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好课的标准

2024-05-20

一节好课的标准(精选6篇)

一节好课的标准 第1篇

一节好课的标准

张增良

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应包括如下原则:

一、目标原则:

就是指课前要向学生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知道每节课掌握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学习目标要具体,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主体原则:

学习是教师的主导的教和学生主体的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绝不表现在满堂讲,把学生只当作被动的接收知识的容器,教师讲什么学生就接收什么,而是指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要让学生这个主体动起来,嘴动起来,手动起来,思维动起来。不同学科有不同的主体参与的方法。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种种的训练活动,教师持续性讲课时间不至超过10分钟,一堂课的讲课时间不宜超过25—30分钟,学生在课堂上动的时间、动的深度,是今后听课、查课的必要标准,这不仅仅是教学方法,更主要的是教学观念的转变。

三、分层原则:

学生的智力、能力水平不同,因此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学要求和具体帮助。例如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可出示A、B级目标,学生可根据自己情况去掌握或A或B。

四、反馈原则:

即在每节课的每层次的教学中,即有教师的讲,也有学生的练,还必须有教师的查,这种快速的反馈即可以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鼓励,尝试成功的快乐;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中的问题,及时矫正,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老实效益。我校有单元考试和月考,但还不够,必须堂堂有考核有反馈。

五、电化教育原则:

利用现代化电教手段是实现教学的直观性,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密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电教教育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它能通过各种事物的现象、情景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空间的、宏观的、微观的知识;能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和深化理解教材。特别有利于重点、难点的突破,这方面青年教师必须走在前面,电脑课件,可以丰富了自己的课堂。当然电教教育手段不仅仅指课件的制作,投影、幻灯片,教学中都可以用。

六、激励原则:

激励原则是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及时肯定表扬的做法,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会有突出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我校,如何调动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正相关作用,是我校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最简单的,就每位教师都立刻能掌握的方法就是表扬、鼓励学生,激励评价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能满足学生自尊心的需求,自尊心是中学生最显著的心理特征之一。敏感性强,自尊心脆弱,他们尤其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记住,你的一句评价可能开启或关闭学生心灵的一扇窗户,永远记住: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没有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有的失败是失败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这是青少年特有的心理发展规律决定的。尊重教育的理念的归根结底是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青少年即然有这样的心理规律,我们还是按规律办事吧。

以上六点是我们认为一堂好课必须包含的内容,让她成为全校教师的意识。以上讲的观点原则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是我校教学科研工作中大力推广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节好课的标准2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是每一位教师的追求;向四十分钟要效率,是每一位教师的心声。那么,什么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呢?

评价一节课的标准有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但每个人的看法又都不同。那就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以下所谈的观点,是我校教师和学生的一些思考。

一、行云流水,如沐春风

一堂好课,应该使人听起来非常舒服。教师的引导,恰到好处,于不知不觉中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的学习,感情投入,兴趣高涨,思维的碰撞不时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听课的教师,仿佛刚刚开始听课,但很快的就下课了,就像吃了一道有名的菜,满口留香;又向走进大自然,如沐春风。那种感叹真是难以形容。

我校很多教师曾经听过王琪老师讲的《数列》,当时听完课就是这种感受。王老师以学生为本,以训练为主,以激励为主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教师不着痕迹地引导下,轻松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学生的倾听、表达、概括、思维等多种能力得到了训练。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听者听得轻松。

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一堂课,老师教得过于细致,就有串讲串问的可能;相反老师不讲,完全由学生自主学习,就会使人感到教学松散。要解决这种矛盾就要明确教师和学生各自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评价一堂好课很重要的标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鼓励学生自主质疑、解疑,倡导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

那么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了,教师又如何定位呢?很多教师进行了实践思考后,提出了“多角色”的观点即教师是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其中教师最重要的角色是指导者,没有教师的指导,就没有学生有效的学。所以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教师的有效指导。

例如,蒋涛老师经常适时创设思维障碍,就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进行思维的训练,而这是学生自主学习所不能替代的。

三、精心设计,有效调控

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正是很多老师,甚至是特级教师成功的经验。备好课的关键是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并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特别是要精心设计提问,一个好的问题要能使学生找到理解的重点,并进行有价值的思维,产生交流的意愿。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使学生的活动有法、有序、有效。备课是教师的创造性活动,是一项很辛苦的脑力劳动,一份好的备课就是一份艺术品。

有了好的设计,还要有好的教学效果,才能产生一节好课。有时往往教学设计很好,但上得效果却不好,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在课堂上

进行有效的监控。实施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观察学生的理解接受的情况,以便随时进行微调,满足学生的需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积极尝试,合作探究

