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危害及防治论文

2022-04-12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妊娠期糖尿病危害及防治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妊娠期糖尿病主要是指在妊娠期间发生或首次被发现的糖代谢异常症状,其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本文通过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母婴健康的影响及危害,总结了妊娠期糖尿病及早防疗方法,寄希望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妊娠期糖尿病危害及防治论文 篇1:

“糖妈妈”被增加了

从2011年12月1日开始,中国卫生部发布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正式实施,新标准更加严格,纳入的患者更多,大概每十个孕妇就有一个“糖妈妈”,中国整体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将上升至10%以上。在此之前,美国糖尿病学会也已做了关于标准的变更。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更加严格出于何种考量?对于“糖妈妈”及她们的后代,妊娠期血糖异常到底有何影响?我们又将如何规范化管理才能把危害减到最低?诊断的更严格化,纳入的患者更多,这会让我们更加忧心忡忡还是更加积极应对?

诊断妊娠期糖尿病有了新标准

“如果我们继续按照以前的诊断标准,我国将有很多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都会被漏诊。”参与起草卫生部关于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慧霞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及多个国家已经采用了新的诊断标准。

新标准的合理性在于,它基于胎儿风险及结局而制定,而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胎儿。如果用以往的标准,那些没有被诊断为糖尿病的孕妇血糖水平增高后,虽然没有达到传统意义上的妊娠期糖尿病标准,但是发生母儿不良结局的风险随之增高。比如以往妊娠期糖尿病标准是空腹血糖阈值≥5.8mmol/L,实际上研究发现,空腹血糖介于5.6~5.8mmol/L的孕妇,其胎儿高胰岛素血症发生率已超过30%,可见目前诊断标准阈值过高。

美国糖尿病学会发布的新标准将空腹血糖的诊断标准由5.3mmol/L 降至5.1mmol/L;口服75克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由8.6mmol/L降至8.5mmol/L(服糖后1小时血糖标准仍然维持10.0mmol/L);原来是必须有两项达到或者超过这个标准可以诊断,现在是任何一项血糖达到标准就可以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卫生部最新发布的诊断标准与此相同。

由于我们不同医院以往采用的血糖诊断标准不一致,而且多数采用的诊断标准远远高于此,所以对中国来说,这个标准变化可能更有意义。

妊娠期糖尿病危害深远

对于“糖妈妈”来说,首先要确定是怀孕前得的糖尿病(即糖尿病合并妊娠)还是怀孕后得的糖尿病(即本文探讨的妊娠期糖尿病)。一般来讲,糖尿病患者合并妊娠时血糖水平波动较大,血糖较难控制,大多数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而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相对较小,多数患者只要通过严格的饮食计划和运动便可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仅部分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

妊娠期糖尿病是因为怀孕以后机体发生一系列变化,如胎盘产生很多激素及大量细胞因子等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引发高血糖发生。虽然这种血糖增高的情况大多数会随着母亲产后的恢复而变为正常,但是产科大夫多年来一直非常关注妊娠期糖尿病管理的原因就在于,妊娠期血糖增高不仅危害孕妇本身,更主要的是对于宫内发育的胎儿健康有影响。如早孕期高血糖可引起胎儿在宫内发育异常(胎儿畸形、生长受限、早产等)。另外,如果妊娠期糖尿病后期血糖没有得到很好控制的话,妊娠中后期高血糖就容易透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从而引起胎儿的胰岛细胞发育,分泌较多的胰岛素,利用母体来源的葡萄糖,发生过度反应,导致胎儿在宫内过度生长发育,形成巨大儿。这样的胎儿不是提前成熟,而是肺发育成熟延迟,将来就容易发生新生儿呼吸紧迫综合征。

同样,因为母亲高血糖环境使得胰岛细胞过度兴奋,产生了很多胰岛素,婴儿在离开母体的高血糖环境后,胰岛细胞还在兴奋,一旦出生就容易发生新生儿低血糖。所以说,母亲血糖控制得越差,胎儿的并发症会越多。

另外,如果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没有管理好血糖,她们的后代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危险性也会大大增加。

对于孕妇本身,糖代谢可能在产后恢复正常,但是产科医生进行随访后发现,有一半以上的人到了老年以后可能患上2型糖尿病。很多40~50岁患上糖尿病的女性,很有可能在怀孕的时候曾经有过高血糖。

