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学习模块六讨论

2024-07-16

小课题研究学习模块六讨论(精选17篇)

小课题研究学习模块六讨论 第1篇

模块六讨论

您认为学校应该如何组织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管理的对象是工作在教育教学实践工作的第一线的教师,面对的是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我认为学校组织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由教导处牵头,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会讨论,反思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确立小课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所需经费和主要成员,明确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2、学校提供理论指导。小课题研究是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是个新生事物,大部分教师缺乏理论知识,学校可以结合课题研究的内容,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引领教师有针对性地阅读相关的教育专著、专业理论书籍,充实教师在“小课题”领域内的理论基础,以站在更高的层面来审视课题,促使教师实现对研究课题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少走弯路。

3、学校为教师创造良好的研究氛围,提供合理的研究经费。“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学校要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组织教师学习、听课、评课,甚至是外出到兄弟学校去学习,集众人所长,补已之短。另外,为了提高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学校可对小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评比,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推广。

我想,只有不断地完善学校的研究机制,想教师之所想,参与小课题研究的教师会越来越多。

小课题研究学习模块六讨论 第2篇

福特的故事告诉我们,世界是有心人的世界,只要用心去观察,用心去体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进行九年级的数学中考总复习时,我发现学生“分式的化简”及“解分式方程”这两种运算常常混淆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找来了错题认真地分析、比较,发现学生在进行“分式的化简”时去分母了,而本应去分母的“解分式方程”却通分了,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分析,原来学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对“分式的通分”与“等式的基本性质” 理解得不透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算理”不清。源头找到了,通过对学生进行了“分式的通分”与“等式的基本性质”的“算理”的再加深理解,学生对这两种运算有了较好地认识,大部分学生都能较好地区分这两种不同的运算了。

小课题研究学习模块六讨论 第3篇

我市现在推行的“三案·六模块”也正是以新课标为基础和依托应运而生的有效教学模式 (“六模块”是指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应用等六个模块) , 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英语实践成为一种需要。而互动探究模块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探究, 也要为互动探究提供材料支撑和方法指导, 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因材施教, 分层指导, 尊重学生人格, 鼓励大胆质疑, 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探究氛围。但每个小组都有明确的探究任务, 需要通过小组各个成员的合作, 把自己负责的主要问题探究透彻, 在下一步交流互动中让全班共享探究过程和探究结论。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及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 顾名思义, 是指在教学中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一起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作为提高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 应用较为广泛。此外, 合作学习也叫做共同学习, 支撑这一理论的基础是社会心理学。其理论的核心在于:小团体中的所有成员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合作, 并开展学习, 这个小团体的合作开展依靠的是一股团结互助的力量。

心理学强调: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提升人的学习状态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人的学习心理状态分为三种不同的层次, 即认知、情感、行为, 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这三种行为的提高。在和谐的小组中, 学生和学生之间, 能够相互依靠, 并相互提供动力支持, 在这一股和谐向上的氛围里, 小组成员互助、互勉、互爱。小组中的各个成员也能在这一股动力之下, 积极学习, 并乐于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的过程, 有效地促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知识和技能的交流, 情感与态度的沟通, 有助于小组中的个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这也是课程改革取得成效的途径之一。

二、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构建小组合作型学习的重要性

1.合作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的一项必要的素质在传统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 一直有着“重知识讲授, 轻能力培养”的现象, 使得学生缺乏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自己动手去探索知识的能力和与他人交流合作学习习惯。但随着社会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 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学生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 将不同的知识如以交流、综合、提高和应用, 就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望求。总的来说, 合作能力与知识水平同样重要, 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关键点。

2.学生个性的健康全面发展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 初中生的心理及生理发育尚未成熟, 但是此阶段的初中生, 情感丰富, 思维活跃, 对外在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极强, 因此, 小组合怍学习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生积极性,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另外, 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过程中, 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团结精神.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应用

在教学实践中, 我通堂采用以下三种不同的合作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1、主动参与乐于体验

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形式, 这就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而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无拘无束, 敢想敢说的宽松学习环境, 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其次,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促成师生关系的高度协调;再者, 要促成学生间情感协调, 消除心理障碍, 培养学生乐观, 自信, 豁达的心境, 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之处, 从而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

2、科学组建合理分工

在科学组建方面, 教师要根据每位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 每组都安排有较为活跃, 善于关心和鼓励他人的学生为组长, 然后进行合理分工, 一定要避免浮于形式。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常出现这种场面, 教师一声令下“start”, 学生们就按小组开始讨论。教师再下令“stop”, 学生们戛然而止, 组长汇报, 看似热闹, 其实变成了组长一人的“专场表演秀”。因此, 小组合作只有合理分工, 各司其职, 才能各尽其能, 发挥团队合力, 从而达到合作的最终目的。在分工中, 教师要安排组长组织组员进行合理分工, 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承担特定的职责, 有记录员、汇报员, 在展示每位学生长处的同时, 教师也应引导学生进行分工上的“轮岗”, 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素质的提高。

3、创设语境启动思维

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努力创设真实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语境。《英语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探索发现, 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能通过设定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 学习就不再是负担, 学生就会自觉地去学习。如在教学8A Unit2 School Life Reading部分后, 我把学生分成甲方、乙方, 辩论中式学校生活好还是美式学校生活好, 学生课前就必须上网查阅有关美国学校生活的资料, 再结合他们平时对自己的学校生活的体会, 课上以小组为单位汇总本组的资料, 制作出一篇能合理说服他人的辩论材料, 各小组再选出代表, 在全班进行大辩论, 最后评出最佳辩论员。这样, 既激起了学生们高昂的学习兴趣, 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合作探索, 在交际中展现集体智慧。

