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馆运营分析

2024-06-20

体育场馆运营分析(精选8篇)

体育场馆运营分析 第1篇

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模式分析论文

一、沈阳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的外部性分析

(一)高校体育场馆的外部性

西方经济学家马歇尔在他所著的《经济学原理》中首次提出“外部性经济”这一概念,其学生庇古在其研究的基础上,将“外部性经济”这一概念发展成了外部性理论。外部性是指某一个体的经济行为以市场以外的方式影响了其他个体,却没有位置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外部性的存在,使得人们进行经济决策时所依据的价格,无法准确反映经济交易的全部的边际收益或边际成本,由此将导致价格信号失真。而依据失真的价格信号所做出的经济决策,将使资源配置无法达到有效状态,从而导致市场失灵。当外部性存在时,作为经济主体决策基础的边际私人成本或收益将会偏离时间的边际社会成本或收益,从而导致经济主体基于自身利益而做出的决策与社会的要求相背离,进而使资源配置的效率受到影响[1]。外部性有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当存在负的外部性时,产品的供给是过剩的,当存在正的外部性时,产品的供给是不足的。

本文所指的高校体育场馆的外部性主要是指高校体育场馆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的,未能通过市场机制反映出来的积极影响或消极影响[2]。

(二)沈阳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的外部性分析

首先,推动“以馆养馆”和“全民健身”。为了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每年国家向高校投入大量教育资金帮助高校发展,但是这些资金远远不能满足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资金不足依旧是限制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沈阳高校体育场馆闲置率一直很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高校体育教师也没有机会在高校体育场馆中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因此,沈阳高校体育场馆存在很大的开发空间,可以在闲暇时间对社会体育爱好者开放使用,为周边社区举行大型比赛提供运动场地。另外可以在节假日利用师资开办各类的体育运动班,如羽毛球、网球、篮球等项目。学校可以按比例分成,这样学校不但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实现以馆养馆,还可以促进社区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提高教师的经济收入,可谓一举三得。

其次,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沈阳高校体育场馆不仅能满足学校师生的健身需要,而且能够满足高校周边社区群众的体育锻炼需要,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城市功能中包括体育功能,而城市体育功能的主要载体正是高校体育场馆,高校体育场馆的良好运行与发展能够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同时,高校体育场馆一方面能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扩展沈阳这座城市的发展空间,促进城市功能布局的合理调整。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周边区域交通状况,协调校园与城市间的关系。

再次,促进高校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高校体育场馆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提供了所需的训练场地和空间,保障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正常训练。通过在沈阳高校体育场馆中科学和系统的训练,学生们的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能够得到质的提高,使比赛成绩实现飞跃,促进沈阳高校竞技体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高校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也为沈阳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更优秀的后备力量,保证沈阳竞技体育事业长盛不衰。

最后,促进服务业的发展。高校体育场馆是体育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有效的运营使用可以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促进竞赛表演、健身娱乐市场的蓬勃发展。高校体育场馆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可以为体育场馆周边地区服务业带来广大客源,如促进交通、旅游、餐饮、服务、商业等行业的发展,可为沈阳地区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二、全运会沈阳赛区高校体育场馆分布情况

第十二届全运会已于在辽宁举办,省会沈阳市是这次体育盛会的主赛区,柔道、跆拳道、举重等22个比赛项目落户沈阳。为了办好第十二届全运会,沈阳赛区财政拨款改建、新建了近40个体育场馆,地点主要集中在浑南新区、东陵区、沈北新区三个地区。高校体育场馆承办全运会比赛项目在历届全运会中已经屡见不鲜,并且成功的完成了全运会的承办任务,在十二运中沈阳市的7所高校承办了8个全运会比赛项目[3]。

沈阳市高校新建、改建的体育场馆为:沈阳医学院体育馆、沈阳农业大学体育场、沈阳工业大学体育馆、沈阳大学体育馆、辽宁大学体育馆、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沈阳农业大学禾丰体育馆、东北大学刘长春体育馆8个体育场馆。承办项目包括排球(女A组)、七人制橄榄球、举重、柔道、武术套路、击剑、跆拳道、艺术体操8个项目。

三、高校体育场馆赛后运营模式及弊端

(一)体育场馆由体育系(部)管理

大多数高校对体育场馆的管理采取这种管理模式,在管理运行中方便了学校的教学管理,但是也产生了很多弊端。体育教学系(部)是教学单位,其主要职能是负责高校的体育教学、训练。体育场馆需要专业化的团队来管理,它不仅要求具有专业体育场馆管理知识和经验的管理层人才,还需要具有认真负责的保安、保洁和专业的体育器材维修工人。体育教学系(部)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全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教师大多具有专业的体育运动技术,但是对体育场馆管理知识缺乏了解,不适合做体育场馆专业化团队的管理人才。另一方面,体育教学系(部)的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繁重,很难做到“教学和场馆管理兼顾”,很有可能是两头都在抓,而结果两头都没有抓好。在体育系(部)管理场馆的学校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使用多、养护少、体育场馆设施日见损坏”。

