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图书馆是素质教育的基地

2024-05-25

小学图书馆是素质教育的基地(精选8篇)

小学图书馆是素质教育的基地 第1篇

小学图书馆是素质教育的基地。

无庸讳言,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决不是要排斥知识教育,相反是要使知识教育更加生动、活泼、有趣味、吸引人。邓小平反对知识教育中的“满堂灌”现象,同时他又号召要鼓励学生主动的“自己的发展”。这种倡导,即符合孩子们的天性,又符合教育的规律。我们应当充分地利用和开发小学图书馆的财富,培养从小懂得使用图书馆,懂得动动脑筋来收集和加工知识,学会自我增长知识,学会消化、利用和生产知识。而这一切,在小学阶段,应建立在兴趣之上。图书馆为他们提供了兴趣之园。

一、图书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图书馆的教育价值恰恰在于它用丰富的精神食粮来满足读者的精神需求,作为一个小学生他们所学知识有限,借助图书馆的藏书,可以获取一些与课本知识相连接的课外信息,来充实他们,以提高他们对所学课文的理解。

语文教师一改过去传授知识在教室、教学方法填鸭式的陈习,慢慢地将立足点移至图书馆这块宝地上。他们充分利用书源,恰到好处地结合课内知识延伸课外阅读,向学生介绍了《怎样读懂一篇文章》、《作文并不难》等书籍,使学生获得更完整的知识和进一步培养了自学能力。

学了《草船借箭》一文,为了加深学生对文中人物的了解,教师引导学生到图书馆亲自去查阅有关资料,了解、阅读《三国演义》,学生就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从而以图书固有的思想性、艺术性对读者进行感染和教育,它寓思想教育于阅读之中,寓情感教育、美德教育于文学作品的具体形象之中,使学生的精神品质得到升华,使知识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数学教师抓住小学生有着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充分注意到他们往往对趣味数学感兴趣的特点,因势利导指导阅读数学课外读本《趣味数学 100题》、《谁的算法快》,通过比一比、算一算,谁解难题快,谁算速度快,既激发了学生学数学兴趣,又丰富了课堂知识。

科学教师结合日常教学。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我们爱科学》、《小学科普报》、《恐龙世界》、《十万个为什么》等饶有兴趣,丰富多采的书籍。通过观察、思维、想象,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真正达到课内、课外互补,知识、能力并举的效果。

利用图书馆进行各学科素质教育的渗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有利于课内外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二十一世纪人才竞争的培养。

二、图书馆可以陶冶学生情操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具有高尚的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必须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优良品德。”学校图书馆典籍浩瀚,是广大学生汲取爱国主义精神,进行理想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为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图书馆要不断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努力把广大学生的阅读活动引进爱国主义教育、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的轨道上来。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我们民族特有的爱国爱民、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克勤克俭、孝亲尊师等美德。在今天,这些传统美德也依然体现了国家对学生在德育目标上的要求。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成了多少代人道德启蒙、价值启蒙的好教材。小学生年龄小,思想活跃,求知欲望强烈,正确引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教师引导学生读书过程中,要引导他们学会鉴别精华与糟粕的能力,辩证地看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吸收有价值的文化遗产,脱离低级趣味,使精神境界得到升华。使小学生在书的海洋中,能够分辨出积极和消极的成份,从而提高区别真善美丑的能力,陶冶情操,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不会使自己误入歧途或虚度年华。

三、图书馆可以提高学生素质

开展好读书活动,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教书育人的具体体现,也是培养和提高少年儿童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近年来我校以“读书伴我成长”为契机,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种系列活动。例如: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广泛发动同学阅读《中华五千年》,•开展“祖国知多少”的有奖竞答活动,举行“继承革命志,做党的好孩子”中队主题会、手抄报及心得评比,召开演讲比赛、故事会、儿歌比赛、激发了同学读书的兴趣和热情,营造了一个生动活泼、温馨的读书学习气氛。不断完善“育人工程”促进学校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达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总之,学校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担负着义不容辞的重要使命,她既是学校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精神土壤和红色摇篮。充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馆藏,挖掘潜力,拓宽服务途径,让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走出来,让更多学生有更多一些时间轻松愉快地走进图书馆,这应当是教育工作者们共同努力去实践的目标。

小学图书馆是素质教育的基地 第2篇

滕州市第二职业高中郑仰昆

一、创办依据

国家教育部制定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了在课程开设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要求通过学生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

二、性质

中小学实践基地是与学校教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探索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型载体;是集教育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创新性、科研性于一体的教育资源;是凝聚学生体验生活、感悟文化、开阔视野、培养意志、提高素养,沟通理论教学与客观实际的重要媒介。

三、建立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意义与作用

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需要,是加强和改进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教育改革和实施新的课程改革的载体和平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需要重新教育,必须改革传统的不适应创新人才成长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教育的角度、从人的发展角度,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实践,人的创新能力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受教育者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建设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实践为主,注重创新,拓宽知识,提高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自理、自立、自信、自强”意识,为学生的终身教育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其它教育资源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实践基地的主要功能概括为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新,学会创造;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必要的动手能力,是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面向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实现学校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促进德、智、体、美、劳教育在实践活动中相互渗透,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内容和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直接参与和在自身感受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为课程改革提供了资源保障,新课程改革专门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通用技术课,这既是新课改的亮点,同时也是难点。素质教育基地可以直接为学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通用技术课提供资源保障,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

四、实践基地的基本功能

实践基地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新型载体,应以服务学生素质教育为宗旨,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培养素质、提高能力、愉悦身心、健康成长。实践基地一般应该具备如下基本功能:

(一)德育功能。实践基地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通过健康向上、怡情益智的实践活动,成为德育教育的崭新载体。使学生通过对艰苦生活环境和劳动环境的体验,感受劳动的艰辛与伟大,增强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磨砺吃苦耐劳的精神,锤炼坚韧的品性和坚强的意志;通过与人、事、物的接触,体验劳动的价值与社会的意义,逐步形成尊重劳动、尊重他人、尊重社会、融入社会、奉献社会的良好品德;通过了解社会现实,激发忧患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时代使命感,把美好的愿望与情感转化为高尚的行为。

(二)体验与实践功能。实践基地与学校教育相互衔接,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通过实际体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劳动素质、科技素质、艺术素质,增强环保意识、法制意识、安全意识,强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合作与社会交往能力等。同时也让学生体验科学技术在凝结过程中所融入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和人文特征。

(三)探究与创新功能。实践基地与学生学习有机结合,成为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的平台。通过实验的设计与检验,让学生动手动脑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展示创造力提供广阔的舞台。

(四)个性发展与特长发挥功能。实践基地与学生特长紧密联系,成为学生个性发展和特长发挥的园地。通过设立崭新的学习领域,形成新的课程形态,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使其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通过基地趣味性活动,愉悦身心、扩大视野、张扬个性、展示特长,促进身心健康成长,个性潜能得到释放,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更宽厚扎实的基础。

