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分析论文

2022-04-11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幼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本文以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为例,从科学教育教学模式设计和教学环境设计两个方面,阐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启示。

幼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分析论文 篇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幼儿师范英语阅读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为英语阅读的教学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原则,主要探讨创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符合幼儿师范学校特点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英语阅读教学语境交际协作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简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一个积极自主的建构过程。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性、能动性;强调主动发现问题,收集、分析和整理有关资料,并将所获的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建立实质的联系,进行意义建构。因此,教学过程是教师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意义建构的过程。

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英语教学与学习环境的创建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应帮助、促进学生对信息的加工,意义的建构。理想的英语教学与学习环境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2.协作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进行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

三、目前我校英语阅读教学课的现状

英语学科是幼儿师范学校的重要学科,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我校英语阅读教学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其一,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忽视对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学生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其二,受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的影响,教师的阅读教学过程就是拼读讲解生词,补充词组,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结构、语法。以理解篇章的内容作为主要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在对英语语言文化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学生不能形成有效的英语交际能力。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幼师英语阅读教学

(一)选定“问题”,确立学习内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基于真实问题情景下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选定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和情感意志的培养。五年制高等师范教材《英语综合教程》注重“实用”,单元主题往往就是很合适的阅读教学的问题。如课文“The Millennial Generation Go to Work”就提出了千禧一代的年轻人即将踏入职场的问题。这一问题对于“90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习者无疑是具有吸引力的,他们很希望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获得一些间接经验和知识来指导以后的工作。教师可以就此问题选定具体的学习内容,也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材料,以鼓励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学习,主动地建构意义。

(二)分析学生特征

学生特征涉及智力与非智力两方面因素,每个学生都不同。笔者的教学对象是江苏省首届免费男幼师生。对于大部分五年制免费男幼师生来说,他们的英语基础相对较好,但由于缺乏专门的阅读训练,导致部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较弱,加之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知识、经验、能力、意志、态度和兴趣。因此,设计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

(三)确定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

考虑到学生的差异特征,教学目标在注重整体性的基础上,还应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变性。不同学生由于知识背景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其学习目标也不同。如课文“Don’t Let Anyone Steal Your Dreams”的教学目标,除了要求学生学习基本词汇、语法外,还强调培养学生根据字面文字推测理解“字面下”含义的能力。根据该教学目标,学生可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基础差的学生学习目标可以是理解课文内容,操练课后练习;学习情况较好的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同样体裁的课外阅读,以达到学以致用。

(四)设计课堂教学结构

1.协作交流。根据阅读篇章的主题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教师要启发学生在协作交流中自己发现答案、补充认识。如学习“Beautiful Smile and Love”一课时,可问学生这样的问题: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Mother Teresa?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目的性更强、兴趣更浓,效果更好。

2.拓展训练。要有一套可供不同程度学生使用、并有一定针对性的拓展练习材料以检测、巩固、加深所学知识。五年制高等师范教材《英语拓展教程》注重基础,强调实用,练习紧扣教学内容,并涉及读、写、译、听等语言技能和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练习形式丰富,生动活泼,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达到有效的意义建构。

3.效果评价。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学,因此,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效果的评价要注重总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贯穿于教学活动中的形成性评价。

(五)设计教学策略

1.设计学习情景策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真实情景中学习,教师要设计学习情景,还原被教科书抽象和提炼的知识内容,为学习者提供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如课文“Music in America”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摇滚音乐之王Elvis Presley和一些著名爵士乐手的视频,从而引出美国音乐的历史、起源等,使学习者产生学习的需要,驱动自主学习,最终完成意义建构。

2.提供信息资源策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要及时地提供给学生所需的各种文化背景知识(Background Information),帮助其克服因跨文化而带来的阅读障碍。以课文“Hurricane Hunters”为例,要使学生理解Hurricane Hunters的含义,教师就需要向学生介绍“美国第五十三气象侦察中队”的来历与工作特点,达到较好的阅读理解效果。

3.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扮演一种辅助角色,指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如课堂上阅读“Music in America”之前给出以下问题:

What musical instruments do Rock and Roll players use?

Please introduce some Rock and Roll musicians.

引导学生查找资料,进一步整理已有的背景知识,在阅读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培养自己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结语

广泛的阅读是获得大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要想真正掌握一门外语,需要大量的阅读(刘润清,1996)。阅读是获取语言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教师有责任调动学生自身的、一切潜在的、积极的因素,使阅读过程变成一种欣赏,享受的活动过程,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J].外国教育资料,1999,(1).

