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英雄好汉之死

2022-07-31

第一篇:隋唐英雄好汉之死

隋唐英雄诗歌

英雄生来最有情,

匡扶正义俱仁心。

怜悯苍生苦,

危难不惜命。

光明磊落,

侠肝义胆。

浴血征战八方,

拯救天下黎民。

秦王李世民,

仁义礼智信。

志存高远,

顺天爱民。

能征惯战,

猛将如云。

开创大唐盛世,

青史镌刻英名。

二哥单雄信,

仗义最重情。

出身草莽,

劫富济贫。

情深义重,

爱憎分明。

只因杀兄之恨,

错失贤明之君。

人称小孟尝,

叔宝本姓秦。

胸有大志,

忠孝诚信。

武功高强,

感恩杨林。

元帅智勇双全,

赢得三军崇敬。

皇家赐李姓,

茂公是原名。

足智多谋,

指挥若定。

秉统天机,

洞察命运。

若非诸葛再世,

安得盖世功勋。

冷面寒枪俏,

罗成是本名。

王侯出身,

勇赛赵云。

觅得真爱,

大破隋兵。

曾夺武科状元,

堪称常胜将军。

瓦岗五虎将,

大名程咬金。

忠厚质朴,

重义重情。

福将一员,

勇冠三军。

曾为混世魔王,

真心关爱百姓。

大隋擎天柱,

忠勇老杨林。

武功雄才,

治军严明。

求贤若渴,

爱才如命。

可怜生不逢时,

枉死馋臣昏君。

静观隋唐英雄传,

动情之处泪湿襟。

文帝得天下,

杨广败荒淫。

群雄四起,

各怀异志。

唯有大德天子,

造就贞观圣境。

——2016.10.17

第二篇:小学作文:隋唐英雄

隋唐英雄

隋唐乱世,战云涌动。

英雄开天辟地,为苍生,粉身碎骨,万死不辞。

一步走,八方平,流光易逝。

男儿志,英雄梦,岁月如梭。

江山梦,儿女情,历史如轮。

风雨路,山水天,正气凛然。

英雄心系苍生,英雄如丰碑屹立。

英雄撑天地,舞日月。

英雄千秋万代光彩永存。

英雄也有惋惜,令人扼腕。如王伯当,一句“士为知己者死”便做了日后誓死追随李密的理由。岂不知,乱世纷纭,弃暗投明,本就是人心指引,若要逆流,那非亡不可了。明主是明灯,与英雄同创天下。李密非明主,王伯当却顽固相随,这也许是他生命中的弱点。

自古忠义两难全。单雄信与李渊有杀兄之仇,誓死不投大唐,为明主效力。而追随洛阳王,骑虎难下。他割袍断义时眼眸中的坚决,不舍,痛楚,兄弟之情,出生入死,挚交怎断?!其实,为报天下而弃私仇,就是英雄之径。单雄信悟明这一点也为时晚矣。

万箭穿心,天下震动。武状元罗成枪枪生威。英雄不死于战场,却遭奸人迫害。紫金关外长哭歌……悲壮并不足以说明,乱世之幕,谁人操纵?纵然得了江山又如何!何时还天下一个真正天下太平?!

神话一样的英雄,秦琼秦叔宝。秦家锏无敌天下,持锏的人有心系苍生的胸怀,泰然自若的处事哲学,平和守原则,自由从内而外震慑的气质,剑眉俊目,英武潇洒。战神之誉,无愧天下。

俊美倜傥的秦王李世民,乱世中的明灯,如皓月,指引大地上的生存。才华横溢,谈吐不凡,儒雅临风,大气重义,有安邦的旷世奇才……

天下太平!

亦有柔情似水的眼神,回眸此生足矣。

英雄如他,一个轻笑,一次皱眉,一片坚定,一位少年天子……牵痛天下。

若得相望,泪水涟涟。

绵延万里,义重深邃。

鬓若刀刻,面目如画。气息深远澄澈,如玉。

遥思浅笑,生世深沉。

英雄如他,最末皱眉紧闭双眸,不忍回首。历史不容他再宽恕兄弟的罪恶,“杀”字吐出,犹如利刃划过心尖。

玄武门,完成了历史的宿命。

第三篇:隋唐英雄读后感

篇一:《隋唐英雄》读后感

寒假里,我看了电视连续剧《隋唐英雄》,里面精彩的表演把我给吸引住了。

在这部电视剧中,我认识了隋唐时期的很多英雄人物,有义薄云天的单雄信,文韬武略的王伯当,智谋绝伦的徐茂公,文武双全的秦琼,天生神力的程咬金。我最喜欢的是年轻帅气武功高强的罗成,他白马银枪,英姿飒爽,破杨林长蛇阵,勇夺武状元,可惜在和敌人打仗的时候,中了刘黑跶手下苏定方的计被万箭穿心而死,当时我很难过,但是他在我心中永远是一位英俊的大英雄,要是我在古代,一定要当一位像他一样的英雄。

自从看过这部电视剧后,我把我所有的玩具武器都找出来了,有木刀,木剑,充气锤,还自制了一把长枪,每天对着镜子学着他们的动作挥舞,仿佛也是个将军。

篇二:隋唐英雄读后感

我最近读了好几本书,但我最喜欢的是《隋唐英雄》这本书。作者是褚人获。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讲:隋朝的皇帝是个暴君,最自己的臣民非常残暴。主人公秦叔宝结识了一群有志之士,他们对隋朝的皇帝非常不满。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推翻了隋朝的残暴统治,帮助李渊建立唐朝,使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读完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我非常敬佩已秦叔宝、程咬金、罗成为代表的隋唐英雄,他们正直、勇敢、敢于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精神深深影响了我,指引我今后也要做一个正直勇敢,且有正义感的人!

