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科下11开发新能源

2024-05-24

六科下11开发新能源(精选3篇)

六科下11开发新能源 第1篇

科目:科目:科学 年级:六 教学设计 :吴晓彬 审核:刘春美 时间:2015.04.10 编号:10

11《开发新能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目前正开发利用的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2.能通过小组合作对比、分析得出新能源相比于常规能源的优势。

3.认识到新能源的应用是必然趋势,提高支持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区别 【教学准备】

学生用学案、教师用教学设计、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大自然中蕴藏着丰富的能源,有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有的能源却越来越短缺,怎样开发新能源来来维持社会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迫在眉睫的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第11课 开发新能源。

(二)出示学习目标

过渡语:为了能更好的学习这节课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目前正开发利用的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2.能通过小组合作对比、分析得出新能源相比于常规能源的优势。

3.认识到新能源的应用是必然趋势,提高支持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意识。过渡语:为了达到目标,下面请大家按照自学指导的要求小组内自主学习。

二、先学环节(15分)

(一)自学指导

结合课本第24-25页课本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 1.什么是能源?

2.什么是常规能源?什么是新能源? 要求:

1.自己独立思考,组内交流。2.将随机抽取小组同学汇报展示。

(二)自学检测

老师随机抽取小组同学汇报展示,其他小组点评、补充、反馈。

三、后教环节(10分)

(一)出示学习任务和指导

小组对比一下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区别,哪种能源更具发展优势? 要求:

1.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组内交流。科目:科目:科学 年级:六 教学设计 :吴晓彬 审核:刘春美 时间:2015.04.10 编号:10

2.组内按一定的顺序交流并形成统一的意见,组长做好交流效果和时间的把握。3.老师将随机抽取小组同学汇报展示。

(二)预设生成和点拨 预设生成:

常规能源大部分能源不可再生,对环境有污染 新能源可再生 无污染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点拨 一.填空题。

1.凡是能够提供可利用的能量的物质的物质统称为能源,分为常规能源 和新能源。2.新能源有地热、核能、潮汐能、太阳能。

3.在几十亿年里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理想能源。4.在农村的太阳能和沼气就是对新能源的利用。5.煤、石油、天然气这些能源燃烧后会污染环境。6.天然气水合物是“后石油时代”的重要替代能源。二.判断题。

1.煤、石油、天然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理想能源。(错)2.风能和水能是常规能源。(错)3.可燃冰对会环境造成污染。(错)4.水力资源是可以更新使用的,又不造成污染。(对)

四.训练环节(10分)

一.填空题。

1.凡是能够提供可利用的___________的物质统称为能源,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_。2.新能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几十亿年里__________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理想能源。4.在农村的_________和_______就是对新能源的利用。5.煤、石油、天然气这些能源燃烧后会 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是“后石油时代”的重要替代能源。二.判断题。

1.煤、石油、天然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理想能源。()2.风能和水能是常规能源。()3.可燃冰对会环境造成污染。()4.水力资源是可以更新使用的,又不造成污染。()

