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

2022-05-16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心理咨询师是我国中学心理教师的一个专业角色,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心理教师对心理咨询师的角色认同情况并不一致。

第一篇: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

高职心理咨询师心理枯竭现象及其对策

摘要:高职心理咨询这个职业,对于从业者的身体以及精神健康都产生了一定影响。他们虽然身为心理咨询师,但并不代表他们就不会有心理问题,相反,正是因为他们的工作性质,使他们要面临很多的困扰和难题。通过对高校心理咨询师心理枯竭的现象及原因,简单的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心理咨询师;枯竭;对策

作者简介:胡月香(1967-),女,上海人,硕士,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应用心理学。

目前,大学生在心理方面的健康与否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部门的重视。然而,相比之下,解决大学生这一问题的高职心理咨询师,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又该怎样对待呢?高职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属于人际互动的活动,而且是一种高情感、高智力投入的人际互动活动,这就要求了高职心理咨询师需要不断的、大量的投入情感资源以及智力资源。近几年来,高职学生的恶性心理事件可以说是频频爆发,这使得担任他们心理咨询的高职心理咨询师不得不面对、处理很多负面的情感以及高职生的种种心理创伤。久而久之,高职心理咨询师自己本身也会产生了诸多的心理健康隐患,我们在关心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帮助高职生解决心理问题的高职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只有有效的预防、缓解甚至是消除了高职心理咨询师的心理问题,他们才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高效率的投身于工作,也才能更好的帮助高职生解决问题。

一、高职心理咨询师心理枯竭的表现

(一)工作耗竭

工作耗竭,又称为职业耗竭或是职业倦怠。指的是人在面对工作的时候,工作负荷超出了个人的能量以及资源,从而产生的在身理、心理方面的状态。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情绪衰竭。指高职心理咨询师的情绪以及情感,在帮助高职生解决心理问题的工作过程中。过度的疲劳甚至是耗损。这也就使得高职心理咨询师在对待高职生心理问题求寻帮助的工作,没有了足够的热情。比较轻的情况是对待工作的态度不够认真,而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影响到高职心理咨询师不能正常、良好的投入到工作中,也就不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高职生。

2.缺乏人性化。指高职心理咨询师以消极、麻木的态度,去对待前来求询帮助的高职生,甚至可以说他们没有了同情心,对待前来求寻帮助的高职生就好像是对待没有生命力的物体那样,这样,自然会严重影响心理咨询这项工作的开展,毕竟求寻的都是在心理上出现了问题的高职生,他们更多的是需要高职心理咨询师的同情、认同、鼓励,而高职心理咨询师的这种态度反而会加重高职生的心理负担,从而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3.个人成就感低。指高职心理咨询师在对待自身的价值评价上,有所下降,换句话说也就是高职心理咨询师自身的自信心有所下降,在工作中找不到像要的成就感。毕竟高职心理咨询师的工作环境是在高职院校中,而且在我国心理咨询师的地位还远远不及国外,所以,高职心理咨询师很容易会进行自我贬低的评价,找不到属于自己的角色定位。也可以说,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高职心理咨询师对待自己工作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根据数据表明,高职心理咨询师属于工作耗竭的高发人群。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高职心理咨询师持续、长久的工作压力以及过重的精神负担。假如一名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师在进入了工作耗竭的状态以后,却没有得到良好的治疗、缓解。这将会造成非常糟糕的恶性循环现象发生。高校心理咨询师会收到自身产生的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到前来求询的高职生,如果心理出现了问题的高职生没有得到帮助解决问题的措施,反而就会加剧高职生心理的病情;反过来看,假如工作得不到顺利的进行,也会加剧高校心理咨询师的消极影响。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出现工作耗竭的高职心理咨询师,远远比心理出現了问题的高职生更应该受到社会各部门的关注以及理解。

(二)心理过度疲劳

心理疲劳,指的是高职心理咨询师为了能够帮助前来求询的高职生,终日操心忙碌,从而导致了高职心理咨询师的超负荷工作,在缺乏可持续利用资源的情况下,极度疲惫的身心受到压力的综合作用结果。一般来说。心理上的疲劳是不容易被察觉到的,因为它不像身体上的疲劳症状,所以心理疲劳很容易在不知不觉当中被加剧。轻度的心理疲劳会出现眩晕、头痛、四肢乏力、食欲不好、记忆衰退等等症状;重度的心理疲劳则会导致心血管方面的病症,以及呼吸系统功能、内分泌紊乱等等,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抑郁症、神经衰弱。由此看出,心理疲劳埘高职心理咨询师的身心影响是巨大的。