篇三:《隋唐英雄》观后感

假期里我看过很多的电视剧,但《隋唐英雄》最令我印象深刻。

《隋唐英雄》主要剧情是:大隋昏君无道,各路反王起兵造反,最后大唐李渊统治天下。

令我难以忘记的剧中人物秦叔宝,他刻苦学习,认真练武,最后成为了大唐护国公,黑执事他的好学与勤奋是我学习的榜样。再看罗成,武功高强,身手敏捷。是我崇拜的偶像呢!而性格直爽的程咬金,虽然他武功不高,但对朋友诚心诚意,我也要向他学习,做一个珍惜友谊,对朋友有情有义的人。

不过程咬金也值得我去反思,作为一国之君,但不识字,把皇位拱手让给了李密,结果导致瓦岗被人抢走。从这方面让我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知识的力量是无限的,我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美好学习时光,刻苦努力,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篇四:《隋唐英雄》读后感

《隋唐英雄》是一本以古代隋末唐初,英雄群起为背景的古典小说,又名《说唐》,是我最钟爱的一本历史小说。

本书从隋文帝开创隋朝写起,讲述了杨广以阴谋弑父夺位,杀兄夺嫂,强娶其母,刚愎自用,常年多税,弄的民不聊生,天下大乱。致使一十八路反王先后起义,六十四烟尘沦落造反。其中有一支为瓦岗寨,实力雄厚,后来隋朝倒台,众英雄归顺大唐秦王李世民,征战四方,一统天下。

本书中不乏深刻道理:从隋灭可看出,民如水,朝如舟,水平舟可行四方,水怒舟覆。告诫了世上所有统治者,一定要公正爱民,使天下太平,不令百姓受战争之苦。而从太子李建成玄武门归天可看出,人不可贪心,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地位必定跑不了,不是自己的抢夺也无用,告诫了世上各种唯恐天下不乱的野心家,人各有命,不可强求,一定要夺,不仅连累百姓受苦,最终还必定一事无成,何必呢。再从宇文化及杀隋炀帝反倒被唐兵所杀可看,人应识时务,而他做了奸臣不说,后来又成了昏君,遇劫难不顾亲人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最后仍是一死,真是小人之最。

本书虽为小说,但与正史也是大同小异,每一处改编与正史皆有关联,每每都能写得天衣无缝,作者也真是煞费了一番苦心呀!

这可真是一本既有趣,又能增加男子汉气概并增加见识的古典名著哇!

篇五:隋唐英雄读后感

王晟

最近央视正在播放长篇历史剧——《隋唐英雄传》,这部电视剧主要是讲皇帝不能荒淫无度,就象隋杨帝杨广一样,这样就会导致群雄纷纷造反,这样你的封建统治就结束了。

首先造反的有程咬金,徐茂公,单雄信,王伯当,史大奈等,他们在秦琼生日那天歃血为盟结为异性兄弟,大反山东,立了瓦岗寨。朝廷虽然派重兵去剿灭,但是徐茂公用兵如神,一次一次地打退了朝廷各路大军,最后隋杨帝只好求和,接着王世充,窦建德,朱黑碳,孟海公接连造反。还有你知道为什么群雄会接连造反,因为是隋杨帝杨广杀兄弑父才得的皇位,而且他又不顾百姓死活,只管自己花天酒地,所以才会导致人神共愤。

程咬金,徐茂公,罗成,秦叔宝,魏征最后投唐,投到了秦王李世民帐下,后来瓦岗被王世充攻破,接着李渊带领20枭雄杀进长安,立杨侑为帝称杨广为太上皇,其实杨侑只是一个傀儡而已,最后李渊还是称了帝,改名号为唐,隋朝也正式灭亡了。

程咬金的口头禅非常有意思,一旦人家要杀他,他就会说:"我如果皱一下眉头,弯一下腰,抠一下鼻子,动一下脚指头,我就不叫程咬金。"每次看到这里我就会哈哈大笑。程咬金还很会吹牛,虽然他只有"三把斧",但是他用斧立了瓦岗寨,大智若愚,还是很厉害啊!

李世民真是一个战神,因为他待士兵很好象亲兄弟一样,所以大家都愿意为他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惜,所以他每次打仗都能凯旋而归,战无不胜。而且李世民还说君王要关爱黎明百姓,不能强迫老百姓干什么事,这样就会引起民愤,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才有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第四篇:历史上真实的隋唐英雄们

(二)

相对于排名

4、

5、6的三条好汉来说,第七条好汉身后名声也是与他的排名极不相称的。只不过稍稍不同的是,他的排名比较靠后,但名声却是大得能摸着天。下面登场的,是大隋北平少保、幽州郡守--罗成。罗少保和前文中提到的伍天锡一样,也是标准版的高干子弟。他爹地,是隋朝封的北平郡王(小说中说法,实是唐朝封的)。不止如此,他这个北平郡王还是个相当独立的王,手里有兵有将有地盘,而且不用朝见隋帝,日子过得是相当滋润。而罗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虽说是高干子弟,别人见了面都得叫小侯爷,但罗成却也是一个相当追求上进的官二代:积极习武,投身军旅,一切都沿着他老爹的老路来。如果后来隋朝不出事,想必他也会在下一任北平郡王的位置上坐一辈子。但什么都怕个可是,偏偏他有一个名叫秦琼的表哥,偏偏这个表格“不学好”,到处认识一些混江湖的好汉,而且偏偏这些好汉最后又都走上了造反的光辉道路,没办法,活泼大胆、性格叛逆的小侯爷就这样走上了结伙造反的道路,开始和老爹的老板分庭抗礼。

按隋唐小说中的一般规律,谁和秦琼的关系比较近,谁的出场机会就多,名声也就最高。而罗成,是秦琼的表弟,毫无疑问的说,这注定是一个在小说中大放异彩的人物。事实也是如此,单看电视剧中罗成那英俊的外表、高的爆棚的人气,就能看出这家伙在小说中的重要性。

能在将星云集的隋唐乱世排第七位,罗成的武力当然绝非善类。比方说,排行榜中,他排第七,杨林排第八,本来名次就差不多的,可结果是他把杨林给杀了。这就说明罗成的实力与杨林绝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就算不像李元霸和宇文成都那样差距那么悬殊,想来也少不了多少。 其实罗城这个人物还有一个特点,这是其他小说中好汉绝对没有的,那就是原型。按隋唐时期的史料记载,真正历史上出现过的、很像罗成的武将,是罗士信。而特殊的地方就在于,在小说中,罗士信也是出现过的。不过在小说中,罗士信实在是一个比较龙套的角色。虽说他武力也很高,但却有一个致命缺陷是脑子笨。这可就出鬼了,想让一个大脑稀缺且长得又不帅的人物被大家记住,那实在是相当之困难。之所以说罗成的历史原型是罗士信,是因为他们也有一定的相似性。比方说,开始上战场的时间都很早,是还没有结婚也就是十七八岁的年纪,而史载罗士信是613年开始跟着张须陀镇压变民军起义的,论起来也是十八岁。而且他们两人都曾投降过王世充,都因为不齿王世充的人品而转投大唐,都为大唐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而且死因都是因为刘黑闼反叛,死于刘的河东军之手。再然后,罗成的原型是谁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另外,与小说中最大的不同是,真正的罗士信是一个没有背景的人。没有一个当大官的爹,也没有一个叫做秦琼的表哥,这点还是可以肯定的。