所以,杨慧霞教授建议:对于所有得过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都应在产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注意运动等,以降低将来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

重视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及随访

杨慧霞教授说,对妊娠期糖尿病高危人群建议在明确怀孕后尽早监测血糖。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包括曾经有妊娠期糖尿病史、年龄≥35岁、孕前超重或肥胖、有糖耐量异常史、糖尿病家族史、多囊卵巢综合征、不明原因的死胎或死产、流产史、巨大儿分娩史、胎儿畸形及死胎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分娩史者等。这些高危患者都应在怀孕后尽早监测血糖。

新的诊断标准建议,对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及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不必进行50克葡萄糖负荷试验(GCT),而直接在妊娠24~28周行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但是,对于一些资源比较缺乏,尤其是发病率相对比较低的地区(比如农村),怀孕年龄都比较小,又没有糖尿病家族史等,这个群体也可以先查空腹血糖。如果空腹血糖很低,不到4.4mmol/L,也可以暂时先不做OGTT。所以在中国将来推行的时候,尤其是在资源比较缺乏的一些地区,病人也很年轻,没有糖尿病家族史,也不一定都要做75克OGTT,但是有条件的医院还是建议要做。目前不建议妊娠24~28周进行50克葡萄糖负荷试验。

也许很多人会问:随着标准的更严格化,会有更多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被诊断出来,对于这部分患者,怎么样管理好,以减少对于母儿的影响呢?这是各级医院和卫生组织都在考虑的一个问题。为此,杨慧霞教授自2011年开始在全国陆续进行关于妊娠期糖尿病规范化管理的培训,以提高我国医务工作者对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能力。

存在的问题

同样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工作的孙伟杰教授认为,虽然我国已经开始规范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经过规范化的管理,母儿的结局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是诊断标准还没有完全统一。实际上这个诊断标准不止是我们中国没有统一,在世界上也没有统一。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诊断标准有很大的差别。一个新诊断标准的提出,到底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还是更复杂的一个局面的开始?基于观念的不同,现在还没有人能够回答。可能我们不一定要找到一个最好的观点,但是我们一定要找到一个最适合我们自己用的标准。

存在的第二个问题,就是管理人群中仍然有比较高的妊娠合并症的发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数据表明,即使经过规范化管理,糖代谢异常孕妇的并发症仍然不可避免,尤其是巨大胎儿和子痫前期的发生率远远高于糖代谢正常人群。所以说,我们对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仍需进一步加强。这是一个长期的目标,要做好多学科合作,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从时间上来说,孕前就要进行咨询指导,孕期要加强教育和管理,另外产后的随访也非常重要。目前我们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产后随访率偏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数据是对产妇的随访只占到38.8%,世界水平基本上也就30%左右,水平都偏低。我们要想办法提高产后随访率,包括产后跟踪提醒,寻求街道社区等多渠道合作。

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到目前为止,全国范围内仍然有很多地区没有开展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规范化管理。尤其是一些基层卫生单位,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远远不够。所以,我们迫切希望来自政策方面的支持。

孙伟杰教授最后强调,妊娠期糖尿病是一个宫内不良的状况,尤其在血糖控制不满意的时候,对胎儿的发育及未来的成长影响都极为深远,所以管理好妊娠期的糖尿病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多学科合作管理妊娠期糖尿病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赵维纲教授说:“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院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就已经是三科(产科、内分泌科和营养科)联合进行看护、随诊和管理,其核心内容就是通过综合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帮助‘糖妈妈’们将血糖控制在达标范围。”

寻求内分泌医师帮助

内分泌科接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时,在全面了解患者情况后,要为患者制订在孕期的血糖控制目标。

由上表可以看出,我国与美国的血糖控制目标大致相同。另外,我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还指出,如果经饮食控制,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或空腹血糖≥ 5.8mmol/L时,需要使用胰岛素来帮助控制血糖。

围绕血糖达标,我们依旧可以用糖尿病的“五驾马车”治疗来形容,只是这每一驾“马车”的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个体化。