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学习与认知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思想。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情景,学生在情景中会发现一些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这些问题产生了兴趣,从而产生了探究的欲望。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合作解决,而是先让学生自主尝试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学生能发表于别人不同的独立见解打下基础。这种探究不仅是追求一个结论,它更是一种经历,包括经历挫折与失败。

在学生自主尝试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的相互比较,相互补充,相互认同,相互接纳。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的倾听、表达,口语交际能力等都得到训练。这样的课堂是开放的,活而不乱的,教师的导也应该在参与之中得到体现。

五、师生和谐,气氛活跃

师生关系是否和谐也是评价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教师的语言精炼富有情感;教态自然、大方都会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畅所欲言,积极思维,不怕自己说错了而遭到教师的批评,也不怕自己的发言受到学生的嘲笑,相反学生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和作者同喜同悲。

师生的关系和谐了,课堂的气氛自然就活跃了。学习应该是快乐的,就像在游戏中学习;就像在与合作者交流思想;就像在进行一个科学试验;就像在进行一次学术研究。这里仿佛不是课堂,没有教和学的界限,没有一问一答的形式,没有了师道尊严的桎梏。返朴归真,水到渠成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如何“说”好“课”

说课,是教师在有限时间(一节课的1/4-1/3)内将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思想,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用简要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呈现给听众,它不失为一种考查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有效方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价值。但由于受说课时限、听课时对象以及理论要求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给说课者带来了比讲一节课更大的难度,把握不好不易成功。一般来说,说课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抓住一个“课”字,突出“说”字说课,要用一节课的1/4-1/3时间说出一节教学环节齐全的课,经历一节完整课堂的各个环节。对常规课课型来说,要经历铺垫──新授课──举例──巩固──置疑──小结──练习等过程,对采用目标教学法的课程来说,要经历前置补偿──揭题展标──实现目标──检测目标──反馈矫正──课堂练习等过程。因此,说课者要根据课型抓住这节课的基本环节去“说”。说思路、说方法、说过程、说结构、说内容、说训练、说学生。

在说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①“说课”不等于备课,教师不能照教案说;

②“说课”不等于讲课,教师不能视听课对象为学生去说;

③“说课”不等于背课,教师不应将事先准备好的“说案”只字不漏的背下去; ④“说课”不等于读课,教师不能拿着事前写好的材料去读。

因此,教师在说课时,要紧紧围绕一个“课”字,突出“说”课的特点,完成说的过程。

遵循“课”路,选准“说”法教学思路是教师课堂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实施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想。教师在讲课时,要紧紧围绕教学思路进行;教师在说课时,也要环环扣住课堂教学思路展开。能否围绕教学思路实施“教”法,能否围绕教学思路展开“说”法,无疑是授课和说课成败的关键。

说课的方法很多,需要因人制宜,因材施“说”。说理、说实验、说演变、说现象、说本质、说事实、说规律、正面说、反面说、理论联系实际说、陈述说、问语说。

但无论怎么

“说”,均要遵循课堂教学这一主线。

三变换“说”法,找准“说”点

说课的对象是听众,而不是授课的对象──学生。这些听众可能是说课的评委、本学科的教师本教研组教师,其它学科的教师以及教科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人员。但无论怎样,这些听众都会竭力站在学生角度去对待你所说的课,去审视你说课的时的一定一句、一举一动,包括教法的采用,教学重、难点的突出突破,教学环节的把握以及教学语音、语气、表情、称呼等。因此说课者要置身于听众思维与学生思维的变化处,站在备课与讲课的临界点,变换“说”位,编写“说”案,研究“说”法,找准“说点”。如下图所示:

┏━━━┓

┃听┃

┃众┏━╋━━┓备说讲

┃思┃说┃学生┃课点课

┃维┃位┃思维┃

┗━┻━┻━━┛

图a 图b

图a表示“说”法,图b表示“说”点。

四把握“说”度,把课“说”活

说课的重点应放在说清教学思路,说明教学过程、说出教学方法;而讲课的重点则应放在实施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信息,提高教学效率上。换句话说,说课重理性和思路,讲课重感性和实践。因此,用极有限的时间完成说课,必须详略得当,说不出基本内容,听众无法接受。

那么,如何把握“说”度呢,最主要的一点恐怕就是因材制宜,灵活选取“说”法,把课:“说活。说出该课的特点特色,把课说得有条有理,有理有法,有法有效,说得生动有趣、绘声绘色。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说材”,精心设计“说案”,灵活选择“说法”,准确实施“说程”。

一节好课的标准 第2篇

摘 要:新课程中,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学理念新,教学内容实,教师调控好,提出问题深,主动参与多,自主能力强应该成为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