(二)成立场馆管理中心,走专业化管理道路

成立场馆管理中心是借鉴国外体育场馆管理经验的结果。场馆管理中心的主要职能是专门负责全校场馆的日常运营使用与维修,实现体育教学与场馆管理的分离,使体育系(部)能够解放出来,专门负责学校的体育教学与训练。我国体育院校采用场馆中心模式管理学校场馆的越来越多。

主要原因如下,一方面体育院校拥有大量高质量的场馆,管理不善将会导致场馆的闲置浪费,成立场馆中心有利于场馆的科学高效管理。另一方面,体育学院拥有很多全民健身、体育产业等方面专家,他们在场馆管理方面具有专业的知识,在场馆对外开放管理方面为学校提供了很多宝贵意见。通过场馆中心模式对学校场馆进行管理,使学校场馆管理的井井有条,场馆得到及时维护,国有资产得到有效的保值,使体育教学部得到解放,可以使体育教师专心于体育教学的管理。

(三)混合式管理

混合式管理模式是对体育系部模式和场馆中心模式的综合。即是一部分场馆主要用于教学,归体育系(部)管理,一部分场馆主要用于经营,归校办产业部门管理。混合式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体育场馆闲置浪费的问题,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例如遇到教学场馆维修改造情况下,经营性场馆需要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但是因为学校场馆由两个管理中枢来进行管理,很难做到及时的协调和沟通,容易影响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另外,混合式管理会导致场馆资源整合差,经营场馆“人满为患”,教学场馆“人丁稀少”,不符合场馆管理专业化的要求。

四、基于外部性理论的沈阳高校体育场馆赛后运行模式探索

(一)造福全校师生,推动全民健身发展

为了保证全运会的顺利召开,我省投入大量资金在高校中建设全运场馆。全运会结束以后,这些场馆便留给高校使用,造福全校师生。沈阳高校拥有了这批高质量的大型场馆,使高校师生能够在舒适的运动环境下进行体育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课余锻炼是对课堂体育教学的合理补充,拥有了这批高质量的高校体育场馆以后,学生们可以不再拘泥于每周一节的体育课,充分地满足了学生的锻炼欲望和锻炼需求,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体质健康。在成立场馆中心以后,沈阳高校全运会场馆还可以适当对外开放,不但可以实现沈阳居民健身的社会价值,而且还可以解决沈阳高校体育场馆在全运会后的资源浪费的问题,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二)打造品牌体育赛事,推动服务业发展

全运会后沈阳高校体育场馆在满足学校体育教学和全民健身的情况下,可以引进和创立自己的品牌体育赛事,打造赛事的主场。例如沈阳农业大学橄榄球场是辽宁省数一数二的高质量橄榄球场,在全运会以后可以将辽宁省橄榄球队引进到自己的场地,作为省队的主场和训练基地。同时,也可以申请举办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大型橄榄球体育赛事,这样不仅推动辽宁省橄榄球项目的发展,而且提升了高校场馆自身的知名度,可谓一举两得。

通过引进和举办品牌体育赛事,可以吸引企业与赞助商投资与引进商业赛事,使体育产业和服务业结合,形成一条龙服务,这样可以为高校体育场馆周围的`辐射区域带来大量的消费群体,从而促进交通、旅游、餐饮、服务、商业等行业的发展。例如高校体育场馆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包括运动员、裁判员、工作人员、观众在内,通常会有近万人甚至十几万人汇聚高校体育场馆,而要解决这么多人的吃、住、行、游览的需要,就应有充足的饭店、宾馆、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服务业。此外,还可以加强多角度宣传和强化群众健身意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此促进沈阳市服务业的发展。

(三)培养专业管理人才,提高场馆设施经营管理的专业水平

专业管理人才是沈阳高校全运会场馆赛后开发与利用的关键,只有具备了一支专业化的高水平管理队伍,沈阳高校体育场馆赛后的充分利用才能得到保证。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师缺乏管理高校体育场馆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不利于高校体育场馆的赛后合理利用和维护。

因此,培养专业管理人才,建立专业管理团队是提高高校场馆运营效率的关键,培养专业管理人才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聘请场馆管理专业毕业的专业管理人才。二是将本校的管理人才派到国内外场馆管理运营效率高的高校学习专业化的管理方法。专业化和科学化的场馆管理队伍是沈阳赛后高校体育场馆得到充分利用的根本保证,它既可以满足高校体育场馆体育教学的需求,又可以满足周边市民全民健身的迫切需求[4]。

(四)推行企业管理模式,开展综合经营服务

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是在满足学校正常体育工作的基础上,为缓解社会体育场馆短缺的矛盾,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弥补体育经费而采取的一种收费开放体育场馆的行为。在保证学校体育教学的前提下,走企业管理模式道路,实现高校场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通过合建、合营等方式将社会力量吸引到沈阳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中来,既减轻了学校建设、运营和养护场馆的成本,又提高了全运会后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效率,还可以集团化引进高水平的国际体育赛事和体育明星,逐步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的知名度,增加经营的效益[5]。

