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评估报告编写范本

2023-02-18

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提升,报告在工作与学习方面,已经成为了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是有着写作格式与技巧的,写出有效的报告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节能评估报告编写范本》,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节能评估报告编写范本

节能评估报告编写、评估培训方案

一、

(一)一部培训内容:

1、国家有关节能评估、审查依据的最新相关法律法规; P26

2、节能评估和审查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P51

3、节能评估和审查的具体操作流程;

P

57、评审指南

(二)培训时间:

(三)培训地点:一部办公室

二、

(一)二部培训内容:

1、国家有关节能评估、审查依据的最新相关法律法规; P26

2、节能评估报告编写及评审要求;

P58

3、能源统计的基础知识;

P1

4、节能评估报告编写过程中如何对标分析;

(二)培训时间:

(三)培训地点:二部办公室

第二篇:节能评估报告(篇章)编写的重点

项目名称:节能评估报告(篇章)编写的重点

详细说明:

一、参考标准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

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印发《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编制及评估的规定的通知》(计交能[1997]2542号

二、节能篇章的编写

1、用能标准和设计规范

2、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3、能源供应分析

4、能耗指标及分析

5、节能措施及效果分析

6、对节能技术改造和资源节约及综合利用项目要求

7、节能篇章应注意的问题

1、用能标准和设计规范

分项列出项目节能应遵循的主要法律法规、产业和技术政策、标准和设计规范等。

参考: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6)的通知》(发改环资[2007]21号),并及时增加国家和我省正在或拟制订的相关依据。

法律法规、产业和技术政策

标准规范: 工业类 建筑类 交通类 农业类

相关终端用能产品

注意:引用的规范性

2、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1)根据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和机理,确定耗能单元或工序及能源消耗种类。

2)明确各耗能单元或工序对能源的特征参数或质量要求。

3)确定各耗能单元或工序单位时间的能源消耗量,并计算规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下同)各种能源消耗总量。 4)根据各种能源之间的能量转换关系,计算项目规定时间内综合耗能量(折标准煤)。

参考: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

注意:计算项目能源消耗时,应根据项目耗能的特点,可对各耗能单元工序进行单独计算,某些能源消耗可分类计算(如电耗根据装机容量进行统一计算),工艺耗能可分段或整体计算等。计算中应充分利用能量(包括热量等)平衡,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工程技术方案或项目概况章中应为各种能源的消耗量提供基础依据。

3、能源供应分析

1)供应条件

2)供应方案

3)对区域能耗负荷的影响

4)解决方案

5)相关协议

4、能耗指标及分析 1)能耗指标

(1)单位产品消耗指标,包括耗水、耗电、耗煤、耗汽、综合耗能等指标。

(2)单位产值消耗指标:包括万元GDP(工业增加值)耗水、耗电、耗煤、耗汽、综合能耗等指标。 (3)各主要工艺单元或设备的主要能耗指标。 2)能耗指标分析

能耗指标分析是指项目的单位产品消耗指标、单位产值消耗指标和主要工艺单元或设备的主要消耗指标与同类产品的国际、国家、行业和区域先进(或平均)水平和(或)行业准入条件规定的消耗指标进行比较,并提出比较结论意见。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用能企业的建设项目还应与国家和省规定的能耗指标进行比较。

分析比较时,应明确比较基准、注意标准条件的可比性,对不符合产品耗能标准或行业准入条件的项目应予以否定。 参考:某些行业或产品的耗能标准和准入条件。

5、节能措施及效果分析

1)工艺技术和设备节能(能效)

(1)主要工艺技术的节能。应突出主要工艺技术能源效率比较,重视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在提高质量、减少消耗方面的功效,计算项目工艺及可比工艺能效指标,并进行指标比较,量化节能效果。

(2)主要设备的节能。对选择的主要工艺设备应进行能效说明。计算项目所先主要工艺设备及可比设备能效指标,并进行指标比较,量化节能效果。对有能效标准的设备,应说明其能效标志等级。

参考:某些设备的能效标准。

(3)严禁选用落后或淘汰的工艺技术和设备 2)单项目节能工程

单项目节能工程是指包含在项目内的具有明显节能价值的独立工程,包括余热、余压、节水、节材等综合利用项目。 (1)原则。凡国家规定要求的,必须进行综合利用。经济上利用价值的,应进行综合利用。