关键词:教学理念;好课;标准

新课程理念下,怎样评价一节课,或者说新课程下怎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其标准是什么呢?目前,许多专家对此众说纷纭,标准不一。作为一名从事教学一线工作二十余年的教师,我认为,要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学理念新

理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能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不复制别人的思路,不复印名师的思维,努力把课讲出新意,设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自觉贯穿新课程所倡导的知识观、人才观和教学观的理念,并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能引起同行们产生学习仿效的欲望。我想,这应该成为衡量一节好课的首要标准。

二、教学内容实

“实”,即真实、充实、实效。教学过程要真实,教学内容要充实,教学结果求实效。整个教学中,不走过场,不摆花架子,用足球场上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教学要“到位”。例如,前不久,江苏洋思中学蒋小红老师的语文课、殷杰老师的数学课,让所有听课领导以及教师感受最深的一个字就是“实”。他们在整节课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设计问题、引导自学、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教师点拨等各个环节,都进行得实实在在,即使课件的使用,也简洁精要,恰到好处,毫无作假作秀之感,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但学到了新的知识,还获得了能力方面的提高。相反,在课改的大旗下,我们的许多课,乃至示范课、观摩课,为了追求新颖别致而使用了大量的课件,一节课45分钟,学生几乎是在紧张地观看幻灯片、风景画中度过的。究其实质,学生学到了什么,茫茫然不知所措。这样的课,表面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轻松愉快,但却华而不实,学生既没有学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各方面的能力也没有明显提高。因此,我觉得,这样的课可谓假课,不真实的课。而真实的课也许有很多不完善乃至缺陷,但它却体现了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哪怕起点再低,只要有利于学生成长,使学生在这节课中有真正收获的课,也不失为一节好课。

三、教师调控好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的教学组织与协调能力,直接影响并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教学过程中什么时候学生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应,教师应该如何调控;当学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反应时,教师应该用什么策略去应对。特别是新课改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增加,程度加深,教学过程的预设更难,然而,也正是在“预设与生成”之间,来考查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因此,能较好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管理和监控,根据课堂上不同的情况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调节课堂教学节奏,教学容量适当,教学结构清楚,时间安排合理,课堂应变能力强,这些便成为衡量一节好课的又一标准。

四、提出问题深,学生善质疑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未来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探究欲望。课堂上,教师是否善于保护学生的质疑欲望,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敢问、善问,不回避问题,同时教师还能够趁热打铁,提出具有启发性、层次性、探究性等高质量的思考题,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教学,适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想象,用教学的思维方式去发现蕴藏其中的问题,系统地分析并灵活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而不是单纯地提出一些没有价值、缺乏思考的问题,如,“对不对”“好不好”等,一味地要求学生作答。正如李政道教授所言:学习知识,目的是要做“学问”,而不是做“学答”。所以,提出的问题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学生敢于大胆地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是衡量一节好课的第四个标准。

五、主动参与多,课堂气氛活

课堂教学中,谁是主体,谁是学习的主人,不容置疑,学生是主体。教师教学的重点不应放在如何表现自己,展示自己,而应是配合学生学习,研究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学习。在课堂实施主体性教学时,教师要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允许他们抢答,鼓励他们多动脑、多动手、多动口,甚至多动脚,从而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动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据调查,新课程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为整节课的50%以上,学生参与程度比较高的课应有60%以上的学生主动参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学习热情高涨,气氛活跃,在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由此可见,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是评价一节好课的第五个标准。

六、自主能力强,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好的课堂教学就应该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学生的自我选择、自我监控、自我调节,逐步形成自我学习的能力;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承认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性,不搞“填平补齐”,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承认学生发展的独特性,要尽可能捕捉他们身上表现出的闪光点,发现他们的潜在优势,不追求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平均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个性。在课堂教学中,区别指导,分层教学,因人施教,而不是按统一模式去塑造学生,使学生实现有差异的发展,是评价一节好课的第六个标准。

以上几点,是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评课实践,总结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其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远远不止这些,作者会与各位同仁一道,继续探索,反复实践,不断总结出既符合课改要求,又切合教学实际的评课标准。

(作者单位 陕西省蒲城县教学研究室)

评价一节好课的几个标准 第3篇

一、 要树立 “用教材教”而非 “教教村”的意识

1. 教师不能照本宣科, 而应当是“ 用教材教”, 而不是“ 教教材”, 也就是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校、班级、学生这些因素, 不能搞“ 零式教学”, 让每一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学有所获, 学有所成, 因此, 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 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感受。

2. 无视文本、过分发挥, 也不是好课。 我们提倡创造性使用课本, 但是创造性也是有限度的, 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视文本内容, 甚至于曲解文本内容, 一节课下来, 教师讲得是眉飞色舞, 而学生则是一头雾水, 甚至不知道学了什么, 这样的课, 也不是好课。