在集团化经营的过程中,可以发展会展产业、组织展会、文艺明星演唱会、各类群众体育项目学习班、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户外广告、企业冠名权、房屋出租等多元化经营模式。

体育场馆运营分析 第2篇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3-2017年中国体育场馆行业运营模式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体育场馆行业运营模式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居民生活娱乐消费升级的宏观背景下,体育产业迎来了“全民体育”时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发挥优势,而体育产业本身拥有的体育精神使其完全符合第三产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的要求而得以加速发展。同时,作为体育产业发展重心的体育场馆业也顺势得以快速发展,并普遍被认为是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体育场馆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全面而准确的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主要分析了体育场馆行业的发展环境;国内体育场馆运营状况;体育场馆行业消费分析;体育场馆行业运营管理模式;大型体育赛事对中国体育场馆的影响;体育场馆行业融资模式以及发展前景;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连续性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体育场馆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根据体育场馆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体育场馆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体育场馆运营企业、主管单位、投资企业准确了解体育场馆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业内第一份对体育场馆运营模式以及行业重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重量级报告。

本报告将帮助体育场馆运营企业、主管单位、投资企业准确了解体育场馆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体育场馆行业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前瞻性地把握体育场馆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有效规避体育场馆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新疆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模式分析 第3篇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运用图书馆, 电子网络查阅大量有关体育、体育场馆、体育场馆建设规划与运营模式的文献资料以及各类相关的研究资料。

1.2 逻辑分析法

利用逻辑分析法对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研究与分析, 利用Excel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2 新疆体育场馆的发展现状

新疆体育场馆是指通过政府财政拨款或政府通过其他途径筹集资金兴建, 以满足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群众健身娱乐等需要的社会公共体育场地和体育馆及其附属配套设施, 它是体育事业发展目标的物质基础[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全民健身纲要”的实施以及人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 体育场馆成为了一种稀缺且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要优化这种资源管理与资源短缺的矛盾, 就应对其资源配置和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深入研究, 建立与完善新疆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制度, 增强体育场馆的社会化服务功能, 这是全国民急需解决的问题。

2.1 新疆体育场馆的现状分析

2003年12月31日举行的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统计显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体育场第20123个, 体育场地共计面积为4126.58万m2, 比第四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时翻了一翻。根据第5次全国场地普查统计的新疆各地市州体育场地数和每万人场地个数分析, 在全疆15个地市州中, 喀什场地3033个、阿克苏和伊犁州分别为1850个和1599个, 居前3[3], 首府乌鲁木齐则只有1522个, 昌吉州1449个, 人口数:喀什有350.12万人, 阿克苏219.34万, 伊利州408.33万人, 乌鲁木齐市181.53万人, 昌吉州154.33万人;场地个数每1万人喀什有8.66个, 阿克苏有8.43个, 伊犁州有3.62个, 乌鲁木齐有8.34个, 昌吉州9.39个, 其余各地市州要么场地少, 要么人口数分布不均匀。全区平均每1万人拥有体育场馆9.1个, 新疆场地数前5位只有昌吉州每万人的平均数超过了全区平均数。总体来说, 新疆体育场地严重缺少。另外新疆体育场地资金主要来源自财政拨款与单位自筹, 政府财政拨款占35%, 单位自筹占60.7%左右, 资金来源比例失调, 不利于体育场馆的发展。

2.2 新疆体育场馆运营存在的困惑

新疆的体育场馆大都是国家投资兴建的, 私人投资修建的很少。此外我国体育产业才刚刚兴起, 还属于朝阳产业, 新疆体育产业发展也紧跟时代步伐。新疆体育产业元素还存在较多缺陷, 其运作没有保障与监管, 产业结构及其不合理。大型体育场馆的兴建与运营主要靠政府投资与管理。当前政府部门经营的体育场馆占大多数, 已存在诸多困难, 如场馆经费短缺, 运营条件不佳, 经营效益低下等[4]。场馆营运艰难, 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大型体育场馆的营运陷入困境, 这严重制约了体育产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2.2.1 对外开放收费较高

体育场馆兴建投资较大、规格高, 服务收费即高, 则不利于外开放服务。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场馆利用率按12h/d计算, 平均5.3h/d为有偿服务时间, 就有44.2%的可利用时间。费用标准为5~20元/h, 节假日增加6元/h, 这也是工薪阶层进场的消费奢望[5], 更何况普通的老百姓。新疆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时间与费用标准存在严重的问题, 应适度调整, 以满足全民的体育消费需求。

2.2.2 场馆营运人才匮乏

目前新疆各类体育场地的营运人员有退役运动员、体育大专生以及其他非专业的人员。他们不懂体育管理以及营运知识, 缺乏对体育市场的理解与理论的研究, 难以开展体育市场管理与营运工作, 使场馆营运无法合理运作。

2.2.3 管理难度大, 资产流失严重

大型体育场馆属于国有固定资产, 是体育产业的主体之一。当前许多体育场馆规划都在远离闹市区的开发区, 以便带动开发区发展经济。体育场馆前期的兴建与后期的保修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但人们往往关注的是体育场馆前期的投资建设, 而不是后期的维修投入。为此其经营管理难度相当大, 多数场馆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如20世纪60年代修建的乌鲁木齐南门体育馆, 在90年代连年亏损, 入不敷出, 到2000年市政府决定整体拍卖, 另择地址重新修建。