1.每天吃5~6餐

饮食控制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主要途径,血糖轻度异常者仅通过饮食和运动就能把血糖控制平稳。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食物的选择种类和数量受到限制,血糖不稳定又会影响胎儿健康,在美食和健康面前不知如何配合时,可以寻求营养师的帮助。在营养师指导下根据孕妇的身高、体重及孕周进行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妊娠期间饮食控制要求既能满足孕妇和胎儿的营养需要,又适当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而不发生饥饿性酮症。饮食上可以将每日3餐改为每日5~6餐,少量多餐的方法可以减少血糖波动。为避免夜间低血糖发生,睡前可进食少量食物,如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从饮食结构上说,碳水化合物可以在50%~55%,蛋白质要达到20%,而脂肪在30%左右就可以了。

2.运动宜舒缓

糖尿病孕妇宜选择比较舒缓、有节奏的运动,如散步、缓慢的游泳、太极拳,一般的家务劳动等。以散步为例,每天坚持30分钟,能锻炼与分娩有关的肌肉群和心肺功能,为分娩做好准备。散步时注意抬头挺胸,摆动双臂,伸展胸廓,会阴部肌肉收缩,足跟先着地,步速由慢到快。千万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如跑步、球类运动、俯卧撑、滑雪等。进行运动管理需要配合全天的血糖监测,包括餐前和夜间。

有先兆流产或早产倾向、血糖控制不佳、伴高血压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脏病变、身体遇到特殊不适时(如发热等情况),不宜进行运动。

3.每天监测4~6次血糖

糖尿病孕妇一经诊断就需要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有条件者可每日测空腹血糖和三餐前/后血糖4~6次。科学的发展使现在有了更先进的动态血糖监测仪,能够监测到影响孕妇血糖波动的更多细节化的因素,使临床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4.尽早使用胰岛素

如果经饮食控制3~5天后血糖明显超过达标范围,需尽早进行胰岛素治疗。在应用胰岛素的时候,很多孕妇担心打针会对胎儿有影响,其实胰岛素是大分子物质,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不会通过血流透入胎盘,对胎儿不会有影响。常规的治疗方案是在三餐前注射短效人胰岛素或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如果夜间血糖升高,则需睡前注射一针中效人胰岛素来控制夜间的血糖。控制血糖达标的真正意义是为了减少高血糖对胎儿的影响。

5.孕期糖尿病教育

无论糖尿病孕妇的教育背景和文化水平有多大差异,都需要接受关于妊娠期糖尿病知识的相关教育。让她们知道得了妊娠期糖尿病也不用恐慌。只要与医生密切配合,多交流,多学习有关饮食、运动、监测和药物方面的知识,做好妊娠期间的自我护理和管理,很多妊娠期糖尿病不需要药物治疗就能把轻度高血糖管理住,这样对胎儿的影响就减少了。

对于基层医院,需要落实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和检出率。要让基层医生知道,孕妇第一次体检都需要查空腹血糖,如果空腹血糖超过5.1mmol/L就需要早期干预或进一步转诊治疗。空腹血糖正常的孕妇到了孕24周都需要做75克OGTT试验,血糖异常者也需尽早干预和治疗。

对于二级以上的医院,需要落实妊娠期糖尿病治疗的流程化和管理的体系化,应该有正规的营养师参与到体系中,注重孕期营养的教育宣传。建议医生、护士参与饮食营养管理中,给孕妇介绍常用食物的热量,教会她们进行血糖测定。

寻求营养师帮助

在北京协和医院,孕妇在产科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后,产科医生会建议患者除了接受内分泌科医生帮助外,还要到营养门诊接受营养师的个体化指导。据调查,85%的患者通过饮食干预就可以把血糖控制平稳。那么,北京协和医院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呢?孕妈妈们在看营养门诊时需要做何准备?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刘燕萍副主任医师。

1.携带必要的检查单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第一次就诊时需携带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有胎儿生长发育状况的B超单,肝功、血脂、血常规、糖化血红蛋白、尿常规等检查结果,以便营养师评估母亲和胎儿的营养状况。如果没有上述检查资料,需要在该医院重新做检查。如果相关项目存在异常结果,可能会要求做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

2.个体化饮食指导

经过详细了解,营养师会根据营养评估结果及患者饮食习惯和孕妈妈们商议,制订合理的饮食方案及个体化食谱。包括每餐食物的选择,摄入量的多少,食物的交换,科学分餐等。营养师会发给患者一张自我监测记录单,要求患者如实记录日常饮食内容、体重变化情况、血糖(空腹、餐后2小时和夜间)监测结果等。

