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人格留守儿童论文

2022-05-04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健全人格留守儿童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一个留守儿童对应的就是一个家庭,孩子的身心发育是否健康成长直接导致他的一生,导致一个家庭是否和谐幸福美满。家庭的稳定才能促使国家安康平安。

健全人格留守儿童论文 篇1:

探析如何利用学校德育资源培养出留守儿童的健全人格

【摘 要】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形成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由于缺少家庭的关爱和教育,留守儿童的人格缺陷问题越来越凸显。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利用学校的德育资源对留守儿童进行健康的人格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学校的德育工作入手,对留守儿童健全人格的培养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学校德育;留守儿童;健全人格;培养

近年来,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外出打工而严重缺乏家庭温暖,由此也造成了这一群体中普遍存在忧郁、怯懦、自闭等令人忧虑的心理问题。由于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而学校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因此,通过德育工作调节留守儿童变异的观念、情绪和行为,培养其健全人格就成了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

一、留守儿童常见的人格类型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和性格特点各不相同,造成了留守儿童在人格類型上出现了不一样的发展方向,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健全人格型

这是较为理想的人格类型,也是学校对留守儿童人格培养的目标。这种类型的孩子较能接受父母不在身边的事实,日常行为正常,能在学校独立生活学习,与同学和睦相处,遇到挫折时也能正面对待。没有特别在意自己的留守儿童身份,也不需要老师的特别关照。

2.认知倾斜型

一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因长期不在孩子身边,由此形成了愧疚情绪,对孩子采取了无原则的物质给予和放任其性格发展的溺爱态度,使得孩子染上了奢侈浪费、好逸恶劳等恶习。这类孩子往往头脑聪明,对外界社会有一定的了解,认为父母给自己钱花是正常的事情,觉得读书无用,将来长大了外出打工就能挣大钱,有严重的功利心,持享乐主义人生观。

3.情绪偏颇型

这类留守儿童有强烈的与外界接触的心理需求,他们活泼好动、兴趣广泛,能与人轻松交际,但是缺乏对事物的独立判断,意志薄弱、易受人影响、对诱惑抵抗力不足,抗挫折能力差。在家里表现为不听长辈教导,在学校表现为不遵守纪律,经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欺负同学,在外说谎打架、沉迷网络,甚至与不良社会人士结交。

4.意志偏重型

很多孩子由于父母外出务工长期不回家,形成了独自生活的“早当家”性格,对于生活中的各种挑战都能轻松处理,在行事作风上表现为勇于拼搏,面对挫折也不放弃,然而由于缺乏父母关爱,也形成了冷漠、独断、固执、刻板、不善与人沟通等人格缺陷

5.变异型

这类情况不多,然而却最难进行教育。这类孩子在心理上已存在一定的障碍,表现为较为极端的自卑、自大、恐惧、倔强等个性,有些甚至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如孤独症、躁狂症、抑郁症等,是学校心理教育的重点对象。

二、利用学校德育资源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全人格

留守儿童健全人格的塑造离不开学校的德育培养,通过科学的引导和恰当的教育,完全可以实现认知倾斜型、情绪偏颇型、意志偏重型人格的留守儿童形成健全人格,同时也能使变异型人格向正常人格转变。当然,这需要学校及教师本着“不放过任何可能实现教育”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将人格塑造放在教育的重要位置,在各门课程和各项活动中渗透对人格的培养,以此完成对留守儿童健全人格的塑造。

1.关注心理教育,引导健全人格发展

目前,多数学校都有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在进行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时能起到良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变异型人格留守儿童可以配合心理医生进行辅助治疗。学校可以通过对留守儿童的人数和情况进行统计,并要求班主任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进行仔细观察,当发觉留守儿童出现人格偏差问题时,应及时进行引导,并交由心理辅导教师进行专业的评估和教育。同时,应注意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与家长的关心是分不开的,虽然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但是通过远程的电话问候和嘘寒问暖能给予留守儿童很大的精神安慰。因此,班主任应与留守儿童的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情况进行及时的沟通,督促家长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成长。同时,教师需要帮助留守儿童与父母多进行联系沟通,让他们认识到父母外出务工是为了让他们拥有更好的生活,对留守儿童进行明理教育,使他们明白父母的辛苦,并认真学习,努力改变现在的生活。