3 新疆体育场馆营运模式的趋势

体育是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的共同标志, 体育事业的发展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与社会的文明程度。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发展, 创建新疆体育场馆营运模式势在必行。

3.1 大型活动为主, 多元化模式营运

体育场馆的营运离不开大型体育赛事、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宗教活动。我国的每一个省份都有一个集体育、休闲娱乐、文化、商贸、科教为一体的大型活动中心, 以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新疆每年9月初的亚欧博览会, 每日游客流量30多万, 对乌鲁木齐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这对体育场馆的需求则要求更高。显然只有现代化的体育场馆以及现代化的营运才能吸引与承接各类大型体育赛事、经济、政治、宗教、文化以及娱乐休闲活动, 所以体育场馆应成为多元化的大型活动中心。

3.2 开发场馆无形资产

增加收入渠道, 加大体育场馆营经效益, 开拓场馆宣传力度。现代化体育场馆的运营需要先进的管理经验, 应大力开发体育场馆无形资产价值。

3.3 吸引外资, 市场化运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新疆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也曾大力发展趋势。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中心, 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8个国家接壤;客流量每日30多万的亚欧博览会召开, 对新疆吸引外资提供了有利条件。新疆体育场馆营运模式需借鉴和学习国内外的先进之处。通过体育场馆融资, 走市场化营运之路, 吸引众多投资者加盟新疆体育产业, 其中包括投资多元化的体育场馆市场营运。

4 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近几年新疆的经济发展也曾上升趋势, 国民的体育消费意识也逐步在攀登。但新疆体育设施规划与建设结构严重不合理, 功能与经营模式单一, 缺乏营运人才, 阻碍了体育场馆的综合发展, 甚至有些还成为政府的财政负担, 还有些体育场馆设施落后、陈旧, 根本不能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和体育事业大发展需求, 存在着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短缺, 符合大众体育需要的新疆体育场馆数量更少;有些体育场地设施年久失修;有些大型体育场馆全部由政府投资, 不能充分地进行可行性研究, 只注重建设不注意使用。

(1) 学习与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体育场馆建设、规划、设计、投资与管理营经理念, 充分发挥新疆各级各类体育场馆功能。目前各级各类体育场馆最大程度发挥作用是最重要的工作。大型体育场馆建造者与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积极探索体育场馆建设和经营管理的创新模式。

(2) 积极探索、研究体育场馆建设与经营管理模式, 努力实现体育场馆管理多元化、市场化, 走国际化发展之路。

(3) 培养体育场馆管理专业化人才。新疆各级各类高校也应开设相关的科目学科, 让更多的人报考与学习该专业, 提高体育场馆管理与运作能力, 加强场馆工作人员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工作能力, 以便全方面开发体育场馆的综合功能。

(4) 吸引国内外外资, 走市场融资化道路。新疆各级政府应继续增加对体育设施的资金投入和政策保障, 增加体育设施的数量、规模以及布局, 提高体育场馆运营水平和使用效率, 是新疆体育场馆运营有理论依据, 以促进新疆体育文化事业大发展。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及相关资料整理等实证研究方法, 对新疆体育体育场馆建设的状况、发展以及运营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场馆建设发展较快, 但与内地体育场馆建设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针对该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制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际的体育场馆运营模式, 完善全区体育事业发展机制, 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场馆建设快速发展提供数据与理论指导。

关键词:新疆,体育场馆,建设规划,运营模式

参考文献

[1]杨远波.体育场馆经营导论[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

[2]仝兆静, 张铁刚.对新疆群众体育场地设施投资现状的探讨[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2005, 3 (24) :273-280.

[3]张浩.新疆体育产业运作模式分析与研究[D].新疆:新疆大学, 2009.

[4]仝兆静, 张铁刚.对新疆群众体育场地设施投资现状的探讨[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2005, 3 (24) :273-280.

体育场馆运营分析 第4篇

体育场馆运营分析 第5篇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根据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介绍发达国家体育产业资本运营的成功经验,探讨研究体育产业资本运作的路径选择,研究对推动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优化体育资源配置和实现体育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具有主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体育产业;资本运营;资产重组

一、体育产业实施资本运作的意义

资本运作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是一种高层次的经营,对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扩大市场份额、形成规模经济、降低风险、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一,资本运作有利于推动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大部分体育企业都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保障投资者利益的同时,也促进了体育产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经营水平的提高。目前,排在我国体育产业前列的多数国有或国有控股体育企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已相继进入资本市场。一大批体育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快速崛起,并发展成为国内知名的体育企业。部分体育企业不仅具备了现代企业的形式和内涵,而且在融资能力和技术创新方面,具备了向更高层次发展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第二,资本运作将促进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主要还是依靠大量的要素投入来换取体育经济的增长,因而形成资产存量大,体育企业素质不高,投资分散、重复建设等诸多弊端。通过体育资本运作,将有利于通过相关资产的流动重组来改变体育经济的增长方式。体育企业也将由生产型、生产经营型向资本经营型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并通过资本运作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进一步促进我国体育产业跨地区、跨行业的大重组。