(五)服务与经济功能。实践基地与当地经济、文化互联互动,为当地经济、文化及新农村建设服务。在充分注重社会效益、坚持公益性原则的同时,以科技为支撑,努力把实践基地建成科技示范基地,积极推进产业经营,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实践基地的项目设置

实践项目的设置应遵循教育性、实践性、探究性、安全性、趣味性兼顾原则,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与当地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地方人文景观、自然资源相结合,与校本教材和地方课程开发相结合,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项目。活动项目设置应包含生活和生存教育、劳动和生产技术教育、科普和创新教育、国防军事教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等。根据我省课程改革要求和各地实践探索,实践基地可根据实际选择性设置如下基本项目:

(一)素质拓展。有规范的拓展训练场所和设施,跑、跳、投、攀、爬、跨、跃等训练内容不少于五项。

(二)家政训练。有能适应家政劳动训练需要的场所和设施,对学生进行自理、自立、自强等生活和生存能力训练。

(三)科普教育与制作。有两个以上科技制作活动室或独立的科技馆(园),配备相应软、硬件。“三模一电”(航空、航海、汽车模型,无线电)等科技、观察、体验、制作活动项目不少于五项,进行电子与机电一体化、航空航天、生物、环境、气象与天文、医学等各类现代科学技术与知识的初步教育。

(四)安全与健康教育。与有关部门联合建立“三防”(防空、防火、防辐射)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卫生防疫教育等活动场所或活动室,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医疗保健和自护、自救、互救技能训练。

(五)劳动实践。建立供学生进行基本劳动实践锻炼和感悟劳动技能的场地与设施,进行种植、养殖、饲养等传统农业劳动技能教育和木工、金工、钳工等基本操作技能教育。

(六)军事训练与国防教育。配备相应的设施开展基本的军事训练,进行国防教育和军人生活体验教育。如队列训练、野外生存拉练越野、军事五项训练、遇险救助等;学习国防法规、军事常识,组织参观军事营区等。

(七)工艺制作与造型。设立陶艺、雕刻、盆景、插花、布艺、编织、剪纸等工艺制作场所,配备相应的制作设备、工具和材料。

(八)环境保护教育。设置环境保护教育教室,配备基本挂图、音像、实物等设施,开设生态保护、环境污染与预防、地球保护等环保教育课程,教育学生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九)电子电工实验。设立电子、电工技术常识教育活动室,让学生进行普通家用照明电路和小型家用电器等的安装调试、使用和简单维修实践,使学生学会使用常用的电工工具和仪表,掌握简单电子电路的安装方法。

(十)现代农业实验。建立农业知识教室和现代种养实验园地。

农业知识教室应配有足够的挂图、音像教材等资料,使学生了解无土栽培、立体种养、组织培养、基因转移等现代先进的农业知识与技术,进行现代农业的教学与实践;有条件的现代种养实验园可以成为当地农牧渔果业的示范性实验园。

(十一)工业生产。设置能让学生参与简单工业生产的实践项目,或利用社会资源,建立供学生参观、了解的现代化和自动化工业生产场所,向学生介绍现代工业生产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

(十二)海洋教育。布置海洋知识宣传场地,使学生加深对海洋生态环境、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认识,激发学生发展海洋经济的热情。

(十三)人文地理教育。设立当地人文、地理教育活动室,让学生了解当地民俗、地理,熟知当地古今名人,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十四)法制教育。设立预防青少年犯罪、教育青少年远离毒品、远离赌博等的法制教育展室,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形式进行生动的法制教育。

小学图书馆是素质教育的基地 第3篇

一、教育实习基地形式的阅读推广模式的提出

(一) 未成年人阅读情况亟须关注

我国有近4亿未成年人, 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 2012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率相比上次有所下降, 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率为77.0%, 比2011年的78.6%下降了1.6个百分点。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也较2011年有所降低。而根据刚刚发布的第十一次全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 2013年0-17岁未成年人整体的平均阅读量比2012年又下降了0.9个百分点, 为6.97本, 图书阅读率为76.1%。未成年人阅读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学生群体面临着越来越繁重的学业压力, 阅读态度逐步下滑, 可以说, 高中生不如初中生, 初中生不如小学生, 阅读情况很不乐观。[2]同时, 在课余假期时间, 因为学生读书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 父母便取代老师, 成为影响孩子阅读最大的因素, “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可以记下来, 等爸爸妈妈下班了, 可以问他们”。而等到大人回来时, 有的孩子的求知欲已经消解了大半, 阅读效果、学习效果有所削弱。大部分家长对这一问题很无奈, 平时因为忙于工作, 他们很难抽出时间陪孩子读书, 同时自身面临缺乏阅读方面的较专业的知识素养的困境。[3]

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如何让未成年人充分利用假期时间, 培养他们的积极阅读态度, 成为阅读推广中需要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现状

图书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 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 包括市面上鲜见的绝版书籍, 最新出版的优秀图书, 还包括代表现代科技发展的电子图书资源。同时在信息技术和管理方面, 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普及, 读者可以联网直接访问图书馆, 有任何需求可直接在线进行咨询或者是预约、续借等, 无需再亲力亲为耗费劳动力。高校图书馆除了拥有以上优点之外, 还拥有高校所独有的优势:高校图书馆有经验丰富的图书管理员、高素质的大学生读者和各学科专家等人力资源[4]。

以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 其工作人员中学历为博士的工作人员达到4.03%, 硕士则为29.03%, 而本科更是几近一半。工作人员的专业也十分有利, 社科类约占46.55%, 自然科学的约25%, 具有图书情报专业学历证书的达28.45%。总体上看, 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专业学历都极具优势, 且对所负责的图书馆的各种资源, 包括纸质、电子、网络资源都相当熟悉, 是阅读推广的有力倡导者, 能够针对对象的不同提供相应的资源服务, 有效地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同时, 高素质的大学生知识文化水平较高, 时间充裕, 积极参加大学里的学生组织、读书俱乐部, 一定程度上对阅读起到了推广作用, 是阅读推广中不可忽视的群体, 是活动中有力的推动者与组织者。而高校中大批的教师、专家、教授, 拥有着最权威和先进的知识和研究成果, 为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提供了最专业的指导。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机关、企业、学校的文化设施要尽可能向社会开放, 积极开展文化服务。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 (修订) 》也明确提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然而, 在众多高校中, 图书馆依然实施门禁系统, 绝大部分校外人员很难进入高校图书馆, 校外网络很难通过图书馆下载免费的网络资源。纸质或者电子图书资源一定程度上依然局限于高校的师生群体, 其似乎还没有充分地向周边群体敞开, 一些服务措施亟待提出并实施。因此, 必须构建一种合作的模式, 将高校的资源充分利用, 尤其是对青少年群体能够进行有效的阅读普及, 而大学生常常参与的教育实习基地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二、教育实习基地模式的阅读推广活动的特点