二、教师应当是教学中平等的参与者, 但更是首席参与者

1. 学生处于教师被动、 控制状态之下进行的学习, 这样的课不能算是好课。 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成功感应当是通过学生的成功感来折射出来的, 或者是解决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或者是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或者是与他人进行的收获体验的交流, 总之, 学生只要是感觉到自己学到了东西, 就是一种成功。

2. 盲目无序、 随意讲述的课要摒弃, 要提倡有特色、有创新、有突破的课。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平等的参与者, 但更是首席参与者, 因此, 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

( 1) 处理好“ 用教材教” 与“ 脱离文本”的矛盾。 在教学中, 学生会因为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不同而发表不同的意见, 但是这样的内容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所得到的, 教师要做好引导, 这就要求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要多样化, 因为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也会因为切入点的不同而不同。

( 2) 处理好“ 气氛活跃” 与学生“ 守秩序”的矛盾。 在教学中, 学生个性得到表现, 创造性得到解放, 课堂氛围可谓是异常活跃, 但是这必须是以学生在文本内容的基础之上, 而且学生还得遵守教学的秩序, 因此, 不能为了课堂活跃而无视课堂秩序, 也不能因为要课堂秩序而限制学生的思维。

( 3) 处理好自主探究与课时任务的矛盾。 在教学中并非课课都得“ 自主、合作、探究”, 应当根据学习内容正确对待, 应当讲的内容要大胆去讲, 应当让学生自己学习的就要认真指导, 另一方面教师要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不足, 并与学生一起去学习。

三、要有问题意识, 主张以问题来带动教学

有结果无过程的学习、 有学习无思考的学习、 重视讲授而轻视创新的课堂, 都不是好课堂。 在教学中, 我们提倡通过问题来带动教学, 并不是说要让学生回答多少个问题, 而是让问题走进文本, 在“ 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中努力实现“ 发现与创新”。 同时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不能太过肤浅、琐碎, 教师要追求问题意识, 要提高问题的价值, 尤其是进行探究式问题设计的时候, 不能防止“ 应景式问题”。

四、在教学中要有追求效率意识

1. 精当的目标, 精选的内容, 精心的设计。

( 1) 精当的目标就是要具备几个功能———定向功能, 强化激励功能, 适应功能, 评价功能;符合几项要求———综合化, 系统化, 细目化, 行为化。

( 2) 精选的内容。 如何精选内容呢? 抓住主要内容:指向“ 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度目标的内容, 这在“ 长课文短教”、“ 深课文浅教”、“ 多篇课文组合教” 的策略运用中, 尤其重要。 挖掘独特内容:挖掘能收到“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效果的内容。 不放过深奥之处。 充分发挥讲授法的积极作用, 对于较重要而又难懂之处, 教师要做精细讲解。 讲解要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解决疑点。

( 3) 精心的设计。 比如, 精心选择切入点———从题目入手 ( 另拟题目法, 添加题目法, 加修饰成分) ;从概括入手;从复述入手;从关键句入手等。

2. 民主的气氛, 生活的气息, 创新的气魄。

( 1) 民主的气氛。 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要敞开心扉, 倾听接纳, 坦诚相待。 学生要人人参与, 表现个性, 展示创造性。 师生之间最终达到共识、共进、共发展的境界。

( 2) 生活的气息。 所谓生活的气息, 就是杜威的观点“ 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 就是陶行知的观点“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这些都强调了教学与生活的重要关系。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能够走近生活, 观察社会, 体悟人生, 帮助学生形成乐观开放、勇于竞争、 敢于负责、 善于合作的人生态度。

一节好课的特点 第4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学生

【分类号】G633.91

课堂教学中,当教师的心与学生的心融在了一起,这肯定是一节成功的课堂!课堂教学的效率,实际上就表现在教师“用心”教和学生“用心”学上。一节好课一定是具有以下特点。

一、课堂教学有“神秘感、趣味感、成功感”

得不到的东西才是最好的,当我们什么都替学生想好了,都做了,他就没有了动力。上课时我们要不时的改变形式,我们要把学生当成是你课堂的主人,他们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接受知识,我们得搞明白。要想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不是以我们喜欢或习惯的方式去讲课,而是以他们所喜欢、接受的方式去组织课堂。学生因为参与了,很少有机会走神,也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一个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人,一定能给课堂带来生命力,带来激情,带来快乐!学生就会很愿意学习。一个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先是态度的影响,再是知识的影响。英语学习本来是枯燥乏味的,英语老师必须是积极幽默有趣的,我们用英语教师的幽默风趣去改变英语学习的枯燥乏味的。让孩子体会学英语的乐趣。一个乐观和悲观的老师对课堂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做教师一定要接受有的学生的智商是不能改变的事实。但教师可以改变自己的教法,自己的学生观,自己的笑容。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找到成功感。最好的老师,就是心中有学生为学生服务的老师,他不会以我为中心之陶醉于自己的教的精彩,而是关注学生是否学得快乐和成功。 所以,教学要转变,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回归教育的本源---生本教育。

