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心灵的呼唤

2024-06-28

来自心灵的呼唤(精选14篇)

来自心灵的呼唤 第1篇

来自心灵的呼唤

青海省平安县第三中学七年级(1)班

魏辉林 指导教师:范海瑛

电话:***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当你坐在明亮的教师中聆听老师讲课时,当你坐在饭桌前吃着可口的饭菜时,你可曾想过从嗷嗷代哺的婴儿长为今天的你,父母要付出多少心血?你是否想过有一天会用你的努力来回报他们吗? 我国汉代有一个叫黄昏的孩子,他9岁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寒冬腊月,他为父亲暖被窝后,再挑灯夜读。炎炎夏日,父亲在外纳凉,他就在父亲身旁摇着扇子驱赶蚊子。他对父亲说:“父亲养育之恩孩儿应当终生相报。”他长大后当上了官,遇上灾年,他拿出自己的俸禄救济灾民。同学们,黄昏如果没有对父亲的挚爱,又怎么有对黎明百姓的爱,又怎么会用自己的俸禄救济百姓呢?

古往今来,只要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不是有这种高尚的美德。曾为新中国的创建立下赫赫战功的陈毅元帅,在任外交部长期间,工作非常繁忙,然而他却能利用出访回来的间隙顺路看望年迈的母亲,并给瘫痪的母亲洗尿裤。在他的身上也有这种美德,他是一个高尚的人。

在一个宁静的小村庄一场大火,将他们的生活全全打乱——3月21日14时50许,五名幼童在嬉戏,一个孩子打着了手中的打火机,灾难就这样突然到来„„王茂华和其岳父谭良才得知情况后二话不说就冲进了火场,两次进去后两人抱出了4名幼童,其中一个孩子哭着喊:“我哥哥还在里面!”王茂华和其岳父对视一眼后又再一次的跑进了火场。但是火势太险猛,房中的两辆摩托车相继爆炸,将王茂华和谭良才推了出来。那一名小孩被人从后门救走。救出了5名孩子,而王茂华和谭良才却被严重烧伤。一对狭义翁婿火海中三进三出,为人们讲述了什么是舍生忘死,人间挚爱!在刹那间如此化茧成蝶般绽放出了耀眼夺目的生命之光!

我们应该从小学会孝敬和热爱为我们日夜操劳的父母,并把这种美德推广到尊敬所有的师长,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让我们都来关心父母,孝敬父母。为长辈谱写一曲爱之歌吧!

祝 学业上进!

你的同学:魏辉林

2012年4月13日

来自心灵的呼唤 第2篇

当烟火绽放了它最后的光彩,留下一地尘埃;当时间的指针双双交汇,悠扬的钟声摄人心魄;当我们还沉浸在最后的回忆,荏苒的时光早已流逝。在无声无息中,新的一年就那么到了。望着,望着地上的灰烬,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说长大了一岁,而父母都要说老了一岁?

或许……对于年少的我们来说过了一年,意味着我们慢慢地成熟,慢慢地长大,但对于年近半百的他们来说,他们却已慢慢朽迈、衰弱。

不知何时,我有点害怕过年,害怕缠绵的银线会跑到他们的头上,从此倔犟地一去不复返;害怕如刀刻般的皱纹会爬到他们的脸上,留下无法磨灭的痕迹;害怕我再也不能拥入他们的怀抱,感受他们带来的温暖;害怕……

但是时间的消失却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我们怎么阻止,它也会从空隙中溜走。

妈妈总喜欢买棕色的染发剂,以用来掩盖潜藏的白发,至于为什么用棕色,记得当时妈妈给了这样一个答案:棕色不是偏白么,有些白发就看不出来了。说这句话的时候妈妈带着淡淡的微笑,可我总感觉有点苦涩。有时候,妈妈就像个孩子,到超市上一会要买这个,一会要玩那个,但是握在手的东西总会悄悄回到它原来的地方。

妈妈几乎没有过过生日,爸爸几次三番地给她准备生日,都被她一口回绝。唯一在45岁生日的时候,她拗不过爸爸,最终答应了下来。过生日之前她说道;过完这个生日,我还是45岁好吗?

爸爸总称呼为自己“小老头”,儿时的我并不明白,认为既然想说小,干嘛还要提及老这个字?于是我拿着记载着语法规则的本子屁颠屁颠地跑去问爸爸,爸爸却说道:“小是希望自己小,但我确实已经老了,不是吗?”

和妈妈相比,爸爸好像更加能接受自己已经老了。至少他不会对着镜子涂棕色的染发剂,只是唠叨着让我们帮他拔掉,每根白发爸爸都会放在盒子里收藏起来,他说,这是他已经老了的`见证。

每次看到爸爸的手,都有种胆战心惊的感觉。爸爸是个修理工,手上黑色的油渍好像怎么也洗不干净,小时和他一起洗澡的时候,他总会摊开那张手,边让我摸,边给我阐述人生的道理。我不喜欢爸爸用手摸我,每次爸爸用手摸我的脸,我都会感到火辣辣的痛,有次甚至推开了他的手,而爸爸只是呆呆的望着我,嘴中不停说着老了老了,叹了一口气之后,自己走向屋子。自此,爸爸洗手的时候都带着一把刷子,每当我看见附带着黑色污渍的水流过爸爸手上深深的沟壑,心里总有一种负罪感。

有时总在想:为什么他们已经走过了青春,进入了不惑之年,反而要让自己更加年轻?只是想重走一遍青春路?不,当我问到这时,他们只跟我说了一句:如果我们老了,你该怎么办?

