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美文陶冶灵魂

2022-08-06

第一篇:心灵美文陶冶灵魂

感恩点滴,陶冶美的心灵

花儿知道没有大地就无处绽放她的美丽,所以她把大地装饰得五彩缤纷,花期过后便将零落的花瓣回送给大地。花儿懂得感恩。等到来年,大地将养分输送给花儿,滋润花的成长,让花儿竞相开放。大地懂得感恩。其实,世间万物,息息相通。你感恩我的给予,我感恩你的付出,这样,万物才得以生存。大自然中的他们都懂得感恩,那么,你懂么?

感恩,是对他人给予的恩惠表示感谢。也有人这么解释“感恩”:对自己没有关系或者关系不够亲密的人给予你帮助所产生的一种亏欠心理。所以说,很多人都对自己身边的人的帮助熟视无睹,认为是理所应当,没什么大不了。其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父母以及老师对自己的恩惠了。

父亲,是父亲扛着一家人的重担!即使他再苦再累再痛也无法倾诉或痛哭一场来发泄,他只能坚强地挺下来。因为,他是一个男人,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他必须树立坚强、可靠的形象。没有一个父亲希望自己在孩子心目中是无能的代言人。你对父亲说过“您真厉害”亦或是“您真伟大“吗?

母亲,是母亲浪费了自己的青春岁月来呵护我们!发中冒出了一根根银丝,眼角下多出了一条条皱纹,手上生出了一个个粗糙而硬的茧。你注意过吗?你为母亲的变化而哀伤过吗?

感恩,提到这个词也一定离不开从事着一项伟大事业的人——老师。他们不是我们的亲人,却默默地为我们奉献着。是谁因为太担

心自己的学生而在清晨早早的来到班级,是谁在夜深人静时与孤灯相伴?老师!多少美文佳作抒写你们的事迹,多少柔情诗歌颂赞你们的崇高品质!虽然教的不是自己的孩子,但你们却依旧关心我们的成长,包容我们的错误,经常为我们着急上火。即使是平日的训斥那也是恨铁不成钢的表现啊。当我们取得好成绩时,老师的喜悦之情更是溢于言表。

难道对这一切,我们不该感恩吗?

感恩父母,让父母的脸上一展满足的笑颜;感恩老师,感恩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辜负他们的期盼。

感恩点点滴滴,陶冶美的心灵!

第二篇:用音乐陶冶心灵 用旋律凝聚人心

———浅谈在学前教育中用音乐创建和谐班集体的途径

作者姓名:田玲

摘 要: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学前教育事关国家前途,民族未来。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社会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需求日益增加。对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专业方面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学前教育专业每个班级大多数都由女同学组成,所以传统的班级管理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步伐,专业的特殊性给班主任在管理中增加了很大难度,管理中出现了各种各样“不和谐”因素。因此,本文从科学规范管理班级应融入音乐教学入手,

阐释了音乐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分析了音乐教学对班级凝聚力的影响,以达到创建和谐班集体的目的。 关键词:学前教育 音乐 和谐班集体

学前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的专业特色:专业发展方向和教学目的明确,课程及教学活动的安排既合理又有针对性,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在幼儿教育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拓宽学生的就业发展方向,除学前教育外也可以向艺术类方向发展。学前教育中对学生艺术方面的培养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难的一个环节。所以,在学前教育音乐课的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由浅入深地让学生真正的掌握音乐理论是基础知识并且能够学会熟练的实际应用,多欣赏不同体裁的中外优秀艺术作品,多了解不同风格的器乐、声乐歌曲,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及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迅速提高艺术素养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根基做准备。

一、用音乐凝聚人心,科学规范管理班级

(1)充分利用早读课,将音乐与生活串联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该用什么手段呢?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思考。我觉得管理班级应该是民主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班集体在管理过程中应该突出本专业的课程特色。明白了这一点,我在培养班级民主氛围时加入了多元的音乐课程设置,制定了详细的班规。充分利用早读课时间将音符和高音谱号、低音谱号等与生活中的饰品(如:项链、耳环、装饰品等)相结合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来增加班级全体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通过班主任将音乐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的方式讲授给班级学生听,以往早读课就是学生的自习课而学前教育专业的早读课我认为应该丰富大胆的创新将音乐知识引入早读课中。充分利用早读课的时间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制定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使班级管理有了详细的依据。当然班规的制定是经过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首先在开学初,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完善班级的规章制度将班规规范成文,制定出了详细的班级规定,并且打印出来,完善的管理规定为班级的发展和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班级学生基本达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目的。在实践中师生不断完善班规,形成了良好的班风。连续多次获得“文明班级”、“文明餐桌”等荣誉称号。通过音乐我与我的学生们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