教育实习是高校毕业生, 尤其是师范院校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必修课程, 在此过程中, 大学生不仅可以将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 锻炼自己的教育能力, 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 可以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进行阅读推广, 拓宽图书馆的服务范围, 将资源与知识传播给大众, 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教育实习基地是阅读在基层进行推广的有效途径, 弥补了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的不足与缺失。

(一) 资源的传递与共享弥补了青少年阅读资源的不足

青少年群体聚集的区域通常为中小学校园或者是家庭所在区域的社区,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 中小学校在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更多地重视教学课程的进度和效果;中小学生的课余时间, 所住社区的阅读资源更是少之又少, 社区普遍缺乏相应的阅览室及相关的阅读活动, 同时面临资金短缺等问题, 学校或者是社区很难承担名人名师名作家的费用。而教育实习基地的建立,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相关问题。高校拥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强大的技术支持, 通过基地的建设, 多而优的大学生群体能够多而好地将校内资源带入中小学校或者是社区等基层, 同时, 大学生时间充裕, 丰富的阅读活动充溢了青少年学生课余及假期的时间, 对中小学生群体进行积极的阅读指导, 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而高校内众多的专家教授则解决了名人名师的经费问题, 也提高了教育实习基地的专业性、可信度及提高基地在区域内的名声, 起到拉动周边阅读推广的作用。

(二) 教育实习基地促进了大学生的认识与发展

一方面, 高校大学生在将高校资源带入基层, 推动大众阅读活动的同时, 自身也在不断学习与提高。为了保证专业知识的完备与正确, 大学生的阅读量获得了充分的补充与提高, 高校也在周边地区提高了知名度与影响力。另一方面, 在基地实习的过程中, 大学生尤其是师范生接触了更多的中小学生及教育教学活动, 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对教育实际的陌生感, 能够通过教育实习基地中遭遇到的问题, 发现自身专业或是教育技术的不足, 以便在往后的时间内有效地改进与提高;高校也能够根据实习基地的即时反馈,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检查与培养。

三、教育实习基地形式下可采取的阅读推广措施

(一) 高校图书馆放宽对教育基地的开放限制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 (修订) 》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对秩序等问题, 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仍有限制和顾虑。针对此状况, 高校方面可以对社会读者, 尤其是有意愿参与的实习基地的教师或者是家长办理图书借阅卡, 以方便他们进出图书馆及对图书等资料的借阅。教育实习基地也可以以集体的形式进行阅读资源的租借, 确保基地高校人员之外的人员能充分接触到所需资源。同时, 高校可以与地方中小学校或者是社区进行联系, 组织学生或者是家长群体到高校图书馆参观, 感受高校阅读氛围。

(二) 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

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学历高、专业性强, 聚集了大量的图书馆学、社会科学和各及其他学科的专业人才, 是知识的导航员。图书馆可组织有关阅读推广和信息资源检索等讲座, 对参与阅读推广活动的相关人员进行专业指导。对阅读推广活动的推动者———高校大学生, 图书馆可向他们展示我国目前阅读情况和活动开展状况, 培养他们的阅读意识和责任意识;指出组织阅读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重点和方法, 帮助他们有效在中小学生或者是社区中进行交流和意义传达;传授资源检索的方法技巧, 快速有效地利用图书馆资源, 充分有效地帮助需要者。当然, 资源检索等技巧针对的不仅是高校学生, 教育实习基地的教师、社区的家长及中小学生都应该有所了解, 以便在没有高校人员的指导下独立使用资源。

(三) 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互动活动

高校方面应积极和中小学校及社区联系, 定期举办各种主题讲座、交流会, 例如我校文学院就举办“国学进社区”活动, 每周定期向基地小学和街道宣传讲解国学知识, 例如昆曲、《弟子规》、曾国藩家训等, 效果非常好, 拓宽了参与者的知识面, 培养了参与者的阅读兴趣, 一定程度上对本校也起到了宣传作用。活动组织者也可以考虑邀请校内知名教授进行授课指导, 确保知识的正确性与权威性, 提升活动的品牌和影响力。与此同时, 高校图书馆和地方实习基地可联合举办征文比赛, 鼓励学生写下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想法, 并给予表扬鼓励, 激发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兴趣, 形成良性循环。

四、在教育实习基地模式下阅读推广活动的实效

实践证明, 以教育实习基地为模式的阅读推广活动对高校的图书资源流通, 社会的阅读普及, 文化氛围的产生, 以及大学生尤其是师范生的就业指导都取得了预期效果。

(一) 合作单位乐于成为教育实习基地

此项阅读推广活动的对象主要是针对青少年学生群体, 合作单位除了传统的中小校园外, 还拓展到学生课余、假期生活的社区范围。在合作之前, 校园的阅读活动往往局限于课本知识, 阅读氛围不是很浓厚, 学生承担较大的学业压力。而课余时间, 尤其是寒暑假, 家庭缺乏较为专业人员的阅读指导, 社区缺乏充分的阅读资源与阅读活动, 中小学生便浪费了较为充裕的阅读时间。诸多因素导致青少年难以养成较好的阅读态度与习惯, 阅读情况也随着学业的增加而逐年减少。但是, 在教育实习基地模式的阅读活动推广下, 校园, 尤其是学生所在的社区, 各类文化活动开展情况极为良好, 数量多且质量佳, 极大地丰富了中小学生的日常课余生活, 拓宽了他们的阅读范围, 提高了他们的阅读量。专业人才的指导也使中小学生的阅读更加有针对性与科学性, 弥补了家长此类知识的匮乏与不足。同时, 在社区等学生居住生活的基层区域开展活动, 也方便家长参与和陪伴, 所在社区也可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深受当地街道, 尤其是学生居多的社区的欢迎。

(二) 大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

教育实习基地模式的阅读推广活动对于高校和实习基地来说, 是实现互利共赢的良好途径。在高校校园内, 学生的参与尤为积极。对于师范生, 他们不仅帮助高校图书馆实现教育功能和知识价值的传播, 而且较早地体会到今后教育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情境, 发现自身的知识或是教育技能的不足, 为自己将来的工作做好了充分准备与预热。同时, 相较于过去教育实习往往与阅读推广相独立, 实习人员仅限于师范生群体, 对于其他专业院系的学生有较大的限制, 此模式下的参与人员只要对所要求方面的知识有较浓厚的兴趣与一定的了解, 都有机会参与推广活动, 例如, 社会工作专业或者是中文类专业等。当然, 报名者需要经过严格的考试与筛选, 优秀者便有机会参与推广活动。在此过程中, 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更实现了他们的社会价值。

五、结语

阅读推广是高校图书馆的职责与任务, 借助教育实习基地进行阅读推广, 是高校资源向外流通, 培养少年儿童的阅读行为习惯和增加其阅读量的有效途径, 这也需要社会多方面的不断努力与支持。当然, 该模式需要不断改进与完善, 活动具体运行组织、合作双方的工作内容及具体条件都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摘要:高校图书馆拥有良好的图书、人力及技术资源, 却一直难以被外界利用, 中小学与社区因为资源缺乏而使未成年群体的阅读需求不能得到满足。针对以上状况, 高校以教育实习基地为形式的阅读推广模式便应运而生, 互利共赢的成效推广模式受到高校师生及社会的广泛欢迎。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教育实习基地,阅读推广,未成年人

参考文献

[1]周浩鹏.浅谈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形式创新.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3-23-15:58-60.