(三)受“替代性创伤”危害

高职生的年龄段可以说还不能称为真正成熟的人,当他们的心理方面出现了问题,就很容易慌神、无措,这种时候他们很容易做出一些过激的事。这些事件的爆发,往往突如其来而且不可控制。高职心理咨询师则是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亲身经历者,面对这些当事人。高职心理咨询师不仅仅要耐心的倾听他们的痛苦经历,甚至还可能会目睹他的悲惨处境,这也就使得高职心理咨询师在帮助当事人恢复创伤的同时,也间接的感受到了当事人的创伤性体验,而自己也有可能成为心理的创伤者,这就是“替代性创伤”。在心理咨询、治疗中。由于高职心理咨询师需要长时间的持续接触各种负面的事件,这种时候他们的价值系统也是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以及挑战的。

二、造成高职心理咨询师心理枯竭的原因

(一)来访者的消极影响

对于高职生求询者的消极态度以及对抗行为,高职心理咨询师是很无奈的。求询者迟到或取消约定;求询者要求延长谈话的时间或转移谈话地点;求询者对高职心理咨询师进行反问质疑,“我一定要回答你的问题吗?”、“你是不是觉得我很可笑”等等:求询者想得到赞同意见等等。在面对这些状况发生的无奈的同时,高职心理咨询师还需要绞尽脑汁的去了解求询者内心深处的真实信息,以及给予怎样的帮助。

其实高职心理咨询师,就像是电脑中常用的回收站,也可以说是高职生的精神垃圾桶,不断的接受高职生的痛苦以及烦恼。在工作的过程中。高职心理咨询师会体验到各种各样不同的情感反应。尤其是创伤性事件的影响,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这种“替代性创伤”的过程。高职心理咨询师是深受震撼的。举个例子来说,有位已经读高职的女生,在12岁的时候被亲生父亲强奸。在求询的过程中。她一直反复的强调“你是无法帮助我的。没有人能帮助我”,这个时候高职心理咨询师就会因为憎恶这种丧失人性的父亲以及对女孩的同情担心等问题受到困扰。由于求询者多带有抑郁、悲伤、愤怒等等消极情绪,而高职心理咨询师一旦认同、同情他们的遭遇。就很容易导致心理咨询师的枯竭症状爆发。

(二)局限性的工作环境

在国外,很多心理咨询师大多都是自己开的私人诊所,所以他们可以很方便的在工作一段时间以

后,给自己放个假放松调节一下,这样有利于使自己恢复到最好的状态。然而在我国,心理咨询师主要工作于医院、学校。对于工作的自主权力往往是比较少的,既没有专业的团队,也没有强有力的支持系统,工作的环境条件还比较简陋,这也就使得我国的心理咨询师对自身产生的知识缺陷以及不足很难认识到,对于自己由于工作出现的心理问题往往也不会给予重视。

(三)繁重的工作压力

随着心理健康这个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我国的心理健康事业也迅速的蓬勃发展起来了,但从业人员的数量问题却没有得到相应解决,这就使得高职心理咨询师大都承担着各种各样不同的职业角色,工作量之大是可以想象的。对于高职生的心理咨询,更是无偿的服务,虽然在很多高职院校都设置了心理咨询服务的机构,也相应的安排了专职的人员,但给予高职心理咨询师的关心实在是太有限了,甚至还有一些人对高职心理咨询持有怀疑的态度,嗤之以鼻。这些都无疑的增添了高职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压力以及心理负担。

三、应对高职心理咨询师心理枯竭现象的对策

(一)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高职心理咨询师,应该从心底认识到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并对从事这个职业容易导致心理问题这样的客观事实有正确的认识。自省是衡量一个高职心理咨询师职业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准,因此,高职心理咨询师要时常反省自己的职业理想以及职业目标;反省自己的价值观以及道德观;反省自己对求询学生的期望是不是已经得到实现。并且要努力的突破自我,完善自我,关键还要克服“完美主义”的倾向。要清楚的明白,虽然高职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是帮助高职院校的学生解决问题,但并不代表自己就有能力去帮助他们解决所有的问题,咨询的过程其实就是帮助前来求询的高职生学会依靠自己。对于高职心理咨询师来说,这不仅仅是我们能够给予求询高职生的最大帮助,也会使心理咨询成为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成为享受的过程。通过上述的反思反省。增强高职心理咨询师的自我保护的意识,从而降低高职心理咨询师自身产生心理问题的可能性。

