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商业模式保护研究管理论文

2022-04-10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会展商业模式保护研究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文章从理论与实践阐述了商业模式保护方式的多重性,并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利用专利形式实施保护是多项选择中比较理想的一种。会展商业模式是众多商业模式中的一类,是否符合申请专利条件,取决于能否体现我国可专利门槛的“技术三性”。

会展商业模式保护研究管理论文 篇1:

后疫情时代展览会O2O2O商业模式研究

摘 要:由于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完善和新冠疫情的影响,互联网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快速增长,传统服务业向数字化转型,由原来的支持性条件转变为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这也迫使传统会展服务业加快了数字化进程,进一步推动了展览业与O2O2O双线闭合商业模式的融合发展。本文运用了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两类方法,旨在分析疫情对会展企业的影响,展览业O2O2O模式的优势和综合路径,以及探讨在后疫情时代O2O2O模式对于会展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及影响。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研究主体展览业O2O2O模式在国内学术文献上的空白。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会展营销;数字经济;O2O2O商业模式;数字化

本文索引:田灿.<标题>[J].商展经济,2021(23):-013.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23.04

1 背景介绍

1.1 后疫情时代

自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突如其来,世界经济陷入现代历史上最严重的衰退和危机。到2021年,随着主要经济体在公共卫生防疫防控措施进程中的推进,各地疫苗接种进程速度加快,使得世界各产业链上下游復工复产;同时为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消极影响,各国政府推出了各种扶持经济的财政刺激政策,稳定局势和预防反弹的防控疫情准则,由此全球各经济体开始呈现强力复苏态势。但未来仍旧面临严峻挑战,由于各国复苏路径的分化,部分国家感染病例不减反而不断上增,导致全球复苏局势不均衡,各经济体发挥增长潜力受到阻碍,加剧了全球经济原有的不平等性和脆弱性[1]。所谓后疫情时代,是以新冠疫情爆发的时间为时代的分界线,这之后病毒将从各方面长期影响人类开展各类活动,并成为改变人类固定思维的重要因素。目前,除了预防和控制,还未找到根治新冠肺炎的方法,所以后疫情时代的重要命题是探讨人类如何与病毒共存,于经济而言是探讨各行各业如何运用数字化技术来创新或升级传统商业模式和构建新型商业业态,以适应后疫情时代所带来的深刻改变[2]。

1.2 会展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加速

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之前,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下,伴随着会展产业结构升级和行业本身创新驱动速度加快,国内展览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机。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展览经济直接产值达6,055.2亿元,2018年9月—2019年9月的会议活动数量年增幅高达179%,月举办场次从454场猛增至1200余场。会展活动举办类型多为峰会论坛、品牌活动、体育赛事、课程培训、企业年会等;举办行业多集中在电子商务、教育培训、计算机软件、体育健身、金融等行业;举办地点多集中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及成都、杭州、武汉等新一线城市,其中上海为举办场次最多的城市[3]。

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之后,会展产业陷入低迷,大型展会活动比例下降,由于在防疫阶段禁止人群在公共场所聚集和活动,导致实体展会无法正常经营和开展,过去行之有效的会展服务就此断裂,使得会展市场规模骤降,严重打击了会展产业。2020年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调研显示,2%的会展企业表示受到一定影响,12%的企业表示影响较大,41%的企业表示影响极大,45%的企业表示受到致命打击将难以为继[4]。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终端技术的不断创新,国内各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数字经济成为未来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而忽视拓展线上渠道的实体会展服务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拉低了会展产业盈利空间的天花板,阻碍了会展产业的持续发展。为应对疫情的冲击和适应市场变化,更多会展企业加快了向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进程,例如创新展览业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模式,发展展览场馆智能化建设的新方向,打造数字化展览平台搭建的新赋能。而O2O2O商业模式作为会展企业创新数字化转型蓝图的重要基石,在构建业务场景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数字化发展路径上,有助于企业实现业务变革和营收增长[5]。