3.定期随诊

一周后,患者携带自我监测记录单再次到营养门诊就诊,营养师根据所记录的血糖、体重及饮食情况等,判断实际执行情况,并评估制订的饮食方案是否合理。如果血糖控制不是很理想或营养状况不满意,需再次调整饮食方案。1周后再次进行评估调整。直至血糖控制满意且体重变化在正常范围内,胎儿发育符合孕周,获得合理的饮食营养,说明饮食方案合理。嘱患者继续坚持,按期复诊。

如果营养师指导两周左右,血糖仍没有控制在目标范围内,需要寻求内分泌科医生的帮助。

正如前面孙伟杰教授所说,加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北京协和医院的多学科合作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随着新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更趋严格,带来的可能是人群发病率的增高。这虽然让人忧虑,但同时也代表着会有更多的患者纳入血糖管理行列,从而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尽最大可能减少母子两代近、远期的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应更加重视,使之更加规范,也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普及。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积极应对,所有这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作者:吉梅朱俊平王燕

妊娠期糖尿病危害及防治论文 篇2:

浅谈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及防治

[摘 要] 妊娠期糖尿病主要是指在妊娠期间发生或首次被发现的糖代谢异常症状,其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本文通过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母婴健康的影响及危害,总结了妊娠期糖尿病及早防疗方法,寄希望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并发症 血糖控制 危害及防治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发生的糖尿病,通常发生于妊娠期的中、晚期,并伴有明显的代谢改变,其发生率为1%~14%。GDM可给母体及胎儿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孕产妇及胎婴儿患病率和病死率将明显上升,产妇及其后代远期患病率也将上升。其影响主要是由于对妊娠期糖尿病漏诊或确诊晚,得不到满意治疗导致。妊娠期糖尿病可增加自然流产发生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过多等 ,也增加了巨大儿、胎儿发育异常、胎儿宫内窘迫、死胎、死产发生率。并使新生儿易发生低血糖症、高胆红素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红细胞增多症等。如果不及时进行诊治,产妇及新生儿远期罹患糖尿病的危险性将明显增加。所以及早诊断与控制血糖是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关键。

1 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

1.1 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的危害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皮肤、泌尿系统感染、产后出血危险性高,易发生羊水过多、妊高征、巨大儿、胎儿畸形及死胎,而新生儿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窒息、低血糖、低血钙及红细胞增多症等。妊高征虽然随着年龄和体重变化,但控制年龄和体重因素后仍与血糖浓度有关。急性孕期并发症如妊高征和先兆子痫等。同时巨大儿母亲也面临着手术分娩的危险,孕妇手术分娩危险性高。

1.2 妊娠期糖尿病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危害

巨大儿、胎儿畸形及死胎新生儿发病率高,GDM越严重,新生儿病率越高,同时血糖控制好不好与新生儿病率有密切的关系。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窒息、及红细胞增多症等。新生儿低血糖症与巨大儿的发生相平行,与高胰岛素血症有关。母体血糖越高,新生儿低血糖发生越多。另外,糖尿病严重、血糖控制不良及巨大儿均可以使新生儿病率上升。

2 妊娠期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

2.1 妊娠期糖尿病的预防

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妊娠期胰岛素分泌相对减少,抗胰岛素激素分泌增加导致两者比例失衡,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受体缺陷,胰岛素信号系统调节失控等因素有关。所以应进行糖筛查的预防工作。由于胎盘分泌的各种对抗胰岛素激素于24~28周时快速上升, 32~34周达到高峰,所致胰岛素拮抗分别变得明显和极其明显,所以孕期常规血糖筛查时间定为24~28周,此阶段筛查异常能及时做出GDM诊断有利于临床处理。如该筛查正常但又有糖尿病高危因素存在,应在32~34周再复查。

2.2 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

妊娠期糖尿病治疗方案应个体化加综合措施,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胰岛素治疗,不宜用口服降糖药,因其可通过胎盘引起胎儿畸形及低血糖等。

饮食控制饮食控制是治疗GDM的主要方法,应兼顾母儿双方,既保证胎儿营养,又防止餐后高血糖,避免饥饿性低血糖及酮症酸中毒。对体质量正常者,热量摄入为每天125kJ/kg体质量,超体质量孕妇每天100kJ/kg体质量,中等肥胖为50 kJ/kg体质量,其中糖类占40%,蛋白质占20%,脂肪占40%[3]。为防止餐后高糖血症,建议少量多餐,正规控制饮食3~5天,行血糖轮廓试验,如空腹血糖及零点血糖≥5.6mmol/L,餐后血糖≥6.7 mmol/L,应行胰岛素治疗。

