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指导学生读书

2024-05-20

浅析如何指导学生读书(精选8篇)

浅析如何指导学生读书 第1篇

如何指导学生读书

我多年来一直从教小学语文教育工作,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十分担忧,常常尽自己的能力带学生们读书、积累、虽艰难但在慢慢前行。

一、爱心图书。

每学期总会调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并充分肯定那些阅读多的学生,甚至利用课余时间和同学交流读书感受。在班级我让学生每人带 一两本书到班里来,大家互相借阅。安排班级管理员,负责记录谁借什么书,什么时候还。一个月有一次读书交流,让学生把读书的心得、想法、困惑等都说一说,不限于稿子可以随口说,其他学生可以交流补充。

我给学生提了一个要求,即在床头放一本书。今天心情好,状态好,就多看几页,反之少看几页。每天坚持,一学期,一学年,你会发现自己自己看了许多书,受益匪浅。学生对于这个要求乐于接受,一直在坚持。

二、老师推荐书。

有许多学生喜欢读短片小的文章。原因是易读易懂。发现图书柜里有简易的图书,情节描述简洁。我觉得学习语文,应积累感知中华民族语言的博大与魅力。

1、分层 推荐书。学生们的知识结构不同,接受的能力也有差异,所以向学生分层推荐书籍。第一层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第二层稻草人、草房子、鲁宾漂流记等。第三层鼓励学生读四大名著。、分类推荐书。根据书籍的类型来推荐。如这个月主要是童话类,下个月就是科普类的书。换换风味学生会兴趣盎然。

三花样读书。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读书事件苦闷的事,真心能体会到读书的快乐,只有少数学生。

动动脑筋,把读书的形式搞活一些。开展一周一节课,我朗读,学生听,坚持一学期开展这样的课。效果远比学生自己读好,因为在朗读的课堂上,学生放下杂念,全身心走进书中。

让学生更乐于去读,是教师应追求的境界。

浅析如何指导学生读书 第2篇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课外阅读量作了具体的规定,这就把学生课外阅读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然而学生阅读能力的水平并不让人乐观,为此,教给学生有效的读书方法十分有必要。读书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教会了学生读书也就教会了学生对语文的自主学习。

一、读通

一篇好的文章到手,对于喜欢读书的学生当然是先睹为快,然而由于小学生识字量的限制,不可能对文章中的每一个字都能认识,这就需要首先扫除文字障碍。而要解决文字障碍,可以求教于老师、同学,也可以借助于工具书。我们常说:字典是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小学生在低年级就已经学习了汉语拼音,又学习了常用的查字典的方法,完全可以通过字典来扫除文字障碍。因此,对于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利用工具书既可以读通课文,又可以在查到字音的同时,了解一下字意,为下一步读懂课文做一下铺垫。待每一个生字都已经被你克服,你不仅读通了文章,同时,还增大了识字量,为以后进行课外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步克服了孩子们在读书中抄近路,想偷懒的做法,那种在读书中念偏旁、漏生字的情况得到了控制。

二、读熟

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的作用是为写作积累素材。由于小学生的读书能力有限,很难做到读一遍文章就可以读准确,因此,在读通课文之后,必须趁热打铁把文章读熟,才能不至于很快遗忘。根据心理学中有关记忆规律的原则:及时的复习是克服遗忘的最好方法。而且,扫除文字障碍之后,多读几遍达到能够熟练地朗读,做到一字不错,可以保证在以后能准确运用。在这一环节中还可以鼓励学生摘抄文章中的好词佳句,扩大自己写作词汇的积累,以备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三、读懂

在前面两步读的基础上,孩子们凭借自己已有的语感,对文章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如果能进一步地展开阅读,并能努力地去理解每一个句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而体会文章思想,达到真正读懂文章。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孩子们在大量阅读中自然地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就形成了较强的语感。这样,必然会伴随着他们读书量的增大而让读书变得轻松,读书的兴趣也就会越来越高,理解能力也会得到很大提高。在真正读懂了文章的基础上,再鼓励孩子们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学生既进行了小练笔,提高了写作能力,又进一步扩大了语言的积累,充分起到了课外阅读的作用。

四、读美

如何指导学生读书 第3篇

关键词:语文,阅读,方法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 欣赏文学作品, 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 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 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要做到这一点, 学生认真去学当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 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让学生摆脱无从下手的现状, 学生便会无师自通, 从而达到阅读的目的。