接下来登场的可有些来头,而且与前面几位最大的不同在于,前面出现的几位要么是平头百姓,要么就是官二代。他不一样,他是官一代,换句话说他能有现在的地位全是靠战场上流血流汗拼出来的。杨林--大隋皇族,当朝皇帝之叔(或叔祖,小说说法不一),靠山王。 就其个人武艺来说,隋唐好汉排名第八,掌中一对水火囚龙棒,驰骋沙场数十载,灭北齐、灭南陈的战场上都有他的身影。至炀帝掌权,压榨天下,乱民四起。为了维护大隋朝的安危,靠山王当然要领兵带将前去镇压。从对付瓦岗寨的一字长蛇阵到对付十八路反王的铜旗阵,作为主帅杨林身先士卒,费尽心机,与义军斗智斗勇,可见其忠心耿耿。在原先史学界唯阶级论主导时期,杨林只是一个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形象。但如果从现代眼光来看,杨林并没有做错什么。隋朝本身就是他们一般人开创的,到了这个王朝行将垮台的时刻,自己不去保谁去保,破了老命也要上呀,这就是历史唯物。而在小说中,杨林大部分时候也是以正面形象出场的。虽说他杀了秦琼他爹,但那也是各为其主,而且杨林也是胜得光明磊落,秦彝也是输得心服口服啊。后来朝廷被宇文化及等人掌权,他也不屑与之为伍,自清出外掌兵,同时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与宇文老贼绝不是一条船上的人,并且对宇文氏的野心有着深深的提防心理。

不只如此,小说中的靠山王还是一个慧眼识英杰的人物,赏识秦琼等英雄,手下十二驾太保就可见他对人真诚,送李元霸宝马“千里一盏灯”,送秦琼盔甲宝剑长枪都是例子。尤其对于秦琼,他是爱惜有加,一见面就认作义子干儿,还把珍藏的秦彝的盔甲兵刃相赠,这件事情与其说是巧合,不如说是一种必然,正是由于杨林爱才,才会保留敌将秦彝的遗物,才会后来传到儿子秦琼的手上。即使后来杨林和秦琼翻脸后,仍三追宝马以求良将文才武功;秦琼自己也承认他是个正人君子,杨广作恶非他之错,而父亲的战死乃是各为其主,对杨林没有个人仇恨,并劝其归隐山林,由此可见靠山王对人以诚相待。可杨广再做恶也还是皇侄,杨林还得保,哪怕境况险恶,哪怕自己年老多病,他还是得竭尽全力的与义军和反王周旋。即使到了最后时刻,大厦已倾,他还是要用金镶玉玺作诱饵,孤注一掷,与敌人作最后的拼搏,这种精神也换来了各路英雄的尊敬,铜旗阵里相见,仍尊称一声“王家千岁,别来无恙”。只可惜最后人力不可抗天,大势已去,靠山王兵败如山倒,被罗成逼得无法,只得拔剑自刎。即使到最后,秦琼也觉得老王对他一直不薄,下不去手,可见杨林作为个人英雄,作为武艺智谋俱佳的大将,一直是尽忠尽义,无可厚非的。另外,在杨林自刎之前曾提醒秦琼说,当时的瓦岗寨之主西魏王李密胸无大志,建议秦琼拿金镶玉玺投奔李渊,秦琼没有听取这个建议,结果后来李密果然做出了“玉玺换萧妃”、“瓦岗散将”等事,而秦琼最终也的确投奔了李唐,成为大唐的开国功臣,可见当时杨林对于隋唐政局了如指掌,明知隋朝无力回天却还保持着自己的一份忠贞,也增加了小说中这个人物的悲情英雄气度。

关于历史原型,其实杨林这个人物的历史原型并不好确定,关键就在于年龄。小说中和所有影视剧中的杨林都是一个苍髯老将的形象,然而历史上身为皇族又沙场建功的隋朝老将却是没有的,稍微相近一点的,是杨爽。

杨爽(563~587),隋朝将领。字师仁,小字明达。弘家华阴人。仪容俊美,举止有度,名声甚好。隋文帝之异母兄弟。北周时,杨爽年幼,以太祖军功封同安郡公。六岁时,太祖崩,由独孤皇后扶养,因此,在诸兄弟中杨坚特宠爱杨爽。杨坚任丞相时,拜大将军、秦州总管。转授蒲州刺史,进位柱国。杨坚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后,立为卫王。迁雍州牧,领左右将军。不久,迁右领军大将军,权领并州总管,后转凉州总管。开皇二年(582)五月,突厥沙钵略可汗聚集本部兵及阿波等4可汗兵共 40万突入长城,十二月进至武威(今属甘肃)、金城(今兰州)、天水、延安等地,掠夺而还。开皇三年,隋文帝命杨爽为行军元帅,率军分道反击突厥。杨爽亲率李充节等4将出朔州(今属山西)道,在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与沙钵略军相遇。杨爽采纳总管李充的建议,乘沙钵略屡胜轻敌,以5000精骑袭其无缶,大破沙钵略军,俘千余人,沙钵略可汗受重创潜逃。隋文帝赐杨爽真食梁安县千户。开皇六年(586),复为元帅,率步骑15万出合川,突厥遁逃,返回。开皇七年病卒,时年25岁。(百度百科) 隋唐第九条好汉,魏文通。与其他好汉不同的是,魏文通这个人其实是有些名不副实的。不是说他的武功不行,而是说人品。提起好汉,大家的第一印象一般都是梁山英雄,出身草莽,不畏权贵,更与巴结奉承挨不上边。可魏文通就偏偏是个喜欢巴结人的好汉。其人是靠山王杨林最喜爱的三员大将的第二名(其余两位是宇文成都和秦琼),身长八尺,生得紫面长髯,细腰扎肩,威风凛凛,相貌堂堂,与三国关羽与几分神似,得号“赛关爷”,连秦琼第一次见到他时也脱口称赞,掌中一口金背砍山刀,有万夫不当之勇。为人颇为圆滑,深通为官之道,擅长逢迎拍马,阿谀奉承,接风宴上对秦琼极尽巴结讨好,对隋炀帝的暴行却是置若罔闻,死心塌地为暴君效命,在响马面前自称生平只为隋炀帝、靠山王杨林、越王杨素下跪,是个豪华版的变色龙,大大辱没了那副关公的长相。

