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作文范文

2024-06-10

李时珍作文范文(精选15篇)

李时珍作文 第1篇

李时珍区分出白花蛇和蕲蛇

蛇,谁都惧怕三分,但却是名贵中药材,历代有识之士,将其作为医药的象征。李时珍对蛇的研究颇有独钟。

自古以来,蕲州就是白花蛇集聚之地。由于白花蛇是名贵中药材,所以历代宫吏都以向皇宫进贡为借口,挨户摊派,逼着群众上山捉白花蛇。凡不按期如数上缴蛇者,轻则鞭笞,重则杀头。当地流传着一首民谣:“白花蛇,谁叫你能避风邪!州中索尔急如火,县官派人只逼我,一时不得皮肉破。“但是,白花蛇“其走如飞,牙利而毒”,一旦伤人,极易送命。故很多人便从蛇贩子那里买来交差。

李时珍考察药物来到蕲州,发现蛇贩子的白花蛇与蕲州当地所捉的白花蛇有些差异,便留心观察辨认。他和蕲州捕蛇者一起,去盛产白花蛇的龙峰山仔细观察数日,结果终于发现蕲州白花蛇最喜欢吃的是又臭又辣的石楠藤。尔后,他下山调查蛇贩子,方知贩子们的白花蛇是从江西兴国县山区逮的,那地方的蛇以食小虫和鼠类为主,且没有毒。李时珍向蛇贩子和捕蛇者各买了一条蛇,在比较中发现:两蛇虽然都是“黑质而白章”,但蕲州蛇肋下有24个斜方格,且比兴国蛇稍短小;蕲州蛇死不闭眼,兴国蛇死即瞑目;兴国蛇虽有除风湿和除筋骨痛的效果,但远不及蕲州蛇的效果好。兴国蛇遍布全国,产量较大,而蕲州蛇仅产蕲州,外地很少见到。

于是,李时珍便把这些鉴别要点写成了《蕲蛇传》。至此,中药材中便有了“白花蛇”、“蕲蛇”两种药名,既方便了后世医生的临床应用,又避免了大量误用蕲州“白花蛇”而发生中毒现象

李时珍作文 第2篇

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在深山老林里搭了一间小木屋,以便住宿。这天黑夜,寒风“嗖嗖”地刮进小木屋,风中夹杂着“呜呜”的狼叫声。因为庞宪丢了药包,所以李时珍今夜失眠了。于是他披上衣服走到窗前,透过窗子看到一群狼正滴答着口水。李时珍心里一惊;我的妈呀!幸亏俺失眠了,要不就成了狼的盘中餐了。李时珍叫醒庞宪,他们拿着刀,庞宪还拿了一个狼牙棒。下面请看;李时珍vs狼群。李时珍拿着大刀冲出门外,对着狼群一阵猛砍。

可接下来,更多的狼向他扑来,李时珍砍死了一只狼,那只狼“嗷嗷”叫了两声倒下了。李时珍也被狼咬伤了,于是他使出搬救兵大法;“庞宪,救我!”庞宪冲了出来,只见他左手拿棒,右手握刀。庞宪对狼群的挑战开始了。年轻人就是身强力壮,他对着眼前黑压压的狼群一阵猛打猛砍。一阵噼噼啪啪声过后,狼死伤无数,这时,李时珍出来同庞宪并排作战把这群狼全消灭了。李时珍师徒不知道,他们的两匹马被狼咬死了。晚上又要失眠了。

李时珍:卓越的药物学家 第3篇

《本草纲目》的编写, 从1552年开始, 到1578年完成, 前后历时27年。《本草纲目》全书共52卷, 收载药物1892种, 还附有1160多幅插图, 以及1.1万多个药方。它改进了中国传统的本草学, 系统地总结整理了医药学发展的新成就, 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本草学著作。李时珍把收录的药物分成16部60类, 他把草部的药材按照生长环境分为山草类、水草类、湿草类、石草类等, 还按照植物的形态特点和所含的化学成分来进行分类。他创造的药物分类方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比西方植物分类学早了近100年。《本草纲目》在化学和矿物学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 它收录了矿物药材100多种。李时珍还在世界上第一次发现了黑辰砂中含汞较多, 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李时珍对收录的每种药物都从释名、集解、修治、气味、主治、发明、正误、附方等8个方面加以解说。他还把大部分药物配上精细准确的插图, 这对人们识别药物, 有一定的科学价值。《本草纲目》收录的药方中, 有8100多个药方都是李时珍亲自收集的。这些药方既有古代医学典籍中收录的“经方”, 又有金元以后的医药著作中记载的“时方”;既有临床效果极佳的“验方”, 又有民间广泛流传的“单方”。至今仍有一些中成药, 是根据这些药方制造的。

李时珍与黄芩 第4篇

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也是位名医。他听说儿子患病,久治无效,便前往诊治。一番望闻问切后,李父笑道:“吾儿可曾记得4年前带你去为柳知府治病?那柳知府患何症?”

