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学前游戏论

2022-12-07

第一篇:10年1月学前游戏论

09年1月学前游戏论

2009年1月学前游戏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30年代左右,出现了最早的一批游戏理论,在今天被称为“经典的游戏理论”,下面不属于经典游戏理论的是()

A.剩余精力说B.生活预备说C.复演说 D.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

2.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了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是()

A.福禄培尔B.柏拉图C.夸美纽斯 D.蒙台梭利

3.奠定了我国儿童游戏研究基础的是()

A.张雪门B.陶行知C.张宗麟 D.陈鹤琴

4.在我国,儿童游戏理论与实践基本处于移植阶段的是()

A.从20世纪20年代左右至建国初期 B.从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

C.“十年浩劫”时期 D.“十年浩劫”后至今

5.20世纪80年代以后流行的两种游戏理论分别是()

A.发泄论、认知发展论 B.觉醒论、元交际论

C.生活预备说、觉醒论 D.活动论、发泄论

6.现代西方心理学流派中,最重视游戏问题的一个派别是()

A.经典学派B.认知发展学派C.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D.精神分析学派

7.把游戏的发展划分为三种类型或水平:练习性、象征性、规则性游戏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伯莱茵C.弗洛伊德 D.维果茨基

8.早期的理论研究中,一直深刻影响后来人们对游戏的理解的观点是()

A.社会性本质观B.生物性本质观C.非自觉性理解 D.生物—社会性理解

9.克拉思诺和佩培拉的游戏四因素论包括()

A.创造性、肯定的情感、内部控制、虚构性B.灵活性、内部控制、虚构性、内部动机

C.灵活性、肯定的情感、虚构性、内部动机D.外部规则束缚、肯定的情感、内部控制、虚构性

10.从角色扮演角度区分,不能说明儿童在游戏中的角色是()

A.互补性角色B.机能性角色C.本我性角色 D.想象或虚构性角色

11.按照儿童在游戏中的体验形式,将之分为机能、想象、制作、接受等四种游戏的心理学家是()

A.帕登B.比勒C.戴伊 D.萨顿·史密斯

12.儿童自主自发表现出的一种活动,其目的隐含于游戏活动本身的本体性游戏,也称之为()

A.目的性游戏B.工具性游戏C.结果性游戏 D.过程性游戏

13.“只有当人是最充分意义的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并且只有当他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的人。”说这句话的学者是()A.席勒B.皮亚杰C.弗洛伊德 D.维果茨基

14.儿童成就性动机主要激发的是()

A.运动性游戏B.智力游戏C.合作性游戏 D.象征性游戏

15.影响儿童游戏的环境因素,从性质上可分为()

A.心理和物质环境B.物理和社会环境C.生态和社会环境 D.物理和心理环境

16.使用精美逼真的玩具进行游戏,更可能的是促使幼儿()

A.模仿B.记忆C.操作D.创造

17.学前教育实施游戏的两条途径包括游戏的教育化和()

A.教学游戏化B.游戏化教学C.教学游戏 D.教育的游戏化

18.就活动的方向来说,游戏和教育之间()

A.是异大于同B.是完全相同的C.是完全不同的 D.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19.提倡就地取材,利用自然物和废旧物品自制玩具。这是玩具、材料选择与提供要求中的()

A.经济适用B.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C.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D.具有教育性

20.制定游戏计划过程中,将美工区的教育目标确定为“培养幼儿美感和动手操作能力”,这违背了()

A.在确定游戏目标时,需考虑儿童年龄特点

B.制定游戏计划时,需结合对各游戏类型的教育功能特点的分析,确定侧重点不同的游戏目标

C.游戏的教育目标一定要有实际针对性,切忌过泛、过于笼统

D.游戏的计划和目标应体现出渐进发展性

21.给婴儿一些无法清洗或很难清洗的玩具、材料,这主要违背了()

A.安全标准B.符合婴儿年龄特点的要求C.卫生标准 D.考虑婴儿发展个别差异的要求

22.寻找声源(半岁前)属于婴儿游戏中的()

A.活动性游戏B.发展语言的游戏C.感官游戏 D.智力游戏

23.指导幼儿表演游戏中,选择的文艺作品要符合的两个基本要求,一是便于幼儿理解,并富有教育意义;二是()A.情节性B.戏剧性C.娱乐性 D.表演性

24.亲子游戏的早期阶段和启蒙阶段是()A.婴儿时期B.学前时期C.幼儿时期 D.儿童时期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5.纽曼的“三内说”

26.以物代物

27.角色游戏

28.亲子游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9.认识游戏为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30.大众媒体对学前儿童游戏的影响。

31.简述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要点。

32.简述如何贯彻游戏教育实施的教育性原则。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3.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游戏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对游戏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影响。

34.联系实际,论述如何运用间接的言语方式影响儿童的游戏。

五、案例题(本大题12分)

35.结合所学原理,分析现实中一些人对游戏发展价值的种种误区,如“游戏就是瞎玩,没有任何意义。”等等。

B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认为()

A.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B.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