秦琼从靠山王的手中逃脱,用令箭骗出了潼关,魏文通为了巴结秦琼,还特意赠送了家传药材人参鹿茸膏和白金七星铃。杨林赶到,大发雷霆,魏文通请命捉拿秦琼,结果一照面就削掉了秦琼的盔翎,秦琼为了成功逃脱,曾九次反身再战,每次战不过几合就落荒而败,九战魏文通虽然最终成就了秦琼的威名,但这从侧面正是反映了魏文通的武艺之高。 与杨林稍微相似的地方,是他也是对大隋朝忠心耿耿的大将。但最大的不同是,杨林的忠心,是出于责任,而他,是出于权势。他为大隋卖命的原因只是因为隋朝能给他想要的荣华富贵,但反军不行,仅此而已。有必要着重提一下的是,魏文通的死法,却是有些憋屈的。在小说说唐全传里面,魏文通被神箭王伯当射中喉咙,被秦叔宝取了首级。身为排名第九的浩瀚,居然被排名第十四的王伯当射中喉咙,然后又弄得身首分离,为了荣华卖命却得了个这么个下场,真不知是不是冥冥注定的。

魏文通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关于他在正史中的原型,有关资料并没有记载。如果非要说有的话,那也只能附会到当时隋朝的潼关镇守将军身上,但就算这样干也不能实现二者经历的吻合,没什么意思,所以说,原型是没有的,人物也是完全虚构的。 下面出场的,是隋唐十强中的最后一个--尚师徒(部分版本为第十一)。关于这个人,也许大家对他的印象并不深。说起来,唯一能引起读者对这个人产生记忆的,是关于他的外号--四宝大将。是哪四宝呢?夜明盔,唐猊铠,提庐枪,呼雷豹。 夜明盔:盔上镶有夜明珠,行夜路有如白昼。

唐猊铠:特殊材料制成,防御性极好。另有说是鱼鳞甲,当有敌人潜入时,中心六个鱼鳞一起竖起报警。

提庐枪:枪上有环,用锁链挂上一个香炉形的铜砣。将铜砣甩出,打击远距离的敌人。另有版本(《说唐》)说是上有小洞,将其插入活水之中会流出甘露,不但能解渴,还能解饿。 呼雷豹:脚力奇强,走山川如覆平地。更兼嘶声如虎,能使敌人坐骑闻之失惊。呼雷豹又名忽雷驳,在清代小说《说唐演义全传》中为尚师徒赠给秦琼坐骑,原为“四宝将军”尚师徒爱马,长一丈,高八尺,为龙驹。其叫声若虎吼,此马平时不叫,颔下有一肉瘤,肉瘤上有三根毛,主人一抓肉瘤马即轻叫,若一拉肉瘤上的毛,呼雷豹叫声若虎,能使敌人的马瘫倒在地。

当然,这么拉风的一套装备配上这个不太显眼的英雄是不妥当的,于是在小说的后章中,难挽大厦将倾的尚师徒在将死之际托孤秦琼,将四宝中的盔、甲赠与他(枪马已被秦琼所得)。虽说尚师徒在隋唐好汉中的排名并不是很靠前,且读者记忆不深,然其在小说中的评价还是蛮不错的。文武兼修,为人忠肝义胆,有隋朝第一儒将之称。曾受隋炀帝指派捉拿李秀宁,但失败。后投奔王世充镇守洛阳。在西魏攻打虎牢关时竭力抵抗,因为一时言语不和,逼死了师傅邱瑞,后亲自前往瓦岗吊丧。最终被秦叔宝用计打败,因不愿投降,拔剑自刎。闻名于世的四件宝物均被秦叔宝所得。这份经历,相较于排名第

九、热衷于溜须拍马的魏大爷来说,还是很出彩的。

最后还是说历史原型,直说吧,历史上压根儿没这个人,类似的也没有,纯属虚构! 新文礼,隋唐第11条好汉,隋唐英雄里“四猛”(四猛: 1.罗士信 2.来护儿 3.新文礼 4.王伯当)之一,隋朝弘霓关刺史,勇力绝人,足智多谋,“身长丈二,坐下一匹金睛骆驼,使一条铁方槊,重二百斤”。“横推八马倒,倒拽九牛回”。说他足智多谋,是因为排名第三的裴元庆就是死在了他的手里。当然,排名第十一是打不过前三名的,前文也略有所提,裴元庆是被新引到火雷阵中用计杀死的。后来他的死也是因为这号事儿:由于设计害死了瓦岗大将裴元庆,激起瓦岗公愤,遂遭瓦岗诸将围打而死。“众将周围驰骤,喊杀连天。那新文礼在中间,左冲右突,大步奔腾。叔宝一见大怒,两眼一睁,挺身举锏,大叫一声:“众兄弟不要放走那厮,俺秦琼来也!”谁知这一声大叫,浑身毛孔都开,出了一身大汗,身子就松了大半,一马冲进阵内,众人看见,齐吃一惊。新文礼举起铁方槊,正要迎击,却因被金墉诸将围杀半天,弄得筋疲力尽。忽然头一眩晕,手法错乱,铁方槊还未压下,便被叔宝纵马一锏,打倒在地。众将一齐上前,把他剁为肉酱。”可以说这个人的死正是应了因果报应这个道理。

与排名谱上前面两位一样,新文礼在历史长河中也是没有出现过的。

排名榜第十二名,定彦平,评书中人物,著名的双枪老将,开隋九老之一(开隋九老:忠孝王伍建章(隋唐第五条好汉南阳侯伍云召之父)、大元帅高颎、靠山王杨林、上柱国贺若弼、大都督鱼俱罗、昌平王邱瑞、下柱国韩擒虎、双枪将定彦平、越王杨素)。武功高强,是罗成的义父,但是被干儿子偷学单枪破双枪之法来对付自己,结局不妙(不同评书有不同结局)。定彦平与罗艺、杨林是拜把子的兄弟,交情甚厚。起初定彦平为隋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后来辞退海州大帅,归隐田园。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后来定彦平巧遇发兵攻打瓦岗的靠山王杨林,杨林摆一字长蛇阵攻打瓦岗寨,邀请定彦平助阵,为一字长蛇阵做阵胆。定彦平前往前线途中遇到假托还愿之名前往瓦岗帮忙破阵的义子罗成,被罗成甜言蜜语弄得得意忘形的老爷子把单枪破双枪的秘诀传授给罗成。但几天后,罗成就用这套新技术来对付干爹!定彦平落荒而逃。