(二)积极促进个人的成长

高职心理咨询师只有不断的进步,才会有能力继续帮助更多的高职生去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总的来说,高职心理咨询师进补的资源主要通过以下两类:

1.情感资源。简单来说就是寻求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研究表明。强有力的社会支持,包括来自家人、亲友以及其他社会人所提供的各方面的社会援助,这对于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在从事高职心理咨询工作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得到来自同行在情感上的关怀、知识的交流以及价值观的认同,甚至什么都不做,只是倾听,都是很有利于减轻高职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压力的。在工作之余,高职心理咨询师还可以通过与家人的交谈、与孩子的玩耍等等放松方式,充分的享受家庭所帶来的欢乐,这样也能够有效的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除此之外,当高职心理咨询师在认知上、情绪上出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同样的也需要寻求必要的心理诲询来得到帮助,因为在成为一个高职心理咨询师之前,他也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所以高职心理咨询师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

2.技术资源。也就是补充一个人为了达到成功的目标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能力以及综合核心能力。高职心理咨询师出现工作耗竭,大多时候都是技术资源的缺乏而导致的。正是因为高职心理咨询师的必要知识以及相关的技能技巧还不够完善,才以至于在工作过程中的咨询案例成功的比较少,这就会出现个人的成就感降低。在这个时候,高职心理咨询师就要通过学习来补充知识、来完善自己。高职心理咨询师只有不断的充实了自己,才能充分的发挥出其专业的特长,才能使咨询的活动成功案例有所增长,这样,高职心理咨询师对工作的兴趣才不会有所减退,从而缓解了工作要求与能力差距之间压力,并有效的促进个人的成长。

(三)学会享受生活

丰富的个人生活内容,是有助于高职心理咨询师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积极的工作理念的。当高职心理咨询师感觉到有工作压力的时候,就应该适当的减少工作量,或者是放慢工作的节奏。把时间用于享受生活中的闲适和安逸,还应该充分的利用周末以及学校特有的寒暑假来进行自己的心理调整,丰富自己的个人生活,保持与家人、领导、同事和朋友之间的良好沟通关系,并且要注意适当的营养,使自己的生活能够良好的发展下去,身心保持健康而且愉快。

四、结语

高职心理咨询师有效的促进了高职生的健康成长,然而高职心理咨询师自身也是需要自我体验、自我觉察以及自我成长的。高职心理咨询师要学会适应环境,学会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身边的问题,要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有效的避免消极影响侵蚀而产生的职业倦怠。高职心理咨询师还可以通过阅读理论书籍,不断地在实践中反思、探索,接受自我体验和督导,只有高职心理咨询师自己保持了身心健康,才能够有效的帮助我们的高职生解决更多的心理问题,才能真正的发挥出其职业功能。

责任编辑 颜小兵

作者:胡月香

第二篇:中学心理教师对心理咨询师的角色认同质性研究

〔摘要〕心理咨询师是我国中学心理教师的一个专业角色,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心理教师对心理咨询师的角色认同情况并不一致。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个案访谈,得出的结论是中学心理教师对心理咨询师的角色认同有三种:第一种,不认同自身是专业心理咨询师,在发生角色冲突时,将角色主要定位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第二种,认同学校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角色,并想着力发展这一角色;第三种,认同包括心理咨询师在内的多角色的整合,探索我国文化背景下本位化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

〔关键词〕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师;中学;角色认同

一、问题提出

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是指针对有心理困扰或障碍的学生,以及其他需要帮助的学生,通过鉴别、转介、诊断、干预等心理咨询的程序与技术,消除其心理不适,防治心理疾病,使其保持心理健康[1]。心理咨询服务体系是中小学精神卫生三大体系之一,其他两大体系分别是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心理疾病预防和危机干预体系[2]。2016年12月,国家22部门联合印发文件《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指出“教育系统要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的专业化水平”[3]。可见,学校心理咨询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专业服务,这项服务需要一支专业化、具备胜任力的心理咨询师队伍。

从现状来看,心理咨询工作是我国中学心理教师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对于学校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角色,其内涵主要是指学习生活的辅导者、职业选择的指导者、心理健康的守护者、心理发展的促进者和心理健康的示范者[4]。学校心理咨询从目标来说,既包括解决某种特别的行为问题或心理危机,又包括促进普遍的身心健康发展[5];在形式上包括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对于中学心理教师来说,要从专业心理咨询师和进行一对多辅导的心理健康服务教师之间进行角色转化,他们在精力、专业能力、角色定位和角色实现等方面都面临很大的挑战。在这个问题上,首先可以探讨中学心理教师对心理咨询师的角色认同问题。

