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磨擦探讨论文

2022-05-06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国际磨擦探讨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低压小功率立式电动机(11千瓦以上75千瓦以下)上轴承发生损坏的主要原因是上轴承承受的负载大,受到的冲击大。解决的办法有将上轴承更换成双轴承、保证电动机振动合格、使用高转速轴承、使用高质量的润滑油、保证电动机运行环境、及时加油等。

国际磨擦探讨论文 篇1:

论王稼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

[摘 要] 王稼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对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重要性、复杂性和特点,对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优缺点及采取的策略方针进行了详细地论述,为我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王稼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5年,华北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人发出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号召,呼吁中国各党派、阶层,尽弃前嫌,建立统一战线,携手抗击日本的侵略。中国共产党人奔走呼号,努力使统一战线付诸于实践的同时,对这一问题也进行了理论探讨。我党著名理论家王稼祥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他详细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阐明了国共两党的特点,论述了此次合作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不同和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方针等问题,形成了其比较完整的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

一、阐明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王稼祥认为,“日本的进攻,人民抗日情绪的澎湃,统治阶级也不能不为它的自身的生存而斗争,英美法等国家之对日不满等等” [1]P108,都是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有利因素。在强敌入侵面前,“仅仅以中国现有的军队去抵抗日寇已经绝对不够了,全中国要在各方面动员起来,抗日运动要普遍到全中国去,全国民众要组织起来,武装起来”,[1]P136都参加到抗战运动中去,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必须建立一个包括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抗日的关键。”[1]P141“没有统一战线,我们就不能有全国总抗战,也就不能有这一次的胜利。”因此,“巩固民族统一战线,发展国共两党及其他抗日党派与群众团体的合作与团结,巩固所有军队的团结与一致动作是以后抗战的先决条件”。 [1]P134全体人民团结在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对日本帝国主义、亲日派汉奸、日寇走狗、一切反对统一战线、破坏统一战线的分子进行不调和的斗争,中国抗战必定能够胜利。

二、强调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份的广泛性及由此而带来的复杂性

王稼祥指出,“今日的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争取中国民族生存与保护土地之完整为目的”[1]P107。因此,一切不甘心受日本奴役、一切赞成抗日的各阶级、阶层、政治集团、党派及各界人士,都有可能参加到统一战线中来,为民族生存而斗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极广泛的”,这对于实现全民族团结抗战是十分有利的。另一方面,成份广泛,造成统一战线内部关系十分复杂。参加统一战线的各阶级、阶层、党派及个人,既在抗日的目标下联合,又有不同的利益和政见,在政治、思想、经济上存在着种种矛盾和斗争:国共两党由于“在阶级性质上、在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上,是极端相反的”, [1]P1087双方又经历了十年内战,矛盾尖锐,不易协调;南京政府与国民党代表着中国统治阶级的各阶层,产生了许多派别和各种不同政策与主张,甚至是相反的政策与主张,难以调和;中国存在许多军阀割据的地方政权,它们与南京政权的矛盾与关系,它们之间的矛盾与关系,同样严重影响到统一战线。“上述这些特点,告诉我们:中国民族统一战线是处在一个极复杂的环境与极复杂的阶级关系中。把握民族统一战线的这个复杂性,是政治路线与策略之正确应用的最必要的条件与保证。”要充分认识到这种复杂性“使统一战线合作的范围与程度时时受到限制,一方面有促成统一战线的力量与趋势,另一方面又有约束、倒退、反抗统一战线的力量与趋势”。统一战线之发展,不会是一往无前的平滑的直线的发展,而是“包含着矛盾和斗争,有时前进,有时后退的螺旋形的发展”。[1]P112

三、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有利及不利条件

王稼祥客观地分析了在统一战线斗争中,我党的优缺点。他强调指出,我们的优点是:有大革命及其后十年苏维埃斗争锻炼过的坚强的党及其领导机关;有红军及其苏维埃政权;有大革命联合战线及红军斗争的经验;我们的统一救国的号召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处在比较有利的国际形势中。我们的弱点是:我党的主要群众基础是建筑在农民身上,红军中的绝大多数是农民;苏区是在极落后的地区,全国尤其是大城市中的党的组织万分薄弱;党内无产阶级分子过少;爱国群众组织薄弱。我们对于优缺点要有充分的认识,善于利用优点,迅速克服缺点,这是我们今后力量与工作发展及成功的基本条件。[1]P112