[2]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陈润东

幼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分析论文 篇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学设计

摘 要: 本文以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为例,从科学教育教学模式设计和教学环境设计两个方面,阐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启示。

关键词: 建构主义 幼儿科学教育 教学模式设计 教学环境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是以皮亚杰、维果斯基等人的思想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是在批判地继承了不同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建构主义对学习和教学作了新的解释,阐明了人类学习的过程的认知规律,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客观的东西,而是主体的经验;学习也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生成经验;那么,教学就不是传递知识,而是创设一定环境,支持和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换句话说,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环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各种资源,通过新旧经验相互作用来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生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学则是为学习者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从原有的经验出发,生成新的经验,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因此,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和引导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学习是在一定的环境的支持和促进下进行的,这样的学习环境包含四个基本要素:

1.“情境创设”。学习具有情境性。情境创设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解决情境性问题和参与情境性活动,建构起能灵活应用的知识,从而达到意义建构。

2.“协作学习”。协作学习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通过协作就可以共同进行单个学生无法完成的复杂的探究任务。围绕某个探究主题,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某个方面的“专家”,在完成探究任务的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建构知识的目的。

3.“会话交流”。会话交流是协作过程中的必经环节,也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会话交流,每个学习者的学习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学生之间的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主动发现,激发他们的深入思考和批判性反思。这样才能更好地获取关于客观事物内在的规律性的知识,建立新旧概念间的联系,建构起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4.“意义建构”。意义建构是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中心而展开。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为了帮助学生主动建构起事物的性质、规律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并达到较为深刻的理解。这样建构的“意义”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才能以认知结构的形式将当前所学内容长期存储在大脑中。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思想必然要对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提出挑战。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幼儿科学活动设计包含教学模式设计和学习环境设计。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幼儿科学活动教学模式设计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下,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模式,如“抛锚式教学”、“交互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支架式教学”、“认知学徒式教学”等。其中相对比较成熟适合开展科学活动的教学模式有三个,即“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支架式教学”。

1.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又称情境性教学,是指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通过学生和教师对这些事件或问题的探究,教学内容及其进程成为一个动态的、有机的整体,这些事件或问题恰如一个个“锚”。因此,教师要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主动作用的空间和机会;提供开放的、充满选择的情境,使学生在此过程中都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选择真实性任务,并在真实环境中直接感受和体验。

抛锚式教学的环节包括:第一,创设情境;第二,确定问题;第三,自主学习;第四,协作学习;第五,学习效果评价。

以小班《寻找动物的脚印》的教学为例:

创设情境。活动引入节奏欢快、幼儿耳熟能详的《黑猫警长》主题曲,直奔主题。教师扮演黑猫警长,孩子们扮演白猫警士。兔妈妈打来电话报警,说它回家时发现小兔不见了。黑猫警长吹哨下命令:“情况紧急,白猫警士们马上到小兔家查看现场。”从而把孩子带入了创设的游戏情境中。

确定问题。创设情境后,引出问题。如黑猫警长问:“白猫警士们,你们有什么发现吗?”、“这三种脚印会是谁留下的呢?请白猫警士们猜一猜。”

自主学习。幼儿根据确定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索。他们在寻找和侦查中发现了现场留下的三种脚印,并在记录卡片上把发现的脚印和排查出来的小动物连线起来。这样幼儿不仅认识了三种动物脚印,知道了它们脚印的特点,而且明白了留在小兔家的三种脚印原来是小鸡、小鸭、小猫留下的。

协作学习。把幼儿分为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小兔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小鸡、小鸭、小猫可能带着小兔到森林里去做游戏了。”“小鸡、小鸭、小猫可能到小兔家偷东西,小兔发现后,去追它们了。”“小兔可能生病了,打了电话给三个好朋友,小鸡、小鸭、小猫就带着小兔上医院看病去了。”……幼儿的思维被激发,想象力也变得无比丰富。

学习效果评价。教师对幼儿个人和小组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从而帮助幼儿认识不同动物脚印的特点,使幼儿树立学习的信心。

2.随机进入教学

随机进入教学是另一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教学要对同一内容,要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基于不同目的,着眼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多次进行,以使学习者对同一内容或问题进行多方面探索和理解,并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获得多种意义的建构。随机进入教学不是为巩固知识技能而对所学内容进行的简单重复,而是对所学知识或内容之意义的不断建构。

随机进入教学的环节包括:第一,呈现情境;第二,随机进入学习;第三,思维发展训练;第四,协作学习;第五,学习效果评价。

以中班《溶解》的科学实验为例:

呈现情境。教师在科学区创设娃娃饮料厂,引导幼儿参观饮料厂。再向幼儿呈现饮料厂的产品(糖水、盐水),请幼儿尝尝,饮料是什么味道,思考这味道是怎么来的。在情境中让幼儿了解溶解的现象。