[2]乔菊英, 李瑞平.我国当前国民阅读状况分析.图书情报工作, 2009 (13) :8-11.

[3]中国江苏网.你的孩子离读书远吗?青少年暑期阅读现状调查 (2012-07-24) .http://jsnews.jschina.com.cn/system/2012/07/24/013872402.shtml.

小学图书馆是素质教育的基地 第4篇

关键词:学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基地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3—0228—02

学校担负着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的重要使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培养和造就出来的这些社会“骄子”是否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和发展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奉献精神,直接影响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学校在做好文化教育的同时,怎样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工作,是学校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学校图书馆是社会知识、信息保存与传递、扩散的重要机构之一,记载和传承着社会发展的历程、事件、人物、经验教训忽然重要科技成果等,具有丰富的文化和思想内涵,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源泉。激活这些历史素材,可以充实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

一、新形势下,学校迫切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勿容玮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和网络早已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体制不完善,金钱至上的观念强烈地冲击着中国传统道德法则,社会风气和道德水准出现持续滑坡,使社会上存在的种种腐败现象和腐朽思想不断地侵蚀着教育这片“净土”。

在学校,一方面考分至上的片面性使学生在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就良莠不齐。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普及应用,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广泛,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长期单纯直面的“灌输”,已难以取得良好效果,虽然看来这种教育效果的主流是好的,但许多学生在思想认知和行动上存在极大反差,与“四有新人”的目标要求存在较大的距离。

因此,学校迫切需要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上进行改革,变空泛枯燥为真实生动,变说教灌输为感知默话,才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二、图书馆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提供了充足条件

学校图书馆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配合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向学生提供文献资料、情报信息,使学生获得知识受到教育。实践证明,要在学校中,把一个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单靠课堂教学已远远不够。因为课堂教学受到专业范围、教材内容、教师水平、课程时数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图书馆有丰富的文献资料,学生可以在里面进行广泛的学习。这样,图书馆就起了消化、充实、扩展课堂学习内容的作用,同时学生在其中不仅能扩大知识视野,还能增加信息量。因此,图书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生时期既是学习知识的最佳时期,也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们既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又缺乏对社会和现实的了解;既有强烈的求知欲,又缺乏对事物的鉴别和分析判断能力。因此,正处于心理学中所谓“心理断乳期”的他们,情绪波动性大,对周围环境的刺激很敏感,反映强烈而易动感情。但是,他们思维敏捷,勤于思考,对整个社会及人生的追求具有极大的热情,正是因为这一特点,又很容易导致他们主观武断,以偏概全,以感情代替理性,甚至或走到事物的极端。对学生的这种心态特点,单靠几十堂政治课及党、团组织的一些政治思想工作是难以完全奏效的。因为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日积月累又潜移默化的过程。随着学校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的馆藏和信息化建设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学校图书馆的服务手段得以改善,服务效率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使学校图书馆为学校和社会提供更加丰富信息资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上,借助学校的支撑,优化和创新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方法和途径,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

三、深挖图书馆教育服务功能,建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

1.加强图书管理严把书刊采购关。图书馆要想更好地配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具备结构合理、质量较高的藏书体系。这就要求书刊采购人员既要有近期的采购计划,又要有长远的采购目标。我们不仅要根据学校的性质与任务采购专业文献资料,组成一个科学的、适用的、有特色的知识体系,还要合理采购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书刊,以便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完善和提高大学生的个性、才能、品质等整体素质。优秀书籍不仅能使大学生得到艺术熏陶,而且还能从中受到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教育。因此,大学图书馆应加强这方面的采购,而对一些宣传封建迷信、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腐朽资产阶级自由化等格调低下的书刊,则应严禁采购,以保证馆藏图书资料的纯洁性,不能让它腐蚀学生的灵魂。如果图书馆不了解这一点或者对这一个问题不给予应有的重视,放任学生在自己简单、单一的借借还还的循环中阅读和学习,必将对学生的成长及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造成极其不利的后果。反过来,如果我们图书馆的导读工作做得好,就能够推荐思想先进、内容健康、观点正确、知识密度大、艺术格调高的作品给学生,能够引导学生去阅读优秀的作品、学习科学的理论,使学生在习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其它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书籍过程中得到熏陶与教育,铸造他们的人文精神,能够认识到什么才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改变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图书馆的读者工作是联系文献信息和读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通过馆员深入细致的读者服务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馆藏文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读者服务工作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包括:编制导读书目,加强阅读指导。图书馆有针对性地编制一些导读书目,引导学生多读优秀书刊,就能够提高其思想觉悟,改善其精神消费结构,确立共产主义世界观;配合形势教育,利用橱窗栏开辟信息窗口。图书馆应及时采集有关资料,组织专题剪报,宣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对学生进行道德法制及国情教育,还可以把同学们关心的热点以及风土人情等古往今来有益于学生成长的知识,列于橱窗进行宣传展览,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社会主义祖国灿烂文化和新貌的阵地;以读者座谈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召开座谈会,组织学生对当前热门、有争议的作品进行评论,借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别能力,摒弃资产阶级丑恶腐朽的东西,以求正本清源、净化灵魂,达到教育目的。

3.“以人为本”发扬服务育人的精神。在图书馆中,“以人为本”就是以读者为本,必须明确图书馆业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人”而展开。读者是图书馆的真正主人,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设身处地为读者着想,图书馆服务应该向知识服务方面发展,图书馆满足您每一分钟的需要,有为才有位,面对读者应该做到“百问不倒,百问不烦”。学校图书馆既是一个辅教部门,又是一个服务性职能部门,读者在借阅中获得热情优良的服务,并感受到心理上和行为上的满意,在学校图书馆要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所谓“人文关怀”,就是要在图书馆中营造人文氛围,倾注人文情素,弘扬人文精神,具体而言,就是要了解读者、尊重读者、爱护读者,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己任,对读者坦诚相助,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诸如图书馆网点布局,开放时间和开放程度上照顾读者的需求,为读者营造更为人性化的阅读环境,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更为人性化的服务等。发现读者,是图书馆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