附:板书设计

11开发新能源

科目:科目:科学 年级:六 教学设计 :吴晓彬 审核:刘春美 时间:2015.04.10 编号:10

常规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 新能源 地热、核能、潮汐能、太阳能

【教学反思】

六科下11开发新能源 第2篇

一、企业秸秆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世界能源危机的出现促使人们开始将目光投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并将研究开发重点放在可再生生物能——农作物秸秆的开发利用上。梅付春(2008)认为运输距离远及劳动力成本高涨导致农户处置秸秆的成本居高不下。王晓凌,沈萌等(2009)运用二次选择模型以河南省150份有效调查样本为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影响农户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采纳行为有政府是否在当地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当地有无秸秆加工企业、烧煤量等因素。此外,国内外学者在研究秸秆收储模式,降低秸秆收集成本方面做了很多研究,Thorsell等(2004)利用计算机程序分析了不同机械与成本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秸秆储存,运输等过程的成本。Yun Yu等(2009)在生物质能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完整的原料供应链,提出了一个能够合理定位生物质能能源加工厂附近高密度种植的区域的离散数学模型。徐亚云等(2014)建立基于设备——人工——费用的秸秆收储运模型分析不同秸秆收储运模式和不同秸秆收集量对成本、能耗的影响以及人工、设备的实际需求。刘华财等(2011)在计算了生物质原料的子过程成本的,分析了原料在五种不同模式下的供应变化趋势。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多是定性或用计量方法分析农户选择焚烧秸秆的原因,用程序和模型等研究秸秆收储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秸秆焚烧率,确定各种成本归集。本文要指出的是,收益是农户做出决策的前提,优化成本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那么,除焚烧秸秆外,农户选择成为企业的原料供应方的收益如何?企业开发利用秸秆面临现状如何?企业开发利用秸秆各环节成本支出如何优化?上述研究并未对这些问题作出解答。为此,本文拟从问题的根本出发,基于实地调查,剖析企业秸秆开发利用各环节成本支出,探析秸秆开发利用成本优化路径,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提升企业盈利空间,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秸秆开发利用的成本优化路径

“会计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在收入等一定的情况下,减少营业成本,意味着会计利润的相对提高。基于企业的一系列会计核算来分析,“主营业务成本”账户是从“库存商品”转入的,“库存商品”账户是将完工产品总成本从“生产成本”转入,“生产成本”账户是由直接费用直接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产品)和间接费用先计入“制造费用”账户,再分配计入各产品的生产成本中的。因此,分析此过程中的各类成本归集对提高利润尤为重要。

秸秆开发利用企业主要从事秸秆饲料、秸秆汽化、秸秆发电、秸秆乙醇、秸秆建材等的加工生产,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秸秆开发利用企业一般可以设立五个成本项目: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职工薪酬,制造费用,废品损失。其成本核算中主要涉及秸秆原料的收集晾晒、打捆堆垛、储存保管、运输、开发、生产、销售等,全部费用包括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等企业在一定生产经营期间,因生产经营活动发生在材料费用上的消耗总量,工人工资,开发生产机器等固定资产的折旧,因借入生产经营用资金而发生的借款利息扣除存款利息后的净额,各种应缴纳的税金和其他应计入企业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的费用支出。

(一)采购成本

采购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是企业运营的重大成本之一,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产生秸秆量约7亿多吨,农作物具有应季的特点,对于不同地区,在同一时间点农作物的种类及同种农作物的成熟程度不尽相同,及时的收割、播种对农民的意义重大,秸秆开发利用企业需要常年收购秸秆来保持企业的持续经营和使得机器等固定资产创造它应有的效益。采购应遵循5R原则:适价(Right Price),适质(Right Quality),适时(Right Time),适量(Right Quantity),适地(Right Place)。

适价。在采购的秸秆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单位重量秸秆的采购价格的降低使得采购成本减少。就小麦秸秆而言,小麦秸秆的市场价格一般为250元/吨左右。对于普遍的降低采购价格的方式,大都是通过谈判议价来减少单位成本,通过对农民、企业的调查实践活动,一种新的用来降低采购成本的方式也有着其一定的可行性。在经济大潮中,一种新型的销售方式油然而生——捆绑销售,将这种捆绑模式的优势及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过渡到原料采购上,关联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价值链,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最终能够实现多大价值造成影响,尽量增加增值作业,减少非增值作业,利用行业价值链来实现成本的优化,以获取较大的利润,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由家电企业或大型商场提供家电代金券给秸秆开发利用企业,秸秆开发利用企业进行秸秆收购时,将代金券转给秸秆供应商,供应商将其作为收购优势给下游农户(一般农户的农作物种植面积有限,秸秆的产生量有限),根据收购的数量提供家电代金券给农户,可适当减少单位重量秸秆的采购价格。根据调查的安徽北部地区200户农家发现,85%以上的农户表示愿意以这种方式提供秸秆。上下游关联企业,被捆绑到一个价值链系统,产业链上的价值链随之形成。农户实现收入的提高,供应商实现多购多销的营运目标,家电企业或大型商场以品牌得以推广销售得以促进实现价值链增值,而秸秆开发利用企业获得质优价廉的材料形成低成本优势。