二、课堂教学有“笑声、赞美声、惊讶声”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快乐中学习,学习更主动,接受知识更快。有笑声的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会更高。有教学情境设置引发的笑声;有教师幽默语言引发的笑声;有学生机敏语言动作引发的笑声……有笑声的课堂,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注意力集中,学生学习参与度更大。

课堂教学中要有“赞美声”,教学中要有师生对教学内容的赞美;要有教师对学生学习进步和取得成绩的赞美;要有学生对教师精湛教学技艺的赞美;要有学生对学生学习创新的赞美。这些“赞美”,催发师生学习进取精神,激活师生沉淀的潜力,提高师生的美感品位。这样教学,使教学的内涵更加丰富,师生教学互动更为融洽,必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惊奇感,要引发学生的惊讶声,教师要能够挖掘教学内容并巧妙设置情景,教师本身也能呈现“惊讶之举”,拿出教学绝活,这样的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惊讶声的课堂,教学质量一定很高。

三、课堂教学要体现了“主体的参与度、心理的调适度、思维的有效度”

教师上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以全体学生为本,这首先体现在学生主体的参与度上。第一,要看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符合学生特点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全体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而不是只领着少数几个“优”生围着教师的教学“转”。 第二,要看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中,要看学生能不能向教师提问题,同学之间能不能争论问题。

教师上课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课堂上,教师是否激发学生饱满的情绪;是否引领学生形成积极紧张的心境;是否帮助学生消除心理的干扰因素等,是教师教学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教师引导激励恰当,学生心境会出现积极兴奋状态,这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效性都会增强。

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要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得训练,从而产生思维共鸣。因此,教师要根据一定的学习目标,精心设计问题,适时提出问题,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中,教师要少提“是什么”的问题(许多事物一见便知,用不着去探讨它的概念);要多提“为什么”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四、课堂教学做到了“真实、朴实、扎实 ”

课堂教学是育人的重要过程,由教育本质所决定,教学必须遵循真实性原则。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信息源(教材、教辅、音像、补充案例等)的真实,教学过程的真实,检测考评的真实。有些課堂教学,特别是公开课、展示课、竞赛课,只是为了使教学“好看”,上课成为了一种“表演”,这就失去了教学的真正意义。教育要强化真实,只有真实,才有真知。教师要用自己的真知灼见,去启迪学生的真情实感。这样才能做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和基本形式,是广大教师和学生必须长期坚持的双边活动。课堂教学的朴实,更能体现教学的规律和教学的真实;更能被广大师生所接受;更能体现教学的实效。许多教师在观摩学习课后感叹,“课上得很精彩,但我们上不起,学不了。”因此,课堂教学以实效为根本,还是朴实为好。我们要倡导课堂教学现代化手段的运用,但不要“画蛇添足”。

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第5篇

1.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学习,教师重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人们对好课的认识和评价标准仁智相见,我认为叶澜教授的观点在这个问题上很有说服力。他认为一节好课要做到“五实”,即一节好课应该是扎实的课、充实的课、丰实的课、平实的课、真实的课。扎实的课就是有意义的课,学生至少能学到东西,有情感体验,产生学习需求,不图表面的热闹;充实的课就是有效率、有内容的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丰实的课就是生成性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内容丰富,师生互动,思维活跃,给人启发;平实的课就是课堂的实实在在,是常态下的课,不管谁在听课,教师都要做到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真实的课就是不加粉饰、有待完善、值得反思的课,它不可能十全十美,“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这样的课,需要炉火纯青的教育艺术。如果不打磨是绝对不可能随便出炉的,可谓“十年磨一剑”。

如何打磨一节好课呢?

