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2023-05-25

第一篇:运输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运输市场现状分析(整理)

运输市场现状分析

公路运输

公路运输是在公路上运送旅客和货物的运输方式。是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承担短途客货运输。现代所用运输工具主要是汽车。因此,公路运输一般即指汽车运输。在地势崎岖、人烟稀少、铁路和水运不发达的边远和经济落后地区,公路为主要运输方式,起着运输干线作用。

目前我国公路网已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而且全国97%的乡镇通了公路。2011年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9086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28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9.3%,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6539万辆,增长25.3%。民用轿车保有量4029万辆,增长28.4%,其中私人轿车3443万辆,增长32.2%。

2011 年,在国民经济企稳向好的带动下,公路运输客货运形势良好。全社会累计完成旅客运输327.88 亿人次,累计同比增长10.2%;累计完成旅客周转量合计为27778.21 亿人公里,累计同比增长11.9%。全社会累计完成货运量315.34 亿吨,同比增长13.4%;累计完成物周转量135169.6 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2.5%。公路运输仍是全国客运、货运最主要运输方式。2011 年,公路累计完成客运量306.26 亿人次,同比增长10.2%;累计完成客运周转量14913.89 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0.4%。2011 年,公路累计完成货运量242.53 亿吨,同比增长14.0%;累计完成货运周转量43005.43 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5.6%。 2011 年,公路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为12761.66 亿元,同比增长20.9%;投资额占交通运输投资总额的49.89%。

制定了《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提出了“过渡期车型表”及数据库,发布了3批200个达标车型。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客运运力调控推进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对全国100座重点城市的103个汽车客运站实施了重点监测。启动了《甩挂运输标准化导则》等有关标准的修订工作。组织拟定了能源消耗监测统计制度。 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乃一种陆上运输方式,以两条平行的铁轨引导火。 铁路运输是其中一种最有效的已知陆上交通方式。铁路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同时又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现在我国铁路运输网络已经相当完善,各省、市、自治区都为铁路所联通,形成了以“九纵十横” 为主体的、较为完整的全国铁路网络系统。西藏地区也通了铁路,是我国铁路更加完善。同时,随着高铁的诞生,标志着我国铁路运输的一个新的里程碑。2011年,全国铁路客运量达16.76亿人,旅客周转量8762.2亿人公里,货运量36.43万吨,货物周转量27644.1亿吨公里,分别比2005年增长45.0%、44.5%、35.3%、33.4%,

年均分别增长7.7%、7.6%、6.2%、5.9%。

2011年1-10月份,铁路运输业完成固定资产完成投资5180.5亿元,实现同比增长27.8%,较上年同期增加1125.5亿元。

截止到2011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10万公里,居世界第二,比2005年底增加了1.56万公里,增长了20.7%。截止到2011年底,电气化铁路里程达到4.2万公里,电气化铁路比重由2005年的31.2%提高到46.2%,增加了15个百分点,电气化铁路运营里程跃居世界第二。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高铁投入运营里程达8358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高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国高速铁路在建规模超过1万公里。

水路运输

水路运输是以船舶为主要运输工具、以港口或港站为运输基地、以水域包括海洋、河流和湖泊为运输活动范围的一种运输方式。水运至今仍是世界许多国家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2011年底,全国内河航道共有4128处枢纽,其中具有通航功能的枢纽2329处。2011年底,全国港口数量为413个,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1050个。全国沿海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5119个;内河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5931个。运力结构继续优化。2011年底,全国拥有水上运输船舶18.42万艘;净载重量12416.91万吨;平均净载重量674.14吨;载客量100.85万客位;集装箱箱位115.34万TEU;船舶功率4355.10万千瓦。

2011年,全国完成水路货运量29.45亿吨、货物周转量50262.74亿吨公里,。全国完成水路客运量2.03亿人、旅客周转量59.18亿人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保持增长。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70.22亿吨,比上年增长9.6%。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速继续回落。全国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9.86亿吨,比上年增长7.4%,增速回落7.2个百分点。

水运建设投资增速显著加快。2011年,全国沿海及内河建设完成投资987.34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加快9.4个百分点。内河建设完成投资193.85亿元,增长16.5%。年底,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28万公里。