2.运用学科教育,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

德育工作并不是脱离学科教育单独存在的,在各个学科的教育中,都渗透着德育。学生可通过教材中的内容对社会生活形成基本的认识,并建立自己的人格。在各学科中,语文在德育方向的表现最为突出。在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反映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思想的内容,能帮助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对形成健全的人格非常有利。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达的豁达淡然的心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观点、“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表达的坚持不懈的精神等,都能通过课堂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康的心理,雕塑学生的心灵,并在学生的言行中表现出来,并形成自身的思想和人格。

同时,在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反映感恩情怀的内容,这对缺乏家庭温暖的留守儿童来说是比较重要的。留守儿童因特殊的家庭环境,容易形成心中只有自己的自私想法。通过“感恩”教育,能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体会师长的教导之恩,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幸福的环境中,并愿意帮助其他人,这样才能更加热爱生活、家人、师长、朋友,形成健全的人格。

3.丰富课外活动,推动健全人格的发展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离家务工,课余时间缺乏家长的陪伴和监护,极易出现人身安全、学习放松、沾染不良习气等问题。因此,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丰富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愉快的生活显得非常必要。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文化教育,另一方面可以为留守儿童的人格发展提供更多的引导机会。学校可以对这些留守儿童开放阅览室、体育器材室、音乐教室等,加强学生的文化学习,发展学生的业余爱好。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建立各种兴趣培训班,让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挖掘潜力、培养特长,并完善自身的人格,实现身、心的共同健康成长。

4.关注衣食住行,保证健全人格的发展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还承担了一部分家庭的职能。不少留守儿童因家长外出而在学校寄宿,衣食住行等问题也需要自行解决,这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负担明显过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多关心学生的生活所需,一则解决学生的实际生活困难,二则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被关爱,对形成其健全的人格有利。学校在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进行管理时,应注意:加强食堂的管理,保证饭菜的卫生和质量,让留守儿童吃得好;加强宿舍管理,划拨经费改善学生的住宿条件,并为学生安排生活老师,随时照顾学生的生活起居,让留守儿童住得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锻炼他们独立面对生活的勇气,培养健全的人格。

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留守儿童群体产生的根本原因。关注留守儿童的人格培养和教育,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学校担负着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更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人格教育,使留守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尽心尽力。

参考文献:

[1]黄铁城.利用学校德育资源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全人格[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5:254.

[2]王成兰,李劲.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现状及健全人格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2,12:108.

[3]夏德云.农村留守儿童健全人格的培养策略探究[J].教师,2014,35:13.

作者:钟声宏

健全人格留守儿童论文 篇2:

农村留守儿童健全人格的培养

摘 要:一个留守儿童对应的就是一个家庭,孩子的身心发育是否健康成长直接导致他的一生,导致一个家庭是否和谐幸福美满。家庭的稳定才能促使国家安康平安。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健全人格

在2009河北省儿童抽样调查的50794名儿童中,有7146名留守儿童,占14%,其中,单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5270人,占留守儿童人数的73.7%;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1876人,占留守儿童人数的26.3%,占总抽样本儿童的3.7%。按照此比例分析,全省约有170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其中父母均在外务工的农村留守儿童有45万。在农业人口占70%以上的河北省,这个数字说明,留守儿童绝对数大,但由于不太集中,问题并不是很突出。同时,调查结果显示,留守率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即地方经济越发达,留守率就越低,地方经济越欠发达,留守率就越高。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另一方面,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具体情况如下:

1.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的一般都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工作,他们在工作之余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自己的孩子。

2.农民工的工资和福利水平无法与城市工人相比,差距很大。以他们的工资收入水平很难支撑一个家庭在城市的生活。

3.由于户籍的限制,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的学校上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学校接收,其父母也很难承受高额的费用。而城市中那些面向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基本上都是民间兴办的,其教学质量不仅无法和城市学校相比,也无法和农村学校相比。

留守意味着孩子缺乏基本的亲情和父母完整的爱,缺乏完整家庭带来的温馨和幸福,因此这些孩子在人格健全方面较之普通孩子为欠缺。有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较为偏激,易猜测,孤独,内向,缺乏自信,容易悲伤等等。健全人格对个体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生存本钱,有了健全的人格,才有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才能受到尊重和礼遇,才会有知心的朋友,才会有自豪的人生感叹,才会不寂寞不孤独,才会有良好的人缘。

