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的应用探讨

2023-02-1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 需进一步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此精神的引领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始注重传统文化, 并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从而对大学生知识系统加以改善, 强化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引导大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并由此传承与培育民族精神。基于此, 本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的应用进行了相应探讨, 望以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取更进一步的发展与传统文化的传扬予以参考。

一、传统文化概述

实质上, 传统文化属于一个大概念, 具体通过“传统”与“文化”两大子概念组成。本人认为, 传统即某一区域或者民族世代流传下来的根本性东西, 可视为文化结构中存在相对稳定性的要素, 尽管已有数千年历史, 却依旧对人们当前的生活与未来具有深远影响。就文化而言, 即对人类生活的概括, 囊括精神、物质与社会生活等多个层面, 同时也能将其视为人们的全部精神创造活动, 即意识、观念、习俗等的统一称谓。综上所述, 本人认为传统文化即某一国与民族的人民世代传承、保留的价值观念、人文风俗等众多层面所具有的更深层次的文化, 其对华夏民族的可持续性发展具备较强推进作用。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的应用价值

(一) 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与渗透性

传统文化渊博精深, 存在极强的影响力与渗透性, 其所具有的德育理念在名人传记、典故中都所有体现, 把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易被大学生认可与接受。并且, 有效应用传统文化具有的“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知行合一”等教学方式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可赋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较强的文化内涵与精神, 让大学生自主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二) 可促使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得以承袭、传扬

实质上, 爱国主义即人们忠诚、热爱与效忠祖国的一项兼具情感、思想与意志的社会意识, 可谓是传统文化亘古不变的主题, 囊括团结友爱、朴实善良等内涵, 譬如知名学者顾炎武所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对爱国主义精神进行了有效体现。该项精神深深扎根在传统文化当中, 赋予了所有公民促进民族发展的伟大责任, 把众人之力凝集为强大的民族之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传统文化加以运用, 可促使爱国主义精神得以承袭、传扬, 对华夏民族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三) 可增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传统文化这一促进华夏民族持续发展壮大的精神引领, 存在极强的教育引导功能。儒家、道家等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思想流派都比较注重提升民众的思想意识, 增强道德素养, 塑造健全人格。因而,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传统文化加以运用, 能对大学生知识结构、思想理念、人文素质产生积极影响, 对其学习、生活乃至今后步入社会就业的行为予以引导。可以说,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育即对华夏民族传统文化承袭、传扬的动态过程。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统文化运用现状

(一) 未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当前, 高校的学习氛围较为浓厚, 大部分学生均期望经由学习强化其专业能力, 并促使其整体素质得以发展。故而, 大学生会把较多精力与时间置于专业课程的学习中, 且为积累社会经验增加大学生就业优势, 较多大学都将学生的课外时间用于职业引导、就业培训等方面, 未注重传统文化具有的教育功能, 也未开设相关课程, 部分学生选修传统文化课程的目的往往是为获取学分。这也就说明大学及大学生还未意识到传统文化的功能价值与重要性, 传统文化课程未受到相应关注。

(二) 思想政治教育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形式单一

实质上, 思想政治教育即一项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注重因材施教, 然而现阶段国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较为单一, 难以充分体现其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难以与学生产生思想共鸣。目前, 多数大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传统文化传扬时, 依旧选择应用填鸭式教学方式, 未对启发式、情景教学法等先进教学模式加以运用, 使得大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心存抗拒, 难以确保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的应用策略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的应用可从如下几点着手:

(一) 对新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予以强化

一般而言,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应由新生入手, 在大学生入校初期便为其具有承袭传统文化、塑造健全人格的意识予以引导。具体而言, 大学及辅导员应在新生入校时下发传统经典文化著作, 如《弟子规》等, 鼓舞学生于在校时间对经典佳作进行阅读, 从而培育文化观念。同时, 在假期前夕应组织“感恩父母、回报社会”等主题教育活动, 内容囊括: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报答父母长久以来的付出和真心;为社会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微薄之力等。要求大学生于假期最少落实两项任务, 且将自身感受进行记录, 而后在假期结束后组织相应主题班会等, 为大学生提供平台表述自身感悟与思想, 培育其感恩之心, 传承传统文化。

(二) 对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予以强化

实质上, 大学在承袭、传扬华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上具有重要责任。各所大学应对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给予高度关注, 经由选修课或者必修课的模式把传统文化置于教学培养计划当中, 并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战场实施传统文化的融入, 课程内容以国内传统文学为主。同时, 大学教师需对传统文化课程授课模式、内容设置等进行创新, 摒弃以往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 譬如应用互动与谈论的形式, 鼓舞大学生积极参与传统文化课程学习, 对级回答问题、敢于创新的学生进行相应学分奖励, 或以小组教学的形式, 于开学初期把选修传统文化课程的学生划分成多个小组, 给各小组设置学习任务, 鼓舞组内成员经由合作完成任务, 对其团结合作的意识加以培育, 并让其经由互动交流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三) 增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因被西方文化荼毒, 目前国内较多大学生解决某些问题时匮乏正确观念, 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有限。故而, 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对传统文化有效应用极为重要。为增强学生学习国内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具体可从如下几点着手:一是高校与教师需变革老旧的教学理念, 教学时以学生为中心, 并革新教学模式,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经由相关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予以引导, 对传统文化的功能价值予以传扬;二是学习内容上, 大学需选择经典佳作与名人典故对学生进行教育, 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被传统文化熏陶, 或于课外组织诗歌诵读等承袭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 经由良性竞争引发学生参与热情;三是大学需给大学生创造平台与机会让其实践, 如参观历史展馆等, 促使大学生经由亲身体验更好的认知传统文化, 并于实践中发现自身不足并将其改进, 增强自身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塑造健全的人格与正确的人生、价值与世界观。

(四) 借助网络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

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促使信息化技术获取了宽泛运用, 较多大学生已于很早之前便开始接触网络, 对网络传播的知识具备较强的接受水平, 网络对其思维模式、价值理念等具有重要影响。故而, 大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传统文化传播时可借助网络技术, 经由先进手段增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譬如建立微信群等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 固定时间经由网络更新传统文化内容, 并把传统文化内容与学生关注的焦点时事相结合, 在经由传统文化陶冶学生情操时, 亦能对学生在关注相关社会问题时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加以引导, 且因社交网站均设有评论功能, 由此大学生能充分表述自身见解,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经由评论获知大学生的价值理念与兴趣, 从而科学选择教育模式与内容, 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与质量, 并对传统文化予以传扬。

五、结束语

本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望以此为国内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文化的融合予以借鉴, 并在改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同时对传统文化予以传承。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广博高深、精妙绝伦, 可视为华夏民族数千年凝集的珍宝, 将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极为重要。此次研究先对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的应用价值进行了阐述, 而后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 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蕾.传统文化精神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J].高教探索, 2016 (S1) :175-176.

[2] 林衍盛.基于传统文化缺失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突围[J].辽宁医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6, 14 (01) :122-124.

[3] 张师帅.论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5 (08) :56-6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国科技智库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下一篇: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其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