来自心灵的呼唤 第3篇

一、过高的期望使孩子很有压力

在家长看来,现在的孩子可谓生活在幸福的蜜罐里,处在家庭的中心地位。孩子们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大都享受着“超级待遇”,学习条件也是上一代人无法比拟的。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的“综合素质”,许多家长搭上时间和金钱,在孩子们的时间表上排满了钢琴课、英语课、美术课等各种各样的“功课”。

家长的逻辑很简单,为了孩子们以后的成功和幸福,就要从小抓起,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现在的孩子应该感觉幸福和快乐——这是成年人的视角。而用这种视角来观察和衡量下一代的“幸福指数”时,我们的评价坐标可能已出现了很大的偏差,不然为什么这么多的孩子会抑郁?反过来讲,在我们尽最大努力为孩子们的现在和将来创造“幸福生活”时,许多孩子其实并不快乐。他们不快乐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就源于家长的“好心”带来的精神重压。在当今社会教育功利化的导向下,他们太渴望孩子能够成功了,总是根据自己的设计安排孩子们的时间,因此也就限制了孩子玩耍和自由发挥的空间。事实上,孩子们以后的成功不仅需要学习好、钢琴弹得好等“本领”,更需要学习忍让、宽容、合作等优良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可惜的是,许多家长舍本逐末,压制了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物质的丰富和精神的重压是当代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两大特征。许多孩子在不快乐中被动地接受着我们给予和圈定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完成他们对社会的认知。虽然我进入教育这个职业的时间还很短暂,工作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但是作为学生踏上学习人生的第一步,成长的第一个阶段,我们必须为他们打好基础。因此,我为他们选择了日记,让他们在日记中释放他们的压力。

二、看到孩子的重负我感到压抑

对于经常接触孩子们的老师来说,年幼的孩子们总是用他们并不成熟的眼光和思想来理解我们,对我们崇拜并且敬畏着。我们也许一句无心的话语就会使他的心灵受到深深的伤害,他们渴望我们的理解和认可。小学生正处于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时期,身心发展,个性逐渐形成,活泼好动,精力旺盛。从心理上看,他们求知欲高、好奇心强、兴趣广泛、富于幻想、喜欢参与。由于他们尚未成熟,缺乏自我克制和分辨是非的能力;他们求知欲虽旺,但不持久,且易转移兴趣;他们虽对周围事物常持批判态度,但其批判的行为常常又是盲目的。我深深地感觉到想做一名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老师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我的班级里想去了解这些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学生总有那么多各式各样的梦想,阳光的孩子,金色的未来。我只能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我能做的事。但看着这些孩子们期盼的眼神我又如何能辜负他们对自己的信任。为了及时了解他们的心态,理解他们的行为,我发现沟通迫在眉睫。

三、学生复杂的心理需要沟通

一开始,我把日记纳入班级管理。按照训练序列,主要是对身边日常生活的观察,思考记录和不断积累作文的素材。但一段时间以后,出问题了——学生中相当多的一部分丧失了开始时的热情,渐渐的,日记写起来成了负担,记的也都是流水账,学生更没有了写日记的积极性。望着学生有些应付的日记,我发愁了。怎样使学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怎样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想了一个办法:在班上召开日记交流会,大家互相评议,并在墙上贴了一张大表,写上了每一个学生的名字,我将日记篇数规定为每篇一分,得一个“好”字的日记得三分,能在全班交流的日记得五分,每周统计一次,得分情况写在大表格内,然后,每个人的得分给一个上升曲线。并及时奖励日记写得好的同学,以及能够利用日记与老师和家长沟通的同学。这下学生的兴趣上来了。一时间,有一部分学生竟然坚持天天写日记了。因为,他们能够通过写日记得到“小红花”,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日记表达出他们没有勇气当面表达的想法。

四、日记成了沟通的桥梁

对于这些识字并不多的小家伙们来说,日记是一个新鲜的事物,他们可以把他们不敢讲、不好意思讲的话告诉日记本,就是这个也许只是一个小字条的物品,却架起我与孩子和家长沟通的桥梁。

有一次,我在一个孩子的日记中看到这样一段话:“今天,爸爸、妈妈又吵架了,真是烦死了。”这个学生平时就沉默寡言,不爱与人交往,看了他的日记,我不禁把他的性格与他的生长环境联系起来。于是,我找来他的父母,与他们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谈,委婉地将孩子对他们的不满告诉他们,并且让他们知道孩子需要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他们也表示:以前的确是忽视了孩子的感觉,以后一定注意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在以后的一段日子中,我刻意地去观察这个孩子,发现他活泼、开朗多了。

看着那一本本的日记,这是孩子心灵的窗口和他们对我的信任,我感动。我不是诗人,不能用漂亮的诗句来讴歌我的职业;也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邃的思想来思考我的价值;更不是歌手,不能用动听的歌喉来颂咏我的岗位。然而,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要在知识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我要用深深的思索,推演我心中最奥秘的哲理;我要用凝重的感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赞歌——我选择,所以我热爱。我将用我的行动,让这些孩子走得更高,飞得更远!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我深信这一点,所以我开始用爱来接近我的学生:生日时送上一个小蛋糕,过节时送上一张小贺卡,在学习上热心辅导,学生取得成绩及时表扬……我将尽我所能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着。

来自大山的呼唤 第4篇

她,就这样走了。

一个十五岁的生命就此结束了

如花似玉的姑娘,生命竟然如此短暂,这是多么令人伤感的事啊!我相信,这是很多人都不愿看到,更不愿接受的事实。但是,她的死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作为她的老师,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要讲讲她的故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的故事。

我刚进民中时,担任2007级(8)班的语文教育教学兼班主任工作。当时,我班来了一个名叫“张史里”的彝族女同学,她长得很漂亮,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脸蛋,高高的个儿,配上一头长长的头发,看上去显得既端庄又典雅,惹人喜爱。但是,听她这个名字,我觉得有些不好,而且她来报名的时候显得有些病态,总给我一种不祥的感觉。

