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立德树人,开展学生资助宣传工作——以辽宁理工学院为例

2022-09-13

一、辽宁理工学院学生资助宣传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第一, 谈心谈话重交流。学校非常重视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开展辅导员谈心谈话活动, 了解他们的帮扶重点,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 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高质量完成学业, 并树立远大理想。

第二, 树立资助典型。近三年, 学校鼓励受助生多多参与资助系列活动, 调动受助学生服务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校在2016年末推出以“感恩励志阳光奉献”为主题的受助学生优秀事迹典型报告会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 各系纷纷邀请学校受助学生代表针对本系学生开展主题报告会, 真正将资助育人的模范作用发挥到极致。2017年和2018年先后四次以“国家资助、助我飞翔”系列报告会的形式, 引领学生励志成才, 实现梦想, 鼓励学生“学习身边人”, 树立学生典型, 吸引广大受助学生自发踊跃参与, 他们誓要以优异的成绩回报母校, 以正直的品格回报父母, 以卓越的贡献回报社会。

第三, 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活动。2017年和2018年学校举办两届“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宣传活动, 通过征文、视频、书法、音频及宣传画等大赛, 让受助学生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优秀作品层出不穷, 通过这样的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资助政策的理解, 达到“以赛促策”的目的, 有力推动学校的学生资助宣传工作, 把资助宣传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学校资助工作的有效途径继续推进并长期坚持下去, 更上新台阶。

第四, 加强政策推广。学校在每年“全国扶贫日10.17”开展, 让全校同学了解扶贫日的起源和我校一些扶贫帮困政策, 以“聚焦精准扶贫, 共建和谐理工”为题的资助政策宣传版, 让学生们充分了解资助政策, 与此同时, 以班会、微信推送等形式, 创造资助育人氛围。

第五, 人文关怀现帮扶。以“2018年国家和省、市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政策”为题, 向大三大四学生宣传就业帮扶政策, 学校还组织受助学生参加“逢佳节, 会老乡”、感恩节的系列感恩励志教育活动, 实现了良好的资助育人效果。所谓人文关怀就是要将资助工作与学生的主体性需要相互结合, 充分尊重困难学生的心理, 培养被资助的学生能够勇于担当、懂得感恩、诚实守信。同时美德教育是人文资助最关键的载体, 也就是所说的美育之目的, 在陶冶活泼敏锐之灵性, 形成纯洁高尚的人格。

二、辽宁理工学院资助工作在立德树人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 资助对象的自身成长意识欠缺。“立德树人”从词语语法分析就可以看出是动宾结构的用法, 佛洛依德作为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 把人的精神结构划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面, 人不但是自我关系的主体, 更是自我关系的客体。人的发展并非是由外部因素的加强而形成的, 而是自身内在的成长需要。高校对学生的资助目的是要使学生能够自我成长、自我教育, 进而弥补学生的原生家庭在经济条件方面所造成的缺陷。但是在资助工作的现实情况中, 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 面对民办院校高额的学费, 很多贫困学生抱着等、靠、要的心理, 导致资助对象的诚信缺失和不懂得感恩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因为受资助学生的原生家庭存在缺位的现象, 且贫困家庭的父母文化水平有限, 劳动能力不足, 进而造成了代际贫困, 更演变成了子女教育的缺失。很多贫困学生与父母的沟通不顺畅, 甚至有些父母对子女受资助并不知情, 导致资助的成效有限且学生的自我成长意识淡薄。第二, “立德树人”的资助工作尚未形成矩阵。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资助工作, 但是也存在一定问题, 一方面是资助工作尚未形成一体化的专业工作流程, 另一方面是在资助工作的队伍建设方面人员配备不足、专业化水平有限、培训学习机会少。在资助工作的环节中, 单一的工作模式极大的限制了资助功能和效果, 在工作流程上, 学校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认定一般是依靠学生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出具的贫困证明, 再结合同学和老师的意见进行评定的, 这种评定方式受主观影响较大, 造成了对这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的竞争, 必定会造成真正贫困的学生由于自身原因而难以获得资助资格, 这样也就违背了资助工作中的公正济困原则。另外, 对受助学生的跟踪不到位, 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 缺乏相应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对进一步提升资助工作缺乏“立德树人”支撑;在对优秀受助学生的宣传方面还未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第三, 缺乏“立德树人”某方面的资助理念。行为由理念所主导, 在实际的资助工作中, 难免会有教师将资助工作与其他行政工作划等号, 仅将资助当做工作任务来完成, 更有将资助工作和学生工作合为一体, 并未重视资助工作, 导致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不足, 导致有限的人员被日常工作缠身, 无精力再去深究资助行为的内核和理念。同时资助工作的规章制度都是以受资助的学生为对象设计和制定的, 但缺乏对资助者的职能和权利进行约束、也没有明确受资助者的义务,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更是选择性忽略了这些要素, 使得资助工作成为资助工作者发完钱即完成工作, 受资助者领完钱即可的现状。