一、快速浏览, “狼式读法”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 扩大阅读范围, 拓展自己的视野。著名作家刘心武有所谓“狼式读法”,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一目十行, 匆匆翻页, 颇似“狼吞”。如果所读的文章是略读之列, 只需了解, 无须研究, 那么就可以采用快速浏览的“狼式读法”。当代学者刘叶秋先生对读法深有心得, 他认为, “略读要博采群书, 浏览涉猎, 目的在于求广求多, 扩大知识面。遇到不懂的地方, 不妨跳过去, 继续往下读。若读小说, 只要了解故事梗概、人物关系即可。对于略读文章采用“狼式读法”, 关键在于胸中有目标, 学会提纲挈领, 有的放矢。若读散文要特别注意作者反复吟诵的语句, 如读《白杨礼赞》, 作者反复吟诵的是“白杨树是不平凡的, 我赞美白杨树”, 抓住了此句也就抓住了文章的情感点, 咬定它不放, 思考赞美的原因, 很快就会找到文章的行文思路: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不平凡———白杨树自身的形态不平凡———白杨树所包含的精神不平凡。这样就会从文章的形式到内容、情感一下提挈起来。若读议论文, 就要特别关注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 如果抓住它不放, 顺藤摸瓜就会弄清文章的逻辑顺序, 以及所用材料的作用。如读《谈骨气》, 如果找到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然后顺着这个思路寻找理由, 就会发现作者运用孟子的话是从三个角度阐释观点, 三个典型事例是从三个角度证明了中心论点, 体现了思维的严密性。如果读小说, 就要把握小说的三要素:环境, 情节, 人物。学会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分析, 并注意情节变化, 人物性格的变化, 这样学生就会把握读小说的一般规律, 迅速找准坐标, 提炼出有效信息。如读说明文, 要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说明事物的特征。这样读书既能够做到博览, 又能够篇篇有收获。

作为一般了解的文章, 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读呢?浏览之前首先要思考题目, 明确作者要写什么, 表达怎样的观点或情感, 用什么样的材料来表达。读完后胸中要装有文章的框架, 明白作者的情感, 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如读《白杨礼赞》, 如果用浏览法就要理清思路:作者行文的脉络——白杨树生长的环境美———白杨树自身的形态美——白杨树所包含的精神美, 三层内容层层递进, 作者用象征的手法表达对西北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如果是浏览式阅读, 只需读完后了解这些就足够了。

二、边读边思, “牛式读法”

明朝理学家薛宣明确指出, 读书不寻思, 如迅风飞鸟之过前, 响绝影灭, 亦不知圣贤所言为何事, 要作何用。惟精心寻思, 体贴向身心事物上来, 反覆考验其理, 则知圣贤之书, 一字一句皆有用矣。阅读文章要想真正有大的收获, 还要有独立思考和筛选的习惯。不但要细嚼慢咽, 而且通过反刍, 再加以精磨详研。读书时除了要按照文体特点有针对性的筛选外, 还要学会边读边思, 有所发现要及时作出圈点, 有了问题及时进行研究, 有了思维的火花及时提笔记录, 读过的书要在旁边留下自己思维的轨迹。如可以圈点自己认为好的精彩的地方, 可以评价作者的思想, 可以写出自己的感受, 可以写出自己发现的值得肯定的点。这样筛选过的文章, 抓住关键处细细品味, 就能够把薄书读厚。如果自己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 就会领悟他的思想。

三、熟读精思, “猫式读法”

中学语文课本里许多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 要让学生反复诵读, 反复领悟, 读熟, 读懂, 读透。每篇文章至少要读三遍:识读 (认识字词, 整体感知) , 解读 (理解内容、主题、文脉、思路) , 赏读评价 (学习语言技巧, 谈看法, 提问题) 。读的时候不要先看参考书, 不要依赖或盲从老师的讲解, 而要坚持自读、自解、自悟、自得。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阅读要靠自己的力, 自己能办到几分务必办到几分, 不可专等老师给讲解, 也不可专等老师抄给字典、辞典上的解释, 以及参考书上的文句。直到自己实在没法解决, 才去请教老师或其他的人, 因为阅读是自己的事, 像这样专靠自己, 才能养成好习惯, 培养真能力。宋朝哲学家朱熹所说的那样, 读书有三到, 谓心到, 眼到, 口到。心不在此, 则眼不看仔细, 心眼即不专一, 却只漫浪诵读, 决不能记, 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 心到最急。读的重点在于‘通’:融会贯穿, 闻一知十,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由此及彼。精读必须做到“三勤”:勤查、勤问、勤记。遇到不认识的字, 不懂得的词, 不知道的成语、掌故、典章制度等, 要随时利用各种工具书和有关的书籍来查检, 有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就向别人请教, 不耻下问, 一字为师。懒怠因循, 不求甚解, 是不行的。

