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功率教案范文

2022-05-27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但要考虑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更要注重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体现,使他们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八下功率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八下功率教案范文

电功率教案-电功率教案 电功率教学

设计

电功率

整体设计

《电功率》一章是初中电学的重要内容,是初中电学知识学习的核心。而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学好本节内容是掌握好本章知识的关键。本节内容较多,包括:建立电功率的概念;根据P=Wt公式进行有关计算;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电功率的测量和利用公式P=UI的计算。

本节教学可分为4部分:

1.电功率。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常认为用电器的瓦数越大越费电,即将

消耗电能的快慢与消耗电能的多少相混淆。教学中可通过将不同瓦数的灯泡分别接入电路中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引导 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细致的分析,使学生正确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可通过问题引出电功率的计算,引导学生认识电功率的单位。

教材通过小资料介绍了常用“家用电器的电功率”,这些数值对很多学生来说非常陌生,应使学生通过阅读对用电器的电功率分类了解,尤其要知道哪些用电器属于大功率用电器。

2.“千瓦时”的来历。对于此知识点,教材通过公式W=Pt直接介绍“千瓦时”的来历,简单易懂。教学中可让学生推导千瓦时与焦耳的换算关系,加深对这两个单位的理解。还要让学生知道通常在哪些情况下使用公式W=Pt,并增加适量练习,以提高学生正确使用该公式求解某些问题的能力。

3.“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看似很简单的知识点,但学生接受起来却

有一定的困难,是初中电学中的难点之一。突破方法:充分利用好演示实验。实验一:分别观察同一灯泡在额定电压、略高于 额定电压和略低于额定电压这三种情况下的发光情况,三次所观察到的亮度是用电器在各实际功率下所显示出的亮度,由此得出额定电压、实际电压、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概念;实验二:探究额定电压相同而额定功率不同的两个灯泡(“220 V 40 W”和“220 V 15 W”)并联和串联接入电压是220 V的电路中的发光情况,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两盏灯发光时的实际电压、实际功率与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关系。最终使学生明确:用电器只有在额定电压下才能正常工作,只有用电器正常工作时实际功率才等于额定功率。灯泡的实际功率影响灯泡的亮度。

4.电功率的测量。由前面的实验学生很自然地能想到灯泡的实际电压影响了灯泡实际功率的大小,电压越大,实际功率越大。根据欧姆定律,我们还

可以知道当电阻不变时,通过灯丝的电流大小与灯泡两端的电压大小成正比,它们都直接影响灯泡的实际功率。由此可推知,电功率P与灯泡两端的电压U和灯泡中的电流I有关系,由实验证明它们之间的关系满足:P=UI。

由于下一节学生将运用伏安法直接测量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工作时的实际功率,所以有必要在本节教学中对伏安法测电功率进行深入讨论,为下一节实验探究留出更充裕的时间。

教学重点:

掌握电功率的概念,理解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 技能

1.知道电功率的定义、定义式、单位;

2.理解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

3.会用电功率的公式P=UI进行简单计算;

4.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体验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

2.观察体验用电器的额定功率与实际功 率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就在我们生活中。

课前准备

简易家庭电路示教板:接有电能表,一个保险盒,一个开关,一个15 W电灯泡和一个100 W的电灯泡(包括灯座),一个插座;学生用稳压电源、直流电流表、电压表、导线若干、开关、额定电压为 V的小灯泡一个、节能型电灯一只(功率16 W)、教学课件等。

教学设计

方案1:实验导入

引导:学过了电能和电能表后,谁观察过电能表的转动情况?不同时刻、不同家庭的电能表转动得一样快吗?