4、善于评价动力持久

合作学习“不求人人成功, 但求人人进步”, 它能否持续开展, 与评价机制的合理与否息息相关。在评价中, 我们应采用多元评价法, 让学生自评、组长评价、教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逐渐形成小组合作的良性循环, 班级合作小组形成一个积极融洽的氛围, 使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合作, 快乐学习, 在有效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例如:我在学完每个单元后, 都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人人都评价出自己学会了什么, 理解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惑没有解决等等, 凡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 由全班同学共同讨论。通过长期不断的努力, 同学们体验到了使用此方法的乐趣, 增强了英语学习的兴趣, 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信心, 整个班级成为了一个团结协作充满活力的班级。

四、结果与讨论

小课题研究学习模块六讨论 第4篇

一、“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七年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

1.自卑心理

合作小组中的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长期生活在一种颓丧、抑郁的氛围中,对学习丧失信心,一旦失意,就会陷入孤独、苦闷的羁绊中,形成一种心理定势,觉得“我不如人”,即自卑心理。

2.胆怯心理

学生胆怯心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怕别人讥笑,比较内向、胆小,结果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形成恶性循环。

3.惰性心理

学习上不肯用功,思想上不求上进。只图安逸自在,怕动脑筋,缺乏吃苦精神,不愿意在困苦中学习。

4.厌烦心理

有些学生的学习基础差,课堂上思维混乱不成熟,语言颠三倒四、不能和其他同学进行有效的学习交流,觉得学习无趣,对合作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

5.逆反心理

中学生学习中出现逆反心理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在学习生活中,当主观愿望与客观需求不一致时,就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常以抗拒、不顺从、不理智、偏执、冷漠、不合群、感情疏远、情感不认同等形式表现出来。

二、解决“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七年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对策

1.做好“看客”学生的思想动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不管做什么事情,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只有认识到所做事情的重要性,才能用心去做,才能想尽一切办法去做好。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学习心理,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是学习成败的关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只有让学生处于最佳的心境状态,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成效。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通过心理疏导,使这些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引导他们树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帮助他们正确看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帮助他们学会自主调试学习心理的压力,较好地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健康的学习心理状态,帮助他们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增强他们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2.组建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

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性别差异、能力差异以及家庭背景差异,分成互补型学习小组,每组以4到6人为宜。刚开始可以选择学习成绩比较好、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随后可由组员轮流当小组长,同时,小组内应该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组长、激励员、检查员、记录员等。

3.创设轻松、活泼、快乐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求知的催化剂。兴趣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而求知欲可以打破原有的心理平衡,促进心理活动的加速。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如果把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快乐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就让我们从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开始吧!

4.恰当运用激励机制,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是被人赏识的渴望。一个没有受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90%。”学生需要赏识和激励,犹如禾苗需要阳光和雨露。在自尊心受到保护和鼓励的环境中,学习者的认知活动最为有效。因此,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我们要增加感情投资,带着微笑上课,对孩子充满信心,并且嘴边经常挂着一些由衷的赞美之词,多采用鼓励性原则,批评学生要中肯,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多倾听其意见、要求,加强相互信任,使学生爱其师而信其道,便可尽快消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使丧失信心的孩子恢复自信,不求上进的孩子乐于求知。

总之,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是多方面的,产生的原因也是复杂的。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问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教师能够在教学中运用一点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以爱心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奋斗目标,恰当运用激励机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就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心理障碍,从而推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有效实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小课题研究学习模块五讨论 第5篇

众所周知,作为教师都要写教案,但一个教师写二三十年的教案,他很可能还是一个一般的教师。但若一个教师常写教学反思,他极有可能在几年中就成长为一个骨干教师。可见,小课题研究成果的表达在研究中是多么的重要。

如我在小课题《“每天一练”教学法提高九年级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研究》的研究中,就常进行教学反思。只有通过反思,才能找到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研究的步骤与方法,提高的研究效果。

教学反思究竟要反思什么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反思教学设计中的预期目的是否达到,课堂中的语言表是否清晰、对预期外的问题是否处理恰当、教学方法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反思教学中自己感受深刻、达到预期效果和引起学生共鸣的做法,并记录下来;

(3)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或一时不知如何处理的问题,并记录下来。

如我在设计“每天一练”的习题中发现,学生对用配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与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对称轴、顶点坐标经常混淆。我就想,能否把这两个内容放到同一个练习中,让学生通过对比,找到两种内容这间的联系与区别呢?于是,我马上把想法付诸行动,发现效果还不错。

小课题研究学习模块六讨论 第6篇

一、营造氛围

教师的成长需求往往与环境是互动的。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每个老师都乐于思考,乐于讨论,必然会有很多智慧的火花迸发出来,课题研究会有更多的素材可选。作为学校,要积极地为教师的各种合作研究、学术探讨创设宽松的环境,尽量减少来自学校行政方面的硬性规定,不使研究成为教师的负担和压力。同同时还要尽可能给教师提供舒适的合作场所,使他们愉快地分享教学经验与资源,从交流与沟通中获得成就的愉快体验。

二、提供硬件

课时多,教学任务繁重,如果加上班主任工作基本上就属于超负荷工作。这是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现状。认真地完成好每一天的工作足以让老师身心疲惫又谈何研究?学校可在这方便引起重视,向教育主管部门申请匹配适量的师资。在教有余力地前提下,开展研究就顺理成章。

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产生的经费及所需的设备,学校方面应尽可能保障到位,让教师在研究中无后顾之忧。