四、指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特点

王稼祥指出,大革命时期的国共合作是反对一切帝国主义,这次合作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上次合作是国内斗争形式,这次合作是对外的民族战争;过去是一切帝国主义挑拨中国内战,造成国共分裂,这次是日寇要打倒国共两党,要消灭蒋介石的主力,这样的政策有利于巩固国共合作;大革命时期存在国民党胜利还是共产党胜利的问题,现在是日本胜利还是国民党、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共同胜利的问题。[1]P144上次合作是党内合作,国民党拥有政权和军队,共产党没有政权和军队,这次合作是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国民党是中国当权的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共产党是地区的当权者,有苏维埃政权与红军。新的形势和特点,要求中国共产党在处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的复杂关系时,要吸取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采取适当的策略原则。

五、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方针

王稼祥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对如何处理好统一战线中的各种矛盾和斗争,确定正确策略方针,进行了深入研究,系统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1、正确对待统一战线中的磨擦与斗争。他指出,由于统一战线内部阶级关系的复杂性,其内部存在磨擦不可避免。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好磨擦。在坚持发展和巩固统一战线、巩固国共合作的总原则下,在对方磨擦来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或防御(拖延)或反攻,或让步,或给以进攻(有守有攻,有进有退,有软有硬)”的措施 [1]P183,要把握好限度。攻,在政治上要占上风,要获得第三者的同情,要在对方最无理时反击,必须要有计划、有准备、有把握,不攻则已,攻则必胜,并在取得有利的条件下适可而止。让,要把握好时机和尺度,绝不让步是不对的,单纯让步路线也是不对的。“凡具体让步是以减少磨擦推进合作,则让步之。凡具体让步,反助磨擦增长顽固反共气焰者,则不让。”[1]P187 “我们的让步程度应随着国民党政策变化之程度而决定。” [1]P182总之,对统一战线中斗争与磨擦应有正确对策,说明我们主张之正确,严正批评对方错误。

2、保持共产党在思想上的独立性。他指出,国民党在制造军事磨擦的同时,在政治思想战线上也向共产党发起进攻,叫嚣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需要,必须以三民主义取代共产主义。“环境的复杂与新策略的应用,都须要加紧理论上及思想上的工作。要在中国政治生活占重要地位,必须在思想与理论工作上有强有力的表现。” [1]P121中国共产党要利用各种方式,反击国民党的理论攻击,澄清事实,创造出有利于统一战线的舆论。要使大家认识到,蒋介石宣扬的三民主义,是假三民主义,其最终结果“不是引导到民族团结,而是引导到民族分裂;不是引导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胜利,而是引导到失败”。 [1]P233真假三民主义有着天壤之别。只有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才与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最低纲领具有一致性,是民族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和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愿意为实现其而奋斗。但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在思想体系上、将来目的上、实际阶段上都有差别,不能将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等同起来。“三民主义是武器,但马列主义是更高的武器” [1]P184,共产党人必须在思想上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坚持自己的最高理想并为实现最高理想而奋斗到底。

3、巩固共产党的领导,发展、壮大党的组织。在抗日的口号下,大批的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加入共产党,党员在数量增多的同时,成份、思想日趋复杂。应该把对党员的马列主义教育“放在一等重要的地位”。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共产党员不仅要承认共产党现在的纲领,还要承认最高纲领,不仅要忠于党,忠于人民,也要忠于马列主义。因此,我们必须克服头脑中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提高纪律性,“警惕我们党的组织任务,严密党、巩固党,防止组织上之破坏溶化” [1]P189,保持党员的模范作用,保持革命的坚定与纯洁,保持艰苦卓绝的精神,不为任何东西所动摇。要严格防止“一些没有把全部生命供给党、不能过严格纪律生活的人,只能做同情者的人进党”。 [1]P121同时,要巩固党在军队、政权、群众中的工作,绝对保持对红军与苏区的领导权,加强对八路军、新四军的训练,培养军事干部,接近、联络友军,在政治上、工作上影响友军,密切联系群众,在坚持党的组织原则的前提下,发展、壮大党的力量。