张淑华等[6]认为,从心理学角度定义身份认同是指个体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和对所归属群体的认知以及所伴随的情感体验和对行为模式进行整合的心理历程。阿什沃斯(Ashforth)认为,角色身份认同提供了一个自我在角色中的定义,它包括和角色有关的目标、价值观、信念、规范、时空和角色间相互作用模式的认知。周永康将角色认同分为积极认同和消极认同。积极认同的构成因素包括角色定向、情感体验和角色适应,消极认同的构成因素包括角色冲突、角色懈怠和角色对抗。身份认同具有层次性。一是对身份认同的认知,这是形成身份认同的基础。它包含两个部分,主体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和对归属群体的认知。二是主体对自我归属于某一角色身份或群体的情感,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三是主体在这些认知和情感基础上形成的一定的行为模式[6]。本研究认为角色认同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身份认同。

在近些年的文献中,对于中学心理咨询师角色认同的研究不多,研究更集中在中学心理教师的角色定位上。中学心理教师是否认同心理咨询师的角色,也就是说在认同的情感层面是积极还是消极,以及他们在履行心理咨询专业人员这一角色并对角色进行认同时,在认知层面和行为层面具体的表现是怎样的,是本研究关注的内容。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质的访谈和分析)关注个体的语言文本的意义和主观经验,区别于量化研究,以弥补量化研究无法真实详尽主观经验的不足,为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素材。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预访谈1名从事中学咨询工作的教师,正式访谈7名从事中学咨询工作的教师(分别用C1到C7代表)。7名正式被试分别从长沙市的7所中学抽取,进行个案访谈。其中,6名来自市属中学,1名来自区属中学。全部正式被试均满足三个条件:从事学校心理咨询的专职人员;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有从事学校心理咨询五年及以上的工作经验。正式被试平均年龄为33岁,平均周个案数为2到5个,入职以来平均从事心理咨询年限为8.29年,最短的为5年,最长的为16年。

(二)工具与方法

使用电话录音软件和“讯飞听见”文本转录软件。本研究采用阿什沃斯对角色身份认同的定义,从与角色有关的目标、价值观、信念、规范、时空和角色间相互作用模式几个方面确立访谈问题的维度。通过对一名被试进行预访谈后,确立正式访谈提纲,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形式。访谈者即作者本人。访谈者与受访者约定好时间,进行电话访谈并录音,要求受访者尽量排除外在干扰。

访谈提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受访者基本信息,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调查和工作相关信息调查;(2)与角色有关的规范认知,“您认为中学心理咨询师应该具备怎样的职业道德?”;(3)与角色有关的能力认知,“您认为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才能胜任中学心理咨询工作?”;(4)与角色有关的价值观认知,“您认为中学心理咨询师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5)与角色有关的目标认知,“您认为中学心理咨询师的成长目标是什么(初级目标、中级目标、高级目标)?”;(6)与角色有关的信念认知,“您认为中学心理咨询师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需要拥有怎样的信念?”(7)对时空和角色间相互作用模式的认知,主要访谈题目是“您认为中学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定位是怎样的?”(着眼于当下);“您认为中学心理老师应该如何做好心理咨询师的角色?”(着眼于未来)。在访谈时,访谈人员根据受访者的回答进行适当追问,以获取更为丰富的信息。

(三)步骤

首先,作者在獲得受访者同意后进行电话访谈,并对访谈进行录音。其次,对录音材料进行逐字逐句的转录。最终转录完成的原始文本资料共7个访谈录音。文本资料共2.5万余字,访谈时间在8分钟到28分钟。最后,使用系统的文本浓缩方法得到中学心理教师对心理咨询师的角色认同在认知、情感和行动上的表现。

系统的文本浓缩法操作步骤:(1)阅读所有材料,了解受访者对心理咨询师的角色认同表现;(2)确定代表受访者对心理咨询师的角色认同在不同层面的意义单位;(3)为这些意义单位编码;(4)浓缩和概括每个编码组文本片段意义;(5)总结每个编码组的内容,以全面描述反映受访者对心理咨询师的角色认同表现[7]。