演示实验:在电能表后分别接不同的灯泡,一只灯泡上标有“220 V 15 W”,另一只灯泡上标着“220 V 100 W”,接通电源,发现后者比较亮的灯泡电能表的转盘转动得快,而前者比较暗的转动得慢。

同是灯泡,为什么有的消耗电能快,有的消耗电能慢呢?为了描述用电器消耗电能时的这种差别,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电功率。

第二篇:八下6课复习教案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复习教案

课程标准

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复习目标:

1、 掌握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主要任务及意义;归纳探索中出现的失误;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出现的英雄人物的事迹。

2、 分析失误出现的原因及危害并思考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复习重点:中共八大的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难点复习;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复习过程:

一、复习提问

二、复习填空

1、中共八大时间:_________年,提出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_____________,实现____________,逐步满足憖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______________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总路线:时间:__________年,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价:反映了广大群众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____________。严重失误:内容:“________”和__________运动(在工农业上的表现:大幅度提高计划指标,大炼钢铁) 标志:高指标、瞎指挥、_________和“_________”。后果:1958年到1960年三年困难时期;

3、建设成就的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________、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_______、雷锋(精神:爱国主义的精神,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精神,艰苦创业的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三、梳理复习知识点

1、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2、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与失误分别是什么?出现失误的原因?启示?

3、1958年的总路线

4、“左”的错误的主要标志

5、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失误导致的严重后果

6、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怎样调整、结果

7、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就和出现的模范人物及他们的精神

四、合作探究:结合课本30页动脑筋思考我们应学习英雄人物的哪些品质?

五、板书设计

良好开端(中共八大)→失误表现原因 →建设成就工业成就后果英雄模范

六、课堂检测

1、“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于()

A三大改造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C大跃进时期D十年文革时期

2、中共八大后十年间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雷锋

3、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这是由于()

A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B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C苏联撕毁合同D急于求成

4、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出现那些失误?失误的原因是什么?这些教训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意义?

5、材料题

大跃进时期有许多口号如“没有万斤思想,就没有万斤收获,没有万斤指标,就没有措施”;“只要想的到就能做得到”。你认为这些“豪言壮语”有道理吗?为什么?

七、 当堂反思

第三篇:八下语文名著导读教案

第一课时

《海底两万里》:科学与幻想之旅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指导,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小读经典名著,加以思考,对孩子的人格塑造有很大的好处。孩子

通过这些不朽的文学作品而认识、感悟到的世界,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认识和理解,对人生哲理潜移默化的接受,比我们大人肤浅的说教要深刻得多、有效得多。读文学名著,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这是我们在家庭和学校中学习不到的知识,文学名著是我们的前辈给我们留下来的精神瑰宝。经典名著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素养,让你心中有一种正确而优雅的为人处世观。不朽的经典名著凝聚了世代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可以陶冶思想情操,给人以深沉的思维空间。

二、自主学习

《海底两万里》内容概述: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又译:鹦鹉螺号)的故事。1866年,有人以为在海上见到了一条独角鲸,法国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又译:阿罗纳克斯)最后发现那是一艘名为诺第留斯号的潜艇,并且他和仆人康塞尔(又译:孔塞伊)和一个捕鲸手尼德兰(又译:内德·兰德),被尼摩(又译:内莫)船长囚禁在这艘潜艇开始了海底两万里的环球旅行。

尼摩是个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他在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这艘潜艇不仅异常坚固,而且结构巧妙,能够利用海洋来提供能源,他们依靠海洋中的各种动植物来生活。潜艇艇长对俘虏倒也优待;只是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潜艇艇长尼摩从此之后不再允许他们离开。阿龙纳斯一行人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在旅途中,阿龙纳斯一行人遇到了无数美景,同时也经历了许多惊险奇遇,例如1.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他们的船搁浅了,遇到当地土著人的攻击,尼摩船长用他的闪电挡住土著人进入“鹦鹉螺”号。 2.在南极他们被困在厚厚的冰下,船上极度缺氧.但船上所有人轮流用工具把底部厚10米的冰盖砸开,逃上大海。 3.在大西洋“鹦鹉螺”号被章鱼所困扰,他们拿斧头和章鱼展开肉搏战,一名船员惨死。 4.在北大西洋“鹦鹉螺”号遇到一艘英国驱逐舰的炮轰,除那三位俘虏外个个义愤填膺,用“鹦鹉螺”号的冲角把驱逐舰击沉。5.在印度洋的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兰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他们眼中的海底,时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时而险象丛生、千钧一发。通过一系列