三、专业支持

1、制度的建设有利于研究的有序开展。如以校长作为带头人,教务处教研处结合学科组长成立“小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并制定《小课题研究规范制度》等,能让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时有章可循。

2、学校提供专业指导使小课题研究更具科学性。这属于学校为老师提供的知识性服务,通过专家讲座、专业培训等向教师提供选题思路、指导反思等知识。

四、推广成果

学校应予以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教师个人或集体及时的肯定与嘉奖。并以各种形式推广教师所做的课题研究成果:报告讲座、优秀课例等。学校还应积极地将成果推出校门,多渠道地为教师提供展示平台。如学校设立课题研究成果展示专刊、刘浪先老师提到的联系《惠城教育》刊载成果。否则,辛辛苦苦做的研究,往往只能是小众的产品,其功能的发挥就十分有限。

小课题研究模块5主题讨论 第7篇

答:我觉得教学反思是我们教师工作的一种常态,是对自己课堂教学方法、方式以求得不断进步的一种反复探索的过程。例如有的教师会做课后记录,把教学过程中自己感受深刻、达到预期效果和引起学生共鸣的做法记录下来,把课堂中出现的不足或一时不知如何处理的问题及时记录在教学反思中,然后进行认真分析、思考,日积月累。教学反思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来讲,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收益高,且与教学实际紧密相连的特点。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学会如何教学和从教学中学会什么的效途径,勤反思,也是现代教师在研究状态下进行课堂教学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提炼,从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就一定能拉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促使自己成长与进步,成为新时代的教学能手。总之,教学反思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以探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根本,针对日常教学案例中出现的问题作客观准确的“诊断”结论,再以教学理论为基础,使用自学、行为纠正、科研等手段客观地分析、认识自己,总结成功、反思失败,树立新的理念,一定会提高反思的质量并促进自我发展,进而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今年的高考二轮复习的时候,我们遇到了一个一个问题,在语法填空这道题目里,有一个空格要求用trouble 这个词的正确形式填空,当时我们几个老师经过反复研究,确定了标准答案,但是学生们不理解为什么是troubled而不是troublesome.后来我用了两个例句来解释清楚了这个问题,troubled 和troublesome本身词义也是不同的,一个表示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内心产生的一些困惑,不安,另一个表示一个人不受人欢迎,爱惹是生非等等。问题就这样在不断地反思和研究中弄明白了。

小课题研究学习模块六讨论 第8篇

所谓“‘六模块’建构式课堂”, 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 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 围绕教学目标系统把握教材和适当整合其他教学资源, 灵活选择运用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六模块, 建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实现对话交流、动态生成、合作共享, 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课堂。它是“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的完善和升华, 基本理念和核心“要素”不变, 在使用时更突出灵活、实用、科学、有效, 更具有易接受和便操作的优点。其核心概念“六模块”是指:自学质疑模块、交流展示模块、互动探究模块、精讲点拨模块、矫正反馈模块和迁移运用模块。

2011年, 在反复研读《“‘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指要》和相关文件的基础上, 我决定把“模块选择策略”作为我的课题研究方向, 并在教学中加以实践, 试图弄清有关“‘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各个模块的特性和适用范围, 找出制约“‘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模块选择的诸多因素。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反思, 在对“模块选择策略”的研究方面, 主要形成以下几点想法:

一、自学质疑模块——低年级“想说爱你不容易”

《指要》指出:自学质疑模块主要指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阅读相关学习素材进行自主学习, 尝试知识建构, 基本解决学案中的相关问题, 完成基础练习, 提出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由此可见, 自学质疑模块必须建立在学生已具备相应的自学能力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这一模块的选择必然受到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经验的制约, 低年级的课堂较少使用, 在高年级往往备受推崇。

二、交流展示模块——数学课堂的必选之项

本模块主要交流展示学生对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 教师组织互动交流, 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让学生通过交流展示共享学习成果。调查显示, 交流展示模块基本上每课必选, 课课皆用, 这应该是由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决定的。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过程得以显现, 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能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展示时可先在小组内进行, 然后在全班交流展示, 最大限度地扩大交流展示的面。本模块的运用不受学生的年龄限制、亦不受课型、教学内容的制约, 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利用率最高的模块。

三、互动探究模块——深受学生喜爱

每个儿童都有强烈的好奇心, 对自己不理解的新事物往往喜欢一探究竟。对于新授课, 互动探究模块, 很受学生的喜爱。本模块教学时主要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质疑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探究, 教师为互动探究提供材料支撑和方法指导, 注意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因材施教, 分层指导, 尊重学生人格, 鼓励大胆质疑, 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探究氛围。如果注意到上述几点, 本模块的优势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制约本模块选择的因素主

要有:课型 (新授课利用率高, 练习课用得少) 、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等。

四、精讲点拨模块——关键时刻教师显身手

自课程改革以来, 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得到提升, 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似乎能涵盖一切, 能解决所有问题。其实不然, 讲授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 还会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时刻, 教师一言道破天机, 一语揭示奥妙。其实, 到目前为止, 在纷繁复杂的教学方法中, 讲授法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只不过一定要精讲, 控制好讲授的时间。本模块的利用率与交流展示模块不相上下, 是很少受到限制的模块。

五、矫正反馈模块——巩固学生学习的成果

本模块的运用在时间的安排上比较灵活, 体现在学案收改时、抽查时, 在学生交流展示时, 在互动探究情况的把握时, 在课堂生成问题的解决时, 在二次上交学案时等, 矫正可随时进行, 也可专段时间进行, 可在精讲点拨前进行, 也可在下节课开始前进行。教师通过收集反馈信息, 指导学生完成反馈习题, 进行针对性的矫正教学。矫正反馈时特别要注意突出针对性、及时性、层次性和有效性。看来, 矫正反馈模块的利用率也是极高的, 几乎每课必用。

