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论文

2022-05-15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礼仪是一切文明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文明,在礼仪教育这方面说理雄辩,论到精微,别具一格。它的存亡兴衰,对我们社会的发展都有特殊的意义。因此,传统礼仪教育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要如何实现传统礼仪教育的重生,就成为了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第一篇: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论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教育的育人精神;为了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广州市黄埔区姬堂小学(以下简称“姬堂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打造学校特色,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理念,主要包括学校教育理念、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课程教育等理念。

学校教育理念即优秀传统文化将教育视为立国立民之根本,建立包含国学、乡学和太学的完整学校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课程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理念,即学校通过开设各种课程,实施课程教学,达到培养人才的教育目标的教育理念;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即学生不分贵族、平民,不分华夏、华夷,诸族子女均可入学,所有学生都平等接受教育的理念;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思想即“孔子教人,各因其材”的“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就是学校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及智力水平,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将其培养成为不同的人才的教育思想,即为个性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思想即重视学生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的培养,培养学生自强不息、责任担当、善良诚信、家国情怀、谦恭为人等的教育理念。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和落实党中央和教育部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话精神和文件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立德树人的教育作用,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小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导向和文化育人的实践导向,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尊重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小学教育的科学规律,增强学校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積极打造学校特色和教育品牌。

三、实施原则和目标

(一)实施原则

1.学校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的原则

学校将优秀传统文化以古诗词的形式,展现在阶梯、教室、走廊等校园各个角落,使学生在校园的环境渲染和文化熏陶下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2.课程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的原则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要重视学生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的培养与教育,不同学科的课程教学要重视道德教育的渗透性和价值性。

3.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校特色教育结合的原则

学校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本校的特色教育来开展,形成包括课题研究、课程教学、主题教育活动、学生实践活动等在内的特色教育,从而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4.发展性和全面性原则

学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得到成长和个性发展,使每个学生都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得到和谐发展。

(二)实施目标

1.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发生根本性转变,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2.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校特色教育的开展并形成办学品牌和办学特色。

四、实施内容与方式

(一)实施内容

1.传统文化教育

学校通过语文、科学、思想道德等不同的学科教学,开展礼仪教育、品德教育、善良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修养。

2.经典诵读教育

选择优秀教材《读百家诵千言》和《读百书志千载》,开展学校经典阅读和诵读课程教学。学校利用早读、午读时间,选取部分经典读本进行阅读,还从校本课程中拿出每周一节时间,开设传统文化专门课,由语文教师兼任,进行系统教学。

3.学校特色教育

学校通过对《爱莲说》的解读和莲的认知,明确“莲品教育”的办学特色,营造“莲品教育”的校园文化环境,开展莲品特色教育。

4.学校道德教育

学校道德教育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和在德育课程中突出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关注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活动策划,在语文等学科中重视渗透德育。

(二)实施方式

1.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要承担起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环境,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面向师生宣传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在我校阶梯室内,两侧挂有六首古诗,二到六楼每层的走廊都换挂有古诗词,这些古诗词配以相应文意的图案,可谓图文并茂,引人入胜。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而且我校选择的这些古诗词基本是课本上有的,学生在课本上读到,在走廊上看到也会忍不住多看两眼,甚至有的摇头晃脑吟诵几句脍炙人口的经典名句。例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山重水复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重视课题和研讨课引领

学校通过课题研究来提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水平。本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原则,有意识地申报有关传统文化的课题。我校语文科组长主持的校级课题“中华传统文化融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研究”,在校级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拟申报区级规划课题。我校校长主持的广州市规划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与课程实施研究”,推动学校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水平大幅提高。结合课题,学校教师还写了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论文,例如,《创设趣味课堂,优化小学低年级语文多元化识字教学的策略》《字理识字教学的运用》。

研讨课也是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方式。通过传统文化研讨课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本学期我校就承担了两节区级优秀传统文化研讨课。