4、落实好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阶级政策。他指出,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农村,农村主要阶级是地主与农民。农民是敌后抗战的主要力量,“为着动员广大农民群众起来,积极参加抗战,不能不相当改良他们的生活,减轻地主阶级对于他们的压迫、剥削,减轻他们对于政府过重的负担。但是这种农民政策,不应过左,减租减息,合理负担,应有天一定的限度”;地主也是包含在统一战线内的,一般地主还是帮助抗日的。“对一般地主阶级政策还是争取与推动他抗日”,即使对部分动摇叛变份子,也要争取,“使这种叛变者越少越迟越好,以使日寇孤立”。总之,“对地主政策之变化应看整个抗战形势与农民组织觉悟程度来决定”。[1]P173在农村工作中,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站在地主阶级立场来处理问题;一种是过左的农民政策,这都是不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团结和巩固的,在实际工作中,要予以克服。

王稼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丰富了我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成熟做出了重要貢献。○

参考文献:

[1]王稼祥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 张荣辉

作者:张雪娇

国际磨擦探讨论文 篇2:

关于低压小功率立式电动机上轴承损坏分析及对策

[摘要]低压小功率立式电动机(11千瓦以上75千瓦以下)上轴承发生损坏的主要原因是上轴承承受的负载大,受到的冲击大。解决的办法有将上轴承更换成双轴承、保证电动机振动合格、使用高转速轴承、使用高质量的润滑油、保证电动机运行环境、及时加油等。

[关键字]电动机 轴承 分析

一、引言

在发电厂中,低压小功率立式电动机经常发生没有到厂家使用说明书中指明的加油周期而发生上轴承损坏,给生产带来一定的损失。本文从生产实际出发,对现场经常出现的低压小功率立式电动机轴承损坏的原因作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改进的对策,与有关技术人员探讨。

二、电动机轴承烧伤原理

(一)轴承烧损的热阻理论模式

1982年我国技术人员根据轴承内部向外传导、散发热量的热平衡分析,借用人们熟悉的电路符号概念,以电路图形式对轴承绕损的发展条件,作了一个较为形象的分析图解,称之为热阻理论模式,如图1。

工作状态下的滚动轴承温度总是比环境温度(空气温度)要高些。这个温度差的性质与电势差相似,可以称之为热势差。它使得轴承内部的生成热量分几条并联的热传导途径,最终散发到周围空气中去。显然如果生成热量总是大于散发热量,那么,热量就不能完全散发出去,轴承温度就会不断升高,以致成为轴承内发热到烧损的发展原因。为了寻找造成轴承烧损故障的主要原因,先说明各条并联的热传导途径的作用和特性。

1.Q内它是经轴承内圈与电抠轴接触面传导至轴伸端,再散发到周围空气的热量。通过这条通道传导的热量将取决于三项热阻(R1、R2、R3)数值的大小。这三项热阻中,后两项数值变化很小,故轴承内圈与电枢轴的接触面的热阻(数值随配合面情况变化)就成为主导因素了。这里所讲的热阻以及下面所讲的热容,都是分别类似于电阻和电容的概念。

2.Q吸轴承自身的内圈、滚子、外圈保持架等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或其它传热部件升温时吸收的热量。这部分热量在轴承降温过程中会自行释放出来,它的量值有限,变化不大,是部件比热与温升的因数。

3.Q外它是经轴承外圈与轴承室接触面传导至轴承端盖,再散发到周围空气的热量。由于这个接触面是过渡配合,接触情况不算太好,但在轴承升温的过程中,外圈的膨胀量比端盖大,使两者贴合得更好,传热情况反而进一步改善,一般情况下,不会成为轴承烧损的主导因素。

4.Q脂气它是通过轴承脂传导及轴承室内空气对流传导和辐射方式传导给轴承端盖的热量。这部分热量经端盖表面散发到空气中去。它与轴承室内的油脂填充量、轴承室的结构等有关。在正常情况下也是比较稳定的导热途径。

(二)轴承烧损的故障过程

1.异常升温,安装过盈量逐步消失阶段

轴承若在故障状态下运行,有异常的故障热源,轴承温度开始异常地升高;同时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过盈量随之减小,热阻Rl相应增加,呈恶性循环,轴承温度上升速度加快。