进入情境。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到实验中,探索溶解现象。先让观察各自桌上摆了什么?它原来是怎样的形状,放在水里后又怎样?它真的没有了吗,还是到哪儿去了呢?依次类推到盐,等等。

独立探索。幼儿在观察、操作中,明白糖、盐等放入水中会溶解。于是继续向幼儿提出问题:沙子、石头、木头等能否溶解?同样是糖,方糖和砂糖哪个溶解得快些?同一种糖放进热水和冷水里哪个杯子的糖溶解得快?通过这些问题,幼儿在亲自操作中理解了影响溶解的因素,既学习了简单的操作技能,又培养了动手能力,发展了观察分析能力。

协作学习。组织幼儿表达和交流各自的探索过程和结果。教师要帮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实验过程,发现溶解现象的变化和联系,也可以再实验、再观察;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创造介绍给同伴,相互启发。

学习效果评价。教师通过对幼儿在独立探索和协作学习过程中的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和欲望,从而促使幼儿自主发现、分析、探究和解决问题。

3.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源于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支架式教学是意在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即支架)来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借助支架,学习者能够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建构意义。这种支架根植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其支撑作用,儿童的认知发展不断由实际水平提升到潜在水平。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使这种支架尽可能完善。

支架式教学的环节包括:第一,搭建支架;第二,进入情境;第三,独立探索;第四,协作学习;第五,学习效果评价。

以大班《娃娃脸》的教学为例:

搭建支架。幼儿已经掌握了按照指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教师要帮助幼儿排除物体颜色、大小、形状的干扰,学习按物体的不同特征(颜色、大小、形状)进行三次逐级分类。

进入情境。出示《娃娃脸》图片,让幼儿观察比较:这些图形中娃娃的脸有什么不同呢?如按照脸的大小或肤色或脸型分类,分别又是几个呢?通过问题将幼儿引入一定的情境,让幼儿沉浸在探索之中。

独立探索。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娃娃脸的不同之处(大小、肤色、脸型);分别按大小、肤色、脸型分类,数出每种类别的个数。

协作学习。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把全班幼儿分为若干小组,引导幼儿开展协作学习。每组幼儿将几何图形板合作进行分类,分类要求是:先按大的和小的分,然后按圆的和方的分,再按颜色进行分类。从而学习按物体的不同特征(颜色、大小、形状)进行三次逐级分类。

学习效果评价。教师对幼儿在独立探索和协作学习中的情况,对幼儿分类技能的学习进行鼓励性评价。按照幼儿接受水平,灵活掌握分类次数,鼓励幼儿投入到分类活动中去,并请各组的幼儿说说逐次分类的结果。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幼儿科学活动学习环境设计

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学习环境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发挥学习环境的作用,将有助于达到教学目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会话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个基本要素。幼儿科学活动的学习环境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真实的活动情境

真实的活动情境就是幼儿在实践操作中学习科学的场所和环境。它能使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能较容易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现象搬到科学区,让幼儿在科学区里也能发现和感受到周围物质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身边的科学。也可以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将影视、图片、声音等多媒体信息引入到教学过程之中,使情境具体生动、有新意,这样幼儿才更乐于去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如在《溶解》的科学实验中,教师在科学区创设简易的娃娃饮料厂,并引导幼儿参观,同时请幼儿品尝饮料厂的两种新产品。再让幼儿尝试在饮料厂里制作自己喜欢的饮料。在这样的情境中,幼儿逐步发现溶解的现象,感受到哪些东西可以在水里溶解,哪些不能在水里溶解。

2.组织幼儿协作学习

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幼儿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其他同伴共享,甚至可以同全班幼儿共享。因此,幼儿能从同伴那里得到许多新的信息和经验,在观点的相互作用和碰撞中丰富和建构起新的知识经验。同伴的不同看法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也能促进幼儿不断思考,从中获得启发,完善自己的想法或建构新观点、新策略。在实际教学中,要创设环境,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的氛围,帮助幼儿在集体中学习,使幼儿在轻松愉快之中学会合作。如在《娃娃脸》的活动中,把全班幼儿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幼儿合作,将几何图形板按要求进行分类。幼儿能从同伴那里得到许多分类的经验,并运用到自己的操作活动中进行验证,从而学习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三次逐级分类。