3.开展经典诵读教育

(1)选择优秀教材。《读百家诵千言》和《读百书志千载》,是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具有鲜明特色的重要读本,非常适合中小学生和普通读者使用。《读百家诵千言》辑录了中华历史三千多年间,从孔子到康有为,对中华文化有着重要贡献的100位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字家、军事家等的名言名句。《读百书志千载》辑录了中华历史三千多年间,涵盖哲学、思想、政治、文字、军事等,对中华历史和文化有重要影响的100本经典著作中的名言名句。以“读百家”为经,以“读百书”为纬,以语录体将先哲们的名言名句和优秀典籍中的名篇名言重新梳理辑录,形成了一个分门别类、条分缕析的活地图和资料库,使其不再有那种连篇累牍的繁琐和不便。真正可以做到:一册在手,可与百名千古贤哲进行心灵对话;一册在手,可与百部千年经典进行精神沟通。

(2)开设经典阅读课。学校利用早读、午读时间,选取部分经典读本进行阅读。为了充分利用这些优秀读本,鼓励学生读经典,学校把“新三百千”读本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低年级学《读百诗,识千字》,主张熟读多背,不求甚解,只要有兴趣就行;中年级学《读百家,诵千言》;高年级学《读百书,志千载》,中高年级要求也不高,只要“认识一个人,熟读一篇文,记住三五句”即可。

(3)开展“阅读阅美”活动。学校开展经典 “阅读阅美”活动,深受教师喜爱。他们身着新衣,化着淡装,和着优美的音乐,用优雅的音调读着一段又一段经典,每一段都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

4.开展“莲品”特色教育

对《爱莲说》的解读。世居于姬堂村的周姓村民,据载为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后人,属于爱莲堂的一支。周敦颐的《爱莲说》对莲的高洁与正直的歌颂,符合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向往,因此流传至今,为世人所传诵。

对莲和莲品的解读。莲的构成包含莲花、莲子、莲藕、莲叶。莲藕默默无闻地在淤泥中生长,上到餐台却是人间美味,代表一种耐住寂寞、奉献自我的精神。莲子芯极苦,却能解心热,代表吃苦却是享福的一种豁达的哲学观。莲叶在水面铺张伸展,代表的是一种开阔包容、承接万物的胸襟。莲花更是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高洁品格让世人景仰。莲品即莲的品质,就是通过莲花、莲子、莲藕、莲叶所蕴含的深刻内涵,挖掘莲的内在品格,即出淤泥而不染、奉献自我、吃苦独立、包容豁达、坚韧高洁等。莲的品质成为在德育中塑造、培养和内化学生品德的教育理念。

5.实施独特的“莲品教育”

“莲品教育”不仅尊重莲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而且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姬堂小学确定“营造莲品姬堂,涵养诗意校园”办学目标,明确“莲品教育”办学特色,即姬堂小学营造具有《爱莲说》的诗意和莲的丰富内涵的校园文化环境,用莲品涵养师生,培育有莲品、有作为的现代型人才。

姬堂小学坚持独有的办学追求,以凸显“出淤泥而不染”的学校“莲品教育”特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莲又称荷花、藕花、芙蕖、碧环、水芙蓉、菡萏等,是素雅美丽的象征。莲的象征意义丰富,汇聚成独特的莲文化:在书画文化中,莲是咏诗作画的题材;在思念文化中,莲是怀人寄情的载体;在隐逸文化中,莲是乡土田园的象征;在官场文化中,莲是清正廉明的比喻……莲之爱,可画于图,可形于舞,可咏于诗,可寄于信,可品于人。莲的众多特质勾画出了一个意象繁复的精神家园,展现了莲品文化的魅力,正可谓“莲品姬堂,诗意校园” 。

6.开展丰富的德育

德育渗透教育是德育的重要方式。在学生语文课程的教学中,语文课程教学不应是对语文知识以及理论思想的灌输,而应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底蕴充分展现给学生,应挖掘语文课程教材当中的文化精髓,让当代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语文课程教学中,以教材当中的理论知识为切入点,充分整合和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故事和信息,了解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为学生营造积极的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氛围,这对于学生语文课程的学习来说,也能带来启发和教育,在无形之中能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紧密结合,为学生的成长与学习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一方面,教师要积极整合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将其贯穿到德育课程当中,突出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强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策划,例如,在学校校庆以及文艺活动的表演中,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组织和开展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这不仅可以为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传统文化氛围,从中汲取德育的养分和思想,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落实,提升学生德育的層次和水平。