(2)与时代流行相结合,利用班会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新课程改革后的音乐课不在是填鸭式的教学,而是将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引进课堂中来,将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结合语文知识进入课堂进行学科的综合。在教学过程中想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就必须在思想上让他们想通,思想工作做好了,其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我深感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笔者从班会课入手通过引入流行音乐进课堂进行感恩教育、思想教育、行为教育等系列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以往的班会课就是学生一周的总结课,枯燥、乏味学生毫无兴趣也不利于开展班级管理,而作为课改后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班主任应该在班会课上大胆的将优秀流行歌曲引入课堂。进行感恩教育、思想教育、行为教育等。从教六年的我多次将《感恩的心》、《学习雷锋好榜样》、《爱的奉献》、《一个真实的故事》等相关的优秀歌曲进入到班会课上,教学效果非常令人欣喜。目前,我们面对的学生思想比较复杂,作为班主任得时时刻刻了解他们的想法,然后有针的对去做全体学生的思想工作。比如,开诚布公的给他们讲嫉妒心理的危害,使学生对此有清晰的认识,从而正确对待.当前的社会需要的就是有自信,充满勇气的人;我鼓励他们要努力学习,注意学习方法,抽出自习课时间给学生详细讲解,并将这些方法打印出来。当然,讲得最多的,是关于理想,如何做人的道理。每次要讲某个问题前,我会查一些书,想想大致该分几层说,如何尽量吸引学生。经常用一些音乐故事、事例,以风趣、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在笑声中受教育,在音乐中感受幸福懂得做人的道理。 (3) 通过实践检验学习,在参与中体现个人价值

不管是学校组织的各种比赛,还是外出活动,我总是事前作好思想动员。如:舞蹈、器乐大赛、十佳歌手比赛、相声、小品大赛等。另外,每一次外出到幼儿园实习前,都强调纪律性和同学的互助友爱;外出回来,再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做得好的和做得不好的,表扬热心帮助同学的学生,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们对我的信任,我管理的班级井然的教学秩序的,健康向上的良好班风,力争上游的良好学习氛围,蔚然成风的良好局面,就是对我的最大回报。我心里感到莫大的幸福。

二、音乐教师的师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音乐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一部分,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肩负着教育人的重任。一个品德高尚、专业能力强、知识面广、关心学生的教师会得到学生的爱戴,从他身上表现出一股能有效的控制学生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就是教师的教学魅力。音乐教师的独特魅力在学校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来说教师更要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还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提高专业技能和教学内涵,在教师耐心、精心的指导下。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常言到,身教胜于言教,凡是老师让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在课堂校园、社会家庭都是一个“音乐曲调”,一个自然“构型,知识的讲解、演示是通过学生耳目传导、渗透,而教师的感染力则是通过学生耳目引起心灵上的感应,共振使传授更有力、更深刻,从课堂校园,到社会家庭,形成师表感染力的一条龙。这样才能真正的带动学生学习音乐课的积极性。

三、提升教学凝聚力,用音乐创建和谐课堂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班级是学校的最小单位,以小见大,班级的和谐,必定带动校园的和谐。为了加强课堂管理,上课前的30分钟,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主渠道,落实到音乐课上只有从备课上着手,从教法上找出路,从大脑的运转中要效益。

在学习乐理、视唱和听觉的教学中,利用键盘图来分析、领会、熟悉和记忆所要训练的项目,或作“纸上谈兵”的键盘演奏练习,它能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有关调性、调式、音阶、音程、和弦等乐理、音响知识,在键盘图上一清二楚地展示出来。学生经过不断的“乐理+音响+键盘图”反复练习后,内心再也不是空白或层层叠加的死板生硬的教条了,而是拥有经过理解和印证的有声有色的乐理等音乐知识了。在课堂乃至整个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不管采用什么教法,什么样的教学形式,都要从激发学生情趣和积极思维出发,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都想办法。

音乐课一般都排在上午末节或下午,多数的学生都处于疲劳或半疲劳状态,所以每次上课首先让学生欣赏一段欢快的示范曲。当学生在乐曲欣赏中,能自然地随之小声伴唱,肩膀头部共鸣的轻微抖动,面色逐渐驱散了“阴云”,我才借此范曲讲授乐理知识。但最多不过20分钟。然后回过头来,再让学生去视唱、视奏前面欣赏过的范曲。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开展多样化艺术性的音乐教学,我采用简便乐器和歌舞配合教学。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于教学目标的完成来说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与学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教师在充分运用教学技巧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还要注意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比如在分析某部歌曲作品时,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表达出个人意见,并认真接纳和认可学生愿意进行交流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行阅读简谱或者五线谱,师生共同研究每个声部的具体唱法和情感的表达途径,建立起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生难免对歌曲学习有着排斥的态度或者纪律松散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时,作为教师应该充分理解学生的消极心态并给予正确的引导,遵循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原则改善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良表现,以促进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并营造出师生之间平等和谐友爱的关系,为创建和谐课堂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通过师生共同研究,共同学习使班级形成了良好的学风有效地增加了班级学生的凝聚力。

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都呈现出过于强调技术的倾向,对于学生思想情感的培养始终都位于技术之后。这种本末倒置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将音乐独有的精神魅力展现到位,培养出了众多会唱歌的人,却难以培养出真正的大师。音乐是一种灵魂产物,它应该用于鼓舞人心,振奋精神,歌词与旋律音符之间传达的不仅仅是司空见惯的乐理知识,更多的是音乐这种抽象产物所包含的思想情感。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应该致力于学生强大的内心世界的塑造,而不能止步于常识与技术。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是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培育接班人的重要基地之一,应该以树人育人的观念进行艺术的教学。针对这一教育领域,教师应该意识到对学生的培养重点不在于技术与技能,而在于人。对学生进行音乐常识的教育以及技能的教育只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与音乐素养的一种路径和手段。培养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音乐,懂得欣赏音乐,并能从音乐感受心灵的危机与对自我的反思以及提高才是真正的教育宗旨。