1 奇怪的事情,阿龙纳斯终于了解到神秘的尼摩船长仍与大陆保持联系,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终于,十个月之后,在机缘巧合下,这三个人终于在潜艇误入迈尔海峡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出了“诺第留斯号”潜艇。这时,博物学家才得以把这件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自学指导一:自由阅读P239-242的精彩片段对五彩缤纷的海底美景的描绘,同时比较你所了解现在的海底世界的市况,初步了解凡尔纳科幻小说的特色。

(见精彩片段后点评)

自学指导二:阅读P238内容,划出《海底两万里》的主要内容,试着谈谈尼摩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1、故事发生在1866年,海洋中出现了一种不知名的怪物,阿龙纳克斯教授作为一名海洋动物的专家,随远征队去剿灭怪物,不料却掉入海中,被怪物一艘名为“鹦鹉螺”号的潜艇所救。于是,他和神奇的尼摩船长开始了一段惊险、神奇的海底旅行。他们登上从未有人到达过的南极;目睹了海底火山喷发的壮观景象及凄惨的海底沉船;领略了美丽而又充满危险的海底世界......

2、尼摩船长逃避人类,蛰居海底,而又隐隐约约和陆地上的某些人有一种特殊联系。他富有同情心,性格阴郁、知识渊博、带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

自学指导三:这是一部虚构的科幻小说,你觉得这部书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据你的了解,书中那些想象事物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通过这写事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某写关系吗?

海底世界充满异国风情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海底潜艇,人类登月、太空飞行都已成为现实。科幻小说往往也是科学研究基础上的的推理和预言。曲折的情节和对海洋知识的介绍 潜水艇、潜水服、电的使用等等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科学的发展

自学指导四:爱因斯坦说过,人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阅读这部小说。人们往往会被作者巨大的想象力吸引。关于想象力的神奇魅力与作用,你有什么看法?(可以结合你所看过的书籍与你了解的科学技术,如航天,外太空等) 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

三、课堂小结

在凡尔纳的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潜水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成功地塑造出鹦鹉螺号潜水艇,并在小说发表25年后,人们制造出的真实的潜水艇,与小说描写的大同小异。所以说凡尔纳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学为依据。他的许多作品中所描绘的科学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实现。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胆新奇,并以其逼真、生动、美丽如画令人读来趣味盎然。他的作品情节惊险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结

2 局出人意料。所有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这也正是《海底两万里》这部科幻小说经历一百多年仍为广大读者所喜欢的原因。

四、作业安排:

当堂完成:清学稿

自习完成:阅读《海底两万里》

第一课时《海底两万里》清学稿答案

1、 法国 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2、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神秘岛》

3、 征服自然 改造世界

4、 康塞尔 《海底的秘密》 尼德·兰

5、 鲨鱼 儒艮

6、 阿龙纳斯及其同伴乘诺第留斯号的海底探险旅行 海怪 阿龙纳斯 康塞尔 海底 两万里 环球探险

7、尼摩船长 异常坚固 结构巧妙(意思对即可) 海底沉船里的财富 正义战争

8、惊险奇遇 异国情调 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9、社会正义感 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品质高尚

献身科学

英勇顽强

不畏艰险

第二课时

《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教学目标

1、了解罗曼·罗兰及他的《名人传》,从中感知和领悟罗曼·罗兰的英雄观。

2、引导学生阅读其中的精彩片断,了解《名人传》的文体风格。

3、感知名人伟大的心灵和崇高的品格,学习他们不屈不挠的顽强奋斗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名人效应”实在是威力无穷。歌星的一首歌曲,球星的一个动作,影星的一部影片,甚至是明星穿的一款标新立异的时装,说话的口吻,个人的喜好,都会令众多的追星族青睐、追求、崇拜、模仿。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名人?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什么样的人才真正值得我们崇拜呢?让我们一起走近罗曼·罗兰,走进《名人传》,去寻找答案吧!