2 展览会O2O2O商业模式的简要介绍和运用

O2O2O 即 Online to Offline to Online,意为通过在线 ( online) 推广的形式,引导顾客到线下体验店 (offline) 进行体验,再通过电子商城进行在线 (online) 消费[6]。该商业模式依托互联网、大数据、VR等技术,以闭环消费为核心,通过线上虚拟会展和线下实体会展的双线渠道,实现展览业三大终端对象:参展商、消费者以及运营服务机构之间的精准匹配与对接,通过促成买卖双方的商贸合作、信息资讯交流和洽谈会议预定等,有效地提高了展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模式是由最早发端于美国,并于2013年在国内兴起的O2O (Online-Offline) 商业模式演变而来,于2015年由阿里巴巴 B2B 事业群与亚洲博闻UBM 共同研发、共同发布了集采购系统、服务、产品于一体的O2O2O商贸平台,并于2016年首次运用在了“第十四届上海国际广告展”和“第十二届上海国际 LED 展”上。第一个“O”是Online,可以在平台上搜索产品,并提前与展商预约会面;第二个“O”是Offline,在展会中和买家进行面对面地沟通,平台提供配对中心和私人会议室;第三个“O”又回到Online,进入线上交易环节,通过Alibaba.com使用信用保障服务确定买卖合同。该模式的价值在于为买家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将线上的贸易资源和线下的展会资源相结合,通过数据的互通帮助买卖双方提高参展效率[7]。与此同时,该模式还被广泛运用在会展营销方面,即“线上精准营销——线下体验交流——线上平台交易”模式,具体运作为:大数据分析精准配对、会展社群平台创建、融媒体价值内容营销、线下活动打造展会IP、线上平台交易来优化会展商业模式,在深度理解融媒体运作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客户的行为特征和心理特征,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运营视角,为参展商和专业观众打造沉浸式参展体验感,打造展会的品牌调性和市场[8]. 。

3 展览业O2O2O商业模式的优势和积极影响

第一,该模式通过展前宣传渠道多样化、展中信息传播立体化服务、展后资讯共享全面化的整合式营销手段,极大地拓宽了商业营销场景,突破了传统展会形式单调且耗时低效的媒介传播渠道招商,如:传真、电子邮件、电话等,延长了展会时效性,同时规避了线下展会因疫情反弹而停摆的潜在风险[9]。第二,该模式通过搭建社群平台,并在社群定期输出聚焦会展专业性价值的资讯和活动,增强了社群内三大利益相关者之间商贸联结的良性互动,弥补了原来O2O模式下缺乏融媒体社群运营视角的单向营销问题;也借此虚拟社群平台整合了产业链上下游资源通道,有助于解决行业信息不对称问题,为打造会展服务企业、参展商和专业观众间互利共赢的生态圈提供了有利条件[10]。第三,该模式依托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在网络上搜集到的目标客户群数据,如访问、签到、发言、讨论和分享等,将大量非结构性数据转化为结构性数据,并根据社群用户不同的行为特征来细分市场,对应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来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增强了客户的体验感和对会展自有社群的黏性,有利于提高展览业的品牌增值效益并实现交易裂变[12]。第四,该模式未来的发展是从全局数字化应用出发,涵盖会展企业内部管理、供应链、产销协同、全域营销等上下游领域,由内而外地让数据能够自由流通在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并利用全局数智应用带来新的营收增长机会和进行全局效率优化,深化了会展行业与数字化的融合发展[13]。

4 展览业O2O2O商业模式构建路径的具体方式

4.1 大数据分析,精准目标用户

利用网页爬虫工具如八爪鱼、Content Grabber来获取浏览记录、评论点赞、历史收藏等全球买家数据,并运用大数据分析软件如Younghong Desktop、NetworkMiner、HttpWatch等来挖掘客户价值信息,形成目标客户精准的用户画像,细分差异化需求的消费者,并依托互联网技术的量化功能,提前掌握买卖双方的供求关系,最终实现双方在线上线下的精准匹配。