C.游戏是儿童的主动的、独立性的、创造性的活动D.游戏就是儿童的生活

2.教育史上系统研究游戏的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第一个教育家是()

A.福禄培尔 B.格鲁斯C.蒙台梭利 D.斯宾塞

3.儿童一边玩一边自言自语:“这是小兔子的家,大老虎在睡觉,小黄狗在看家,它不咬人„„”儿童在游戏中出现的类似言语属于()

A.伙伴之间的交际性语言B.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语言C.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性独白 D.互补性语言

4.儿童期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是()

A.感觉运动游戏B.象征性游戏C.结构游戏 D.规则游戏

5.儿童游戏中,角色扮演的发生、发展过程所遵循的途径是()

A.角色认知——角色意识——角色行为 B.角色行为——角色意识——角色认知

C.角色认知——角色行为——角色意识 D.角色行为——角色认知——角色意识

6.按照儿童认知发展对游戏进行分类的首创者是()

A.杜威B.比勒C.帕登D.皮亚杰

7.为小班儿童选择的玩具,正确的说法是()

A.玩具的种类可以少一些,但是每一种玩具的数量一定要充足

B.玩具的种类应该多一些,但是每一种玩具的数量可以少一些

C.多设未成型的材料及废旧物品

D.应提供发展抽象思维的智力活动成分较多的玩具,如象棋、拼板

8.老师问一个在玩“娃娃家”的男孩:“你在做什么?”男孩回答:“我煮它吃过了。”老师说:“哦,你把饭煮好,还喂娃娃吃过了。”这种语言指导策略属于()A.建议 B.评论C.描述 D.重述

9.婴儿游戏的组织实施方式要注重()

A.以个别指导为主B.以小组指导为主C.以全体性活动为主 D.以集体指导为主

10.有规则游戏的几个基本因素中,核心因素是()

A.游戏的任务B.游戏的玩法C.游戏的规则 D.游戏的结果

11.首先把儿童游戏作为一项单独行为类别,提出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实际意义的人是()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昆体良 D.夸美纽斯

12.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使用他已经获得的图式或技能从事并完成活动,这个过程是()

A.同化B.顺应C.平衡 D.协调

13.游戏的觉醒理论启示我们()

A.幼儿园的环境刺激越多,越能激发儿童的游戏活动

B.幼儿园的环境刺激越少,越能激发儿童的游戏活动

C.幼儿园的环境刺激处于适当、合理的中等水平,才能激发儿童的游戏活动

D.幼儿园的环境刺激与儿童游戏行为无关

14.认为游戏是人类生物遗传的结果,儿童游戏是重现祖先生物进化的过程。持这种观点的是()

A.剩余精力说B.生活预备说C.生长说 D.复演说

15.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现代动机心理学的研究,儿童第三层次的需要即社会性与自我发展的需要,这一层次需要包括()

A.身体活动的需要、基本生存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B.理解环境的需要和影响环境的需要

C.社会性交往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尊敬(认可)的需要D.最佳觉醒水平的需要和探究的需要

16.按照玩具的功能特点划分,积木、积塑、橡皮泥、沙、雪等属于()

A.形象玩具B.智力玩具C.结构造型玩具 D.体育玩具

17.自选游戏也称作()

A.目的性游戏B.教学游戏C.手段性游戏 D.娱乐游戏

18.受前苏联教育理论的影响,我国把幼儿园游戏划分为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娱乐游戏等,其划分的依据是()

A.按儿童在游戏中的体验形式分类 B.按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

C.按儿童的认知发展分类 D.按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行为表现分类

19.和同伴一起做游戏,谈论共同的活动,但没有围绕具体目标进行组织,也没有建立起集体的共同目标。这种游戏是()

A.单独游戏B.平行游戏C.联合游戏 D.合作游戏

20.发展幼儿角色游戏的基础是()

A.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B.提供适合的游戏场所C.选择合适的游戏材料 D.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的代表人物有()

A.弗洛伊德B.维果茨基C.霍尔 D.格鲁斯E.艾里康宁

22.游戏性体验的几种主要成分是()

A.兴趣性体验B.自主性体验C.胜任感体验 D.幽默感E.驱力愉快

23.从伙伴关系角度看,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主要包括()

A.伙伴穿着B.有无伙伴C.伙伴的熟悉程度 D.伙伴年龄E.伙伴性别

24.关于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的共同点,正确的表述是()

A.都是儿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B.都是儿童根据故事、童话内容进行表演的游戏

C.都是创造性游戏D.都是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的活动E.都是有规则游戏

25.有关幼儿园的游戏常规的描述,正确的有()

A.是对儿童游戏进行限制和束缚B.只能在组织和开展游戏过程中建立

C.主要包括使用玩具的常规以及对其他游戏行为的规定D.是有效开展儿童游戏活动的制度保证,也是培养儿童优良道德品质的需要E.游戏常规的建立与发挥儿童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是矛盾的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6.非专门化玩具

27.以人代人

28.亲子游戏

29.角色认知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0.简述游戏对学前儿童智力发展的作用。

31.简述创设游戏场地的基本要求。

32.简述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实施的组织内容。

33.简述结构游戏的基本结构。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4.举例说明如何进行幼儿园角色游戏活动过程中的现场指导。

35.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贯彻学前游戏教育实施的主体性原则。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4分)

36.幼儿园大班“娃娃家”区,一个男孩(爸爸)独自在“家”非常专注地用橡皮泥搓长条条,娃娃放在一边的小床上,门关着。陈老师认为“爸爸”没有积极的语言交流就是无所事事或“不务正业”,想把儿童引入其它活动。指导言行如下:

教师:(敲门)有人在家吗?