关于定彦平的的结局,由于小说版本过多,所以他的下场还都不尽相同。主要如下: 兴唐传

被罗成扎伤后心灰意冷,从此看透人间悲喜(之前罗成一口一个爹叫的多亲啊,回头就用自己教的办法给自己一枪),后来在北平出家,法号自然,外号云龙僧。其后还教会裴元庆链子锤打败李元霸。 响马传

被罗成暗算打败后,心灰意冷,浪迹天涯。

隋唐演义传

被罗成暗算后准备归隐,但是再次碰到义子罗成,被罗成逼死。(这个最悲惨!) 同上,这个人物的原型在历史上也是没有的。

第五篇:文史隋唐讲稿

中国教考论坛 → 考研资料库 → 中文考研 → 《中国古代文学史》讲稿--《隋唐五代文学

查看完整版本:《中国古代文学史》讲稿--《隋唐五代文学

gqplb

2009-3-15 22:00:04 隋唐五代文学

概论

隋朝三十多年的文学,虽然因国家的统一和南北文风的融合而出现新的气象,但其主要倾向仍沿袭了南朝馀风。唐亡后五代、十国的五十多年,又有向南朝回归的发展趋势,题材和情调的女性化以及文词的绮靡华丽,为其主要特征。而有唐三百年间,文学以及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把中国文学、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如唐代古文的雄奇峭拔,唐代传奇的文采缤纷,唐代曲子词的清新婉约,以及唐代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辉煌。尤其是唐代的诗歌,更是达到了中国诗歌史的巅峰。好像是一个奇迹,其间相继涌现了大批杰出、优秀的诗人。如同连绵的峰峦,皆历历在目。他们杰出的创造,为我们展示了前所未有而又无比广阔的社会生活。

这里,我们将重点讲述关于唐代文学繁荣的文化背景以及关于唐诗的分期等问题。

第一章 隋及初唐诗坛

隋朝文学开始出现南北文风合流的新趋势,并产生了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颇有才华的诗人,但文坛主流仍然延续着梁、陈浮靡之风。初唐的一百年,是唐诗繁荣的酝酿与准备的时期。如何批判地继承六朝文学,融合南北诗风,为诗歌开辟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成为初唐诗歌的中心问题。正如《隋书·文学传序》所说: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

这实际上是初唐贞观时期朝廷对于文学发展方向的一种共识。初唐前五十年,诗坛创作的主体围绕着宫廷展开,因而宫体诗成为诗坛的主流。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就是这个时期最为突出的代表。初唐后五十年,先有“四杰”开始突破“宫体”的内容,倡导“宏博”之风,追求刚健的风骨。继有“沈宋”确立了律体,从而使诗歌的艺术形式臻于完善。到陈子昂,进一步明确提倡建安风骨,摈弃齐梁馀弊,使“天下翕然,质文一变”,从而端正了唐诗健康发展的方向。从总体上来说,初唐诗歌虽未能彻底摆脱六朝的浮靡与纤弱,但已经透露出了新的气息。

gqplb

2009-3-15 22:00:32 第一节

初唐前期诗歌

一,宫廷唱和与“上官体”

初唐前五十年间的著名诗人,不少是由陈、隋入唐的。诗坛的创作主体,仍然是以宫廷为中心,尤其是围绕着帝王的众多重臣和文人学士。他们的诗歌,即多为应制及奉和之作。其中除少数抒发政治情怀和有关战争题材的作品,具有昂扬和刚健的风貌以外,大量的是歌功颂德与点缀生平之作。上官仪是初唐前期最为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特征是“以绮错婉媚为本”,有“上官体”之称。

二,王绩

王绩为人清高自持,纵情山水,佯狂傲世,他的诗文作品常常是以嬉笑怒骂之笔,寄托不平之气,以排遣怀才不遇、落魄失意的苦闷。他的诗,没有沾染宫体诗的脂粉气,艺术风格带有疏野淡朴、自然清新的特征。《野望》是他的代表之作。

第二节

初唐后期诗歌

一,初唐四杰

“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虽然他们的创作活动都是集中在唐高宗至武后时期,但王、杨与卢、骆其实是两类不完全相同的诗人。卢、骆比王、杨年长十馀岁,他们的创作个性不同,所长亦异,其中卢、骆擅长七言歌行,王、杨擅长五言律诗。他们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力求摆脱齐梁诗风,突破宫体诗的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表现力。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滕王阁诗》,杨炯的《从军行》,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帝京篇》、《在狱咏蝉》等,都是优秀之作。

二,杜审言和沈、宋

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在初唐诗坛上颇有诗名,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从他今存的诗歌来看,大多抒写羁旅情怀,描绘山川景物。其诗笔力雄健,形象鲜明,能够将精湛的艺术构思寓于严整的格律之中,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渡湘江》是杜审言今存诗中的佳作。

沈佺期和宋之问是武后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台阁诗人,尽管他们在朝为官时期的创作不脱宫廷旧习,但他们在被贬流放期间的作品,如沈佺期的《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宋之问的《度大庾岭》、《渡汉江》等,都是写景言情的佳作。然而他们最大的贡献,还是在于使得律诗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在他们手中得以定型化。

三,陈子昂

陈子昂对于唐诗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倡导复古革新的理论,批评齐梁诗风的绮靡,明确提倡风雅与兴寄,主张直接继承汉魏风骨与正始之音;二是以他的创作实践,如三十八首《感遇》等诗作,展示一种深沉的政治思考和内在的骨力,从而为唐诗的健康发展端正了方向。尤其是他的《登幽州台歌》,更是以深邃的历史目光和高亢的歌喉,开启了盛唐之音。

第二章 盛唐诗歌

盛唐诗歌意境及其艺术风貌,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阔大、外展,具有雄浑与明朗之美。笔力雄壮、气象浑厚、格高气畅,乃是“盛唐气象”的风骨所在。其中所蕴含的,乃是盛唐人昂扬奋发、健康向上的风采,具有恢弘豪宕的气质和雄浑外展的境界。另外一个方面,“盛唐气象”还表现为一种兴象玲珑的境界与清水出芙蓉的自然之美。