运动锻炼 锻炼对GDM的治疗甚为重要。可使葡萄糖进入肌肉、脂肪组织,增加对胰岛素的反应,增强细胞内糖代谢,从而降低血糖,减少餐前胰岛素用量。运动量不宜太大,一般使心率保持在120次/min以内,运动时间不宜太长,一般20~30min,选择比较有节奏的运动,如散步等。

胰岛素治疗 饮食及运动治疗无效者,可行胰岛素治疗,其能降低血糖,恢复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分泌,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因GDM餐后高糖血症较空腹多见,故多选用中、短效胰岛素。用量存在个体差异,不同孕期也有区别,一般初次推荐量为0·7μ/kg体质量,为防止不良反应,初次使用量约为计算量的1/3~1/2。并根据复查血糖轮廓调节餐前胰岛素用量。一般可控制血糖达良好水平。

产科处理 GDM胎儿肺成熟较孕周晚,只要病情稳定,应尽可能维持近足月。可通过监测雌二醇、做羊水振荡泡沫试验来了解胎肺成熟状态。一旦胎肺成熟即应着手分娩。这样既可避免医源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又可防止突然胎死宫内。同时在孕期应积极控制血糖,减少巨大儿的发生,从而降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病情不稳定,对母儿影响大者,需争取时间分娩,必要时羊膜腔注入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分娩方式:除有产科剖宫产指征外均可经阴道分娩。GDM孕妇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是必要的,可减少母儿并发症。因为分娩后胰岛素突降,故近分娩期避免使用长效胰岛素,同时应监测血糖、尿糖,以调整胰岛素用量。

早期正确诊断和处理GDM有助于减少巨大儿、羊水过多及妊高征发生,降低手术产率,减低新生儿并发症及其他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关键。另外,由于GDM的孕妇有50%的风险会发生糖尿病,这些潜在的孕前糖尿病病人,应及早努力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预防和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50.

[2] 李大慈.妊娠期糖尿病[J].中国实用妇科杂志,1993,9(5):262.

[3] 乐杰.妇产科学[M].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0.

作者:陈 静

妊娠期糖尿病危害及防治论文 篇3:

妊娠期糖尿病发病与微量元素铜、铁、锌的相关性

【摘 要】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率与日俱增,微量元素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预防、治疗等方面处于不可忽略的地位,人们对微量元素的研究不断在深入。本文主要介绍了微量元素铜、铁、锌在这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微量元素;铜;铁;锌;综述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使血糖持续增高的一种疾病。大量研究表明, 糖尿病与体内微量元素的不平衡密切相关[1、2] 。妇女在妊娠期中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增加,并由于胰岛素抵抗,容易发生胰岛素相对不足。因此,很多孕妇会出现糖耐量异常,或发展为更严重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是围产期常见并发症,全球患病率正在逐年增长。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对母婴存在严重的危害, 妊娠期糖尿病妇女高血压疾患的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增加, 且产后易发展为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可并发低血糖、黄疸、红细胞增多症及低钙血症,成年后肥胖、糖耐量异常及糖尿病的危险性增加。近年来研究发现,微量元素对胰岛素的合成、分泌、储存、活性以及能量代谢均起着重要作用,提示微量元素可能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1 与糖尿病有关的微量元素

人体所需要营养中,除碳、氢、氧、氮主要以有机化合物形式存在于碳水化合物、蛋白、脂肪等形成有机营养外,余下的各种元素,无论存在形式如何,含量多少,都称为矿物质或称为无机盐。在无机盐中,人体每天需求超过100毫克者称为常量元素;而每天需求低于100毫克者称为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甚微,总量不足体重的万分之五。已被确认与人体健康和生命有关的必需微量元素有16种,即铁、铜、锌、钴、锰、铬、硒、碘、镍、氟、钼、钒、锡、硅、锶、硼。每种微量元素都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尽管人体对它们的需要量很小,但它们对维持人体中的一些决定性的新陈代谢都是十分必要的。糖尿病患者易出现微量元素的代谢紊乱,大部分以缺乏为主,但也有部分微量元素异常升高。微量元素对胰岛素的合成、分泌、贮存、活性以及能量底物代谢起着重要作用,而胰岛素分泌的绝对或相对不足也影响微量元素的体内平衡。影响胰岛素活性和糖代谢的微量元素主要有:铬、锌、铁、硒、钒、硼、锗、锂、铜、锰、镍和某些稀土元素。目前研究较多并且结论基本一致的是铜、铁、锌,铜、铁、锌做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与妊娠期糖尿病有高度相关性。下面就把这3种微量元素与糖尿病的关系做一简单的介绍。