“遍身火烧,烦躁引饮,白日加剧,此乃肺热之症也。”

“为父给他开了何药?”

“单味黄芩煎汤,以泻肺经气热之邪。”

言至此,李时珍恍然大悟:“啊,时珍患的正是肺热之症也。”于是,李时珍用黄芩加水煎汤服下。很快,全身热度消退,咳止痰尽。

中医认为,黄芩性味苦寒,归肺、胃、胆、大肠经,有清熱燥湿、泻火解毒、安胎之功,凡湿热之症皆可用之。黄芩适用于湿热内蕴所致的黄疸、泻痢、热淋、疮痈、湿温、急性热病、肺热咳嗽、血热出血及热毒疮疡等,且为肺热首选之药。《医学启源》言:“黄芩,治肺中湿热,疗上热目中肿赤,瘀血壅盛,必用之药。”《主治秘诀》言:“其用有九:泻肺经热,一也;夏月须用,二也;上焦及皮肤风热,三也;去诸热,四也;妇人产后,养阴退阳,五也;利胸中气,六也;消膈上痰,七也;除上焦热及脾湿,八也;安胎,九也。”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李时珍 第5篇

出国留学网高考网为大家提供高考作文人物素材:李时珍,高考作文人物素材:李时珍 李时珍:用坚持谱写中华传奇 【获奖名片】医学泰斗 【评价】

1.穿上草鞋,背起药筐,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你就是以这样谦逊的姿态和辉煌的成就为中华历史写下一部传奇!2.一介农夫,怀揣着执着上路,走进大山,风雨兼程,亲尝百种药草,挥就一部影响世界的不朽医典,而他的名字也同《本草纲目》一起刻入历史的记忆。【颁奖词】

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坚定的信念伴你步入医学圣殿,不懈的努力带你翱翔成功之巅!【事迹】

李家世代业医,但由于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不屑于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打算放弃科举做官之路,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最终同意了儿子的要求。李时珍认为,“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李时珍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表现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

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地向各式各样的人物求教,其中不乏农民和渔夫。李时珍为了了解药物,并不满足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罗列诸品,反复谛视”。例如他在写到白花蛇时为了真实细致地了解这种剧毒蛇而置危险于度外,到处寻找,终于在捕蛇人的帮助下目睹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李时珍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并编著了中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本草纲目》。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周恩来

《李时珍》作文初一年级700字 第6篇

李时珍从小就热爱医学,在家的后院里缠着爸爸问这问那,那是因为爸爸家的后院里有很多草药。随着时间的流逝,小时珍一天天地长大,他八岁时,后院的草药全被他认完了,但是他认为这还不够,还要继续人,他爸爸没办法,就只好带他去山上见识见识各种草药,父亲每次实地讲解草药以后,小时珍都记在心里,而且他的记忆力很好,父亲再问他时,他都能回答正确。就这样,李时珍长大后,把《本草经》修改成了《本草纲目》。

读完《李时珍》这篇文章,我知道了很多知识,特别是知道了李时珍从小热爱医学,爱得如痴如醉,平时总是缠着父亲不放,勤奋学习,记住了很多花草的药性、用途。李时珍就是在父亲的影响下,这样耳濡目染,为民行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的,他的勤奋努力,让他把前人写下的《本草经》修改成了《本草纲目》,真是了不起。

李时珍写《本草纲目》时作文 第7篇

在一个黑暗、简陋的小房子里,坐着一位白发苍苍、又瘦又老的老人,他在写一本关于药物的书。

他编写的书名叫李时珍写《本草纲目》时作文50字

破解李时珍密码 第8篇

梁鑫淼研究中药已有10 多年,他对那天的情景仍记忆犹新:一位弥留的老人,家人抱着一线希望,在他嘴边放了长白山的野人参,老人奇迹般地苏醒了。

身为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华东理工大学特聘教授的梁鑫淼,脑海里从此留下了强烈的疑问:野人参究竟有些什么能起到这样的疗效?里面有哪些有效成分?这些成分能提取吗?