六、迁移应用模块——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迁移运用”模块是对学生一节课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检验的过程, 也并非简单完成一次巩固案练习。主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的能力, 形式不一, 可以是书面的, 又可以是实践和操作性的。此模块一般放到一节课的课尾部分, 用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新授课中运用较多。

其实, 在研究中我也发现, 六个模块之间并非泾渭分明, 有时是相互融合, 相互贯通的。试看以下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真会思考, 下面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课件出示) 。不急, 可以先独立思考一下, 也可与同桌交流, 再把想法在答题纸上表示出来。

学生互动探究, 尝试解决问题。

以上片段体现互动探究模块。

生: (实物投影展示) 我是用画图的方法, 用圆表示蓝花, 用三角表示红花, 画到第15个是圆, 所以是蓝花。

师:这位同学画得好, 讲得更好, 掌声鼓励!画图是一种办法。 (板书:画图) 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盆花左起的第1、3、5、7盆是蓝花, 第2、4、6、8盆是红花, 也就是单数是蓝花, 双数是红花。15是单数, 所以第15盆是蓝花。

师:看来用单双数的知识列举, 也是一种办法。 (板书:列举)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有, 我是用计算的方法。

师:好, 你说我写。15÷2=7 (组) ……1 (盆) 。给大家说说你的想法。

生:一共15盆花, 每2盆为一组, 15÷2得到7组余1盆, 就是每组的第1盆, 所以第15盆是蓝花。

师:计算的方法不错。 (板书:计算) 谁听懂了他的意思了?也来说说算式中的2、7和1分别表示什么?

生:……

师:是这样吗?我们来验证一下。 (在学生画的图上分组, 数出是7组。)

生:1表示余1盆。

师:这一盆其实是第几组的第几盆?

生:第8组的第1盆。

师:根据规律, 它和谁一样?

生:和第一组的第1盆一样。

师:仅仅是第1组的第1盆吗?

生:与每一组的第1盆都一样, 所以是蓝色的。

师:刚才同学们在解决盆花问题时, 用了画图、列举、计算等不同的方法, 看来解决同一个问题, 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法。那下面, 就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另外这两个问题 (出示课件) 。

以上教学片段中交流展示与精讲点拨模块互相穿插, 融为一体, 共同发挥作用。

小课题研究学习模块六讨论 第9篇

【关键词】三案一体六模块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所谓“六模块·三案一体”教学模式中的六个模块是: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迁移应用、矫正反馈。三案是:教案、学案、巩固案。要求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精心实施教学过程,根据教学内容实际需要合理实施“六环节·三案一体”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六模块”可以在一课时或多课时内完成。注重向课堂要效率、要效益、要效果。

自主性学习是相对被动性学习而言的,在教育过程中的基本表现形式就是“我要学”和“要我学”。自主性是学习者对自己课堂内外学习的自我负责,是学习者的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而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教师的作用是辅之导之,是提供学生顿悟的条件或情境以及相关的方法,是及时地调整学生的思路。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向自主学习转化呢?以《美国独立战争》一课为例进行讨论:

一、立足自主性,让学生成为自主发展的主人

抓基础,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索求知识。在上课之前把相关的资料、学案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结合书本把自学质疑部分填空准确填写,找出本课的重点知识;通过交流展示的方式要求学生把所掌握的知识经过消化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尽可能对知识产生疑问。

二、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1、结合时政热点,创设问题情景

结合时政热点,巧妙引出历史问题,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自觉进入自主学习。如在问起了英美两国的关系,这样就拉近了历史内容与现实世界的距离,从而立刻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

2、提供历史资料,创设体验情景

历史由于具有“过去性”的特点,有时学生不能身临其境进行体验。可以通过历史歌曲、历史录音、历史图片、电影片断、原始材料、历史实物,“再现”历史,以生动教材、丰满教材、补充教材、延伸教材,如让学生从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照片中掀开历史的画卷。

3、结合学生生活思想实际,创设讨论情景

很多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创设讨论情景,一定会更容易激起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如在本课教学时,我先提出问题:“美国现任总统是谁?”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奥巴马,一下子学生讨论的热情就被激发出来了,然后趁热打铁引出问题:“奥巴马创造了历史,是第一位黑人总统,那美国独立一开始就倡导种族平等吗?”这样不仅拉近了历史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也达到了创设讨论情景的目的。

三、立足发展性,互动探究,构建自主发展的平台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的把“教”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中心,而忽略了学生是的“学”才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因而容易出现有“教”无“学”的现象,特别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这一现象更加普遍。很多走上社会的人士,都说中学时基本没有真正学习历史。这是我们历史教学的悲哀,中学历史教师的悲哀,亦是民族的悲哀。因此,要让学生喜欢历史,学习历史,一定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多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与能力。

例如在这一课的教学时,可以学生分成原因探究组、历史追溯组、原则考查组和综合评价组四个探究活动小组,每一个探究小组给出一至二条问题让学生在课堂进行探究。课前需要作好一定的准备,例如学生分组、给出探究问题、给出探究具体要求等。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历史事件的本质与历史的发展规律。因此,要让学生喜欢历史,学习历史,一定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多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与能力。

