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小学语文论文

2022-04-28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语文课堂小学语文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法,首先不仅仅是解决了老师平时上课时所遇到的复杂问题,还让教师这一职业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有了这一方法课堂氛围由原来的枯燥无味变得生动活泼,它既是教师的小学语文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助手。这一模式完全符合国家实行的新课程要求。既能处理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把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人,确定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主题观。

语文课堂小学语文论文 篇1: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中艺术性的缺失与改进策略

【摘 要】小学阶段是审美形成的关键期,充满艺术性的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资源。但目前小学语文课堂评价却较为缺乏艺术性,表现出角度局限、方式单一、简单随意、流于形式等问题。对此,教师应以多元性、创新性、生动性和情感性四个方面为抓手,使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更具艺术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艺术性

课堂评价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小学语文教师理应把握语文学科的特性,以艺术性的课堂评价熏陶、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之中,教师往往忽视或不知如何让课堂评价更具艺术性。当下,理清小学语文课堂艺术性评价的内涵与实践中出现的偏差,进而提出改进策略至关重要。

一、具有艺术性的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内涵与

意义

具有艺术性的小学语文课堂评价就是教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言语、眼神、动作等多种方式,从多个角度对学生做出反馈。具有艺术性的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有其作为评价的共性意义,如导向、反馈与鉴定,也有其特殊意义。首先,它能够架起师生间的沟通桥梁,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带动学生参与语文课堂;其次,它还能调节课堂气氛,教师优美、诗意或者诙谐、有趣的评价,能让课堂从紧张的节奏转换为轻松的氛围;再次,它会引发“罗森塔尔效应”,小学生的儿童自我概念的获得主要依靠他人对他的评价,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温柔、诗意的评价会深深烙印在学生心中,影响其发展,使之朝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成长。

二、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中艺术性缺失的表现

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但语文作为涵养学生审美的学科,其课堂评价却没有很好地体现语文本身的艺术性,难以让学生在课堂评价中拥有美的享受。

(一)评价观念偏颇,角度局限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成绩成为许多学校衡量学生的重要指标。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教师一般喜欢提与考试相关的封闭型和知识性问题,评价学生的视角主要聚焦在学生回答中的知识与技能层面,侧重于回答是否正确,而对新课标所要求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层面的评价较少涉及,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言语评价为主,方式单一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课堂评价往往是针对学生在语文课上的发言或者行为做出的口头评价,以言语为主要形式。小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传统的言语评价无法完全契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特别是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教师的言语评价往往没有动作和神态那么易于被学生理解,只有言语评价的课堂只能调动学生的听觉感官,不能充分活跃学生的其他感官,很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无趣。

(三)评价简单随意,缺乏美感

课堂评价是新课程改革六大具体改革内容之一,这使得绝大多数教师意识到了评价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在课堂中穿插评价环节。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中,“谢谢你的回答”“请坐”“好”“不错”等评价语比比皆是,全班拍拍小手表扬,自己拍拍小手表扬等方式也很常见。然而,这样的评价过于简单、随意,并没有针对实际情境向学生提供描述性、针对性的反馈。这样廉价和泛化的评价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也没有将语文课堂应有的诗意与美感展示出来,使语文课培养学生人文感、陶冶学生审美感的功能出现缺失。

(四)评价流于形式,缺少真诚

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存在放纵的积极评价现象,教师为了评价而评价,将评价视为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一个流程。如制定一套本班特有的评价形式,当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给予其小红花、积分卡、分数等作为奖励;或者教师带动全班学生拍手夸赞回答问题的学生,等等。这样的评价形式表面上看让课堂异常热闹并充满活力,但学生却难以接收到教师对于自己回答的具体反馈,感受不到与教师的情感互动,只是不断重复流程。长此以往,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降低学生对于评价的敏感性,让评价在课堂上变得可有可无。

三、提升小学语文课堂評价的艺术性的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是一门艺术,针对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现存的艺术性缺失的问题,教师可以从评价的视角、形式、语言、情感上寻求突破,切实提升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艺术性。