(2)提出完整的综合利用工程方案。其工程方案可在工程技术篇章(或项目概况)编写,也可在节能篇章编写。 (3)计算节能效果。应计算有效的能源综合利用总量、综合利用耗能量和能源净节约量。 (4)必要时,可采用某些指标(如单位投资能源净节约量或资源节约量)进行分析。 3)总图布置和运输节能 (1)工艺布置因素

(2)物料堆放及流向(包括平面和垂直方向)因素 (3)各单体工程布置因素 (4)运输设备型式选择 (5)其他因素

(6)必要的节能效果分析 4)建筑节能

(1)建筑因素包括建筑材料、护围结构、通风采光等。 (2)电气选择因素 (3)设备选择因素 (4)其他因素

(5)必要的节能效果分析

5)其他节能措施及分析

如:电气专业、给水排水专业、暖通与空调专业、动力专业;节水、节地、节材等。 6)节能管理 (1)节能管理机构

(2)节能设备仪器的配置及检测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GB17167-2006) (3)节能管理制度

注:本节内容可根据节能的重要程度详细编写或综述。

6、对节能技术改造和资源节约及综合利用项目要求

节能技术改造和资源节约及综合利用项目节能篇章的编写除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应计算改造前后规定时间内的综合耗能量和能效指标,并计算改造后的节能量。一般情况下应计算生产规模不变情况下的节能量。

2)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项目应计算能源综合利用总量、项目消耗能源量和能源净增加量。

3)节能产品项目应在分别计算节能产品和原产品的综合耗能量和能效指标的基础上,计算项目的节能量。一般情况下应计算生产规模不变情况下的节能量。

4)对于以节约原材料为目的的项目,可视情况将节约的原材料折成能源量。

7、节能篇章应注意的问题 1)结构问题

2)用能标准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要求,开展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和报请国务院审批、核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必须包括节能分析篇(章);咨询评估单位的评估报告必须包括对节能分析篇(章)的评估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批复文件或报国务院的请示文件必须包括对节能分析篇(章)的批复或请示内容。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可参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项目的要求,制定本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

节能分析篇(章)的编写、咨询评估机构的评估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审查都要本着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原则,依据国家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进行。节能分析篇(章)应包括项目应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能耗指标;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等内容。

(1)总图及运输

• 简述建设场地现状特点和周边环境情况,根据总平面布置图,阐述总图及运输的节能措施,分析本工程总体布局方案、交通组织中的节能设计。根据功能分区的特点,运输物质种类、数量,合理组织交通,包括人流路线、物流运输路线、运输方式、运输距离等。

• 运输消耗的能源种类及能源消耗量估算,分析项目运输能效水平。 • 如属改扩建工程,应简述原有工程情况及与本项目的关系。

(2)工艺

• 简述主要工艺技术,主要设计参数、规模、年产量。分析工艺技术的节能设计,包括工艺生产总体布置、工艺流程及原理、技术方案的选择,分析工艺采取的节能措施。

• 专业化协作原则。如:装置设备负荷率低于规定值;单件小批量生产,铸件、锻件、热处理件、表面处理件;少量焊接件等应外协生产;

• 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节能设备的选择;拟采用的节水、节电、节材综合节能措施:如废水、废气、废热的利用、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及节能效果预测。

(3) 简述对土建、公用工程等专业的节能设计要求。

• 通过简述或用能源平衡表或能源流向示意图表示工艺中能源加工、转换、贮存和利用情况,明确工艺主要耗能设备,分析工艺能效水平的分析(与国内外先进水平、同行业水平及地方能耗准入标准相比)。

• 如属改扩建工程,应简述原有工艺情况及与本项目的关系。说明主要生产用能工艺、主要耗能设备的参数及数量、年能源消耗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

(4)建筑

• 简述建筑工程规模(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总投资、容纳人数、总住户数等)及设计标准(工程等级、设计使用年限、工程耐火等级以及装修标准等)。 • 分析项目建筑节能设计包括:

• 建筑布局包括朝向、日照环境、自然通风、自然照明等。

• 建筑结构,建筑物围护结构(外墙、外窗、屋面等处)的保温、隔热、遮阳原则做法。

• 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原则措施。 • 玻璃幕墙的使用情况及其节能措施。 • 简述对公用工程等专业的节能设计要求。