她是从彝乡来的同学,因此,学习成绩很差,几乎不会读书、写字,甚至连汉话也说得不太清楚,其他的就可想而知了。面对这样的学生,我很头疼,但是,我从没放弃,更没轻视过这位同学。相反,我开始关心她的学习、生活,了解她的思想、行为,帮助她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我们一起聊天,一起谈心,还一起吃过饭。我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理解。时间一久,我们之间建立了感情,这种感情似乎已经不再是师生间的那种关系,而是亲密无间的朋友。渐渐地,她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在班上的表现也越来越好。后来,同学们推选她当上了班里的劳动委员。自从她当了劳动委员以后,教室焕然一新,每次大扫除,她布置得紧紧有条,从不让我操心。即使出现失误,她也会自己把它处理得妥妥当当,有时真让人感慨万千。记得有一次学校开家长会,会议结束后,所有的学生都回家了,我到教室去拿样东西,发现她一个人正在教室里打扫卫生,累得满头大汗。我问她为什么一个人扫地,他红着脸,吞吞吐吐地对我说:“老师,对…不…起,我忘了通知…,我一定能扫干净,请原凉我的失职,我…”。。“没关系,没关系”我赶紧打断她的话。一个学生能做到这样,真的是难能可贵啊!尤其是当今潮流的中学生……。就在那一刻,我被感动了,我被她的那种责任心和自尊心感动了。

然而,这样的好学生居然发生如此的不幸。

新学期开学了,我另接一个班去了。报名的时候,我向其他同学问起她,听说她被分到初二(6)班,但没来报名,好像是病了。因她家住在乡下,我也没机会去看她,开学两三周以后,我突然听到一个不幸的消息,说她已经死了。当时,我不敢相信那是事实,我说我要去看她,但同学们说这件事已经有好些时日了。那时,我心里有一种无法言语的痛苦,我……。就这样,一个年轻的生命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是的,她就这样走了,但是,一个更感人的故事继续发生了。

她死后的两个多月的一天,我被杨洪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她告诉我,有一位家长送来半口袋核桃,还有一团“冻肉”。家长说,女儿临死前再三叮嘱他一件事:彝族年的时候,一定要挑一块上好的肉,和一些上好的核桃送给她的班主任张老师,她的老师很关心学生,是一个好老师。为了满足孩子的一点儿心愿,他给老师做了一碗“冻肉”和挑了一些核桃给张老师带来,因为兄长们分家,家里好一点儿的东西都没有了,请老师不要介意……为了完成孩子死前的遗愿,家长竟然亲自从很远的乡下送来。当我听到这一切时,我差点放声痛哭起来,然而,我没哭出来,我把泪水噙在了眼里……

提着那半袋核桃和那团用小纸袋捆好的“冻肉”,我的心甭提有多痛、有多沉……

这是多么珍贵的礼物啊!一个十五岁孩子的心愿,一颗感恩的心,怎能不让人感动万分……

后来,我才听说她死得有些委屈。生了重病,不去看医生,尽在家里“送菩萨”,做迷信,整整拖了一个多月,终于死在了家里。当然,也许是出于无奈哦。我悔啊,为什么不抽时间去看看她呢,或许还能挽回一点什么,但……,一切都成为了过去

难道就这样结束了吗?忘却了吗?不,我的心里怎能忘却,怎能忘却那张熟悉的脸,那半口袋核桃,那一碗“冻肉”啊!……

因此,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要大声的呼喊:回来吧,女孩!你是孩子们的榜样,是我们民中的自豪,是我们雷波人的骄傲。虽然,你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学生,但是,你的精神,你的品质就足以让我们永远记住你,怀恋你,尤其是爱你、疼你、想念你的班主任老师……

回来吧,女孩!

来自地球的呼唤作文 第5篇

地球去质问溪流:“你们是怎么搞的,庄稼喝了你的水,很快就枯死了!?”溪流无可奈何的说:“这两年工厂里排放的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我体内。农民再使用这污染的水浇灌庄稼,庄稼怎能不枯死呢?这可不怪我呀!”地球听了,觉得也有道理:“对不起,是我冤枉了你。”

地球又继续走着,忽然一阵狂风吹得黄沙漫天飞舞。地球发现自己那美丽的衣裳被风沙撕破了,有的地方还露出了光秃秃的皮肤。地球大声喊道:“树木,你们都跑到哪里玩去啦,连风沙都挡不住了!”

树木用微弱的声音回答:“这都怪人类太自私,只顾自己眼前利益。长期以来,向我们索取多,保护少。他们滥伐森林,捕杀动物,开山挖矿。我们都快死光了,哪还有力气与风沙作斗争啊!”

“噢,原来是这样,罪魁祸首是人类啊!”地球顿时明白了许多。

创新―来自语文课堂的呼唤 第6篇

创新―来自语文课堂的呼唤

――小说戏剧教法初探

陕西泾阳泾干中学王晓玲

习惯了太阳东升西落,习惯了雨来伞挡,光来眼闭;默许了老师独占讲台,学生独留台下;无可挑剔你讲我记,两不相干,这样你侬我侬,意欲何求?然大雁飞过总有痕,青春人儿走过,岂无声?

特别是面对耳目一新的现代教材,学生是喜上眉梢,兴趣大增,教师又怎能继续独占讲台,视学生于不顾呢?

既然我们不能,我们为何不迎接挑战,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来一个彻彻底底的脱胎换骨,真正地在自己的课堂上,营造一种师生都乐于接受的融洽氛围呢?

面对这样的挑战,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了以下尝试,敬请同仁给以指正批评。

一、表演艺术的运用

翻开高中第四册语文课本的目录,我们不难发现前三单元是小说,四、五单元是戏剧。材料这样编排,自有他的目的,那怎么教,就是教师应该考虑的。

无论是小说还是戏剧都是有一定情节,就相当于一个故事。那么这样的故事单靠教师一人站在讲台上讲,即使再怎么绘声绘色,时间久了,学生也会感到疲惫的。于是,我想不如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再现小说或戏剧的整个情节。此想法一说出,学生中一片哗然,都积极参与。他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在如此热情之下,我规定他们只能选择课本上的小说或戏剧。目的是先立足课本,了解小说和戏剧的基本情节,对小说和戏剧表现人物的性格有大致理解。而后再向外拓展。为了不使学生流于形式,我布置了一个作业,就是看的时候认真思考人物的性格,看完后,任选一个人物写一篇评论文章,加以巩固。

学生理解了我的心意,都卖力地去准备了。一周的时间,他们就把一切安排的井然有序。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四,两节课连着。当我走进教室时,桌子已挪开,都朝四周围一字儿排开,中间留出了很大的空地,供同学们表演。刚进门的桌子给我留着,于是我就心安理得地当起了观众。两位主持人(学生)走上讲台:

“亲爱的王老师,各位同学,我们期盼已久的表演大赛即将开始……第一个节目是《陈奂生上城》。”掌声如雷。于是,陈奂生上场了。

个儿又高,腿儿又长,手里拎着一个装满东西的干干净净的旅行包,晃荡晃荡,“漏斗户主”陈奂生,悠悠上城来。

“真像!”