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是使用飞机、直升机及其他航空器运送人员、货物、邮件的一种运输方式。具有快速、机动的特点,是现代旅客运输,尤其是远程旅客运输的重要方式;为国际贸易中的贵重物品、鲜活货物和精密仪器运输所不可缺。

机场作为航空运输的起讫点,是航空运输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飞机数量迅速增多。截止到2011底,民用飞机达1604架,是2005年的1.86倍,民航首都机场、上海机场和广州机场等三大枢纽机场初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1年,全国民航共发送旅客2.7亿人;旅客周转量4031.6亿人公里;共发送货物557.4万吨;货物周转量176.6亿吨公里。2011年1-11月份航空运输业完成固定资产完成投资

714.15亿元,同比增长39.9%,航空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已有所回落,但较其它运输业仍保持增长最快。上半年间,民航业25个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全行业净增飞机90架,净增座位数1.47万个,同比增长30.7%.

管道运输

管道是管道运输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由于管道运输的过程是连续进行的,因此管道两端必须建造足够容纳其所承载货物的储存槽。2011年管道运输货物运输量为4.9亿吨,比上年增长%10.3;货物运输量4.9亿吨,比上年增长%10.3;管道运输货运周转量2064.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9.5,2011年为2197.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7。

截止到2011年底,管线总里程从“十五”末的4.4万公里增加到7.8万公里,比2005年底增长78.4%,年均增长12.3%。2011年,管道输油(气)能力为49189万吨,比2005年增长58.5%,年均增长9.6%。对于具有易燃特性的石油运输来说,管道运输有着安全、密闭等特点。管道运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占地少;运输损耗少,无“三废”排放,有利于环境生态保护;可全天候连续运输,安全性高,事故少;以及运输自动化,成本和能耗低等明显优势。

具体来看, 公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迅速提升, 平均运距明显增加, 公路运输在中短途运输中的作用 日益 重要, 同时高速公路的发展也使得公路运输在中长途运输中发挥的作用 日益增强; 铁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有所下降, 但货物周转量仍然大大高于公路运输, 铁路运输在中长途货物运输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水路运输货物周转量所占比重最大,但货运量比重却较小, 远洋运输在水路运输中的地位十分突出; 航空客货运输占综合运输体系的比重不大, 但增长速度居各种运输方式之首, 其在长途运输高时效性货物方面发挥着突出作用; 管道运输占综合运输体系的比重较小, 其优势没有得到完全发挥, 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随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的进行和运输市场管制的逐步放松, 运输市场的开放度不断提高, 交通运营管理、 服务和维修均不同程度地对外资和民营资本开放。通过一系列的治理整顿, 水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的市场行为和市场秩 序得到进一步规范。除铁路运输外 , 其他运输方式的政府指导与市场作用相结合的价格形 成机制已初步建立。航空公司股份制改革和重组步伐加快,民营资本已进入航空运输主业。 通过重组和引入竞争机制, 多个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格局初步形成, 竞争已成为推动运输企业不断发展创新的主导因素,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明显加强。 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 我国运输基础设施状况逐步得到改善, 运输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运输服务质量也有明显改善,以铁路提速和公路便捷为 目标的货运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 货运代理、 物流服务、 多式联运、 快递业务和信息服务等运输服务方式发展迅速, 货物运输的及时性和延展性有所提高。

第二篇:中国铁路运输现状分析

一,中国铁路发展史

中国是自19世纪起,随日本及印度之后第三个修建铁路的亚洲国家。早在1865年,中国的国门在鸦片战争中被英国以炮舰外交打开后,英国商人杜兰德为了向清政府宣传铁路的优越性,在北京宣武门外自资修建了0.5公里长的一小段“展览铁路。虽然在当时的中国仅仅作为了一种展示,但是却让封闭的中国人第一次看见了马车以外的新型交通工具。而中国的第一条真正营运的铁路,是于清朝光绪二年(1876年)由英国怡和洋行擅自铺设的吴淞铁路,全长14.5公里。因当时无论是清政府还是民众对铁路都十分保守顽固,视铁路如洪水猛兽,通车营运一年后(1877年)就被清政府以28万5千两白银赎买,即被拆除。中国的第二条铁路,也是第一条清廷主张兴建的官办铁路、中国的标准轨矩铁路,是光绪七年(1881年)由直隶总督李鸿章下令铺设的唐胥铁路,全长9.2公里。为了将唐山附近开滦煤矿的煤运出去,这是第一条用于货运的铁路,十九世纪后期,英国,法国,俄国,日本等国多次侵入中国,强迫中国与之签定不平等条约,从而在中国的土地上获得各种利益和权利,当中也包括了修筑铁路的“路权”,虽然当时中国面临沦为半殖民地国家,但这段时期中国铁路发展大大加快,在中国铁路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铁路经过了1865-1911,1911-1949,1949至今三个阶段。

