹的表情和语气,使语言的感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学生尽情地描述中也使雪后的场景更加开阔,更有感染力。又如,在学习课文的第三段时,出示雪孩子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雪孩子,如果你拥有了这样一个小伙伴,你喜欢吗,你高兴吗顺势引导学生欢欢喜喜地,高高兴兴地读这一段,感觉学生读得也比较有气氛。

语文雪孩子教学反思 第7篇

教学一开始,我通过谈话导入方式引入课题,随后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资源创设出美丽的童话世界,将学生带进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之中。并把朗读贯穿于教学始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抓住文中重点句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心理,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寻找情感体验切入点,带领学生体验情境。最后还设计问题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真善美。

《雪孩子》教学反思二

《雪孩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的课文。我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开头设计了:跟孩子谈谈冬天,看看雪景图,让孩子们在情境中走入文本,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本文的教学,我是让学生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来理解课文中的词、句、段和文章的内涵。在观看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一图时,老师问从哪里看出他们高兴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惟恐把自己的精彩答案给遗漏了。在这此起彼伏的回答声中,学生们理解了“快乐、又蹦又跳、开心”等词语。又如,片段一中的雪景图,把孩子们带入了生活的情境,贮存的词语也一下子变得那么鲜明而富有感情色彩,如白茫茫、洁白、银色的世界等。孩子们情不自禁地用这些形象的词语去描绘眼前见到的雪景图。再看最后的一张白云图,把课文内容“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以及雪孩子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都融入到了这张简单的画里,让画不再是画,而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东西。我觉得在这“看图中学文”,把孩子们带到了一个永不枯竭的活的源泉中,在这翻腾着绚丽浪花的源泉中,孩子们的思维极大地得到训练。与此同时,再回归文本,孩子们在朗读时就显得得心应手多了,那丝丝感情就在他们的朗读声中流淌,让学生的朗读不再苍白无力。他们一个个进入情境读课文,充分领略到了语文的音韵美。

《雪孩子》教学反思三

《雪孩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讲述一个可爱的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的故事,以下是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反思:

一、尊重学生独特感受,朗读感悟

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这教学片断中,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相信学生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寻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走进新课程,我们的课堂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教学方式,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想法,每个孩子们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让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多一些形式,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不能像以前那样根据教参,给予学生一个统一的答案。而应该在教学中,努力给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了不同的感情色彩。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例如在最后一段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去练读,说: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请小朋友自由读第八段,想一想,你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有一位学生说:我觉得应该读出高兴的语气。因为雪孩子虽然已经变成了白云,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小白兔的平安,雪孩子觉得很高兴,所以要读出高兴的语气。第二位学生说:我觉得要读出伤心的语气。因为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小白兔觉得很伤心,所以要读出伤心的语气。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答案该如何选择呢,我顺势引导所有的孩子来参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这段话。一边的小朋友在读“很美很美”时,读得比较慢,可以看出这时她很伤心。在读“飞到了空中”时,也读得较慢,可以看出这时她很伤心。另一方的小朋友在读到“很美很美”时,语调比较高,也读得比较快,读出了高兴的语气。在这教学片断中,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学生在朗读中,体验到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后的高兴心情;而从另一角度,学生们也感悟到小白兔失去雪孩子后的悲伤之情。此时,情感的体验就像我们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最后我也只是说了一句中肯的话,发表我的意见:我认为从“美”这个词,还能看出雪孩子的心灵美。

二、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在理解课文后安排了四人小组讨论“雪孩子会回来吗?”的话题。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毕竟是低年级的学生,所以要深入到各组,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使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雪孩子还会回来吗?”这是孩子们最想知道的问题,但是老师不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通过课件引导学生理解“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以培养孩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最后再通过演示课件理解“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让孩子们体会学习的乐趣、成长的快乐。“雪孩子回来以后,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来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有创意的表达。这部分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求证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语文雪孩子教学反思 第8篇

一、对话朗读教学

《青蛙看海》这篇课文对二年级学生来说篇幅较长, 特别是对话较多。怎样使学生学得明白又不显得拖沓?在教学时, 采用了长文短教的方法, 把对话列出来, 让学生读熟, 读透。本文教学中, 对话朗读是一个很重要的训练点。我们知道, 朗读是学生学习语言、体悟内涵、发展语感的基本方法, 教师应该充分发掘教材文本的朗读训练资源, 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指导和扎扎实实的训练, 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教学时, 我引导学生关注对话中的标点, 关键词, 把小苍鹰轻松的心情和小青蛙惊讶、害怕、失望的心情, 以及小松鼠对小青蛙的鼓励都读出来了。