不知谁冒出了一句,同学们醒悟过来了,报以热烈的掌声。

“格啦蹦脆,又香又酥,卖油绳啦,自家的面粉,自家的油,自己动手作成的。卖油绳啦……”叫买声此起彼伏,我们恍然回到了那个时代,旧的街道,旧的店面,人们都穿着中山装,朴素、勤恳……

突然,雷电交加,一个女孩在前面跑,一个男孩在后面追,追着追着,双双倒地而亡。“惨啊,一朵娇艳的花,一棵美好的心,就这么离去,就这么消逝,同学们,让我们回望曹禹先生的《雷雨》。”

于是,我们感到了侍萍的坚强与无奈,了解了周朴圆的冷酷与无情,更深味了周冲和四凤的无辜。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砖头空。……”豪迈的`歌声把我们拉回到了三国时代。我们看到:

手执羽扇,头戴纶巾的诸葛亮,焦急地在营寨中踱来踱去。忽一人来报:马谡,王平、魏延、高翔至。孔明唤王平入帐,责备之声阵阵入耳。然王平动情以陈,句句在理。孔明喝退王平,再唤马谡,只见马谡自缚跪于帐前,低头赎罪。孔明变色以正军法,马谡哭泣,孔明挥泪……

一曲忧伤的《二泉映月》碰撞了每一位观众的心!

还来不及回味,有人已登场:

姓名:葛朗台。

绰号:守财奴,吝啬鬼。

职业:箍桶匠。

最爱看的书:《金子全传》

最爱听的歌:《金子,金子》

最大的快乐:占有金子

最大的烦恼:失去金子

最大的愿望:和金子相伴一生

孩子们,想不想看看我生前对金子的渴望?

“想!”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来了,来了,吝啬鬼来了。你看他瞪着金子般的眼光,身子一纵,扑上了那梳妆匣,他的太太和女儿如同惊弓之鸟一样四肢发抖。这老家伙掏出刀子就去撬,不顾女儿的哭诉,手臂一摆,使劲一推,就忘了亲情的存在……

精彩的表演来自精心的准备。我们应该相信学生中人才济济,他们运用各种方式把小说或戏剧的情节以及人物活生生地展现在舞台上,浸透在每一位观众的心中。让他们在了解情节的基础上,感悟着人物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别里科夫,祥林嫂、葛朗台、孔明、周朴园、陈奂生、罗密欧、玛蒂尔德、王利发,吴太太等等,每一位人物的表演都让我们刻骨铭心。这五彩缤纷的快乐世界就是我们的学生给我们带来的。看到这些,您还能忽略学生的存在吗?我们教师应该给学生这样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

二、音乐艺术的运用:

音乐是什么?有人说它是山涧的一泓清泉;有人说它是大地上的一声惊雷。而我要说它是语文课堂中一股新鲜的血液。它洗涤了学生的课堂睡眠,扫荡了学生那茫然的神情。带给课堂的是默契或兴奋!

现在大部分学生对歌都情有独钟,因此,我们可以充分把学生的这种才能发挥出来,而且可以让其往深的发展。

1、谱曲: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亦是元杂剧的扛鼎之作。怎样才能使学生对本文的内容了解,熟悉并记住呢?在介绍作者及大体情节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让他们每人在本文选一两段文字谱曲(自己谱曲或借用别人的)。并能唱出来,上课时来一个拉歌比赛。同学们热情都很高,还问长问短,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

我把那节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让男女生对唱。要求歌词只能是课文中的,不能更改。男女生可共用一段,即男生如唱了某一段,但女生针对这一段还有更好的曲子,不妨再唱一遍,比比高低,看谁唱得好,曲子配得妙,感情把握得准!经过这一部分学生就基本上把握了整个课文的感情基调,了解了窦娥的情感变化。

第二部分:选男女和唱得好的,把精彩的曲词当堂教给大家。整个课堂就充满了一片歌声。大家快快乐乐地记住了“歌词”(课文),快快乐乐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部分:分析精彩曲词。【滚绣球】是本文非常重要的一段曲词。我让学生给它配上不同的曲子,不断地去演唱它,体会它,在老师的引导下又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它,最终把它完全弄清消化为止!

2、配乐:

在教《长亭送别》时,我们可以先放一段《阳关三叠》,营造一种离别的氛围,当感伤的情绪感染了每一位学生时,我们可让学生齐背柳永的《雨霖铃》感受离别的难舍难分!这样,教师再加以引导,学生品读《长亭送别》这篇文章,困难指数就会降低,有时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语文课堂就是人的课堂,就是情感的交流所。不能平平淡淡,死气沉沉的度过,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课堂还给他们,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规律。

来自天堂的呼唤作文800字 第7篇

是的,那是心的呼唤,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静静的阅览室,从书架上取出一本李白的诗集,共同品味“拔云寻古路,倚树听流泉”是一种怎样的意境;走,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昏的尽头,书架上放着一本《读者》,这是很久很久以前买的,在灯光下略微发黄,桌上还放着一杯热气微弱的清茶,但仍然能嗅到淡淡的清香;手中捧着一本不知名的书,口里轻轻吟着“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又该是怎样一种情怀,是一代亡国之君的凄凉,抑或是……;让我们一起飞到即将失去的托尔斯泰的床前,看一代文豪的最后时刻;让我们一起解读高尔基与托尔斯泰之间的恩恩怨怨……。是的,那是心底的一声呼唤翻开洁白的书页。

