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驱动软件技术论文

2022-05-09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项目驱动软件技术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国内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是偏重理论教学,不注重学生的工程意思培养和工程实践训练,从而使学生缺乏项目课题的积累,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项目开发和实践能力,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该文针对我校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项目驱动软件技术论文 篇1:

素养引领 项目驱动 多维融合:软件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摘  要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基于全人教育理念,突出能力本位教育,创建新一代IT人才职业素养模型与养成教育体系,构建“项目驱动、能力进阶”的IT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建立满足个性化成才的IT人才多维融合培养机制,最终构成“素养引领、项目驱动、多维融合”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软件技术;专业群;职业素养;IT人才

0  引言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不断衍生新业态,技术方向越来越多、更新越来越快、融合越来越深,应用场景呈现出多学科综合、跨界融合创新等特点,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更高。另外,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壮大和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和敏感性更加凸显,知识产权的保护、网络安全的防护、用户隐私的尊重、团队分工协作的规范,对IT人才的职业道德和素养提出更高要求。为有效应对IT人才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新变化、新要求,致力于解决新一代IT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问题,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特为软件技术专业群构建“素养引领、项目驱动、多维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1  应对新一代IT人才对职业素养的高要求,打造“全程导向、三全育人”的职业素养培育体系

创建“四层三维”职业素养模型(图2),界定职业素养要素构成,从人格特质、价值观、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四个层面构建职业素养模型,从自我管理、职业精神、职业能力(不包括职业技能)三个维度提炼出24项职业素养能力指标。

推行“四个协同”,构建全员职业素养育人机制:专业负责人和思政顾问协同修订培养方案;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协同建设课程思政课;校企协同强化职业素养培养;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协同开展职业素养教育活动。

实施“六个工程”,打造全过程、全方位职业素养训练体系,即素养课程实施工程、素养队伍培育工程、教学环境建设工程、典型活动拓展工程、创新能力培养工程、职业指导服务工程。

2  聚焦新一代IT人才核心职业能力培养,构建“项目驱动、能力进阶”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

成立产业学院,打造校企协同育人共同体,如图3所示。实施“一专业一名企”校企协同育人工程,携手华为、联想等行业名企和本地企业成立产业学院,开展方案共订、课程共建、教材共编、基地共享、师资共培、人才共育的“六共”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打好实施项目驱动、协同育人的基础。

设计层次递进的课程体系,实现职业能力进阶提升。四层的专业课程体系贯以若干典型项目载体,按照能力进阶融入相关课程,实现基础课程穿插单元项目,培养通用能力;核心课程串联模块项目,培养专项能力;就业课程贯穿综合项目,培养综合能力;顶岗实习开发系统性项目,培养岗位能力。

紧紧依靠行业企业,做实项目驱动教学。校企共建项目化课程,聘任企业讲师担任项目化课程的授课任务;校企共建仿真IT企业环境,引入企业项目管理模式,对接项目标准开发流程,从而保障项目驱动教学的实效。

3  面向新一代IT人才动态调整学习规划的需要,设计“四层七模块”的专业群分方向课程体系

依据专业群面向的岗位群人才技术细分岗位多、专业基础相通的特点,设计跨专业互选分方向的专业群模块互选的课程体系,如图4所示。

可选的面向技术岗位的核心课程模块:二年级开始前,在学生对行业技术有一定认知之后,在多个面向技术岗位的核心课程模块中任选其一,分流学习。

可选的服务毕业发展的方向课程模块:三年级开始前,学生根据自己毕业后就业、升学、创业等不同发展方向,可在三个服务毕业发展方向课程模块中自选其一,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

任选的选修拓展课程:动态开设新技术融合选修课程模块,供学生自由选修,拓宽技术口径。

4  满足新一代IT人才个性化成才的需求,建立“五维融合、人尽其才”的人才培养机制

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融合:在专业核心课程全部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基础上,建立课外指导教师团队,利用第二课堂、众创园、工作室、创新工坊等平台,引入企业真实项目资源,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外专业技能实践训练机会和指导服务。

分层教学与拔高培养融合:专业课程广泛实施分层教学改革,依据“摘苹果理论”,设计差异化的学习目标,采用多元和梯次个性化评价,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获;选拔合适学生,加入特色班和订单班,参与项目实践创新,参加认证竞赛,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助推专业特长发展。

认证竞赛与课程教学融合:引入“1+X”职业技能标准,将认证技能要求融入专业课程,组织学生考取认证,实现课证融通;构建“学校+省市+国家”技能竞赛训练体系,组建师生技能竞赛团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并将竞赛项目和评价方式融入平时的课程教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基本学分与弹性学分融合:建立学分银行,学生可以通过拓展课程模块按需学习推荐的在线课程并获取学分,也可以通过弹性课程模块中的参加竞赛、做项目、报专利、发论文、考认证置换学分。

线上自学与线下辅导融合:建立新一代IT技术专业群课程资源库,引导学生根据专业特长兴趣和技术学习路线图课外按需线上自主学习,在指导教师的组织下定期开展线下辅导和交流汇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能力的提升。