7.开展传统节日主题活动

我国是历史文明古国,在文化节日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很多传统节日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精髓。在语文课程教学当中,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宣传,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如,从端午节、清明节以及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当中展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端午节的主题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自主查询端午节的文化信息,从而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历史背景。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传统节日当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也能让学生在传统节日的活动当中,感受民族氛围,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来说影响是深远的。

8.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建设

教师是学校德育的重要主体,也是德育工作规划和落实的关键要素。新形势下,在德育课程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教育,要求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建设,提升教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专业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约束自身的言行,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积极正向引导;要求教师在生活和教育中挖掘和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和人文精神,以良好的人格魅力、道德素养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五、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设立学校传统文化教育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德育副校长和校外专家为副组长,以校长和校外专家为引领,以德育副校长为主导,以学科教师和班主任为支撑,组织实施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二)提供教材支持

学校将《读百家诵千言》和《读百书志千载》确定为经典阅读读本,还购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三百千”系列读本,为经典阅读课提供教材支持。

(三)整合社会资源

整合专家资源、文化资源、家长资源等,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和媒体传播作用,广泛动员、吸收社区和社会组织参与,多方联动,共同推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与课程实施研究”(课题编号:201811621)研究成果]

作者:赵浩

第二篇:关于中华传统礼仪教育思考

礼仪是一切文明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文明,在礼仪教育这方面说理雄辩,论到精微,别具一格。它的存亡兴衰,对我们社会的发展都有特殊的意义。因此,传统礼仪教育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要如何实现传统礼仪教育的重生,就成为了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一、中华传统礼仪的内涵

中国历史悠久,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时至今日,传统礼仪对今天有着积极向上的意义,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人们应加以改进和传承。“一言以丧邦,一言以兴邦”可见礼仪对于修养良好个人素质,协调和谐的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代价值。历代的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礼仪教育。荀子就曾说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孔子也强调到,“不学礼,无以立”。由此可见,礼仪教育对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对个人而言,它也是立足于社会、成就事业的重要保证。

二、提高对传统礼仪教育的认识

礼仪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礼仪是人类社会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它属于道德体系中社会公德的内容。在广大的在校学生中进行礼仪教育,对国民素质的提高,优化社会风气必将起到推动作用。

礼仪教育是落实德育必须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的需要。礼仪教育虽然不是德育教育的唯一内容,但却是德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德育教育的内容很多,诸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劳动观点,法制教育等等;但各项内容都体现着共同的本质。我们教育培养的目标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些年来,我们的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不能不看到德育工作中某些方面说教式教育多,实效性稍差。我们深知德育工作只有体现为具体行为时,才能看到德育教育的成果。換句话讲,德育工作不仅是道德的原则,规范人的行为条文,而是体现某种道德的行为。对学生的礼仪教育与训练是一种习惯养成的教育。纠正违背礼仪规范的言谈举止、施行礼仪规范的养成教育,使现有的行为转变成应有的行为,是将德育教育落在实处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具体的工作。

三、传统礼仪教育实施途径和方法

在国外一些大中小学都很重视传统文化,但是在中国由于种种历史和教育体制的原因,传统礼仪的教育很薄弱,应该从多方面入手,让大家对传统礼仪有一个清晰认识的过程。传统礼仪教育必须通过学校教育为重点,家庭熏陶和社会融入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才不至于出现传统礼仪的衰微。