2 铜与糖尿病发生

孕妇血清铜升高是妊娠期铜代谢生理变化显著标志,孕4周血铜出现升高, 胎盘形成后铜迅速增高至足月达到高峰, 产后3-5周达正常水平。铜经十二指肠吸收进入血液后主要与血清中蛋白质结合成铜蓝蛋白, 铜蓝蛋白又称铜氧化酶, 与体内氧化分解代谢有密切关系。糖尿病患者分解代谢亢进,对铜氧化酶需要量增加, 肠道铜吸收可能代偿性增加。锌和铜是一对相互拮抗的微量元素, 它们在肠道吸收过程中竞争同一载体蛋白-金属硫蛋白。铜吸收增强竞争性地抑制了肠道锌的吸收,导致肠道锌吸收障碍, 从而使铜锌比例值升高。

3 铁与糖尿病发生

铁是一个过渡性的金属, 可以催化非活化的自由基使之转化为高度活跃的自由基。研究表明, 铁沉积在肝脏、肌肉等器官中可使经自由基的合成加强, 高度活跃的自由基会使细胞膜脂质氧化异常并使蛋白质和核酸变性, 引起器官损伤而使葡萄糖的吸收减慢;铁的累积又可干扰肝脏对胰岛素的摄取,导致外周血胰岛素升高, 影响胰岛素的合成, 进而产生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素分泌减少, 引发2型糖尿病,另一个潜在的机制是铁直接沉积在胰腺?细胞中使胰岛素分泌受损。此外,血色素沉着病人HFE的基因(染色体6)H63D 和C282Y基因突变导致的铁大量累积在糖尿病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3]。

4 锌与糖尿病的发生

血浆锌主要与蛋白质结合, 现已知体内至少有80多种酶与锌有关。锌通过参与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核糖核酸聚合酶而影响核酸蛋白质合成及粘多糖代谢。对胰岛素及某些激素的释放亦有影响。每分子胰岛素中含两个锌原子, 锌分布在胰岛素的B细胞颗粒中, 它能促进胰岛素的结晶化。由胰岛原转变为有活性的胰岛素的激活过程需锌参与。锌可提高胰岛素的稳定性, 缺锌后, 胰岛素蛋白容易变性而失去生物活性[4]。锌不但可以维持胰岛素的活性, 其本身又具有胰岛素样作用[5] 。因此,缺锌成为糖尿病的诱因之一。

5 铜、铁、锌与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实验研究进展

5.1 临床试验:

陈建华等[6]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锌、铜和镁水平的临床分析认为铜锌比值目前被认为是糖尿病治疗转归预后及复发的重要指标。李秀娟等[7]采用P-E 503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50例妊娠期糖尿病妇女和50例正常妊娠妇女进行锌、铜、铁、镁的含量检测。结果:妊娠期糖尿病妇女锌、铁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妊娠期,有显著差异;铜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妊娠期,有显著差异;镁含量在两组表达无显著差异。李小梁等[8]通过妊娠糖尿病与非妊娠糖尿病患者头发微量元素含量分析,结论妊娠糖尿病孕妇的头发锌含量与健康孕妇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糖尿病组锌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李晖[9]为了解糖尿病母亲及其新生儿全血微量元素的分布情况,检测了糖尿病母亲及其新生儿的全血14种微量元素。以正常产妇及足月新生儿病例为对照组, 观察糖尿病母亲及其新生儿的全血14种微量元素的改变。结果糖尿病母亲铜元素高于正常产妇, 铬、锰、锌元素低于正常产妇, 糖尿病母亲新生儿铜元素高于正常新生儿,锌、锰、镁、钙、铬元素低于正常新生儿。黄汉明等[10]对糖尿病人头发中的铬、锰、铁与铜含量水平研究中发现糖尿病患者头发铁含量水平显著升高, 可能反映其体内铁过量蓄积。方国华等[11]对糖耐量受损患者血清铜锌及SOD、MDA(丙二醛)含量的研究中认为对糖耐量受损患者早期给予抗氧化剂干预治疗的同时观察锌铜的含量,对于低锌患者给予一定量的锌补充, 可能有利于防止糖耐量受损发展为糖尿病。杨九华等[12]认为糖尿病患者体内微量元素状态有明显改变, 纠正体内微量元素代谢紊乱可能有助于糖尿病的治疗。

