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册第三单元练习题

2024-08-11

第五册第三单元练习题(精选9篇)

第五册第三单元练习题 第1篇

第五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一、语言的实际运用-----得体的统习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B、令媛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感谢您。

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主要清清白白做人。

D、令郎不愧为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答:.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 A、B 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要求①不变更原意;②人物、人称表达准确;③时间、地点交代清楚合理

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能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告诉老师一声。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里找她行不行。”

A、当天下午,小王在校门口对郭老师的女儿栅娜说到这件事小王说:___

B、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郭老师本人小王说:___、下面一段短文有不得体的地方,清指出并改正。

某校请教授作报告,写了一封信给教授说:“请您老人家作报告,想来您也会觉得荣幸的。”作了报告后,有关人员又给教授写了一封感谢信,说:“您的报告对我们确实有些帮助,特此致谢”。

不当之处:①____③______、从语体色彩考虑,下面的句子括专内应填入哪一个词恰当呢?

(1)国家预算中消费支出增加了,就应该相应地()积累,()基建,保持国民收入中生产和分配之间的平衡。

(减一减少;压缩一压)答:依次选:

(2)我们()村的时候。看见一位中年农民正跟不少人()第二天买化肥的()。

(进进入;商量商谈;问题事)答:依次选:

二、阅读

(-)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性!李先生究竟犯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鼓掌)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历声,热烈的掌声)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掌声)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谋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这段文字一开头就提出了作者的观点(论点):.接着,作者从三个方面论证自己的观点。这三方面是:

(1);(2);(3).第 1 句话中的“历史上”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答:、第一段第 3 句话中有三个副词:“只”“不过’“无非”,放在句中有什么作用呢?

答:.第二自然段中用反义词“无耻”与“光荣”有什么作用?

答:、从语言运用要得体的角度,说说第二自然段在语言运用方面的特点。

答:

(二)①进入对世纪后,人们越来越重视智力对培养人才所起的作用。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提高,人们发现,情感、意志、品质对于人的成功往往起着比智力更加重要的作用,而人的健康的情感,又与长期的艺术熏陶有密切关系。因此,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必须重视艺术教育。

②古往今来,在事业上卓有成效的人,大多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一次在布拉格作物理专题演讲后,在阵阵热烈的掌声中他起立作答:“如果我用小提琴演奏代替言辩,将会更加愉快,更易理解”于是,(甲)他熟练地演奏了一首难度相当高的莫扎特的奏鸣曲 [(乙)他演奏了一首莫扎特的鸣奏曲 ], 用音乐表示谢意。了解爱因斯坦的人都知道,他酷爱艺术,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他把拉小提琴当作最好的休息,并在琴声中获得灵感。

③当代中国科学泰斗之一钱学森先生,为我国发展尖端空间科学技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91 年 12 月 22 日,在接受国家最高褒奖时,他深情地提到了夫人女高音歌唱家蒋英,他说:“她给我系统地介绍了德国的古典音乐艺术,这些包含着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的古典音乐艺术,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了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才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 (从“导弹之父”的话语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艺术,能启迪心智,能拓展视野,能完善人格)。

④我们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也有很高的艺术造诣。1996 年在菲律宾与参加亚太地区经济论坛会议的各国首脑联欢时,他不仅表演了歌舞,还用钢琴弹奏了一曲《天鹅湖》。它对记者说:“我虽然是国家主席,但也是个普通的人,我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我喜欢唐诗、(丙)、元曲,也爱看坦丁、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丁)的作品,这些作品带给我极大的欢乐;我也喜欢(戊)、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柴可夫斯基的音乐……”

⑤我国古代就已注意到艺术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所起的作用。在古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能掌握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古代称为六艺),其中的“乐”指的是音乐,而音乐正是艺术的重要内容。孔子说:“诗,可以兴也。”这里的“诗”,是文学和艺术的结合,而“兴”,指的是思想感情的激发。这句话强调了文艺对于提高人的审美情感的意义和作用。时代发展到今天,艺术对人的成长的重要作用,我们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近十年来,上海中小学都把艺术教育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上海某区的一所小学,以写字为突破口,把书法教学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结果 (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他们的成功经验,对我们进一步发挥艺术教育的作用,是有益的启示)。

(6)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人的自身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发掘艺术教育的资源,在重视智力开发的同时,重视人的高尚情感的培养,使对世纪的一代新人,成为个性健康发展、素质全面提高的社会优秀人才。、第②段画线部分,原文用甲句而不用乙句的理由是什么呢?

答:.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作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江泽民同志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在第④段中的丙、丁、戊处应该填写什么呢?