当前许多音乐教师从个人的喜好角度出发来组织教学内容,忽略的教学应该从实际出发并以学生为主体的这一原则。这种感性的教育思想不利于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个性,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全面开展。过强的自我意识会遮盖掉其他音乐领域的光辉,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也无从谈起教学质量的好与坏。因此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审美特点与兴趣取向为基础,以容纳百川的心胸向学生展出时客观的音乐世界,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偏颇的兴趣予以正确的引导,并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如此才能切实有效地用音乐来提高学生管理和班级管理。

参考文献

[1] 程德亮.; 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素质教育”尝试. 《学周刊》- 2011-08-15, [2]岳海华;赵统堂;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知识经济》- 2011-01-01 [3]赵 艳;浅谈普通高校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青年文学家》- 2011-05-23 [4]鲍雅琴;刘志忠; 素质教育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05-15 [5]何 娟; 谈新课改形式下音乐教师的角色转变《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06-15 [6]吕国敏;任富强; 以人为本构建新的教育理念《民族音乐》- 2008-09-20

第三篇:灵魂的远行美文

人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就想出去走走,但这首先要有闲置的钱和闲暇的时间,如今这两者充足的人越来越多,旅游业就显现出空前的繁荣。美国哲学家桑塔纳亚说:人出行的主要原因是他对这个世界、对他自己厌烦了。人们一次次地出游,努力积累起对他乡异域的印象,以便在日后单调的岁月里还能咀嚼那有变化的几日里的滋味。这样的旅游,也是现代都市人试图对自己的生存作一次虚构和演义,作一次没有风险的创作,试图拉扯一下已有些僵硬的灵魂。而旅游业的过分繁荣,名胜的风景成为人海的风景,总让一些怀着雅兴而来者败兴而归。

有一种放逐灵魂的出游,是漂泊者的流浪。而不是为了变换生活环境抑或饱食终日后去“呼吸点新鲜空气”。这样的漂?自者,他们无法将生命之舟系于一处,他们躯体的远行。实在是源于灵魂对生存不安地询问。他们是职业的流浪者,他们没有最终的目的地,漂泊是他们生存的方式。台湾有个叫许达然的作家在一篇叫《远方》的文章中这样写道:“如果人生是无涯的嵯峨山脉,那么活着就是_连串对远方的向往和朝圣,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却又有另一个远方在呼唤。无穷的远方,有限的生命,使人抱憾饮恨。”前些年,一个叫余纯顺的上海人,就曾经抱着漂泊的抱负信誓旦旦地说:“在这天底下,有许多我迟早要去的地方。”在庸常人们的眼中,像余纯顺这样的人宛如可笑的堂吉珂德。

德国哲人康德一生没有离开过东普鲁士疆土,但他却让自己的灵魂一次次出游。他的学说和思想超出了他所生存的那个时代。他让灵魂一次次踏入思想的禁区,他的灵魂其实已经远行到了今天,还将继续远行到未来。

“你无须离开你的房间。只要坐在你的桌边聆听着。不只是聆听,还要等待。不只是等待,还要保持静默和孤独。然后世界将会拆下它的假面,坦然无蔽地向你奉献,它毫无选择,它将在你的脚下出神且猛喜地旋转。”这是许多年以前,一个叫卡夫卡的奥地利人悟出的另一种让灵魂远行的方式。那有着瑰丽风景的思想的远方,人迹罕至。这样的灵魂远行者,他们的探险并不比历经悬崖险滩、大漠黄沙付出的代价更少。而无论是大地还是思想的远方,只有灵魂坚强者方可到达。

第四篇:灵魂的香气美文

灵魂芬芳着香气,心扉里花开,处处阳光,处处明媚,是那片心灵的田间,开阔着无私的爱,始终无私为他人。灵魂的香气,提及此句,众多的感言,一蹴而就,愈发不可收拾。有灵魂香气的人,广义来讲,是指那些无私奉献,舍己利人,处处为他人着想,大爱无疆的人。狭义处说,指的是一些平平凡凡,热爱生活,兢兢业业,积极向上的一群人。不论是那种,都是值的学习效仿的,值的用心来赞誉的。

用生命的火花,普照温暖他人,这灵魂散发出的香气,翻越过历史,深植入现在每个人心中,它宛如清晨的朝阳,一缕缕,一重重,沉香入心,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都可释放爱的万丈光芒,心系万物,心系众生。那些英烈事迹烙印在博物馆里,点滴流血的历史,一件件沉睡在了过去,每次观看,都会心潮澎湃,一时掀起千层浪,泪如泉涌……

烈火汹涌战火年代,锤炼了一代代英雄,向你们致敬,为你们赞歌。这缕缕香气,在大爱,大善,大义中引领无数接力,前仆后继,向前方,向着阳光,越过朗朗的日月,发扬光大。然你我都是平凡的人,只能做到小爱。做个书香自持,灵魂透过字眼,素素的,浅浅的女子,微词绿圃中,坐落一树的缱绻,似锦的一泓,其实也挺好!