浅析如何指导学生读书 第4篇

【关键词】学生 读书 选书

如何指导孩子读书,使许多为人父母者伤透脑筋,特别是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作为一名教师同时也是孩子的母亲,我自然也不例外。每当我走进书店,总是很迷茫:一开始我根本不知道应给学生或自己的孩子推荐什么书。后来在网上看了一些有关读书的文章后也有了自己对读书的独到认识,希望能与大伙共同分享。

曾记得我看了当代作家肖复兴的《读书五戒》,深感这篇文章值得家长们一读,更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在教学中不断反思。现在的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未来的顶梁柱。他们担负的是社会的发展重任和家庭兴盛的神圣使命。在当前大力宣扬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励志学习就是他们需要去做的事情,从学习说话、学习计算到形成逻辑思维、提升自我修养都离不开不懈努力地学习。他们对问题的分析理解和归纳总结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笔者认为学好语文为当务之急。我们作为老师或家长都有义务让学生或自己的孩子有想读书、会读书、爱读书的热情。我是这样教育学生和孩子读书的:一不让他们读时效性太强的书。我家的新书很多,报纸杂志也很多,一般我不会让孩子看这些东西。即使有些是专门办给孩子看的杂志,一般也不看,因为我总觉得这样的书给孩子带来思维定式是追求潮流,而且一旦他们养成了追求时髦的习惯就很麻烦,整天五心不定对他们的未来必然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况且我们不说这些杂志办得如何,毕竟杂志是以杂为主,对于我们认为的相对清纯一点的孩子,并不能适合孩子的天性,并且难以吸收消化,同时浪费时间。正是这些东西很容易让孩子的心不再单纯,容易随着流行时髦转,破坏了孩子读书的天籁情境。 读书本是一件朴素的事。读书不是去赴宴或去舞场,根本不需要讲究化装,而关键是这本书對学生或孩子有没有教育意义。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商场里的书被弄得珠光宝气,将书变成硬壳虫,将书制作得和玩具服装一样,对于孩子是不适合的。就算它可以给孩子一些知识,别忘了它同样会给孩子的成长于一种熏陶:立人也要兼顾外表的虚华。

二不让他们去购买、阅读一些所谓的作文辅导书或市场上大力宣扬的书。平素,我们有的老师或家长觉得学生小孩作文有待提高,让学生去阅读一些作文辅导书,甚至花高价去购买。为人父母,爱孩子更希望他们能有大出息,未来有好的前途这无可厚非,可我觉得我们一定要知道孩子、学生他们真正缺的是什么。作文不光是用词,还可能是锻句亦或是谋篇布局……“对症下药”才是对他们纯洁而又高尚的爱。这样的辅导书给他们总是竖立一面镜子,让他们在作文训练的时候可以找到一个模板,他们就可以不动脑筋进行构思、审题和叙述了,我觉得这就束缚了他们的思维,给他们今后的分析理解戴上了一副难以解开的桎梏。相信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学生、孩子成为别人的复制品,更不想让他们成为读死书的书呆子。那么,合理选用适合孩子或学生的书就是从本质上帮助他们,我们所进行的教育投资就必然是一支潜力股而不是永不解套的垃圾股了。

切忌让学生或孩子看卡通书。这种书只有娱乐和游戏的意义,但终不入流。孩子偶尔翻翻,无妨大局,要是真的迷恋了,不是好事。对于孩子,读书不能全是为了学习那种功利,游戏本是孩子的天性,读书中增加游戏的色彩是应该的。可这些书向来就是商家为了让自己的商品能走俏市场以获取高额利润而出的,内容是否健康已不再是他们能左右的。再者,这样的书总是让孩子整天沉醉在游戏情境之中,对学习的重要性自然会日渐低落,懒惰就会一日日地与他们为伴,长此以往我们只好接受现实——人之不人了,到时我们又何以释怀呢?