4.2 创建会展社群,打造精准营销

依据严格制定的会展社群运营方案,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QQ等搭建线上会展社群,将相匹配的会展服务企业、参展商和专业买家聚集在同一社群,之后在群内定期提供各类专业性会展资讯和高价值商务活动,同时依据“二八定理”原则,积极引导社群成员参与讨论,并培养群内关键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 KOL),打造会展社群的粉丝文化,实现口碑营销和社群裂变,以低成本来获取高营销收益。

4.3 利用融媒体渠道,增强营销收益

根据现有的社群平台和媒体技术,将线下实体展会所举办的各类活动及资讯,以平行论坛在线直播、现场速记编辑推文、图文宣传海报制作、会展场馆视频录制等形式多元呈现在各类融媒体平台上,支撑主流媒体全流程的内容报道,以更人性化、便捷化、全面化的营销渠道来满足社群用户获取展会信息的需求。

4.4 创建云端展会,增加参展效益

依托互联网安全技术、隐私保护技术、VR技术等,研发移动端在线交易会展平台(或称云会展平台),为to Business客户提供永不落幕的24/7/365 虚拟展会展示,内容涵盖展品参数、展台位置、展商介绍、商务联系方式等;提供线上购买展会产品的支付渠道,如展位、广告位、年度专刊等;同时提供实时洽谈、公开研讨、商贸配对、会议预定等线上渠道,提高跨境B2B交易效率,在減少客户参展成本的基础上帮助其获取更多商贸合作机会,提高与会者的参展效益[14]。

5 关于展览业O2O2O商业模式的探讨与展望

作为全球最大的会展主办方,英富曼会展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查理·麦考迪在受邀采访时表示:受到过去几年疫情影响,数据成为英富曼会展业务发展的核心要素,公司投入了巨大资源和技术力量打造客户与主办方沟通互动的平台,这使得我们能够更精准地描绘用户画像,通过对买家的差异化营销,提高卖方的转换率和回报率[15]。俨然,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以数字化驱动会展产业发展成为市场的重要趋势,O2O2O闭环模式——通过线上精准营销引流到线下体验展会,再反向通过线下交流匹配导流回线上实现商务交易,成为了推动企业数字化发展的有力手段,该商业模式对于实现新业务增长模式迭代和数字化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国内尝试运营O2O2O商业模式的会展企业仍旧占极少数部分,且主要为实力雄厚的大型品牌会展企业。原因有三,一是因为会展企业向数字化转型仍旧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链上下游的数字化进展协同不一,数据流通不畅反倒增加了沟通成本。二是多数to Busniess 客户在参展方面具有商务惯性,对于线上虚拟展会+线下实体展会双线闭环的运作模式并不熟悉,这需要客户额外花费时间学习和了解,导致该模式运作更多只呈现在商务匹配上,短时间内很难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三是由于该模式具有深度与数字化结合的属性,这需要企业配备具有数据分析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素质会展人员,由此将会加大企业对技术和人才的资金投入。虽然企业也可以选择互联网企业作为合作伙伴,为数字化层面的支持技术提供安全可靠的背书,但这同样增加了企业前期的投资成本,在难以衡量最终展会收益的情况下,甚至升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但不可否定,在后疫情时代、数字化时代、大众创新时代的潮流下,O2O2O商业模式具备强大的商业价值和发展潜力,它作为打造会展企业的数字化战略发展和健康企业价值的良性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该商业模式正处于数字化会展产业生命周期的萌芽阶段,它对于探索会展数字化新业务蓝海,致力于会展行业垂直领域的生态闭环,并培育现代会展商业新动能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中国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课题组,周月秋,樊志刚.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展望[J].现代金融导刊,2021(2):42-45.