四、开展迁移运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教与学的活动都重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学会创新,形成健全的人格,使学生成为具有实践能力、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的人。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迁移运用中注意激励学生,努力完成一些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例如本课设置两个主题:一是搜集材料说明“独立战争的原因”,二是华盛顿的伟大之处,充分鼓舞了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积极性。

五、引导自主创新和矫正反馈,提高学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与能力,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主创新,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检验,同时会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1)通过小组的自评互评,养成习惯:对于自己的作业有时自己批改,有时互相批改;对于自己的错题也能自我分析、查书印证、并且触类旁通。这样做可以养成学生正确做题以及及时落实知识、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同时,培养学生一种意识:会解题目,不能只满足于做出答案,应该“解析”题目的题干和题枝,从分析题目中,理解、应用所学的知识及原理,分析、体会命题人的良苦用心。

(2)引导运用历史知识进行课堂辩论。例如,本课可以让学生围绕“美国独立战争是否实现了真正的民主和平等”主题展开辩论。

总之,“三案一体六模块”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实际状况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支撑点,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落脚点,突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这种课堂教学方法应是一种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形式。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这一模式实施之初,学生自主学习困难较大,主要原因是不仅有一个适应过程,而且知识储备不足,文化素养缺乏,往往造成学生讨论、理解陷入困境的局面,它严重制约了自主学习活动的展开。教师如何通过整合课本知识与提供相关资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资源支持,有效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朱汉国主编.《历史教学研究与案例》,2007年3月第1版

[2] 姬秉新,李稚勇,赵亚夫主编.《理解与实践高中历史新课程——与高中历史教师对话 》,2005年9月第1版

《小课题研究》各模块讨论答案 第10篇

答案:在教学中做过很多研究,也写过很多论文,真的是觉得费时费力。但是小课题这一研究方式却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说小课题虽然小,但作用却不小。是我们老师应该学习的一种教研方式。小课题之所以称之为小课题,是相对于综合研究而言。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或相对不那么重视小课题。因为,虽然他的切入点小,它源自老师在学习遇到的一个细小的问题。但是这些细小的问题却可以影响整个教学质量。虽然小课题投入小,人员少。但是一样需要我们在每一个环节认真对待,不可马虎。虽然小课题研究方法简单,但是也不是随便可以研究成功的,一样需要研究人员付出努力。

模块二:

1、从《两个和尚挑水》这个故事中,您得到什么启示?

2、请您谈谈如何看待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出现的一些误区和问题?

3、中小学教师为什么更应该注重小课题研究?(回帖字数不少于500字)

答案:首先说明,我个人认为这确实只是一个“故事”,是不可能发生的。理由是既然他是住在“东山”上,西山的和尚都需要气喘吁吁“爬”上来,那么一个和尚在功课之余没有什么先进机器帮助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在一座高山挖出一口井呢?况且高山能不能挖出水,这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我认为比较合理的设计是,东山的和尚在功课之余,研究出一套自来水设备,把山下的水引上山,从此不再需要挑水了!呵呵,以上一段可以忽略。为了培训过关,我左思右想,终于得出以下启示:其一:作为一个普通教师,我们也要积极向“东山”的和尚学习,坚决不能与“西山”和尚为伍,要在每天完成“挑水”(常规的教学工作)之余,积极创新,坚持不懈,终有一天我们会成功的。其二: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自己的闲暇时间。平时看起来每个人每天都是按部就班地干着相同的内容,没有什么差别,突然有一天有些人出类拔萃了,就是因为这一小部分人把握好了自己的闲暇时间,默默的努力终于成为名师!其三:交流和分享很重要。在这个故事中,“东山”的和尚很聪明,善于创新,想出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而“西山”的和尚五年来却一直被蒙在鼓里,最后还傻乎乎地担心别人没水喝出事了,此事有点可悲啊!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也是故事中的两个和尚,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如果我们能针对自己的教学情况畅所欲言,有好的想法和做法时能及时和同备课组的老师交流和分享,那么我们整体的教学水平就会有一个很好的提高!

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出现的一些误区和问题:我认为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绝大部分都是流于形式,造假的太多,收获的太少!我个人认为原因主要有:一是老师的时间被大量占用。现在的教师教学事务外延类的事太多。比如说每个学期需要上交的计划、总结、反思、分析等各种材料,班主任早读、早操、卫生、课外活动等常规工作,教育局学校等大大小小各类会议,一年一度的专业课培训、公需课培训、校本课程培训等等......占据了老师们大量的时间与心灵空间。二是本身的科研项目投机取巧的多,研而致用的少。不少老师申报科研就是为了职称、荣誉,一旦学校或市里有什么项目申报,也不考虑这个课题有无试纸意义,先申报成功再说。中小学教师为什么更应该注重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容易切入,面窄,更容易去深入研究,也容易研究出成果。

模块三:福特的经验也许可以告诉人们,这个世界既不是有权人的世界,也不是有钱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善于观察、勇于

发现问题是多么的重要。小课题研究主要是围绕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小问题,并由小问题确定为研究的小课题。请您结合您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现问题?或者,您也可以提供您某次“发现的问题”的过程,供大家交流分享!(回帖字数不少于500字)

答案:说到小课题研究,常常有专家学者说:“问题即课题,过程即研究,结果即成果。”怎么个样问题法,又怎么个过程法和成果法?操作过程中又需要怎么个“即”法,才能转化为课题、研究、成果?一句话,诸多老师都需要有一个具体的操作模式。我能否给大家一个模式?说实在话,我没有什么模式,只能谈谈自己的观点: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谁能没有问题呢?我的观点是有问题都可以拿出来,当我们老师还不清楚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的情况下去学习,和同伴研讨,实际上这个过程就是在研究,就应该说是课题研究。过去的情况是上级一级又一级下发文件,一直下发到基层学校,学校负责人就找一个自己比较适合的课题,让老师去研究。这样的课题是不是老师自己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他不是属于自己的问题,也就缺乏了研究的积极性。我们小课题的基本含义是“自下而上”、“土生土长”,具有乡土气息,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共识,充满生命活力的又急需解决的个人问题。