爸爸:什么人?(未放下手中活)

教师:我是你们家客人,快开门。(没有具体身份)

爸爸:我很忙,你等会再来。

教师:你这个爸爸怎么没有礼貌,客人来了不招待吗?

爸爸:(无奈,放下手中橡皮泥,过来开门)请进,你自己喝茶。

教师:主人要给客人倒茶呀!

爸爸:(想去搓橡皮泥,又不得已来倒茶,刚想过去)

教师:妈妈不在家,娃娃也没人管。

爸爸:我忙呢!娃娃让他睡会儿。

教师:你一点也不像一个好爸爸。

请结合有关游戏的现场指导理论中,关于教师如何把握好师幼互动节奏的原理,指出陈老师指导中的不足之处。

第二篇:2014年上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学前儿童游戏论1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上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考试科目:《学前儿童游戏论》

一、大作业题目(内容):

1、场依存性个体主要有哪些行为特征?(5分)

答:1.依赖于周围的感知场景。

2.倾向于对环境作出整体的把握,易受当时场景的影响。

3.相信权威。

4.把周围人的脸部表情作为一种信息来源。

5.对人有兴趣。

6.与相互交往的人有密切关系。

7.对他人很敏感,并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社会性技能。

8.相互与人打交道的职业。

2、我国游戏与课程融合有哪几种形式?(5分)

答:

(一)分离型——游戏和教学在时间段上彼此是分离的、独立存在的。

(二)交叉型——教学的内容在游戏中得以运用。或在游戏中发现的问题又回到教学中来解决。

(三)融合型——教学追随和支持着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教学和游戏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以游戏为中心的学习”。教学活动在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

3、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有哪些?(15分)

答:儿童游戏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在一定的社会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必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游戏活动中外在的客观条件和游戏者自身条件的影响等方面。 1.外在客观条件的影响(1)游戏机会斯米兰斯基和克罗恩指出:在学前期缺乏 游戏活动机会的儿童会体验的学习各科的困难。(2)游戏时间游戏时间是开展游戏活动的重要保证。(3)游戏场地游戏场地是儿童游戏的空间,低进行游戏不可缺少的条件。场地的大小、在室内还是室外、场地的结构、空间的密度等,都对儿童游戏产生影响。 (4)游戏材料游戏材料是儿童用来玩的玩具和材料,它既是游戏的物质支柱,同时对游戏的性质、内容产生影响。 2.游戏者自身条件的影响(1)同伴同伴主要是谈过直接参与、榜样和强化来影响儿童的游戏。 (2)儿童自身的年龄、性别儿童游戏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儿童的自身条件。每个儿童的性别、年龄、气质、兴趣爱好能力等对其游戏具有一定影响,是每个儿童的游戏具有自己的风格。(3)健康状况儿童自身的健康状况,对其游戏也会产生一定影响。(4)认知风格个体的认知风格是指个体不同的理解、记忆和思维方式,它包括感知方式、个性、智力和社会行为的因素,其中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这两种认知风格对儿童的游戏行为有普遍影响。

4、对幼儿园游戏还存在哪些误区?(5分)

答:误区一:游戏就是指自由游戏,其作用就是让幼儿自己随便玩玩的。 误区二:游戏是休息、闲暇,游戏中幼儿不能学到知识。这是对游戏的功能认识不足。误区三: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5、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应该避免那几种错觉?(5分)

答:应避免以下三种错觉:

1、给任何活动都冠以游戏的名称。

2、追求游戏活动的热闹场面。

3、以单一的游戏形式贯穿一日活动。

6、教师在儿童游戏中主要有哪些作用?(5分)

答:应避免以下三种错觉:

1、给任何活动都冠以游戏的名称。

2、追求游戏活动的热闹场面。

3、以单一的游戏形式贯穿一日活动。

7、在幼儿园里如何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10分)

答:

(一)生活活动在幼儿的生活活动中,用贴近幼儿生活的、满足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方法组织活动,让幼儿每天都有愉快的情绪体验,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度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的现象。生活活动中要建立良好的常规,引导幼儿逐步将常规加以内华,并提供相应得情景诱导幼儿自律行为的出现,逐步引导幼儿学会自我管理。

(二)教学活动在对幼儿的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地将教学活动游戏化,将教学与游戏这两种互为补充的形式整合起来,模糊游戏与教学的界限,从活动时间、空间、内容、形式等几方面将儿童的经验统一整合在一起。(三)游戏活动在自由游戏的时间里,给幼儿以机会和许可;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以及关怀、接纳、敏感地察觉到他们的需要,善于发现游戏活动中的教育价值,及时以适当的方式作出应答,形成合作式的师生互动。