汪婧,王吉刚,资源.新冠疫情下我国会展业:冲击与应对[J].商业经济,2021(10):42-45+126.

李雨桁,石芳芳,谢芷茵.艾瑞:传统会展行业如何推进数字化?[DB/OL].https://new.qq.com/omn/20210823/ 20210823A01Q6L00.html,2021-08-23.

兰馨.《2021年会展业数字化专题调研报告》在津发布[N]. 中国贸易报,2021-06-24(5).

周建.互联网+会展业:O2O2O服务模式推动产业创新发展[J].中关村,2017(6):60-61.

方璐萍.融媒体时代会展社群O2O2O营销模式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1-6.

高歌. O2O2O商贸平台阿里巴巴B2B联手亚洲博闻,实现展会行业的交易闭环.[EB/OL].https:36kr.com/p/ 1721191170049,2016-09-16.

方璐萍.后疫情时代会展社群营销O2O2O模式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2):94-103.

刘兰.论市场经济场域中的会展营销[J].科技经济市场,2018(6):93-95.

刘硕.基于O2O模式的会展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探析[J].南方农机,2020,51(1):100.

秦碩泽.新媒体在会展营销中的运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7(8):57-58.

卢子晟.阿里云研究中心.从疫情后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看工业数字化新趋势[EB/OL].http://www.aliresearch.com/ch/information/informationdetails?articleCode=208132867388215296&type=观点&organName=,2021-06-01.

李思怡,陈国庆.基于“互联网+”视域下后疫情时期会展业转型升级路径探讨[J].商展经济,2020(4):1-4.

万涛.会展业数字化转型之路:铺设与延伸[J].中国会展,2021(15):20.

苏希玲.中外会展.更好的姿态回归[EB/OL].https://www.fx361.com/page/2021/1021/8978691.shtml,2021-10-21.

作者:田灿

会展商业模式保护研究管理论文 篇2:

会展商业模式保护方式浅析

[摘要] 文章从理论与实践阐述了商业模式保护方式的多重性,并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利用专利形式实施保护是多项选择中比较理想的一种。会展商业模式是众多商业模式中的一类,是否符合申请专利条件,取决于能否体现我国可专利门槛的“技术三性”。文章列举近年我国举办的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手段的崭新形式的展会实例,分析当代各类会展应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办展效果的事实,证明了会展商业模式可专利性的存在。

[关键词] 会展 商业模式 保护方式

一、前言

去年,北京一家网络技术企业委托专利事务所,提出将其创造并经营的一项业务的商业模式(或称作商业方法)作专利申请,目的在于保护这种创新业务的知识产权。自此,我国首例“商业模式保护”专利申请宣告启动。

创新的构思是所有知识产权的起点。正因为人类具有无限创意的能力,才有仅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便已达今天的文明与进步。知识经济时代为“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而一个独特的经营创意往往价值连城!

每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都可能蕴含着巨大的财富。会展商业模式创新又是会展业不断发展的原动力。我国会展业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经济潜力和社会影响力巨大,各会展企业都致力于研究新的商业模式。分析、完善会展商业模式保护方式,可以激发创新积极性,有利于会展业更加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二、现行商业模式保护主要方式

1.案例分析

几年前,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曾审理上海卓尚信息有限公司告e龙网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网上商业模式侵权案”,出现了号称“中国网上商业模式保护第一案”,并以原告胜诉告结。

从案件分析看,被告可以以不同角度提起诉讼,因为商业模式侵权行为具有多重性质。该案从合同的角度看,被告明显违反了先合同义务原则,侵犯了原告的商业秘密,可要求其承担缔约过失责任;从著作权的角度看,被告赫然侵害了原告的著作权,也可以追究其承担侵权责任;从不正当竞争的角度看,被告显然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也存在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该案原告起诉时,在存在多重选择前提下,采用不正当竞争关系诉讼,是经过慎重选择的。如果提起违反“先合同义务”诉讼,那么只能要求被告承担损害赔偿的责任,即采用弥补性经济赔偿,则赔偿幅度有限;如提起“商业秘密侵权”诉讼,则会面临原告举证复杂、诉讼成本较高等风险;如提起“侵犯著作权”诉讼,那么即使胜诉,所得赔偿数额也较小。而提起“不正当竞争”诉讼,不但可以要求被告承担经济赔偿责任,还可以要求其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非财产性责任。因此,无论从经济角度,或是从社会影响角度,还是从举证的角度,选择不正当竞争诉讼都显得比较理想。