第三,资本运作将促进体育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资本运作将使更多的国际资本进入我国体育产业,同时为更多国内体育企业打入国际资本市场创造有利条件。体育产业在国际化竞争性中,如果其资本运营方式只局限于国内的资本积累和集中,将与国际性体育产业以国际资本的积累和集中形成反差,导致国内体育产业缺乏参与世界体育产业的竞争能力。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组建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体育产业集团,提高我国体育产业自身生存、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并利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生产要素,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各国的经济活动,能使我国的体育产业走出国门,进入全球化发展的轨道。

二、发达国家体育产业资本运作的启示

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资本运作主要有风险投资和证券市场两种渠道。当体育产业发展水平较低时,主要依赖风险投资;而当其进入较高水平的发展阶段时,则主要由证券市场来提供必要的资本支持。欧洲的大多数国家和美国,为体育产业提供资金支持的大都是风险投资,而且多数是国际和国内著名的大公司。

欧洲体育产业发达的国家,特别是英国和西班牙,资本运作更多是依赖证券市场,如英国曼联、利物普等十几家足球俱乐部通过资本市场上市发行股票,不仅增加了俱乐部的资金来源,而且使世界各国球星分踏而至,从而带动了英国体育产业及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西班牙最著名的职业足球俱乐部运营资本基本上是从证券市场上募集的,西班牙的足球股票是整个股票市场最活跃的一个板块,也是投资热情最高的一个板块。意大利、德国和法国体育产业资本运作主要还是依赖大公司的风险资本。

美国的体育产业极为发达,其体育产业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排在第三位,仅次于商业银行和证券市场。体育产业的资本利润率远远高于社会平均资本利润率,投资体育产业平均资本利润率高达15%以上。美国体育产业的高度发展,使其对美国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美国的体育产业处于起步阶段时,一些比较幼稚的项目和不很赚钱的项目,其发展基本上也是依赖于风险投资。而当其发展到相当水平后,一方面,凭借自我积累来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体育产业的平均资本利润率远远高于社会平均资本利润率,在资本市场的媒介作用下,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加盟体育产业,从而实现了多元化的资本运作。

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发展表明:资本市场为现代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资本市场为体育行业大重组提供了运作平台,要实现体育产业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借助于资本运作。

三、实现体育产业资本运作的主要途径

(一)通过多种形式推动资产重组

一是开展企业并购,即通过对体育企业或体育相关企业以购买方式和承担债务方式兼并弱势企业,促进低效益企业生产要素向高效益企业流动,它是企业实现资本扩张的有效途径。二是实行改组,即通过股份制、公司化、集团化等改制重组,分离无效、低效资产,吸纳优质资产,实现资产优化配置。三是资本控股,即以资本购买那些具有发展潜力体育企业的控股权。四是资本租赁承包经营,即通过租赁承包经营方式,取得其他企业资本的经营权,达到迅速扩大经营规模的`目的。五是资本的裂变、聚合,不断寻找合作伙伴,繁殖新的经济增长点,让资产在流动中增值,形成裂变、聚合的良性循环。六是嫁接改造,即通过以产权为载体,资产折价入股等吸引国外资本或通过资本市场、产权市场以招商方式扩大企业资本规模,优化资本存量。七是对劣势企业进行托管。即在企业的产权结构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让优势企业获得对劣势企业资源的实际控制权。总之,通过以上各种资本组合和裂变方式,促进体育资本的合理流动和体育资本结构优化,以少量自有资本和增量资本带动更多的外部资本和存量资本,以实现体育产业的规模化经营。

(二)依托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

资本运营所依托的资本市场的手段可以有多种选择,比如可选择金融证券交易手段、产权交易型手段、基金交易手段等。通过证券市场进行资本运营既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来为体育发展筹集资金,也可以通过这些证券来收购兼并别的企业,如通过股市对公开上市的股份公司进行控股收购,在杠杆收购中则同时涉及到股票和债券的交易活动。利用进行产权交易手段进行资本运营即通过产权市场对企业的全部或部分产权进行交易,以此来进行资本运营,创造新的经济效益。利用基金交易手段资本运营主要是通过成立共同基金来进行资本运营的活动。基金交易型资本运营可以有三种作用:一是聚沙成塔的作用。因为资本运营往往需要巨额资金,而这些资金由单个企业承担则有较大的困难,成立基金就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二是防范风险的作用。基金由众人出资成立,损失由众人分担;同时基金在运作过程中大多不是集中于一个目标,也有分散风险的作用。三是专家理财的作用。基金的管理和操作人员都是专业人士,具有专门的知识和经验,因而可以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益和效率。