5  总结

本文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全人教育理念出发,着眼于学生就业需求和长远发展,聚焦新一代IT人才職业素养、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突出能力本位教育,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把准人才培养规律,创新实践了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机制和方式方法。

5.1  打造了职业素养培育体系

依据新一代IT人才对职业素养的实际要求,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四层三维”的职业素养模型,通过推行“四个协同”实施“六个工程”,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职业素养培育机制,将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過程,充分发挥价值观和职业素养在学生成人、成才过程中的引领作用。

5.2  构建了针对专业特点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

依托典型产业项目载体,按照职业能力进阶模型,将项目内容有机融入四层课程体系,通过螺旋递进训练的过程实现学生项目开发能力进阶式提升;开展校企“六共”合作,汇聚行业资源,保障项目化教学的全面有效实施。校企联合构建的“项目驱动、能力进阶”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符合IT人才项目能力培养规律,突出能力本位,针对性强,显著提高了新一代IT人才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成效。

5.3  建立了人人尽展其才的多维融合培养机制

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设置“四层七模块”专业群课程体系、实行鼓励特长发展的弹性学分制,引导学生自主制订个性化的专业学习方案,实现多路径成才。针对优秀学生,制订学分认定和师生奖励机制,利用省互联网众创园、创新工坊,以工程项目实践为抓手,让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接项目、做项目、考认证、创新创业、参加技能竞赛,多种手段拔高培养。

参考文献

[1]羌毅.姜乐军.新时代我国职业院校劳动素养评价[J].教育与职业,2021(4):55-59.

[2]陈洁.教育教学一体化助力学生职业素养水平提升的策略构建[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2):137-139.

[3]张正,蔡莉莉.以项目驱动形式制定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48):325-327.

[4]眭碧霞,王小刚,余永佳,等.项目主导多元协同资源开放: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实践[J].江苏教育,2019(S2):60-64.

[5]施火结,张翔,林建.多维教育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新人才培养[J].大学教育,2021(2):175-177.

[6]周文超.多维模式视角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探索[J].阴山学刊,2020,33(5):98-101.

作者:徐义晗 郭艾华 王志勃

项目驱动软件技术论文 篇2: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软件技术专业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国内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是偏重理论教学,不注重学生的工程意思培养和工程实践训练,从而使学生缺乏项目课题的积累,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项目开发和实践能力,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该文针对我校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基于导师制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并阐述了该模式下的教学方案的设計、组织与实施,评价在该模式下所取得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软件技术专业;导师制;项目驱动;教学模式

文献标识码:A

作者:汪海滨 杨振宇

项目驱动软件技术论文 篇3:

高职高专软件技术专业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大院校已经越来越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作为一名高职高专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一方面要具有丰富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另外一方面也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实训和实践。但是由于计算机软件技术相对非常抽象,所以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一直都较差。且在學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操作的过程不是很熟练,也会影响之后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就高职高专软件技术专业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践方法

引言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对高端专业的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各大高职高专院校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应用技术性人才,以便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分别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希望能够更好地改革课程教学方法。

1 项目导向与任务驱动的概述

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本身属于一个系统化的教学模式,项目导向一直都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都需要师生共同实施。在运用任务驱动来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将整个项目划分成多个任务,并让学生共同协作完成。等到每个学生将各个项目任务都完成之后才能够完成整体项目。由于计算机软件教学的理论知识较为广泛,学习的过程相对非常困难[1]。所以教师可以将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的模式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熟练操作。

2 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模式下的课程设计过程

如果要将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在实践的过程中,一定要先以专业的课程标准为最重要的核心,并通过将整个工作过程作为实际向导,再将整个项目作为载体,最终再实现一体化的教学。在此模式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一方面又能够培养其综合应用能力。

在将课程项目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以教材为主要的保障,在以项目作为主线的基础上以任务作为基本的教学单元。而在设置项目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点要求:第一,整体项目一定要以企业的真实项目为主要标准,为的就是能够更加充分地反映整个企业的工作过程,并在之后按照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特点对整个教学的过程进行优化。第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能够更好地处理项目与项目之间的关系,并将有效的结果更好地展示出来。第三,在建立项目的过程中,一定要以行业背景知识和项目经验为基本的重点,并更好地重视整体行业的规范。第四,一定要以项目系统的可扩展性为最基本的特点,并在整体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五,注意要将整个项目分成若干个任务,并将其知识和技能作为整个任务的中心。总体而言,只有在某个项目背景下完成任务才能够将任务更好地扩展开来,并保证整体任务的可见性。