这样的状况在中药的世界非常普遍,说不清,道不明,却眼见有着不错的疗效。人们无法解释中药好在哪里,其中哪些成分发挥了作用?与此同时,中药不科学的论断此起彼伏。这里有一个很经典的例子:很多国家禁售牛黄解毒片,理由是每片牛黄解毒片含有50mg 雄黄。雄黄中的二硫化二砷,遇热分解变成剧毒的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谁愿意因为“去火”而慢性中毒?“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无法用西药的那套理论来研究和解释,但在西方人看来,如果不能准确告诉他,用动物和植物作为中药其有效成分的确切分子式,他只会把中药看作一种巫术。”南京紫金医院中医师邹伟俊说。

“如果用现代成分分析、提取中药有效成分,情况应会有所改观。”2007 年底,梁鑫淼提出了“本草物质组计划”——采用系统论、整体观的方法来研究、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并建立资源库。

中药有效成分及有效群体,是几千年来传统中药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但由于植物体内成分极为复杂,现在还无法全部提取出中药的有效成分。目前的研究一般认为纤维素、叶绿素、树胶、鞣质及无机盐等为无效成分,有效成分有生物碱、黄酮类、有机酸、氨基酸、香豆素等。提取分离有效成分及有效群体有利于降低原药物毒性、提高药物疗效、改进剂型、控制生产质量、进行化学合成或结构改造,对探索中草药治病的原理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但中药有效成分的分析和提取一直以来备受诟病,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缺乏整体观、系统论。“事实上,现代生物学并不缺乏整体观,只是根据目前的现状,要想对中药分析、提取进行可控制的整体研究,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张秀莉说。“中药是一个复杂分子体系,复杂性在于从大分子到小分子,从水溶性成分到脂溶性成分,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不同性质的成分数量多、结构差异大。一瓶红花油至少由1 万种化合物组成,我们知道的只有100种。中药是一个复杂的黑箱体系,太多秘密有待我们开发。” 张秀莉补充解释道。

现在,“本草物质组计划”就对着复杂的黑箱体系进行探究,希望在中药研究上能有所创新、突破。和其他普通意义上的提取中药有效成分不同,“草本物质组计划”采用系统论、整体观的方法来研究、提取中药有效成分。以组分为切入点,通过标准组分的化学表征和生物学表征,选取30 个方剂和300 种药材进行研究,建立一个包含12 万个标准组分和3 万个化合物的物质资源库。“国际科学界面对320 亿个碱基对的人体,还是制定了庞大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人为什么不能用成分学来研究中药呢?不管中药多复杂,总复杂不过人体吧。”梁鑫淼对“草本物质组计划”信心十足。

目前,“本草物质组计划”项目组根据临床有效性从心血管、抗癌、清热解毒三方面选择了50 味中药进行中药成分研究。川芎是其中之一。

川芎是活血方面常用药,中医认为它性温、味辛,有活血行气、去风止痛的功能。此外川芎还能扩张头部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头发营养。另据日本研究人员研究,川芎能防止粉刺和各种斑疾的产生,并能使面部皮肤增白而润滑光泽。

提取川芎中有效成分,“本草物质组计划”用的是溶剂提取法中最原始的水解法。溶剂提取法是根据中药中各化学成分的溶解性能,选用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而对其他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用适当的方法将有效成分尽可能完全地从药材组织中溶解出来。其基本原理是在渗透、扩散作用下,溶剂渗透入药材组织细胞内部,溶解可溶性物质,形成细胞内外溶质的浓度差而产生渗透压,在渗透压的作用下,细胞外的溶剂不断进入药材组织中,溶解可溶性成分,细胞内的浓溶液不断向外扩散,如此反复,直至细胞内外溶液浓度达到动态平衡即完成一次提取。滤出此溶液,再加入新溶剂,使细胞内外产生新的浓度差,提取可继续进行,直至所需成分全部或大部分溶出。

水是强极性溶剂,对药材组织的穿透力大,中药中某些亲水性成分如糖类、蛋白质、氨基酸、鞣质、有机酸盐、生物碱盐以及大多数苷类、无机盐等,都可以水为提取溶剂。

“毕竟中药水解的方法用了几千年,中国药典1990年版和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1~9 册,共收载中成药1945 种,其中采用热水浸提工艺的多达826 种,占总数的42.46 %。项目组涉及到的所有草药几乎都是用这种方法进行分析提取的,当然对于特别的药物,也会使用别的方法。”

拿其中的川芎举例来说,“本草物质组”买到100kg 川芎,用水提法制成干粉。“具体说,就是川芎放入不锈钢容器中煮沸,每次煮2 小时,共煮2 次。然后将煎煮水溶液喷雾干燥。这样能有效保持有效成分,又能将杂质从水中去除。”经过水解法处理后的川芎剩下80kg,制成干粉,并分成小份真空包装、打上标记,放入物质资源库中。以后就可以根据需要,随时从物质资源库中把川芎拿出来研究。