(一)在学校中的开展礼仪教育

要使礼仪教育取得成效,就必须把礼仪教育当做一门学科来对待,而不能将其看成短期行为。要有教材,专职教师,还要有课时按排及教学计划,并辅助于考查的手段。教师一方面要讲授礼仪教育的本质,即“真、善、美”的教育,同时也要进行礼仪行为的模似训练,即感性的,直接的,艺术的教育。学生通过学习仿效,使“知”与“行”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浑然难分的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纠正那种认为礼仪只是外形的摹仿的肤浅认识,使学生体会到礼仪的实质是内容的表达。通过礼仪课的学习,不仅能丰富同学们礼仪规范方面的认识,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从中得以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得以纠正。

(二)家庭中的礼仪教育

家庭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最理想的港湾,它即是遮风挡雨的寓所,也是孕育希望和放飞理想的基地。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说家庭礼仪教育最重要目的是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家长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

1.突出家长的表率模范作用,以“礼”授礼

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最重要的是要加强教育者也就是父母自身的礼仪修养,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先、最深的人,许多孩子的行为都喜欢模仿父母或者与父母对照,那么为人父母就应该切实提高自己的修养,认真负责做好孩子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女里践行规范的文明礼仪,让孩子自觉的接受影响、教育及付诸实践。

2.营造家庭文化气氛,熏陶孩子礼仪意识

环境的熏陶和良好的心里环境影响人的生长。家庭礼仪教育应该营造一定的氛围,制定一定的行为规范,以情感的变化促进礼仪活动的开展。生活环境是孩子品德最好的教师,对孩子的礼仪教育言传不如身教,遗传不如环境熏陶。

(三)通过各种形式和活动将传统礼仪融入社会中,形成和谐的气氛

礼仪教育有利于增强人们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礼仪教育是人们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要通过各种媒介形式,将礼仪文化融入社会活动之中,形成良好的氛围。加强礼仪教育必须发挥人们的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礼仪活动,营造良好的民族氛围。例如多开展“明礼诚信”活动,制定修身计划,发挥礼仪的自律作用,发动全社会成员寻找社会中不文明的现象,进行辩论、演讲、小品表演、礼仪讲座等一系列活动,弘扬文明礼貌之风,使礼仪之花遍地开放;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网络等媒体工具,介绍名人处世修身的轶事,推动社会的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礼仪实践活动,让民众在社会活动交际中亲自体验到拥有礼仪知识、技能的成功感受,提高自身礼仪修养。

传统礼仪对我们社会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礼仪文化是连接真知与人的桥梁,是把真知变为现实的最好方式,认识历史是为了开拓未来。了解传统礼仪文化是为了开创新的文明,传统礼仪在现如今的社会生活领域还能否继续拥有现实生命力,这是需要我们传承和发扬。应使礼仪教育贯彻到学校教育中,融入到家庭教育和社会生活中。

作者:翟月

第三篇:如何运用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家庭教育

摘 要:家庭教育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极为重视的部分,这部分的教育对于一个人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品行的最终形成有着重大的意义,特别是在如今这样竞争激烈,物欲横流的时代中,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让人始终能秉持本心,沿着正确的道路一直前行,在家庭教育这方面,我国从古至今都有着相当成熟的教育体系,只不过在历史长河中略有遗失,本文将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沿着古墨声香,来谈谈家庭教育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渲染下闪烁的光辉。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家庭教育;家风塑造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5.091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的精神是“礼义仁智信”,哪怕在今天也是被无数人认同的经典,所以本文的论述重点从精神品质、行为举止再到家风的塑造这三个方面展开。除此之外,还将探讨这样的家庭教育在当今社会中要做出的相应改变。