三、访谈分析

(一)对心理咨询师角色认同的认知表现

1.对心理咨询师角色规范的认知

访谈对象认为中学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一个是心理咨询师的伦理道德。中学心理咨询师首先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道德规范内化于心。

从受访者的回答来看,中学心理咨询师其实是一个多角色的职务,更合适的称呼是心理咨询专职老师,它集教师和心理咨询师的角色于一体。中学心理咨询师除了遵守咨询伦理外,还需了解学校教育的伦理要求,以及掌握处理两种伦理相互关系的能力[8]。

2.对心理咨询师角色目标的认知

中学心理教师对心理咨询师角色目标的认知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认为中学心理咨询师只是做个体咨询工作,其角色目标可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

初级目标。遵循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可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能够处理一般性心理问题;评估、鉴别各类心理问题,及时转介。

中级目标。熟练运用技术解决问题;能够处理一些严重心理问题。

高级目标。灵活运用各主流流派的咨询技术,进行整合,高效解决问题;对于严重心理问题具备治疗胜任力;具备督导能力。

第二种情况,将心理咨询师角色与心理辅导教师角色整合,认为中学心理咨询师最高层级的角色目标是面向广大学生的。

中学心理咨询师,如果真的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其实我觉得他可以做更多的工作推进学校心理咨询模式的探索。把它做得更符合学生的需求,或者是整个社会的、学校的需求。可以去探索一种模式。(访谈对象C2)

因面向学生进行工作,中学心理咨询专职老师的角色不能仅仅限定在个体咨询上。实际工作中,除了个体咨询,还可以做团体咨询,此外还需要探索现代学校心理咨询服务模式,促进普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3.对心理咨询师角色能力的认知

与陈海德等[9]的研究一致,通过访谈得出中学心理教师更多的是从自身的从教体验来定义心理咨询能力,所以强调对中学生更具针对性的理论知识和咨询技能。比如,在知识维度上,还须充分学习有关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以及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知识;在技能维度上,由于学生的认知发展不成熟或生活经验不足,还须掌握引导学生来访者领悟的技巧,以及能够与儿童和父母良好沟通交流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在对自身咨询能力进行评价时,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自己不具备咨询严重心理问题的能力。

4.对心理咨询师角色定位的认知

中学心理教师对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定位,有三种看法。

第一种,认为心理咨询专职老师无法处理的问题应通过引进兼职心理咨询专家来解决。

在我的认识观念里面,中学心理咨询师和中学心理老师是区分开来的两个职业。虽然我们的现状是融合在一起,但是我会觉得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比较理想的状态是中学心理咨询师和心理老师是分开的。部分个案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以及专业程度会相当的高,这是大部分心理老师没办法去做的,所以我觉得可以由学校心理咨询师去填补空缺和遗憾。(访谈对象C3)

第二种,认识到心理教师做心理咨询工作存在局限性,限定其职能范围,主要是针对一般性心理问题进行适应性心理咨询和发展性心理咨询;再者,心理教师做心理咨询工作时,要尽量避免双重身份带来的破坏作用,保证专业性。

我们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做专业的心理咨询。更多只是做了一些鉴定性的工作,或者就是解决一些比较轻微的学生的心理困扰。可能做不了非常专业的咨询。(访谈对象C2)

学生走进咨询室,你首先要跟他区分一下,现在跟他对话的是老师,还是一个咨询师。学生也不大明白这两个角色怎么区分,咱们要跟他说明一下,咨询师一般是怎么跟学生工作的,跟在教室里讲课时教师的定位是不一样的。(访谈对象C6)

第三种,整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辅导教师等多种角色,并将工作重点放在发展性咨询上。这类咨询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目的是通过咨询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扬长避短,开发潜能,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追求完善的发展[10]。

应该成为推广者或者是宣传者这样的角色会更好。一己之力很难帮助更多的人。以一己之力去影响更多的人,我觉得是最好的。不仅在中学,只要是一对多的情况下,都应该去思考,怎样把这个工作由消防员变成推广者。(访谈对象C4)

中学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定位不仅仅是评估和鉴别这样简单功能的实现,可能更多的还是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提供一个视野,让孩子自身能够看到问题、解决问题、应对生活和适应生活。在教学中可以应用很多咨询技术,课堂上设计进去,做团体辅导。(访谈对象C7)