答:.文中的第④段不能与第③段互唤位置,不是因为时间先后的原因,而是因为_______、第⑤段画线的句子中“学习热情”与“学习能力”前后顺序如果颠倒的话,就不符合逻辑,这是因为

17.本文的论点是 ________ ________.本文在论证论点时,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是从 __ 方面论证的;后一部分是从_____ 方面论证的。.本文结尾句是“他们的成功经验,对我们进一步发挥艺术教育的作用,是有益的启示。”请把它改成意思相同的反问句。

答:

(三)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影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许多容貌俊秀的人却一无所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的美而放弃的内在的美。

仔细分析起来,形体之美要胜过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以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见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加以合成的方法,画出最完美的人像。其实像这样画出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才会喜欢。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美人的迟暮也是美的”。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美有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傀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这是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一篇短文《论美》。作者认为什么最美?

答:、哪一个自然段列举了两种情况作对比论证?

答:、将文中划线的三种美,按作者的观点由高层次向低层次作排列是-.第 5 段“美有如盛夏的水果”的“美”是指哪种美?

答:

三、作文、作文

题目:此事我认为好(或不好)

要求: l、把“此事”记清楚; 2 .要说出自己认为好(或不好)的理由

答案:

五册三单元

一、l、D .(“令郎”“令媛”“令尊”都是传统的对对方的儿子、女儿、父亲的礼貌称谓,B、C 用在自己一方显得不得体; A 项中称对方母亲为“家母”也无表敬之意。)2、A、小王说“(姗姗,)小李他(或她)明天上午不到语文组找你妈妈了,请你转告一声;她还问后天晚上去你家找她行不行。B、小王说:“郭老师,小李说他(或她)今天上午不来找您了,问明天晚上去您家找您行不行?”(由于对象、时间、场合及目的等条件的变化,引起了语言运用的变化。首先要把握题干中要求转述的两个内容,回答对不得遗漏。由于是转述,人称、时间、地点都发生了变化,转述时要切合新的语境。)3、“荣幸”是自谦之词,用在对方,有抬高自己不尊重别人之嫌;用“有些帮助”评价别人的报告,显然不尊重对方,更谈不上致谢了。①处可改为“乐意”或改为“我们感到很荣幸”;②处可改为:“对我们有极大的帮助”之类。4 .(l)依次选:减少压缩。此句有较强的书画语体色彩,选用双音词显得庄重严肃。(2)依次选:进,商量,事。此句是口语化,要用通俗明快的语言。

二、(-)5、“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6 .拿不出“理由”“事实”,只是野蛮屠杀,足见其卑劣无耻;不敢光明正大,只是偷偷摸摸地暗杀,足见其卑劣无耻;杀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嫁祸于共产党,足见其卑劣无耻7 .“历史上”指有史以来。加上“历史上”强调反动派卑劣无耻的行径是空前的,表达了作者极端的愤怒。8、三个副词“只”“不过”“无非”用在句中,表明李先生的行为是一个中国人正当的,正义的行为。9、用反义词前后呼应,构成鲜明的对比,增强表达效果,表达了对反动派罪恶的有力控诉,高度赞扬了李先生为争取和平的献身精神,富有演讲的鼓动性。10。

这段文字都使用短句子,每一句话后都是一个!表现了演讲者激愤之情。用短句大声疾呼,义正词严,慷慨激昂,痛斥敌人,很有感染力。

(二)11.因为甲句突出了爱因斯坦小提琴演奏技艺的高超(或答小提琴拉得好 , 艺术修养高艺术造诣高))1 排比13.能表演歌舞;能弹钢琴名曲14.依次为 : 宋词马克.吐温莫扎特15.因为第(3)段紧承第(2)段写科学家 , 第(4)段写政治家 , 所以不能互换.16.学习热情的提高是学习能力提高的前提 ,(或说条件)所以不能调换.17.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18.18.事例道理19.他们的成功经验 , 对我们进一步发挥艺术教育的作用 , 不是有益的启示吗 ? ?三))2 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21.第四段22.优雅行为之美→形体美→颜色美23.颜色美

第五册第三单元练习题 第2篇

二、 解释词语 委而去之 域民 固国 天下畔之 舜发于畎亩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曾益 征于色 而后喻 人恒过 法家拂士 越明年 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旧制 属予作文 大观 连月不开 古仁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是进亦忧,退亦忧

三、 翻译句子 ⒈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⒉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⒊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⒌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⒎前人之述备矣。⒏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⒐去国怀乡,忧谗畏讥。⒑上下天光,一碧万顷。⒒宠辱偕忘。⒓或异二者之为。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⒕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⒗微斯人,吾谁与归。