一、国学经典的精华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说到以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家庭教育,首先就会让人联想到在儿童启蒙领域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几本国学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这几本皇皇巨著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从孝悌忠信、尊师重道再到诚信友善等无所不包,是塑造孩子们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的最好书籍,也许其内容不如国外的一些寓言故事来得轻松有趣,但是从家庭教育的价值上看要远胜这些书籍许多。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教育这块似乎开始变得急躁了,也许是社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所以很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不得不为孩子的未来做好准备,“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名言让无数的家长奉为真理,在2008年到2012年这段特殊的时期,家庭教育的话题热度是最高的,只要是能为孩子在未来发展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就会受到无数家长哄抢,如李阳的“疯狂英语”,盛行一时的奥数等。只是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也引发了很多的问题,重智而轻德的教育方式极其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因为他们不会一直躲在象牙塔中生活,他们终将自己走到社会中寻求生存,试问一个连基本的为人处世的道理都没弄明白的人,该如何地获取社会资源?又如何去融入这个社会?在教育生涯中那种“高分低能”的学生并不少见,他们丧失了基本的生活技能,只是会学习的机器而已,难道所谓的祖国的未来花朵是这样绽放的吗?这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将眼光重新放在曾一度被无数家长认为其迂腐无用的国学经典上,让它能够形成教育的缓冲带,让家庭教育变得平稳有序,让孩子们在学会学习之前先学会做人,俗话说:才德兼备为优,有德无才为庸,有才无德为祸,一个人的才智不一定能够让其走得更远,甚至会因为自作聪明而夭折,但一个人的品德却能够让他有能够生存下去的资本。

二、“以行育心”的教育方式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的“修身”就是指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一个人的教养从他的言行举止中就能够体现出来,也是家庭教育的教育效果的外在表现,而想要将家庭教育渗透到其中,就离不开家长对孩子们的严格要求和耐心教导,而且要深入到对孩子们内在品质的培育,也就是要使用“以行育心”的教育方式,既要让孩子们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要让他们能够得到精神的升华。我们常常标榜我们的国家是礼仪之邦,而事实上我国也确实将礼仪视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想要通过家庭教育规范孩子们的言行举止,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们从小学习这些礼仪,并且能够从这些礼仪的本身学习到中华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高尚品质,如用餐礼仪、交谈礼仪以及穿着礼仪等,从这些规矩中学会从容不迫,仪态端正,展现出孩子们的精神面貌。除此之外,可以让孩子们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一些家务或者是其他的琐事,让孩子们学会勤劳,最重要的是让他们通过体会这些生活日常的艰难之后,他们就会明白父母平日里的辛劳和不容易,学会感恩。不过在运用“以行育心”这种教育方法的时候,务必要让孩子们能够清楚自己做这些事情的意义,而不是一味地强硬要求,有很多严厉的家长虽然也很重视对孩子行为举止的培养,但是不知何故,他们总是懒得跟孩子们说清楚学习这些礼仪的原因,所以孩子们就一直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这样就很难达到让孩子们学习礼仪的初衷,甚至可以这么说,孩子们根本没有在学习礼仪,只是在模仿一些看着好看的动作而已,因为缺少了精神内核,所以就体现不出礼仪教育的效果,因此家长们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除了必要的严厉之处,更多的还是要有耐心去为孩子们细心讲解,将孩子们有疑问的地方全部予以充分解答,这样能够让孩子们在接受家庭教育的时候能够有自己的思想。

三、结合传统文化塑造家风

家风,即是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可以说是一个家族在社会中的形象标签,对于家族的传承和民族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家风文化受到了社会环境发展的冲击,渐渐地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去,不过如今中国开始注重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了,家风文化也再一次回到人们的视线中,甚至在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卷中就以“家风”为作文题目,以家风文化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再合适不过了。那么如何塑造家风呢?家风其实就是一个家庭的家庭成员表现出来的精气神,精气神的养成首先注重环境,在传统文化中也很重视环境的建设,如苏轼就曾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是因为苏轼将竹子视为自身性格的体现或者是个人追求,这点用于家风塑造方面中也同样适用,注重家庭环境的建设是为家风的塑造提供良好的环境,这并不是说要将家里改造得多么好看或者是多么风雅,但是一定要干净整洁;其次是要注意一些日常的行为习惯,如吃饭的时候要注意仪态、尊重与自己共同用餐的其他人、不浪费食物等家风的塑造并不是要做什么太过重大的改变,其实很多事物都是隐藏在这些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最后则是尝试着制定一些在家里面要遵守的家规,体现出家庭里的内蕴,在国学经典中有很多先贤治家训子的良作,如《顏氏家训》这本著作中可以看出古人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智慧,家长们可以略做参考,为家庭树立行为规范,让家风文化推动家庭教育的进行。