依据张秀莉的介绍,成分提取的方法很多,如半仿生提取法、超声提取法、生物酶解提取法等等。而目前极其稀缺的中药重楼多利用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等离子光谱仪来进行研究、提取。已有研究对重楼根茎的化学成分薯蓣皂苷元、黄酮、19 种游离氨基酸、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薯蓣皂苷元含量为 0.62%,黄酮含量为0.0628%, 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为0.33%,微量元素中钙为0.77%, 镁为0.20%,钾为0.98%,铁为0.20%,锌为44.8mg/kg,磷为746mg/kg。其中,薯蓣皂苷元是主要的活性成分。

“尽管在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本草物质组计划’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可以通过分离提纯等方式把川芎分解得越来越细,直到做出单一的化合物。目前,要做出单一的化合物还很困难,时间和技术上都有一定的问题。现在要两年完成10 万个样品,工作压力很大。”张秀莉说。

“本草计划物质组”要建一个中药资源库,去和生物方面结合。在建立资源库的过程中,提取浓缩,变成样品,每一步的通量和标准化都很重要。张秀莉口中的通量,就是每天能够做出多少个样品。“从技术层面上,2 年完成10 万个样本问题不大,现在实验室基本能保持每天300 个样品制品。”

除此以外,张秀莉还提到标准化问题。标准化,也就是重复性。在制作样品、建立资源库的时候要求在制备技术上重复性很好,这样有利于生物筛选对接。

“但天然产物特别复杂。从中药材到样品,大约分为4~5 步,每一步都要特别小心,越到后面的步骤越要小心。我们在做样品的时候发现,在高温长时间煎煮的情况下,中药里的不稳定化合物会很活跃。并且,中药有个很奇怪的特点,在混合的情况下,加热到100℃问题不大,但到最后一步,对周围环境就特别敏感。”

也就是说,样品在前面提取过程处理几千几百个化合物时,反而比较稳定,到了后来真的变纯的时候,对某些条件就变得更加敏感。“正因为此,我们要建单一成分的化合物库,速度特别慢。所以,我们做的过程中会做成组分,得出组分的表征比较容易。不能因为没法立刻提取出稳定的单一化合物而放慢研究的脚步,也不能因为反对中药的整体观,对中药的不了解而放弃建立资源库。在建立基因库之前,人们对基因、人体也认识不足,但在建立基因库的过程中,人们对于身体的了解突飞猛进。”张秀莉说。

李时珍我想对你说作文 第9篇

李时珍我想对你说

李时珍老爷爷,您好!自从我在语文课本上学习了《李时珍夜宿古寺》以后,我就对您十分敬仰,我又查阅有关资料,对您更加敬佩得五体投地。老爷爷,我有一肚子话想跟您说。

我敬佩您吃苦耐劳地精神。您为了寻访古药方,为了了解各种草药、药方的功效,踏遍万水千山,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不顾年老体弱,住破寺,啃干粮,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尝各种草药,了解它们的药性。传说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而您却亲尝一千多种草药,更不知道要中多少毒,受多少伤害。这种一人受苦,万民得福的`自我牺牲精神,真是前无古人优秀作文 专注写作 ,后无来者。又是何等的惊天地,泣鬼神!

我敬佩您读书不为做官,不为良相,而为良医,用毕生的精力致力于医学和药物学,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救治了千千万万的病人。这是何等的伟大。

李时珍作文 第10篇

明朝出了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叫李时珍,湖北蕲春人。

李时珍很刻苦钻研,为了写《本草纲目》这本书,每天早上到山上爬山,为了采集药物的标本,晚上把早上把早上记载的.东西写在书上。

有一天晚上寒风刺骨,滴水成冰,家家户户都在做着自己的美梦,忽然有一冻茅房还亮着一盏微弱的烛光,里面有一个白发苍苍、面黄肌瘦的老爷爷,他就是伟大的医生李时珍,他整整花了27年终于编写了一部新书,就是著名的《本草纲目》。

它可以给中国带来更多的新生命。

记《一位明朝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作文200字

《李时珍》教案 第11篇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好思想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

2、按照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书作准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进行分段训练。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提出预习要求。

今天要学的课文《李时珍》讲的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的故事。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再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1、李时珍从小立下什么志愿?他立志学医的原因是什么?

2、开始父亲同意李时珍学医吗?为什么?后来怎么才同意的?

3、读读第二、三自然段,体会体会。

4、李时珍为什么决心重新编写药物书?旧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旧的药物书的这些缺点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5、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怎样的药物书才是完善的药物书?

6、为了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李时珍从哪些方面做了准备?

7、李时珍是怎样到各地采药的?把讲他到各地采药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这几句话是从哪几个方面讲李时珍采药情况的?(到了很多地方;钻进大山找药材;拜访了许多人;亲口品尝药材。)李时珍为什么要这样采药?