如果教师能够把握住以上好课的标准,他的打磨就会有明确的目标,不会作秀,不会造假,这样的打磨甚至雕琢又有何妨呢?一节好课是精品,是需要反复推敲的,也是值得体味的。一节好课是教师智慧流淌的水到渠成,是师生心灵相约的和谐共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一招一式皆见功夫,要的是教师的真功夫,而不是花拳绣腿和表面文章。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准备一节课。可见,好课取决于教师的功底、积淀和智慧,需要教师从教育理念、学科知识、教育机智、教育手段和课堂细节等方面作大量的充分的准备和思考,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都要考虑到位,在课堂上才可能以不变应万变,做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确保课堂“三维”目标的实现。

我给爱人说,教学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夸美纠斯在他写的《大教学论》扉页上写到:寻找一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①这种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教学思想,在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那里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提出,教是为了不教。教学不是教的问题,而是让学生如何学的问题。第斯多惠有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②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应有这种思想,不是教学生,而是让学生学的问题。教师的功底就在于能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节课上,这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正如第斯多惠说的,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2.方法之一:让学生“动”起来,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怎样才能让学生一节课都集中注意力呢?我给爱人说,实际,不要说是学生,就是我们成人,都有一种倾向,不喜欢听别人讲,而是想让别人听自己讲。自己专注于某一件事的时候,常感觉到时光飞逝,不知道什么时候一个小时就已过去。因此,集中注意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动起来,包括手动、脑动。我说,现在有许多公开课、观摩课,课堂上学生很活跃的,师生互动很积极,使人感觉这节课很成功。实际怎样呢?学生是不是真的活跃了?我认为学生的活跃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表层的活跃,就如上边说的那种课堂,另一种是内在的活跃。内在活跃的课堂是怎样的呢?就是一节课上,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对教师呈现的问题进行不断地思考、判断、创新。因此,课堂上教师的责任在于布置任务和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紧张地跟着你的问题走,让他们对你的问题进行尝试解决、相互讨论、合作学习、主动质疑。如我们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爱人对我这个观点很赞许,她对我说,是的,你以前给我讲要上好课和怎样上好课时,我总是给你打哈欠,只有这一次,我还真听进去,觉得你说的有道理。

3.方法之二:布置的任务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里,让“难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的第一种方式,就是刚才说的,让学生“动”起来,或者如《数学课程标准》的话,“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另一种方式就是要巧妙的布置任务。这个巧妙是指“布置的任务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里边”。我给爱人说,我们在生活中也有类似的经历,太简单的事情对我们没有激励性,太难的事,我们也会畏难而退,学生也是如此。可以这么说,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一个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能不能找到学生会与不会的平衡点。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他的《教育心理学:认知观》一书的扉页上写道:“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③赞科夫指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我给我的爱人说,现在有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总要搞大量的引导例子,使学生在所谓的“发现法”中推导出来。学生会烦透了,因为这个简单的结论一看就知道的。

4.结论:新手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的三个方面

我说到这儿时,爱人突然提了一个问题,她说,那这样教师不是太容易了,上课不就是让学生做罢了。我对她说,教学绝不是这么简单的,它是一门艺术,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有的教师教了一辈子的书,还不能进入其门。简单地讲,教师教学的功底在以下三个方面区别开来:1.教师能不能布置出让学生思维活起来的一个又一个的问题;2.教师能不能在关键的时候超脱具体的问题,从思维的高度给学生点拨思路;3.教师能不能对学生有严格要求,有布置,也有检查。马卡连柯指出,“没有要求就不可能有教育。”“要有惩罚”,“惩罚就是要求,是更严格的要求,它和尊重密切的。”“对教师来说,惩罚既是权利又是义务,在需要惩罚的时候,教师无权拒绝执行权利,也无权放弃履行义务。”

我最后对爱人说,由于不同的教学对象——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不同的时代等等因素都会对课堂教学产生影响,因此,课堂教学艺术的探索是永无止境。要想迅速由一个新手教师成长为一名专家教师;要想这一生不是一个普通的平凡的教师,而是将来成为一个优秀的、对人民有巨大贡献的教师的话,就要如***同志说的,“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创新,就要不断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有一些可供参考的基本要求,即可以去努力做到“五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

第一,一堂好课应是一堂有意义的课。对学生来说,至少要学到东西,再进一步可锻炼了能力,进而发展到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有意义的课,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不是图热闹的课。

第二,一堂好课应是一堂有效率的课。一是对面上来说,对全班多少学生有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没有效率就不算是好课。有效率的课,也就是充实的课,是有内容的课。

第三,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一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情感、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这样的课可以称为丰实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发。

第四,一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课堂的价值在于通过师生碰撞,相互讨论,生成许多新的东西。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要淡化公开课,多上研讨课。不管谁在听课,教师都要做到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

第五,做到了以上几点,这种课应该是一堂有待完善的课。它不可能十全十美,它应该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课。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恰恰是真实的指标。这种课可以称为真实的课。

一节好课的标准 第6篇

——山东省生物优质课评比观摩有感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教研科研中心

鞠庆华

2004年11月9日—11日在济南长清举行了全省生物优质课评比,这是实施新课程后的第一次全省优质课评选,自然吸引了众多同行观摩。纵观所听的16节课,孰好孰非?叶澜老师认为评价一节课好不好,可以参照五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来评价。

