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教学设计范文

2022-05-23

第一篇:课教学设计范文

写字课公开课教学设计

1秋天的图画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波、浪、字、劳”四个字。

2、培养学生正确的“双姿”(坐姿、执姿)。

3、点燃学生的写字兴趣。

4、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增强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并且学会审美。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教学,巩固正确“双姿”,唤起学生写字的热情。 教学难点:横折钩、竖折钩的写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写“波、浪、字、劳”四个字

二、课前交流,欣赏引趣

1、导入:欣赏硬笔书法作品,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文字中陶冶情操,初知“书法”的概念,激发写字兴趣。

三、复习双姿,做好准备

1、复习坐姿:身正、肩平、臂开、足安。

2、复习执姿:一尺、一拳、一寸(三个一)。

3、齐唱《写字歌》。

四、指导写字,掌握技巧

1、揭题:今天我们学习写识字8中的4个生字。

2、学写“波”。

(1)观察:什么结构?你认为哪一笔比较难写? (2)指导练写“波”。

学生说“波”的笔顺。教师示范写字并作讲解。学生练习(描红两个,仿影一个,然后写两个),老师巡视指导(提醒注意双姿)。

(3)师生互动:对学生写字作品进行评价,教师适机点评,对好的奖励画星。 (4)小结:左右结构的字要把部首写小点,难度大的笔画要写正确、端正。

3、学写“波、浪、字、劳”。 (1)观察比较:有什么区别?

(2)“波”的左右两边的第二笔要持平。 (3)“浪”字要左窄右宽。

(4)“劳”字的上下位置要摆放适当,不能太偏上或者偏下,这样布局字才美观。

三个字逐个读帖(读帖是写好字的关键),教师在黑板上范写,边提示注意点,然后学生描红、仿影,再练习写2个。教师巡视指导。初评,再练习,再评。对学生写得好的字和写得有进步的字要及时加圈给予肯定,鼓励学生把字越写越好。

五、创作练习,巩固兴趣

1、学生完成书签

(1)老师给学生看自己制作的书签,欣赏。 (2)学生自己完成书签。

要求:注意坐的姿势和写的姿势,书写时,要一气呵成,不能看一笔写一笔,写完了在书签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2、教师巡视、指导。

3、欣赏、交流。

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互相欣赏。

4、赠送作品:给自己喜欢的人或者老师。

六、课堂总结 我们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双姿,写字要认真读帖,要一气呵成。我们时时刻刻可以写字,处处可以练习,但不要乱涂乱画。俗话说“字如其人”,我们的汉字横平竖直,就像做人要堂堂正正。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加上老师的指导,不久的将来,咱班一定会有了不起的书法家。

七、板书设计:

波、浪、字、劳

第二篇:体育与健康课(投掷课)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贯彻执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与基本理念,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思想。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动脑、动手,自制教具。适当调整、补充、改造教材,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及经验的联系,努力创造适合广大中西部地区体育教学的新思路。

三、 教材选择

以五个教学领域统领全局,在水平四上,选择形式多样的投掷练习。教学内容设:投准练习;低姿势前抛练习;侧向投掷练习;打“保龄球”练习。

四、 教学设计

(一) 学生年级:初中二年级(八年级),人数40人,男女各半。

(二) 教学时间:2004年12月

(三) 教学内容:多种形式的投掷练习。

(四) 学习目标: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会多种形式的投掷练习,提高投掷技能,发展上肢、腰腹力量及身体的协调性。

3、 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五)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体会并能运用2—3种投掷技术。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合理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六) 运动负荷:中(50—70% VO )

(七) 教学方法:情境学法,游戏比赛法。

(八) 组织形式:(男女生分组练习)投准练习→低势前抛练习→侧向投掷练习→“保龄球”练习。

(九) 教具:

(1) 废旧自行车外胎7只 (2) 装沙矿泉水瓶45支 (3) 实心球10个 (4) 细铁丝约30米 (5) 录音机一台

(十) 场地示意图

(十一) 教学过程:

1、 战前动员:设置情境(安排本次课的练习内容及组织方法等),女生命名为巾帼队,男生命名为勇士队(队形如图)。

2、 战前训练(准备活动):