开卷有益(当然除黄色等不良书籍)我对这句话,深信不疑。看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位思想高尚的伟人在交谈,每一句都充满了生活的哲理,令人奋发向上,浑身充满了勇气。它让胆小的人变得勇敢,让自私的人变得宽容,让浅薄的人变得渊博,这便是书的魅力。历史如车轮,滚滚向前发展,因为有了时间,所以有了历史。时间让明天变为今天,让今天变为昨天,让昨天成为历史。时间能改变一切,掩盖一切光芒,却永远抵挡不了书的魅力。千年之后我依然知道“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孔子的快乐;依然能够体会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激情澎湃,往事越千年,但是因为书本,所以这种感情永不没落。

《土地的誓言》:来自心底的呼唤 第8篇

从古至今, 无论中外, 人类对土地总是有着一种特殊的、难以割舍的情感。她以高贵、神圣的形象出现在大量的历史故事和文学作品中。春秋时代的晋国公子重耳在逃亡途中因农民送的泥土而跪谢上苍, 重振精神, 最终成就春秋霸业。美国电影《乱世佳人》中的女主角斯佳丽, 一个集美丽、勇敢、智慧于一身的女性, 当她手握红色的泥土, 默念着父亲曾说过的话:“这世上就数土地最有价值, 你要记住, 只有土地值得人为他努力, 为他奋斗———为他献身!”这一画面定格在无数人的脑海中, 成为经典。艾青老师写下让无数人为之动容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作为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代表作, 《土地的誓言》犹如一片茂腾腾的红高粱, 奔涌着作者对故土梦系魂牵的怀恋, 挺立着铁蹄下东北人民的不屈斗志, 呐喊出国人发自心底的呼唤!作者端木蕻良是三十年代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之一。正是他们, 开创了抗日文学的先声。当时, “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十年, 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 国难当头, 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因此, 作者带着难以宣泄的情感、怀着“炽痛的热爱”写下了这篇思乡的力作。在作者眼里, 故乡宛如一位活泼健壮的少女:她清亮、透明, 有着“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 她的身上总是散发着“土壤的香气”。和她在一起是快乐的, 因为“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她是这样的美丽、清纯, 怎能让人不为之迷恋, 为之神往!因此, 故乡对于作者而言, 又如一位久违的、多情的恋人, 她总是“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 即使我“睡得很沉”, 也总是“被这种声音所惊醒”。作者与这位恋人心灵相

:︾

来自心底的呼唤

通, 每当“我”把手放在大地上, 我会感受到她的心在跳动, 和我的心的跳跃是一样的。远离这样的恋人, 又怎能让人不为之魂牵梦萦、心心相念!而故乡的土地, 则更像一位慈祥而包容的母亲, 作者在她上面印下无数的“脚印”。母亲的双眼是充满慈爱的, 她见证着自己儿子无忧无虑的童年:“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 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母亲的胸怀是博大的, 她让作者品尝过收获的喜悦和劳动的快乐:“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我吃过自己种的白菜”。啊!宝贵的土地!只有亲自在上面播种五谷的劳动者, 才会对她具有强烈的感情, 把她比喻成自己的母亲, 这样的母亲又怎能不让她的儿女留恋并为之牵挂!可惜, 那些迷人的日子、甜美的欢笑都一去不复返, 被“埋葬”了。谁“埋葬”了这些欢笑呢?是侵略者!杀我同胞、夺我故土的日本侵略者!写到这里, 作者的情绪一步步激动, 感情不断加强, 终于难以遏制, 喷涌而出。此时, 作者很自然地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二人称, 直接发出了心底的呼唤:“土地, 原野, 我的家乡, 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这声音, 来得真实而迫切, 让我们听到了儿子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的铮铮誓言!

作者在用词上独具匠心。“幽远的车铃、深夜的谰语、怪诞的狂风”这些原本贬义的词语、阴晦的事物却在作者笔下被打上东北的标签, 成为东北的特产, 把人的思绪带到那寒冷荒凉的东北山村, 带到那广袤的黑土地, 带到那寂寥的关东原野, 让人在丝丝凉意之余感到一种久违的温馨。“泛滥”让人看到激愤的心情、即将喷发的野性。“埋葬”让人听到作者低低的哭泣、沉重的叹息。

自古以来, 凡是抒发思乡之情的作品大都突出一个“愁”字。如马致远的“断肠人, 在天涯”, 岑参的“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李白的“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我行”。但端木蕻良的这篇思乡之作却以土地作为思乡的意象, 用大量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一个又一个有着东北特征的画面、倾诉式的语言更多地带给人视觉和情感上的冲击。大量排比句的运用如进行曲般掷地有声, 让今天的中学生读后感受到热血的沸腾、激情的燃烧、心灵的冲荡!在波澜起伏中受到一次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 并提醒我们不忘国耻, 保卫家园!

《土地的誓言》是一曲关东原野的颂歌, 读完之后你会爱上这片广袤而丰饶的故土;是一首思念的夜曲, 让海外的游子在低吟浅唱中想起自己的母亲、自己的家乡;更是一篇战斗的号角, 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而奋发图强!

来自大地的呼唤 第9篇

精湛技艺优雅气质

本季BoGega Veneta推出新款太阳眼镜和光学镜架,沿袭品牌独有的美学设计,突显经典的品牌标识,包括精细的intrecciato编织图案、铆钉装饰,以及镜腿铰链,这些元素在新系列中被重新诠释。新一季眼镜采用精良材质,一如既往地彰显品牌的精湛技艺、多功能性和永恒的优雅气质。

传统手工新的突破近日,JAY AHR携手TOD’S设计制作的北京计划(JAY AHR BEIJINGPROJ ECT)于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开幕,展出由法国艺术家兼设计师Jonathan Riss设计的创新刺绣艺术及时装作品。《Vogue服饰与美容》编辑总监Angelica Cheung和UCCA首席执行官薛梅共同主持开幕酒会。

简洁优雅时髦华丽

为庆祝品牌成立30周年,创意总监Rossella Jardini希望通过重新演绎品牌经典,向激发了他灵感的品牌创始人Franco MOSChino致敬。在独特的场景中,她呈现了一场独一无二的时尚盛宴——天使还是恶魔,当代女性的双重精神就此上演。修女、女仆、玩伴、骑行者和许多其他各种个性鲜明的角色带来华丽的街头华丽风格,时髦与不同的精神同在。通过这个系列,女性气质得以再定义,任何风格都能简洁且优雅,轻松而不孤芳自常。