二、走近罗曼·罗兰

1、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20世纪初,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罗兰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合称《名人传》或《巨人三传》;同时发表其长篇小说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曼·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高尔基称之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2、《名人传》主要内容概述:

1792年12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爱慕虚荣,两年后她嫁给了一个伯爵。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一时期(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等作品中。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了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

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结婚了。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他受到了世人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

4 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面对生活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风气。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米开朗基罗传》:该传记分上下编,上编“战斗”,下编“舍弃”和

尾声“死”。1475年3月6日,米开朗基罗出生于卡森蒂诺地方的卡普雷赛,父亲是法官。母亲在他六岁时便死去,米开朗基罗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十三岁时,他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据说由于他的成绩优秀,使他的老师为之嫉妒。一年后他们分手了,米开朗基罗转入一所雕塑学校。不久,由于宗教信仰的冲突,他离开了那里,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断地得到了提高。

1505年3月,米开朗基罗被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征召去替他造陵墓。不久,又让他去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此后几年,他一直受着历任教皇的差遣,携带着痛苦去创作他并不满意的作品。1527年米开朗基罗卷入了一场革命的漩涡,差一点丧命。革命结束后,教皇克雷芒又将他从隐避地找了出来,米开朗基罗不得不重新为他所抗拒的人劳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驾崩,米开朗基罗原以为从此能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刚到罗马,又被他的新主人——保罗三世抓住了。似乎命运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

1564年2月12日,米开朗基罗站了一整天来创作《哀悼基督》。14日他开始发烧,18日下午5时,这位杰出的雕塑家兼画家终于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托尔斯泰传》: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

1851年,托尔斯泰来到高加索,群山环抱的清明环境使他纷乱的大脑清醒过来。第二年,他创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个地主的早晨》等优秀作品。俄土战争期间,托尔斯泰曾亲临战场,常常处于危险之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仍然写出了《塞瓦斯托波尔纪事》那样令人激赏的作品。这一时期的托尔斯泰是比较充实而快乐的。

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他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三、自主学习:走进名人内心,领悟英雄真谛

自学指导一:自由阅读P246-248的精彩片段,体会贝多芬由于耳聋引起的一

5 切痛苦,及他由此更深刻地体会到世界的可怜和自私,同时了解贝多芬的叛逆性格与贝多芬的音乐的本质。 (见精彩片段后点评)

自学指导二:你也许认为生活中应该充满了鲜花和欢乐,人生来不是为了吃苦的,但是人在一生中难免会遇到磨难。人们常说苦难是最好的锻炼,读了《名人传》之后,你对生活中的磨难的看法是否有所改变?请结合阅读的心得和生活中的例子来谈自己的体会。

(贝多芬与命运抗争,最终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也许我你的成绩是差了点,但这并不代表以后你依然是这样,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对自己要有信心。本书的作者罗曼.罗兰也想告诉我们一些道理:悲惨的命运和痛苦的考验不仅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降临在伟人的身上。每当我遇到困难而退缩时,每当我受挫折而落泪时,我就会想起贝多芬的身影,那顽强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时时刻刻做到:不管做什么事,不管有什么困难,我们都应该像他一样坚持不懈!应该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们,不再怨天尤人,要坚定自己的信仰„„)

自学指导三:这三位名人如果采取与现实稍微妥协的态度,就会极大地改善他们的处境。米开朗琪罗只知道工作,却不肯改善一下生活;贝多芬与资助他的朋友绝交,使自己陷入困境;托尔斯泰放着舒适的日子不过,想到森林里去修行,这些做法是不是自讨苦吃?

