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常见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预防

2022-09-12

通过对工程项目的观察与研究, 发现现浇板、剪力墙、地下室筏板大体积混凝土等局部经常有一些裂缝出现。对此问题, 我大致总结出几点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预防措施与大家共商, 不足之处请专家给予点评和指导。

混凝土裂缝在施工过程中是经常出现且较为普通的质量通病, 近几年经过个人经验的总结及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 分析其成因主要有:混凝土本身的收缩、施工工艺不当、现浇板的过早受荷、温度变化过大、养护不到位、拆模过早、混凝土中各材料配比不合理等。作为工程项目的管理者, 为确保工程总体质量, 应该充分了解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且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有效的预防措施, 以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并特别重视在过程中出现的对结构安全性能有害的裂缝, 在实际施工中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 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

1 裂缝的成因及防治

大部分混凝土结构, 经常会在现浇板的中部及阴阳角处发现一些贯穿现浇结构的裂缝, 房间中部的裂缝一般较长, 与建筑物横墙平行, 阴阳角处的裂缝与横墙成45°角延伸到墙边, 裂缝宽度多次测量比对均在1mm以内, 对现场观察后经研究分析, 得出造成裂缝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 施工作业人员对混凝土水灰比控制不严。

(2) 砂、石材料含泥量较大, 砂、石料堆场未进行硬化, 造成砂石进场后含泥量增加。

(3) 现浇板钢筋负弯筋安装完成后马凳设置数量较少, 工人浇筑砼直接踩踏钢筋, 造成负弯筋移位。

(4) 施工时天气较热,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得不到及时的浇水养护与覆盖。

(5) 施工单位为了加快施工进度, 有时现浇板混凝土尚处在初凝时即受到外力荷载的扰动, 且有时局部受荷较为集中, 拆模过早。

通过多年施工的经验及相关文献的参考分析得出, 可有效降低混凝土裂缝的产生的以下几点措施。

(1) 材料方面:选用级配优良的砂、石原材料且含泥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砂、石料场硬化, 并对含泥量较大的砂、石在使用前冲洗以减少砂、石中的含泥量, 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 粉煤灰掺量不得超过水泥用量的15%, 水泥宜选用干缩值较小且早期强度高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 配合比方面:实验室出具混凝土配合比后, 施工管理人员应在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内, 依据施工现场的浇筑、振捣工艺、操作水平、构件截面等情况, 合理选择好混凝土的坍落度, 针对现场的砂、石原料情况及时调整为施工配合比;当遇到雨天或砂、石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 应及时增加砂、石含水率检测次数, 并及时调整水和骨料的用量。

(3) 施工工艺:严格控制水灰比, 水灰比越大混凝土的干缩变形越大, 此时可以掺加适量的减水剂, 一般施工时水的掺和量因小于实验室所给定的用水量;模板的支撑必须有足够的钢度及稳定性, 模板拆除时必须达到施工规范规定的混凝土拆模强度值时, 方可拆除。

(4) 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洒水湿润, 避免模板过多的吸收混凝土中的水份;负弯筋多为Ⅰ级钢, 因直径较小, 在施工过程中增设马凳的数量, 搭设跑道避免施工作业人员踩踏, 从而降低现浇板的有效承载力;混凝土振捣不到位容易产生蜂窝麻面而过度振捣混凝土表面将形成一层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和水泥浆层从而使混凝土产生裂缝;混凝土强度值达到1.2N/mm2后方可上人, 材料必须分散堆放避免混凝土受到集中载荷或冲击荷载而产生裂缝。

(5) 后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应加以覆盖并洒水养护;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 养护时间不得小于7d, 浇水养护的次数因保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浇水养护不够, 遇水后即有泡沫出现和细微的响声, 水迅速渗入混凝土。通常混凝土采用洒水后用塑料薄膜覆盖, 其敞露的混凝土表面应覆盖严密, 并应保证塑料布内有水珠形成。

经过近年来的对上述措施的应用, 发现确实能够有效降低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实践印证了其可行性。

2 结语

综上所述,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混凝土的收缩、施工工艺不当、现浇板过早承受荷载、温度变化、拆模过早、混凝土配合比不当等原因造成。我们作为项目管理人员只要从材料选用、施工工艺、配合比、加强混凝土后期养护等四个方面着手即可减少由于施工的不足而出现混凝土裂缝问题, 从而保证工程总体质量。

摘要:混凝土结构即是由水泥、石子、砂子、水、掺加剂制成的结构。作为建筑物结构的骨架, 它的结构件的承载力、挠度、裂缝控制性能各项指标是否达到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尤为重要。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成因,预防

参考文献

[1]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2] 现浇砼施工裂缝的成因和防治.

[3] 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S].

[4] 建筑施工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燃烧学》教学有感下一篇:我国未来消费者趋势与特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