四、运用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家庭教育的注意事项

1.家长平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树立榜样。家庭教育之所以一直被人们所看重,是因为它对孩子们带来的影响是不可替代的,甚至可以说是孩子们将来人格形成的初级模型,而家长是孩子们最熟悉的人,孩子们喜欢模仿长辈的行为举止和谈吐方式,所以家长们要想让家庭教育的效果能够更好,就要注意自己平日里在孩子们眼中的形象,举止也同样要得体。另外家长们要明白家庭教育的教育对象固然是孩子们,但是这不意味着所有的事情都只是讲给孩子们听的,在我们关注着孩子们的成长的时候,孩子们又何尝不是在时刻观察着我们,平时我们跟孩子们讲的道理自己也要贯彻下去。很多家庭教育进展得不顺利的原因就是家长们不能够践行和孩子们讲的那些大道理,这就让孩子们在潜意识中认为那些道理遵不遵循都是一样的,这是很危险的信号,家长要及时改正。

2.剔除糟粕,汲取精华。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意蕴悠长,确实能够为家庭教育带来很多启发,但是它也同样有局限性,中华的传统文化随着时代发展和价值观的变化,有一些方面并不适用于现在的家庭教育,然而却有很多家长没有经过分析就直接将很多不必要的东西掺杂到家庭教育当中,例如《二十四孝》这种经典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很有市场,甚至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将其中的内容当作奉养双亲的行为准则,这本经典就是抓住了一个“孝”字,所以让无数国人为之追捧,然而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其中很多的内容都非常偏执,甚至是愚孝,像《郭巨埋儿》《卧冰求鲤》这样的故事在初读的时候可能会被主人公的孝道精神感动,但是仔细分析之下,就可以发现有很多的描写大多都只是为了夸大扭曲孝道而做的修饰而已,且不去评论这些故事的真实性,就算都是真实的故事,窃以为这样的文化放到家庭教育当中也并不利于孩子们的发展,进行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成为一个美好而优秀的人,哪怕并不优秀,也可以快乐地成长下去,而不是用这些可怕的思想去禁锢他们,所以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要学会判断什么样的内容可以让孩子们能够获得更好的成长。

3.要注意孩子们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性格和才能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没有固定的教育模式,只有根据孩子性格特点的不同而运用不同教育方式才能够让孩子们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现在家庭教育突显出来的问题之一就是家长们从来不会去询问孩子们的意见,会根据自己的意愿去为孩子们制订教育计划,孩子们也很少会去和家长们谈论关于自己的教育方式以及喜好,就算有大胆点的孩子想要反对家长这种一手包办的霸道做法,也会被家长们用“我这都是为了你好”这样光明正大的语句给堵得无言以对。正确的方式是多聆听孩子们最真实的想法,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根据他们的性格特点来决定教育的方式,哪怕会出现一些矛盾,也应该是去与孩子们进行协商探讨,而不是一言独断,更何况长期在家长的强压之下成长的孩子,会变得没有主见,不知取舍,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会变成这样。总而言之,没有最好的教育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教育方法,要多听从孩子们的意见,他们的人生应该有自己的发言权。

综上所述,从中华传统文化中萃取的精华对于家庭教育是有著非常大的帮助的,中华流传至今的优良品质是每个中华儿女发自灵魂深处的自豪。在家庭教育中要遵循“先律己,后律人”的原则,家庭教育并非是只集中于孩子身上就能有所收获的,家长自己就得事先做出表率,不然没有足够的信服力,教育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除此之外,家庭教育的方式和内容还要适当地做出改变,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只有这样的家庭教育才是真正的眼光长远,也才能够为孩子带来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许小凡,郭书凝,何秋辉,等.中华传统文化新媒体传播之我见[J].新媒体研究,2019(2).

[2]单志艳,汪卫东.家庭建设与家庭教育的实践路径[J].现代教育,2018(11).

作者:张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学教师教学教育论文下一篇:大学生服务员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