适质。采购优质的生产原材料是企业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前提。秸秆具有密度小,难管理,易腐蚀等特点,因此在收购秸秆时,企业要实地考察、评价其质量,对原料秸秆的质量严加把控,包括能否如期交货及交货数量能力,及时性等。强化采购质量,企业的产品质量才有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证,才能保证其以较低的成本生产性价高的产品。

适时。秸秆具有应季性,同一地区不同季节,秸秆种类不同;地区差异性,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产量不同。企业和农民都需要集中化快速收获秸秆,丰收年及歉收年对秸秆收购影响较大,原料供应应及时足量,满足企业持续生产发展需求。

适量。秸秆的应季性表明,在同一地区的某一时期,秸秆开发利用企业会存在原材料缺乏的问题,一方面,在原材料盛产时期过多收购,流动资产难以快速周转;另一方面,原料不足,会增加后续的调度原料的运输成本。因此,企业应预测原材料的最佳存量,度量采购,通过控制原材料的占用资金,节约利息费用而多获收益,避免库存原料失衡。

适地。秸秆收割后要及时运送贮存地点,以防耗时过长造成水分蒸发,细胞呼吸及物料氧化造成营养损失,适合的选址,不仅对原材料质量的控制意义重大,也会增加运输费用的有效性,降低运输成本。

(二)运输成本

对于农作物秸秆这种密度小,占用空间大且价格低廉,许多农民表示从种植地运到工厂的成本要比销售秸秆所得还要多,可见运输前对秸秆进行的预处理,厂址的选择,运输方式的选择对于运输成本的降低很重要。运输前对秸秆的预处理,不仅可以改善秸秆密度,硬度减少所占空间,还能减少后续运输次数,燃料费用。选择适宜的厂址,主要为厂址距离原料所在地的距离,及厂址占用地租用或购买价格,和后期研发的便利性。通过货比三家,选择服务质量好、运输费用低的运输公司合作;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最佳的运输途径,同时,运输公司签订保险合同等。

(三)库存成本

原材料购进之后,一般先在仓库存放,生产时再被领用构成成本实体。对一些企业来说,库存是企业的一大浪费,“零库存”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在实际的生产运作可以无限地接近这个目标,但永远不可能达到这个目标,尤其是对于秸秆开发利用企业来说,秸秆收集的特点是时间短,量大分散,含水量高。许多企业收购秸秆之后是露天放置在工厂,无论是对于秸秆用来生物发酵,制作饲料,还是做燃料,气化发电来说对于原材料基本上是不会有损耗的,但经过长时间风吹日晒雨淋会降低原料的质量,大多学者表示最好的方法是放置后上面覆盖一层油布以防雨水。“降低库存——暴露问题——解决问题——降低库存……”是对于生产型企业一种行之有效的降低库存的方法。随着库存的降低,企业各个环节的运作和协调之间的问题会随之暴露,找寻新的途径解决问题,提高存货周转率,逐渐向“零库存”接近。

三、结语与建议

持续创造利润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而成本是决定企业利润水平的关键,在面临相同的市场条件时,成本优势越大,盈利能力就越强。对于秸秆开发利用企业,原材料消耗的多少,质量的好坏,劳动力成本的高低,资金周转的快慢,工厂选址的远近以及储存原料方法的正确与否,都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因此,企业应有效的选择质量优,价格低,利用空间大的原料;合理选择厂址,确定原料供应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科学储存原料,避免非常损失以实现优化成本,实现提高企业利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admin.关注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EB/OL]http://www.craes.cn/c/cn/news,2007-11-26.

[2]梅付春.秸秆焚烧污染问题的成本-效益分析: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1).

[3]王晓凌,沈萌,邱君.河南省农户秸秆综合利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9(增刊).

[4]徐亚云,田宜水,赵立欣等.不同农作物秸秆收储运模式成本和能耗比较[J].农业工程学报,2014(20).