书难读,读书难,不如说给我们的学生、孩子选好书才是最难的。我们毕竟已懂世事年华,尚晓书里乾坤;也深知诲人不倦和教无定法,可我们更应该了解我们的孩子、学生真正缺什么,能真正用一份专注去关心他们、教育他们才是最重要的。我们除了在学业上的合理投资外,其实更多的应是给他们思想上的指引,方法上的指导,而不是在生活中给他们找一个模板。我们让他们读的书除了让他们可以学到知识外,还有更重要的意义是让他们学到为人处事的道理和解决分析处理事情的能力。所以,我们应立足思想、方法的层面去给他们选书 。让孩子从小就要渐渐懂得,读书的苦与乐是相辅相成的,从本质上讲,读书的乐趣在于读书的艰苦过程。读书不只是如夏天吃冰淇淋一样美滋滋地痛快,有时读书是一桩苦事情。作为孩子,读书是本分,是天职,不是玩,要付出这种代价,才能将读书化为自己的知识、血液和生命。

参考文献:

[1]吴凤燕.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EB/OL].2011-03-25.

[2]王培阳.如何指导学生阅读[EB/OL].2005-08-24.

如何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 第5篇

语言积累的好方法——写读书笔记

课标强调多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要求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读的过程中领悟内容,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体验文中的情感。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量”上做了明确要求,学生边读、边写、边记,语文素养一定会得到提高。

作为一名任教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师,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并进行语言积累——写好一则读书笔记。我现在执教三年级的语文,学生读得课外书也有一些,但每次学生上交的读书笔记,几乎都是一个模式:先抄上一堆好词,再写一两句优美语句,好一点的学生是介绍一下该书的作者(有的还顺便介绍一下该作者的主要作品及成就——大多是书的序言所述或从网络上搜集的),接着便是故事梗概——将书中的内容提要抄写下来即可,最后来一二句不痛不痒的个人感受,整个读书心得便“大功告成”。仔细阅读,发现很多时候充当的只不过是书本语言的“传声筒”,属自己所写的“读书心得”寥寥无几,即便有,也时常是干巴巴的,空发感慨,少有与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谈体会的。因此,学生的读书笔记总是以那么一张陈旧的“面孔”出现,这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读书笔记的三种写法,正是语言积累的要求。

1、编写提纲或概括主要内容。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把书或文章的主要意思完全理解了,用简明扼要的话把主要内容和情节概括起来,或把每段文章读懂了,把重要的意思提出来,写成简明的话,编成文章的写作提纲,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抓住书或文章的主要内容,加深对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理解、感悟。如《小露珠》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写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

2、摘录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读书的时候,看到一些自己喜欢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段摘记下来,日积月累,以备查找运用。如学了《北大荒的秋天》,让学生摘记有关颜色的词语;学了《西湖》摘记描写西湖秀丽景色的词语;再如学了《拉萨的天空》一文摘记第二自然段对“天空”的描写:湛蓝,透亮,清水洗过,纯净,明洁等词语;此外,摘记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古诗句中的佳句等。

3、写读后感。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以后,把自己的收获、感想写下来,这既是感悟的结果,又是积累和运用。“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结果。写读后感要以就整篇文章谈感想,也可以就文章的重点句子段落写体会。坚持经常写读后感,不仅可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还要以增长知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丰富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写读书笔记有利于培养勤学善记的好习惯。

“读”和“写”是语言积累的基本方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的是“读”,“眼过千遭,不如手过一遍”,说的是“写”;读是写的基础,写又可促进读,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笔记这种应用文体读与写相结合,边读边想,边看边记。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时,让学生制作读书笔记卡,内容包括:文章或书名,主要内容,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收获感受等五个方面。笔记卡以表格的形式,学生随读随记,使用方便,深受学生的喜欢。学生积累越多,语文素养就越丰富,只要持之以恒,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心理品质就会随之产生,习惯终成自然,他们的语文素养就会全面提高。

近日正读李茂编译的《彼岸的教育》一书,其中有一篇《暑假读书笔记的12种新模样》,读后很受启发。请看美国的教育专家是如何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的:(对三级的学生难度有点大,但可以尝试。)1.想象你就是书中的某个人物,根据“你”的经历和感受写一本日记。