8、1999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关于游戏的论述上,主要体现了哪几方面精神?(5分) 答:第一,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第二,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第三,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9、举例说明教师指导语言的类型有哪些?(15分)

答:根据教师对幼儿 游戏中各种问题的提问目的和方式不同,可以把教师的语言分为七类。

1、询问式语言:询问式语言一般以疑问句的形式出现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将游戏进行下去,及时反馈幼儿 的游戏行为,启发幼儿的思维,培养多视角、全方位看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有目的地设置问题情景、提出问题。类似的语言有:“你跑来跑去的是在干什么啊?”等等„„

2、建议式语言:有些建议式的语言也是以询问的方式出现的,不同的是在于它不仅提出问题而且还给予具体的暗示。如。当发现一个幼儿试图把娃娃放在堆满东西的桌上而又不方便摆弄玩具时,教师可以用这类语言指导“我觉得如果放在旁边会更好!”

3、澄清式语言:这种语言的运用要建立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可以当时就用,也可以在游戏讲评中运用。

4、鼓励式语言:教师用鼓励式的表扬可以促进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及规则意识的形成。对于幼儿的一些不良习惯及违规行为,教师不一定直接指出来,而是用一种激励的下面语言提出来,让他们知道怎么样做。如“如果声音再大些,我们就听得更清楚了!”

5、邀请式语言:对于游戏中的弱者或无从问津的区域,老师可以运用邀请的方式“我们一起去吧!”“人可以帮我理发吗?”等语言来提高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愿望。

6、角色式语言:当发现游戏情节总是处于停滞状态时,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如“我是超市送货的,需要帮忙吗?”不仅会使游戏的情节得以丰富,而且还使幼儿感到亲切和平等。

7、指令式语言:当幼儿在游戏中严重地违反规则或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教师指导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转移其注意;二是明确告诉幼儿这样做的后果,以保证幼儿在游戏中的安全和健康,即“你不可以用玩具打小朋友的头,这样会很疼的!”这既讲明了道理,又达到约束幼儿不良行为的产生的目的。

10结合事例说明我国幼儿园游戏还存在哪些问题?(15分)

答:

(一)对游戏的功能认识不足对游戏的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存在偏差。产生了幼儿园游戏中“自

由与规则”、“自主与指导”的两对矛盾。给幼儿充分自由,就忘记了良好的常规意识的培养;给幼儿自主权了,教师就不敢对幼儿的游戏加以指导,使游戏变成要么“导演”、要么“放羊”的局面。

(二)对儿童游戏的年龄特征缺乏认识:在游戏中,教师常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忽视幼儿的个别差异。在环境的布置、主题内容与数量、玩具材料的投放、指导游戏的方法程式化,按固定的模式去安排幼儿的游戏,忽视幼儿自身的兴趣和需要,阻碍了幼儿自由地将其自身的知识经验在游戏中反映出来。

(三)对儿童游戏的分类认识不清造成游戏时间的浪费、游戏机会的流失,幼儿在不感兴趣的游戏时间里,由于缺少可选择的机会和条件,这段时间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浪费,同时还造成环境资源的浪费、游戏空间及场地的闲置。

(四)对游戏评价的内容把握不清由于对游戏的评价的含义、内容、具体操作等缺乏了解,致使大部分教师对游戏评价流于形式,或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幼儿的品德、常规等方面。这样不仅与游戏评价本身的做法大相径庭,而且不利于幼儿的发展,挫伤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对儿童游戏缺乏系统的观察缺乏观察,教师不能充分理解和了解幼儿的游戏行为,对游戏中究竟该怎样指导、指导什么存在疑惑,对幼儿游戏行为不能给与针对性的具体指导,是游戏效果不了了之,影响教师开展游戏的积极性。

11、在为儿童选择玩具时应注意什么?(15分)

答:在为儿童选择玩具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不同年龄班幼儿提供相适宜的玩具材料。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 发展水平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提供游戏材料。

(二)为幼儿提供成套的,比例恰当的玩具及游戏材料。生产厂家生产的玩具是给孩子玩耍的,好的玩具应该能促进幼儿的发展,让幼儿能通过玩具将游戏顺利进行下去,而不是因为玩具的材料,比例不合适而阻止游戏的开展。比例恰当的成套玩具有利于儿童游戏的顺利的开展。

(三)为儿童提供多样化的游戏材料。教师提供的游戏材料要满足不同儿童的需要,游戏材料要具备两个特点:一是熟悉的材料与新异的材料都需要。二是成型的和未成型的玩具材料都要准备。

(四)把大自然的、社会的材料引进游戏领域。幼儿喜欢可活动的、可操作的 玩具,这是一种游戏过程的体验,满足了幼儿好奇、好探索的特点。,我们不妨把眼光投向我们生活的自然的社会,让幼儿通过游戏与自然对话,通过游戏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 总之在为儿童提供游戏材料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语言的作用,来使游 戏材料发挥其功效,到达预期的效果。