2.专利法对商业模式的保护

进入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逐步采用专利法对商业模式实施保护。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在法规完善度、操作规范度、社会认知度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专利法在保护范围上基本可以涵盖商业模式的各个领域。专利法将对能够构成技术方案的商业方法的构思进行保护。权利申请人一旦在权利要求书中写明专利保护的范围,他人就很难通过以修改的方式规避其核心内容。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将商业模式专利解释为“借助数字技术、网络手段经营的、有创造性的商业方法”。毫无疑问,作为抽象概念、智力活动规则与方法的单纯的商业模式,例如不含技术手段的经济管理方法、记账方法、生产和组织制度等是不能被授予专利权的。但是如果这种“规则和方法”通过某技术方法表现或实现,并应用于商业运作,则会因为其具有了可专利性而可能成为专利法保护的客体。

3.商业模式保护存在多样性

仅从以上案例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解释可以看到,商业模式保护的方法有很多,国内外各界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包括著作权保护、商标保护、专利法保护和反不正当竞争等。从目前分析看,综合考虑各种保护方式的利弊,用专利法对商业模式进行保护是比较恰当的一种选择,实践中成功的案例也不少。但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这些成功的实践都集中在电子商务、网络游戏、金融和商业行业,如我国2001年6月公开的发明专利“商业网站与个人网站在互联网上的联锁经销模式和方法”;2002年底、2003年初先后授权的两件美国花旗银行商业模式专利;2007年8月公开的发明专利“实际品牌融入网络游戏的商业模式”,等等。

三、会展商业模式的专利保护

1.必要性

发达国家对商业模式提供专利保护,与其国情和产业背景密切相关。它们拥有为数众多、先进实用的商业模式,并产生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必然要思考放宽该类专利审查标准,将商业模式纳入专利体系。2000年,在美国率先打破“商业模式除外”原则,为商业模式授予专利权打开方便之门后,曾遭到欧洲国家的强烈抵制。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加入到商业模式专利申请人的行列中,许多国家开始转变立场并迅速调整本国的知识产权制度,给予商业模式以前所未有的保护力度。我国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达到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目标,必须在滞后于发达国家的商业模式保护方面快步前行。

一方面,会展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目前仍局限于商标、技术发明、外观设计、新型应用等传统领域,而对其商业模式保护国外也刚刚起步,国内尚属初涉。接近或赶上国际先进的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会展商业模式保护可以作为切入点。另一方面,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着力扶持、快速发展的行业,需要更加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保驾护航。因此,实施会展商业模式的专利保护是必要的和迫切的。

2.可行性

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局2004年10月1日颁布的《商业方法相关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查规则(试行)》中,关于“商业方法”(即商业模式)有这样的解释:“商业方法涉及商业活动和事务,这里所说的商业比传统意义上的商业含义更为广泛,例如包括:金融、保险、证券、租赁、拍卖、投资、营销、广告、旅游、娱乐、服务房地产、医疗、教育、出版、经营管理、企业管理、行政管理、事务安排等。”《规则》认为:并非所有的商业方法都可以申请专利权。从技术性来说,商业方法可以分为两种情况:非技术性的传统商业方法和采用新技术手段---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完成的商业方法。申请专利的商业方法应当符合我国发明专利入门条件,即具有“技术三性”:解决技术问题、具有技术效果、采用技术手段。传统的商业方法,因不具有“技术三性”,因而不属于专利法保护的客体,只能归入“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所以无“可专利性”。