5.2 动物实验

甘振威等[13]通過动物实验研究发现锌和铬对糖尿病小鼠有降血糖及抗氧化作用。张涛[14]通过研究微量元素铜/锌比值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肾脏的影响结论为糖尿病大鼠适量补锌可使铜/锌比值下降, 有效降低血糖、防治糖尿病肾病。刘卫东等[15]人通过研究金属锌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作用。李涛等[16]通过试验探讨锌和(或)维生素E减轻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及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锌和(或)维生素E可以降低血糖、MDA、NO 和ET 水平, 提高血清胰岛素水平、总抗氧化能力。结论补充锌和(或)维生素E可以减轻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保护内皮细胞, 影响血NO和ET水平。

6 结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微量元素在人体生理功能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金属元素铜、铁、锌在生物体内作为一些酶、维生素等的活性中心,对机体的正常代谢和生存发挥着重要作用。若能通过对孕期妇女进行监测微量元素的变化,及时发现妊娠期妇女铜、铁、锌含量的改变,及时补充和纠正,对减少孕妇及新生儿近、远期的并发症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Hadrzynski C. J Trace Elem Exp Med, 1999, 12: 367- 374.

[2] Douillet C, Tabib A, Bost M, et al. J Trace Elem Exp Med, 1999, 12: 379- 392.

[3] Wilosn JG , Lindquist JH , Grambow SC, Crook ED ,Maher JF : Potential role of inereased iron stores in diabetes [J] . AM J Med Sci , 2003 ,325:332- 339 .

[4] DunnM F. Z inc ligature in teractionsmodu late assemb ly and s tabi lity of the insu lin h examera rev iew. Biometals, 2005, 18 (4): 295- 303.

[5] Yosh ikawa Y, KondoM, S akura iH. A fam ily of insu lin zin c(Ⅱ)

comp lexes o f am ino ligature with Zn(N n ) ( n= 3 and 4 ) coord inationmod es. J Inorg Biochem, 2005, 99( 7 ):1497- 1503.

[6] 陈建华,徐勇,郑晓丰,张经宇,黎静,章登珊,张财成,陈唐勇.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锌、铜和镁水平的临床分析[J].江西医药,2007 ,42(10 ):938- 939.

[7] 李秀娟,孙中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微量元素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09,4 (13):43- 44.

[8] 李小梁,梁宝鎏,李增禧,许健波.妊娠糖尿病与非妊娠糖尿病患者头发微量元素含量分析[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1998,(12):1- 3.

[9] 李晖.糖尿病母亲及其新生儿全血14 种微量元素的研究[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1,8 (8 ):37- 39.

[11] 方国华,方国珍,周艾青.糖耐量受损患者血清铜锌及SOD、MDA 含量的研究[J].浙江临床医学,2006 8 (1):27.

[10] 黄汉明,梁宝鎏,孙大泽.糖尿病人头发中的铬、锰、铁与铜含量水平[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4 ,11(8 ):27- 31.

[12] 杨九华,吴强,吕礼应.血清铁、铜、锌与糖尿病关系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0 , 35(3):233- 234.

[13] 甘振威,张娅婕,刘华锋,李晨旭,张静玲,谢林.锌和铬对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及抗氧化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 医学版),2006,32( 3 ) :410- 412.

[14] 张涛, 刘义, 齐志敏, 王红.微量元素铜/锌比值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肾脏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51(17):27- 29.

[15] 刘卫东,孙珉丹,董宇,梁玲玲.金属锌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黏附分子- 1 表达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 ,31: 1802- 1804.

[16] 李涛,黄连珍,杨雪锋,高围,张旭照.补充锌和/ 或维生素E对糖尿病大鼠血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影响[J]营养学报,2002,24 (4 ):416- 418.

作者:宁思婷 伍朝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化工生产中电气自动化技术论文下一篇:学生审美意识下工业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