第三篇:全国 2010年 10月自学考试学前比较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40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分,共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著作中,首次明确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概念的是(A)绪论­2

A.《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B.《比较教育》

C.《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的研究》D.《教育中的比较法》

2.对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实践进行的比较研究是( D)绪论­22

A.区域研究B.整体研究

C.局部研究D.问题研究

3.研究人员实地参观访问研究对象,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方法是(C)绪论­23

A.现场研究法B.文献法

C.参观访问法D.分析法

4.1995年,英国政府颁布一项耗资 7.3 亿英镑、旨在使每一个愿意进入学前教育机构的儿童 能够接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文件是(B)1-28

A.哈多报告B.幼儿凭证计划

C.泰勒报告D.教育白皮书

5.法律规定在学校管理机构中必须有家长代表的是(D)1-35

A.德国B.美国

C.法国D.英国

6.强调法国学前教育的启蒙教育作用、社会化作用、诊断和治疗作用、与小学衔接四项作用的政策法规是(A)2-49

A.1989年《教育方针法》B.《阿比改革法》

C.《学校教育法》D.《青少年福利法》

7.1844年,设立法国第一所婴儿日间看护中心的是(B)2-46

7.1844年,设立法国第一所婴儿日间看护中心的是(B)2-46

A.柯夏B.马尔波

C.德瑞D.奥柏林

8.在德国学前课程理论中,旨在运用所编制的程序或练习材料,使儿童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理论为(A)3-69

A.功能论B.学科论

C.情境论D.知识论

9.“儿童之家”,此名称起源于(A)3-66

A.德国B.法国 C.英国D.意大利

10.1982 年,韩国制定并颁布了《幼儿教育振兴法》,该法将“新村合作幼儿园”更名为(B)8-233

A.幼儿之家B.新村幼儿园 C.农忙期幼儿园D.示范幼儿园

11.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内容主要包括主题教育活动和(C)9-277

A.线上主题活动B.社会活动教育活动 C.区域教育活动D.圆圈运动

12.下列著作中,把蒙台梭利教育法说成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思想”和“世界上一流的学前教育”的是(B)9-295

A.《当代学前教育——一项学前教育计划》B.《学习的革命》

C.《精神教育》D.《发生认识论原理》

13.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根本和核心是(A)9-290

A.“有准备的环境”B.“工作” C.“导师”D.“儿童之家”

14.在海伊斯科普课程关键经验中,发展逻辑推理的关键经验,包括分类、排序与(D)10-323

A.配对B.分辨C.识记D.数概念

15.根据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婴儿期(0~2岁)属于(A)10-315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6.20世纪 30—40 年代在美国开展的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的杰出领导人是(A)4-84

A.希尔B.蒙台梭利C.杜威D.霍尔

17.美国学前教育直接指导模式创立者是(B)4-92

A.皮亚杰B.伯赖特和恩格尔曼C.米歇尔、佩特和约翰逊D.艾萨克斯和埃里克18.1900年,在莫斯科开办了第一所以聋哑儿童为对象的(D)5-104

A.托儿所B.特殊幼儿园 C.工厂托儿所D.寄宿幼儿园

19.1992年,使俄罗斯学前教育发展由市场经济调节的法令是(A)5-111

A.《教育法》B.《幼儿园规程》 C.《幼儿园教育大纲》D.《学前教育构想》

20.20 世纪70年代,苏联为适应小学学制由四年缩短为三年的改革要求,两次修改(C)5-107

A.《教育法》B.《幼儿园规程》 C.《幼儿园教育大纲》D.《幼儿园规则》

21.1926 年,文部省正式制定了日本学前教育史上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独立的法令是(D)6-128

A.《学制》B.《教育法》 C.《幼儿园保育法》D.《幼儿园令》

22.日本规定在全国的都道县府或指定城市设有“儿童指导所”的文件是(C)6-147

A.《保育大纲》B.《保育所保育指南》 C.《儿童福利法》D.《幼儿教育纲要》

23.澳大利亚的父母教育计划最常见的形式是(C)7-202

A.看护母亲协会B.儿童保育中心 C.学步儿童小组D.家庭日托中心

24.1975年,巴西教育部设立的下属部门是(B)7-172

A.国家安全与卫生部B.学前教育协调局 C.国家养育和营养机构D.亲子保护合作组织25.1998年,加德纳提出的第八种智力是(D)11-358

A.音乐—节奏智力B.交往—交流智力C.自知—自省智力D.自然观察者智力

26.方案教学在瑞吉欧工作者自己看来是一种弹性计划——即所谓的(C)12-397

A.预成课程B.生成与预成相结合课程 C.生成课程D.整合课程

27.当今,法国的师范学校招收的学生至少受过(B)13-435

A.两年中等教育B.两年高等教育C.三年中等教育D.三年高等教育

28.美国许多州规定第一次得到的教师资格证书的过度性有一定的期限,5­10 年不等,在此期限内,教师必须继续接受在职教育,取得(C)4-97

A.大专学历B.学士学位 C.硕士学位D.博士学位

29.印度在贫民区里推行把家园共育作为重要内容的是(B)13-449

A.先行计划B.菩提计划 C.零点计划D.普及计划

30.在澳大利亚影响很大的英国学前教育工作者是(B)7-185

A.莉莲B.苏珊 C.高丽夫人D.玛丽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4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分)