结合受访者的回答,更为全面的认识是,中学心理咨询专职老师一方面要做专业的心理咨询,同时也要把重点放在发展性咨询和适应性咨询上,并借用心理教育、心理辅导的方法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也可以运用在教育和教学中,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在未来工作中,我们设想部分中学心理咨询专职老师作为资深学校心理咨询师将具备处理严重心理問题的能力(严重心理问题本在心理咨询范围内);兼职心理咨询专家将对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及神经症进行有效干预;学校心理学家将着手处理教育心理干预中的棘手问题并对骨干心理教师进行高端培训。只有多方力量进行配合,学校心理咨询服务工作才能发挥最大效力。

中学心理咨询专职教师兼具教师和心理咨询师的身份,在处理双重关系时需要接受培训和督导。这也是完善我国现行伦理守则需进行的工作。

(二)对心理咨询师角色认同的情感表现

有一部分受访者不认同自己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他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角色是主要的,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则是次要的。

我首先没有把自己简单地指定为一个中学的心理咨询师。我觉得面向中学生的咨询,只是我日常工作中一个小的部分。而且我觉得我不具备处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危机个体的能力。(访谈对象C1)

我觉得我们首先是老师,其次才是心理咨询师。我们的心理咨询做得也并不是很规范的,它只是说类似于心理咨询的一种心理辅导。所以我会更认同我自己教师的身份,其次再认同咨询师,因为我理解的咨询师应该是做得很专业的。(访谈对象C2)

根据受访者的回答,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角色更为心理老师接受和认同。目前我国对心理教师的定位主要是授课和推广,一些心理老师还被分到处室处理行政事务。心理咨询工作并未得到学校领导应有的重视。又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带来更明显的社会效益,自然而然,心理老师会相对弱化心理咨询师角色。另外,将学校心理咨询师主要定位为做个体咨询,忽视团体咨询和发展性咨询的作用,会使心理教师对心理咨询师角色产生消极认同。

(三)对心理咨询师角色认同的行为表现

受访者均提出了自己在协调多个角色时的发展目标,并且呈现出个体生涯规划路径的多样性。有三种可能的角色实现方式。

第一种方式,认为心理咨询只是心理教师工作的一部分,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功能,不把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发展作为生涯发展的重点。

我觉得不是每一个中学心理老师都会把重心放在咨询这一块。对我来说,心理咨询工作并不是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渠道。我自己还是先按一个老师的要求做好,然后再通过咨询的途径给学生一个不同视角的帮助。 (访谈对象C1)

对我来讲,我可能并没有想要把心理咨询发展成为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如果排位置的话,他可能会排到第三位。前两位,第一个应该是心理教学,第二个应该是团体心理辅导或社团这种学生集体活动。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做群体性、预防性的工作,这会更为重要一些。然后是这种个体性的,要去做,但是應该不是工作中最主要的事情。(访谈对象C2)

第二种方式,将心理咨询师角色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角色适当分离,成为更为专业的学校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分离是将心理咨询师的部分角色的职责、权限和功能与教师角色的职责、权限和功能分离开[11]。

首先专业能力要有,然后不断地学习,进行个人成长。在做个案的时候,最好有专业督导的支持。在处理中小学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时候,学校老师比医生本身更具有优势。(访谈对象C6)

我觉得还要有不断学习的过程。就是要按照自己的特点需求,选取比较主流的咨询技术,重点掌握,不用五花八门。适应学生需求的几种比较经典的流派和技术,我就觉得挺好的。(访谈对象C7)

第三种方式,将心理咨询师角色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角色整合,同时履行多个角色,结合心理学理论、心理咨询理论和教育学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干预。

我个人认为,作为中学的心理咨询师,不像大学的心理咨询师那样有一个更好的定位。就现状、要求而言,我认为可以把咨询师的角色往班主任身份,还有专干等管理者的身份去做一些带入,这样可能便于我们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具体问题。(访谈对象C4)

由于我国目前对心理教师岗位缺乏明确的角色定位、规范的专业标准和严格的督导评价,教师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进行着漫长的探索,未来发展前景不够明朗,因而呈现出生涯规划的“多样性”。

受访者均对自己的生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尝试对多角色进行调和,但是要分清各角色的权限、责任与义务,在整合的同时进行必要的角色澄清分离,对心理老师来说是很大的挑战。陈海德等[8]指出,我国中学心理咨询教师有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需形成良好的角色特征,即承担多种角色任务以及在不同角色之间转换,避免造成角色混乱。

四、结论

中学心理教师对心理咨询师的角色认同有三种具体表现。

第一种,不认同自身是专业心理咨询师,在角色冲突时,将角色主要定位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