踱步字里行间,绽开心花一朵朵,感言一袖清风明月,坦然做一个温婉的人。感恩的心,知足常乐,温暖他人,如此着,让灵魂充满着香气。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写意随缘人生,慈悲着,纯粹着,美好着。那一窗的香气,是禅意的云天,盈盈一水的心怀,开阔地风过树间的洒脱,是微微一笑的包容而后的快乐。

生活的小舟,海涛里撑渡千万里,暗礁,涌流一袭而来,曾几何时,打湿了船帆,荆棘丛生中,学会了坚强,修篱了成熟,稚嫩步履懂得了矫健,禅悟了生命是一程磨砺的过程。珍惜现在,珍爱身边的,一城一花,一草一木,或许你不是最好的,不是精装的,却可做小爱里的阳光,做那个无愧于心,无愧于生命的灵魂香气者。

简单着,纯粹着,真实着,笑看风云变幻,淡看岁月无常,追溯生命的源泉,探究这小池的清澈,一步步的真实,一曲曲的真意,才是生活的况味。莫要拘泥过去的影子里,雾里看花,水中捞月;莫要针锋相对,执拗太多,学着放下,试着花开。心宽则明,有容乃大,明白着糊涂,糊涂着明白,携着灵魂的香气,去斟酌生活的深意,人生的真谛。

不畏惧失败,不惧怕黑暗,心植阳光,让平凡的种子,顽强地根深叶茂在人生中,让灵魂散发馥郁馨香。平凡也好,轰轰烈烈也罢,红尘滚滚,我们都是沧海一粟,来来去去一遭,何不留些许深嗅的清喜,让灵魂摆渡时,心灵的水泽沾满一揽盈盈的香息。

做个灵魂有香气的人,照亮温暖,快乐他人,便幸福了自己。绿茵了他人的小窗,也繁华丰盈着自己的岁月门楣。这一缕香气深入人生的段落,落地有声,回眸散香,便不负韶光,不负生命恩泽一场!

文落梅雪舞QQ1697814860

第五篇:震撼心灵、洗礼灵魂--【经典的大师参禅的禅语】

【经典的大师参禅的禅语】

善导大师云: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

六祖惠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斌宗法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

普贤菩萨警众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七佛通戒偈: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华严经》“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华严经》“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十善业道经》“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

《无量寿经》“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犯律仪;善护意业, 清净无染”。

《梵网经序》“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涅盘经》“人身难得,如优昙花。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五苦章句经》“人身难得,六情难具,口辩难中,才聪难致,寿命难获,明人难遭,直言难有,大心难发,经法难闻,如来难值。”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1

此土初祖菩提达磨大师

梁武帝问达磨大师:“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磨云:“廓然无圣。”

帝曰:“对朕者谁?”

磨云:“不识。”

帝不契。

达磨遂渡江至魏。

二祖慧可大师

慧可大师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初祖菩提达磨大师曰:“将心来,与汝安。”

可良久,曰:“觅心了不可得。”

祖曰:“我与汝安心竟。”

三祖僧璨大师

师《信心铭》曰:“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四祖道信大师

祖曰:“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阙少,与佛何殊。更无别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五祖弘忍大师

慧能大师三鼓入室,

五祖弘忍大师遂徴其初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慧能言下大彻,遂启祖言:“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祖知悟本性,谓慧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2