31.《普洛登报告书》1-28

答:(1)《普洛登报告书》非常重视幼小衔接的问题,特别关注 5 岁以下儿童的教育,并

对发展幼儿教育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

(2)英国官方首次在 1967 年的《普洛登报告书》中肯定了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32.平衡化10-314

答:平衡化是儿童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即儿童自我调节的过 程,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平衡化促进个体智慧发展,通过这种动态的平衡实现儿童心理结构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33.《米德报告》7-214

答:(1)米德报告建议政府公平地对各种学前教育结构,增加资金投入,建议政府关注家庭、社区和国家在学前教育中的相对作用;

(2)米德报告建议设立学前教育管理系统;

(3)米德报告建议:家长评议会(由家长和社区成员组成)管理每一个中心,教育部是负责为早期儿童教育和保育提供资金和制定一般政策的主要部门,它还参与协议的制定;

(4)米德报告分析了不同早期教育服务机构获取资助的不平等状况,建议为所有的订了协议的机构提供一样的资助。

34.瑞典父母教育7-158

答:瑞典父母教育活动的内容主要有三项:

(1)增加必要的知识。父母需要了解孕期的基本知识、儿童发展的基本知识、父母如何教育子女以及如何与子女交流方面的知识等;

(2)互相交流体会。即将当父母的与已经当上父母的进行互相交流和探讨,分享教训或经验,更好地当好家长;

(3)增加有关社会给予家庭关系影响的了解。通过教育,家长可以了解孩子出现问题的社会根源,并与其他的遇到类似问题的家长一起在专家的指导下,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的发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5 分,共20分)

35.简述法国幼小衔接的主要措施。2-56

答:(1)法国政府决定在 1991­1992学年首先在 33个示范省实施“学习阶段”的尝试,即打破传统的年级概念,在包括母育学校和小学的整个初等教育中建立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把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合为一体;

(2)合并母育学校和小学的视导监督工作,这有利于两者的进一步衔接;

(3)增加男性教师。提倡男性担任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此外,由于法国小学的男性教师 所占比例要比母育学校高很多,就有必要鼓励男性教师进入母育学校担任教师。

36.简述朝鲜学前教育的特色。8-244

答:(1)重视礼仪教育。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礼仪是朝鲜托儿所、幼儿园的主要内容;

(2)重视艺术情感教育;

(3)强调思想政治教育;

(4)通过集体对儿童进行教育;

(5)师资培养规格高,再教育体系完善;

(6)办园形式多样,支援体制健全。

37.简述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13-445

答:(1)学前教育中心的转移。

(2)尝试不分年级的教育。

(3)家园共育。

(4)倡导多元文化教育。

(5)以保障儿童权利为中心的幼儿教育民主化趋势。

38.简述苏联托幼一元化的发展。5-107

答:(1)战后20 年代末,苏联出现了托儿所。此后,托儿所急剧发展,由此带来一系列问题;(2)1959 年 5 月 21 日,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公布了关于学前教育制度改革的 决定。其重点是创立将托儿所和幼儿园合并起来的统一学前教育设施,并将这种设施的指导和监督权,统一于共和国的教育部,卫生部则在儿童的保健方面负主要责任;

(3)在原有的幼儿园和托儿所的基础上,又出现了第三种新设的学前教育机构“托儿所一幼儿园”,招收从出生到 6 岁的儿童;

(4)1959 年以后苏联新设的学前教育机构,基本上都是这类机构,并逐渐占据多数,成为苏联学前教育机构中的主要类型;

(5)1962 年,苏联公布了世界上第一个综合婴幼儿教育的《幼儿园教育大纲》。该大纲将出生后至 6周岁的儿童按年龄阶段分为7 个班。将原来婴幼儿(0­3 岁)和学前儿童(3~7岁)互相分离的教育内容系统化、一元化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11 分,共22分)

39.如何合理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9-299

答:

一、“以我为主,他为我用”。尽可能地学习和借鉴国外一切优秀幼儿教育模式的优点和长处,并结合我国社会发展和儿童发展的实际,作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

1、蒙台梭利 “多层次”、“全方位”、“重个性”、“重和谐”、“重实践”的教育方法, 对于我们保证幼儿的“全员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谐发展”以及“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创造能力的初步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实际的参考价值;

2、同时,我们还应该特别学习蒙台梭利关于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让幼 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相互作用而得到发展的观点;

3、我们也完全有必要借鉴蒙台梭利教室中由教师设计并提供给幼儿的具体的“有准备的环境”;

4、蒙台梭利教育法对于我们今天将这种教育理念转化为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实际行动具有现实的参考价值。

二、“以他为主,他我结合”。真正地解决好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本土化”问题,在现阶段至少有两个问题需要我们给予特别的注意。