从近几年国内会展业的实践看,符合“技术三性”要求、具有“可专利性”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如2008年4月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的以“三大平台互动构成全新展会运营模式”为亮点的“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科学生活博览会”有这样的描述:展会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展会以“集成、体验和互动”三位一体的形式,为企业和大众构造良好的交流沟通的展会平台,同时结合全国性的活动和互联网及媒体的资源,确立了三大平台互动的全新展会运营模式。又如2006年5月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以“新模式展会将成为BtoB的亮点”标注的“慧聪网水工业产品采购交易会”,充分结合了传统贸易展览会和电子商务的优势,采用“展览交易会+电子商务平台”——线上线下互动的方式进行等等。

现代会展均充分利用当代电子、信息、数字等技术手段,竭力在视听影响力与效果、信息传播的时空宽广度、受众对信息双向传递的便捷与安全等各方面不断创新与完善,结合会展本身的组织形态、展示形式、时空构筑、服务方式、营利模式等的创新,蕴涵着充足的“可专利性”条件。利用好这些条件,进行有条理、符规律、合法规、重技巧的开发、设计,以专利形式实现会展商业模式保护是完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1]连任万希:商业方法专利与智力资本管理[J].改革与理论,2005(02)

[2]石峰许科:试论旅游线路的法律保护——商业方法专利保护[J]. 商城现代化,2007(05)

[3]宋蓓蓓: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问题探析[J].审计与理财,2007(03)

[4]贾丹明:欧洲商业方法专利分析[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7(05)

[5]冯晓青:商业方法专利略论[J].电子知识产权,2007(03)

[6]余翔邱洪华:基于判例和立法的美国商业方法专利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03)

[7]苏运来:美、日、欧商业方法专利授权条件之比较[J].商业研究,2007(04)

[8]王文福:我国商业方法专利性之研究[J].时代经贸,2007(05)

[9]朱玲娣邢锦晖:中外商业方法专利保护之比较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6(05)

作者:林绪强 徐继红 杨 杰

会展商业模式保护研究管理论文 篇3:

疫情困局中会展经济的破解之策①

摘 要:会展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会展经济领域也深受疫情困局的影响。但疫情危机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会展经济带来损失的同时,也为会展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本文破解会展经济疫情困局的策略包括:培育各方主体危机意识,尽快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现实;线上、线下活动同步进行,促进会展产业与网络技术的融合;营造良好会展营商环境,推动会展经济增速提质加快发展;转变会展经济发展理念,打造引领经济发展的会展业品牌。

关键词:疫情  疫情防控常态化  会展产业  会展经济

2020年初,一场在数月之内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至,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程度不一的打击。受此影响,各国第一季度经济增长速度普遍放缓甚至出现了大幅下降的趋势。据美国商务部4月29日公布的首次预估数据显示,因新冠疫情导致经济大面积“停摆”,2020年第一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下滑4.8%,创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降幅。与此同时,我国第一季度GDP也同比下降了6.8%。会展经济是一种新经济形态,是促成供需双方交易的平台和媒介,被称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会展经济的良性发展对于整个经济发展的增速提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与其他领域一样,会展经济领域也同样深受疫情困局的影响。据专家估计,新冠肺炎疫情短时间内很难结束,在这样的艰难时刻,如何破解会展经济的发展困局,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是当下社会各界必须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1 培育各方主体危机意识,尽快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现实

2020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强调,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力争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至今,我国已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如何处理好“防控”与“发展”的关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面临的关键问题。因而,会展经济各方参与主体一定要尽快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现实,在经济社会大变局中努力开创会展产业发展的新局面。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会展产业各方主体具备强烈的危机意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耳熟能详的话非常符合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会展经济的战略规划。