每个人是社会的细胞,人和人联合,共处,共同打造家庭、单位、团体,所有的人,在世上生存,这就是人的社会,人的团体,人的联合体。假如每个人都有健全的人格,那么社会会多么健康,积极向上,活跃而文明,没有违法,没有罪恶,没有黑暗。健全的人格会促进社会健康快速的发展。健全的人格会带来震撼,心灵的敬畏与崇拜。比如,我国伟大的总理周恩來同志,他以充沛的精力,精明的政治头脑,爱民的心,伟大的人格,为祖国为人民尽心竭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深受百姓的爱戴与后人的追悼,联合国也降半旗致哀!总理走了,人们怀念他,怀念的不是地位,不是容貌,而是那颗火红的心,那巨大的灵魂,那震撼人的人格力量!人格健全的员工会有更大的可能给单位带来好的效益,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因为健全的人格就意味着更强的沟通、交际、理解和办事的能力。就教师来讲,健全人格的意义会更大,拥有健全人格的教师会把健全人格的力量传递给学生,感染学生,感动学生,学生一生都会受其影响。承德市检察院检察长李永志在2008年探母校时说过“如果一个单位因为你的到来而焕然一新,因为你的出现而大有改观,那你是了不起的!”而这就要求人必须具有健全的人格!

家庭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最基础的生存环境。家庭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而我们所说的留守儿童恰恰缺失就是这个关键的温情。

留守儿童健全人格的培养刻不容缓,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从人格培养的角度出发,建议家长能够尽量就近找工作

经常保持与孩子的联系,以便于和孩子沟通交流,可采用电话书信视频等方式。让孩子感受亲情的温暖和呵护。

二、学校要充分利用当地有效资源,加大对留守学生的心理教育

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增加留守学生与老师接触的机会,通过实行教师与留守学生一对一帮扶措施,让留守学生得到学校和老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课后活动中心、心理辅导中心。教师应加大对走读留守学生的家访,更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生活。特别是班主任教师要做好留守儿童的第二任父母的重任。尽量弥补孩子心灵上情感的缺失。

三、社会也应该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动员社会各界人士,献一份爱心,尽一份义务,伸出友爱之手,争当留守儿童的“代管家长”,使留守儿童既能得到有效的学习引导,也能得到生活上的温暖,解决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在社区或留守儿童生活区内设立爱心帮扶箱,即孩子可以把自己的心愿以字面形式放入帮助箱中。让有能力有爱心的朋友帮其实现。

四、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发挥其作用

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本地就业机会。让更多的农民就近务工,做到“挣钱养家”两不误,从而减少留守学生,创造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要把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列入议事日程,除加大农村中小学基础建设投资的力度以外,更要加强对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的调查和研究,制定保证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措施。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加强宣传,对外出务工的农村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强化他们的家庭教育观念,让农民工家长掌握与孩子交流沟通及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仅是个教育问题,也是关系社会稳定乃至几代人的成长问题。为此,需要政府、家庭、学校及社会方方面面都来关心重视,形成合力,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来抓。

作者:赵风利

健全人格留守儿童论文 篇3: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留守儿童人格培养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及留守儿童健全人格的内涵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

1.阅读活动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活动主要是指留守儿童对指定教材及课外书本的阅读。阅读活动分为指导阅读和自我阅读两个方面。指导阅读是指留守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阅读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章的整体架构及中心思想具备初步的了解,在反复的阅读过程中能够解答教师在各个环节提出的问题,最后在以教师为中心的外界信息的指引下,形成自身对文章的理解。自我阅读是指学生独立留守儿童文章,并对其中的人物、事件、情感和价值观念进行独立思考和自助判断,从而引发自身体验情感、明理觉悟等行为。留守儿童独立阅读后所形成的自我认知,是最为持久且不易改变的。

2.听说活动

留守儿童的听说活动包括在课堂上的听讲和交流。听讲活动产生于教师用有声的语言诠释课本中无声的汉字这一过程,教师通过语言将对人物人格特点传达给学生,包括对优秀人格的赞扬和对卑劣人格的批判,留守儿童能够在接收评价的同时主动保留积极的部分从而无形中把自己塑造成优秀人格的人。课堂交流表现为回答教师提问、课堂讨论、朗诵课文以及参加语言类活动包括演讲、辩论和分角色演绎课文等形式,留守儿童的主动交流是一个人格外化的过程。