模块四:读完《还有什么不是研究》一文,不得不去思考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问题。请您结合您的实际情况,谈谈小课题研究是否需要使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如何“适宜地”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回帖字数不少于300字)

答案: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指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所采用的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采取多种方法﹐以探求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的质与量之间的变化和规律。这是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涵义,小课题研究作为一种教育研究,当然是需要使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有多种,但对于某一课题来说,其特点、任务和研究对象决定了在实际研究时,常常是采用起主导作用的某一种方法为主,同时配合运用其它方法进行。我觉得要“适宜地”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要遵循一定的科学步骤,例如:

1、确定研究问题,确定研究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关键术语的界定和使用。

2、收集和评价历史材料,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3、综合信息,在不同来源的史料的相关价值确立以后,研究者就应该将所得的史料加以综合整理。

4、形成结论,历史研究形成的结论是从文献中所得的逻辑分析。历史依赖于解释,解释是历史研究的核心。

模块五:为什么要重视小课题研究成果的表达?请选取小课题研究成果的一种表达形式(如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育案例、精品课例、行动研究报告等)进行说明。(回帖字数不少于500字)

答案:任何一个教师,不论其教学能力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过程。在教学反思中,反思不是一般的教学情况回顾,而是探究教学过程中不合理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并针对问题重新设计教学方案,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一个教师是否具有反思意识、反思能力,决定于这个教师的自身素养的高低。一个经常并自觉地对自己教学进行反思的教

师,就有可能发现许多教学中的问题,越是发现问题,就越是有强烈的愿望想去解决这些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数学教师必须通过实践的过程,从经验中不断地学习,不断的积累,才能不断增长知识,从而成长为善于思考的、富于创造性的数学教师。教师教学反思应该反思什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反思自己的成功做法。每节课都有不同的成功之处,例如充满吸引力的课堂导入、有趣的对话、典型的案例、巧妙的设问、幽默的讲解、有益的启示、精彩的教学设计、恰如其分的多媒体应用等等。教师以自己创造性的教学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把握教材内容,并以恰当的方法和表现力设计教学环节,将教学过程中自己感受深刻、达到预期效果和引起学生共鸣的做法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成了一笔宝贵的教学经验。

2、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任何人的教学总会有不足之处,即便教师再熟悉教材、再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也会在课堂上出现许多课前估计不到的情况,如表达不清、处理欠当、方法陈旧、演示失败等。如果教师把课堂中出现的不足或一时不知如何处理的问题及时记录在教学反思中,然后进行认真分析、思考,这样做一定能促进今后的教学,为以后的科学研究积累资料。

模块六:您认为学校应该如何组织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可从组织管理、过程指导、成果推广等角度展开讨论,回帖字数不少于500字)

小课题研究模块六 第11篇

1.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帮助组织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 学校应该明确地认识到自身的资源情况,对手中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尽可能在人力资源、经费资源和信息资源等方面帮助教师进行研究活动,让教师们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开展研究活动。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研究流程。小课题研究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表彰等基本程序,所以要注重小课题研究过程管理规范,从教师提出问题、筛选问题并形成小课题,研究过程到结题等,提出规范性的要求,而且要以明文的制度作出要求。

制定适当的激励机制。过低的激励无法起到激励的作用,过高的激励又容易引起畸形竞争,所以对激励机制的制定要慎重考虑。

国培模块六讨论贴 第12篇

片断一:记录生活中的数。足球比赛、转学情况、账目结算。在记录中要让人一眼看清你所表述的数。在此环节赵老师着重表述出相反意义的量。如:进球 丢球,转入 转出,赚钱 亏钱。让学生从词义上初步探究并形成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数学思想。片断二: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老师描述的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用“笑脸”和“哭脸”、方向不同的箭头等具有相反意义的方式进行表示,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实验、归纳、比较、思考、猜测、推理以及与别人交流,在这些过程当中,增强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同时还有利于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片断三:赵老师引导大家对记录进行总结,数学符号要有统一规定,用“+”和“-”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此探究过程后学生轻松地学会了表示相反量的数学符号,构建了新的数学思想。这堂课的探究活动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来,学生在问题情境之下,在老师的引导下,能主动参与,自我实践,主动探究,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创新和发展。下面是我的教学实践,我是从以下几方面体现探究性学习的价值的:在教学四年级解决问题时,一.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展开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商店进回一批水果,第一天卖出一半,第二天卖出剩下的一半,现在还剩下80千克,问这批水果有多少千克?)并提出对有价值的解决方法要给予奖励。这样首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参与 主动实践 主动探究从而形成学生自主创新 自我发展的潜能;而且探究活动是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寻找策略 得出结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数学知识还获得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

二.通过激烈地讨论汇报结果。(1)画线段图(2)用还原问题解决(3)画圆形图。学生对这三种方法进行对比发现:圆形图直观形象易于理解,线段图简洁明了,还原问题解决不易理解。在此探究过程中学生亲身经历了观察 思考 归纳 推理及与人交流的活动,增强了探究意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和理解来表述自己观点,可以达到学生智能互补,相互帮助的目的。有利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小课题研究学习模块六讨论 第13篇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而习惯一是指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习惯成自然;二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下面以九年级数学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为例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设置问题情境,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源于兴趣的动力是无穷的,问题则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心理动力。思维经常从问题开始,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引起学习兴趣的内在动力。问题不管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下面是我在给学生自主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设计的问题:

问题1: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圆形世界里,圆与圆组成的图形更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画面。例如,自行车的两个轮子、奥运会的会标、美丽的双鱼图、天体中的“日环食”照片等,都反映了圆鱼圆的画面。请问你在生活中还见到过这样的例子吗?