(1) 慢跑活动(按图(2)所示方向进行)

说明:男、女生分别依一路纵队的形式,从↑方位跑进,先把手中的瓶按1米左右间距沿直线放置,然后绕瓶作“S”形跑动,2—3分钟后,再依次收瓶。

(2) 做简易自编自操5—6节,按图(1)所示队形进行。 (3) 抛接练习提醒学生高度要适宜,注意安全。

3、 战斗开始

(1) 炸“调堡”(投准练习),男、女生分组进行比赛,看哪个队能把炮弹(装沙矿泉水瓶)准确地投入敌人的“碉堡”(自行车外胎)内。练习如图(3)所示。

要求: = 1 * GB3 ①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投准方法,按统一口令投掷、捡瓶。

= 2 * GB3 ②通过调整投掷距离来调整投掷难度。

(2) 打“坦克”(低姿势前抛练习):鬼子的坦克一辆接一辆地开过来,战士们发射火箭炮,奋力击毁坦克(如图(4)所示)。 要求:投弹时重心要下降,炮弹要低平,出手时机要把握住。

(3) 打“飞机”(原地侧向投掷练习):战士们将炮弹射向空中行进中的飞机。(如图(5)所示)

要求:

= 1 * GB3 ①侧向投掷,把握时机,争取击中目标。

= 2 * GB3 ②应对学生进行侧面示范展示,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 3 * GB3 ③应采用下蹲姿势前行通过敌机“侦察区”。(增加学生下肢体能练习)

(4)打“保龄球”:男女生分组进行打“保龄球”比赛,击倒瓶多者组为胜。(如图(6)所示)。

4、 战斗结束(放松活动): 师生共同庆祝战斗的胜利,并唱歌表示庆贺。 注意事项:

1、 练习过程中,应充分调动体育小干部的积极作用。

2、 让学生想办法完成学习目标,使练习既安全有效又充满乐趣。 联想:

1、 在“坦克”和“飞机”上系上彩带,教学效果是否会更好些?

2、 “飞机”是否可以设计成上下两圈相连,便于学生调整投掷角度。

五、 结论:

本次课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通过设立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中使身心得到锻炼

第三篇: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及说课材料

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及说课材料,教学反思 《 保护鸡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小组合作设计鸡蛋保护装置并用语言表达制作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创设解决问题的情景让学生经历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通过活动构建一个轻松有趣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活动与活动的主体形成良好互动。培养学生集体协作能力及综合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活动体验选择合适的材料的重要性,感受探究的乐趣,体会小组合作的智慧,逐渐养成大胆思考、小心验证的科学态度,能够自我评价和反思;意识到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技术设计能解决很多问题。

二、教学重点:合理的选择材料,设计制作鸡蛋保护器

三、教学难点: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改进

四、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欣赏几张图片:介绍一些经验——降落伞、碰碰车、三角架、滑翔伞。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两样东西。(边说边出示)这是一个鸡蛋,还有一个乒乓球。现在,我将鸡蛋和乒乓球同时举过头顶,让它们同时下落到讲台桌面,一起倒计时!

5、

4、

3、

2、1。 (教师演示:将乒乓球和鸡蛋举过头顶,乒乓球落下了,而握鸡蛋的手却没有松开,鸡蛋没有落下。)

师:关键时刻老师有点舍不得这个鸡蛋了,因为我怕鸡蛋落下会? 师:有没有办法保护鸡蛋,让鸡蛋掉下来而摔不破呢?(板书课题)

(学生初步设想,自由回答。) 师:看来,大家都想到了在鸡蛋的外面包一些材料,做一个保护装置,我们可以把它叫做鸡蛋保护器。

二、制作与实验

(一) 提出研究问题

师:如果让你自己设计制作一个鸡蛋保护器,让它从1.5米高的地方落下,地面上不准有任何辅助材料,而保证鸡蛋不会碎,敢不敢接受我的挑战?