1、关于教育内容。设计出以了解和认识祖国为核心和基础并由此出发,了解和认识世界的历史地理教育体系和相应的活动材料,以及适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和时代特点的道德教 育内容,是我们将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国化”的重要工作;

2、班级组织形式问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三种可能的班级组织形式即完全混龄编班、 部分混龄编班和同龄编班中进行选择,也可以考虑由部分时间混龄编班逐步过渡到完全混龄 编班。

三、综上所述,在借鉴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以我为主,他为我用”、“以他为主,他我结合”的基本思路,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一切长处,利用蒙氏教育法中一切可以利用的地方,使之为我们进一步深化幼儿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幼儿素质教育服务。

四、在将蒙氏教育法跨文化地“移人”中国时,结合中国的实际做一些调整,将我们的民族特点和我们对儿童的新认识融人其中,做到从中国教育的实际出发解决好它的“本土化”问题,使它在中国长兴不衰。

40.你认为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当前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有什么启发?11-379

答:

一、课程目标上追求全员、全面和创造性的发展。

1、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我们的幼儿园里再也不应该有“笨孩子”的存在,有的是各有智力特点、学习风格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的幼苗,这为我们追求真正促进全体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新依据;

2、为我们在教育目标上强调幼儿初步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3、我们教育教学内容的重点被定位为幼儿语言能力和抽象逻辑能力培养的情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我们应该从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着手,促进幼儿创造能力即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社会需要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能力的初步发展。

二、课程内容及其组织上追求多样性。

1、在具体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我们可以在多元智力理论的指导下重新思考和设计我们的教育活动,可以设计并组织按照不同智力领域划分的活动区教育活动;

2、在幼儿园里还可以在多元智力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并组织有关多种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团体教育活动;

3、在具体的教育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一定要树立“对症下药”的教育观。

三、课程评价上追求发展性

1、我们应该摒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为重点的评价观,树立灵活多样的评价观,要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游戏活动情景下,切实考查幼儿多方面的解决初步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

2、多元智力理论主张我们应该注意发现幼儿的智力强项并加以挖掘和发展,这不仅仅在于 伲进幼儿的智力潜能得到最大化、最优化的发展,更在于提高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并帮助他们形成热爱老师、热爱小朋友和热爱幼儿园的情感。

总而言之,幼儿教育改革的关键是幼儿教育观念的改变。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于我们改变幼儿教育观念,尊重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促进每个孩子的全面能力发展和个性充分展示有着多方面的借鉴意义。

五、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12分)

41.有一个小朋友已经连续三天制定玩消防皮带的计划,教师在帮助他丰富、充实自己的计划的同时,尝试了以下一些方法:(1)问幼儿什么东西容易着火,然后建议他把容易着火的东西找出来或制作出来;(2)建议他把娃娃家区或积木区假想的一场火扑灭;(3)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消防队的工作,教师决定尽快给幼儿组织一次到消防队参观的活动。在参

观活动后,可以组织孩子玩假扮消防队救火的游戏。

这是海伊斯科普教育方案的一个教学实例,基于以上材料分析海伊斯科普课程组织的主要原则。10-325

答:海伊斯科普课程遵循了以下的原则:

(1)从具体到抽象。让幼儿对真实、具体的物体进行操作、感知,当幼儿熟悉了那些物体或事物后,就可以在这些事物不在眼前时重现出来,因为对事物的具体操作动作是幼儿言语表征、非言语表征及逻辑思考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材料中,幼儿参观了消防队后,再假扮消防队救火的游戏,就是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

(2)从简单到复杂。儿童总是先进行简单的活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他们的动作复杂化。 儿童的主动学习是简单的行动不断地组合、协调而变得复杂的过程。这些动作将逐步内化,从而构成头脑内部富有逻辑性的思考。材料中,教师先叫学生找出容易着火的东西,然后再建议他假想一场火的扑灭,就是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3)从此时此地到彼时彼地。对幼儿的教育应该从他们眼前的事物人手,然后视幼儿的发展情况逐步引入不在他们眼前,但又能为他们理解、掌握的事物。材料中,教师首先叫他把容易着火的东西找出来,就是从学生眼前的事物入手。

第四篇:2012年8月-10月动漫游戏相关展会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8-04广州YACA2012暑期拉阔动漫画展 08-04南昌中国(江西)休闲文化产业博览会 08-04上海ComiCon 11 08-04上海魔音会MY05 08-04上海オ·ト·ナ夏祭り 08-04北京CP04 Istance 08-12贵阳ComicHope动漫同人展 08-16广州广州动漫游戏展 08-18北京贼船第二届·钻石岛 08-18杭州COMICME04同人展 08-19重庆ComiTime6雾都同人展 08-19广州Suara个人演唱会 08-19广州Can Do黑子的篮球only 08-19惠州惠州第四届漫展 08-23北京I DO动漫同人嘉年华2 08-25香港Comic World 香港34 09-01上海中川翔子亚洲巡演 09-06沈阳中国(沈阳)动漫电玩博览会 09-30广州穗港澳ACG动漫游戏展 10-01广州2012亚洲动漫游戏展 10-02广州ADSL11同人展 10-02香港初音未来演唱会MIKUPA♪ 10-06台湾初音未来演唱会MIKUPA♪ 10-19桂林桂林国际动漫节 10-26厦门厦门国际动漫节 10-27上海ASL2012 in SHANGHAI