首先,会展经济各方主体要熟悉疫情防控常态化对会展产业带来的影响,从自己所处的产业链条的具体环节来分析面临的各种具体风险,通过把危机意识融入所有会展产业政策,做到提前预防,未雨绸缪。如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一些中小企业处境艰难,不少行业从业者收入锐减。2020年5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这些因素均会对会展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比如会展的举办规模,预期参展流量,预期成交量等。在作这些决策时,一定要考虑到会展经济活动所面临的各种不利因素,并准备好化解之策。

其次,特殊时期,会展产业各方主体应根据其在会展产业链条中所处的位置,避免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的过度延伸。要尽量压缩生产或交易环节,尽量削减与会展主业无关的产业,把精力集中于会展产业主营业务,以有效降低产业链条延伸或多元化经营所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2013年,国家工商总局发布了《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根据该《报告》的分析,我国近六成企业平均寿命仅为5年。导致我国企业生命周期较短的原因诸多,但生产链条延伸过长以及企业多元化经营范围太广,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原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时期,会展产业更需要对该类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

2 线上、线下活动同步进行,促进会展产业与网络技术的融合

危机是危险和机遇的融合体。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也不例外,疫情的爆发在对传统会展产业造成较大损失的同时,也为传统会展产业与网络技术深度融合,为推动会展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会和试验的场域。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会展产业可以通过线上会展活动的开展,弥补线下会展活动不足而产生的损失,实现线上、线下会展活动同步进行。

首先,线上、线下会展活动均要严格遵守政府制定的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积极实现“互联网+”与会展产业的深度融合。2013年以來,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别制定了《会展中心(会议中心)服务规范》《会展设计搭建服务规范》《商贸类展览会等级分类标准》等规范会展业活动的国家标准,此外,还研究制定了“会议分类和术语”“贸易类展览会数据统计”等标准。一些省份也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颁布了地方性会展业活动标准。会展产业创新活动不能脱离这些标准的要求,这些行业标准也为会展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原则性的指导。

其次,201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提出要加快信息化进程,引导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新兴展览业态。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以互联网为会展经济创新发展的基础,推动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与会展产业连结在一起,通过虚拟会展的举办,实现“云上看”与“现场见”二者的有机融合,这样有利于把显在客户群体和潜在客户群体都吸引到会展活动中来,促成供需双方的线上和线下交易,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

最后,会展产业与网络技术的融合推动了会展经济的转型升级。但在充分利用各种网络技术推动会展经济向高水平发展的同时,也不能无视该模式所固有的一些不足。比如获取数据精确的问题,如果获取的数据不够精确,据此而作出的决策也一定是缺乏科学性的决策;再比如利益相关者隐私保护的问题,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各类会展产业信息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用户隐私,否则也可能会给相关会展产业主体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如2015年4月9日,约2.5万名脸谱用户集体起诉脸谱公司违反欧盟数据隐私法案。

3 营造良好会展营商环境,推动会展经济增速提质加快发展

营造营商环境既是依法维护各类经济主体合法权益、服务各类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经济社会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应聚焦审批服务、创新创业、投资贸易、企业经营、市场公平、法治保障、社会服务、政商关系等领域,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开放便利的投资贸易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宽松有序的经营环境。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要靠深入推动“放管服”改革来实现,其中主要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要营造良好的会展发展的营商环境,同樣也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政府与市场并无清晰的边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不可能划分的一清二楚。因而“放”与“管”也并非绝对和固定不变的,事实上由于不同国家的发展基础和发展轨迹存在差异,并不存在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精确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模式可直接套用。但这并非说不存在一些供所有国家借鉴的调整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普适性的基本原则。“放”是因为政府管得太多,制约了市场的活力和发展;“管”是因为市场机制运行中会积累风险,因此亟需从风险防范、规范供给、主体自律和技术服务市场培育等深层路径上下功夫。“放”与“管”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放”而给市场松绑,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让所有安全的交易能够用最低的交易成本和最短的时间实现有效交易;通过“管”,让所有的风险或不安全的因素难以进入市场交易,或者一旦出现风险,能够及时通过政府介入而清除隐患,避免风险积累而对经济社会产生严重危害。因而,放管结合,重点在于“放”之后的“管”,这里的管,与政府日常管理的“管”有所不同,是放权之后必须进行的“监管”的“管”,而“服”则是指政府要在“放”与“管”结合的过程中优化各项政府服务。