(一)考查角度多元,追求评价准确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要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水平[1]。课堂评价的最终服务对象应该是学生,教师要通过评价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他认为人的智能由九方面的因素组成,人的发展与其中多个因素相关,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不能只片面地评价学生回答中涉及到的知识与技能,停留在回答对错的价值判断这一层面,这样会挫伤部分“后进生”对于语文课堂的体验,要综合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将学生看成一个完整的个体,而不是冰冷的学习机器。语文讲求个人的理解体会,个体间年龄、阅历等的不同,会导致对于文字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语文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的丰富与能力的提升。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执教《翠鸟》一课时,针对一位学生对课文第一段的朗读,于老师不仅指出她的朗读流利,还夸赞她的声音美妙动听,特别提到表情与文字、朗读三者相得益彰。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执教《观潮》一课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说说作者写这篇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一学生抓住潮水这一主要写作对象,用前、时、后三个表示时间的词与之组合进行表达,窦桂梅老师评价道:“你的概括能力真强,用的词不仅准确,字数也是相同的。”她的评价不仅涉及到知识层面,也涉及到了过程与方法。教师具体而有针对性的多维度评价能够让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更加全面和准确,学生借此能找准自身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多种方式结合,增强评价创新性

我国教育家叶澜说:“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焕发,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2]。”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教师运用不同形式的评价方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最常规的言语评价之外,还可以采用动作、眼神、情感上的评价。鼓励的眼神,亲切的微笑,情不自禁的掌声,充满力量的大拇指,温柔地拍肩,这些都能和学生产生心与心的交流。悦耳动听的言语赞美和润物无声的情感动作、眼神互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交织出现,能够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会让语文课堂活泼多彩,充满变化与惊喜,真正成为学生享受美的课堂。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清平乐·村居》时,课堂伊始,她请学生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听到学生精彩的发言,窦老师充满鼓励地拍了拍一个学生的肩膀,称赞他是辛弃疾的知音;又真挚地竖起大拇指表扬另一个学生评价辛弃疾恰到好处;时而频频点头表示赞许;时而又握手感谢发言的学生,并带动学生们一起为他鼓掌。整堂课不仅有言语的评价,还有动作与神态上的反馈,课堂充满活力、变数与惊喜,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特殊的、美好的体验。

(三)把握学科特点,提升评价生动性

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以及审美能力的学科。优秀的语文教师犹如一本优质的教科书,学生能受他的言行举止的影响,逐步形成自己的语文观。让学生阅读书本上优美的文段,感悟汉字的魅力,往往没有教师以自身作为范例,在语文课堂上带给学生现实的语言之美的体验效果好。语文教师要把握语文的学科特性,提升自身的语言修养,在课堂评价中穿插像诗一样的、美妙的评语,使学生真切领悟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执教《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时,让学生仔细找出带有“游”字的句子并朗读。学生朗读完毕后,王老师评价道:“听得出,他的朗

读,也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他将学生朗诵的细心,说成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这样生动且富有诗意的评语犹如沙滩上的浪花,在学生心中种下五彩斑斓的美丽花朵。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们的回答也越来越精彩,越来越有诗意。

(四)真诚倾听学生,体现评价情感性

特级教师窦桂梅曾经说过:“课堂要有温度,教师时时有温度,堂堂见温度,才能让孩子有温度[3]。”课堂教学应该是充满真情实感的,课堂评价也应该是真诚友善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评价要真诚客观,真诚中带着理性,客观中带着感性。要引起学生的共鸣,不能为了评价而评价,要通过评价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使学生深度参与课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因此,教师在课堂之中倾听学生的想法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公正的标准评判,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只有课堂之中师生间有了情感的联结,才能够促使双方沉浸到课堂所创设的情境之中。教师蒋军晶在成都大学附属小学执教《一首能治愈鱼的诗》时,学生在回答“诗是什

么”这个问题时说道:“诗就是吃到自己做的美食。”蒋老师这样评价学生:“那你一定是个小吃货了,那你会做什么美食?”学生的回答贴近生活,虽然朴实但却联系了自己的经验,蒋老师也顺应学生的回答,与学生进行了真诚的交流,语文课堂一下变得轻松愉快,学生对教师的陌生感立刻褪去很多。此时,诗对于学生来说变得如此生活化,大家都在情感的交流中沉浸到课堂里。

课堂评价体现着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智慧。语文是涵养学生人文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师更要重视课堂评价的艺术性。小学语文教师要努力更新自己的评价理念,让课堂评价充满艺术性,创造出具有生命色彩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叶澜,王枬.教师发展:在成己成人中创造教育新世界——专访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J].教师教育学报,

2021(3).

[3]窦桂梅.激情与思想:我永远的追求——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4(5).