第二种,认同学校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角色,并想着力发展这一角色。

第三种,认同包括心理咨询师在内的多角色的整合,探索我国文化背景下的本位化心理健康服务模式。

五、讨论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模式要以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的素质,促进其健全发展的自我教育为基本精神;心理教育与心理咨询两条基本途径相结合;心理辅导课程、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支持为保障[1]。

这一模式下,心理咨询专职教师应当是中学心理教师十分重要且主要的专业角色。依据最新政策和现有研究,中学心理教师应定位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教师。他们既是学校心理咨询专职老师,也是教育心理专业干预人员,还是心理辅导教师。三大专业角色的工作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发展;评估、咨询、干预、辅导、教育、矫正几大工作的专业性均要予以保证;一对一和一对多的工作模式同等重要。中学心理教师应该在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上起到引领作用。同时,广大教师应该都参与到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推广和教育心理干预技术的实践中来。

中学心理教师应立足一线,对包括心理咨询师在内的多个专业角色进行澄清、发展与整合,积极探索我国文化背景下的本位化心理健康服务总模式和分模式,并可结合自身所长和兴趣在各个角色间有所侧重,各有专长。

构建现代中学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对心理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而一支高水平的队伍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发展。我们要从理念引领、制度保障、队伍建设和督导监管等多方面入手,逐渐打开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吴增强.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模式[J].教育研究,1998(1):42-47,57.

[2]罗晓路,廖全明,郝敬习.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方法现状调查[J].心理科学,2009,32(4):974-976.

[3]疾病预防控制局.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EB/OL]. http://www.nhc.gov.cn/jkj/s5888/201701/6a5193c6a8c544e59735389f31c971d5.shtml.2017-1-19.

[4]崔景贵.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6):4-7.

[5]朱赤.美国学校心理咨询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5):98-103.

[6]张淑华,李海莹,刘芳.身份认同研究综述[J].心理研究,2012,5(1):21-27.

[7]Binder P,Holgersen H,Nielsen G. Why did I change when I went to therapy?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former patients'  conceptions of successful psychotherapy[J].Counselling and Psychotherapy Research,2009,9(4):250-256.

[8]陈海德,方晓义,胡伟,等.心理咨询工作核心能力的结构及测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93-100.

[9]方晓义,王锦,赵晨,等.中学心理咨询工作核心能力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31-38.

[10]陈传林.试论学校心理咨询的一些理论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1996(4):31-34.

[11]韦耀阳,杨邓红.论学校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角色冲突[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3(2):34-36.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周南实验中学,长沙,410008)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

作者: 许萍 陶嵘

第三篇:心理咨询之我见:心理咨询的发展与不足

摘要:社会生活的节奏致使人们在工作与生活中遭受巨大的心理负荷。心理、精神以及身体饱受摧残,人们急需心理上的帮助。心理学流派自出现的那一年到现如今起,已经给心理咨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同时也给心理咨询围了一面高墙,让心理咨询的发展和理论基础始终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圈。

关键字:心理咨询的发展;心理咨询理论

一、心理咨询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卡爾纳对心理咨询的定义是指一种专门向他人提供帮助与寻求这种帮助的人们之间的关系。心理咨询包含两个元素: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咨询的对象。心理咨询的对象一般是正常人,心理咨询所提供的全新环境可以帮助人们处理各种关系,逐渐改变与外界不合理的思维、情感和反应方式,并学会与外界相适应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品质,以便更好地发挥人的内在潜力,实现自我价值。心理咨询师是指通过运用专业的心理咨询的知识与方法,与求助者不带个人偏见的沟通,发现求助者内心冲突的深层原因,然后用专业的方法帮助解决冲突、促进其发展的高级专业人员。

大量的心理治疗学派是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涌现。如此迅猛的增长速度,其理论模型和技术方法使专业人员感到目不暇接。但纵观近年来心理咨询的发展,虽有几种主要的治疗体系在这一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却没有哪一学派能够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实践中,心理咨询师更清楚地认识到没有哪一种理论和方法适用于所有来访者、所有问题和所有症状。由此,心理治疗各个学派经历了深入的反省,认识到各自所钟爱的理论不足。从而各个流派开始了对自身理论和方法的再思考,并开始弥补自身不足而取长补短。在技术方法上也较为灵活地尝试各种方法的结合与运用,在理论上,采取更为开放的态度以寻求更为统一。在国内,心理咨询服务第一次大规模进入大众视野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候,绝大部分的心理机构、志愿者队伍、各地心理协会等蜂拥进入汶川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遗憾的是这种自发行动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并没有带来预期效果。目前,心理咨询在国内稳步发展,但未成体系,也未得到大众的普遍认可。