下面我们进入挑战第一关:设计方案

(二) 选择材料、制定方案 看图启发思维:

师:设计之前,先看一组图片,也许对你的设计有些帮助。(出示降落伞、三角架、滑翔伞、碰碰车的图片,并讲解。) 选择材料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材料,有石头、塑料片、木块、铜丝、布、一次性塑料杯、泡沫、棉花、报纸、皱纹纸、线绳、筷子。同学们可以从中任选四种材料,用自己的剪刀、小刀、透明胶等工具对他们进行加工组合,制作出不同功能的鸡蛋保护器。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 (选择材料,画出示意图。) 汇报交流

师:来说说你们的设计方案吧!哪一组愿意首先上台讲述?其他小组同学可以针对他们的设计提出问题。

(三) 制作鸡蛋保护器:

师:各小组同学各抒己见,都认为自己的设计好,到底谁的设计好,还要等到我们实验完了再下结论。接下来,就进入我们的制作鸡蛋保护器环节。我看同学们已经跃跃欲试了,先别急,在制作鸡蛋保护器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呢?请看温馨提示:

1、按需取材,注意节约;2制作要结实,实验时可先让鸡蛋在低处降落,再慢慢提升高度;3要能够方便的鸡蛋取出;4如果实验中遇到新的问题,可以对设计图进行改进。 师:看懂了吗?好,下面开始制造鸡蛋保护器。

(四) 实验展示及反思

师:各组都完成了自己的制作,请组长把鸡蛋保护器带到前面来,把鸡蛋保护器举起来,展示给大家,样子各不相同,效果如何呢?我们拭目以待。

师:为了实验公平,我们要让鸡蛋在同一高度下落,准备好了吗?好,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我宣布保护鸡蛋实验现在开始,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倒计时:

5、

4、

3、

2、1放手!

师:把鸡蛋拿出来吧,检查一下,成功的小组给自己鼓鼓掌。

反思:师:现在请失败的小组谈谈失败后得到的经验教训,其他组的同学有没有什么安慰的话,或者建议的?

师:在科学研究中没有永远的失败者,只有永远的探索者,老师希望你们课后继续研究,改进你们的设计,我相信你们会成功的,有信心吗?

师:下面,我们来共同想一想,影响鸡蛋保护器成功和失败的因素有哪些?(和材料的特性有关、跟选择哪些材料有关、和制作方法有关、和结构有关。)

三、继续研究 师:这节课,我们在课堂上研究的是对一个鸡蛋的保护,其实在生活中我们需要购买很多的鸡蛋,对于这些鸡蛋,该怎样保护呢?请同学们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课下设计一种既轻巧又低成本的鸡蛋手提装置,好不好?这节课我们就活动到这,下课。

《保护鸡蛋》说课

一、 创设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在开课时我通过创设一个简单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我手拿一个鸡蛋,作出要将鸡蛋从高处摔下的模样,引发学生的惊叹:“不能摔,会坏的!”我再顺势谈话:“你认为该怎样办,鸡蛋才不会摔坏呢?”从而引出制作鸡蛋保护器是我们生活的需要。在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中,蓄积着学生思考的情感和探究的激情,有了这个激情才会使本课得以顺利进行。这样的开课才有吸引力,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二、选择材料和制作方法,经历制作鸡蛋保护器的全过程。

选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来制作保护器是保护好鸡蛋的关键。而选择的材料与制作方法又是紧密联系的,所以在教学时我力求让学生懂得选择适合的材料是保护好鸡蛋的中心问题。在教学设计时,我倾向于教材中提供的材料,对这些材料进行限制,让学生充分挖掘材料的应用潜力。这样可以使学生多角度地思考材料的特性及其应用价值,对材料进行巧妙的组合和加工,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在设计鸡蛋保护器的方案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不局限于教材上提供的方法,尽量鼓励学生创新,可以每个组一个方案,也可以全班一个方案,并让学生对方案进行充分的讨论和真正的理解。商量也好,激烈的争吵也好,只要让他们学会选择材料和制作方法就达到了目的。课后看来这个目的已经完全达到。在依据设计方案选择材料进行制作时,我鼓励学生可依图制作,也可突破设计,边制作边改进。不管是框架式还是盒子式的保护器,一定要制作结实,以免落地时散落,然后再进行实验。不管实验成功与否,都要在组内进行总结,找出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他们真正体验到选择合适的材料对制作物品的重要性。这是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学会许多东西,那是我们教师所无法直接给予的。在两节课的教学中,我都注重了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学生学的有劲头,也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材料了。但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问题:(!)有些小组在选择材料时,不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对材料本身的用途不能充分的运用,导致实验失败。(2)一小部分学生没有主见和创意,随波逐流,不主动发表看法,不主动动手制作,需要别人指导才能进行实验。看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那真是任重而道远。