【作者简介】

刘栖宏(1998~),女,重庆石柱人,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2020级在读研究生。

作者:刘栖宏

语文课堂小学语文论文 篇2: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实施问题式小学语文

【摘要】 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法,首先不仅仅是解决了老师平时上课时所遇到的复杂问题,还让教师这一职业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有了这一方法课堂氛围由原来的枯燥无味变得生动活泼,它既是教师的小学语文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助手。这一模式完全符合国家实行的新课程要求。既能处理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把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人,确定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主题观。正确处理了知识与能力的相互结合,并实现了把能力作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质量观。它还能确立实现把课堂交给学生的小学语文发展观,做到了素质教育目标与小学语文实践相统

【關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 问题式小学语文 高效率 新模式

1、问题式小学语文实施的前提条件

“问题式”小学语文法的倡导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他指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知识的一些方法”他倡导只靠自己不靠别人。运用这种小学语文方法必须需要做到以下三点:1、教师结合课本上所遇到的知识点,帮学生设计一个与知识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发掘出一片新的知识海洋,这一点十分重要。如果能让学生懂得如何去问,如何去思考,那就相当于教师给了学生一把属于他们自己的开拓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这样做比教师带着学生去解决问题的效率高很多。2、把每个同学提出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让学生们去讨论这些他们自己发现的问题,此时,教师不要随意去否认学生的答案,要懂得去提倡学生多去探究和解答,这样他们也得到了展示个性的机会。3、分组并奖励式讨论。教师以每组的表现程度为依据给予奖励和认可,让每一小组都能做出自己最大努力。

2、实施问题式小学语文的具体过程

2.1 充分备课,设置问题

首先,集体备课要坚持“三备、四定、五统一”。要求老师上课之前就应该熟悉所讲课的内容然后列出提纲内容,让学生们交流探讨,最后教师要形成一种具备有新意有思考空间的小学语文方案。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学生遇到的问题会有哪些?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排除困惑,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讨论的空间,怎样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生动活泼的让学生解答出来等。深入思考这些问题,找出哪些应该保留,哪些应该省去。因此教师必须对每一堂课都进行精心的设计,所设计每一个问题都要让学生感兴趣,然而要在难度上保持适度。课堂的设计是这一小学语文模式的重要环节,如果这一环节能做的完美,那么学生就能顺着梯子往上爬,他们会逐渐把难题解决掉,变得越来越有成就感。

2.2 深入课堂,实行问题式小学语文

教师把自己所设计的问题用情景的模式告诉同学们,或用用讲义或多媒体展现出来。下一步就要唤起学生的参与性,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相互讨论,并把所遇到的问题提问出来。这样不仅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也让他们能带着问题去学习。现在,教师应该巡视并督促每位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及时引导学生去解答这些问题。而学生就要根据问题努力尝试自己解决。如果努力解答还是没能找的答案,那么老师和学生就要相互合作共同探讨,在探讨过程中不主张老师直接把答案解出,而应引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己慢慢吸收并学会问题中的解答方法。这样的针对性的学习方法可以避免学生漫无目的的去学习,也避免浪费时间,大大提高了课堂小学语文效率。

2.3 问题的探究

在老师没有把解答方法列出之前,学生应针对自己的难点或疑点进行讨论,对老师的问题进行再思考、再探究。此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如果每一组的问题还不能被很好的解答,那么,教师就应对每一小组不能解决的难题进行再分配,进而根据问题拓展出新有利于解决该问题的小问题。教师要把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总结出来,以方便下一步解答问题时的顺利进程。这一环节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学生自主学习性和创造性。并且进一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和探究、辩论的心态。

2.4 问题的解决与拓展

教师把学生所得出的问题答案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同时注重学生原来的解题方法,要考虑到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是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固,还是一些其他原因导致。现在教师要把一些誤区给学生详细的讲解清楚,直到学生明白为止。并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最好还能够离开老师的指引就可以顺利解决问题,不断养成自我思考、自我提问和自我总结的习惯。在这一环节中最主要的就是,教师应该注意,不要让自己再次回到原来的那种单调无味的讲解,要利用好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或者是犯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提问学生,细心倾听他们到底是在哪一方面走进了误区,另外,还要把解决这一误区的方法详细无误地分析给学生。

3、结语

现在许多小学语文过程中存在一种消极的教育方式,那就是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不管学生是否真的能听明白,如果不明白,教师就会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虽然教师已经完全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但对于小学语文这一主题来说,学生才是主力军,小学语文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学生能不能完全吸收课堂内容,学习效率的高低是由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小学语文的进程来决定的,也就是说,在学习中,学生应该扮演的角色是积极主动的探索者,而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小学语文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参与进来共同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不仅让课堂气氛活跃也能让学生们对知识的记忆程度更加深刻。

作者:毕红杰

语文课堂小学语文论文 篇3:

“增效减负”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整合运用

摘要: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方式都得到了相应的更新,国家也将信息技术教学放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此同时,教师的综合能力也受到相应关注。本文将从推进“增效减负”政策、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整合现状入手,深入探究小学语文课堂中信息技术的整合策略。希望能够让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更加深度的进行整合,有助于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增效减负”;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整合运用

为进一步推进“增效减负”政策下,很多高校依托“1+N”远程互动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N”信息化教学可以让同学们学习不再单一。当然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运用智慧教育平台、精品录播室以及“1+N”远程互动课等教育平台,不断打造高效课堂。

一、将多样性的网络教育软件引进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态的变革与创新,全新现代的时代背景,前沿底蕴的语文教学新说,精神相承,创新一脉,小学语文教师努力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态,深根小学语文教学本质,引用新媒体,创设新情境,应用新方法,创新语文教学,实现“简单的复杂”。

各学校面临“减负提效”的硬核挑战,而教师工作的“提质增效”也迫在眉睫。教师们应立足于“增效减负”政策下高效课堂的探讨,要吸纳和落实上课教师们的先进教学思想和宝贵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寻求语文课堂效能提升新突破,切实贯彻落实“减负提质”背景下的品质课堂建设要求。

就以运用“1+N”远程互动技术的课堂来说,课堂上不再是一位教师单一的讲课,可以在网络上同时接受着至少两位教师的教学,听课效果也会更有吸引力。如:在两位教师都带领同学们讨论《如何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时,两位教师针对五年级第一单元、第四单元、第六单元中“如何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阅读理解方法,完美的同步帶领学生利用课内的文章理出学习思路,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梳理、归纳、总结。两位教师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和默契的配合,让课堂有节奏、有密度、有思维、有训练、有拓展,确保了人人参与,并且都乐于参与,乐于学习,实现了两端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良性状态,构建出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进步的良好课堂氛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也是将信息技术引进语文课堂的初衷。

二、在网络下接受教育

因为现在提倡将信息技术引进课堂,有很多同学就可以在网上接受教学,近年来,钉钉、学习通的普及也是在反映信息技术在学生的学习中融合的效果非常好。学生也可以在网络上观看一些名师课堂,做到足不出户就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学校也可以邀请相隔万里的教师,在网络上进行直播教学,交给同学们新的知识。

就拿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习作复习系列(一)写具体》、举例,教师就可以在线上进行教学,教师围绕“把文章写具体”这个知识点,带领学生复习、整理,把学生已经习得的零散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真正帮助学生“得法”。通过分享“我的得意之作”来梳理写具体的方法,让学生运用习得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也可以做出导学单——《六年级上册习作自评表》,以表格的形式直观的呈现出了所有习作的主题和要求,减少了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体现了“增效减负”为复习课赋能的特性。

三、线上指导教师课堂

将信息技术引进课堂不仅仅为同学们带来便利,更是对教师的一种考验,也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指点,引进信息技术将原有的上课规律打乱,这时就要教师们走出舒适圈,要思考如何将信息技术引进课堂的效果更好。每位教师的教学方法都各不相同,都只能借鉴而不能照抄照搬,要结合本班同学们的上课习惯。当然这也有一个好处,教师可以在线上请教其他教师,在信息技术的平台,进行交流。

在信息技术交流的平台上,教师就可以将自己迷惑的问题,或者将自己上课教学的课堂录下来,让其他教师指点迷津,进行了线上评课交流指导,在课堂效能的提升方法,反馈课堂中呈现出的亮点,帮助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今后发展方向的建议。教师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教师们也不会,像从前所有交流的机会,都只能局限在校内,这样使每位教师都能够学习到更多的教学小技巧。将其融入进自己的课堂中,给同学们带来更好的教学体验。

“平时教学像栽活一棵树,总复习似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要花功夫。复习课对夯实学生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师应当以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抓手,从备课、上课、听课、作业设计等方面积极落实‘增效减负’政策,向40分钟要质量,做到减负不减质。”

四、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科学合理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落实“增效减负”政策,应结合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技术优势,让区域间教育资源从集中走向共享。教研之道,独学无友,相观而善,“增效减负”之路,行远自迩,笃行不怠。希望所有的教师们在教研之路上能看到更加美丽的教育风景,享受到更有意义的教育幸福!

参考文献:

[1]张玉芳.“增效减负”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整合运用[J].数据,2021(11):149-150.

[2]郑济权.信息技术背景下课堂教学生态的整合与创新——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探索[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17(05):47-48.

作者:马可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组织教法教学体育论文下一篇: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