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对会展经济领域而言,所谓“放”就是要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构政府与会展产业市场的关系,凸显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纠正政府职能的缺位、错位和越位,目的是激发会展产业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而“管”就是在简政放权的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从“严进宽管”向“宽进严管”转变,从“重审批轻监管”向“减审批强监管”转变,使产业市场“活而不乱”。此外,要推动会展经济转型升级,增速提质高效发展,“优化服务”和“放管结合”必须协同一致,同步进行。总之,只有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才能营造良好的会展营商环境,推动会展经济增速提质加快发展。

4 转变会展经济发展理念,打造引领经济发展的会展业品牌

会展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会展产业的发展具有强大的关联带动效应,会推动诸如服务、交通旅游、广告装饰、餐饮酒店、通信技术等多个领域协同发展。品牌可以给品牌商品的使用者带来特殊的效应和影响,形成消费者对品牌产品的高度信任,进而给生产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而,打造行业品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获取市场份额的重要途径。会展产业也是如此,形成会展业品牌,对于会展经济自身的健康发展,以及高效发挥会展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助推器作用,意义重大。

打造引领经济发展的会展业品牌,需要各地会展举办方和各城市政府更新会展经济发展理念。疫情困局之下,“新基建”投资也为会展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借助“新基建”的东风,各地可以在线上和线下会展基建方面下足功夫,先把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会展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打牢。有了会展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硬件设施,还需要创设会展产业发展的“软环境”。这需要具备服务意识,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良好的会展发展营商环境,精准地为参展商和参观群体服务,利用“互联网+”与会展经济的深度融合,不断推动会展业品牌的形成等。总之,要打造引领经济发展的会展业品牌,需要不断转变会展经济发展理念,从“软”“硬”两方面入手,实现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会展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效发展。

5 结语

疫情困局之中,会展产业和会展经济的发展既面临威胁,也面临机遇。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要破解会展经济发展的困局,需要多措并举,才能共克时艰,实现“在危机中育新机、与变局中开新局”的会展经济战略发展目标,推动会展经济转型升级和高品质发展。

参考文献

许缘,高攀.美国一季度经济下滑4.8%[EB/OL].新浪财经,2020-04-30.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20-04-30/doc-iircuyvi0659825.shtml.

魏宇晨.我国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 3月经济加快恢复[EB/OL].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20-04-17.http://news.cri.cn/20200417/28781886-3e05-9337-64fa-1cfaf14ada5c.html.

新冠肺炎疫情何时结束?中科院专家:疫情很难在短期内结束[EB/OL].新浪新闻,http://news.sina.com.cn/c/2020-04-23/doc-iircuyvh9406253.shtml.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N].人民日报,2020-03-30.

李克强.中国人均年收入3万 但有6亿人月收入1000元[EB/OL].中国经济网,2020-05-29.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8004352330008696&wfr=spider&for=pc.

近六成企业平均寿命为5年[EB/OL].2013-08-12.人民网,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3/0812/c1004-22523546.html.

2.5万用户告脸谱侵犯隐私 要求赔偿每人500欧元[EB/OL].人民网,2015-04-11.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0411/c157278-26828845.html.

王承哲.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N].人民日报,2019-06-18.

谢来位.放管结合的监管机理及其构建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19(07).

何哲.从美国金融监管变迁看行政权力的“放”与“管”[N].中国经济时报,2016-01-13.

作者:岳林琳 王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商业银行业务信息披露研究论文下一篇:门诊老年输液患者细节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