二,中国铁路的发展趋势

提速前,中国铁路各种普通旅客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不超过120 km/h,全路旅客列车平均技术速度不超过60 km/h,旅行速度不超过50 km/h,运输质量和运行速度的低水平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很不适应。1994年12月,建成开通广州至深圳准高速铁路,为中国铁路提速至160 km/h开创了先河,并为后来既有繁忙干线的提速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1995年6月,铁道部做出关于分步骤立即开始在繁忙干线上提高旅客列车运行速度到140~160 km/h,货物列车也相应提高速度的决定。从此,中国铁路先后实现了五次大面积的提速。 1997年4月1日起,中国铁路第一次大提速。北京至上海、北京至广州和北京至哈尔滨三大铁路干线提速,开行9对快速旅客列车。在1,398 km线路上开行120 km/h以上的旅客列车,其中有588 km线路开行140 km/h快速旅客列车,752 km线路开行160 km/h快速旅客列车。 1998年10月1日第二次大提速。北京至上海、北京至广州和北京至哈尔滨三大铁路干线开行快速旅客列车增加到39对。在6,449 km线路上开行 9 对120 km/h以上的旅客列车,其中有3,522 km线路开行140 km/h快速旅客列车,1,104 km线路开行160 km/h快速旅客列车。 2000年10月21日第三次大提速,提速范围扩大到了陇海、兰新、京

九、浙赣等繁忙干线,北京至绝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首府所在地开行了特快旅客列车或快速旅客列车。共开行“T”字头特快旅客列车49对,“K”字头快速旅客列车39对,开始了全路全面提速。在9,581 km线路上开行120 km/h以上的旅客列车,其中有6,458 km线路开行140 km/h快速旅客列车,1,104 km线路开行160 km/h以上特快旅客列车。 2001年10月21日第四次大提速,提速范围扩大到了所有繁忙干线。开行“T”字头特快旅客列车和“K”字头快速旅客列车共98对,实现了全路全面提速。开行120 km/h以上旅客列车的提速网络总里程达到13,166 km,其中有9,779 km线路开行140 km/h快速旅客列车,1,104 km线路开行160 km/h以上特快旅客列车。 2004年4月18日第五次大提速。开行“T”字头特快旅客列车和“K”字头快速旅客列车共达到118对,开行“Z”字头跨局一站直达(途中不进行技术作业)特快旅客列车19对。开行120 km/h以上旅客列车的提速网络总里程达到16,500 km,其中有8,800km线路开行140 km/h快速旅客列车,7,700 km线路开行160 km/h以上特快旅客列车。 2006年10月1日中国铁路将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第六次大提速将首次在既有提速干线开行200 km/h动车组,以及120 km/h、载重5000 t货运重载列车。目前正在抓紧提速基础工程改造和机车车辆准备工作,以及修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三,中国铁路货物运输现状

一.货物运输的特征:(1)准确性和连续性强。铁路运输几乎不受气候影响,一年四季可以不分昼夜地进行定期的、有规律的、准确的运转。

(2)铁路运输速度比较快。铁路货运速度每昼夜可达几百公里,一般货车可达 100km小左右,远远高于海上运输。

(3)运输量大。铁路一列货物列车一般能运送3000~50O0t货物,煤运专线可开兴1万吨的重载列车,远远高于航空运输和汽车运输。

(4)运输成本较低。铁路货运费用仅为公路运输费用的几分之一到十几分之一;运输耗油约是公路运输的二十分之一。

(5)安全可靠。铁路货运有可靠的安全行车设施和运行规章制度,随着先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铁路运输的安全程度越来越高。在各种现代运输方式中,按照所完成的货物吨公里计算的事故率,铁路相对是最低的。