三、扩展延伸,让探究延续到课外。

在学生已有一定经验制作鸡蛋保护器的基础上,我通过对生活中购买小批量鸡蛋的保护和成批鸡蛋在运输过程中的保护这两个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思考。这是一项课后的长期研究项目,不期望在课堂教学中立即解决,但要求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索,并模仿课堂上的研究方法来设计保护装置。同时我还注意了引导学生在选择材料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材料本身的性质,加工的难易程度,成本的高低等,将课堂与生活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引导学生对“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材料?”进行思考,促使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对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明白用科学知识能解决很多生活实际问题,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这一目的落到了实处。

四、小组合作与张扬个性密切结合。

本课教学在充分体现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提倡张扬学生个性。课堂上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商量、提示、建议、争吵等等都是学生个性的体现。由于每人生活经验不同,知识积累程度不同,制作鸡蛋保护器时的主张就不同。选择哪些材料?选择什么制作方法?画什么样子的示意图?用哪种方式验证鸡蛋保护器的牢固性和实用性?……每组.学生在整个课堂中会产生许多的分歧。正是有了这些分歧才更有利于促进本小组每个学生去思考,去判断,去选择,才会从真正意义上去经历制作鸡蛋保护器的整个探究过程,并真正地学会根据解决的问题需要来选择材料,也从根本上体现了人人做科学,人人学科学的宗旨,体现了本课的教学理念。

《保护鸡蛋》教学反思:

鸡蛋容易破是学生已有的认识,并且常接触到,把这个有点难度的事情交给学生完成,孩子们都非常的配合与愿意参与合作。本课设计包含选择材料,设计方案、制作保护器、实验到改进装置,内容比较多,但整节课完成还是比较紧凑的,没过多的罗嗦,放手让学生参与的时间比较多。

一、材料的选择和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和设计上花的时间不多,我是提前一个星期让学生准备材料的,列举了以上材料让学生小组回去准备,因而有些小组材料准备不全,后来我问他们怎不把铝片带回来,学生说是因为比较难找,而且没用,所以不带,看来他们准备的时候已经心中有数了。汇报选择材料时,他们能围绕材料能达到什么目的,例如海绵比较柔软有弹性,选择它包裹鸡蛋,能减少鸡蛋受到硬物的撞击,起到缓冲的作用,不选硬的石头铁块硬物等,当然是避开“鸡蛋碰石头”会出现的局面。这节课上得非常愉快和学生都很兴奋。而且小组都能达成一致意见,交流方案的时候,很多的小组都能选取自己独有的方式进行。例如做成降落伞加吊篮型的、包粽子型的、盒子型的、支架型的、刺猬型的,或几种组合。每个小组都能说出设计的根据,选择材料根据的特征。

二、制作过程:在制作的过程有些混乱,学生还出现过位,借东西的现象,但我没制止他们,因为我觉得没必要非得把学生固定在座位上,这样做的话会影响学生思维的发散,而且旁观别人作品的时候也能吸取他人长处,适当修改自己的作品。小组还是比较快的完成作品。能分工合作,有矛盾出现时以协商解决。学生在制作的过程已经不断的在低高度试装置是否结实,并不断调整结构,特别是降落伞组和三脚支架组,试一次就调整角度,检查扎牢固没,能达到根据要求不断调整和再加工材料的目标。