这个阶段的平衡温度,除受故障热源影响外,还会受到安装过盈量(简称过盈量,以下同)的影响。由于过盈量的存在,轴承与轴的接触热阻呈平稳增大趋势,使得过热阶段温度上升是平稳的。由于轴承内圈的温升比轴的温升快,所以若过盈量越小,则过盈消失时的轴承温度就越低,建立热平恒的温度量值限制也就相应降低。

2.轴承内圈与轴脱开,游隙缩小阶段

一旦异常热源积聚热量大到使轴承过盈量消失的程度,内圈将与电枢轴开始脱开,两者之间的热阻将以突变方式猛增,加上轴与内圈的相对转动滑移,也会产生一些附加热量,自然会导致轴承游隙迅速减少,轴承将不能建立新的热平衡,运行状态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恶化,轴承温度上升的趋势很快,而且会不可遏止地进入故障发展的下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油脂的润滑性能变化很大。内圈继续膨胀游隙缩小,使磨擦滚子接触面变大,磨擦生成热量增加,温度升高,一旦超过油脂的滴点(约150℃),油脂外溢,残留部分碳化,造成轴承升温趋势加剧。

3.游隙消失,滚子卡滞阶段

一旦游隙消失,滚子将丧失滚动能力,特别是在卡滞力大于滚子的滚动磨擦转动力时,滚子将产生滑移。此时由于滑动磨擦系数比滚动磨擦系数要高数十倍,而使生成热量剧增,使轴承温度直线上升。

4.退火,失圆阶段

滚动工作面温度超过340℃,开始退火,硬度消失,零件软化、冲撞磨擦失圆、直到胀死等现象,轴承工作能力完全消失。

5.轴承胀死直到熔化固死阶段

轴承胀死之前滚子在滚动面上滑移,能引起局部温度超过轴承钢的熔化温度(约1280℃),轴承就会出现局部熔化并随之冷却而固着;另一方面当滚子胀死,其滑移磨擦阻力反而高于电枢轴与内圈之间滑动磨擦阻力时,电枢轴就会相对于内圈转动。在牵引动力强行拖动下,转化为该轴承的磨擦热能。因此出现轴承溶化并固死的现象。

上述轴承烧损过程是从开始到终了充分发展的全过程。

但实际上遇到的具体故障实例,却可能是在其中某一个阶段停下来的,这是许多随机因素制约的,如组装条件、润滑、运行条件等都有可能使轴承故障在某一阶段中止。

(三)轴承烧伤的“故障性热源”的产生根源

轴承过热的原因很多,但总的来说,有以下常见的原因:

1.润滑不良。轴承缺油,或润滑剂选用不合理,质量问题,老化和变质。

2.轴承装配时轴承内圈与电枢轴的过盈量不合适。特别是过小的过盈量最容易导致轴承温度高,但过大的过盈量将使得轴承轴向游隙消失,轴承滚子受到挤压,同样也将使轴承温度高。

3.载荷过大(预压过大)。轴承承受的载荷过大和载荷分布不均匀,形成应力集中;或在轴向游动轴承中,外圈配合的过紧,不能移动,轴的热膨胀引起很大的轴向力,而轴承又无法移动时。

4.转速过大,超过或接近轴承的设计寿命所规定的最大转速。

5.选用的轴承游隙不合理。

6.密封不严,导致水、异物的侵入。

三、立式电动机轴承在运转中的特点及其国外名牌立式电动机和国内电动机特点比较

从有关的资料查知,国外名牌小型低压立式电动机的轴承方面特点与国内生产的电动机比较如表一和表二:

国外进口的典型小型低压立式电动机的轴承设计特点与国内生产的电动机润滑周期(见表二):

从表一和表二有关内容可以看出,国外名牌的小型电动机轴承及装配与国产比较,主要有以下特点:

1.电动机轴承选用国际名牌厂家产品(特别是西门子电动机要求国际名牌厂家定做)。

2.需要加油的电动机全部设计有加油孔,维护方便。

3.设计水平高,轴承装配精度高,密封性能好。

4.给出了电动机轴承在不同条件下的使用寿命。

5.油脂选用国际名牌产品,对电动机加油周期和加油量有明确且详细的规定。

四、结论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结合生产实际中国产小型立式电动机上轴承烧坏的实例,国产小型立式电动机上轴承烧坏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轴承装配设计不够合理,有些厂家的小型立式电动机没有定位轴承,采用与卧式电动机同样的轴承支承结构设计。