3.写作活动

写作活动是指留守儿童通过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特定主题或在特定情境下的自身认知,这是一个留守儿童输出内心价值观的过程。留守儿童在写作过程中,能够自然流露个人人格,教师在指导和批改写作的过程中,也能够以最直接的方式体会留守儿童的价值观念和人格特征,并能够对留守儿童人格中的积极部分予以肯定,对缺陷和弱点予以否定并指正,从而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全人格。

(二)留守兒童健全人格的内涵

社会各届学者对健全人格的定义各有不同,在作者看来,健康人格的标准是学习能力、道德水平和价值评判的统一。智慧人格体现为留守儿童的学习能力,即能够很好的接受和吸收外界的信息,学以致用同时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举一反三。道德人格表现为学生良好的个人素质,道德人格的维度很广阔,包括留守儿童的善恶观、是非观、责任意识、集体意识、意志力等等。审美人格则表现为留守儿童对事物的评价能力,健全的审美人格能够使学生以独立且统一的标准来评价自我和评价他人。

从语文学科的素养来说,健全人格包括多个方面:在知识方面,需要培养学生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感、学习能力、思维品质等品格;在情感方面,需要培养学生思想情感、品德修养、责任意识、群体情感等品格;在审美方面,需要培养学生体会美感、艺术评价等品格。

二、利用初中语文教育培养留守儿童健全人格的途径

(一)语文课堂教育

课堂教育是语文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环节,绝大部分对学生培养健全人格的引导都在课堂教育中完成。因此更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培养。语文教材是课堂教育最不可缺少的载体,利用教材中的优质课文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是不可忽略且行之有效的主要方式。

中学语文教材囊括了古今中外的许多人类发展历史中的著名事迹和优秀文学作品,教材中的文章可以作为给予留守儿童人格教育的有力工具。除去自然人文景观及名胜古迹等地点著作,大部分文章都是以人为主题的作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分析文章中的人物人格,并通过巧妙的课堂设计,将讲解人格的教育渗透在课堂教材教学中,引导留守儿童发掘并主动学习优秀的人格特质,主动吸纳这部分优秀品格。

(二)语文实践教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语文教育中,实践教育作为课堂教育的补充,是必不可少的,对留守儿童健全人格的培养,绝不仅仅是课堂教育就能实现的。在教育实践中,通常称语文实践教育为“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语文教师带领留守儿童离开书本的形式,带着书本中的思考走入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对健全人格有切身的体会,从而形成更加深刻的记忆和认知。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拥有“大语文教育观”,重视第二课堂,不拘泥于课本的形式,使课外活动的开展落到实处。

(三)语文教师的做法

教育活动是教师与留守儿童的双向互动,教学活动的目的在于让留守儿童掌握语文知识技能,形成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进而完成留守儿童健全人格的培养,这一目的的实现依赖于教师与留守儿童之间的双边活动。

无论是课堂教育还是第二课堂活动,都是教师的教学场景及教育工具,语文教学活动的核心在于教师本身。对留守儿童进行健全任何教育,关键在于教师本身对健全人格具有正确和完整的认识。“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优秀人格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言行一致的做法,能够激发留守儿童内心的认同和向往,从而以一种更加让留守儿童信服的方式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全人格,于对留守儿童的耳濡目染中施加教育,是语文教育活动的最高境界。

初中语文教学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虽然可以简单地将语文教学活动分为阅读活动、听说活动和写作活动,但背后所暗藏的隐形教育内容却不可一言以蔽之。初中语文教材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载体,在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背后,有各个方面的优秀人格,深层挖掘这些优秀人格并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展现给留守儿童,使书本与实际相结合,使留守儿童在认同优秀人格的同时,自觉地将其作为榜样从而主动靠近,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和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与健全人格含义的基础上,从课堂教育、第二课堂教育、教师行为的“隐形课堂”教育三个方面得出了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对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具体途径和方式,希望通过丰富语文教育活动,并对处于人生重要阶段留守儿童健全人格的养成起到推动作用。由于语文教育事业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以及作者自身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性,本文在论述上仍存在不足之处,在未来的教育活动中,作者将持续关注这一话题,并不断丰富自身理论和实践,以期对这一课题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和龙市福洞镇民光学校 黄昕煜

作者:黄昕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审计质量监管探讨论文下一篇:政府证券市场监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