馆员的服务育人精神是一种在长期服务育人的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思想行为风尚。这种精神是指馆员除了具备一般社会群体应具备的政治态度、远大理想、高尚风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外,还必须有默默无闻、甘为人梯的精神,读者至上、服务至上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怕苦累、淡泊名利的精神,热爱图书馆事业的爱岗敬业的精神。为此,馆员们必须做到为读者服务的热情主动、耐心认真、文明。所谓热情主动就是做到对读者的文献需求要积极主动,乐于为读者服务,不做与服务工作无关的事。不是对读者不理不睬,而是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主动为读者服务。所谓耐心认真,就是对读者的需求、询问、疑问,要做到百问不厌、态度和蔼、语气温和并且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地去对待。所谓文明就是言谈举止必须表现出应有的文明素养,在工作中形成使用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而不能油腔滑调、冷言冷语,不能挖苦读者。这样,使读者感到图书馆的确是他们学习知识、获取知识的好地方,而对图书馆员在为他们提供服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热情、文明、耐心、敬业的精神感到温暖和钦佩,认识到图书馆员确实是他们在知识海洋遨游的导航人,从而获得美好的、深刻的精神体验,在不知不觉之中受到大学图书馆人服务育人精神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学校图书馆在充实和改进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广大学校图书馆工作者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只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信息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校和馆藏实际出发,通过多途径多方式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一定能够实现把学校图书馆建设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的服务无目标。

参考文献:

[1]黄茜.努力拓展高校图书馆的教育智能[J].川图书馆学报,2001,(5).

[2]马丽波.论高校图书馆在现代社会中的服务理念[J].科技创业月刊,2005,(1).

[3]孙艳.大学图书馆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科技创业月刊,2006,(3).

在素质教育基地_小学作文 第5篇

星期四,我们到了长沙市天心教育基地住了一夜,在教育基地,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军训

在教育基地,军训是必须要参加的.。当天,我们穿好了发下来的迷彩服,到楼下集合,汤教官首先教我们立正、踏步、稍息等姿势,然后带我们走向了森林茂密的小路,我们神气十足地走着,像一个个士兵在丛林中穿梭。这是我们第一次在野外军训,大家都有兴奋与新奇的感觉。我们一路东张西望,就是不能说话,这是教官规定的。走到一片空地时,教官给我们进行操练。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齐步走,我们操练的很不错。当我们就坐下来休息的时候,四。三班的同学在前面唱起了歌,教官说:“来!用我们的歌声压倒他们。”顿时,我们来劲儿了,文艺委员在前面指挥,我们唱了一首“嘻刷刷”,他们回唱了一首“老鼠爱大米”,我们马上接了一段“猪之歌”……我们好开心。

第二天清晨5点,当教官不太美妙的歌声在楼道中响起,这是我们的起床铃声,把我们从美梦中唤醒,我们急急忙忙穿好衣服到楼下集合,天还蒙蒙亮,我们就随着教官的口哨声到树林里晨跑。大家睡眼朦胧,有时跑得跟不上队伍,得到了教官的口头奖赏DD臭骂。这还算好的待遇,高一点儿的奖赏是做俯卧撑和下蹲50个,叫你累的爬不起来。

吃午餐

中午,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大家的肚子都在咕噜咕噜的唱歌了,我们都迫不及待地去打饭,正准备吃饭,却被教官拦住了,他要求我们所有人要统一开饭。“啊,大家都盛完饭要等多久啊!”我们抱怨道。“谁说话就别想吃饭了!”教官严厉地说,食堂里立刻变得鸦雀无声了。我们只好看着那些美味佳肴流口水,那种滋味真不好受。吃饭前,教官又让我们站起来,背一遍《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和下土……”背完后,才准坐下来吃饭。我们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当有些同学在下面边吃边窃窃私语时,教官便让他们站起来,安静后才重新坐下去。这种军事化管理吃午饭我还是第一次体会到呢。

科普乐园

西龙小学廉洁教育基地介绍 第6篇

青神县西龙小学早在1988年就被评为“全国德育先进集体”,在四川国防科普委员会、眉山市军分区、青神县人武部的关心支持下,西龙小学于1999年12月18日成立了四川省首家少年军校,拓展德育内涵。2003年12月创建了少年军校训练基地,位于城西五公里处思蒙河畔的鲜花村,占地4.2亩。现有铺位200个、训练操场一个、展室三间。成立军校基地目的在于以军营活动为载体,深化学校德育实践,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和熏陶,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提高学生的素质,帮助青少年树立国防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成为新一代可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了让少年军校办得更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国防教育,西龙小学于2004年投资近60万元,又创建了“青神县中小学国防教育培训基地”、“青神县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青神县留守儿童活动基地”。是集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法制教育、留守儿童活动基地为一体的新型德育基地。

为了更进一步拓宽和丰富德育内涵,我校率先在全县开展廉洁文化教育活动,于2004年9月举行了廉洁文化进校园的启动仪式,于2008年10月31日在我校举行了“青神县青少年廉洁文化教育基地”授牌仪式。2008年投资了2万元,创建了“青神县青少年廉洁文化教育基地”,10月31日正式举行了授牌仪式。至开学发来,我校围绕“廉洁文化进校园”开展了系列活动;

自创建“青神县青少年廉洁文化教育基地”以来,西龙小学围绕“廉洁文化进校园”开展了系列活动;

活动一:小小储蓄所 学期第一周,由各班班委组织成立班级储蓄所。学生们自主成立小小储蓄所,自愿筹集资金,自主商量资金用法。同学们还自主推选了一名记录员和保管员,记录员负责记录储存资金的人员及储存的资金量,还有用此资金开展活动的支费情况;保管员负责保管好同学们储存的资金。让同学们从小学会理财。

活动二:“颂廉洁

迎国庆”诗歌朗诵比赛

2008年9月28日,细雨蒙蒙,但西龙小学的校园里四处流淌着悦耳的音乐,充满了欢乐的笑声,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全校师生在操场上展开了“迎国庆 颂廉洁”诗歌朗诵比赛。同学们张开诗歌的翅膀,用诚挚的真情来颂扬廉洁之花美丽开放;敞开心灵的窗户,用优美的语言来表达对祖国的拳拳爱心。同学们的朗诵时而激情高昂,时而回旋跌宕,时而慷慨陈词,时而低吟抒情;一个个真实事例,一句句肺腑之言,一次次征服了听众的心,一次次的掌声将比赛不断推向高潮,更将他们对祖**亲的深深祝福、对廉洁文化的高度颂扬推向高潮;全校师生的思想再次经受了洗礼涤荡。通过角逐,评选出了两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五个三等奖。