(正是不平凡的经历,不平凡的性格,才造就了他们不平凡的一生,被后世多敬仰。人生也许应给充满欢乐,但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与其说用一生来享受,不如用一生来奋斗。磨难是难免的,正是磨难才能造就一个个人才。没有一次次跌倒,怎么能学会走路!面随困难,如果你放弃了,没人会帮你站起来!名人之所以会成为名人,就是因为他们不愿向困难妥协,不然历史也就不会记得他们了,我们也将失去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奋斗才是我们该做的事!一切都是等价交换,你付出了精力,付出了时间,一定会有回报。名人们身处逆境,他们的成就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回报)

自学指导四:罗曼·罗兰描写了名人们相貌丑陋、体弱多病、与家庭关系紧张、与同事不和等缺陷和不足之处,这是否会影响你对他们的崇拜或尊敬?这种兼顾人物优点和缺点的写法,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发? 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阅读《贝多芬》传中的有关片段,来探讨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苦难对“名人们”的折磨和“名人们”对苦难的抗争是《名人传》的主要内容。

6 在英雄奋斗的一生中,我们看到的是那不屈的精神、那承担痛苦的伟大勇气,正是在这种永不妥协的抗争中,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生活的意义。正如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

五、作业安排:

当堂完成:清学稿

自习完成: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名人传》全文,做好读书笔记,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读书心得。

第二课时:《名人传》清学稿答案:

1、(罗曼.罗兰)。

2、(德(贝多芬)、(意大利)(米开朗琪罗)、(俄)(列夫.托尔斯泰

3、(《约翰、克里斯朵夫》)

4、(《第九交响曲》

5、(《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 《复活》)

6、米开朗基罗的性格是骄傲自信而且固执,对艺术执著,追求尽善尽美 他的弱点:软弱,多疑,优柔寡断,做事常有始无终,不止一次屈服于强权……

7、(精神)和(道德)

8、(《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贝多芬)

9、贫穷、残疾、孤独、痛苦

10、有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11、(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答案〕:三人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历经世代而不衰。

12、他天性善良,悲天悯人,他为城市贫民的凄惨处境感到镇静,为农民的生活贫困,精神麻木而痛苦,因自己物质富有,生活优裕而内疚,为自己不忍心摆脱家庭羁绊去过苦行生活而苦恼……总之,他的博爱精神使他不能忍受他人受苦受难,他渴望天下大同,人民昌盛,他希望所有人都能过上幸福安详的生活。(热爱艺术、执著、真诚善良、博爱、同情人民群众)

第四篇:《功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率的概念。 (2)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 (3)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做功率的物理意义;能用公式P=W/t解答相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功率实际上是表示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教学过程:

1、复习:

教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请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是什么? (2)计算功的公式和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什么 ?

学生1: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是:a作用在物体上的力,b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学生2: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W=Fs。 学生3: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

2、引入:

教师:我们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做功不但有一个多少的问题,还有一个做功快慢的问题。如体重相同的甲、乙两同学,甲慢慢从一楼走到五楼,乙快速从一楼跑到五楼,尽管两人做的功一样多,但甲需较长时间,做功慢;乙需时间较短,做功快。 学生1:比较做功快慢就像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一样,可以采用:做同样的功,比较做功时间的长短。

教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学生2: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

教师:很好,物理学上常采用第二种情况,一般都取“单位时间”。就是指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很显然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新课教学:

教师:阅读课本65页,钩出重点知识,在不懂之处打上问号。 教师:动率的定义是什么?

学生:单位时间内做做的功叫做功率。 教师:它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它是用来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教师:功率的计算公式又是怎样的? 学生:功率公式:pw 。 t3教师:为此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单位:瓦特用来表示功率的大小, 1W=1J/s,1KW=10W。 教师:下面我们来一起做一下课本上的例题。 (师生做立体)

教师:大家在计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单位,不要忘记换算单位,不然就会出错。

4、课堂小结 (1)功率的定义

(2)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第五篇:功率教案

功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率的概念和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并用P=W/t进行解题。 (3)正确理解公式P=Fv的意义,并能用其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2)通过对功率概念的建立,让学生充分领略比值定义法在物理中的广泛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同学们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重点难点

1.理解功率的概念。

2.知道功率的种类及其计算。

3.功率的表达式P=w/t的物理意义和运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创设情景: 活动一:搬水比赛

要求:两个同学分别把一箱矿泉水搬到课桌上,比一比,谁先完成任务?