8、李时珍花了多长时间写成了新的药物书?

9、李时珍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读读第一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

2、这一段告诉我们《本草纲目》是一部怎样的药物书?

3、和旧的药物书对此,我们可以说《本草纲目》是一部怎样的药物书?你为什么这样说?

三、联系全文想一想,李时珍能写成著名的《本草纲目》的原因有哪些? 先讨论后总结。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总结全课。

为什么说李时珍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 板书设计 : 6 李时珍 医学家 药物学家 行医 采药 写书

李时珍简介 第12篇

其父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在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朝时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

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

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

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后来,他多次出外采访。除湖广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过。盛产药材的江西庐山和南京的摄山、茅山、牛首山,估计也有他的足迹。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反映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地向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求,其中有采药的,有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热情地帮助他了解各种各样的药物。比如芸苔,是治病常用的药,但究竟是什么样的?《神农本草经》说不明白,各家注释也搞不清楚。李时珍问一个种菜的老人,在他指点下,又察了实物,才知道芸苔,实际上就是油菜。这种植物,头一年下种,第二年开花,种子可以榨油。于是,这种药物,便在他的《本草纲目》中一清二楚地解释出来了。

不论是在四处采访中,还是在自己的药圃里,李时珍都非常注意观察药物的形态和生长情况。蕲蛇,即蕲州产的白花蛇,这种药有医治风痹、惊搐、癣癞等功用。李时珍早就研究它,但开始,只从蛇贩子那里观察。内行人提醒他,那是从江南兴国州山里捕来的,不是真的蕲蛇。那么真正蕲蛇的样子又是怎么样的呢?他请教一位捕蛇的人,那人告诉他,蕲蛇牙尖有剧毒,人被咬伤,要立即截肢,否则就中毒死亡。在治疗上述诸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贵重。州官逼着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去捉,以便向皇帝进贡。蕲州那么大,其实只有城北龙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蕲蛇。李时珍追根究底,要亲眼观察蕲蛇,于是请捕蛇人带他上了龙峰山上。那里有个狻猊洞,洞周围怪石嶙峋,灌木丛生。缠绕在灌木上的石南藤,举目皆是。蕲蛇喜欢吃石南藤的花叶,所以生活在这一带。李时珍置危险于度外,到处寻找。在捕蛇人的帮助下,终于亲眼看见了蕲蛇,并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由于这样深入实际调查过,后来他在《本草纲目》写到白花蛇时,就得心应手,说得简明准确。说蕲蛇的形态是:“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说蕲蛇的捕捉和制作过程是:“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叶,人以此寻获。先撒沙土一把,则蟠而不动,以叉取之。用绳悬起,刀破腹以去肠物,则反尾洗涤其腹,盖护创尔,乃以竹支定,屈曲盘起,扎缚炕干。”同时,也搞清了蕲蛇与外地白花蛇的不同地方:“出蕲地者,虽干枯而眼光不陷,他处者则否矣。”这样清楚地叙述蕲蛇各种情况,当然是得力于实地调查的细致。

李时珍了解药物,并不满足于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一一采视,对着实物进行比较核对。这样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药物。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一采视,颇得其真”,“罗列诸品,反复谛视”就这样,李时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于万历戊寅年(公元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全书约有200万字,52卷,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载方10000多个,附图1000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等)也做出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李时珍于1593年逝世,享年75岁;他逝世后遗体被安葬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竹林湖村,李时珍一生著述颇丰,除代表作《本草纲目》外,还著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脏图论》等十种著作;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将永远被世界人民所怀念。

人物生平

随父学医

李时珍,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1518年7月3日)生于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

其祖父是草药医生,父亲李言闻是当时名医,曾任太医院例目。当时民间医生地位低下,生活艰苦,其父不愿李时珍再学医药。李时珍14岁时随父到黄州府应试,中秀才而归,李时珍出身于医生世家,自幼热爱医学,并不热衷于科举,其后曾三次赴武昌应试,均不第,故决心弃儒学医,钻研医学。23岁随其父学医,医名日盛。

为太医

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年),李时珍33岁时,因治好了富顺王朱厚焜儿子的病而医名大显,被武昌的楚王朱英裣聘为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李时珍又被推荐到太医院工作。授“太医院判”职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任职一年,便辞职回乡。