(三)实行多元化立体经营

多元化经营是指体育企业通过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并购重组等方式,打破部门、行业界限,同时生产、经营多种产品或提供多样劳务,将企业经营触角伸到多个经营领域和多方位的立体经营方式。体育产业实行多元化立体经营,主要有以下途径:一是纵向延伸,即企业各经营内容要素相互依存,递延推进,环环相扣,紧密延伸。二是横向拓展,即企业各经营要素所涉及的领域或行业互不相干,没有内在联系的多元化经营。三是多元混合发展,即确立大市场观,进行多主体、多用户、多经济成份、多元化、立体化发展,科、工、贸、金融等优势互补,混合经营激活社会资本,不断壮大自己,形成规模优势。

(四)有效地营运体育无形资本

体育无形资本是我国体育事业积累起来的重要财富,它包括各类赛事的举办权、经营权、冠名权、广告发布权、电视转播权、体育组织团队、名人的声誉、体育场馆租赁、土地使用权、体育类的促销、体育品牌、体育文化专利、特许权等。管好用活这些无形资本是体育资本运营的重要内容。运营无形资产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是扩散式运作。包括向外扩散和向内扩散,向外扩散是允许非体育企业生产自己的商标,而向内扩散是体育企业内部共享相关名牌。二是吸纳式运作。即运用体育无形资本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广拓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和外商资本,弥补体育产业发展的资金短缺。三是扩张式运作。通过体育无形资产的反哺有形资产,激活带动有形资产,实现利润最大化。四是集聚式运营。以体育产业技术、人才、市场等优势为基础,以资产为纽带,组建以体育品牌命名的体育企业集团,促进体育产业现有生产要素向企业集团集中,使品牌的无形资产迅速升值。五是通过资产评估,将无形资产的价值得到社会的公认,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六是加强无形资本的保护,维护体育无形资产的合法权益。

(五)建立高效的体育资本运营的人才管理机制

体育产业资本运营,不仅是企业经营理念,更是高层次的管理手段、方法、技巧和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高水平的、经验丰富的和创新能力强的卓越人才,特别是对企业资本运营起决定性作用的企业家。因此,实现资本运营条件下的体育企业家再造,是我国体育产业资本运营发展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体育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一方面要培养体育企业家的资本运营观念和能力,实现企业经营身份的一元化,造就现代意义上的真正企业家。建立体育企业家资本运营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另一方面要建立高效合理的用人机制,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市场为依托,面向社会,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广纳贤才,有针对性地培养和选拔一批有战略眼光、懂金融、体育、法律、企业管理、财务方面的专家和各类高级复合型人才,使体育产业的资本运营得以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刘远祥,孙庆祝.我国体育产业资本运营体系的探析[J].中国体育科技,,(6).

[2]任保国.论我国体育产业资本运营及其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5).

[3]王国平,刘黎.国际传媒产业的资本运营观察与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1).

[4]胡忠青.传媒产业资本运营的利弊浅析[J].特区经济,2006,(8).

体育场馆运营合作协议 第6篇

甲方:

乙方:

为繁荣当地的文化市场,秉承互惠互利、长期共赢的合作原则,甲方、乙方双方就体育场馆(地址:)的运营管理及开发达成一致,为保证该体育场馆(以下简称场馆)的顺利运营,经双方友好协商订立合同如下:

一、合作关系

甲、乙双方是就该场馆整体合作的关系,本协议签署后由甲方全

权负责场馆的曰常运营及全部市场开发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各类场地

出租、活动举办、商品销售等等经营行为)、运营方案的制定及实施;

乙方负责场地的曰常维护、场地服务人员的管理、安全防护、顾客及

场地外围关系的维护。

二、合作期限

双方合作期限暂定为

年,即从2012年月曰起

年月日止,合同期满时双方有权选择续约或终止合同。

三、场馆及设备

本协议签署后,乙方向甲方移交该场馆的全部经营管理权,在未

经甲方同意认可的前提下,不得擅自将该场馆的各类经营权向任何第三方转让。场馆在甲方经营过程中若需要增减相应设施,乙方需根据

甲方情况及时配置设施。

本协议签署后,由甲方安排人员对场馆内设施及配件进行盘点,在盘点过程中乙方应给予甲方必要的配合,共同保证场馆设备的数量

准确。

四、营业收入

在本协议有效期内,甲方需利用自身的经营活动,不断提升乙方

场馆在当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作为甲方对场馆运营管理的回报,甲

方独自享有协议期限内场馆的全部营业收入所得,乙方承诺除正常的能源费用、通讯费用外,不对甲方营业收入提出任何分配主张。

五、其他费用约定

甲方负责场馆各项运营活动的正常运行,包括各项活动的前期策

划、组织、后期实施等工作,并做好各项经营帐目的监督与核算,所

有与组织运营活动相关的组织费用由甲方承担;