[5]刘华财,阴秀丽,吴创之.秸秆供应成本分析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1(1).

[6]陈伯仲.关于民营企业降低成本的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5).

[7]吴金卓,林文树,王立海.秸秆发电企业燃料供应成本优化模型及应用[J].物流技术,2015(3).

[8]Yun Y,Bartle J,Li C.et al.Mallee biomass as a key bioenergy source in western Australia:importance of biomass supplychain[J].Energy and Fues 2009 3.

六科下11开发新能源 第3篇

一、循环经济理论简述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 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将人类社会的各项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各种资源要素结合起来考虑, 以实现资源高效率的利用和生态环境变化的协调发展, 建立起一种物质不断循环的新型经济形态。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 其特征是能源要在不断循环中得到合理、持久和高效的利用, 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这一点完全区别于传统经济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程线性型经济。

简单地说, 循环经济就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 它不等于清洁生产, 更不等于环境保护。其在宏观上统筹经济发展, 实质就是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环境代价实现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循环经济理念有着自己的规范。循环经济的传统规范是“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其中“减量化”原则是指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 在经济活动的源头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 其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再使用”原则是指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 产品和包装容器能被多次和反复的使用, 其以废物利用最大化为目标。“再循环”原则指产品完成其使用功能之后能够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 其以污染最小化为目标。

而今循环经济理念有了新的规范, 即“5R”理念。这在2005年3月26-30日阿联酋举行的世界思想者论坛大会上提出并得到了一致认同。“5R”理念包括:再思考。要改变旧经济理论。新经济理论的重点是不仅要研究资本与劳力循环, 也要研究资源循环, 生产的目的除了创造社会新财富以外, 还要保护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减量化:除了原有的改变旧的生产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土地、能源、水和原材料的投入的概念外;还延伸到在提高人类生活水平中, 合理地减少物质需求。再使用:除了原有的尽量延长产品寿命、做到一物多用、减少废弃物排放的概念外;还延伸到合理消费、科学消费的消费领域。再循环:除了原有的废弃物利用, 形成资源循环的循环外;还延伸到经济体系由生产粗放的开链变为集约的闭环, 形成循环经济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再修复:要不断地修复被人类活动破坏的生态系统。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理论和理念, 我们不只是要对其充分理解和认识, 更要把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到经济建设之中、尤其是要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之中, 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指导区域经济更好的发展, 要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协调,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陕北能源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陕北地区由两个省辖市组成, 土地面积辽阔, 能源资源十分丰富。延安市, 总面积37028平方公里, 下辖13个县区, 已探明地下矿藏10多种, 其中石油储量7.5亿吨, 煤炭71亿吨, 天然气33亿立方米。榆林市, 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 辖下12个县区, 全市已发现8类48种矿产。其中煤炭预计储量2714亿吨, 探明储量1660亿吨, 约占全国储量的16%。天然气预测储量5万亿立方米, 探明储量7474亿立方米, 是迄今我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 气源主储区在靖边、横山两县。石油, 预测储量6亿吨, 探明储量3亿吨。榆林以其丰富的能源资源, 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陕北能源资源丰富, 但在开发中却存在很多问题, 笔者认为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1. 能源资源开采、利用率低, 浪费严重。

目前, 陕北经济增长途径单一, 主要依靠能源资源开采和初级加工业。在能源资源开采的过程中, 有很多采用的是粗放的开采方式, 回采率很低。小型煤矿、乡镇煤矿回采率, 原油回收利用率, 这些都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尤其是那些掠夺性的开采, 使得注水后原油二次采收率更低。此外, 部分大矿的回采率, 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75%的以上的回采率。在能源资源加工上, 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和一些化工企业选址分散, 以及企业本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较低, 使得产品的产业链不能顺利延伸, 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较低, 这都造成了陕北能源资源的严重浪费。