• 如属改扩建工程、技术改造工程,应简述原有建筑情况及与本项目的关系。

(5)给水排水

• 当地水源供应状况,雨污水排放条件及可利用可再生能源条件。

• 简述项目给水排水设计参数,年总耗水量、耗热水量;主要耗能设备,包括生活或工艺用给水和热水等系统的设备和水泵的配置情况。

• 如属改扩建工程、技术改造工程,应简述原有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情况及与本项目的关系。通过简述生活或工艺给水、热水系统、雨污水排放系统及选用的给水加压、热水加热、水处理等主要系统及设备配置,给水、热水系统调节方式,对工艺热水、生活热水的耗热量估算(人均、单位面积或单位产品的耗水量、生活热水--包括饮用热水、游泳池等及工艺热水耗热量),给水排水系统能耗估算(可根据工程性质预测荷率变化规律,估算耗能设备能耗,分析项目给水排水节能设计要点和能效水平。

(6)暖通

• 简述项目室内设计参数;采暖、空调、通风的范围;采暖设计热负荷、空调设计冷、热负荷估算;供热、制冷空调的年总供热量、供冷量及能源消耗量估算,分析项目暖通能效水平。

• 拟采用各种型式的电采暖时,说明采用的原因和条件。

• 通过采暖热源和空调冷、热源的选择,采暖、通风与空调系统型式及主要供热、制冷设备,系统调节控制方式,项目暖通专业采取的节能措施(包括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自然冷源利用等),分析项目暖通节能设计情况。 • 如属改扩建、技术改造工程,说明原有工程的暖通工程情况及与本项目的关系。

(7)采暖空调设计热负荷、空调设计冷负荷估算表等相关统计数据表.

第三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编写指南》(钢铁·2014年本)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节能评估报告编写指南

(钢铁·2014年本)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全流程钢铁生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工作,工序不完整或独立焦化、炼铁、炼钢、轧钢等项目的节能评估工作应参照本指南推荐的评估要点及分析思路进行。

推荐目录

i 项目摘要表 ····················································································· 1 ii 评估概要 ························································································ 1 1 评估依据························································································ 2 1.1 评估内容 ·················································································· 2 1.2 评估依据 ·················································································· 2 2 基本情况························································································ 2 2.1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 2 2.2 项目简况 ·················································································· 2 2.3 项目所需能源概况 ··································································· 3 2.4 项目所在地有关情况 ······························································· 3 3 建设方案节能评估 ········································································ 3 3.1 工艺方案节能评估 ··································································· 3 3.2 项目总平面布置节能评估 ······················································· 4 3.3 主要用能工序和设备节能评估 ················································ 4 3.4 辅助生产系统节能评估 ··························································· 7 3.5 附属生产系统节能评估 ························································· 18 3.6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方案节能评估 ·········································· 18 3.7 本章评估小结 ········································································ 18 4 节能措施评估 ·············································································· 18 4.1 能评前节能技术措施概述 ····················································· 18 4.2 能评阶段节能措施评估 ························································· 19 4.3 节能措施效果评估 ································································· 19 4.4 节能管理方案评估 ································································· 19 4.5 本章评估小结 ········································································ 20 5 能源利用状况核算及能效水平评估 ············································ 20 5.1 能评前能源利用状况 ····························································· 20 5.2 能评后项目能源利用状况 ····················································· 20 5.3 项目能效水平评估 ································································· 27 5.4 小结 ······················································································· 28 6 能源消费影响评估 ······································································ 28 6.1 项目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评估 ······························· 28 6.2 项目对所在地完成节能目标的影响评估 ······························· 29 6.3 小结 ······················································································· 30 7 结论 ····························································································· 30 8 附录及附件 ·················································································· 30 8.1 能源平衡表 ············································································ 30 8.2 能源购进、消费与库存表(略) ·········································· 37

报告编写指南

i 项目摘要表

项目摘要表编写统一采用《节能评估工作指南(2014年本)》的规定格式和内容要求。新版摘要表细化了项目能源消耗量和能效指标以及对地方能源消费的影响,取消了能评采取的节能措施及存在的问题部分。

ii 评估概要

评估概要是整个能评报告内容的概括和提炼,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 评估工作简况

简要说明评估委托情况,以及工作过程、现场调研情况等。 2 指标优化情况

主要包括能评前后项目主要能效指标、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以及年综合能源消费量,所需能源的种类、数量等的对比及变化情况。

3 建设方案调整情况

主要包括能评前后项目主要工艺方案的对比及变化情况,主要用能设备的能效水平变化情况等。

4 主要节能措施及节能效果 列表表述项目主要节能措施及效果。 1 评估依据

1.1 评估内容

1 说明项目建设内容。如,生产规模、工艺路线、主要生产设备等。

2 确定评估范围。评估范围应与项目申请报告保持一致,覆盖项目投资建设的全部内容,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辅助和附属生产系统,以及投资范围之内的配套设施等。当项目依托既有设施建设时,既有部分用能情况也应纳入评估范围。 1.2 评估依据