2.给书中的某个人物写一封信,给他提提你的建议。

3.想象你就是这本书的作者,描述一下书中的人物在本书诞生之前的几年或之后的几年经历了什么。

4.根据该书表现的某个主题写一篇短文。例如,如果该书的一个主题是爱,你可以写一篇关于爱的文章,并用上书中的例子。5.创作一首诗歌、歌曲或一个故事来表现书中的人物、冲突或主题等。

6.根据书中的某一人物或情节画一张画或图表,并作出相应的详细解释。

7.想象对书中某一人物进行采访,你可以问他书中有关的内容,也可以问他其他问题。用你自己的语气提问,然后用该人物的语气进行回答。

8.回顾整本书的内容,给出你对这本书的评价。无论你认为这本书是有趣还是无趣,都从书中找出例子来证明。你会向你的朋友推荐这本书吗?为什么?

9.写出书中的主要问题或冲突,涉及到的人物,以及结局。10.将下面这个句子填写完整:我喜欢(不喜欢)作者(或某一人物)„„的方式,因为„„(字数250~300)

11.描述一下你读这本书时的感受(愉快、悲伤、解脱、愤怒或充满希望等),并解释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12.为这本书设计一套试题。

这些设计是那么活泼有趣,富有探究意义,符合孩子们乐于接受挑战的特点,一定会受到孩子们的喜欢。“千万不要只是让学生复述故事的大意。”美国教育专家如是告诫。

如何指导小学生读书档 第6篇

甘州区新乐小学教科室 知识需要积累,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一个语文素养高的人,必定是一个爱读书、会读书、读过一定数量的书,并且从书中获益良多的人。所以,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应是读书。

一、激“趣”——使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树立榜样

众所周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加上小学生模仿性强,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心理特点,常常给学生讲一些古今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如苏秦悬梁刺骨勤读书,匡衡凿壁借光好读书;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神童”陈毅巧读书等故事,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为了满足学生的看书愿望,从学校的图书馆借来各类书籍供班里的同学选读。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的阅读量。平时闲暇时间,教师应该到教室和学生一起阅读,一起讨论。如此以来,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就更加的浓厚了。老

师都这么认真的读书,作为学生,就更应该好好的读书了!这样学生就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2.营造积极的读书氛围

积极、和谐的阅读氛围,是激发学生阅读欲望的前提,当然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去营造。在课堂上,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老师要大张旗鼓的给予表扬;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在课堂上无法了解到的科普知识时,老师就要因势利导,让他当回讲解员,向同学介绍知识的来处,并推荐相关的书籍。在课外,及时关注班级爱读课外书的同学,树立典型,并号召同学向他学习,同时给予爱读书的同学一些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奖励。这样做,就象一位教育家讲的那样,要想除去地里的野草,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庄稼的道理。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校开展“品读中国古典文学”的活动,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孩子纷纷诵读起了《三字经》、《小学生必背70首古诗》、《论语》等中华古典文化的精髓,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就此,老师要抓住此契机,和学生商议决定,在每周四的读书课上,或诵读名人名篇;或欣赏一些学生自己的“佳作”;或开展诗歌朗诵活动……结合他们平时的表现,每月评出班级的“阅读小能手”、“讲故事小能手”、“科学小博士”等。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让他们终身受益。

二、指导——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要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掌握“三读”法

记得曾国藩曾说过,“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如:对于书本上的必读课文或名家名篇就用精读法,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对于童话、故事、小说类的文章就采用略读法,快速的阅读文章(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对于一些报刊、杂志就采用浏览法,有些甚至只读标题就罢了。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使用。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量会大大的提高,只有广泛的阅读,才能做到厚积薄发。

2.会作读书笔记

为了使学生能“读”以致用,要求他们学会作读书笔记:摘录文中优美的或让你感动的词句及名言警句,每周写一篇读后感,每月向全班同学推荐一篇自己的“佳作”,张贴在班级的“百草园”里供全班同学阅读。

3.会仿写相关片段

仿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常用的方法。如学习了《绿叶》这篇文章,就趁热打铁地引导学生仿照绿叶第一段的写法写《我爱家乡》的文章,阅读了《春》后,让学生写写其它的三个季节的景物。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同时提高了其写作的水平。