乙方负责提供良好的场馆经营环境,如完整的提交场地、保证装

修、水电设施等符合甲方经营所需。因场馆及设施出现问题需要进行

修缮的均由乙方负责并承担费用。

六、甲方权利义务

1.通过相关活动的开展,打造场馆的品牌影响力、探索管理经营

模式、营销策划经验用于场馆的长久发展。

2.本协议签署后,全权负责该场馆的各类经营活动的开展。

3.享有全部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各项收益。

七、乙方权利义务

1.本协议签署后,乙方应完整的向甲方移交场馆的全部经营管理

2.乙方应保证其向甲方移交的场馆符合国家要求的消防、电力、用水、暖气等设施标准,且保证该场馆适合于开展各类大型群体性活

3.乙方应于本协议签订后,于2012年月曰前将符合上述条件的场馆交付甲方验收用于经营活动的实施。

4.甲方运营管理该场馆期间,乙方负责协调处理与地方各部门的关系,争取各项优惠政策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等。

5.乙方应保证协议有效期内:整体的场馆、土地所有权人是乙方,乙方不得将场馆、土地分割、出租,在签订本协议时乙方应向甲方提

供产权资料的复印件,乙方保证该资料的真实性。

八、合同解除

乙方场地因为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无法营业,双方各自承担各自的损失;双方各自处理各自的财产,双方合作终止。

九、其它事项

此合同其它未尽事宜由双方友好协商解决。本协议一式两份,经

甲、乙双方代表签字后正式生效,协议双方各保留一份,并具有同等

效力。根据场馆经营情况双方签定的新的协议作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

共同有效。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地址:

地址:

电话:

电话:

日期:

****年**月**日

日期:

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整套制度 第7篇

体育馆管理制度9 物业工作说明

体育馆管理制度10 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理

体育馆管理制度3 运营经理工作手册

体育馆管理制度6 会籍顾问工作手册

体育馆管理制度7 保洁人员服务标准

体育馆管理制度4 作手册

体育场馆运营分析 第8篇

目前我国拥有近6000座大型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跳水馆等),其中大部分属于国有场馆,同时学校系统所占的比重最高,伴随各类大型体育赛事的竞相举办,我国在场馆数量、资金投入、场地面积等方面有大幅度的提高与改善。但与13亿人口相比,仍存在场地数量较少、质量不高等问题,并且其中多数场馆是为举办大型赛事而量身定制的,其在地理位置、项目类型、经济结构、功能布局等方面也存在失衡现象,同时也受场馆政策、体制、经费、管理、运营等方面的制约,导致其在赛后开放率并不高,存在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的矛盾。所以,探索新型的体育场馆管理经营模式,己经成为社会体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研究方法

2 . 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以“公共体育场馆、场馆运营”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维普科技期刊、万方数字化期刊等期刊网站收集大量与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查阅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经济学、营销学、体育蓝皮书等相关领域书籍,并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检索了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及各界全运会场馆概况。

2 . 2 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社会体育、场馆管理运营、体育赛事市场开发方面的几位专家学者进行了访谈,全面探讨了目前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现状,针对场馆赛后管理运营等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意见。

2 . 3 逻辑分析法

以管理学和体育营销相关理论为逻辑起点,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归纳,以及访谈结果的演绎、推理、论证等过程,并与目前的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完成本文的逻辑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 . 1 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管理运营现状

3.1.1 运营管理模式多样化

为使体育场馆产生更大的效益,各级体育场馆的经营理念不断突破,运营模式得到创新,在承包责任制、租赁经营、股份制运营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同时又接近世界先进水准的体育场馆经营思路,目前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

(1)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第一类为全额预算管理模式,由政府的体育行政部门进行直接管理并由地方财政全额承担场馆设施的所有运营费用。另一类为差额预算管理模式,由政府的体育行政部门进行管理,对场馆及设施实行维护费、体育健身器材及相关设备购置费和人员经费等定项补助的差额预算管理,少数实行以收抵支定额补助的差额预算管理。

(2)委托运营管理模式,其是在不改变体育场馆产权性质和功能定位的前提下,产权主体委托社会组织(社会团体、企业)进行委托运营管理的一种托管模式。

(3)事业单位企业化运营管理模式,运用管理企业的模式来管理事业单位,采用企业中广泛运用的科学管理方法,协调好事业单位的各项活动及资源,提高事业单位运作效率,降低其管理运营的成本,取得更大的社会与经济双重效益。

(4)PPP运营管理模式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由政府投资建设场馆,私人部门或企业承包整个场馆的管理运营活动,私人部门或企业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由双方共同承担风险。

(5)星级酒店式经营管理模式,借鉴星级酒店管理模式,运营程序涉及设施规划、选址、投资结构、后期商务管理、人力资源计划、营销计划、项目创新以及公共安全等问题,整个运营程序由专业的管理团队来运营。

(6)物业公司管理模式,是以大型专业物业公司为管理实体,实现体育场馆的区域化和整体性综合经营管理,以提供综合性、全方位、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

(7)租赁经营管理模式,是指场馆通过租赁经营的方式将其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场馆所有人将场馆以合同的方式出租给承租方,并且向其收取租金,在合同里明确双方的权责。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承租者的经营积极性,同时也利于改善场馆赛后闲置的情况,提高场馆运营效益。

3.1.2 场馆运营内容丰富

我国体育场馆的经营内容体现了“以体为主、多种经营并存”的特点,经营结构逐步完善,体育竞赛表演、运动休闲、体育培训、咨询、体育集资、体育游乐业及业余体育俱乐部等体育本体产业蓬勃发展,餐饮、住宿、体检等配套服务项目也不断增加,场地冠名权、广告、连锁经营等无形资产开发的项目不断拓展,形成了对公共场馆资源全面开发利用的新局面。