(二)轴承装配不良。如装配后轴承径向游隙小、轴承内圈与电枢轴的过盈量不合适。

(三)机械厂家选择电动机不当,如有的电动机厂家明确告知该电动机不能承受机械增加的轴向负载,但机械厂家却在电动机轴上悬挂了电动机转子重量的1/4多的负载。

(四)电动机振动大,如电动机或机械的动平衡和静平衡不合格,机械设备的钢度不够,机座存在共振现象,电动机机座安装倾斜度超过了规定,电动机轴中心线与机械中心线偏差超过了规定。

(五)电动机上轴承进水或杂质。

(六)检修人员对立式电动机加油周期经验不足,电动机没有及时加油,导致电动机缺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采用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将轴承更换成进口名牌高转速轴承,游隙采用C3系列,并采用进口著名电动机厂家推荐的润滑脂如Esso Unirex N3新型润滑油脂。

2.改善电动机运行环境,保障温度、湿度、有害气体在电动机允许的范围内。

3.对电动机所带的机械负载作静平衡和动平衡试验合格,电动机和机械的连接符合安装技术要求,将电动机的振动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4.改变机座固有频率,避免共振现象的发生。

5.将立式电动机的加油周期缩短为2000-2500小时。

6.经常测量上轴承温度(如果上轴承有风扇罩,则测量电动机上轴承轴的温度间接判断,一般轴承温度比轴温度高约5℃)。

参考文献:

[1]《滚动轴承

的诊断与维修》作者:王德志.出版日期:1994.5,SS号:10191527 .

[2]互联网有关西门子、ABB电动机资料.

[3]互联网有关国产电动机厂家资料、轴承资料.

作者:张 浩

国际磨擦探讨论文 篇3:

文化沟通——增进国际商务交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的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不同文化背景人们的跨国往来与日俱增。了解和掌握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和管理的知识和技巧,减少或消除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会、磨擦和冲突,对有效地从事国际商务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际商务活动中,由于文化的差异和民族心理常常影响到管理层和决策,而这种决策比就某个技术问题达成协议更为复杂。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使得不同国家之间的商业风格迴然不同。不同国家的人用不同的语言对话,以不同的方式思维,通过不同的眼光看待世界,会对同一件事情做出不同的评价。有时候看起来他们似乎是在谈论同一话题,而实际上并不知道对方的真实含义。严谨的德国人、灵活的美国人、冷静的法国人、热情的西班牙人、令人捉摸不透的日本人等,无不与他们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因此,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不仅要熟悉商务活动的规则,而且要了解对方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要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这样才能运筹帷幄,立于不败之地。本文试图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对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交际进行探讨,问题涉及:跨文化交际、商务合同中的文化差异、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以及商务礼仪中的文化差异等。目的在于,更有效地从事跨文化的国际交流和国际商务活动。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是指具有不同文化知觉和符号系统的的人们之间所进行的交际活动。其形式包括跨种族交际——交际双方来自不同的种族;跨民族交际——交际双方来自同一种族,源自不同的民;同一主流文化内不同群体之间的交际——交际双方有着相同的文化,包括相同的种族、民族和其它共同文化等。语言学家认为,交际是一种动态的系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意义得以产生并反映到人类使用符号进行相互交往的活动中,它受语境的制约,信息交流总是在特定的地点发生。跨文化交际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要素,一是知觉,即个人选择、评价和来自外界的组织剌激的过程,文化知觉以信仰、价值观和态度系统为基础;二是言语过程,即人们如何交谈、如何思想;三是非言语过程,涉及用行动进行交际的使用,这些行动所表达的意义因文化而异;四是交际的语境受到文化的影响。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不仅涉及语言,也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文化。要使交际成功,避免冲突与误解,就需要具备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意识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生活、习俗、信仰、价值观以及他们对日常事物的看法和情感,这些不仅通过语言来表达,也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如衣着、手势、姿态、面部表情及动作行为等来表达。跨文化交际作为一种现象久已存在,但是今天的跨文化交际与过去的跨文化交际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古代,由于缺乏有关的文化知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往常常是混乱的,并且经常引起敌意。今天的跨文化交际由于新的技术和信息系统的使用、世界人口的变化以及世界经济区域的转移较过去次数大有增加,而且变得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重要。过去需要好几天才能到达的地方今天只需几个小时。