第五册第三单元练习题 第3篇

本单元是“中外童话”专题, 选取的课文有《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这些童话故事来自不同国度, 风格也不尽相同。《巨人的花园》描写了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 便筑起围墙, 从此花园里没有了欢声笑语, 花园里也不再有鸟语花香, 最后在一个小男孩的启发下, 巨人终于明白春天为什么不光临自己的花园的原因。于是, 他拆除了围墙, 很快花园里的一切又恢复了生机。编者大概是想通过这个童话, 让孩子们知道快乐是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幸福是什么》讲了三个牧童挖了一口井后, 智慧的女儿出现在他们面前, 感谢他们做了一件好事, 祝他们幸福, 并引导他们自己去弄明白什么是幸福, 让学生懂得幸福是要靠劳动, 尽自己的义务, 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去年的树》通过写鸟和树是好朋友, 鸟儿飞回南方, 答应了树的要求, 第二年春天小鸟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让学生体会到童话的世界里也是有情有义的。《小木偶的故事》讲述了“小木偶”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系列挫折,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丰富曲折。每篇课文都紧紧围绕专题, 把学生带入奇妙的童话王国, 让他们在童话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的力量。

另外, 本单元的“资料袋”里还介绍了童话的分类, “综合性学习”栏里又安排了“读童话、编童话、演童话”的综合性学习。可见, 编者对童话这一体裁的重视。

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都是出自大师之手。《巨人的花园》这篇文章改编自英国作家王尔德的《自私的巨人》, 《去年的树》是选自日本新美南吉的故事集《小狐狸阿权》。我们的学生在教材中有机会与文学大师相遇, 本是庆幸的事情, 但遗憾的是, 编者在选这两篇文章的时候, 人为地对原作进行了增删。我们细读《巨人的花园》时就发现, 大量细节的删减和改动, 破坏了作品的整体性, 内在的线索也断了, 给这篇文章增加了几分说教味。因此, 教师在教学前, 有必要把故事的真相讲述给学生, 给学生多一份阅读材料, 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经典的魅力。

【设计理念】

童话一直是学生的最爱, 所以本单元的课文一定是学生喜欢的学习内容。其实, 孩子在妈妈怀抱里的时候就听妈妈讲过很多的童话故事, 现在把这些故事正式地选进教材, 我们的教学目标就不能只定位在了解故事内容或者仅仅为了完成识字任务上, 而是要真正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 品味童话的语言, 体会童话的特点, 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因此, 在教学前, 有必要设计一份预习单, 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 把真正的经典放到学生的视线中, 引导学生自己去比较, 去发现, 真正的经典童话是什么味的。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了解童话的结构特点, 语言特色, 从而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热情, 让每个学生都能随心所欲地去书写自己的童话故事。

【预习流程】

一、大声读一读

孩子们, 你一定读过《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和很多有意思的童话吧?你一定很愿意跟着“爱丽丝”去漫游, 跟着“洋葱头”去历险吧?今天起, 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进更广阔的童话世界, 认识那些住在童话中的树啊, 鸟啊, 小猪啊, 巨人啊, 还有跟我们一样的小孩子, 好吗?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些平平常常的角色, 生活在童话里的时候会变成什么样, 是不是有着让我们喜欢、向往和感叹的生活经历呢?下面就让我们搭乘通往童话王国的列车出发吧!

同学们, 童话王国的旅行开始了, 第一站, 让我们走进《巨人的花园》, 那里风景秀丽、奇异, 接待我们的花园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邀请你的家长或同学跟你一起欣赏英国才子王尔德的《自私的巨人》这篇童话吧, 读完之后, 相信你的大脑一定会抓拍住几个镜头, 让你品味出这个童话的味儿的。 (附王尔德的原作《自私的巨人》)

第二站, 我们去一片森林, 这里住着一只爱唱歌给树听的小鸟, 和一棵爱听鸟唱歌的大树。大声读一读《去年的树》这个小故事吧, 你听出小鸟对树的深情了吗?

第三站, 我们来到“故事万花筒”面前, 小猪和小灰狼将呈现一台精彩的变脸戏法。你可要睁大你的“火眼金睛”, 小心被它们拉进童话的森林, 走不出来哦。 (附格林童话中《三只小猪》的故事, 希腊尤金·崔维查的《三只小狼和大坏猪》和美国乔恩·谢斯卡的《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

同学们, 终点站——“永无岛”到了, 这是个自由、安静的天地。让我们静下来边回味, 边思考:我们理想中的童话“长”什么样呢?