三、寓教于乐——使学生好读书

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最好的办法就是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索取知识,掌握知识。

1.说一说

坚持每节语文课前3——5分钟的时间进行听说训练,即让学生轮流上台,说一说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可以是国内外的一则新闻,可以是一件趣事,也可以是新学会的一首古诗,还可以是一段佳作……仔细观察,真是

说者神采飞扬,听者兴趣盎然。如今批改学生的作文,我才真正的明白“问渠哪得清如水,惟有源头活水来”的道理。

2.赛一赛

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持之以恒,利用兴趣活动课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 第7篇

刘芳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古训,也是人们取得成功的经验。他告诉我们读书要动笔,随时记下读书的心得体会。我们上语文课的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把读书后的收获记下来呢?浅谈几点肤浅的体会:

首先,应了解读书笔记的类型。读书笔记一般有批注、摘录、提纲、心得四种。写读书笔记时,应根据写笔记的目的、书的类型及自己的习惯,确定写什么样的读书笔记。

1、批注笔记。凡自己的书,可在读书时用笔圈圈、点点、划划、写写,运用一套相对固定的标记符号。例如,在生字的下面用“______”标出,查阅字典后注上拼音;在一些精彩的句段下面用“„„”点明;需要认真思考的地方用“?”注上;在书的空白处,扼要写上对某一句段的评析。

2、摘录笔记。就是将书中的精彩观点、新颖材料及名言警句等摘抄下来,以备将来选用。这种读书笔记是大量的。做摘抄笔记时,最好让每段摘录自成一段。后面还应写上摘自什么书,多少页,该书的作者是谁,出版者是谁,哪一年出版的,都应写在摘抄的后面,以备将来查验、核对。两段摘录之间留下较大空白,这样做一是使摘录的眉目清楚,二是留下空白便于将来翻阅、运用时可以作批记。

3、提纲笔记。就是将读过的书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内容要点及写作方法等等,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写出来。

4、心得笔记 就是阅读后,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感想等写出来。写的时候一定要抓住两个字,一个是“读”,就是要把文章读懂,另一个就是“感”,要有感而发,千万不要空泛地议论。

5、书签式。平时读书时,遇到需要背诵的内容,可以记在书签上。把书签夹在课本里、放在口袋里或插在房间专放书签的袋子里,一有空就读一读、念一念、背一背,直到背得滚瓜烂熟,记得牢为止,再把它存放起来。这种书签式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如此反复,脑子里积累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了。

6、卡片式。就是用厚纸剪成大小一样的卡片。读书时,可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分门别类地摘记下来,再按书卡分类存放。存放的位置还要按类别,编上号码,写出标题,以便使用时查找。卡片还有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每天拿出几张卡片读一读,背一背,日积月累,脑子积累的词汇材料就越来越丰富。写作时,就可以从脑子的“储蓄库”里搬出来用,就不愁写不好作文了。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和课内教学结合起来,写分析性笔记

平时我们在学习课文时,常常会和学生一起对课文进行总结: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人物或事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哪些词句用得比较好?可以让学生摘抄好的词、句、段,并写出这次词句好在哪里?如果我们把这种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学生的读书笔记就不会是千人一面的摘抄或不着边际的“为赋新词强说愁”了。坚持写这样的读书笔记,学生会逐渐具备不同体裁内容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由于分析性读书笔记会引导孩子们主动去品味一些好的词句的表达方法,所以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在传统的读书笔记上写创新性笔记

俗话说“有创新才会有进步”,以下是我今天要重点推出的新方案。我们可以照着下面的方案让学生的读书笔记变得生动可感起来:(1)想象你就是书中的某个人物,根据“你”的经历和感受续写一个故事。

(2)想象你就是这本书的作者,对作品进行拓展、扩写。

(3)想象着对书中某一人物进行采访,你可以问他有关书中的内容,也可以对他问任何问题。用你自己的语气提问,然后用该人物的语气进行回答。

(4)根据该书表现的主题联系生活实际写感受。(5)给书中的某个人物写一封信,给他提提你的建议。

(6)回顾整本书的内容,给出你对这本书的评价,结合具体实例来谈出感悟。

(7)我读书,我快乐。即写出你在读书过程中感受到的快乐。

这样的提示,可以让读书笔记具体可感,而且降低了难度。我们可以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逐步训练,交替使用。当然写读书笔记的方法还可以有更多种形式,这需要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引导小学生长期把读书笔记坚持写下去,并真正地写有所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形式不要过于单一,数量要求不要过多,质量不要苛求过高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评价与交流,发挥读书笔记的多功能作用;通过展示与评比,让他们初尝读书笔记带来的喜悦。从而让我们的孩子们能真正的爱上阅读,爱上写作,从而精心描绘出属于他们的别样精这本书的评价,结合具体实