商务合同中的文化差异

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签订合同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对合同 (contract) 一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其含义有着不同的理解。对美国人或德国人来说,合同是一种签了字以后便必须遵守的东西,签名意味着对定稿不能再变;但日本人把合同看作是由于环境变化可以被修正的开始性文件;南美人则把合同看作是一种不容易实现的理想状态,在上面签字只是为了避免争论而已;意大利人对合同有着非常灵活的看法,有时不执行规定,但并不承认自己违法,他们往往采取一些走捷径的办法。

但在具体行动中,美国人和德国人也有所不同。德国人欣赏一心一意安静地工作,不愿在同一时间同时做几件事情,签订合同时,他们要的是具体的内容、细节和清晰,合同一旦签订,就严格按照合同办事,按时完成合同规定的各个环节的工作;美国人在签订合同时常常考虑到所有意外事件的法律赔偿问题,把合同的条款写得很详细,有时细到卫生间用几个抽水马桶及规格。所以在与美国人打交道时,一定要看清合同上的所有条款,因为虽然他们看上去开诚布公又十分信任你,但你一旦在合同上签了字,若有违反,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起诉你。美国人特爱打官司,雇员告公司、政府告公司、公司告公司等等,上至总统,下至平民百姓,都有被人起诉的可能,以至于一不小心就有法院传票的召唤,美国人也充分利用这一权利,只要觉得有理,就会毫不犹豫地争取,在这些多如牛毛的官司中最多的当然是商业官司。况且世界上2/3的律师是美国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人秉承儒家礼教的“忍”的原则,遇事一般都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谋求私下解决,以和为贵,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闹到法庭上见,而且还期望和商业合作伙伴保持长期的融洽关系,买卖不成仁义在。所以当与美国人做生意时,最好在你的班子中有人非常了解美国,这样才能减少磨擦与误会,达到共赢的目的。

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

跨文化传播专家Richard D. Lewis 将世界文化分为三大类:单线活动型——指那些用直线的方式制定计划,安排日程,组织工作,进行活动,在一个时间内只做一件事情的人。德国人和瑞士人属于这类人。多线活动型——指那些活泼、爱说话的人。他们在同一时间内做许多事情,他们不是根据时间表,而是根据做每件事情的情绪或重要性来安排先后顺序。意大利人、拉丁美洲人和阿拉伯人属于这类人。反应型——这种文化的人会优先考虑礼貌和礼节,静静地倾听对方的发言,并对不同的建议审慎地作出反应。中国人、日本人和芬兰人属于这类人。不同文化类型的人以不同的方式获取信息,单线活动型主要依靠数据;多线活动型主要依靠面对面的交流和对话;反应型则结合上述两种方法。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于谈判 (negotiation) 有着不同的理解,其谈判的方式、方法、技巧及风格也大相径庭,甚至于谈判时切入正题的方式也不同,时间观、地点和合同本身都影响着谈判开始的方式,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把艰苦的谈判进行得比较顺利,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有的人可能会认为,谈判者都带着从书本上学来的谈判策略、讨价还价战术、使用数据、退让底线等游戏计划,一定能产生一个合理的、大家共同认可的合同。但当跨国的和跨文化因素加入谈判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谈判的,成功的谈判必须了解和进入对方的文化世界。如大多数美国人将美国视为全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最民主的国家,因而认为美国的规矩理所当然是对的。其实美国商人的生意哲学很简单,那就是通过努力、速度、机会和权力,尽可能快地挣尽可能多的钱。美国商人表面上看起来友好且笑容可掬,但通常缺乏耐心,谈判时爱说一些剌激的话来推动谈判的进行,希望尽快结束谈判,谈判前后很少有招待或娱乐活动,他们在生意上的决策一般不会受情感的影响,金钱至上。生意做成的第二天,可能就会忘了你的名字。他们在谈判时,一开始就将自己的条件、要求等和盘托出,然后再与对方讨价还价,他们习惯于先谈妥大的原则,具体操作细节留待以后。但他们在细节上会很认真,或者说很计较,会不顾表面上的相互信任而核对、检查所有的细节问题。谈判中,他们不喜欢停下来或保持沉默,而是集中精力,速战速决。他们从不轻言放弃,认为总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出现僵局时,他们会想尽各种办法,提出各种可能。相比之下,美国人更看重眼前的交易,而不是长期的关系。美国人很坚决,狡猾,但也很幼稚,你应该对他们时冷时热,一会儿显得与他们一样,一会儿又回到自己的轨道。所以在与美国人谈判时,要表现得直接、诚实、坚决,但要不露痕迹地表现你的善意,甚至谦逊。德国人对开会和谈判有他们自己的风格,这与德国商业文化的特点密不可分。德国人对时间的运用持单一的延续性态度,他们在完成了一件事后才去做另一件事;德国人深信他们是诚实和坦率的谈判者;德国人会直截了当地公开表明自己的反对意见,而不来客气或外交辞令那一套。他们对谈判往往采取一种很正式的方式,着装整齐,座位和发言顺序都是按照等级高低来安排的。德国人在谈判一开始就会问你许多难题,你必须让他们相信你的效率、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完善。这些都是德国人的强项,他们希望以最低的价格获得相同的效率、质量和服务。一开始他们不会跟你做成什么生意,但当他们在考察过你之后,就会跟你做很多生意。谈判时他们不会轻易做出让步,但是也会寻找双方的共同点。这常常是你可以加以利用的,以使谈判有所突破。在大多数欧洲国家,人们经常在商务会议上开些玩笑,他们认为开玩笑是打破僵局的良方,可以推动会议的进程,以较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但德国人认为谈判桌不是讲笑话的地方,商业活动是严肃的,他们认为在商业谈判中开玩笑是不诚恳的,在会议结束之后,德国人也还是很愿意放松一下的。在德国,轻松休息、商务谈判等需要严格区分场合,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效率、准时、缜密、方法、毅力和组织。在与德国人进行商务谈判时注意一下德国人的这些特征,便于我们做出正确的反应。