关于李时珍这一段在太医院工作的经历,史学界有诸多争论,有人认为李时珍曾出任太医院院判(正六品),但也有人认为他只是担当御医(正八品)。无论其职位高低,李时珍被荐于朝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太医院的工作经历,有可能给他的一生带来了重大影响,为编写《本草纲目》打下基础。这期间,李时珍积极地从事药物研究工作,经常出入于太医院的药房及御药库,认真仔细地比较、鉴别各地的药材,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同时还有机会饱览了王府和皇家珍藏的丰富典籍,包括《本草品汇精要》。与此同时从宫廷中获得了当时有关民间的大量本草相关信息,并看到了许多平时难以见到的药物标本,开阔了眼界,丰富知识。

东璧堂行医

东璧堂是李时珍于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从太医院还乡后创立的堂号,辞官返乡后坐堂行医,致力于对药物的考察研究,在此期间,以自己的字——东璧为堂号,创立了东璧堂。

潜心著述

李时珍在数十年行医以及阅读古典医籍的过程中,发现古代本草书中存在着不少错误,决心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李时珍着手开始编写《本草纲目》,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参考了800多部书籍,其间,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起,多次离家外出考察,足迹遍及湖广、江西、直隶许多名山大川,弄清了许多疑难问题。

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使李时珍头痛的就是由于药名混杂,往往弄不清药物的形状和生长的情况。过去的本草书,虽然作了反复的解释,但是由于有些作者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而是在书本上抄来抄去,所以越解释越糊涂,而且矛盾百出,使人莫衷一是。例如药物远志,南北朝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说它是小草,象麻黄,但颜色青,开白花,宋代马志却认为它象大青,并责备陶弘景根本不认识远志。又如狗脊一药,有的说它象萆薢,有的说它象拔葜,有的又说它象贯众,说法很不一致。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

经过27年的长期努力,于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年)完成《本草纲目》初稿,时年61岁。以后又经过三次修改,前后共计40年。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去世。万历二十五年(15),也就是李时珍逝世后的第三年,《本草纲目》在金陵(今南京)正式刊行。

学术思想

李时珍临证,推崇张元素,重辨病证,立法严谨,用药得当。治疗时,或化裁古方,或自组新方,或用民间单验方,多有良效。李时珍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很有特色,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自己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改善了古代科学方法,积累了科学研究的新经验。李时珍成功地运用了观察和实验、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批判继承和历史考证方法。

①观察和试验是本草药研究的基本方法。李时珍对药物采用亲自采集、仔细观察,以得其真的方法,获得很大成功。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分类使药物研究体系化,关键还是如何确立分类的标准。李时珍打破本草学沿用已久的上中下三品分类法,建立了三界十六部分类法,使分类体系更为科学化。此外,他还在陶弘景主治药分类法基础上,建立了更完善的百病主治药分类法,创立了药物归经分类法。

②李时珍为弄清每味药物,提出释名、集解、辨疑、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八项任务,这八项不是每味药全有,有的五项、六项不等。实际上是对每味药既作出系统分析,又进行了全面综合,而在分析基础上,又作了高度概括和综合。

③批判继承和调查研究是李时珍研究的重要方法。他研究每味药,总是先参考诸家本草,考核诸家异同,用自己观察试验结果,加以参证:《本草经》中只载枸杞之名,未言明药用部位;《名医别录》指出根大寒,子微寒;《药性论》谓枸杞甘平、子、叶皆同,《本草衍义》说枸杞是梗皮,李时珍说:“窃谓枸杞:苗、叶,味苦甘而气凉;根,味淡气寒;子,味甘气平,气味既殊,则功用当别。此后人发前人未到之处也”。李时珍经过研究,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发前人未到之处”,这种精神,贯穿于他的全部研究活动中。

④李时珍躬亲实践,广泛向劳动人民学习,注意调查研究,是他又一重要研究方法。莶一药,众说纷坛,有谓似酸浆,有说为苍耳,有曰即地菘;李时珍经过广泛征询,聚诸草谛视,得出莶即猪膏母之确论,他从京师还,见车夫用旋复花治跌打损伤,遂肯定其益气续筋,补劳损之功。邻家小儿食积,偶取羊食之,归而大吐愈,李时珍因此首载此品种入本草。他从猎户口中知虎骨强志壮神之功能;从菜农处明确芸苔即油菜,从工人处学得防止采矿中毒之法,山人、渔翁、农夫、皮匠、猎户,都是他的老师,使他从调查研究中获益非浅。

⑤历史考证方法是李时珍常用的科学方法。通过文献考柬,《本草纲目》中记载了来自天竺、大食、南洋、胡人、蕃人及由梵文、佛经中得到的医药知识。经过历史考证,指出“按《本经》胡麻亦名巨胜,《抱朴子》云,巨胜一名胡麻,以黄麻于及大藜子伪为胡麻,误而又误矣,不可不辨”。