节能评估有关法规、政策、标准、规范等资料要适时更新,不得采用过时的依据。钢铁项目节能评估依据除节能评估文件所依据的有关节能法律、法规外,要充分体现钢铁行业的特点,采用钢铁工艺特有的设计规范。

2 基本情况

2.1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建设单位名称、立项情况、所属行业类型、单位性质(内资、外资)、地址、法人代表、历史沿革、现有生产规模、生产经营情况等内容。 2.2 项目简况

主要包括项目名称、立项情况、项目背景、项目建设方案主要内容、项目产品方案、原燃料来源与质量、项目进度计划等。

改、扩建项目要明确企业现状生产情况、现状金属平衡图和主要生产工艺设备及辅助生产设备等。 2.3 项目所需能源概况

介绍项目拟使用的能源品种、数量等。其中,焦煤、动力煤应具体提供数量及煤质分析文件。有支持性文件的应在附件中列出。 2.4 项目所在地有关情况

主要包括项目建设条件、周边环境,以及项目所在地区域经济、社会状况等。

1 介绍项目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海拔高度)等,并以图片形式等介绍场地现状。

2 介绍项目所在地的气候特征、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值。供热项目,还应介绍项目厂址地区的采暖期、采暖天数等。

3介绍项目所在地(省、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节能目标、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能耗或煤炭等量(减量)置换有关要求等。

3 建设方案节能评估

3.1 工艺方案节能评估

1 从生产规模、生产工序、生产设备配置等方面,分析评价工艺技术方案是否有利于提高能效,是否符合节能设计标准相关规定。

对新建或整体搬迁改造类型的企业,要选取和企业规模、装备相近的先进企业进行类比分析。

2 对照国家、行业及地方已经发布的导向目录评估项目有无采用明令禁止或淘汰的落后主艺、技术、装备。对照国家发布的节能工艺、技术、装备推荐目录评估项目采用的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对照同行业先进工艺、技术、装备水平评估项目的先进性。

3 从总体分析项目生产工艺结构配置的合理性和采用技术先进性。

3.2 项目总平面布置节能评估

1 对厂内总平面布置进行分析,判断生产流程是否合理,物流是否顺畅,功能分区是否明确,运输线路是否短捷,公辅设施是否靠近主要负荷中心布置,是否合理利用场地高差优势减少生产中的能源消耗,全厂的总平面布置能否起到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源消耗的作用。

2 根据GB 50632,GB 50603设计规范条款,对厂区采取的节能措施进行分析。

3.3 主要用能工序和设备节能评估

按照钢铁生产企业主工艺流程分工序进行节能评估,主生产工艺一般包括焦化、烧结球团、炼铁、炼钢、轧钢,要根据具体项目的实际工序情况进行取舍。

每一个主生产工序节能评估参照以下步骤开展: 1 概述

概述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含生产规模、主要设备、主要原料燃料质量、产品方案和主要生产技术经济指标等。

2 工艺流程合理性评估

(1)本工序包含的主要生产系统描述。

(2)从产业发展政策、行业准人条件、生产规模、装备档次、车间布局、上下游工序配套等方面总体评估本工序工艺合理性和装备先进性。

(3)分系统描述主要生产工艺和主要耗能设备,并按照工艺相关设计规范和钢铁企业节能设计规范的要求对每个系统的工艺及装备配置合理性进行评估。

3 节能措施可行性评估

(1)本工序配套的主要技术节能措施;其中国家标准规定的强制性节能措施必须同步配套建设。

(2)重大节能项目,要评估项目工艺流程、设备选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可行性,测算项目节能量、投资估算及投资回收期。

(3)能评阶段提出的主要节能措施及重大节能项目。重大节能项目参照(2)深度评估。

4 能耗指标先进性评估

(1)叙述项目消耗的主要能源种类,描述每种能源介质的使用分布情况,并将主要能源消耗种类在工艺流程图上示意。

(2)项目采取节能措施后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列表)。

(3)根据国家标准规定,叙述工序能耗计算范围,列表计算工序能耗。

(4)对本工序能源消耗结构进行评估,指出本工序的节能重点。 (5)采用标准对照法,评估工序能耗的水平。

(6)采用类比分析法,评估工序能耗、主要单耗指标(如焦比、煤比、烧结固体燃料消耗、转炉氧气消耗、石灰燃料消耗、轧钢燃料电力消耗等)的先进性。

5 评估结论及建议

(1)对工艺流程、装备水平、节能措施、能耗指标给出评估结论。 (2)针对项目不足之处,提出合理化建议。 特别需要说明以下几点: (1)工艺流程合理性评估应结合各主体生产工艺设计规范进行评估,如GB 50432,GB 50408,GB 50491,GB 50427,GB 50439,GB 50410,GB 50436,GB50629,GB 50398,GB 50468,2009-2839T-YB等。