商务礼仪中的文化差异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在长期的文化积淀和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礼仪 (etiquette) 规范系统。尤其是中国,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其礼仪文化显得厚重、深沉。我国自古就是一个闻名世界的礼仪之邦。与古代礼仪相比,现代礼仪更为关心的是人际交往的成功,其核心内容就是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而不是像古代礼仪那样包罗万象。因此,在国际交往中,我们必须在继承古代礼仪精华的同时,十分注意汲取外国礼仪,特别是注意吸收目前通行的当代国际礼仪的一切长处,为我所用。当代国际礼仪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强调个人至上。它强调以人为本,个性自由,反对损害个人尊严,要求尊重个人隐私,维护人格自尊。二是强调女士优先。它强调在一切交际场合,不仅要讲究男女平等,反对性别歧视,更要讲究尊重妇女、关心妇女、体谅妇女、帮助妇女、保护妇女。三是强调交际务实。它认为,在交际活动中,既要讲究礼仪,又要实事求是,反对虚假、造作,不提倡过份的客套,不认同过度的自谦、自贬。由于国情、习俗方面的差异,许多中国人对国际礼仪还缺乏深入了解,或者存在着一定的隔阂。所以,我们在与外国人打交道时,尤其是缺乏国际交往经验的中国人,如欲举止有方,表现得体,就要学习和遵守国际交往惯例。例如拜访礼仪,无论是公事还是私事,美国人都十分注重在拜访前进行预约。双方约定拜访时间,客人准时赴约,主人方欣然接待。如果是约在酒店,通常的做法是到前台打个电话通知对方已到达。如果事前没有预约,贸然造访,则被视作无礼之举,主人可能正忙于处理其它事务而拒绝接待。再比如,在进行商务谈判时,双方的座位应如何安排?在并排站立、行走或者就座时,怎么做才不会失礼?乘车时的具体位次如何确定?等等,都是我们必须严格而认真遵守的礼仪规范。

结语

21世纪是多元文化大交汇的世纪,文化碰撞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出现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在国际商务活动的跨文化交往中,如果我们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巧,常常由于文化之间的差异产生误会和磨擦,影响国际合作、公司利益和工作效率。因此,在从事国际商务活动中,我们必须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正确对待文化差异,排除文化优越感、文化模式化和文化偏见的干扰,正确对人,正确待已,相互尊重,平等交往。只有这样,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取得成功。

作者:赵 湘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国金融研究论文下一篇:高校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