例如, 苍鹰来指路:“喏, 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 就能看到大海了。”“喏”字让人感觉很轻松。“只要……就……”表现出对苍鹰来讲登上山顶就是件轻而易举的事。还有小青蛙说的话“我没有一对有力的翅膀, 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 怎么上得去呢?”感受到小青蛙的没有自信和失望。还有“这么高的山!”一个感叹号读出了小青蛙的惊讶。“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读出了什么?”是小松鼠在夸小青蛙呢!一个感叹号, 读出了小松鼠对青蛙的鼓励和赞赏。

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 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 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鼓励学生自读自悟, 读出苍鹰、青蛙、松鼠的不同语气, 少讲多读, 大力提倡“以读为主, 以读代讲, 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 去理解词语, 去培养语感, 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

二、创设情景教学

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 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 只有在情境中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 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这课要让学生充分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和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 才能登上山顶。课上, 带着学生学青蛙跳楼梯的台阶。

师:小青蛙们, 跳一级够不够? (不够) 再来一级 (板书:一级) , 两级够不够?到底要跳多少级? (板书上省略号)

预设:

师:那我们就一起往上跳吧。 (一级一级) 小青蛙你渴了怎么办? (生:喝点儿山泉水) 你累了怎么办? (生:在草丛中歇一会儿) 你登山这么辛苦, 一级一级地往上爬, 真不容易, 你还要上去吗?

师:好, 那我们继续往上跳, 一级一级……

师:瞧, 天黑了怎么办? (在野地里睡一觉)

师:我们再跳, 一级一级, 啊呀, 你摔倒了, 腿都流血了, 你还是放弃吧。

生:我不会放弃的, 我一定要登上山顶, 看大海。

师:你真是一只坚持目标的小青蛙呀。为坚持目标的小青蛙鼓掌。

(相机板书:坚持目标)

师指导学生做手势:左右手交替往上一级一级地跳。

有了自己的经历来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 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不停地跳着, 寓教于乐, 亲历登山, 感受真切。这就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 带着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 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 很自然加深了内心体验。学生的兴趣很浓, 思维很活跃, 表演和朗读都挺到位。

三、识字教学

本次教学中, 设计了四个生字的教学, 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 “随文识字”教学在本质上来说就是边学文, 边识字, 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 将识字任务贯穿于课文的学习中。“苍”和“登”这两个字是通过抓主笔, 引导学生把字写美观。“级”和“吸”是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两个字的不同点, 渗透给学生汉字书写中“因字随形”的书写原则。这样的教学设计, 将汉字书写落实到实处、细处, 学生不光掌握了这四个字, 还领悟到汉字书写的一般规律, 以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这是我们平时在识字教学中所欠缺的, 这堂课为我今后的识字教学指明了方向。

从《雪孩子》一课谈PYP教学 第9篇

当我刚来到国际部,接触到PYP理论时,我真的很茫然,因为我已经习惯了老师强行灌输知识,为确保考高分而进行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PYP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在引导的过程中又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运用多样化的评价策略,给每个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风采,下面我就语文课中较能体现这种理念的一节课《雪孩子》,来谈谈我是如何实践PYP理念的。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给小白兔带来快乐可爱的雪孩子,最后为了从大火中救出小白兔而舍弃了自己的童话故事。与以往的课文不同,《雪孩子》去掉了拼音,配上八幅漂亮的插图,以连环画形式出现。这是孩子接触的第一篇不带拼音的课文,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否带拼音将直接影响他们阅读和理解课文。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这篇课文的重点,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主要抓住两点。第一,看图学文,给学生一个积极活跃的思维空间。首先,我以动画的形式导入,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要位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学生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来理解课文中的词、句、段和文章的内涵。第一幅雪景图我问“故事发生时的天气怎么样?”孩子回答“下雪天。”接着我又问“下了一夜的雪,早晨我推开窗户,屋外是怎样的美景?”因为班上大部分孩子没有见过雪,我就让王××这位东北小伙子描述他看到的雪景,孩子说得非常好,寒冷的天气,美丽的雪景,让其他孩子非常羡慕,为了把没见过雪景的孩子带入情境。我播放了很多关于雪后的美图,孩子们看到了争先恐后地回答“房子上白了,树上白了”“路上一片白茫茫的”等等,第一个自然段就在孩子们的描述中学完了,我觉得比老师直接出示段落,孩子反复读,更能让孩子接受和理解,同时,在回答的过程中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在学习“雪孩子和小白兔玩耍”这一部分内容时,我让孩子猜猜雪孩子和小白兔都玩了哪些游戏,他们玩得高兴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孩子们积极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此起彼伏的回答中,孩子们充分发挥了想象,也学会了看图学文。当学到第七幅图时,我问孩子们“小白兔发现雪孩子不见时心情怎么样?”孩子们告诉我“伤心,因为我看到小白兔皱着眉。”“小白兔的表情是这样的。”接着自己做了一个伤心的表情。通过孩子们自己去感受课文,很容易就把孩子带入观察与想象的思维活动中,同时,孩子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从而进入情境读课文。