美钻寄情爱意相依

自古以来,钻石来作为爱情的象征,在每段浪漫恋曲中早已不能缺失。在这个连空气中也充满着浓浓爱意的情人节,全球首个钻石品牌Forevermark永恒印记一如既往地为你与你的爱侣贴心推荐多款钻饰系列——甄选全球不足1%的天然美钻,以独特的设计,秉承“美丽”、“稀有”、“来源可靠”的最高承诺,蕴合专属于你与爱侣间的珍贵情感。

逾辉超影掣风而驰

来自天堂的呼唤作文800字 第10篇

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她的一生就如一杯白开水一般,平淡而普通,她用尽一生的力量培养出了三个子女,子女都很孝顺,想接她出去享享清福,毕竟农村的生活太过乏味了,可惜,都一一被她拒绝了,借口只是平淡的一句不习惯。

她有一个孙子,或许现在已经有两个了,只是她不知道罢了,她很爱孙子,只要孙子一回家,即使还有半天的路程,她也会在门口静静的等待,还在孙子很小的时候,对她的印象就特别深了,就如同血肉关联一样,是永远都不可能磨灭的,记忆中,她总是带着孙子在草地上玩,那双流露着无限慈爱的双眸总是温柔的看着孙子,看着孙子一天天的成长,作为长辈的她很是欣慰。

孙子长大了,离开了她,跟着爸妈到大城市去了,之后便在那儿生长、生活,只有每年放寒暑假的时候才能见上她一面,那双温柔的双眸不知不觉中似乎苍老了一些,眼角之间也多了许多痕迹,昔日的满头青丝经过岁月的沉沦也苍白了近半,唯有那种温柔的目光半分也不曾减少过。有时仔细看,甚至还有几分不舍。

她身体不大好,日积月累的操劳令她那瘦弱的身影显得疲惫不堪,她还是病了,得的是脑瘤,她知道自己的病情,可是病房里每天都能传来她的笑声,谁又知道这乐观的背后隐藏着一具多么脆弱的肉体,可每当孙子出现的时候,那种慈爱还是会在她的双眸中流露出来,可怜悲天并不悯人,她还是走了,死在了生她养她的地方,这儿的`一草、一花、一木,她都是那么的熟悉,或许对她来说,这才是她最好的归宿吧。对于别人来说都失去了一些东西,可对于孙子来说,那双眸子似乎才是他最在意、最留恋的东西。

来自什么的呼唤700字作文 第11篇

流星划破天空,会触动文人的心灵;瀑布飞流直下,会触动诗人的心灵;鸟儿缓缓低唱,愈发悲凉,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

在茫茫宇宙中,有一个星球最美丽,最富有生机。它裹着蓝羽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将我们揽在怀中。听长辈们说,过去的这片土地是可爱的,他们小时候常在小河中戏水玩耍。那时,绿水如带,清澈见底,口渴时随手捧起就能喝一口。树木葱葱郁郁,天空明净湛蓝,新鲜、轻盈的空气像波浪一样摇荡着,滚动着……而现在,烟囱中冒出了一缕缕黑烟,往日明澈的河水变得浑浊,在“嘎吱”的电锯声中,一棵棵苍翠挺拔的大树倒下了。因为人们的滥砍滥伐,使得水土流失,造成了一系列的祸患。

绿色去哪了?那成片成片的翠绿、墨绿;那挺立的松,朴实的槐,潇洒的柳,高贵的樟。在我们的无知下,那些带给人快乐与灵感的树,正面临着生存的威胁。自秦始皇修长城,隋炀帝龙舟下扬州起,哪一次不是树的劫难?成千上万棵树倒下了,它们疑惑、无奈,但却无法说出心中的痛楚。随着森林面积的减少,许多问题浮现了出来:人们生活的空气质量下降,我们将面临天然屏障被破坏,生态危机爆发的局面,影响整个自然规律的改变。群山中只剩下被砍伐玩了的光秃秃的树木,留下几只可怜的小鸟在传递着树的呻吟。那抹绿色,恐怕只能在梦境中看到。

不!我们决不能让这样的事发生,我仿佛听懂了盘旋在我们头顶上的那些鸟儿的叫声。从现在做起,让我们一起为保护环境做一些贡献吧。珍惜身边的每一张纸,每一节电,每一滴水……水滴石穿,虽然我们做的只有一点点,但千千万万个人这样,汇起来便是强大的力量,只愿我们的家园变得可爱。

来自心的呼唤抒情散文 第12篇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文学家莎士比亚说:“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哲学家罗素则说:“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由此而言,善良是一个人理想的洁白翅膀,纵使世界茫然,也可飞上美丽的天堂。只有承担一份善良,善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别人才会将心比心。

当那胆战心惊之时,当那生死悠关之时,一位位老师,一位位父母,一位位同学,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桥。9岁的小男生林浩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当地震来临时,他深知自己是班长,不能不顾同学的安危,在被埋在废墟下时,他带领同学们一起唱歌,战胜恐惧。由于个子小,他几经努力爬出废墟后,发现一名昏倒的女同学,他立即把女同学背到安全地带……在抢救同学之中,他的头部多处被砸破,手臂严重拉伤……左边是满溢着幸福的快乐天堂,右面是充满玄机的万丈深渊,深不可测,左与右,一字之差,天壤之别,林浩完全可以不管同学们的安危,自己离开,但他却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右面那条路。在5·12大地震中还有许多心存善念的人,如:谭千秋老师,蒋敏警-察,康洁和马健,还有王彬同学。难道这不正是善良的推动力吗?如果没有善良会有“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吗?

我还听说过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人看到一只蝎子落到了开水中,便伸手去救它,却不想被它蛰了一下,第二次去救,又被蛰了一下,直到第三次终于救出这只蝎子。人们便问他,为什么要救蝎子呢?他回答:蛰人是蝎子的天性,而善良是人的天性,我岂能不救它呢?