三、实验和总结:学生基本能找出实验失败和成功的地方,特别是失败的小组,选择材料和制作上存在哪些不完善的地方,如第二小组找到了他们的保护器只顾着下面加很多的海绵,减少鸡蛋降落的冲击,但没想到重心问题装置会倒转过来。变成原来的上面先着地,结果鸡蛋破了。还有的小组只顾上下保护鸡蛋,没认真想保护器会转,变成侧面先落地,实验也失败。没时间让学生根据失败的原因继续修改自己的设计方案,还有就是没能深挖掘怎样设计才能减少浪费,节约资源以及方便拿取等有点遗憾。

从学生自己准备材料到设计方案,根据方案制作出鸡蛋保护器,到实验一系列的过程都围绕学生自主探究,老师从旁协助完成这节课的。一个教育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给了学生探究的方法,就是为了以后的自主独立发展。作为接触综合实践课的新老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第四篇:第9课 秦统一中国(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历史七上《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滁州三中 陈妙甜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材内容】

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三部分内容是密切联系的,共同围绕秦统一中国这一主题。秦灭六国,完成了初步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固统一的措施都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对于一些专业术语难以理解,需要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让学生理解“专制”“中央集权”“统一”这些术语;学生对历史课非常感兴趣,尤其有表演的欲望,可以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调动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让课堂变得更加灵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探讨秦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识读历史地图。

【过程与方法】

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汉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学重点

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这个概念以及秦始皇的统一措施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方法

讲授法、互动法、启发教学法等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途径查找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设计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有条件的可以课外阅读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在上新课之前,我们简单地回顾一下上一单元我们所学的内容。(和学生一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接着就是商朝和周朝,周分为西周和东周,而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问学生)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一共存在了多少年呢?(学生答: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549年)但是现存的文献和文物却记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762次国家间的战争。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列国的纷争就成为阻碍统一的最大的力量。所以为了统一就必须结束当时诸侯国彼此之间的战争,这种战乱的局面什么时候结束的呢?又是谁结束了这种局面呢?带着问题我们共同来学习《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板书: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授新课

一、秦灭六国

通过课名大家就能知道是谁结束战乱局面实现统一啊?(学生答:秦国)。战国七雄并立,为什么是秦国脱颖而出兼并六国实现统一呢?大家结合我给出的材料(课件展示)和课本的内容,思考一下秦灭六国有哪些条件呢?

1、条件(板书)

(1)民心所向。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也不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因此结束战争实现国家统一是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2)秦国实力雄厚。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经过长平之战,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的进攻。

(3)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秦王嬴政在用人上不以出身高低取人,不拘一格,广招人才;能够礼贤下士,任人唯能;敢于向部下承认错误。这些人才文能治国安邦、武能克敌制胜,对秦统一大业的完成做出重大贡献。

2、过程

公元前230年,“秦王扫六合”,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按照由近及远,远交近攻的战略各个击破,用了9年的时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3、秦统一的意义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从此,统一始终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过渡: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国经历了漫长的一百多年的兼并战争,最终在军事上完成了统一大业,面对空前广阔的疆土,各地交流困难,思想混乱,边患严重等等这些问题,秦王嬴政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统一呢?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国疆域很大,为了更好的治理,在政治上要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制度。

1、政治上: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制度创新) (1)皇帝制

嬴政分别取“三皇”、“五帝”中“皇”与“帝”字组成皇帝二字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呼,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对皇帝的名字也有避讳。 (2)三公制

皇帝之下设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中央政权机构。丞相掌行政,相当于今天中国的国务院总理;太尉掌军事,相当于军委主席;御史大夫掌监察,相当于纪委书记。但最后的决断权都是由皇帝掌控。 (3)郡县制

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防止地方政权割据,秦始皇没有实施西周的分封制,而是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郡在今天和省差不多;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影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对后世影响深远。 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在把权力集中到自己一人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这样就形成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封建官僚制度造就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皇帝是权利的中心,这套封建官僚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过渡: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统一,但经济和文化上还存在很多不变,影响统一的巩固。

2、文化上:统一文字

战国时期七国文字的书写各有差异,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使颁布的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为了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秦始皇统一文字,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后来又流行一种更加简易的隶书。文字的统一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过渡:六国新灭,遗民未曾心服,为了使人民不反抗,最根本的,莫过于统一人民的心思。