2. 能源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陕北能源资源的开发中, 资源没有很好的实现循环利用。废弃物的无污染处理和再利用工作做的不好, 给生态环境本就十分脆弱的延安、榆林两地造成了水资源和空气的严重污染。据调查, 榆林地区11条主要河流有9条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延安地区延河石油类超标。据监测, 榆林地区局部大气中氮氧化物、悬浮微粒、二氧化硫三项主要污染指标超标, 悬浮微粒日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此外, 陕北能源资源开采致使土地资源破坏严重。随着煤田不断开发, 人为破坏地表植被, 侵占农田现象时有发生。由于资源开采造成的地下水水位的降低, 致使很多土地盐碱化。大规模的煤炭、石油开采还使很多植被受破坏, 沙化、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由于长年开采, 陕北地区时有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出现。

三、开发陕北能源、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

我国政府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今后15年将是中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的重要时期。为了合理开发和节约我国能源资源, 解决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的能源需求, 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利用资源, 减少废弃物排放,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陕北地区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在开发能源资源的过程中, 更要走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让陕北的能源资源得到高效率的开发和利用的同时, 也让陕北的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 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

经济要发展, 转换发展观念、意识是关键。只有社会各界都有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 循环经济才有可能很好的开展。为此, 可由政府组织, 通过举办各种研讨会、专题讲座、交流会, 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介, 在延安市、榆林市各界广泛开展循环经济宣传教育活动, 普及循环经济知识, 增强干部、企业管理者、员工、普通群众的循环经济理念, 为循环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以期早日形成循环经济体系。

2. 加快地方性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可根据陕北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及中长期发展目标, 参照国家、省现有的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以及一些地区成功的经验, 制定出一套适合于本地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政策法规, 包括政府在税收、投资、技术等方面促进循环经济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出政策的鼓励、扶持和监管作用。真正使循环经济的发展有法可依, 违法必究。可以制定和出台相关市循环经济促进条例, 明确规定本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上的支持和鼓励政策、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标准和办法、以及违反循环经济促进条例的处罚措施等等。

3. 加快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所需的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

发展循环经济, 就是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科学技术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为此陕北地区要加快促进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首先, 要加强本地区同外界的交流与合作, 学习先进理论和科学技术, 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 引进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必需的核心技术、高科技人才, 组织力量消化吸收和推广。其次, 要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此, 可以设立专项资金, 鼓励本地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进行与循环经济发展相关技术的开发和研究, 努力形成一些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最后, 要努力提高本地区企业的技术转化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在企业内开展技术培训等方式来提高。

4. 建设陕北循环经济工业园区, 转变企业经营方式。

要以资源分布为基准, 以大型重点企业建立为主体, 由政府有关部门来规划建立陕北循环经济工业园区。首先, 园区内各企业, 必须走资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产品深加工的路子, 改变过去资源消耗高、科技含量低、环境污染大的粗放式的经营方式。每一个企业都要在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导下设计生产体系和生产过程, 促进原材料的循环利用。其次, 要实现园区各企业间废物与资源的连接, 建设一批区域性资源再生产企业, 提高废弃物再利用水平, 实现“四废”循环利用, 一家企业的废气、废热、废物、废水成为另一家企业的原料和能源, 促进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 真正构建全新的循环经济体系。

5. 加强陕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任何地方能源资源的开发都会和环境保护相矛盾, 在陕北地区这种矛盾更突出。陕北地区本就生态植被稀疏, 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严重,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能源资源开发就更容易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所以, 要开发好陕北能源资源, 减少对生态环境破坏, 发展循环经济, 就要解决好这一矛盾。首先, 我们要把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走“边发展, 边治理, 谁破坏, 谁负责”的路子。具体来看, 要尽最大努力减少企业“三废”的产生。对已经产生的废物, 要进行无污染处理。新建企业要尽可能采用清洁生产工艺, 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企业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企业要尽力去恢复。其次, 政府应加大投入, 促使生态环境的恢复。资金可以通过财政划拨和向企业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的方式获得。总的目的就是要减少资源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实现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冯之浚.论循环经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2].丁秋更.以循环经济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J].商场现代化, 2006

[3].刘小松, 侯渡舟.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良性循环发展[J].现代企业, 2006 (4)

上一篇:课程实施下一篇:劳务关系终止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