教师:两位同学谁做的功多?

学生1:因为他们搬的水一样重,而且举了相同的高度,所以两人做功一样多。

教师:两位同学谁做功快?

学生2:完成的功相同,但×××同学花的时间更少,所以他做功更快。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力对物体做功时,不仅有做功多少之分,而且有做功快慢之分。总结出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引出本课的主题。

教师: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做功快慢的? 学生3:做功相同,比较做功的时间,时间短的做功快; 教师:还有其它办法吗?

活动二:给两个同学用相同的时间搬水,谁搬得多? 教师:搬得多说明了什么?

学生4:时间相同,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快。 说明: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案可能有问题或不完整,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交流中补充完善自己的认识。

活动三:请两位同学分别举质量不同的哑铃60次,并记录他他们所有的时间。(强调注意安全)

教师:他们做功相吗?所花时间相同吗?如何来比较做功的快慢?

二、新课讲解

(一)功率

教师:做功的多少和做功的时间均不相等时,如何来比较做功的快慢? 学生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思考:当做功多少和做功的时间均不相等时,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做功的快慢,引出比值法。

教师提示:在前面我们学过:当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均不相等时,我们是怎样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呢? 学生讨论:

我们引入了速度用以比较单位时间里物体通过的距离。 而且采用比值法定义速度,其计算公式是:v=s/t 教师:为了“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我们引入了功率,用符号P表示。

(板书功率的物理意义)

教师:请思考:大家能用类比的方法给功率下一个定义吗? 学生: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板书功率的定义)

(二)功率的计算:

教师:大家能类比速度得出功率的计算公式吗? 学生:计算公式:p=w/t (板书功率的定义式)

教师:请一位同学正确地说出定义式中各个字母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其单位。

学生:W→功→单位:焦耳(J)t→做功所用时间→单位:秒(s) P→功率→单位:焦耳/秒(J/s)

教师:焦耳/秒是一个复合单位,为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瓦特。功率的国际单位:瓦特,符号:w。 教师:介绍瓦特生平。

【设计意图】通过对瓦特生平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史,进行人文教育,并学习这位伟大科学家为了科学精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

常用单位:千瓦,符号:kw。 换算关系:1w=1J/s

(板书功率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设计意图】用已知物理量速度的比值定义新的物理量,是建立物理概念常用的方法。使用该方法能够进一步揭示和表述被探究对象的某些物理性质及变化规律,培养熏陶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三、课堂例题:投影(学生独立完成) 例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机械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2)机械做功所用的时间越少,功率越大 (3)相同时间,机械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4)机械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5)机械做功越多,所用时间越少,功率越大。

例2.某台机器的功率是800W,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四、思维拓展

教师:通常情况下,汽车上坡时的速度要比平路时慢为什么? 教师和学生一起推导:P=Fv 即:额定功率一定的机器,其牵引力F与速度v成反比,上坡时需要较大的牵引力,因此可通过减速的方法提高牵引力。所以,上坡时的速度低于平路。

五、达标测试:学案

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单独完成达标测试题,对学生错误的题目进行讲解。

六、课堂小结:让学生归纳这节课学到的知识。

七、布置课后作业

课铃响了,你和你的同伴都从一楼爬到了四楼,你们俩的功率谁的大?如何测量你们爬楼的功率?

板书设计

一、功率:

1.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理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二、功率的计算: 1.公式:P=W/t

P=Fv 2.单位:瓦特W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前延伸”、“交流合作――课内实施”、“基础巩固――课后检测”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先用两个生活实例,并让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找出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由做功一定比较做功时间及做功时间一定比较做功多少这种特殊现象,引导学生如何得到比较做功快慢的普遍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速度知识,用类比方法从而顺利得出功率的相关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为了化解本节课的难点突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都是从学生身边的场景设问,让学生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对教学难点功率的表达式P=F·v的物理意义和运用,使学生能够较轻松地掌握。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八荣八耻演讲范文下一篇:保险办理流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