活动三:开展“廉洁文化进班级”专刊板报比赛

2008年10月,在全校各班中开展了“廉洁文化进班级”专刊板报比赛。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同学们经过收集资料、工整书写、美化装饰,一幅幅壁画犹如一朵朵廉洁之花盛开在教室后墙。此次活动,让同学们在心中树立了崇廉敬洁的意识。

活动四:制作诚信小报

同学们自主选择制作方式:个体的、合作的。在班主任教师的指导下,经过收集资料、工整抄写、美化装饰,一幅幅精美的小报展现在比赛场上。

活动五:借助法制周开展了法制教育“六个一”活动

10月下旬,西龙小学围绕法制教育展开了“四个一”活动:听一次专题讲座,办一期专题板报,开展一次主题班会,写一次心得体会。此活动的开展犹如春风吹遍了校园,使同学们树立了正确的法制观念,提高了法制意识,懂得了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正当和合法权益,促使自己健康成长。

活动六:以基地为载体开展了“廉洁文化进基地”活动(1)制作展板,宣传古今廉洁故事(2)墙上挂有廉洁书画

(3)成立廉洁书柜,陈有相关报刊、杂志(4)展出学生廉洁书画、小报、书信

(5)参训学生参观展室,讲廉洁故事、格言,说观后感等。如今,少年军校实践基地是集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廉洁文化教育、法制教育、留守儿童活动为一体的新型多功能教育基地,德育实践日趋成熟,德育成效逐渐显现。是创举昭示了希望,是力量成就了梦想。西龙小学无愧于四川省首家少年军校这个殊荣,先后被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教育厅授予“德育先进集体”、“四川省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基地”、“全国开展第二课堂先进单位”等称号;被四川省国防科普委员会评选为“少年军校先进学校”、2006年底被四川省国防教育委员会、中共中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军区政治部、共青团四川省委评为“少年军校示范学校”;2007年8月又被全国少工委评为“少年军校示范校”;被眉山市委市政府评为“思想政治先进单位”、“文明单位”、“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校风示范校”等。全海省百名“巴蜀名校”中的一员教育教学综合评估质量年年被评县局评为一等到奖。学校德育工作、学生国防教育工作曾多次被中央、省、市、县及各级各类报刊杂志、电台宣传报道。人民日报记者前来基地采访,省廉洁嘹望副主编、县纪委、县教育局等领导曾到基地指导工作。

到目前为此,我校多功能教育基地受训的人数已逾三万,人员逐渐向县、市扩展,她正已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吸引着无数少年儿童。

承蒙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西龙小学多功能教育基地成长的步伐坚定有力,但前进的路上已有绊脚石,工作中突显的问题、面临的困难很大程度上阻绊了一心发展的目标:

1、学生训练场地窄小。在仅有30平方米的操场上同时进行队列训练和体能训练不仅显得拥挤,还得开展各项廉洁教育活动,不利于训练和活动发挥最佳效果。

2、日常维护资金支付较大。每期的水费、电费、住房维修费、更换破旧军装费等不是一毛小数目。

3、硬件不足。住宿简陋,铺位拥挤;厨房窄小,不便操作;没有学生浴室及相关设备。

4、师资紧缺。在师资结构本来就不合理的教师队伍中,能专业训练学生的教官仅有一个。

5、基地离本校较远,不便于师资调配和学校管理;交通不便;水源不足,供水困难。

但困难阻挠不了西龙小学发展的毅力和决心,阻挠不了西龙小学多功能教育基地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我们心中已有自己今后的打算:

1、征集、购卖土地50亩,扩建规模,将多功能教育基地做大做强。目前已经完成此项工程。

2、充实、完善硬件投资。

3、争取资金,将多功能教育基地整体搬迁于学校周围,与教学楼相得益彰,提升品位,既便于师资调配、学校管理,更使我校上档次,显特色。

4、在训练教官上争取于部队达成共识,让部队专业的训练人员向学员们传授更专业、更规范的知识。从而提升参训学员的训练成绩,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小学劳动基地教育教学计划 第7篇

小学劳动基地教育教学计划

小学劳动基地教育教学计划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美。生产劳动是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础。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是小学各科中的基础学科,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如何在小学劳动课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已成为当今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小学劳动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 , 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既动脑又动手 , 手脑并用。这种教学实践活动,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最佳机会。创造性劳动教学终极目标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投身创造实践,探索创造途径,养成创新习惯。因此,后塘小学今年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开始着手发展劳动基地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开设劳动课是向小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它对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在德、智、体诸方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教育学生初步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从小培养他们的劳动兴趣、及劳动意识,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日后建设祖国作准备。为了更好地完成劳动教育教学任务,拟定以下几定教学措施:一、各班级要备好劳动教学教案,上好劳动课,使教学上有目的、有计划进行。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按照不同年级的教学要求确立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三、教学实践结合使学生在学中掌握理论,在实践中获得技能。例如,带学生到劳动基地种菜、除草、施肥等劳动实践。四、实现家、校结合,促使学生在多方面获取知识、实践掌握劳动技能。五、各年级互相结合,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简单生产劳动、公益劳动等教育,让学生在家学会洗碗、扫地、洗衣服、做饭等劳动。六、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使学生学到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还要使学生有机会尝试丰收的喜悦,懂得浪费可耻的良好品质,使学生对劳动产生兴趣。七、本学期任务目标:争创一星级劳动教育教学基地。

小学图书馆是素质教育的基地 第8篇

关键词:图书馆 教育功能 奉献精神 产业化讨论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5-0248-02

早在1919年,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馆长)李大钊先生就明确指出:“使管理图书的都有图书馆教育的知识。……这是关系到中国图书馆前途的事情,也是关系到中国教育前途的事情。”[1]1975年里昂大会上,国际图联(IFLA)则将图书馆社会功能界定为: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技情报,开发智力资源。其实,“开发智力资源”也属于教育功能。在图书馆四大功能中,教育功能占了“半壁河山”。可见,教育功能之于图书馆是何等重要。

然而近年来,在信息化浪潮冲击下,迫于生存压力,有的同仁提出了图书馆“有偿信息服务”的发展模式和“图书馆产业化”理论,主张“图书馆工作的对象和服务内容应该转到加强信息处理上来;……转为以计算机处理和数据库开发经营为主的信息服务和咨询产业。”[2]在这种发展观念指导下,工作实践中“以书为本,重书轻人”的积弊尚无根本改观,却又出现了另一种倾向:重视电子文献、数字文献资源建设和传输技术引进的同时,忽视印刷文献收藏流通;以文献的信息资源价值取代其知识成品价值,以信息处理取代知识管理,以信息功能取代社会教育功能。值得商榷。

1 功能多样化:信息功能不能取代教育功能

文献的功能是多样化的,既是信息资源,又是知识成品;既是创造新知识的原材料,又是哺育“新人类”的精神养料;既包括丰富的事实、数据、结论等信息元素,也包括它们之间的逻辑过程和结构关系;既包括定义、定理、法则、公式等知识单元,也包括作者的思想观念、理论体系以及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和表述的方式方法,还有他们发现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智慧技巧。