【设计意图】如果我们语文教师想在学生心田播下一粒童话的种子, 就需要领着他们真正走到童话故事中, 让学生直接感受童话的魅力, 才有可能被童话吸引, 才有可能真正理解童话, 尊重童话, 爱上童话。因此, 在预习单的第一板块, 我就把风格不同的原版的童话故事带到学生的面前, 让学生直接面对经典, 让经典唤醒学生阅读童话的热情。

二、仔细辨一辨

1.读完《自私的巨人》和《巨人的花园》, 我更欣赏 () 这个故事。我特别喜欢故事中的 () 这个片段。因为从这个片段中, 我能感受到 () 。

2.读了《巨人的花园》和《去年的树》两篇课文, 我发现, 由于它们表现的是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内容, 所以作者所采用的结构表达方式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巨人的花园》采用的是__________结构, 而《去年的树》采用的是__________结构, 这正是童话故事中最常见最经典的结构。这样表现的结果就是让我深深地记住了巨人和小鸟这两个特别的角色。老师, 我还发现, 在我的身边就有像巨人和小鸟这样的伙伴呢, 下次, 我在日记里写给你看。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的感性阅读的铺垫, 我们有必要做一点理性的思考。选编后的文章所缺失的魅力即使是四年级的学生也是有感觉的, 他们能不能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 就需要教师给他们一个表达的出口。在此设计比较阅读, 联系生活表达, 都是为学生能多一个视角来看童话的内涵, 从而感受到童话故事中的情感、哲学在我们真实的生活中是存在的, 我们的童年是需要童话来润泽陪伴的。

三、用心记一记

浏览“读读写写”板块中的生词, () 、 () 、 () 这些词我已经很熟悉了!不过, 我发现有几个词 () 、 () 特别难写, 小伙伴们, 你们注意到了吗?通过读课文, 我还知道一些词的意思, 我甚至可以用 () 、 () 、 () 这几个词连在一起说一段有趣的话呢。不信, 瞧:__________。不过, 还是有些词我不是很理解。比如 () 、 () 。

【设计意图】对生字词的学习, 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学习。四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已经有很大的差异, 有的学生因为有了阅读积累的底子, 可能都没有生字词了, 有的学生的困难也许还很大。因此, 有必要在预习的时候, 就让他们先检验这些“生面孔”, 然后归归类, 重点难点的词语集中到课堂上讨论解决。

四、放胆练一练

1.孩子们, 在“永无岛”上, 你想象出理想中的童话“长”什么样了吗?请和家长、小伙伴们分享一下你的发现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尝试编一个你认为最棒的童话故事, 讲给小伙伴听听。

3.邀请你的读书好搭档, 和你一起演一演你们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吧。

第五册第三单元练习题 第4篇

一、运用网络教学的背景

21世纪的人类面临着一次历史的飞跃——由工业化时代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公路、互联网的出现,给人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0载体,在一个容量无限的信息库,可以找到几乎所有需要的信息,无论是你见过的,还是没有见过的,想知道的,还是不想知道的,从而真正体会“地球村”的内涵。

我国颁布的《新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二、网络教学前的准备

1.学生全面搜集,网中遨游

资料的搜集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我沒有大包大揽,基本上是让学生们自己搜集。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完全能够驾驭这些。有了目标,学生激情高涨,他们也乐于一显身手。所以两天之后,我在电子阅览室服务器上打开学生的文件夹,发现绝大部分同学完成情况很好,有文章朗读,有教学影片,有对鲁迅的解读,也有对阿Q的评价,甚至有的同学把相关网站链接了起来。

2.老师科学整理,建立平台

在远程教育中老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除了要更新教育观念外,还必须掌握网上远程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其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多媒体教学理论、多媒体计件制作、网络基本知识等。这样才能对学生需要的材料进行合理的加工、整理,并建立教育平台。

“学习论坛”模块是一个最活跃的地方,它也分为两大板块:主要问题讨论和自由讨论。主要问题讨论是老师参考教学要求对学生设计的一些有关小说的重要问题的讨论,学生可以任选一种交互方式进行讨论,如电子公告牌、聊天室、电子邮件等。自由讨论就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和同学们交流讨论。

三、网络课堂的规范

网络学习既有利也有弊,如网络教学在时空上的无限性,也导致自由与约束的失衡,多媒体的信息传播在方式上使知识变得易学,但却可能导致浮躁的学习态度和无深度思维等问题,老师必须针对这些采取一些措施,使之朝有利的方向发展,如运用好计算机的多种功能:

1.交互、示范功能

可将任何一个学生音、视频信息回传给教师或全体学生,通过键盘、鼠标的交互操作,可对他们进行不离开座位的手把手地引导。

2.遥控、监视功能

学生与老师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遥控,以进行点对点的帮助。学生练习时,老师可回显学生屏幕以督促学生的操作。