本设计展示生活中圆与圆组成的图形,并由学生举出实际例子,丰富学生对客观世界中两个圆之间有着多种不同的位置关系的感知,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可能。经尝试,学生反应活跃,有的说摩托车的前后轮子,有的说煤气炉的两个孔,有的说某某小汽车的标志图案,有的说音箱中的几个喇叭口,有的说钟表的内外框……,应有尽有。自主学习兴趣随即在活跃的气氛中被提起来了。

二、指引自主学习思路,明确自主学习的方向

学生在自主学习时的思维方向往往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启发和指导,把学生的思路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使之更有效地、合理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讲上述的“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作如下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问题,是在同一平面内两个圆的位置关系。

三、运用不同方法,自主探究因果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运用不同方法,通过不同渠道,创设活动意境让学生尽量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接着提出下面的问题:

问题2:由于圆与圆大小异同的多种不同位置,构成了多姿多彩的画面。你知道两个圆有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吗?请你模仿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根据公共点多少的情况画一画看。

这里不直接给出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而先让学生画一画,实质上是创设活动意境,让学生按公共的个数把两圆的位置关系分类,从而描述两圆相离、相交、相切的位置关系分类,有利于各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获得不同色彩的“知识”。

问题3:请你拿出两个半径分别为6cm和4cm的圆形纸片(课前备好的),将大纸片(⊙O1)固定不变,小纸片(⊙O2)从⊙O1的外部逐渐向⊙O1移动,观察这个运动过程,现在你对问题2有没有新的看法?

学生通常不能正确地画出两圆所有不同的位置关系,设计这个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两圆的各种位置关系,并从中体会运动的方法有助于全面观察、正确归纳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

问题4:试一试,你能不能讲出两圆共有几种位置关系?

设计让学生运用语言来表述数学知识,训练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增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最后让学生阅读课本两圆位置关系定义,通过比较和对照得到综合的规律。这样学生对两圆位置关系的印象将更深刻。

四、数形有机结合,自主概括探究规律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过:“数无形,少直观;形无数,难入微。”图形关系往往与某些数量关系密切联系在一起,数与形是互相依赖的。把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使问题显得更清晰。于是向学生提出下面的问题:

问题5:(1)观察纸片⊙O2在向⊙O1移动的过程中,除两圆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还有什么现象发生?两圆心的距离会发生变化吗?

(2)量一量纸片⊙O1、⊙O2在各种位置关系下的圆心距,你发现纸片⊙O2在向⊙O1移动的各种情况,所量得的圆心距与两圆半径的和或者差有没有内在的联系?

设计这个问题的实质是让学生感知图形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常常是互相联系的,从而得到在两圆各种位置关系中,两圆半径与圆心距之间的数量关系。

问题6:画外离的两圆,把其中一个圆的半径逐渐变大,这时又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些现象之间有相互的联系吗?

通过这个问题的自主探究,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图形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互相依赖,从数量关系刻画出位置关系的一种简明的符号语言,并得到两圆五种位置关系的判定和性质。最后再让学生结合课本中的内容,把探究结果结合,使知识系统化。

五、最后引导学生自主的及时定向训练,巩固自主学习成果

有了自主探究成果,再经过学生的实际应用操作,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好,印象更深刻。在课堂知识的巩固时,我布置了相应的练习,让学生应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经了解效果很好。

模块六学习反思 第14篇

通过对培训教育技术模块6的学习,我认为:

第一、要有设计理念。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包括“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四个方面,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是学习环境设计的中心内容。在此理论指导下,本教学设计的主体设想为:

总体思路:构筑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网上学习探究、开放互动的交互学习模式。

学习流程:导语引入──整体感知──品位鉴赏──探究情缘──比较阅读──迁移训练。

第二、是对对象的认真分析。

第三、是对教学环境的分析。

第四、所教教材的分析。

第五、要有目标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

模块六学习体会 第15篇

广饶县大王镇实验中学魏小杰2013年7月19日 08:36浏览:7评论:0

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性的方法有六种,其中第六种学习评价设计方法,我有自己的几个观点:评价能够反映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成就。评价不仅具有鉴定区别、强化提高的功能,更具有诊断指导、反馈调节、激励促进、目标导向功能。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应当突出评价的多样化功能,用多种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为教师我们应注重学习评价设计的方法:

一、结果与过程

传统的教学评价注重看评价的结果,这样限制了学生的能力的发展和态度的转变。不是面向学习者的发展的。我们现在又很大程度上注重过程性的评价,而忽视了结果的反馈。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在注重过程评价的同时也不忽略结果的评价。

二、恰当的激励评价

过多的激励评价的运用,多多少少会影响孩子对学习目标的达成缺乏一定的判断力。所以我们要恰当的使用激励性的评价。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适当的挫折教育

小课题研究学习模块六讨论 第16篇

1.确立教学研究的问题。问题必须是出现在教学中的典型的、有共性的、真实的、有意义可行的教学问题,有开展这方面教学研究的必要和研究的意义。问题要难易适中,问题提出后,是有希望、有可能解决的问题。

2.针对教学研究的这个问题,进行学习。要围绕着研究的主题,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阅读相关的资料。

3.根据教学研究的目标,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实施研究方案。

4.及时反思,分阶段小结,认真教研。教师之间互相支持,交流分享。分析原因,克服困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成功的经验和要改进的地方,为未来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提供一些建议和意见。

小课题研究学习模块六讨论 第17篇

[关键词] 数学;自主学习;培养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即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积极的自主探索;通过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自主领悟新知;通过指导多种训练,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控,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生动起来. 而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历来为教育家、学者所关注,也是值得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研究的课题. 所以本人结合实际教学,来谈谈在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做法.