3.1.3 经营状况有较大的改观、多数场馆设施收支相抵

近年来,居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体育消费不断增加,群众的健身需求也日益高涨,多数公共体育场馆通过积极对外开放,开展多种经活动来满足大众需求,同时场馆拓宽了其经营范围,较早前相比,经营状况有了较大的改观,扭转了常年亏损的局面。目前,我国涌现出一批公共体育场馆能够做到收支相抵,其中有上海东亚、广州天河等年收入高达数千万元的公共体育场馆,但多数场馆在很大程度上仍受政府拨款和上级补助影响。

3.1.4 公共体育场馆人力资源配备方式趋于多元化,但专业化程度仍待提高

公共体育场馆人力资本配备方式逐步呈多元化,事业单位考试、面向社会招聘都成为其吸纳人才的手段,而且工作人员的学历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员工多数为大专或本科学历,专业化程度较低,多数人员不具备体育管理与营销能力,缺乏综合性的场馆管理人才。

3 . 2 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现存问题

3.2.1 场馆赛后运营与城市生活脱节

我国体育场馆赛后运营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是与城市生活脱节,场馆多实行封闭式管理,采用围墙,绿化带等将场馆通过几个固定的大门对外联系,部分场馆大门有专人值班,通常情况下不对外开放,造成场馆赛后无人光顾,人流量严重流失,限制了场馆的健身、餐饮、商业等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经营项目开发与附属配套设施的赛后利用。

3.2.2 体育场馆能源费用和税费负担较重

由于体育场馆在服务竞赛、健身和开展各类经营时有收费行为,各地财税部门便将体育场馆作为商业企业而收取多种税费,主要包含:营业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文化事业建设费等多种税收,并且许多地方对体育场馆的能源使用费也完全按照商业标准收取。同时,体育场馆运营管理需要人力、水电和维护等各种成本支出,由于场馆需秉承公益性,满足大众健身消费需求,所以一般采取低收入措施,导致场馆在公益性运营时负担沉重。

3 . 3 对策与建议

3.3.1 以举办大型活动为主兼顾全民健身,积极实现多元化运营

借鉴国外和现代奥运会场馆运营经验得出,我国大型赛事综合场馆事后运营主要以组织大型体育、文化商贸、政治活动为主。通过举办大型活动才能充分发挥场馆规模巨大的优势,使数量众多的坐席得意充分的利用,同时有助于提升场馆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也有利于场馆无形资产的开发和运营。而专业性的场馆应利用其场馆功能,积极对社会开放,可以效仿上海东方体育中心运营模式,通过举办各类世界大型单项体育赛事,并于赛后向社会开放,提供公益性服务,使得场馆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并且为全面健身提供专业的活动场所。

3.3.2 积极进行市场开发 ,探索创新型营销手段

公共体育场馆设施运营理念的创新,需要从满足群众需求的传统经营观念转变为既满足群众当前需要,又要不断创造群众需求的新的经营观念,进而获取更大的市场利润,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几类营销策略:(1)会员制营销策略,通过定期举办各类会员活动或通过信息渠道通知会员最新场馆动态及优惠信息来保持与老顾客的联系;(2)网络营销策略,通过聘请专门的市场开拓人员进行网络营销(提供健身场地预订服务、文艺汇演票务预订服务,赛事信息咨询服务等)以及广告宣传;(3)公益营销策略,与中小学校合作,定期开展免费的健身教学活动和体育健身讲座,宣传场馆公益性。(4)品牌服务营销策略,通过提供不同类别的服务:白金服务、贵宾服务、基本服务满足低收入人群和高端收入人群的健身需要,形成品牌效应。

3.3.3 完善场馆税费扶持政策 ,促进场馆服务业发展

由于场馆税收负担较重,同时又需提供具有公益性和正外部性的社会服务,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调整并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以鼓励场馆积极对外开放,促进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在税收方面,减轻或免去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等。在场馆的用水、用电等能源政策方面,建议按照民用或行政事业标准征收,以减轻场馆在能源方面的支出,降低场馆运营成本,减轻其负担。并且政府应迎合时代潮流,制定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以促进体育场馆服务业的发展快速。

大型体育场馆是我国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协调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管理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也是目前我国体育工作的重点,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为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在未来的管理运营道路上提供一些参考。

摘要:近几年,受大型体育赛事影响,我国体育场馆在数量、资金投入及场地面积等上面有大幅度的提高与改善,但也暴露出大量的问题:在地理位置、项目类型、经济结构、功能布局等方面存在失衡现象,同时场馆又受到政策、体质、经费、管理运营等方面的制约,导致其效益不高,存在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的矛盾。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调查、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围绕目前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管理运营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管理模式,多元化经营及树立公共服务理念,完善场馆税费扶持政策”等对策与建议。

上一篇:给优秀老师的颁奖词100字下一篇:处理突发事件的四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