李时珍主张人定胜天,通过以上研究方法取得的成果,使他更加坚定了这一信念,认为药性不是固定的,可用人工方法改造其自然性能。药性下沉者,用酒引之使其升;升浮者以咸寒药引之使降,李时珍昭示迷信神仙说之误,批判服食飞升举之谬,服金银,为赖水谷血肉之躯所不堪,“求仙而丧生,可谓愚也矣”。居住水中,步履水上,是邪说;服食成仙“误食之罪,通乎天下”,药物“治病可也,服食不可也”。

个人著述

李时珍的著作尚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传世;还有《命门考》《濒湖医案》《五脏图论》《三焦客难》《天傀论》《白花蛇传》等,皆佚。

轶事典故

雨湖传说

李时珍出生那天,他的父亲李言闻正在雨湖上打鱼。平常运气还不错,这一次却连下几网都一无所获,李言闻很丧气。最后一网拉起来感觉沉甸甸的,心中暗喜,以为是条大鱼,原来是一块大石头。李言闻叹道:石头呀石头,我与你无冤无仇,今日为何捉弄我?叫我愁上加愁。石头突然也说话了:石头呀石头,前来贺喜不用愁。先生娘子快落月,不知先生有何求?原来这石头就是雨湖神。李言闻急忙赶回家,正好李时珍生下地,于是给他起名叫“石珍”。当晚李言闻又做了一个梦,梦见仙人铁拐李前来道喜说:“时珍时珍,百病能诊。做我高徒,传我名声。”

死人诊活

《李时珍》教案 第13篇

课文开篇点明李时珍在我国医学史上的地位,接着讲李时珍立志学医,然后讲他编写《本草纲目》,最后讲《本草纲目》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著作以及它产生的深远影响。

那么,为什么说他“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呢?首先,他行医的目的就不是为名为利,而是为“救死扶伤”,他立志行医,“要像父亲一样为穷人看病”。由于家里世代行医和父亲的影响,幼小的李时珍耳闻目睹了病人的疾苦和医生妙手回春的高尚,潜移默化地教育了他。其次,李时珍做医生后,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发现了旧药物书的缺点,本着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药物书”。所谓“完善”,就是要克服旧的药物书不全、不细、有错的缺点,让书中药物尽可能记载得多一些,详一些,准一些,为达到这个目的,他历时27年,经过了充分准备,甚至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顾,“亲口品尝了许多药材”。作为医生,李时珍深知吃错了药的严重后果,但为了让病人吃着更安心,让后人从他的书中借鉴正确的药方,他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这绝非一般人能够做到啊!由于他的努力,《本草纲目》成了一部“伟大的著作”。由此看出,李时珍这样伟大的人,创作了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同学们把每个自然的内容都与“伟大”一词联系在一起去理解,就可以深入理解什么是“伟大”和李时珍“怎样伟大”了。

教法建议

本课教学按照“读书内化”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方法:“以自读为轴,以自问为经,以自悟为纬。”每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读促问,以问导读,以读导悟,以悟促读”的教学策略。在读的训练中,突出了三点:

一、读的目标具有层次性。从训练步骤看,“通读”要求“读通”,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精读”要求“读懂”,能够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领会作者表达思想的一些方法,有感情朗读;“熟读”要求“读熟”,语速上能够熟读成诵,语调上能够抑扬顿挫,语感上能够体验品味。

二、读的要求体现差异性。“阅读是从写的或印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不同读者对文章的领会程度不可能完全相同。在“通读”、“读出问题”阶段,让学生自己读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共性“问题”。其实质是尊重学生读的“异”。

三、读的功能强化多维性。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我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积累语言。

词语注释

救死扶伤:救治临危的病人,扶助受伤的人。[例句]救死扶伤是每个医务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疑难病症:指病因不明而很难医治的疾病。

对症良方:针对病情开出来的好药方。

完善:完美,使更加完美。

药效:药物所起的作用。

拜访:访问。

严寒酷暑:极冷的冬天,极热的夏天,形容条件极为恶劣。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解除——废除志愿——志向鄙视——轻视

记载——记录流传——传播留心——留意

完善——完美积攒——积累著名——闻名

反义词:解除——保留鄙视——重视完善——残缺

句段赏析

1、他的父亲医术很高,给穷人看病常常不收诊费,就是不愿意自己的儿子再当医生。

析那时候行医是被人看不起的职业,医生的生活也比较清苦,父亲不愿意李时珍再当医生,是出自对儿子的爱。

2、他看到医生能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就从小立下志愿,要像父亲一样为穷人看病。

析这句话交代了李时珍立志当医生的目的和原因。目的是“为穷人治病”,原因是“医生能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另一方面,他的立志也与家庭影响有关:由于他家世代行医和父亲医术高超,他亲眼目睹了解除病人痛苦的伟大,加之父亲为穷人看病常常不收诊费的行为影响着他,所以,他立志“要像父亲一样为穷人看病”。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李时珍不为个人名利,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崇高思想。