3.锁键、复位功能

教师在进行授课讲解时,锁定学生的键盘,以保证学生专心听讲,需要时才全体或分组开机。

4.全体执行功能

教师可以命令的方式执行学生电脑的软件资源,相当于远程登陆,适用于全体学生的同步操作与示范。做到自由与规范的结合,既有教师统一的指挥,也有学生自由的探索。

四、网络教学的丰硕成果

在网络教学中,老师不再背着手,踱着步,学生不再愁眉苦脸,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是在轻松而又愉快的气氛中渡过,老师和学生,特别是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不管是在主要问题论坛上,还是在自由论坛上,还是在“我的大作”模块中,学生的才气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如一位同学写了一篇《一颗被矛盾纠缠的灵魂谈鲁迅的婚姻和爱情》的作品,就出乎我们的意料。虽然不算什么经典,但他能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谈出自己的见解,且有理有据,这充分说明学生在网络课堂上的思维得到了锻炼。

五、网络教学的重大意义

网络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它完全改变了我讲你听的师生关系,实现了真正的课堂教学民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保证。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借助于网络平台提供的强大交互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体验到了快捷、丰富。既增强了师生间、学生间交流的快乐,又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是一个目前非常适用的教学方式。

第五册第三单元练习题 第5篇

教学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五册第 三

单元《千克、克、吨》单元教学设计

银河小学数学科

三年级备课组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有关质量的知识,它是今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基础。千克、克、吨这几个量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轻重的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为了帮助学生获得千克、克、吨的具体概念,教师要安排大量的操作性的活动。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1千克、1克、1吨有多重,了解用秤可以称物体的轻重。

2、掌握千克、克、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

三、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四、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使用质量单位,进行千克、克、吨之间的换算。

五、本单元知识框架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掌握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结合实际正确运用质量单位。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4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计划课时

授课日期

有多重(认识千克、克)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9.20

吨有多重(认识吨)

、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有多重。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9.21

练习四

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进一步了解1千克、1克、1吨有多重。

9.22

单元测试及测试情况反馈

查漏补缺

合 计

八、各课时教学设计

《有多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三)教学活动

活动内容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游戏导入。请三位学生到台前做“背一背”的游戏(请一位同学背另外两位同学,被被的两位同学轻重对比明显)。背的同学把感受讲给同学们听,让学生感受到人是有轻重的。

2、实践体验。再请学生掂一掂桌上或带来的物体,感受物体的轻重并互相说一说。

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事物相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

、认识秤。

2、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⑴、称一称。

⑵、掂一掂。

⑶、估一估。

⑷、找一找。

⑸、猜一猜。

⑹、拎一拎。

⑺、说一说。

⑻、小结: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物体有多重。

3、建立克的质量观念。

4、单位换算。

⑴、让学生通过称一称、算一算等活动,理解1千克=1000克。如可以通过称2袋500克的盐,也可以称5袋200克的米等活动。

⑵、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并让学生说说再哪儿看见过这种符号。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感受千克、克。

三、拓展应用

、一个鸡蛋重()

一个西瓜重()

2、2kg=g

4000g=kg

7kg=g

8000g=kg

3、我的 体重

同伴的体重

一个

土豆

我的 书包

我的 估计

称量

结果

4、想一想:

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

巩固知识。

四、小结

(四)教学效果评价

《1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三)教学活动

活动内容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一、情境导入

今天小明遇到难题了,他不知道大象大约有多重。大家愿不愿意帮帮他?

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

2、看一看,算一算。利用图片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说一说。

3、说一说。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看一看,第一幅图的意思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

4、练一练。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吨的质量单位。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感受1吨有多重。

三、拓展应用

、4千克=()克

3吨=()千克

50000克=()千克

()t=XXkg

8t=()kg

()kg=6t

2、填上合适的单位(克、千克、吨)。

500

250

3、连一连。

2克

2千克

200千

400克

4、在○里填上“>”“<”或“=”

500kg○3kg

kg○300g

9kg○9000g

800g○10kg

3kg○3t

4000g○4t

8000千克○8吨

4500克○4千克

3t○3600kg

5t○5000g

巩固知识。

四、小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第五册第三单元练习题 第6篇

天河区旭景小学

郑少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接触质量单位,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所以在学习中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给学生创设充足的活动时间,让学生通过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实践活动,感知千克与克,建立1千克与1克的质量观念。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就在身边。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了解克、千克、吨的实际质量,了解用秤可以称物体的轻重。

2、掌握克、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系简单的换算。

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克、千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掌握克、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初步建立克、千克和吨的质量观念,结合实际正确应用质量单位。

第一课时《有多重》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

认识克、千克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建立克、千克的实际观念。教学准备:

课前先让学生去搜集有关秤的资料。在让学生准备台秤、天平、有关图片、花生、苹果、硬币、盐等实物。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游戏导入。找三位学生(其中有两位轻重对比明显的)到讲台前做“背一背”的游戏。背的同学把感受讲给同学们听,让学生感受人是有轻重的。