(6)建设周期长,初期投资大。铁路建设需要铺设轨道、建造桥梁和隧道,建路工程艰巨复杂;需要消耗大量钢材、木材;占用土地,其初期投资大大超过其他运输方式。 二.运输的现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运输企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迅猛。铁路货物运输虽然运量逐年增长,但市场份额却逐年下降。零散货物大量流向公路,相当一部分由铁路运输的大宗物资改走公路和水运,铁路货物运输原有的垄断地位已不复存在,铁路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随着我国多种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货物运输市场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运输服务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多种经济形式的共同发展,带来了铁路运输服务对象的变化。二是货物运输品类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多品类、小批量、高附加值的货物运量迅速增长。三是由于多种运输方式的激烈竞争,货主对运输方式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对运输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不得不承认铁路的货物运输在呈现一种逐年下滑的趋势。

三.现状的原因分析:从客观上看,近年来其它运输方式发展迅猛,经营方式灵活,营销手段先进,竞争能力较强,造成铁路货运在运输市场中份额下降。但从主观上分析,铁路货物运输的经营观念、货物运输组织、市场营销还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突出表现为以下5个方面:

(1)观念转变不到位,经营方式落后,是导致铁路货运在运输市场中所占份额下降的重要原因

(2)过多的价外收费以及僵化的价格机制,削弱了铁路货运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3)货物运输产品单一,质量不高,难以适应运输市场的需要。 (4)运力和需求矛盾突出,货物运输能力不足。 (5)服务水平较低,制约着货运市场的开拓。

四,中国铁路客运运输现状

中国铁路客运是目前中国大陆地区主要的旅客运输方式之一,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管理营运即今天的中国铁路总公司。每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0亿人次,其中春运期间旅客运输量最大,例如2006年春运运送旅客1.44亿人次。因此春运又被称为“世界最大规模的迁徙”。客运的发展状况一直呈现着上升的态势,下面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的统计数据截图得到的具体指标。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铁路的运输状况尤其是客运发展不断好转,随着第六次大提速的发展,人们发现出行火车是个好的选择,通过近两年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铁路客运的运量呈现一个逐年上升的趋势,经济的发展也是其重要的推动因素之一,随着高铁的发展,第六次提速,以及铁道部的整改,我国铁路客运发展的越好,节假日的旅行也是一个又一个的客运高峰,虽然我们看到我国的火车客运正在走上正规,但是我也不能忘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中国铁路虽然跃居世界第二,但是总里程还不到美国的一半,另外中国的人口基数如此之大,算到人均时都是厘米级的,由此也就出现了每年的春运,或者买票难的问题... 总之中国铁路正在发展,我们正在见证这个国家的发达过程。

第三篇:我国铁路货物运输的现状分析:

1、铁路货运市场的变化和传统格局的矛盾

经过20多年的体制改革,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变革过程中,运输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宗货物不断减少、高附加值、小批量运输不断增加,对货物运输在快捷性、机动性、准确性、安全性方面提出更高要求,而目前的铁路运输还难以满足这些新的货物运输要求。同时,公路运输发展迅速,特别是经济发达、公路密度大的地区,公路以其速度、灵活的优势,分流了铁路相当多的短途运量和部分长途运量,铁路货源不断流失,货运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铁路所占的市场份额还不足15%,从货物周转量来看,铁路所占的市场份额也在呈下降趋势。铁路货物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受到冲击。

铁路在货运市场中份额大幅下降不仅有来自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速度变化和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与铁路运输自身发展的经济特征和服务水平也有密切关系。铁路货运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缺乏市场竞争能力,长期受到国家政策的保护,缺乏深入改革的内在动力。铁路所运送多是低附加值、批量大的货物,很难提升在货运市场的地位,而且铁路的送达速度慢、便利程度低、货损货差严重、灵活性差、无法满足货主的要求,导致部分货源流向其他可选择的运输方式。

2、运输对象的变化

目前,由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兴建,以加工组装工业、电子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工业的运输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轻、薄、短、小”的特点,消费市场顾客需求的多样性和个性化使运输从“少批次、大批量、长周期”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及时性”。在物流领域出现了为顾客提供物流、配送服务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传统的储存、运输、包装等服务在物流渠道的重组中逐步为继承化、系列化、增值化的现代物流、配送服务所取代,新兴的非国有(包括外资)物流企业逐渐出现并正在逐步占领物流市场。如在珠江三角洲,铁路货运服务的对象90%以上为代理商。为此铁路运输业有必要随着顾客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