1、扎实。“一节好课应该是一节有意义的课”。对学生学习来讲,叶澜老师认为有三级意义:初级意义——学到东西;中级意义——锻炼了能力;高级意义——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

从初级意义来说,绝大多数课达到了扎实的初级意义,即学到东西,只有极少数课由于教师过分注重教学形式,忽视了内容和方法,而没有达到初级意义。例如:在《呼吸作用》一课中,有位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时,是这样做的:“说探究,未探究,教师说,学生听,教师把手教,学生照搬做”。在对探究实验《植物的呼吸需要氧》及植物的其它器官是否能进行呼吸作用知识点的处理中,教师包办实验过程,学生活动质量不高,思维缺乏深度,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欠缺,情感教育生硬。上述现象造成这样的结果:“看学生,真不累,跟着做,跟着说,要问收获有多少,不敢说。”

从中级意义——锻炼能力来说,大多数课在不同程度、不同侧面体现了学生能力培养。这是实施新课程以来,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发生一定转变,认同新课程基本理念的结果。本次省优质课有两个课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光合作用》一课中,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处理上,几位教师重视学生在动手实验的同时,还要动脑(以往,有些教师认为实验是验证性的,让学生严格按步骤操作就行了,至于为什么按这些步骤去做,没有留给学生质疑和思考的空间),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提出讨论问题,或让学生针对实验方法和步骤提出质疑问题。例如青岛林老师在指导学生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步骤做完实验后,让学生针对实验装置、步骤等方面提出质疑问题,并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先后提出了“为什么要放到黑暗处一昼夜?酒精为什么变成绿色?为什么要滴加碘液?叶绿素为什么能溶于酒精?”等有质量的问题,并通过讨论分析尝试解决这些问题。这一过程体现了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淄博赵老师在这个实验的教学设计上则匠心独运,学生做完某一实验步骤后,他层层设疑,引导学生在认真观察实验步骤、现象的基础上,通过深入思考分析,揭示知识本质与规律,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如他提出“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一片叶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这个问题后,甲生答“通过控制实验变量进行实验,可以得出正确结论”乙生答:“遮光的目的是避免阳光照射。”不难看出,甲生思维深度高于乙生。他紧跟又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不用两片叶来进行实验,而用一片叶呢?”生答“一片叶的各种条件相同,能更好证明实验结论,如果是两片叶的话,这两片叶有不同之处,不如一片叶能说明问题。”学生的回答反映他已透彻理解对照实验的方法,也说明其思考比较深入,把握了知识的本质和规律。又如在让小组回答实验现象时,有一组的实验现象是叶片全部变蓝,赵老师说这个叶片并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植株为什么要放在黑暗处一昼夜?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实验实质,此处设计巧妙,突出了对思维深度的考查和培养。在《呼吸作用》一课中,有几位教师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与上述两位老师有异曲同工之处。就高级意义——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愿望而言,达到这种效果的教师屈指可数,他们能在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里,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探究、合作、质疑等)转化为具体的,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方法,利用自身基本功扎实的优势和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落实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调动其情感,达到教与学的共鸣。在这些教师的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被知识吸引,大部分时间里,他们意识不到还有许多听课的教师,这是教学的高境界。

2、充实。“一节好课应该是有效率的课。效率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来说的,对全班多少同学有效率,对好学生、中等学生、困难学生的效率是否相同。二是效率的高低,没有效率就不算是好课。有效率的课也就是充实的课,是有内容的课。”就第一方面来说,有些参评教师关注学生的面不够,例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节课实验教学突出,大部分教师准备了充足的实验器材,力求学生都能动手做实验,但是从实施效果来看,有些课效率不高,教师注意了学生形式上的参与,忽视学生参与的质量。具体表现是:当有一组出现实验现象时,教师迫不及待地开始进行讨论分析,其它组的实验结果怎样,教师往往用一句“其它组是不是和这组一样啊!”带过。甚至教师在巡视指导学生实验时,一些突发事件(酒精燃烧)或错误操作(叶片放到清水中进行加热)未能及时发现或予以纠正。回答问题也总是那么几个同学,这反映在教师的潜意识里他关注的是优生和学习结果,忽视的是中等生、学困生和学习过程。相反有几位教师关注的是全体学生,每个小组的实验过程和现象,都尽可能地予以关注,并给每组以讨论分析发言的机会,个别组实验慢一些,教师给予恰当的点拨,对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引导学生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由于大多数学生被予以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就比较高。就第二个方面来说,那些课堂整合度和延展度比较好的教师,课堂教学充实而有内容。我理解的整合度是:挖掘知识内在联系,形成知识链,进而形成知识网。延展度是: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恰当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两个课题中,有些教师引导学生构建出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过程、意义的知识网络,在构建知识网络时,突出了对方法能力的培养,在整合的基础上,努力将课堂延伸到生产生活中,从而使知识鲜活生动,体现STS教育理念,成功的做法如下:(1)在《光合作用》一课开始,有位老师设疑“2003年正值水稻灌浆期,临沂阴雨天连续20天之久,结果造成水稻减产,这是为什么?”,在课尾,让学生联系上述生产实际分析光合作用意义。(2)某位教师通过将森林比喻为大自然的氧吧、出示金色麦田丰收景象的图片,突出光合作用对人类的意义。(3)在《呼吸作用》一课结尾,一位教师结合课件提出水果应怎样贮存?农民为什么昏死在菜窖中?为取暖菜农晚上到塑料大棚睡觉,对不对?卧室放花,对不对?清晨到森林锻炼,对不对?用瓷盆养花对不对?等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问题考查学生应用能力。