读书笔记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校到教师都要有明确的计划,特别是教师在授课时,要时刻有计划感。

读书、思考、想像、写作、成长,样样都不能少,读书笔记是“五位一体”。

如何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第8篇

一、读书笔记形式的指导

传统的读书笔记大多采用做批注、摘抄好词好句及写读后感的方式。这样操作,时间长了,学生会失去兴趣。我们在传统的读书笔记形式上创新,教给学生多样的呈现方式,让学生根据书本特点采用自己喜欢的表达形式。

1. 绘本式

在阅读的书里,有许多书配有插图,也有文字表达耐人寻味却不配插图的。我们引导学生把画画与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用图画配文字的形式再现书中的某一人物或情节。如读《埃米尔擒贼记》之前,我们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读完书后,把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画面画下来,可以结合插图,可以自己创造,并为图画配上相关的信息。这样图文结合的形式,学生乐于尝试。

2. 粘贴式

制作读书笔记的时候,有时候觉得一个栏目要写的内容较多,但是这个栏目的空间有限,我们就让学生把要写的文字先写到便利贴上,再一张一张叠起来粘贴到读书笔记本上,由于便利贴小巧,又有多种色彩和形状,很受学生欢迎。做科普读物读书笔记的时候,学生会收集一些图片,那也可以贴在相应的栏目里,作为文字的补充。为了美化,有些学生还喜欢根据内容贴相对应的活动照片、风景图片,这都值得肯定。

3. 表格式

顾名思义,就是读书笔记采用表格的形式。学生在阅读中根据预设表格,边读边思考,边归纳边整理。如《春田狐的爱》一书的阅读,可以就自己对狐狸的印象设计一份表格,填写自己原先对狐狸的印象以及阅读本书后对狐狸的新印象。

4. 评星式

评星式的读书笔记,一般包含以下栏目:

5. 小报式

所谓小报式读书笔记,一般要求版面设计比较精美,内容丰富,书写端正,画面清晰,作品完整,可以用来展览,或者用于教室布置,也可以用作收藏。小报式笔记相对费时,但往往有机会得以打印与展示,学生参与兴致高。

除了以上罗列的几种,读书笔记的形式还有很多,比如提纲式、漫画式等。这几种形式可以单独成为读书笔记,也可以几种形式组合在一起成为一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形式可以随着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课外读物不同风格而变化,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挖掘。

二、读书笔记内容的指导

形式为内容服务,读书笔记做得好不好,最主要的是内容。读书笔记里可以安排哪些内容,怎样把内容展现出来,这些也需要教师的指导。读书笔记内容的指导,我们主要关注两个方面。

1. 主要栏目的设计

做读书笔记初期,建议教师和学生一起设计读书笔记的栏目,这样既能降低做读书笔记的难度,又能教给学生栏目设计的技能。比如,读《昆虫记》,根据这本书的内容,我们设计四个栏目。栏目一:昆虫小名片;栏目二:作家笔下的昆虫;栏目三:我笔下的昆虫;栏目四:昆虫小百科。做读书笔记的时候,可以把这四个栏目都做进去,也可以择选其中几个,或者增设其他栏目。因为有栏目预设,学生知道怎么去做这份科普读物的读书笔记了。

当学生初步掌握如何设计读书笔记栏目后,教师就开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栏目。如《鼹鼠的月亮河》,有的学生设计了“美丽的月亮河”“米加的梦想”“友情的温暖”“美好的结局”等栏目,都很有创意。

2. 阅读任务单的提供

阅读任务单,能为学生提供阅读思考的路径,提示他们思考什么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思考,沿着怎样的思路思考,等等。这样,学生就可以依据任务单的形象提示去完成读书笔记。根据课外读物的不同,我们提供的任务单也是不一样的。