3、入世对铁路货运的冲击

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铁路运输服务的开放包括铁路货运以及作为运输辅助的仓储和货物运输代理服务。中国入世使得国外企业有了进驻中国运输市场的政策环境,外国投资者可以直接在我国建立分支机构来参与我国运输市场的竞争,或者是通过提供技术设备投资于我国运输企业。在入世过渡期,外资企业直接进入铁路集装箱、冷藏、快运和多式联运等盈利高、市场潜力大的专业性货运市场,会给我国发展不成熟的铁路专业性运输带来较大冲击。

第四篇:铁路运输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铁路运输业是一个独立的、特殊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物质集体化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设施。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铁路建设加快,“十一五”铁路建设规模之大、标准之高,是中国铁路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98万亿元,是“十五”投资的6.3倍。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10万公里,居世界第二,比2005年底增加了1.56万公里,增长了20.7%。

2010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67609万人,比上年增加15158万人,增长9.9%。旅客周转量完成8762.18亿人公里,比上年增加883.29亿人公里、增长11.2%。货物发送量完成362929万吨,比上年增加30887万吨、增长9.3%。货物周转量完成27332.6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2389.19亿吨公里、增长9.6%。

2011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累计完成186226万人,旅客周转量累计完成9612.29亿人公里。货运总发量累计完成393263万吨,全国货运总周转量累计完成29465.79亿吨公里。2012年1-6月,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91186万人,完成旅客周转量4855.3亿人公里,在交通运输行业中位列第二,仅次于公路运输。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上半年全路货源减少,加上受施工、天气和设备故障等因素影响,全路货运形势严峻。1-6月,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199636万吨,完成货物周转量14754.3亿吨公里。

“十二五”时期,仍然是铁路建设加快推进的时期。“十二五”末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将由2010年的9.1万公里增加到12万公里左右。预计到2015年,全国铁路客运量将达到30亿人,货运量达到48亿吨,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长78.6%、32.2%。

前瞻网:2013-2017年 中国铁路运输行业市场前瞻与领先企业经营分析报告,共十四章。首先介绍了铁路运输的定义及相关内容,接着分析了中国铁路行业和国内外铁路运输业的发展情况,然后对铁路客运、货运及二者预测模型做了具体分析。随后,报告对重点区域、市场营销、铁路运输与现代物流发展做了细致透析,并介绍了重点企业的经营状况,最后对替代行业发展和行业竞争格局进行了分析,还对铁路运输发展前景进行了科学的预测。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 中国铁路运输行业市场前瞻与领先企业经营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第五篇:我国集装箱运输业现状发展分析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起步于上世纪70 年代中期, 经历了比较漫长的起步和培育阶段, 到1990 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仅为156 万TEU, 平均每年增长不到10 万TEU。进入上世纪90 年代,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 国际贸易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集装箱港口进入了布局调整和快速发展阶段, 2000 年集装箱吞吐量实现2340 万TEU, 平均每年增长超过200 万TEU。

进入新世纪, 随着经济、贸易和技术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在我国经济贸易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集装箱化率提高三大动力的驱动下, 集装箱运输显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2002 年, 我国大陆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实现3721 万TEU, 位居世界第一。到2006 年实现9361 万TEU, 2007 年跨越一亿TEU, 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22% ,高居世界第一,平均每年增长超过1100 万TEU。我国集装箱水路发展和港口结构布局更加合理, 基本形成了以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苏州、门、深圳、广州等9 大干线港为主, 相应发展沿海支线和喂给港的集装箱港口运输规划布局系统。

目前,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门类齐全、配套设施完善、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港口集装箱运输体系。我国港口集装箱码头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向专业化、大型化发展, 港口装卸技术和效率方面也走在了世界前列,并形成北、东、南三大集装箱主枢纽港群,成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桥梁。 北部集装箱主枢纽港群——以大连港、天津港和青岛港为主。大连港是东北地区出海门户;青岛港水深条件好,腹地货源足;天津港位于渤海湾最里端,由于地处京、津、唐经济区有利位置,货源较丰富。

东部集装箱主枢纽港群——以上海港、宁波港为主。上海港腹地优越,经济发展势头猛,已逐渐成为国际集装箱中转港之一;宁波港是我国地理位置最优良的港口之一,总长2138米的集装箱泊位可停靠第五代集装箱船,与上海和江苏港口共同形成东部集装箱主枢纽港群。