同样,读者的阅读需求也是多样化、多层面的,既有研究开发型需求,也有求知学习型需求。前者为了创造新知识而需要充分的事实数据等信息原材料,后者为了创造新自我而需要多元化的精神养料。即使研究开发型读者,也需要继续教育和终身化学习,其阅读需求也是多样化、多层面的,除了为生产新知识而获取信息资料,也需要通过学习不断吸收新思想观念、新理论方法,以“充电加油”,充实、更新、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工具人”的生存发展能力;还需要通过非专业性阅读,满足审美体验的情感需求,愉悦心志、调整心态,充实提升“本体人”的精神生活,进而陶冶性情,完善精神人格,不断实现高尚的人生价值观念与高效的行为能力平衡发展。

学习,既是认知结果的获得,更是认识过程的心理体验;既要掌握既有的结论性知识,更要掌握专家发现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和智慧技巧。显然,产业化信息咨询服务不能全面满足学习型读者的需求;电子文献、数字化文献也不足以完全取代印刷文献。因为,它们在提供无限性认知结果满足的同时,对认知过程体验却具有时间、空间乃至生理的局限性。所以,在强调文献的信息资源价值的同时,不应当忽视文献的知识成品价值。

正是文献价值和读者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图书馆功能价值的多样化。正如近代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并未取代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功能一样,虽然传递科技情报的信息功能是现代图书馆的标志,但是,因为它不能全面满足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学习需求,从而无法取代开展社会教育和开发智力资源的教育功能。因此,在强调图书馆信息功能的同时,不应当忽视文献的知识成品价值和图书馆的教育功能,更不应当忽视读者人的价值及其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2 价值取向:知识社会化和社会知识化

民主思潮和民主运动的兴起孕育了近代图书馆,它突破了“上智者”的知识垄断,使人类文化遗产回归于广大劳动者。正是图书馆知识资源和文献服务无偿使用的公益事业性,使它成了促进人类共同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知识播种机”,将众多有理想追求的平民扶上了“知识的阶梯”,通过自主学习,不断实现自我创造和超越,成为物质文明或精神文明的优秀创造者。从此,促进知识社会化和社会知识化,便成了图书馆神圣的历史使命和价值取向。

现在的问题是:图书馆的这种历史使命和价值取向是否过时了?回答是:“否!”

2.1 理论思考

国家创新体系和科教兴国,既包括科学技术等知识创新,也包括提高国民素质、培养专门人才等人才创新。无庸置疑,“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也应看到,只有当物化的文本知识掌握了人或被人所掌握转化为人格化知识以后,上述命题才能成立。正像物质财富相对过剩未必能带来共同富裕,社会知识总量的增长也未必就能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目前,有的国家和地区正在进入信息时代,有的却仍停留在原始农牧时代。经验告诉我们,要想使知识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单有知识的创造生产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知识的流通传播,实现知识资源共享原则和分配消费的公平原则,扩大消费,使大多数人都摆脱知识贫困和愚昧无知,拥有新思想观念、新道德标准、新方法技能,成为新社会、新经济、新生活的理想追求者和实践创造者。显然,这正是包括图书馆在内的一切文化教育机构神圣的历史使命和永恒的价值取向。

在知识创造生产与分配消费的关系问题上,“图书馆产业论”忽略了绝大多数读者的非生产性知识消费需求,忽略了知识资源共享和分配消费的公平原则,忽略了有理想追求、无经济能力的学习型读者的求知需求,难免退化为“图书馆门口朝南开,没钱的人们莫进来”的知识垄断状态。当前,世界各国将图书馆纳入正规教育体系或作为学校教育有机补充的并不罕见,发达国家更是普遍将图书馆视为学校教学科研的有机组成部分;将社区公共图书馆视为居民享受继续教育的神圣权利,并以立法形式予以保证。[3]值得认真思考和借鉴。

2.2 现实启示

目前,我国图书馆事业还相当落后,1994年尚有455个县或县级行政区没有公共图书馆;全国人均图书馆藏书量仅0.31册。1998年全国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仅2.8亿元人民币,人均0.23元;平均3045人拥有一个阅览室座位。[4]而且,绝大多数图书馆及其知识资源都集中于东部城镇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广大农村尤其是老、少、边地区的农民,其知识资源的拥有量更可想而知了。同样,我国整个教育事业也很不发达,每年有一千万初中生不能升入高中,有四百万高中生不能升入大学,15岁以上人口中文盲占了12%。[3]许多社会学者呼吁:大多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最堪忧虑的是科学知识贫困;要消除贫困,最根本的是教育扶贫和科技扶贫。

作为社会教育机构,图书馆任重而道远。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努力传播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实现知识资源分配消费的公平原则,促进知识社会化和社会知识化,依然是我国图书馆现在和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主要历史使命和价值取向。

图书馆产业论脱离了我国现实,在知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上,忽略了学习型读者的知识消费;在科学文化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上,忽略了普及;在图书馆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上,忽略了社会发展大局;在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上,忽略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3 发展观念:为经济发展服务并非社会全面产业化

经济发展当然是社会进步的基础。但是,绝不能由此得出结论:为经济发展服务就是全民搞经济,一切社会公益性事业都要产业化甚至商业化。人类除了产业化经济活动,还需要进行政治、文化、教育等事业性公益活动。任何社会发展到任何阶段,都不可能仅需要盈利性经济产业,而不需要学校、图书馆、科技馆等公益性文化教育事业。只有社会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文化教育事业的充分发展,才能为经济发展和图书馆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和人才资源保障。其次,没有公益性文化教育事业无偿的知识传播,就不会有大多数国民文化素养和知识消费能力的提高,更不会有知识产品消费市场的繁荣;知识的创造和生产也必然因失去了原动力而萎缩,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也必然因此而疲软,图书馆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势必成为无源之水或空中楼阁。

“图书馆产业论”也看到了“不断学习已成为工作的必需,教育尤其是继续教育(终生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教育的过程已不仅仅集中在传统意义上的学校,特别是继续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教育,应成为全社会的行为。图书馆是进行这种教育的重要机构和场所。”然而,由此却得出结论:图书馆要放松或放弃公益性教育事业,“转为以计算机处理和数据库开发经营为主的信息服务和咨询产业。”[2]因果自相矛盾。是的,社会需求的新增长为图书馆产业化提供了可能性,但是,如果把这种可能性混同于合理性和必然性,把“谁受益,谁负担”当成普遍的社会原则。那么,首先应当产业化的也轮不到图书馆,而应当是中小学校乃至公安、消防、抢险救灾部队。因为,他们使社会受益更直接、更明显。如此以来,不仅否定了国家的义务教育法和国民受教育的权利,而且国家的性质也将根本改变。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把人类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两大种类:保障生存安全的物质需求,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和超越的精神需求。[5]物质追求是人的自然本能,而精神追求却需要社会引导和规范。图书馆事业,对于精神人格健全的自觉追求者而言,是通过知识资源的再分配,保证乐学者有所学;对于精神理想追求的“未觉者”而言,则是通过先进思想的启蒙教化,使无知者有知、蒙昧者开化。可以想见,图书馆产业化,势必因贪小利而损大局,削弱图书馆教育功能的现实发挥,不利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4 客观条件:教育功能优势与信息功能劣势