善良是你在湍急流水中的脚踏石;是你在迷雾中的航标灯;是你在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冰心老人说过,我们将爱的种子撒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

心灵的呼唤——再读《驿站长》 第13篇

关键词:普希金,《驿站长》,人情味

从1903年第一部译成汉语的普希金作品《上尉的女儿》出版到十卷本《普希金文集》的出现, 从1937年上海纪念普希金逝世100周年到2009年纪念普希金诞辰210周年研讨会, 从翻译研讨普希金作品到“普希金学”的初步形成, 中国人一直在心灵的深处接受着普希金。《驿站长》是普希金第一部现实主义散文作品《别尔金小说集》中最优秀的一篇。高尔基曾说:“俄罗斯文学———散文作品———的现实主义由这部小说算起。”再读《驿站长》, 我们可从中深感俄罗斯经典文学之魅力。

《驿站长》中父亲维林在爱女杜尼亚被骠骑大尉明斯基带走后, 虚幻地担忧女儿迟早会被抛弃, 艰难寻找到女儿却被明斯基撵出家门, 自此酗酒, 忧伤至死。而事实上, 杜尼亚一直受到明斯基的宠爱, 成为了“贵夫人”。普希金对三位主人公的描写极其逼真, 而且充满了人情味, 对三位主人公的刻画安排得对之有理, 错之于理, 对错交织, 合情合理。我国著名作家巴人认为, 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排除人情味, 是不通人情的“矫情”[1]。

普希金笔下成功刻画的“小人物”维林既具有俄罗斯宗法制农民所特有的善良、勇于自我牺牲、勤劳勇敢等优秀品质, 又不乏愚昧、保守、温顺、胆怯、忍耐、不能自主这些特点。他精心照料病重的明斯基, 并且把自己的床铺让给患者, 善良的老人根本没有想到明斯基是心怀叵测、假装生病的。弗兰西斯·培根说:“善良和轻信是束缚老实人的枷锁。”明斯基利用维林的性格弱点赢得了他的信任, 维林不假思索地就同意明斯基送杜尼亚去教堂的请求。临行前杜尼亚犹豫不决, 善良的维林却没有意识到这是明斯基带走杜尼亚而设置的骗局, 还对杜尼亚说:“大人又不是狼, 不会把你吃掉;你就坐车子去教堂吧。”尽管杜尼亚是自愿的, 但是没有任何婚俗礼节, 并且设置骗局带走女儿, 在维林看来, 明斯基就是众多引诱穷人家女儿获取愉悦后就抛弃的富家子弟的其中之一。父亲维林必须对女儿负责, 他要拯救“误入歧途”的女儿, 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把女儿找回来, 造成了企图拆散他认为不幸实则幸福的婚姻生活的事实。维林两次寻找到女儿却无果而终之后, 有人建议他去控告明斯基, 他却选择了忍耐, 而不是反抗, 这既与他保守、温顺的性格有关, 又与社会现实有关。他作为一个穷困、卑微、受人鄙薄、无依无靠的“小人物”驿站长, 毕恭毕敬地侍奉大官能少遭挨打就算走运了, 控告骠骑大尉能够胜诉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他对女儿迟早会被明斯基抛弃的虚幻担忧既让人感动, 又让人感伤。他强烈期望带回女儿, 其实是“自讨苦吃”, 事实上是在企图破坏女儿的幸福生活, 有些“自私", 这与对女儿爱的初衷背道而驰, 他的酗酒、悲痛欲绝甚至死亡, 多少有些“自欺欺人”。可是, 他心底对女儿深厚的爱是毋庸置疑的, 连他生活唯一的希冀杜尼亚都离开他了, 他已经失去了活着的意义, 他的悲惨命运不得不引起读者的同情。然而, 杜尼亚不离开维林能做到吗?

19世纪俄国的法定婚龄男子为18岁, 女子为16岁。杜尼亚十四五岁时, 正逢谈婚论嫁之时。明斯基的出现, 使她的心如同春意盎然时节的桃花朵朵盛开, 在第一缕阳光撒满大地之时, 桃花泛着金灿灿的红晕, 一阵微风吹过, 片片花瓣轻轻飘落, 杜尼亚的人生将发生重大变化。她自小没有母亲, 因而过早成熟, 而且生长在驿站这样一个特殊的“培训基地”, 太太们送来小手帕的殷切笑容, 老爷们阴晴无常的丑恶嘴脸, 她都能谈吐大方地应付自如, 像个见过世面的姑娘。这位“训练有素”的未来贵妇人对明斯基微妙的心思早有察觉, 她坐上马车之前犹豫不决, 坐上马车后一路啼哭。当维林费尽周折再次找到她时, 她居然面对自己的父亲惊呼甚至晕倒, 这更说明了她热爱贵妇人生活, 根本不想返回驿站继续过苦日子。当时那个心智尚未成熟的杜尼亚难以彻底看清世道的险恶, 更不会想到父亲将落到如此凄惨的地步, 她沉浸在充满诱惑的爱情和富贵之中, 留下那个孤苦伶仃、生不如死的父亲, 这既是她的可怜之处, 又是她的可恨之处。维林扮演着父亲和母亲的双重角色, 历尽艰辛把杜尼亚抚养成人, 结果养了个“白眼狼”, 心甘情愿地跟着别的男人走了, 居然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父亲, 害怕回去。当她重回故地, 面对维林的坟冢, 留下的只是哭泣与悔恨。哭泣与悔恨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已经不可能回到过去孝敬逝者。在当时不公平的社会中, 面对强势的大尉和卑微的驿站长, 杜尼亚也是别无选择, 只能被大尉带走, 即使她不情愿也是如此。读者在为维林的死而指责杜尼亚的时候, 不得不对她事实上的幸福婚姻生活而感到一丝丝欣慰。