第一节

盛唐前期诗人

一,吴中四士

在盛唐前期诗坛上,出现了四位文词俊秀,名扬京都的诗人,这就是被称为“吴中四士”的张若虚、贺知章

、张旭和包融。他们现存的作品虽然不多,但不乏名篇佳作,艺术上也各具特色。其中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更是被誉为“以孤篇压倒全唐”的杰作。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遶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二,王翰、王湾、王之涣

王翰、王湾和王之涣,都是盛唐前期著名的诗人,主要活动在玄宗开元年间。他们的诗歌,充满昂扬奋发的精神,和豪壮雄浑的气势,具有典型的“盛唐气象”的鲜明特征。王翰的《凉州词》,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王之涣的《登鹳鹊楼》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第二节

王昌龄与李颀

一,王昌龄

王昌龄的诗,今存180馀首,其内容比较集中地表现了两类主题:一是歌唱边塞征戍者的思乡离愁;二是从不同角度描写妇女的生活和内心。就诗歌体裁而言,他的诗歌成就最突出的是七言绝句,大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故有“七绝圣手”的美誉。

二,李颀

李颀与王昌龄、王维、高适、岑参等人都有交往,名重当世,是盛唐时期重要的诗人之一。李颀的诗歌,清俊秀丽而又雄浑雅健,其中不乏慷慨激昂之音,也颇能体现盛唐之音的气象。《古从军行》为其边塞诗的代表作品。 第三节

孟浩然与王维

孟浩然与王维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此外,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在山水田园诗方面也都较为突出。

一,孟浩然

孟浩然喜欢用五言诗反复描写幽寂静淡的景物,表现个人的失意、孤独和苦闷。因此,在他的大部分诗歌中,都不免染上一层冷清的色彩,带有一种淡淡的愁绪。如其著名的《宿桐庐江寄广陵旧友》、《宿建德江》、《夏日南亭怀辛大》、《夜归鹿门歌》、《留别王维》、《岁暮归南山》、《春晓》等等,无不如此。但同时,孟浩然的诗也还有境界阔大、气势雄浑的一面,如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诗,就是这种壮美的典型。

二,王维

王维是诗人兼画家,同时又擅长音乐,对大自然的美有细致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感受力。他在诗歌上的成就也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诗、山水诗还是送别诗、抒情诗;亦无论古诗还是近体诗,都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王维诗歌的禅意与画意,在盛唐诗歌中最具有鲜明的特征。特别是在那些描写山水田园的作品里,禅与画又往往融合在一起,最能体现王维诗歌的艺术风貌。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第四节

高适与岑参

高适与岑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歌最突出的代表诗人。他们都有过边塞生活的体验,对边塞和战争生活的反映更为深入,描写更为鲜明突出,也最能体现盛唐边塞诗歌的特色。

一,高适

高适的边塞诗,在内容和情调上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充满慷慨从戎、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二是经过清醒、理智的思考,深刻揭示边防政策的弊端,以政论的笔调表达自己对于战争的意见,同时流露对士兵的同情和对昏庸将帅的讽刺。《燕歌行》是其最为著名的作品。

二,岑参

岑参的边塞诗与高适同样具有“悲壮”的情感与风貌,但二人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元代陈绎曾《诗谱》:“高适诗尚质主理,岑诗尚巧主景。”就指出了二人不同的风格。首先,高适能以沉着、冷静的眼光,揭露边地政策和边塞生活中的弊端,因而他的诗更侧重于社会现实;岑参的诗,则更多地描绘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他往往以奔放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来表现气势雄伟和奇情异彩的边塞风光与生活,因而他的诗更多地富有浪漫的气质。其次,高、岑同样擅长七言歌行,但高诗的语言、对仗和声律多严整;而岑诗则杂言偶出,奇偶互见,转韵无常,表现出奔腾跳跃的、不可约束的情感。《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皆为其杰作。

gqplb

2009-3-15 22:01:11 第三章 李白与杜甫

“李杜文章

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调张籍》)。李白与杜甫,犹如两颗巨星,前后辉映。他们的杰出创造,展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貌,并将中国诗歌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第一节

李白

一,李白与盛唐文化

在盛唐文化的孕育下,李白以他特有的才华、风采和魅力,征服了同时代的许多读者,成为盛唐文化最为杰出的代表。这里将集中介绍李白与盛唐文化之间的关系。

二,李白诗歌的艺术风貌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具有个性化与浪漫色彩的伟大诗人。他的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那奔放的热情,浪漫的理想,坦荡的胸怀,率直的性格,豪侠式的行为,都可以说是典型的盛唐式的。他善于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丰富的想象、灵活自由的体裁,和清新自然的语言,来表现他的思想、情感和性格。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他个人的气质、性格方面的这些特点,全都反映在他的诗歌当中,从而形成其豪壮奔放与清新明秀之美,构成他所特有的飘逸豪放的艺术风格。 第二节

杜甫

一,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杜甫出生在一个奉儒守官的传统家庭之中,他经历过歌舞升平的开、天盛世,也经历过万方多难的安史之乱。时代的动荡,使他卷入社会的底层。他以盛唐人的眼光和胸怀,观察并体验着时代的脉搏,从而形成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境界。

二,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这里将结合杜甫的诗歌,具体阐明关于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关于杜诗“诗史”性质的若干特色,关于杜诗技巧等问题。同时还将涉及到关于“李杜优劣论”,以及杜甫对后代的影响等问题。

第四章 中唐诗坛

中唐时期诗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变革与创新的趋势较为明显,继盛唐之后出现了“中唐之再盛”的繁荣局面。

第一节

大历诗坛

一,“大历十才子”

以钱起为代表的“大历十才子”,除了大量的应酬唱和之作外,他们的诗主要写日常生活细事、山水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或超然世外的情怀。他们的诗歌艺术风貌,一方面带有追慕、模仿盛唐的痕迹,另一方面又呈现出“气骨顿衰”的特征。

二,“大历江南诗人”与“吴中诗派”

以刘长卿、李嘉祐为代表的“大历江南诗人”,不满于现实,却带着萧条的心情退入山林,“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以为己有”(皎然《诗式》)。他们的诗歌,以清婉柔秀为基本特征。以皎然、顾况为代表的“吴中诗派”,表现出“化俗为奇”和“由险得奇”两种创新趋势,从而创造出“清而狂”的艺术风貌。