由于内在和外在客观条件的限制,图书馆更拥有社会教育的功能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信息服务功能则处于相对的劣势,发展空间更狭窄。“产业化信息服务公司”是一种“扬短避长”的道路选择。

4.1 内在条件

社会教育事业和信息服务产业拥有相同的三种基本要素:信息资源、人才队伍和技术设备。但是,二者对“三要素”的功能要求却多有差别。信息咨询服务产业要求:信息资源的独享性、人才队伍的专业性、技术设备的先进性。在所有这三方面,图书馆都根本无任何优势可言。①.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广博有余,精深不足;基础性有余,专业性不足;共享性有余,独享性不足。更符合社会教育事业的需要,而不符合信息服务产业的需求。②.信息咨询服务是智能集约化产业,所需要的专家队伍既要有广博的学科专业知识和精深的学术底蕴,又要善于预测把握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显然,图书馆的人才队伍不具备这种能力,他们更适合于进行大众化社会教育。要“建立学科专家型馆员队伍”,又谈何容易。在“铁饭碗”的同等条件下,尚未见有学科专家自觉加入普通馆员队伍者,一旦把图书馆推向产业化市场,结果更可想而知。当然,只要形成了“投入与收益的运行机制”,自然会“有了梧桐树,不愁引不来金凤凰”。但是,没有足够的高能级学科专家队伍,如何使“梧桐树”枝繁叶茂起来?③.早在20年前,国外有些情报信息机构只需要10分钟,就能处理完30种文字的2000多种期刊上的9万多篇专业论文。[6]我国图书馆的信息技术设备未免太大众化了,只能满足个体读者检索信息资料和训练信息能力的需求,无法满足专业性信息处理和咨询服务的需要。

4.2 外在环境

在信息服务业界,图书馆属于弱势群体,与信息咨询公司、数据中心等新兴产业无法相比,与传统情报信息机构“近邻”也相差甚远。当前,信息咨询服务业早已供过于求“僧多粥少”了,现有情报信息机构大都还“吃不饱”。如果图书馆再放弃社会教育主业,千军万马去挤过信息有偿服务的“独木桥”,那么,大批图书馆将会刚刚挤上桥头就被挤落桥下。相反,目前我国学校教育供给仍然严重不足,远远落后于社会需求,急需其他社会教育资源的补充,为图书馆教育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5 结论

教育功能和奉献精神、“图情一体化”、科学量化管理是支撑图书馆未来的“鼎足”经费困难并非图书馆所独有,而是各行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面对困境,更应当高瞻远瞩,坚持正确的方向和道路,生存与发展兼顾,与其他行业协同共进,各尽所能,共创未来。

5.1 发扬事业奉献精神,优化社会教育功能

任何国家的科技创新体系都不是单一生产型的,而是多元协同的系统整体,既包括直接的知识创造生产,也包括各种辅助支持系统。即使知识创新活动,也有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之分,虽然基础研究不能直接生产经济效益,但是其基础地位不能动摇。卫星上天尚需多级火箭的“自我牺牲”,人才培养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更需要社会教育工作者发扬“红烛精神”,“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图书馆也不应例外。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文献资源保障系统和社会教育机构,图书馆不应当为了追求自身的资本增殖,削弱或放弃教育功能和奉献精神,而应当继续坚持无偿服务的价值取向,发扬事业奉献精神,优化社会教育功能。书的被动应教与人的主动施教相结合,努力适应社会学习化和学习终身化的需求,深入探索信息素养教育、“广义学习方法”(学习方向选择、阅读对象检索、文本阅读吸收等方法)教育、“自学+辅导”自学教育方式等的规律和方法,[7]将潜在的教育功能转化为实在的教育功效,努力成为更积极主动有所作为的社会大教育系统的“第二方面军”。即使各种专业图书馆也不例外,因为,专家学者既有的高学历和高学力也不能受用终生,在创造新知识的同时,也同样需要通过终身学习来创造新自我。

5.2 坚持“图情一体化”,优化文献服务质量

要坚持“图情一体化”和功能多样化,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变被动应对式服务为主动迎合式服务,深化层次,优化质量,提高针对性和成效性;学习型读者需求与研究型读者需求二者兼顾,教育功能与信息功能平衡发展;全面实现馆藏文献的知识成品价值和信息资源价值,全面发挥对国民素质教育和国家创新体系的支持保障作用。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捐资者大都是老毕业生,捐资动因也不是为了资本增殖,而是对图书馆在他们成才过程中的多样化优质服务和无私奉献精神的回报。值得我们中国同行反思和借鉴。

5.3 实现科学量化管理,优化文献收藏质量

要优化馆藏质量,应当引进产业经营理念,核心是效益原则和精确原则,实质是科学的量化管理。首先,要牢固树立“投入——产出”效益观念,深化细化图书经费分配层次,专款专用;学校图书馆则应按课程设置和科研课题分配使用经费,以提高收藏的精确度和针对性。读者满足率和馆藏利用率兼顾,克服用金钱和“书山”堆积满足率的积习。其次,“会花钱的孩子好要钱”。要把馆藏利用率列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努力使每一元钱都转化为读者的需求满足,改变经费投入“黑洞”的社会形象。[8]唯如此方能启发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和捐助者的捐资热情。

总之,如果说集约化的知识资源是图书馆的本体价值之所在,那么,开展社会教育和传递情报信息就是其功能价值的“双翼”,而事业无偿奉献精神则是其灵魂和品格。三者共同构成了图书馆的立身之本。

参考文献

[1] 李大钊.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书馆二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辞(1919).摘自李希泌,张椒华.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M].中华书局,1982年.

[2] 丁大可.知识经济与图书馆产业化[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1).

[3] 黄俊贵.社会教育职能强化——21世纪图书馆的发展趋势[J].图书馆,2000(1).

[4] 黄宗忠.论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上)[J].江苏图书馆学报,2000(1).

[5] 魏民.以人为本与新经济浪潮[J].清华管理评论,2000(8).

[6] 田夫,王兴成.科学学教程[M].科学出版社,1983年.

[7] 宋书星.要重视图书馆教育方式的研究探索[J].大学图书情报工作,2001(1).

上一篇:生日祝福语说说下一篇:课堂听课的常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