六祖慧能大师

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笃信品第四

信惭戒意财

是法雅士誉

斯道明智说

如是升天世

愚不修天行

亦不誉布施

信施助善者

从是到彼安

信者真人长

念法所住安

近者意得上

智寿寿中贤

信能得道

法致灭度

从闻得智

所到有明

信能度渊

摄为船师

精进除苦

慧到彼岸

士有信行

为圣所誉

乐无为者

一切缚解

信之与戒

慧意能行

健夫度恚

从是脱渊

信使戒诚

亦受智慧

在在能行

处处见养

比方世利

慧信为明

是财上宝

家产非常

欲见诸真

乐听讲法

能舍悭垢

此之为信

信能度河

其福难夺

能禁止盗

野沙门乐

无信不习

好剥正言

如拙取水

掘泉扬泥

贤夫习智

乐仰清流

如善取水

思令不扰

信不染他

唯贤与人

可好则学

非好则远

信为我舆

莫知斯载

如大象调

自调最胜

信财戒财

惭愧亦财

闻财施财

慧为七财

3

从信守戒

常净观法

慧而利行

奉敬不忘

生有此财

不问男女

终以不贫

贤者识真

戒慎品第五

人而常清

奉律至终

净修善行

如是戒成

慧人护戒

福致三宝

名闻得利

后上天乐

常见法处

护戒为明

得成真见

辈中吉祥

持戒者安

令身无恼

夜卧恬淡

寤则常欢

修戒布施

作福为福

从是适彼

常到安处

何终为善

何善安止

何为人宝

何盗不取

戒终老安

戒善安止

慧为人宝

福盗不取

比丘立戒

守摄诸根

食知自节

悟意令应

以戒降心

守意正定

内学正观

无忘正智

明哲守戒

内思正智

行道如应

自清除苦

蠲除诸垢

尽慢勿生

终身求法

勿暂离圣

戒定慧解

是当善惟

都已离垢

无祸除有

着解则度

余不复生

越诸魔界

如日清明

狂惑自恣

已常外避

戒定慧行

求满勿离

持戒清净

心不自恣

正智已解

不睹邪部

是往吉处

为无上道

亦舍非道

离诸魔界

惟念品第六

4

出息入息念

具满谛思惟

从初竟通利

安如佛所说

是则照世间

如云解月现

起止学思惟

坐卧不废忘

比丘立是念

前利后则胜

始得终必胜

逝不睹生死

若见身所住

六更以为最

比丘常一心

便自知泥洹

已有是诸念

自身常建行

若其不如是

终不得意行

是随本行者

如是度爱劳

若能悟意念

知解一心乐

应时等行法

是度老死恼

比丘悟意行

当令应是念

诸念生死弃

为能作苦际

常当听微妙

自觉悟其意

能觉者为贤

终始无所会

以觉意能应

日夜务学行

当解甘露要

令诸漏得尽

夫人得善利

乃来自归佛

是故当昼夜

常念佛法众

己知自觉意

是为佛弟子

常当昼夜念

佛与法及僧

念身念非常

念戒布施德

空不愿无相

昼夜当念是

慈仁品第七

为仁不杀

常能摄身

是处不死

所适无患

不杀为仁

慎言守心

是处不死

所适无患

彼乱已整

守以慈仁

见怒能忍

是为梵行

至诚安徐

口无粗言

不嗔彼所

是谓梵行

垂拱无为

不害众生

无所娆恼

是应梵行

常以慈哀

净如佛教

知足知止

是度生死

少欲好学

不惑于利

仁而不犯

世上所称

仁寿无犯

不兴变快

5

人为诤扰

慧以嘿安

普忧贤友

哀加众生

常行慈心

所适者安

仁儒不邪

安止无忧

上天卫之

智者乐慈

昼夜念慈

心无克伐

不害众生

是行无仇

不慈则杀

违戒言妄

过不与他

不观众生

酒致失志

为放逸行

后堕恶道

无诚不真

履仁行慈

博爱济众

有十一誉

福常随身

卧安觉安

不见恶梦

天护人爱

不毒不兵

水火不丧

在所得利

死升梵天

是为十一

若念慈心

无量不废

生死渐薄

得利度世

仁无乱志

慈最可行

愍伤众生

此福无量

假令尽寿命

勤事天下人

象马以祠天

不如行一慈

言语品第八

恶言骂詈

憍陵蔑人

兴起是行

疾怨滋生

逊言顺辞

尊敬于人

弃结忍恶

疾怨自灭

夫士之生

斧在口中

所以斩身

由其恶言

诤为少利

如掩失财

从彼致诤

令意向恶

誉恶恶所誉

是二俱为恶

好以口侩斗

是后皆无安

无道堕恶道

自增地狱苦

远愚修忍意

念谛则无犯

从善得解脱

为恶不得解

6

善解者为贤

是为脱恶恼

解自抱损意

不躁言得中

义说如法说

是言柔软甘

是以言语者

必使己无患

亦不克众人

是为能善言

言使投意可

亦令得欢喜

不使至恶意

出言众悉可

至诚甘露说

如法而无过

谛如义如法

是为近道立

说如佛言者

是吉得灭度

为能作浩际

是谓言中上

双要品第九

心为法本

心尊心使

中心念恶

即言即行

罪苦自追

车轹于辙

心为法本

心尊心使

中心念善

即言即行

福乐自追

如影随形

随乱意行

拘愚入冥

自大无法

何解善言

随正意行

开解清明

不为妒嫉

敏达善言

愠于怨者

未尝无怨

不愠自除

是道可宗

不好责彼

务自省身

如有知此

永灭无患

行见身净

不摄诸根

饮食不节

慢堕怯弱

为邪所制

如风靡草

观身不净

能摄诸根

食知节度

常乐精进

不为邪动

如风大山

不吐毒态

欲心驰骋

未能自调

不应法衣

能吐毒态

戒意安静

降心已调

此应法衣

以真为伪

以伪为真

是为邪计

不得真利

知真为真

见伪知伪

是为正计

必得真利

盖屋不密

天雨则漏

7

意不惟行

淫泆为穿

盖屋善密

雨则不漏

摄意惟行