三,韦应物

韦应物是中唐时期山水田园诗的杰出代表。他的一部分诗歌,具有气势壮大的特征,带有刚健明朗的盛唐馀韵;但更多的诗,则突出表现宁静野逸之趣,气貌高古,清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

第二节

韩孟诗派

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韩孟诗派”,强调“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追求奇险之风,表现出鲜明的创新色彩。 一,韩愈与孟郊

韩愈与孟郊的诗歌,都具有“以丑为美”和奇险巉刻的艺术风貌,但韩愈诗更加奇险狠重,孟郊诗则更偏重于寒瘦冷峭。 二,李贺

李贺诗歌,以诉说怀才不遇的悲愤与苦闷为基本情调。其诗想象奇特、色彩斑斓,形成了奇崛冷艳的独特诗风。 三,贾岛、卢仝等其他诗人

贾岛以苦吟而著称,他的诗寒瘦僻苦,也同样表现出同寻常的审美心态。卢仝、马异等人的诗歌创作,想象离奇,语言生僻,险怪之风尤为突出。

第三节

元白与新乐府

白居易和元稹是中唐时期才华卓著的诗人,他们既有通俗浅显、干预政治的“讽喻诗”,又有流畅华美、风情浓郁的“感伤诗”、“闲适诗”与“杂律诗”。他们对中晚唐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一,新乐府的发展及其评价

新乐府,是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它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继杜甫“因事立题,无复倚傍”之后,经元结、顾况等人一脉相承以及张籍、王建的进一步写实化和通俗化,到李绅、元稹和白居易时,则成为一种有主观意识、有鲜明理论的创作准则。元白等人的新乐府,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批判现实的精神,在艺术上其中也不乏成功之作,但那种浅、切、尽、露的倾向,也有其不足之处。

二,白居易的《长恨歌》与《琵琶行》

《长恨歌》与《琵琶行》是白居易最杰出的作品,诗人将叙述、描写与抒情结合在一起,生动传神而又风情摇曳,流畅华美而又情感真挚,极富艺术感染力。 第四节

刘禹锡与柳宗元

刘禹锡和柳宗元都是“永贞革新”的积极参与者,又都长期被流贬荒远,然而不幸的政治命运,却促成了他们文学上的成就。

一,刘禹锡

刘禹锡的诗歌,笔锋犀利、目光深邃、感慨深沉,无论怀古诗、抒情诗,还是政治讽刺诗,无不充满豪宕慷慨之气。而他的《竹枝词》等作品,则表现出活泼开朗的情调和浓郁的民歌色彩,

二,柳宗元

柳宗元的大部分诗歌,以抒发离乡去国的悲愤和抑郁苦闷的意绪为基调,感慨深沉而又风骨清峭。而他的山水景物诗,则寓忧怨、清峭于清新淡雅之中,诗境清冷而又韵味悠然。

第五章 韩柳与散文的发展

在唐代,尽管官方有意倡导律赋(用以科举取仕);而骈文,从“初唐四杰”到晚唐小“李杜”也一直绵延发展,其中亦不乏佳作。但更加辉煌的还是唐代散文的勃兴。从北朝(西魏)就开始酝酿的文体革新,到中唐时期,经韩愈、柳宗元等人的一致努力,终于获得巨大的成功。他们的散文创作及理论,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节

韩柳的古文革新主张

一,文道合一

文道合一,是韩愈古文的基本主张。他说自己学习和写作古文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古“道“,即孔孟之道。道是内容,文是形式,文与道,或文统与道统的有机结合,文章

才具有充实的内容和现实的意义。柳宗元也同样倡导“文者以明道”,强调作家的道德修养。但在学习对象和方法上,他比韩愈更宽泛、灵活。

二,革新文体,建立新的文学语言

反对骈文,并在三代两汉文章

的基础上创立新的散文,这是韩柳文体革新的主旨。文体的革新,关键在于文学语言的创新。韩柳力求创立一种新的文学语言,其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陈言务去,言必己出;二是文从字顺,符合自然的语法规范。

第二节

韩愈的散文

一,韩愈散文的内容

韩愈的散文,内容复杂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论说文在韩愈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内容涉及社会、政治、经济、哲学思想等各个方面。叙事文以及嘲讽现实、文笔犀利的短小“杂文”,也都具有鲜明而又强烈的现实意义。

二,韩愈散文的艺术特征

韩愈的散文,气势充沛,雄奇奔放,纵横变化而又流畅明快,具有多样的艺术风格。苏洵说:“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鱼鼋蛟龙,万怪惶惑,而抑遏蔽掩,不使自露。而人自见其渊然之光、苍然之色,亦自避畏,不敢迫视。”(《上欧阳内翰书》)很能形容出韩愈散文的主体风貌。

第三节

柳宗元的散文

一,柳宗元散文的内容

柳宗元的散文,包括其深入思考哲学、政治、社会、人生的哲学、政论文章

,也包括其抒发忧愤、抨击现实的杂文。他的传记散文,也多取材于现实,具有较高的文学和思想价值。他的寓言文,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极富哲理意味,能给人留下深长的思考和回味。而山水游记,则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是作者悲剧人生和审美情趣的结晶。

二,柳宗元散文的艺术特征

柳宗元散文的总体艺术风貌,体现为精密深刻,含蓄凝敛。他的哲学、政论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逻辑严密。他的传记文剪裁精当,注重传神,引人入胜。他的寓言文想象丰富,造意奇特,形象鲜明而又寓意深刻。他的山水游记文笔清新优美,具有诗情画意。 第六章 唐代传奇与俗讲变文

唐代传奇的发展,是中国小说史中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中国小说已经进入成熟的阶段。其中许多优秀的作品,皆具有迷人的艺术魅力。此外,由于唐代佛教的兴盛,俗讲和变文也应运而生。它们为中国文学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对后世的白话小说和戏曲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第一节

唐传奇

一,唐传奇的发展

唐代传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盛唐的过渡期、中唐时期的繁荣期和晚唐的衰微期三个阶段。其中中唐时期名家辈出,唐传奇中的优秀作品,大都产生在这个时期。如陈玄祐的《离魂记》,李朝威的《柳毅传》,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蒋防的《霍小玉传》陈鸿的《长恨歌传》等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二,唐传奇的艺术

唐人写传奇,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小说创作。他们摆脱了志怪笔记小说的格局,取材于现实生活,增强虚构和想象的成份,写出了完整的故事情节