三、立德树人观念与高校资助工作相互融合的建议

第一, 开拓宣传渠道、强化思想教育。学校非常重视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具体表现为:开展多样的资助宣传形式。通过宣传栏专题展板的形式, 让学生们充分了解资助政策;通过班会、征文、微信推送等形式, 营造资助育人氛围;通过报告会的形式, 引领学生感恩奉献、立志报国的精神。开展资助工作者与受助学生之间谈心谈话活动, 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 从立德树人的角度, 真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帮助他们度过物质上和思想上的贫困。开展资助家访活动。学生家访工作是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一项常态化工作。每年利用寒暑假时间高校带着一份关爱, 一份问候, 一份深情开展家访活动, 可以为高校开展活动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有利于促进家校携手, 共建和谐校园。通过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访活动, 有助于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动态管理, 进一步完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 有助于有针对性的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有助于拓宽学校和经济困难家庭、资助工作者与受助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 促进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强大合力, 有助于更加深入透彻地宣传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第二, 关注关爱学生、提升服务水平。学校在资助工作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立德树人”的原则, 在不断促进资助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同时, 能够与家庭遭遇突发性天灾人祸的学生或突发重大疾病的学生及时进行沟通, 始终密切关注学生、尤其是特殊困难学生的生活问题, 及时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伸出援助之手。第三, 资助学习常态化, 达成共识。高校院系负责资助工作者要经常及时沟通资助工作经验, 互相学习, 共同提高思想认识, 并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做人诚信、学会感恩、立志奋发, 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不仅仅是物质上的, 更多地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关爱与指导他们, 以此提升整体资助水平。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虽然权利很小, 但责任很大, 全体资助工作者奉献自己的爱心, 以高度的热情和责任感, 深情资助, 用扎实认真的态度成就这份爱心事业, 实现资助与育人的双赢。辽宁理工学院的资助几个方面的工作, 尤其是资助宣传工作, 都将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出发, 帮助更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脱贫, 不仅真正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还让学生从思想上也得到解放, 快乐学习和生活。学校将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 拓宽资助渠道, 坚定信心、扎实工作、锐意进取, 认真落实好每项资助政策, 加强和完善资助体系建设, 强化资助育人工程, 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关注关心受助学生, 为其成长成才助力, 继续大力宣传资助政策, 不断开拓学生资助工作新局面, 为受助学生撑起一块希望的蓝天。

摘要:近些年, 辽宁理工学院认真落实辽宁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各项资助工作, 不断创新资助工作思路, 探索建立“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助学体系, 围绕立德树人, 制定资助宣传教育方案, 并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 营造良好校风学风, 创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 切实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做一些好事实事, 切实把党和国家的资助政策及学校的资助措施落到实处。

关键词:立德树人,学生资助,宣传

参考文献

[1] 王娜.将“立德树人”融入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8 (7) :143-144.

[2] 史建权, 罗俊.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资助工作探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8, 9 (3) :164-165.

[3] 陈功.“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思考[J].才智, 2018:199.

[4] 吴警.浅谈资助育人工作新思路--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院校管理, 2018:366-36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下一篇:工程类科技期刊物理参数校对心得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