淫泆不生

鄙夫染人

如近臭物

渐迷习非

不觉成恶

贤夫染人

如近香熏

进智习善

行成洁芳

造忧后忧

行恶两忧

彼忧惟惧

见罪心懅

造喜后喜

行善两喜

彼喜惟欢

见福心安

今悔后悔

为恶两悔

厥为自殃

受罪热恼

今欢后欢

为善两欢

厥为自佑

受福悦豫

巧言多求

放荡无戒

怀淫怒痴

不惟止观

聚如群牛

非佛弟子

时言少求

行道如法

除淫怒痴

觉正意解

见对不起

是佛弟子

放逸品第十

戒为甘露道

放逸为死径

不贪则不死

失道为自丧

慧智守道胜

终不为放逸

不贪致欢喜

从是得道乐

常当惟念道

自强守正行

健者得度世

吉祥无有上

正念常兴起

行净恶易灭

自制以法寿

不犯善名增

发行不放逸

约以自调心

慧能作定明

不返冥渊中

愚人意难解

贪乱好诤讼

上智常重慎

护斯为宝尊

莫贪莫好诤

亦莫嗜欲乐

思心不放逸

可以获大安

放逸如自禁

能却之为贤

已升智慧阁

去危为即安

明智观于愚

譬如山与地

居乱而身正

彼为独觉悟

是力过师子

弃恶为大智

8

睡眠重若山

痴冥为所弊

安卧不计苦

是以常受胎

不为时自恣

能制漏得尽

自恣魔得便

如师子搏鹿

能不自恣者

是为戒比丘

彼思正净者

常当自护心

比丘谨慎乐

放逸多忧愆

变诤小致大

积恶入火焰

守戒福致善

犯戒有惧心

能断三界漏

此乃近泥洹

若前放逸

后能自禁

是照世间

念定其宜

过失为恶

追覆以善

是照世间

念善其宜

少庄舍家

盛修佛教

是照世间

如月云消

人前为恶

后止不犯

是照世间

如月云消

生不施恼

死而不戚

是见道悍

应中勿忧

断浊黑法

学惟清白

度渊不反

弃猗行止

不复染乐

欲断无忧

心意品第十一

意使作狗

难护难禁

慧正其本

其明乃大

轻躁难持

唯欲是从

制意为善

自调则宁

意微难见

随欲而行

慧常自护

能守即安

独行远逝

覆藏无形

损意近道

魔系乃解

心无住息

亦不知法

迷于世事

无有正智

念无适止

不绝无边

福能遏恶

觉者为贤

佛说心法

虽微非真

当觉逸意

莫随放心

见法最安

所愿得成

9

慧护微意

断苦因缘

有身不久

皆当归土

形坏神去

寄住何贪

心豫造处

往来无端

念多邪僻

自为招恶

是意自造

非父母为

可勉向正

为福勿回

藏六如龟

防意如城

慧与魔战

胜则无患

华香品第十二

孰能择地

舍鉴取天

谁说法句

如择善华

学者择地

舍鉴取天

善说法句

能采德华

知世坏喻

幻法忽有

断魔华敷

不睹生死

见身如沫

幻法自然

断魔华敷

不睹生死

身病则萎

若华零落

死命来至

如水湍骤

贪欲无厌

消散人念

邪致之财

为自侵欺

如蜂集华

不娆色香

但取昧去

仁入聚然

不务观彼

作与不作

常自省身

知正不正

如可意华

色好无香

工语如是

不行无得

如可意华

色美且香

工语有行

必得其福

多作宝花

结步摇绮

广积德者

所生转好

奇草芳花

不逆风熏

近道敷开

德人逼香

旃檀多香

青莲芳花

虽曰是真

不如戒香

华香气微

不可谓真

持戒之香

到天殊胜

戒具成就

行无放逸

定意度脱

长离魔道

如作田沟

近于大道

10

中生莲华

香洁可意

有生死然

凡夫处边

慧者乐出

为佛弟子

愚暗品第十三

不寐夜长

疲惓道长

愚生死长

莫知正法

痴意常冥

逝如流川

在一行强

独而无偶

愚人着数

忧戚久长

与愚居苦

于我犹怨

有子有财

愚惟汲汲

我且非我

何忧子财

暑当止此

寒当止此

愚多务虑

莫知来变

愚曚愚极

自谓我智

愚而胜智

是谓极愚

顽暗近智

如瓢斟味

虽久狎习

犹不知法

开达近智

如舌尝味

虽须臾习

即解道要

愚人施行

为身招患

快心作恶

自致重殃

行为不善

退见悔吝

致涕流面

报由宿习

行为德善

进睹欢喜

应来受福

喜笑悦习

过罪未熟

愚以恬惔

至其熟处

自受大罪

愚所望处

不谓适苦

临堕厄地

乃知不善

愚蠢作恶

不能自解

殃追自焚

罪成炽燃

愚好美食

月月滋甚

于十六分

未一思法

愚生念虑

至终无利

自招刀杖

报有印章

观处知其愚

不施而广求

所堕无道智

往往有恶行

远道近欲者

为食在学名

11

贪猗家居故

多取供异姓

学莫堕二望

莫作家沙门

贪家违圣教

为后自匮乏

此行与愚同

但令欲慢增

利求之愿异

求道意亦异

是以有识者

出为佛弟子

弃爱舍世习

终不堕生死

明哲品第十四

深观善恶

心知畏忌

畏而不犯

终吉无忧

故世有福

念思绍行

善致其愿

福禄转胜

信善作福

积行不厌

信知阴德

久而必彰

常避无义

不亲愚人

思从贤友

押附上士

喜法卧安

心悦意清

圣人演法

慧常乐行

仁人智者

斋戒奉道

如星中月

照明世间

弓工调角

水人调船

材匠调木

智者调身

譬如厚石

风不能移

智者意重

毁誉不倾

譬如深渊

澄静清明

慧人闻道

心净欢然

大人体无欲 在所照然明

虽或遭苦乐 不高现其智

大贤无世事 不愿子财国

常守戒慧道 不贪邪富贵

智人知动摇 譬如沙中树

朋友志未强 随色染其素

世皆没渊

鲜克度岸

如或有人

欲度必奔

诚贪道者

览受正教

此近彼岸

脱死为上

断五阴法

静思智慧

12

不反入渊

弃猗其明

抑制情欲

绝乐无为

能自拯济

使意为慧

学取正智