3 基于项目导向模式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方法和关键步骤

3.1注意合理设计项目和细分任务

例如在学习《商务网站开发》课程的过程中,一般都可以根据软件开发的实际工作需求和软件开发的流程将整个课程分为多个项目。具体包括手机网页开发、CSS手机网页布局、Web存储和数据库开发、文件存储和地理位置确定和移动Web应用开发等几个主要的阶段。而其中的项目又可以被进一步划分成将近20个任务。主要包括准备开发和测试的环境、准备手机网页开发的基础、CSS手机网页的布局、专用的手机JavaScript编写规范、HTML5的视频和音频、文件缓存、地理位置定位和数据库操作技术等诸多细小的项目。也只有将整个任务更好地划分成若干个细小的项目,才能够在之后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更加顺畅。

3.2计划于实施项目和任务

以《移动商务网站开发》的实施为实际案例。整个移动网络书店项目可以被分为移动网络书店首页、图书商品分类、图书商品列表、图书商品展示、购物车和其他几个主要的任务。而整个过程又被分为咨询、决策、计划、实施和检查5个主要的过程。

3.2.1咨询

在实际咨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发综合项目的预期效果来更好地明确学习目标和导入学习任务。并在决策的过程通过有效地布置学习的目标来有效地导入学习任务。广大教师在布置工作任务的时候首先要布置与该任务相关的验收指标,并让更多的学生来接受和分析工作。

3.2.2 计划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尤其需要通过不断地搜集学习参考资料来更好地组建项目团队并更好地讨论和制定工作计划。教师一定要此过程中不断地阐述工作计划,并不断组织学生进行全面讨论,只有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工作计划[2]。另外,只有将不同性别和能力的学生按照实际情况划分到一个小组内部,才能够组建更好的项目团队,并让整个教学的过程更好地进行。

3.2.3 全面的监督

在实施和指导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要能够根据实际工作的计划来全面完成项目和任务,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指导和监督的作用。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往往需要教师来指导学生更好地完成。例如,在实际进行的过程中,往往会因此出现代码编译错误和代码运行错误的情况,这时尤其需要调试和检测错误。而项目内部的需求分析师、架构设计师、软件设计师和客户代表等都能够及时按照整个项目的真实情况来更好地完成项目和任务。学生往往到了这一步都能够更好地适应软件企业的工作环境。另外,在实际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经常的监督和巡视辅导。必要时结合大脑风暴法、小组讨论法和其他各类分析方法来让学生更好地通过讨论来解决问题,并在之后统一进行解答。

由于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难题。所以老师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和展示作品。另外一方面也能够通过检查各组完成的情况来公开表扬,以便更好地激励其他学生。如果在检查的过程中真的发现了实际的问题,则一定要在必要时引导学生进行解决。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学生一定要通过实际的运作来发现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够避免重复犯错。

3.2.4 及时进行评价和归纳总结

在实际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尤其需要对每个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的点评、归纳和总结,并及时地提出注意事项和改进的意见。学生往往也就能够通过不断总结本次课程中的遇到的经验教训来更好地进行改进,并全面记录注意事项。

3.3 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考评

在将项目向导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更好地结合起来的过程中,采用合理的考评方式往往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必要时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例如,可以综合知识测试、项目质量、自主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出勤率等多个指标结合在一起。并在之后对项目的质量及时进行考评。必要时也可以让专家来全面评价学生的项目,并在之后结合多元的考评方式来进行有效地评价。

4 以“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为基础的主要优点

4.1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

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基础的模式能够让学生脱离被动学习知识的模式,并更好地帮助学生消化和学习某些知识。应该说,“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模式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做”一体的模式,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掌握一些知识和技术。

4.2全面提升学生的实际开发技能

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能够将专业的课程划分成若干个项目。学生也往往能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一些软件开发的技能。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也往往需要自己动手去解决一些问题,这样才能够在之后更好地掌握与这门课程相关的知识和技能[3]。例如,在学习《商务网站开发》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如果有效地运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学习方法也就能够将课程教学和企业软件开发的工作更好地结合在一起。这样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往往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学生的应用开发技能,并在之后培养出合格的软件应用型技术人才。

4.3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具体的技能教学内容

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的模式下,更多抽象的知识可以转变成为具体的教学内容。一些枯燥的理论课程的内容可以被更好地调整。学生可以在完成项目和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并有效地通过任务驱动来使得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进行资料收集和分组合作。从实际运行的结果来看,学生不仅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解决文档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够更好地通过了解行业发展的动态来学习新的技术。将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相互结合的学习模式一般都能够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的问题来找出解决的方案,并在之后更好地制定工作的计划,最后才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学生在此过程中不光有了很好的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而且也能够有更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持续的竞争力。

5 结束语

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模式下往往能够构建一个更加完整的项目,并更好地将项目分成若干个任务。学生在執行任务的过程中往往能够不断地提升其技术能力,并掌握更加专业的知识。在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已经改变了以往以教学为主体的弊端,这样才能够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培养出综合型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何超 浅谈“项目驱动”教 学模 式在计算机 教学中的应用[J].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15(3):198-204.

[2] 李方方.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应用-以《移动web编程技术》课程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216(3):89-94.

[3] 陈浩亮,骆敏.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3):105-107.

【通联编辑:唐一东】

作者:吴奇英 尹洪岩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唐三彩艺术分析论文下一篇:我国检察权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