明斯基有显赫的地位, 他不同于很多花花公子的是, 他真心爱着杜尼亚。当维林第一次找到他时, 他请求老人的原谅, 并承诺一定会给杜尼亚幸福。而且, 杜尼亚已经不习惯以前所处的地位, 她喜欢新的生活。尽管如此, 他也不可能卑躬屈膝地跪在维林面前去耐心争取岳父大人的同意。地位低下的人受欺负是这个社会公认的事实。不管他有没有存心欺负维林, 他所处的社会地位都决定了他行为卑劣的一面。当维林再次找到杜尼亚乞求回去的时候, 他“用一只手用力地抓住老人的衣领, 把他推到楼梯上”。曾经那个假装生病骗取维林殷切照顾的明斯基, 如今又以如此仇恨的态度予以回报, 这比那些路边利用行人的同情心和爱心来发家致富的职业乞丐更加卑鄙。然而, 他的确带给了杜尼亚幸福, 这使得读者对他的行为有所宽容。

《驿站长》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初农奴制占统治地位的俄国, 当时社会极不公平, 达官贵人仗势欺人, 平民弱者受其摆布, 小官对大官溜须拍马, 大官对小官阴谋算计, 这正是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中, 即使地位卑微的维林毕恭毕敬地侍奉达官贵人, 也不能保证美丽动人的杜尼亚不被他们带走, 更无法保证杜尼亚不会成为众多被玩弄之后抛弃的女子中的一员。这样的社会造成了维林的虚幻担忧, 他执意要回女儿也只是徒劳无功, 于是悲剧应运而生。

这部悲剧所反映的现实社会至今引发读者更深刻地感悟人生, 用更客观、冷静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人生, 用美好的色调勾勒自己人生的画卷。因此, 《驿站长》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生活如网一样没有头绪、难以琢磨, 也许各种诱惑正在充斥着人们的心灵, 选择的正确与否谁都难以回答。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方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真切感受。

无论社会变迁还是世代更替, 经典的作品总能穿越时空, 跨越国界, 去触动人类的心灵。这就是经典之所以经典的原因。每一个人读经典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感触, 每一个人读《驿站长》可能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感受。与其是感受作品, 不如说是感受生活;与其说是了解人物, 不如说是感悟人生。人生中难以控制的事情很多很多, 唯有你的心境你可以控制。如何使自己有意义地度过这漫长又短暂的人生, 还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来自大海深处的呼唤 第14篇

2007年10月12日上午8时许,漳州东山县大产村两艘电炸渔船,窜到西埔湾海蛎地和西坑码头前海域非法电炸鱼,当地渔民和养殖户发现后,立即向前楼边防派出所报警。边警闻讯后,立即赶往事发海域制止,并组织当地村民分乘3条渔船包围点炸渔船。非法炸鱼者看到边警乘船靠近,竟然向边警乘坐的渔船附近扔自制手炮,谁知,慌乱中将手炮扔到自己渔船附近,手炮炸起的海浪将自己的渔船掀翻。

通过电、毒、炸等方式捕鱼的事情,在很多地方屡有发生。近几年来,各个地区查获电、毒、炸作业渔船共有上千艘之多。去年12月份,在广东西江北街河段水域查处电鱼船8艘;去年2月,在广东省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在沙堤港共查处大马力电渔船15艘,一举捣毁了以东莞人为首的电鱼团伙。

對于世世代代生活在海边的渔民们来说,捕鱼已经成了他们谋求生存的一种方式。有些渔民对实行禁渔的做法还很难理解,甚至经常铤而走险去非法炸鱼。

对于炸鱼,海钓人深恶痛绝。

曾经在福建海域见过这样的场面:一艘快艇在水面上飞驰而过,船上几个蒙面的人往水里扔了几个东西,然后快艇迅速离开现场,随之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惊呆了我们所有的人。伴随着巨大水花,成片的鱼浮在水面。这时,快艇又折了回来,有人从船上跳到海里,将浮在水面的大鱼全部捞走,留下一些小鱼浮在水面。

海南的钓友,在一次夜钓中,他把船上一个破旧的圆木桶当作凳子,悠闲地边抽烟边钓鱼,乐在其中。直到第二天早上,船家来拿木桶里的衣服时,才发现衣服下面竟然是一堆雷管。这可吓坏了这位钓友,后来谈起都觉得毛骨悚然,万一不小心将烟头丢进圆木桶,后果不堪设想。

在很多海域,随处可见的就是那些漂浮在水面上奄奄一息的小鱼,那是炸鱼人扫荡战场后留下的“斑驳痕迹”。

看着他们捞起来的石斑等名贵鱼类,我们再也不能漠视对海洋生物环境所造成的威胁了。难道这些人只有炸鱼这一条生路吗?难道有关部门就没有发现、没有开始重视这样的问题吗?

福建电视台曾报道了很多关于炸鱼的新闻,也得到了大众的支持,可是在一定意义上却很难制止这样的行为发生。

对虎视眈眈于电、毒、炸三种作业的生存者,不要贪图一时之快,请你审视自己的行为,真的无所谓吗?

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得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学会感恩与感激,而不是图己之利。大自然的承受力也是有限的,例如去年的气候反常就是真实的例证。许多成分不明剧毒药物、炸药积累物还使受污染水体的水生动植物富集毒物,直接危害食用者的身体健康。

电、毒、炸鱼作业对海洋和江河生物大小通杀,对水中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严重破坏水生资源,甚至危及到他人的生命安全。这几种作业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法规都是明令禁止的。近年来,渔政部门通过定期开展联合执法检查行动,不定期巡查以及采取伏击行动等方法,重拳打击电、毒、炸鱼等严重破坏渔业资源的捕捞行为。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炸药物品管理条例》的规定,任何单位未按规定办理批准手续的,一律不准生产炸药等爆破器材,严禁个人制造炸药、私藏炸药。所以,现在的安全管理部门对火药、雷管、硝酸铵等物品的管理很严格,一根雷管就像他们民警使用的一颗子弹头一样,都进行了编号。私人制作炸药,设备简陋,技术性能差,危险性大,是各级管理部门坚决不允许的。

海洋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对于海钓人来说,那是“母亲”,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保护“母亲”,于是,我们开始了“长征”。2008年,本刊将在各类海钓活动及赛事中,募集海钓万人签名,共同为保护海洋而努力。我们强烈要求海钓人本着主人翁精神,加大监督力度,遇上此类事件,就要用各种方式去劝说,不可听之任之。

上一篇:关于开展阅读的演讲下一篇:红楼梦读书心得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