从预习走向自主学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些名句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做一件事情,如果事前做到心中有数,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大提高. 对于学习这件事来说,要想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就要课前先预习. 而我们老师则按“先预习后上课,先练后讲”的原则组织教学,把学生的预习放在了教学的首要地位. 就把老师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思想观念在实践中确立起来了. 通过观念和实践的相互印证,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观念就逐渐在其思想和行为上固定下来,成为学生持续发展的素质. 预习作为一种学习活动不仅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而且由于学生的学习暂时没有教师可以依赖,因此其学习必须是相对独立的、自主的,即预习引起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地、依赖地学习向主动地、独立地学习转变,而且预习习惯的养成就是好的学习方式的形成过程. 由于学生经过了预习的环节,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对自我预习的反思和由表及里的探究及由此及彼的思维拓展,于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方式由教师讲解为主向师生、生生交流为主转变. 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两方面的事情:

1. 教会学生预习

初中学生预习数学学科的基础方法是阅读教材,开始可以领学生先看书. 一是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了解本节知识的概貌也就是大体内容,指导学生掌握“读读、划划、算算、写写”的预习方法. 二是细读,指导学生根据编好的学案细读教材,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之后带着疑问去听课,而后再做练习,通过练习来检查自己预习时掌握的情况.

2. 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使预习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是提高自学效果和效率的关键. 在这一方面,教师应发挥压力、推力、拉力的作用. 教师的压力作用:教师要督导自学、鼓励自学. 教师的推力作用:教师要表扬自学效果好的学生,给自学效果好的学生创设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体验自我获取知识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教师的拉力作用:针对自学能力弱的学生,要进行个别指导,鼓励和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

从课堂“亲密接触”自主学习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动因.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显而易见,有兴趣才有潜力,有兴趣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 如果学生没有兴趣,那么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创设问题情景就是教师把要解决的问题,置入一个新的耐人寻味的情境中,使学生自觉地进入解决问题的主轨道,给学生强大的自主学习的动力. 如在学习“有理数乘方”时,给出这样一个例子:一个穷人到一个富人那去借钱,原以为富人不会愿意,哪知富人一口答应,但提出如下条件:每天借给穷人1万元,借钱第一天还给富人1分钱,第2天2分钱,以后每天所还钱数都是前一天的2倍,30天后互不相欠. 穷人听后,觉得挺划算,本想定下来,但又想到此富人是吝啬出名的,怕上当受骗,请你帮他算算,看是否划算. 听完题后,学生带着一份好奇心、一份疑问,带着帮穷人解决问题的一份责任心愉快地去探究,这样学生就自觉地进入到知识学习的轨道. 这个情景设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2. 成果展示,体验成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以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感,形成良好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所以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功底,还要讲究教育教学艺术,要创造条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尤其是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而自卑感很强的学生,教师应尽力发掘其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帮助其树立信心,并且要不断强化,使他们的成功欲望越来越强烈,学习兴趣越来越浓,这样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慧水平. 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

3.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升华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采取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讨论,利用集体的力量解决初学阶段的疑难点. 学生在小组活动时,先汇报各自的情况,交流学习的心得,再就提出的问题全组合作探究、分析、展开议论或讨论,共同进行解答,形成统一正确的答案. 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教育学生要虚心地倾听别人的意见,特别要认真地去思考和自己的想法不完全一致的意见,善于吸收其正确的部分,补充修正自己的认识. 在发表意见时,要做到以理服人,要学会照顾和尊重他人. 小组合作交流也是学习,只有做好准备,才能有高质量的发言. 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达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合作交流中求得认识的统一,在争论中求得智能的发展. 建立课堂上积极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必须将课堂教学形式从统一的全班教学为主转向全班教学、小组教学和个人自学三种形式的合理组合. 学生之间建立的组合关系既能增加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又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鉴于此,我们应十分重视强化学生群体间的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每个学生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课后反馈促进自主学习

心理学家认为,让学生及时知道学习结果,对数学学习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当结果正确时,学生能从中品味到成功的乐趣,有利于确立下一步的学习目标;当结果错误时,也能及时发现并纠正自己的不足,防止错误的积累,改进学习方法. 可见及时的课后反馈是非常必要的,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标也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课后学生之间的交流、反馈应该更为广泛、活跃. 教师可以在班上开设一处类似于“英语沙龙”的“数学角”,组织学生充分阅读数学书籍、查阅资料,引导学生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发现、应用的数学实例办成手抄报进行展示. 学生还可以自行组织数学游艺活动,如“数学医院”“小小辩论会”“数学谜语竞猜”“数学家的故事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学生在玩中互帮互学,不亦乐乎,大大弥补了课堂学习的局限. 可见,重视课后反馈,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的真正意义在于经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而“自主学习”正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所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优化促进课堂教学,并且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如果教师、学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能够处理好关系,把握好以上基本步骤,相信自主学习就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版下一篇:一年级新生入学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