二、心理咨询的理论及疗法的优缺点

心理咨询随着发展,已具备九种咨询与治疗的理论:精神分析法、阿德勒疗法、存在主义治疗法、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治疗法、格式塔疗法、现实疗法、行为治疗法、认知-行为治疗法、家庭系统治疗法【1】。其中运用广泛的主要有:精神分析疗法、阿德勒疗法、行为治疗法。

(1)精神分析疗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主要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弗洛伊德强调早期经验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早期经验发生于儿童人格尚未完全发展的时期,且人格障碍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早期经验产生的心理印记或创伤。该理论具有很强的解释性,这是它的优点。但它的辅导方法对辅导者的专业知识要求很高,这是它的使用局限。精神分析治疗适合神经症性障碍患者,如强迫症、神经症性抑郁、分离性障碍,躯体化障碍,人格障碍等【2】,但是他对人格的理论构造是不准确的,缺乏科学依据的,有一定的机械化,其中泛性论过大地夸大了性欲对人格的影响是缺乏科学依据的;最后他的研究方法都来自受访病人的自由联想以及通过对病人的催眠,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主观臆断性。

(2)阿德勒疗法。阿德勒认为追求优越是人类动机的核心,而如何追求优越则取决于个人独特的生活风格。健康人的生活风格能够发展完善的社会兴趣,而不健康的人的错误生活风格则缺乏这种社会兴趣。治疗实质在于通过对出生次序、最初记忆、梦等的分析,使患者意识到自己缺乏合作的能力,使其相信问题的根源是童年早期的适应不良,从而帮助患者寻找一种社会兴趣且更有效的生活风格【3】。他既注重探索人的主观世界,也注重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强调了遗传和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双重作用。然而,他根据自身的个人经验过分强调“自卑”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这是不具有代表性的。尽管他强调外部环境对人格的发展,但是他的外部环境主要是指家庭环境,而忽略了社会环境的影响。

(3)行为主义治疗法。行为治疗是以行为学习理论为基础,按一定程序帮助患者消除或建立某些行为,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门治疗技术。行为治疗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以经典条件反射为主要实践手段【4】。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程序开始应用于治疗领域,60年代又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使行为治疗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5】。最主要优点:是研究的方法上,以严格的实验为基础,所以研究得到的结论内部效度比较高;最主要的缺点:把人的心理过程看的太过简单,实验中往往只是测量简单的心理过程,有些结论不能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所以往往外部效度不高;同时过分强调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而否认遗传作用,在操作过程中一些方法是有违伦理道德的,且主要是用动物做实验,在人身上的可操作性是需要考证的。

三、心理咨询服务中存在的不足

(1)理论方法固化,无创新。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但一味依靠前人栽树,并不会让后人一直受庇护,也不能看的更远,只会使后人固步自封,毫无建树。目前市面上许多咨询乱象辈出,只会用已有的理论去套案例,也不管合不合适,实不实用。这种现象只会导致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手段稳步不前。

(2)咨询师鱼龙混杂,真真假假。目前市面上许多咨询师打着心理咨询的幌子,但很多都是冒牌货。这值得心理学专业的人反思:为什么科班出身的反而比不上非科班出身的人?几年前,整个行业缺乏公认的心理咨询师准入标准。在大众认知中,只要获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证,就有资格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但这种准入门槛过低,任何专业背景的人都可以进入该行业,因而咨询师的整体质量直接影响服务质量。

(3)咨询行业未形成市场规范。尽管国家释放了友好政策信息,给行业带来了一定的红利,但是心理咨询市场未形成规范,没秩序,没标准。心理咨询的大众接受度不高,甚至一些小城市并未真正普及心理咨询,认为去心理咨询就是有精神病。尽管有些人对这个行业有正向的看法,但是由于害怕他人异样的眼光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的真正诉求。

参考文献

[1]Corey,G.), 柯里, 石林,等.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

[2]红开达 ,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牛出版社,2012

[3]林崇德.心理学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

[4]肖泽萍.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J]. 中原精神医学学刊, 2003(01):183-184.

[5]郭念锋.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窦新月(1994—),女,汉族,四川绵阳,学生,心理学硕士,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应用心理学专业,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

作者:窦新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磨难成就未来议论文下一篇:梦与潜意识关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