3、不怕严寒酷暑。

析无论是非常寒冷的冬天还是非常炎热的夏天,他都在赶路,都在爬山,都在采药。

4、他还亲口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

析为了准确判断药物的药性和药效,李时珍不仅虚心请教有经验的人,还通过亲口品尝来验证。不少药材有毒性,亲口品尝是有危险的。这种科学态度和献身精神感人至深。

背景知识

明朝: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建于1368年,亡于1644年。

李时珍(1518~1593):我国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他研读过800多种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先后到湖北、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江西等省考察访问,采集药物标本,行程达一万余里。

《本草纲目》: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全书共52卷,记载药物1892种,药方11096个,药物形态图1160幅。先后被译成拉丁、法、日、朝、德、英、俄等10余种文字,流传全世界。

课后题解

3、(1)李时珍到各地去采药,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出产药材的名山。”他走了上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他还亲自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这些都说明了他不怕苦和累。

(2)“整整”说明编写药物书所用的27年中没有间断,强调了李时珍编书所花时间非常长。“终于”说明了李时珍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花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才写成的,强调了编写这本药物书的不容易。“著名”就是很有名。表明了《本草纲目》在全世界的地位及作用。去掉了这些词语,句子当然就表达不出这么丰富的含义了。

文章导读

李时珍,我国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课文讲的是李时珍立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目》的故事。课文第一自然段简单介绍了李时珍的生平。第二、三自然段讲李时珍立志学医:先讲他为什么立志学医,再讲怎样学医。第四、五、六自然段讲他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先讲为什么要编写,再讲怎样做编写准备,最后讲怎样把书写成。最后一个自然段评价了《本草纲目》的价值: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著作。

文章结构

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李时珍是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写李时珍立志学医。

第三段(第4至6自然段):写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

第四段(第7自然段):写《本草纲目》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的著作。

写作特点

本文情节衔接紧密,从李时珍立志学医,到萌发编书的想法,到他如何编写,环环紧扣,叙述自然。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语言积累

救死扶伤 疑难病症 积累经验 严寒酷暑

拜访 亲自 品尝 流传 山高路远 完善

1、他看到医生能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就从小立下志愿,要像父亲一样为穷人看病。

《李时珍》教案 第14篇

一、学习第三部分课文内容。

1、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呢?

2、旧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

3、从李时珍的想法和决心重新编书,说明了什么?

4、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这段讲了什么?

5、什么叫“经验”?怎样做叫“积累经验”?

6、李时珍怎样“亲自到各地去菜药”呢?

7、请你想象:“一个人严寒酷暑到处走,钻进深山老林去寻找,见人就拜访请教,亲口品尝药材”的情景,说说能体会到写什么

二、指导背诵第五自然段。

三、学习第四部分内容。

1、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讲了什么?

2、为什么说《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呢?(有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百多种药物,每一种都有图,译成几国的文字,在全世界流传。)

四、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画面。

2、李时珍为什么决心重新编写药物书呢?他是怎样编写出这部伟大著作?

教后记:

学生知道了故事的发展顺序,记叙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了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立志学医和编写著名药物书《本草纲目》的故事。

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àocáizhíyèqíngkuàngbàifǎng

()()()

pǐnchángpànduànbiānxiějīngyàn

()()()()

组词

扶症()诊()

肤()证()珍()

效()缺()译()

《李时珍》教案 第15篇

教师谈话简介李时珍。李时珍是明朝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的一生成就很多,他为了编写《本草纲目》,研读过八百多种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为了考察访问,采集标本,行程一万余里。他编写的《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

(二)学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体会出“严寒酷暑”在本课中的意思为李时珍无论在非常寒冷的冬天,还是非常炎热的夏天,都在赶路,都在爬山,都在采药。

(三)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救死扶伤——救:帮助,使脱离困难或危险。扶:扶助。抢救快要死的人,照顾受伤的人。现在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崇高精神。

疑难病症——疑:不能解决的,不能断定的。病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世代行医——行:实际地做。祖祖辈辈当医生为人治病。

本草纲目——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全书共52卷,记载药物1892种,药方11096个,药物形态图1160幅。先后被译成拉丁、法、日、朝、德、英、俄等10余种文字,流传全世界。

诊费——诊:医生为断定病症而察看病人身体内部外部的情况。费:诊治疾病所收的钱。中医专指药费以外的诊断病情所收的钱。

(四)作业。

1.书写生字及词语。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小熊过生日》及教学反思下一篇:办公家具投标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