意惟正道

一心受谛

不起为乐

漏尽习除

是得度世

罗汉品第十五

去离忧患

脱于一切

缚结已解

冷而无暖

心净得念

无所贪乐

已度痴渊

如雁弃池

量腹而食

无所藏积

心空无想

度众行地

如空中鸟

远逝无碍

世间习尽

不复仰食

虚心无患

已到脱处

譬如飞鸟

暂下辄逝

制根从止

如马调御

舍憍慢习

为天所敬

不怒如地

不动如山

真人无垢

生死世绝

心已休息

言行亦正

从正解脱

寂然归灭

弃欲无着

缺三界障

望意已绝

是谓上人

在聚若野

平地高岸

应真所过

莫不蒙佑

彼乐空闲

众人不能

快哉无望

无所欲求

述千品第十六

虽诵千言

句义不正

不如一要

闻可灭意

虽诵千言

不义何益

不如一义

闻行可度

虽多诵经

不解何益

解一法句

行可得道

千千为敌

一夫胜之

未若自胜

为战中上

13

自胜最贤

故曰人雄

护意调身

自损至终

虽曰尊天

神魔梵释

皆莫能胜

自胜之人

月千反祠

终身不辍

不如须臾

一心念法

一念道福

胜彼终身

虽终百岁

奉事火祠

不如须臾

供养三尊

一供养福

胜彼百年

祭神以求福

从后观其报

四分未望一

不如礼贤者

能善行礼节

常敬长老者

四福自然增

色力寿而安

若人寿百岁

远正不持戒

不如生一日

守戒正意禅

若人寿百岁

邪伪无有智

不如生一日

一心学正智

若人寿百岁

懈怠不精进

不如生一日

勉力行精进

若人寿百岁

不知成败事

不如生一日

见微知所忌

若人寿百岁

不见甘露道

不如生一日

服行甘露味

若人寿百岁

不知大道义

不如生一日

学推佛法要

恶行品第十七

见善不从

反随恶心

求福不正

反乐邪淫

凡人为恶

不能自觉

愚痴快意

令后郁毒

凶人行虐

沈渐数数

快欲为人

罪报自然

吉人行德

相随积增

甘心为之

福应自然

妖??见福

其恶未熟

至其恶熟

自受罪虐

贞祥见祸

其善未熟

至其善熟

必受其福

14

击人得击

行怨得怨

骂人得骂

施怒得怒

世人无闻

不知正法

生此寿少

何宜为恶

莫轻小恶

以为无殃

水渧虽微

渐盈大器

凡罪充满

从小积成

莫轻小善

以为无福

水滴虽微

渐盈大器

凡福充满

从纤纤积

夫士为行

好之与恶

各自为身

终不败亡

好取之士

自以为可

没取彼者

人亦没之

恶不即时

如构牛乳

罪在阴祠

如灰覆火

戏笑为恶

以作身行

号泣受报

随行罪至

作恶不覆

如兵所截

牵往乃知

已堕恶行

后受苦报

如前所习

如毒摩疮

船入洄澓

恶行流衍

靡不伤克

加恶诬罔人

清白犹不污

愚殃反自及

如尘逆风坌

过失犯非恶

能追悔为善

是明照世间

如日无云曀

夫士所以行

然后身自见

为善则得善

为恶则得恶

有识堕胞胎

恶者入地狱

行善上升天

无为得泥洹

非空非海中

非隐山石间

莫能于此处

避免宿恶殃

众生有苦恼

不得免老死

唯有仁智者

不念人非恶

刀杖品第十八

一切皆惧死

莫不畏杖痛

恕己可为譬

勿杀勿行杖

能常安群生

不加诸楚毒

15

现世不逢害

后世长安隐

不当粗言

言当畏报

恶往祸来

刀杖归躯

出言以善

如叩钟磬

身无论议

度世则易

欧杖良善

妄谗无罪

其殃十倍

灾迅无赦

生受酷痛

形体毁折

自然恼病

失意恍惚

人所诬咎

或县官厄

财产耗尽

亲戚离别

舍宅所有

灾火焚烧

死入地狱

如是为十

虽裸剪发

长服草衣

沐浴踞石

奈痴结何

不伐杀烧

亦不求胜

人爱天下

所适无怨

世党有人

能知惭愧

是名诱进

如策良马

如策善马

进道能远

人有信戒

定意精进

受道慧成

便灭众苦

自严以修法

灭损受净行

杖不加群生

是沙门道人

无害于天下

终身不遇害

常慈于一切

孰能与为怨

老耗品第十九

何喜何笑

命常炽然

深弊幽冥

如不求锭

见身形范

倚以为安

多想致病

岂知非真

老则色衰

病无光泽

皮缓肌缩

死命近促

身死神徒

如御弃车

肉消骨散

身何可怙

身为如城

骨干肉涂

生至老死

但藏恚慢

16

老则形变

喻如故车

法能除苦

宜以仂学

人之无闻

老若特牛

但长肌肥

无有福慧

生死无聊

往来艰难

意猗贪身

生苦无端

慧以见苦

是故弃身

灭意断行

爱尽无生

不修梵行

又不富财

老如白鹭

守伺空池

既不守戒

又不积财

老羸气竭

思故何逮

老如秋叶

何秽鉴录

命疾脱至

亦用后悔

命欲日夜尽

及时可勤力

世间谛非常

莫惑堕冥中

当学燃意灯

自练求智慧

离垢勿染污

执烛观道地

爱身品第二十

自爱身者

慎护所守

悕望欲解

学正不寐

为身第一

常自勉学

利乃诲人

不惓则智

学先自正

然后正人

调身入慧

必迁为上

身不能利

安能利人

心调体正

何愿不至

本我所造

后我自受

为恶自更

如刚钻珠

人不持戒

滋蔓如藤

逞情极欲

恶行日增

恶行危身

愚以为易

善最安身

愚以为难

如真人教

以道法身

愚者疾之

见而为恶

行恶得恶

如种苦种

恶自受罪

善自受福

亦各须熟

彼不自代

习善得善

亦如种甜

17

自利利人

益而不费

欲知利身

戒闻为最

如有自忧

欲生天上

敬乐闻法

当念佛教

凡用必豫虑

勿以损所务

如是意日修

事务不失时

夫治事之士

能至终成利

真见身应行

如是得所欲

世俗品第二十一

如车行道