10月以后的漫展日程暂时还没出来,现在中国差不多每个月都有漫展,有时一个月还不止一场,撞期的情况也会出现,YACA那个一般每年会有两次分别是春季(春节期间)和夏季(暑假期间)。国定假期那些通常比较大型,元旦、春节、五

一、暑假、十

一、圣诞等等这些节假日肯定会有,非国定假期有很多中小型同人展(就是上次跟佳仪还有JIMMY一起去的那种)、高校社团交流展(各高校以发邀请函的形式让其他高校的动漫社过来参加)。

第五篇:全国2011年10月自学考试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038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者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里对学前教育中的某种现象和问题进行系统的、定期的研究是( ) A.个案研究 C.横向研究

B.实验室研究 D.纵向研究

2.研究者为了提高观察过程的客观性和观察结构的真实性,对观察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观察活动的环境条件、观察对象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规划,这是( ) A.观察方法 C.观察内容

B.观察设计

D.观察指标

3.对某种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某个具体方面所进行的调查是( ) A.个案调查 C.典型调查

B.综合调查

D.专题调查

4.中国儿童发展量表CDCC的编制是在( ) A.1911年 C.1982年

5.在实验设计中,符号“O”表示( ) A.因变量的观测 C.实验的前测

B.实验处理

D.实验的后测 B.1968年

D.1985年

6.不属于个案研究常用的研究手段是( ) ...A.观察 C.实验

B.访谈

D.产品分析

7.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同时并存的各种事物或各种现象所进行的比较是( ) A.单项比较 C.横向比较

8.作者就某一现象或问题在经过充分的研究之后所提出的看法、主张、观点或意见,称为

( ) A.论点 C.论证

B.论据

D.论文 B.综合比较

D.纵向比较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9.邮寄问卷的回收率不能低于_______。

10.根据研究活动对问题探讨的深度,可将课题分为因果性课题、_______和预测性课题。 11.文献阅读的方法包括_______、粗读和精读。

12.根据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是否参与研究对象的活动,可以将观察法分为参与性观察法和_______。

13.在教育实验的实施阶段,研究者应具体完成操纵_______、控制无关变量、观察和测量因变量三个方面的任务。

14.教育经验从社会化程度来分,有个人经验和_______。

15.最早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提出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

16.从已有的具体事实或个别性的结论出发,概括出一般性或普遍性结论的思维方法是_______。

17.科研论文的结构有并列式结构、递进式结构和_______三种形式。

18.测验内容不涉及到文字,而是以实物、图形和工具呈现,被试只需要动手操作即可完成的测验是_______。

三、改错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划出每小题的错误处,并在题下空处进行改正。

19.对幼儿园课程理论的研究、对幼儿游戏性质和作用的研究都属于应用研究的范围。 20.选择和确立研究课题只解决了研究设计中“怎样研究”的问题。 21.定类指标多用于标志研究对象的行为等级和顺序程度。

22.与观察法相比,访谈法更倾向于收集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方面的资料。 23.测试工具的核心部分是测量规则。 24.描述性总结是一种较深层次的经验总结。

25.平均数是指按大小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居于正中间的数。

26.研究者收集教育现象发生或研究对象身心品质形成过程的各种资料,探究其发生或形成原因的研究是个案追踪研究。

27.定量评价方法主要是评价者根据具体的评价标准对研究成果所作的评语式的鉴定。 28.教育经验总结能形成对教育实践具有间接指导作用的教育理论。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29.个案研究 30.研究计划 31.结构性访谈 32.文字资料 33.生态效度 34.集中量数 35.日记描述法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36.简述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应贯彻的原则。 37.简述课题论证的内容。

38.简述实验者在确定自变量时应注意的问题。 39.简述个案研究需要收集的资料。 40.简述教育科研论文的基本结构。 41.简述观察研究实施的步骤。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42.某幼儿园10名幼儿组成的小组,在某次认知测验中成绩分别为67,87,75,58,91,82,79,83,64,76。求这10名幼儿的平均分和中数。

43.有50名幼儿园教师参加教育技能理论知识的测验成绩如下:45,27,22,14,7,40,35,13,8,27,21,17,47,19,29,31,31,42,27,35,16,29,43,19,26,34,30,25,17,46,36,44,30,24,29,25,50,46,11,16,17,32,43,41,28,5,32,17,19,39。试确定本次统计结果的组数。

七、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4.某幼儿园准备进行一项关于“教师行为与儿童行为”的课题研究,请你结合客观性原则与教育性原则向她们提出具体的要求。

45.某教师期望通过改进提问策略更加有效地促进幼儿主动性的发展。试为该教师设计一个应用行动研究法的研究方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512护士节活动主题下一篇:124法制日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