2、实践体验。让学生掂一掂自带的物体,感受物体的轻重,并在组内互相说一说。

二、实践操作,建立千克与克的质量观念。

1、认识秤。

(1)说一说:在生活中你曾见到哪些秤?(2)出示图片展示各种秤。(3)介绍台秤和天平。

2、认识千克。

(1)称一称。请学生用台秤或弹簧称一下两袋盐,知道两袋盐正好重1千克。(2)掂一掂。组内每位同学掂一掂两袋盐的质量,感受1千克。

(3)找一找。在组内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质量也大约是1千克,并称一称、掂一掂。(4)说一说以千克为单位的生活中的物品有哪些。(5)小结: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物体有多重。

3、认识克。

(1)两袋盐可以用秤称出重量,那么1枚硬币也能用台秤称出重量吗?

(2)说明用天平来称较轻物品的质量,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并演示在天平上称1克重量的过程。

(3)说一说生活中常见到的以克为单位的物品。(4)说明克可以记作“g”。(5)单位换算。

说说在哪儿看见过“kg、g”?理解1千克=1000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2题。

多媒体出示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体让学生填写合适的质量单位。如:一个乒乓球重1(),一袋洗衣粉重1(),一支牙膏重100(),一只鸡重2(),一个小朋友重23()等。

2、实践活动。(完成课本P20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先估计一下质量,再称一称实际质量。

第二课时《1吨有多重》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

2、使学生了解1吨有多重,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教学重点:

“吨”质量观念的建立,掌握“1吨=1000千克”。教学难点:

认识和明确吨的实际意义。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图片、课前收集有关吨的生活实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出示1头大象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然后引出质量单位“吨”:千克和克我们已经认识了,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朋友“吨”。

二、联系生活

探索新知

(一)、结合生活实际估一估,算一算,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

1、(图片)一头水牛的质量是多少?你抱的动吗?3头水牛是多重呢?(学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3头水牛的质量约是1000千克。(说明: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

2、背一背,一个小朋友有多重?(请两位学生示范表演,然后把感受说给同学听)(图片)一个小朋友重25千克,4个这样的小朋友是多重呢?40个呢?(板书:40个体重为25千克的小朋友的 质量是1000千克,就是一吨)。

3、(图片)1桶油重100kg,10桶油约重。

4、(图片)1袋面粉重50 kg,20袋约重1吨.(二)、了解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1吨=1000千克

(三)、说一说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感受吨。

1、出示课本P21“说一说”中的三幅图片,知道吨可以记作“t”。

2、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你在什么地方见过“t”这个符号?

(四)、巩固新知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3、填一填:(课本P22练一练的第3题)

4、数学游戏。

绵羊

狐狸

大象

44千克

20千克

18千克

142千克

172千克

64千克

200千克

160千克(1)哪几重小动物的体重合起来是1吨,试着算一算、说一说。(2)哪几重小动物玩跷跷板,跷跷板仍是平衡的?(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第三课时《搭配中的学问》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实际,学会配菜,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鼓励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教学重、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学会搭配方法。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卡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有很多同学都在学校吃午餐。在一星期中,我们的菜谱都不一样,其中既有荤菜,又有素菜,搭配合理。今天大家一起当回小厨师,也来试试怎样配菜?

二、感受有序搭配

1、图片出示星期一菜谱,学习配菜。

(1)如果一份盒饭中含有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那么有多少种不同的配菜方法?(学生利用各种方法进行搭配)小组讨论交流。(2)学生活动。

(3)学生汇报,教师对学生的搭配方法只要合理的都给予肯定。

2、出示星期三和星期五菜谱。

思考:每天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自己先说一说,再和同桌交流。

3、全班内汇报,交流配菜方法。

三、体验有序搭配

1、学校组织打羽毛球比赛。我们班有3名男生、2名女生参加,请问有多少种不同的组队方案呢?

第五册第三单元练习题 第7篇

一、教材分析:

《乘火车》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这是一堂计算课。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内容既是前面所学内容的扩展,又是学习后继知识“有关0的乘法”的重要基础。

二、学生状况分析:

在新课程沐浴下成长的三年级学生,在灵活开放的课堂中,已基本养成了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能够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且在计算的灵活性、策略性上能有明显的提高。学生们的好奇、好胜是教学的大好契机。

三、教学目标:

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目标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能力目标的培养和情感目标的落实。

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 提出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四、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本节课我将以探究式教法为主,精心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并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创新教学方式,构建“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合作)探索--鼓励多项交流(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并注重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达到锻炼意志,树立信心的目的。

五、教学设计流程:

(一)、温故知新,做好铺垫。

因为本节课知识是上节课进位乘法的延伸,知识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所以在新授之前我复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与不进位的乘法,通过学生做题与讲题即对计算法则进行了回顾,又为这节课的新授做好了有利的铺垫。

(二)、创设情境,激趣促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创设了“乘火车旅游”这个情境,从而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主动学习。

(三)、看主题图提出问题。

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孩子的选择,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这一环节的设计就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培养学生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自主探究,实现再创造。

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自己的探索而获得新知,就是一种“再创造”,因此,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我将从如下几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独立探究。

在学生明确了数学问题之后,就放手叫学生自己来列式并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寻找答案。这一层次的教学,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思考,让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激发学生再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从亲身体验中探索出计算方法与计算理由,形成探究的感性认识。

第二层次:合作探究。

在学生尝试计算出结果后,再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这时,教师因势利导,通过几个问题的点拨 ——“十位上为什么是6”“百位上的8是怎么来的?”等,着重引导学生突破“连续进位 ”这一教学难点。在这一环节中,我抓住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口述算理,促进全班同学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自我分析、调整的能力,即既突出学的主体性,又强调教的主导性。

第三层次:比较异同,归纳法则。

结合两道例题的比较,使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不仅是两位数乘一位数还有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再通过与复习题的比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法则。这一层次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异同由学生发现,结论让学生总结,不仅加深对法则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学习能力和方法。

第四层次:质疑问难,回顾32页知识。

组织学生一边把书上的空填全,一边思考自己还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五)、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练习题的设计要把抓基础知识与发展创新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发展思维,形成技能的目的,于是,我设计了基础练习,综合练习,提高练习等多层次的练习,并通过以上练习,促使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认知结构中,以利于更好地迁移和运用。

(六)、全课总结,促进建构。

第五册第一单元 第8篇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歌,学生朗读时很有感情,在引导学生体会这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时,他们觉得幸福生活是爸爸妈妈给的,对党、社会主义的理解,虽然我在课中渗透了一下,但学生的理解还比较浅显。我想没有必要一定要求学生理解到这么深入,现在他们爱父母、爱身边的人、爱生活,就是充满朝气、充满爱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一定会爱祖国。

《学会查“无字词典”》 这课中,我注意了语言的训练,如:你看,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换一句话,但意思不变,可以怎么说。再比如,学生画爸爸对“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的句子,喜欢把整句话都画下来,我就组织学生讨论需不需要全画,为什么?从而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语言训练。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远上”、“斜”、“生处”等。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

好伙伴 第五册第三课 教案 第9篇

(2008-11-03 19:19:00)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常规教案

总第课时

本轮第课时

第周 星期

课题:

3、好伙伴(第1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唱好弱起乐句和附点节奏

过程与方法:在实践为歌曲配伴奏及表演活动中,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同伴进行曲》等四首作品,反映了中外少年儿童同伴间的珍贵友谊之情,欢快、热情的音乐体现了好伙伴之间的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教学重点:流畅地唱好《噢!苏珊娜》,编创歌词和舞蹈 教学难点: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综合法

听唱法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聆听《同伴进行曲》

(1)导:秋天,秋高气爽,秋色怡人,真是郊游的好时光,我们结指名说 伴去郊游好吗?在郊游前,先听音乐,进行列队表演,但得听出这段

音乐是齐步走还是跑着走?(2)初听,听后交流(3)介绍创作背景

仔细聆听

(4)复听A、B段,边听边看图形谱,听后说说两段情绪是否相同?

分组讨论:用不同手段进行描述 提示:可以表演、画图、语言 分组展示 评价

(5)初听C段音乐

导:这段音乐与前面两段音乐中的哪一段相似?(6)复听C段音乐,画图形谱

(7)导:队列开始,请小朋友们进行队列变化表演。

2、表演《噢!苏珊娜》

(1)导:队形表演很精彩,全体出发。放《郊游》,学生边唱边表演。出示牛仔图。

导:小朋友们,这是什么打扮?你知道是哪里的吗?(2)放音乐,教师边唱边表演。导:我们和他们一起同行好吗? 放音乐,学生做动作。(3)学唱歌曲(4)朗读歌词

(5)放录音,学生轻唱

仔细聆听

分组讨论

分组展示 集体交流 仔细聆听 指名说 仔细聆听

指名说

齐演

导:你最喜欢哪一句?你能唱一唱吗?你还有哪一句不会唱?一起唱齐念 一唱。

重点:弱拍的附点节奏

方法:采用教师范唱对比法,让学生听辨练唱、跟唱、连唱

齐唱 指名说

导:歌中说他们去探望朋友们,说明他们跟朋友的友谊非常深厚,该 用什么心情来唱?(6)再唱歌曲

(7)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三、组织下课

A段

快、有力 板书B段

慢、柔和 设计

C段

快、更有力 教后

反思

齐唱

指名说

齐唱 集体表演

总第课时

本轮第课时

第周 星期

课题:

3、好伙伴(第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唱好弱起乐句和附点节奏

过程与方法:在实践为歌曲配伴奏及表演活动中,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同伴进行曲》等四首作品,反映了中外少年儿童同伴间的珍贵友谊之情,欢快、热情的音乐体现了好伙伴之间的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教学重点:流畅地唱好《噢!苏珊娜》,编创歌词和舞蹈 教学难点: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综合法

听唱法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教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复习《噢!表演苏珊娜》(1)完整地唱一边。(2)编邀请舞

A、教师跳基本舞步——跑跳步。B、分组设计创作 C、分组展示 D、师生评价

2、新歌教学

集体舞蹈 分组表演

(1)导入:上次我们碰到了美国人,并学了一首美国歌曲,知道他

们很珍惜友谊,看到他们很珍惜友谊,有一个小朋友不禁唱了一首歌

曲,我们来听听他唱了什么?(2)听录音 学生交流

(3)师:这个学派有肯承认自己的错,说明他怎样? 学生自由回答

师:你能听出刚才这个学派有唱的歌是几拍子的吗? 放录音学生试拍。放录音学生打三拍子 提示:第一拍不打 用“LU”哼唱。

仔细聆听

自由回答

指名说

(4)学唱歌词 放录音轻唱 再放录音,轻唱 找一找难唱处 重点:

前三句强拍上的八分音符。歌中是谁向朋友倾诉“一点错” 所以“我”应唱得重一点,稍长一点。

练唱

练唱

齐唱

指名说

处理:歌中讲讲我向朋友倾诉自己的“一点错”,如果是你有了一点

错,你怎么做?

学生讨论

怎样唱?(带着内疚的情绪,向朋友倾诉自己的“一点错”,表达对同伴的信任,希望得到同伴的“原谅”使伙伴的友谊更进一层。

连起来流畅地唱一边。(5)学唱歌谱 出示歌谱

齐唱

师:第一、二锯的曲调有哪几个音是相同的?有哪几个音是不同的?

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 比一比谁的记忆和模仿最快?

教师范唱

学生跟唱

学生跟琴唱

连唱

指名说

齐唱

3、编创与活动

(1)刚才小朋友进行了比赛,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做一个游戏,找

自己的好伙伴编段新歌,看哪些学派有编得新颖、有趣。(2)展示(3)师生评价。

三、组织下课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分组创编

总第课时

本轮第课时

第周 星期

课题:

3、好伙伴(第3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做即兴创作训练活动,巩固上节课所获得的音乐基础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实践为歌曲配伴奏及表演活动中,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原谅我》等四首作品,反映了中外少年儿童同伴间的珍贵友谊之情,欢快、热情的音乐体现了好伙伴之间的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在实践为歌曲配伴奏及表演活动中,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教学难点:巩固上节课所获得的音乐基础能力 教学方法:综合法

听唱法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复习歌曲《原谅我》(1)完整地唱一边。(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齐唱

分组自由选择打击乐器试敲,讨论每样乐器用了什么节奏进行伴奏 分组表演 出示节奏谱,逐条边唱边徒手拍

加上乐器敲一敲,三条合起来(方法同上)

(3)交换敲击,一部分学生唱,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编创与活动

(1)师:玩得愉快吗?下面老师考考学派有,看哪些学派有聪明。

出示节奏

2/4 Ⅹ Ⅹ∣Ⅹ Ⅹ∣Ⅹ ―∣Ⅹ ―‖

师:你会用“3 5 6”三个音按节奏编自己的歌唱一唱吗? 听听老师的歌怎样? 教师示范 学生同座试编 学生展示 师生评价

指名说

仔细聆听

3、聆听《船歌》

(1)导入:听,远处传来了歌声,你能听出他们在唱什么吗? 放录音,学生聆听

自由唱 集体交流

(2)施舍功能交流讨论歌曲所表达的情景(伙伴们真诚的友谊之情

和欢快的气氛)

(3)幻灯出示歌词,复听全曲。

师:当很多人歌唱时,他们唱的是同一个曲调吗? 学生交流(4)再复听全曲

出示合唱谱,要求学生画出合唱的二声部图形谱 指导学生看书上是怎样画图形谱的,然后听音乐试画

指名说

仔细聆听

仔细聆听 指名说

5、师:请学派有用好艘随音乐划动,表达伙伴们轻松活泼地在船上

划行的情景。

6、复听音乐,学生随音乐划动。

三、组织下课

仔细聆听

仔细聆听

板书

设计 教后

上一篇:二年级上语文第八单元下一篇:工程师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