(2)工序中有多个生产车间的,应分车间进行评估。

(3)炼钢生产工序应按照铁水预处理、转炉/电炉冶炼几精炼和连铸等工序分别进行评估。

(4)轧钢工序能评范围包括热轧工序和冷轧及相关工序,热轧工序包括大中型、小型和线材、热轧带钢、无缝钢管轧钢工序和锻造工序。冷轧工序包括冷轧板带、涂镀层、焊管、冷轧冷拔钢管轧钢工序和金属制品工序。概述、工艺流程合理性评估、节能措施可行性分析、能耗指标先进性评估、评估结论及建议应按照单条生产线工序进行分析。

(5)烧结、炼铁和炼钢工序能耗计算范围和方法参照GB 21256规定,焦化工序能耗计算范围参照GB 21342规定,球团、轧钢工序能耗计算范围参照GB 50632规定。 3.4 辅助生产系统节能评估

辅助生产系统一般包括原料场、石灰、供电、给排水、燃气、热力、通风除尘等设施,有的项目还包括码头泊位、自备电厂等,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

辅助生产系统评估中,在供电、给排水、燃气、热力各章节,应对项目使用的能源介质进行平衡分析,主要包括全厂电力负荷及电量平衡,水量平衡,煤气平衡,氧、氮、氢气平衡,蒸汽、压缩空气平衡等。

评估应结合项目所在地自然条件和周边居民、工业园区等情况,进一步挖掘项目余热利用等方面的潜力。如,有条件的地区,居民生活采暖可利用钢铁项目富余的余热资源等。

辅助生产设施中的能源加工转换设施,要尽量提高转换效率,要对项目中拟建转换设施进行评估和论证。如项目采用CCPP机组,发电效率高,但同时要考虑机组一旦检修,富余煤气的去向。

辅助生产工艺的节能措施也是节能评估的重点,对有负荷变化的设备,要考虑配节能项目,如风机、水泵配置变频装置,电气系统各种补偿装置、启动方式等。 3.4.1 原料场

1 概述

应包括原料场服务对象、主要建设内容及生产规模、处理原料种类及数量等。

2 工艺流程合理性评估 (1)应描述受卸(含解冻)、贮存、整粒、混匀、供料、取制样等系统工艺情况。

(2)从管理体制和技术、工艺布置和物流、工艺技术和装备及防尘设施和手段等方面对工艺合理性进行评估。

(3)参照GB 50541对主要生产系统工艺(包括受卸、贮存、整粒、混匀、供料、取样等)及装备配置合理性进行评估。

3 节能措施可行性评估

(1)原料场各生产系统主要节能措施。

(2)重大节能项目,评估项目工艺流程、设备选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可行性,测算项目节能量、投资估算及投资回收期。

4 能耗指标先进性评估

(1)主要消耗能源种类及能源介质分布(工艺流程图标出耗能点)。 (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主要能耗指标测算。 5 评估结论及建议

对工艺流程、装备水平、节能措施、能耗指标给出评估结论。同时与先进方案比较,找出存在问题。 3.4.2 石灰

参照第二节主体生产系统的内容深度要求,对石灰工艺流程合理性、节能措施可行性、能耗指标先进性进行评估,并总结评估结论和提出合理化建议。 3.4.3 电力

1 概述

概述项目主体设施主要建设内容;电力专业主要评价范围为与主体设施配套建设的供电设施及设备、供电系统等节能评价。

2 供电保障条件评估 (1)项目用电负荷计算

根据主体设施建设内容,以工序为单元,评估项目用电情况,包括项目总用电量、自发电量、外购电量、用电计算负荷、吨钢用电量等。

(2)项目用电对所在区域供应影响程度评估

说明项目所在区域电力资源概况,电力供应能力。评价项目所在地区对项目用电供应保证程度,及项目对所在区域电力供应影响程度,需要提供相关供电协议。

(3)项目自发电分析

对项目自发电能力、自发电量比例进行计算分析,确定自发电并网方式。自发电对项目供电的影响程度等给出评估分析。

3 供电系统合理性评估 (1)供电系统

全厂性供电系统,包括总降供电系统、各分厂二级供电系统。说明供电负荷平衡。

(2)对供电系统进行合理性评价

按照GB/T 3485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和GB/T 16664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方法标准的要求,对项目供配电及用电系统配置的科学性、用电的合理性及节能指标的分析进行评估。按照GB/T 13462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评估变压器的经济运行,重点评估项目供配电系统是否有进一步优化的可能险。