在学习“雪孩子营救小白兔”的部分,我问孩子“雪孩子发现小白兔家着火时心情怎样?”孩子能够回答出着急,并能够抓住文中关键词“飞快”“跑”,接着我引导孩子“你还从哪里看出雪孩子着急?”前面已经有观察图的体验,孩子马上能看出图上雪孩子跑得很快,身上的雪都飞起来了。通过抓住关键词语和观察情境图,孩子体会到了雪孩子的着急。第二次引导朗读时我问孩子“雪孩子能跟小白兔生活在一起吗?”我们班一个平时不太喜欢主动举手的小朋友举起了小手,我连忙叫她来回答,孩子说道:“雪孩子怕火,可是为了救自己的好朋友,他变得不怕了,我很喜欢雪孩子。”听到这样的话,我也很感动,我觉得,孩子在情感上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于是我便把雪孩子的奉献精神和身边发生的事情结合起来,比如爸爸妈妈,为了我们能幸福生活,每天在外奔波。接着,我让孩子们自己去说说,生活中哪些事情让你感动了。Lucy说:“爸爸为了多赚钱,让我和哥哥读书,每天都回来很晚,有时还要去喝酒,回家就会吐,我很心疼爸爸,我想考100分,让爸爸开心。”说完,孩子的眼泪就流了出来,通过这节课,让我更近一步了解了Lucy这个孩子,虽然她的成绩不好,可她特别懂事。于是我急忙引导孩子:“孩子,我想你爸爸听到这些话,一定会非常感动的,其实比起100分,爸爸更希望看到你快乐和健康,如果你们想回报父母,可以每天帮妈妈倒杯水,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晚上,Lucy妈妈来接孩子的时候,我和她说起这件事,妈妈感动的眼泪都流下来了。

通过这节课,我明白了,情感教学也是我们语文课堂的一部分,而这也是我通过在国际部学习得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晚上,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作业:回到家里,给爸爸妈妈倒杯水,帮爸爸妈妈铺被子……

雪孩子教学反思 第10篇

对于学生来说,默读是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利用默读的优点———不出声、速度快、有利于思考的特点展开教学,在第一课时的时候,让学生朗读课文并记录下所用时间,以便与默读时所用时间进行对比,学生感受了默读速度快的特点;利用“寻段启事”的逆向思维:让学生根据老师划分好的段落,默读后说说读懂了什么,引入训练默读,学习默读分3个步骤,第一,用儿歌和图片明示默读的姿势和要求,重点训练眼睛转动看字词的能力,第二,重点训练不出声,提出不出声的要求,利用5———8段展开训练,第三,综合训练默读要求。学生在一步一步的引导下,通过问问学生默读这些段落,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能大致说出课文内容,说明学会了默读;利用文中的泡泡语展开想象,学生借助课文内容或者生活经验展开想象,说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课后第二题感受句子的表达效果:具体、优美的句子就是好句子,学生可以说出第二个句子写出了事物的样子,抄写上,大多数学生格式正确,书写速度适中,字也写正确了。

不足之处在感受默读的速度上,因为学生预习过课文且在课堂是第二遍读,所以朗读、默读时间差上不够科学;对于整个课堂学习,评价语太少且不够鲜活,没有持续激励学生的评价支撑,导致课堂后半段学生没有处于思考状态;感受句子的表达效果上,我自己也处于一种粗浅的理解状态,只是干巴巴地灌输给学生“具体、优美”这样抽象的词语。抄写时有十几个学生格式出错,标点符号出错。

雪孩子教学反思 第11篇

一、看图学文。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要位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所以,学生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来理解课文中的词、句、段和文章的内涵时,也就容易多了。

二、多种形式朗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相信学生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寻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师: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请小朋友自由读第八段,想一想,你要怎么读?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去讨论。就这么一个在成人眼中非常公式化,甚至听上去有些专业化的问题,孩子们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意见。

有一位学生说:我觉得应该高兴地读。因为雪孩子虽然已经变成了白云,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小白兔的平安,雪孩子觉得很高兴。

第二位学生说:我觉得要伤心地读。因为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小白兔觉得很伤心。

上一篇:小学生寒假告家长书下一篇:个人续签劳动合同申请表 填写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