3.营造轻松的交流讨论环境

教师应当为幼儿营造轻松的“会话交流”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幼儿在和同伴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中,不仅可以肯定和修正自己的探索过程,得到共同的学习结果,而且可以分享共同学习带来的情感体验,形成集体学习的习惯,如体验到语言交流的乐趣,乐于与他人交往,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学会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等。营造轻松的交流讨论环境,要求教师要保护幼儿的创新意识,积极鼓励、引导幼儿发言。同时也要关注幼儿的反馈信息,分析其特点,以实现有效指导。如在《寻找动物的脚印》的活动中,教师和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下共同讨论“小兔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幼儿就此展开了大胆的设想。在幼儿讨论中,不同的设想,刺激着每个幼儿的想法,进而建构出不同的观点。集体协作学习使得幼儿的思维被激发,想象力也变得无比丰富。

总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质上是对人的主体价值的尊重,强调培养学习者的主动建构能力。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注意主动为幼儿创造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使幼儿在一定情境中学会合作,相互协调和会话,自主建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

[2]高文.建构主义与教学设计[J].外国教育资料,1998,(1).

[3]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4]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5]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季奎奎

幼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分析论文 篇3:

基于建构主义的中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

【内容摘要】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主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使其“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并“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但目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结构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职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并重,以赛促学、提升师资基本功等方面入手,为学生形成综合的职业能力服务。

【关键词】建构主义 中职 语文课程 教学改革

一、建构主义的理论内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心理学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能较好地说明学习的发生、意义的建构、概念的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的主要因素等。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强调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是学习者在已有的經验背景下通过意义建构体现的;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生学习知识是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索和发现,认为知识不是主要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二、建构主义在中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中应用的意义

建构主义理论符合人的心理发展特点,避免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教学现象。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根据专业特色、学生个体的个性特征、学习基础、兴趣爱好等,引导和支持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同时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有益于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情境,通过师生双向的协作、交流、分享、解决情境问题,构建出知识迁移及应用的经验,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实效感。

三、基于建构主义的中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1.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重构课程内容、教学流程和学习路径,改变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内容通用化,教学方式普教化,将课堂交给学生,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是当今中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之一。

在教学流程和学习路径方面,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借助互联网+平台,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学习资源,直观形象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学生通过信息搜集,独立思考、团队协作等方式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教师要做的是及时发现问题组织研讨,对重难点个性化指导

,跟踪学生学习效果,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及时改进教学。学生在这种自主学习、合作分享中,互助、互推、互相启发,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会获得自尊、归属、成功的感觉,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协作,创新性地提升了语文应用能力。

2.理论与实践并重,以赛促教学

“情境”是指学生学习生活、社会生活、职业工作环境。中职《语文》教材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明确要求:“从相关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选取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模拟职业情境,组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这与建构主义理论的“实践能力的获得只能在不断的实践中完成”的观点相吻合。创设真实的教学情景,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能促动学生积极认知、构建学习的意义。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适当增加学生的校园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可经常组织他们参与幼儿园实践教学和管理、进行模拟情境教学、扮小老师角色体验、课本剧表演等。

3.提升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让教学成为艺术

作为引导者、辅导者、支持者,教师能否激发学生主动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力,体现着教师是否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作为中职语文教师,不但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及教育理论的培训,还要主动积极地参与企业实践,了解如何让语文教学与专业相融合,以提升学生的语文专业实用能力。

另外语文中人文素质教育如何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建构人文课程与人文实践一体的培养体系并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等,这都是中职文教师需要建构的能力。

人的内在品质修养,它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语文学科更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做设计者,让教学成为艺术。从课程的架构、教学资料建设、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评价及效果,可以说,教学过程的每一步都需要精心设计,教师这种教学设计的能力是靠日积月累的勤学苦练和教学实践获得。

语文课堂还要让诗意充盈学生心灵,因为无论现实多么喧嚣,多么躁动和充满诱惑,人们的心中都得有一块诗意的净地,都在寻求一份有意义的精神家园。教育的意义在于如何开发这片土地,像一本日本教育家所说的,让学生获得面对一丛野菊花也怦然心动的情怀。可见,中职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相当的教学基本功,才能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引导和支持学生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乐学、好学的主人,让课程鲜活生动起来!

结论

根据以上探讨和分析能够看出,建构主义理论是中职教学中较为实用的教学理念,建构主义的教学环节中的共性是都包含有情境创设、协作学习、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卓有成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实用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正是中职语文教学有效课堂所追求的效果,更是广大中职语文教师孜孜所求,并为之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梁永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职会计课堂的实践——以“错账更正法”教学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4(1):115-118.

[2]曾晓英.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对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的启示[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2(10):154-155.

(作者单位:本溪市商贸服务学校)

作者:隋 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美学借鉴管理论文下一篇:新课改下优化初中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