舍平大途

从邪径败

生折轴忧

离法如是

从非法增

愚守至死

亦有折患

顺行正道

勿随邪业

行住卧安

世世无患

万物如泡

意如野马

居世若幻

奈何乐此

若能断此

伐其树根

日夜如是

必至于定

一施如信

如乐之人

或从恼意

以饭食众

此辈日夜

不得定意

世俗无眼

莫见道真

如少见明

当养善意

如雁将群

避罗高翔

明人导世

度脱邪众

世皆有死

三界无安

诸天虽乐

福尽亦丧

观诸世间

无生不终

欲离生死

当行道真

痴覆天下

贪令不见

邪疑却道

苦愚从是

一法脱过

谓妄语人

不免后世

靡恶不更

虽多积珍宝

嵩高至于天

如是满世间

不如见道迹

不善像如善

爱如似无爱

18

以苦为乐像

狂夫为所厌

述佛品第二十二

己胜不受恶

一切胜世间

睿智廓无强

开曚令入道

决网无挂碍

爱尽无所积

佛意深无极

未践迹令践

勇健立一心

出家日夜灭

根断无欲意

学正念清明

见谛净无秽

已度五道渊

佛出照世间

为除众忧苦

得生人道难

生寿亦难得

世间有佛难

佛法难得闻

我既无归保

亦独无伴侣

积一行得佛

自然通圣道

船师能渡水

精进为桥梁

人以种姓系

度者为健雄

坏恶度为佛

止地为梵志

除馑为学法

断种为弟子

观行忍第一

佛说泥洹最

舍罪作沙门

无娆害于彼

不娆亦不恼

如戒一切持

少食舍身贪

有行幽隐处

意谛以有黠

是能奉佛教

诸恶莫作

诸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佛为尊贵

断漏无淫

诸释中雄

一群从心

快哉福报

所愿皆成

敏于上寂

自致泥洹

或多自归

山川树神

庙立图像

祭祠求福

自归如是

非吉非上

彼不能来

度我众苦

如有自归

佛法圣众

道德四谛

必见正慧

生死极苦

从谛得度

度世八道

斯除众苦

自归三尊

最吉最上

唯独有是

度一切苦

19

士如中正

志道不悭

利哉斯人

自归佛者

明人难值

亦不比有

其所生处

族亲蒙庆

诸佛兴快

说经道快

众聚和快

和则常安

安宁品第二十三

我生已安

不愠于怨

众人有怨

我行无怨

我生已安

不病于病

众人有病

我行无病

我生已安

不戚于忧

众人有忧

我行无忧

我生已安

清净无为

以乐为食

如光音天

我生已安

澹泊无事

弥薪国火

安能烧我

胜则生怨

负则自鄙

去胜负心

无争自安

热无过淫

毒无过怒

苦无过身

乐无过灭

无乐小乐

小辩小慧

观求大者

乃获大安

我为世尊

长解无忧

正度三有

独降众魔

见圣人快

得依附快

得离愚人

为善独快

守正道快

工说法快

与世无诤

戒具常快

依贤居快

如亲亲会

近仁智者

多闻高远

寿命鲜少

而弃世多

学当取要

令至老安

诸欲得甘露

弃欲灭谛快

欲度生死苦

当服甘露味

好喜品第二十四

20

违道则自顺

顺道则自违

舍义取所好

是为顺爱欲

不当趣所爱

亦莫有不爱

爱之不见忧

不爱见亦忧

是以莫造爱

爱憎恶所由

已除缚结者

无爱无所憎

爱喜生忧

爱喜生畏

无所爱喜

何忧何畏

好乐生忧

好乐生畏

无所好乐

何忧何畏

贪欲生忧

贪欲生畏

解无贪欲

何忧何畏

贪法戒成

至诚知惭

行身近道

为众所爱

欲态不出

思正乃语

心无贪爱

必截流渡

譬人久行

从远吉还

亲厚普安

归来欢喜

好行福者

从此到彼

自受福祚

如亲来喜

起从圣教

禁制不善

近道见爱

离道莫亲

近与不近

所住者异

近道升天

不近堕狱

面通法师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这一段我很喜欢

我想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这段话的话,那么他也就达到佛的境界了

21

◆一个人,不能了解生命,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

◆拥有财富的人,不如拥有智慧的人。

◆常常原谅自己的人,往往得不到上苍的原谅。

◆常常责备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谅解。

◆人很奇怪,不了解自己,却又每天想去干涉别人,弄得痛苦不堪。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是非,把它看作很正常,你就不会难过,因为是——人嘛!

◆犯错是平凡的,原谅才能超凡。

◆任凭你有多大的快乐,无常总是来到。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伤人之语,如水覆地,难以挽回。

◆大家都知道,生气是一种无知,又无济于事,可是又奈何不了它。正因为少‘悟’,放不下得失之故。

◆金钱化妆你的外表,佛法启悟你的内在。

◆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内在安详’,才是下手之处。

◆自尊太强,优越感太重的人,将不堪一击,少许逆境,足以使他彻夜难眠。

2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星际争霸人族攻略下一篇:心里健康教育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