和典型的人物形象。

第二节

俗讲与变文

一,俗讲

俗讲由佛教讲经演变而来,其取材皆自佛经,内容也不外佛教教义,它们往往通过通俗生动的语言、新奇别致的内容和引人入胜的情节

而将深奥的教义转化为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故事,因而文学的色彩也较为浓厚。

二,变文

变文,也简称“变”,乃转变的底本,本非案头读物,乃供艺人说唱之用。在敦煌说唱类的作品中,就保存了较多。其内容有宗教性变文,有讲史性变文,有民间传说题材的变文,也有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变文。根据说唱的需要,艺人往往采用各种民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融文学、音乐、表演乃至绘画为一体,声情并茂,深受民众喜爱。

第七章 晚唐诗坛

晚唐社会矛盾复杂尖锐,李唐王朝的统治更加软弱无力,虽然如杜牧、李商隐等人也都具有深沉的忧患意识,在现实面前,他们毕竟不能有丝毫作为,而只能反复咏叹着时代的悲哀与绝望。因而这种感伤情绪成为晚唐诗歌的情感基调。但另一个方面,晚唐还有一批诗人,如皮日休、陆龟蒙、杜荀鹤等人,却继承了中唐元白“新乐府”的传统,对于社会现实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从晚唐诗歌的总体发展来看,颇有向齐梁回归的趋势,浮艳之风又再度充斥唐末五代诗坛。

第一节

杜牧与晚唐怀古咏史诗

晚唐国势衰落,前景暗淡,使晚唐诗人的情怀倍加抑郁悲凉。这种情怀在怀古咏史诗中表现最为突出。杜牧、许浑、温庭筠、李商隐等等皆有大量创作,在晚唐诗坛形成一股潮流。

一,杜牧的诗歌创作

杜牧是一位才华纵横,具有远大抱负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追求一种情致高远、笔力劲拔,于俊爽峭健之中时带风华流美的艺术风格。在杜牧各类题材的诗歌中,以怀古咏史诗数量最多,也最能体现杜牧诗歌的主体风貌。这些诗歌以深邃的目光、劲健而又流畅的笔调,将写景、抒情同怀古咏史紧密结合在一起,突出表现一种深沉的、盛衰兴亡的历史感慨。就诗歌题材而言,杜牧

五、七言古今体皆有佳作,而七绝成就最高,无论咏史、写景还是抒情,无不爽朗俊逸,蕴含深刻,在晚唐独树一帜。

二,许浑等人的怀古咏史诗

许浑在晚唐诗坛上颇有诗名,他的诗作以怀古咏史最为出色,那种纵观历史、吊古伤今的感慨,带有更多的衰飒之气与空漠之感。还有刘沧的怀古咏史诗,悲而不壮,凄凉萧瑟,很能体现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

第二节

李商隐

一,李商隐诗歌的内容与情调

李商隐是晚唐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他的诗,多抒写时代动荡离乱的感慨和个人失意悲愁的心情。其中既有关注现实的政治诗,也有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既有表现个人遭际的抒怀诗,也有缠绵悱恻的爱情诗。由于时代的混乱和个人遭遇的坎坷,他的诗往往流露出浓厚的感伤、迷惘和消极的情绪。 二,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征

李商隐是一位刻意追求诗美的作者。他的诗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以缜密的构思、丰富的想象、哀婉的情调、瑰丽多姿的形象和含蓄优美的辞采,来表现他所特有的细腻而又敏感的心境与感受,从而构成朦胧瑰丽的诗歌境界,表现为一种凄艳浑融的风格。

第三节

晚唐其他诗人

晚唐诗坛除杜牧、李商隐两位杰出的诗人之外,还有许多颇具才华的诗人。从他们诗歌的题材内容与情调风格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以温庭筠、韩偓、吴融等人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多表现士人的闺阁情怀与爱情题材,带有艳丽之风; 二是以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等人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多表现避世心态与淡泊情思,带有淡泊之风; 三是以郑谷、罗隐、司空图等人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多表现离乱之感与现实讽喻,具有“新乐府”的精神。

第八章 唐五代词

词,是在城市经济繁荣以后,市民文学发展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从现存敦煌发现的“曲子词”来看,词起于民间,其源自隋,经文人的模仿与创作,而崛起于中唐,兴盛于晚唐、五代。

第一节

敦煌曲子词与早期文人词

一,敦煌曲子词

自1900年敦煌石室打开之后,早期民间词的面貌才呈现出来。敦煌曲子词的内容相当广泛,而其中数量最多、艺术性较高的作品,主要是那些反映女性生活和心情的词作。敦煌曲子词的体制尚属粗备形体,保存了民间词的朴素风格,富裕生活气息。

二,早期文人词

词在民间兴起之后,引起了文人的注意和兴趣,并开始尝试这一新的艺术形式。张志和、刘长卿、戴叔伦、韦应物、王健、刘禹锡、白居易等人,都创作过一些优秀的词作。

第二节

温庭筠与花间词人

一,《花间集》与花间词风

五代后蜀赵崇祚编《花间集》十卷,选录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这些词作,在内容和情调上,受到晚唐世风和秾艳华靡诗风的直接影响,多是描写贵族士大夫的生活和缠绵的爱情,尤其突出的是对于女性生活和内心的描写。在艺术上表现为文采繁华,轻柔艳丽。

二,温庭筠和韦庄

温庭筠和韦庄,是“花间词人”的突出代表。温庭筠的词几乎全是写爱情、相思,又多用女性口吻。色彩浓艳,词藻华丽,充满浓重的脂粉气。孙光宪说他的词“香而软”,道出了其词的主要风格特征。与温庭筠齐名的韦庄,词风与温庭筠接近,但不全相同。温词浓艳,围词清艳;温词密而隐,韦词疏而显。

第三节

李煜和南唐词人

一,南唐词人

除西蜀之外,南唐也是当时词的创作的一个中心,产生过不少词人和词作。冯延巳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词人。他的词作,以抒情为主。着意于表现人物内心的哀愁,词风显得委婉幽深。

二,南唐后主李煜

南唐后主李煜,工书,善画,通晓音律,是唐五代词人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位词人。他在亡国之后所写的许多怀念故国和感慨身世的作品,更体现出了真实的性情和词的本色,具有较高的价值。

Powered by plb © 1998-2010 Processed in 0.02 second(s)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水文地质钻探分类下一篇:商务礼仪培训提纲

热门文章

隋唐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