(1)指向关注人物形象的任务单

小学生阅读的材料大多是儿童文学,这类作品一般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有调皮捣蛋的,有善良天真的,有幽默搞笑的,也有可亲可敬的,这些丰富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看完一部作品时的印象有些凌乱,阅读这类作品时,提供设计“人物名片”“人物小档案”“我来描述你来猜”“人物关系图”等任务单。学生能根据人物特点进行描述,说明学生已经读懂了这本书,并且把这个人物的形象记在脑海里了。

(2)指向把握文本内容的任务单

在阅读了整本书后,需要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整体的把握,这时,可以提供图式化的任务单,以帮助学生对书本内容有整体的感知,使做读书笔记的过程变得既有趣又有效。如阅读《爸爸变小记》,提供如下阅读对照表:

(3)指向故事情节的任务单

故事情节是小说阅读的要素之一,学生在读整本书的时候,最先关注的一般是故事情节,印象最深的最想聊的也是故事情节。教师针对故事情节特点提供学习任务单。比如,阅读《淘气包埃米尔》,让学生填写“心情日志”:

三、读书笔记写法的指导

不管是做哪种类型的读书笔记,写法的指导不容忽视。比如,做批注式读书笔记,教师要指导学生做批注之前想好怎样表述简明,关键词是什么,想好后再写。如果是借阅的书,要做批注,就要写到便利贴上,夹在那一页里。再如,摘录式读书笔记,可以把书里的精彩观点、名言警句等摘抄下来,以备将来选用。摘录后,不能忘记写上摘自什么书及页码,还要记下书的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日期。

难度相对较高的是小报式读书笔记的写法指导,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读书感想、读书体会及读书收获写出来。要把这些内容表达出来,除了认真地读懂原作,还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表达技巧,让学生根据书本特点去发现表达规律,学会迁移运用。如何表达,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联结生活法

儿童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富有情趣的情景画面以及触动心弦的语言。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读好这些语段,并能联想自己的生活情景,借用文本中的特色语言描述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一个体验。如《装在口袋里的爸爸》,当学生读到爸爸变小后,妈妈让他每天待在杨哥的口袋里监督他上学,同时还发生一系列有趣而又神奇的事情。学生读的时候心里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读完后,就让学生想象:如果你的爸爸变小了,会发生什么事呢?做读书笔记的时候,就可以写一写。

2. 人物速写法

故事阅读中,总有让读者印象深刻的人物。读完故事后,每个孩子对人物的理解和认识角度也是各有不同的。我们由学生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去设计人物名片,可以是人物的外貌变化描述,可以是人物的性格内心描写,也可以是人物主要经历的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从多方面写。读《精灵鼠小弟》,我们就尝试让学生设计人物名片。学生的读书笔记上出现了鼠小弟、野茉莉等人物多样化的名片。毫无疑问,学生的读书笔记内容也丰富多了。

3. 换位想象法

想象自己是一名记者,对书里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进行采访,然后尝试用被采访者的语气回答问题。或者把自己想象成书中的人物,根据故事情节发展,自己会有哪些经历,把它写成日记。还可以给书里自己尊敬的或者喜欢的人物写信,请教问题或者提出建议。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同书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如阅读《窗边的小豆豆》,做读书笔记的时候,可以和书中的小林校长或者小豆豆对话,然后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进行回答。换位想象,不失为表达的一个好方法。

4. 故事续编法

我们读任何一本书,总会进入故事中与书中人物一起快乐,一起难受,一起担心,总会带着自己的人生经验产生不同的体验或认识。学生读故事也一样,总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联想。针对此,我们引导学生想象,想象你就是这本书的作者,描述一下书中的人物在本书诞生之前的几年或之后的几年发生了什么。如阅读《亲爱的汉修先生》,教师引导学生用上一段或者两段话,写一写鲍雷伊以后还会给汉修先生写什么信,学生兴致较高。

总之,学生做读书笔记,教师要精心指导,当学生掌握一定技能后,再慢慢地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要及时通过实物投影进行展示与交流,让大家在互相观摩中学习。对于优秀作品,通过发喜报、上传家长群及张贴到班级展示园里进行奖励。读书笔记交流后,学生可以再次修改完善,修改后的读书笔记,继续予以加分,让学生尝到努力后的喜悦,激发他们保持浓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上一篇:(新课标卷)2014年高考政治预测卷 0下一篇:优美好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