南部集装箱主枢纽港群——以香港港、深圳港和广州港为主。香港集装箱吞吐量目前已经稳坐世界第一的宝座;与香港比邻的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连年攀高,大铲湾码头的建设,使深圳较为紧张的集装箱通过能力得到有效改善;随着香港、澳门两地与大陆经贸更密切联系的加强,制造业不断向中山、广州等地延伸,加之广州港龙穴岛集装箱码头的投产,广州港将和香港、深圳港一起,实现“共同构成亚太地区超一流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 中国集装箱港口的发展和海上集装箱运输规模的快速增长, 给世界和中国自身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 降低了全球贸易成本, 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 改善了经济和产业结构, 提高了世界经济发展质量; 有力地支持了全球航运业的发展, 支持了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目前, 我国集装箱运输业发展形势喜人, 但并非高枕无忧, 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沿海与内陆集装箱运输发展不平衡。沿海的集装箱码头管理水平远高于内陆的集装箱码头管理水平, 且有进一步拉大差距的趋势。因此, 各相关部门应齐抓并举,促进沿海与内陆集装箱运输的共同发展, 平衡发展。

集疏运方式上不平衡。目前, 中国港口集装箱的集疏运基本靠公路完成, 除一些有条件的地区, 如上海、广州等地部分货物采用内河集疏运方式, 绝大多数港口都过于单纯地依靠公路完成集疏运, 公路集疏运量占集疏运总量的99%以上, 铁路、内河作用发挥不大。随着今后集装箱运输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过多依靠公路集疏运势必会加大城市的压力, 造成交通拥堵、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不良影响。因此, 大力发展铁海集装箱多式联运、加快内河集疏运发展势在必行。

软件与硬件不平衡。目前, 在我国集装箱运输领域中, 硬件设备的水平较高。我国集装箱的制造从上世纪90 年代只占世界的10%, 到现在已经占全球90%的市场份额; 岸桥、场桥等配套设备也在全球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我国集装箱运输业的软件水平却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 一方面, 管理意识、管理水平和口岸环境有待提高; 另一方面, 信息化水平和信息的通畅程度不够。

港口之间应防止过度竞争。随着集装箱运输市场的迅猛发展, 不少投资商都把发展集装箱运输看作是港口发展的增长点, 全国很多港口都计划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 这一方面是好事, 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片面

的贪大求洋倾向。有的港口不考虑本地区实际情况, 都想成为国际的枢纽港、有很大的吞吐量, 不管是否能来那么大的船, 都要有那么大的设备, 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也浪费了宝贵的岸线资源。

第一, 大力发展铁海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铁海联运是保证集装箱体系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目前, 在我 国沿海大型集装箱港口的集疏运系统中, 铁路承担的份额平均不足1%, 对港口的运行效率和规模的进一步扩张造成严重制约。我国的铁路在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实现与港口的场站相衔接, 要支撑以后日益递增的集装箱大规模运输, 必须有强大的铁路运输作为运量的保证, 促进多种集疏运方式共同发展, 这也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需要。

第二, 充分发挥内河航运的优势。在我国有条件的地方或者可以创造条件的地方, 要充分挖掘内河航运的优势, 充分利用内河航道建立港口的集疏运通道网络。要充分利用长江干线、珠江干线、京杭运河以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航道网的条件, 发挥好天然的内河资源优势。

第三, 促进水路内贸集装箱水平的提高。我国具有十分优越的沿海和内河运输条件, 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今后要充分利用沿海与内河运输通道, 加强与铁路内贸集装箱运输的多式联运, 促进内贸航线与外贸支线的一体化, 不断健全和完善内贸集装箱运输体系, 使内贸集装箱运输上档次、上水平。 第四, 加快技术创新, 促进集装箱运输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相关部门应共同研究相应发展规划, 促进运输系统在整体水平上提升, 确保信息更畅通、系统更智能。要加快数字网络、无线射频、卫星定位、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转化, 将先进科研成果应用到集装箱运输中来,以机制创新带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 全面提升集装箱运输系统的现代化水平。

第五, 建设合理有序、专业规范的集装箱运输市场。要努力做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更有效地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 利用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以市场为主导, 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杠杆作用, 确保集装箱运输市场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意识形态情况调研报告下一篇:医生援藏工作总结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