3、思想上:焚书坑儒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将全国的历史、医药、占卜和植树以外的书下令焚毁;把在背后议论他的相关儒生全部活埋。

过渡:战国时期币制非常混乱,像是齐国、燕国使用刀币,楚国使用蚁鼻钱,魏国、赵国使用布币,不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4、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为了改变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一的状况,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这都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过渡:当时在咸阳,你坐马车到其他地方是非常不方便的,因为之前各个诸侯国的车辆和道路的宽窄是不一样的,秦国马车较大,在其他地方行驶不了。为了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

5、交通上:车同轨、修驰道;开灵渠 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从都城咸阳到达各地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又派人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长江水系)和漓江(珠江水系),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道路不通时,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并开凿灵渠;文字不同时,统一文字,将小篆颁行全国;钱币不同时,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度量衡不同时,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这都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巩固了中央集权。

过渡:当时北方的匈奴虎视眈眈,不时南下侵扰

6、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南统越族开灵渠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征讨匈奴,收取了河套地区,并且为了抵御匈奴,修筑了万里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开凿的灵渠也便利了秦朝南下统一越族。 过渡:秦的北进南下,使得秦朝的疆域不断拓展,最终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三、本课感悟

秦的统一不仅是地域的统一,而且是文化和精神上的统一。从此以后,虽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统一成为主流,而分裂、战争仅仅是历史上简短的小插曲。

四、本课小结

五、随堂练习

六、板书:

第五篇:部编版一年级上册13 乌鸦喝水 (2)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

13、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9个字。会写“可,石、办”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 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认字及初读课文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只小动物,你们猜猜看它是谁?

身黑似木炭,腰插两把扇,往前走一步,就得扇一扇。(乌鸦)

2、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乌鸦。

3、师:我们认识了乌鸦,那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请同学们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13、乌鸦喝水(相机指导乌和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生仔细听并圈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借助上面的拼音读,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3、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男女生读、去拼音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

4、引导交流识记方法。齐读。

5、师: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词,再读课文就会很简单,(指生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认真听,仔细评。

6、认识自然段,师: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有两个空格,现在请你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并用序号123在空格地方标记出来。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是否像老师这样标的正确。

三、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你们看老师刚刚给你们带来的这只乌鸦现在口渴了,正在到处找水喝呢!哪位同学能结合你的经验,说一说“口渴了”的感受。

2、指生表演“到处找水喝”,理解“到处”的意思,说明乌鸦口渴难耐而又着急的心情。

3、师:乌鸦为什么到处找水喝,因为他太渴了,那你能把乌鸦那种口渴了急切地想喝到水的心情读出来吗?出示第一句话,指生读,齐读,表演读。

4、师:乌鸦找到水了吗?它喝到水了吗?为什么?让我们继续读第一自然段寻找答案。

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指生回答。相机板书(水不多,口又小,喝不到水)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乌鸦好不容易找到了水,但是喝不到,多失望呀!乌鸦喝不到水真着急,那我们快帮乌鸦出出主意吧!

2、生讨论交流,指生回答。

3、师:感谢同学们为乌鸦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其实啊,乌鸦也和同学们一样,它左思右想,绞尽脑汁。最后,乌鸦想出办法了吗?你从课文中哪里可以看出乌鸦想到了办法呢?乌鸦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小石子有什么用?乌鸦是怎么做的呢?指生读,再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乌鸦喝水的画面。相机板书(往瓶子里放石子,喝到水)

2、师:最后,乌鸦喝到水了吗?高兴吗?让我们一起分享乌鸦终于喝到水的快乐吧!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四)小结

师: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可以看出来这只乌鸦可真聪明,在遇到困难时,能认真思考,解决问题。那我们是不是也要向乌鸦学习呢?以后在学习或者生活上遇到了任何困难,都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一下,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的!

四、指导书写

1、观察

2、师范写,生书空

3、生描写,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脚放平,注意三个一,一尺一寸一拳头。

4、展评

五、小结

师:其实啊,乌鸦要远比我们想象的聪明,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看一看《百科全书》,那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呢!今天的作业就是把乌鸦喝水这个小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好,下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考研祝福语范文下一篇:快乐暑假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