3、丰实。“一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既一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课堂中有真情实感、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在本次省优质课评比中,有几位教师过于追求预先教学程序的落实,忽视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当这些因素出现时,要么糊弄过去,要么自问自答。例如:在《呼吸作用》一课中,有几位教师在证明植物呼吸消耗氧气的实验中,由于煮熟种子未经消毒,结果往盛有萌发种子和煮熟种子的集气瓶里放入燃烧的蜡烛时,蜡烛均熄灭。一位教师就以失败是成功之母,课下再继续探究一带而过,另一位教师就以装置可能混淆遮掩过去。对教师和学生而言,困惑依旧是困惑,未能得以有效解决。还有的教师,按预设的教法教学,实验时学生规规矩矩,讨论分析,也很到位,表面上看,教与学的效果都很好,但听课老师总觉有问题,问题出在学生掌握的“太好”,没有困惑,这不免让人生疑,课前师生是不是“交流”了。例如:在《光合作用》一课,学生相关知识储备少,教师至少要做相应知识铺垫,才能顺利地实施教学。但有时,学生实验还未做,教师就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放在黑暗处一昼夜?”“为什么滴加碘液啊?”“叶片为什么要隔水加热啊?”等问题,学生回答往往一步到位,极少有思维障碍,其实初一学生很难达到上述状态,这只能说明课有水分了。与上述情况相反,有几位教师的课很有活力,其表现是:有智慧的交流,有真情实感的流露。如有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实验时层层论疑,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还有的教师让学生自选器材,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结果,开放度大了,不确定因素多了,他们利用这些不确定因素巧妙地激发学生思维,使其不断迸发思维火花,教学过程不时呈现生机。这样的课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给人以丰实的感觉。

4、平实。“一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课堂的价值在于师生碰撞,相互讨论,生成许多新的东西。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不仅现在可以上,什么时候都可以上。……不管谁在听课,教师都要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在近几年的各种课堂教学评比观摩中,很多教师觉得有些课确实不错,但要照搬却困难重重,除了教学观念及行为转变不够外,还与有些课因教学手段、器材的原因,在常态下上不了有关。例如,在《呼吸作用》一课,一位老师运用一种高精仪器,测试装有萌发种子和煮熟种子两个暖水瓶里的温度,这位老师为什么不使常见的温度计,而非要用这种高精仪器呢?我想,还是想出点新意吧!而课堂的新意却不仅仅是靠先进器材达到的。在教学条件手段不具备的学校,应怎样来上好这两节课呢?除了观念和行为要转变,教师还要利用身边常见的瓶瓶罐罐对教材上的实验加以改造和创新。从这一方面来说,参评课也能转化为常态下的课。另一方面,作为参评教师要做到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确实不易。一些参赛者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关注评委和听课老师的反应,人的精力有限,关注他们多,关注学生自然就会少,进而影响了教学过程和效果,例如:在有些课的学生实验中,教师关注较多的是坐在评委前一排的学生,生怕他们操作不当,出现差错。这样一来又怎能胸怀全体学生,达到师生智慧碰撞,生成许多新的东西呢?

5、真实。“一节好课应该是有待完善的课。它不可能十全十美。它应该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课。”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真实也是评价一节好课的重要指标,没有真实,“好课”也失去了价值。虚假的课虽可取得一时半会的成功,但不利于教师树立研究意识,更不利于教师向研究型转变。在几节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的课中,多多少少都有缺憾。例如青岛林老师的课如果能更好地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突出应用能力培养,效果会更好。淄博赵老师的课有一定的思辨色彩,但思维活跃的学生不够多,关注全体还不太够,个别问题难度过大,学生思维受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泰安梁老师的课如果在某些教学片段上语言再精炼些,联系生产生活再紧密一些会更好。

上一篇:城东中学“道德讲堂”组织领导机构下一篇:感恩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