4 供电设施合理性评估 (1)主要供电设施及主要设备选择

根据电力专业评价范围,提供建设的全厂性供电主要设施及主要设备名称、参数。如主体建设内容为单一工序,则提供配套建设供电设施主要设备名称、参数。主要设备包括变电站一次电气设备、供电变压器等。

(2)对供电设施先进性及合理性进行评估

对所选给供电设施先进性及合理性进行评估,包括所选设备是否为国家推荐的节能产品进行评价。根据GB 24790-2009《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及GB 20052《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的要求进行电力变压器选型评估。

(3)对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指标评估

采用标准对照法对主要用电设备能效指标进行评估。按通用设备给出设备能效达到的级别。

5 电能质量治理

(1)变电所的高、低压供配电系统,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装置,确定功率因数补偿的先进合理。

(2)减少谐波在网络上的损耗,就地治理电能质量方式的确定。 6 项目采取的节电措施 7 评估结论及建议

(1)对项目用电和自发电对当地的影响程度等给出评估结论。 (2)针对项目供配电系统提出合理化建议。

(3)针对项目供配电系统设备的选型提出节能合理化建议等。 3.4.4 给排水

1 概述

概述项目给排水专业主要评价范围,主要对与主体设施配套建设的给排水设施及设备、给排水系统、综合污水回用水设施等进行节能评估。

2 用水合理性评估 (1)项目用水

应给出项目主要用水指标,包括项目总用水量、循环水量、串接水量、废水回用量、水的重复利用率、吨钢用水量、吨钢取水量、吨钢废水回用量等指标;提供水量平衡图,水量平衡图中用户以工序为单元,并注明最终排水量。如主体设施建设内容为单一车间,水量平衡图中以车间内各用水户为单元,并注明最终排水量。

(2)用水合理性评估

应按照GB 50721, GB/T 26924-2011中的要求,对吨钢取水量、水重复利用率的先进性和废水排水的合理性等进行评估。如主体建设内容为单一工序,则对吨产品取水量、吨产品用水量的先进性、水的循环利用率先进性、循环水系统排污的合理性等进行评价。 (3)项目取水对所在区域水资源供应影响程度评估

应说明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概况和供应保障能力,并评价项目所在地区对项目用水供应保证程度,及项目取水对所在区域水资源供应影响程度。

如主体建设内容是在已有厂区的单一工序,只需评价厂区内现有供水管的供给能力(分不同水质的水),和项目用水对厂区用水的影响。

3 给排水设施合理性评估 (1)主要给排水设施及主要设备

应包括全厂性给排水主要设施,包括水源取水及净化设施、综合废水回用处理设施,需说明取水方式、净化工艺流程及净化水规模、综合废水回用处理工艺流程及处理规模,深度处理设施等。

(2)对给排水设施先进性及合理性进行评估

根据GB 50721, GB/T 26924-2011, GB 50632的要求,对所选给排水设施的处理工艺、流程的先进性及合理性进行评估。

(3)对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指标评估

采用标准对照法对大型水泵能效指标进行评估。按通用设备给出设备能效达到的级别。

4 给排水系统合理性评估 (1)设置的给排水系统

说明全厂性给排水系统,包括生产、消防给水系统;生活给水系统;除盐水给水系统;软水给水系统;串接水给水系统;低质水给水系统;污水回用水系统;车间循环水系统;生活污水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生产废水排水系统等。

(2)对给排水系统进行合理性评价

根据GB 507

21、GB/T 26924-20

11、GB 50632的要求,对给排水系统进行合理性评价。单一项目要对循环水系统进行评价。

5 项目采取的节水措施

给排水系统采取的主要节能和节水措施。 6 评估结论及建议

(1)对吨钢取水、水的重复利用率、水泵能效、取水对当地的影响程度等给出评估结论。

(2)针对项目节水不足之处,提出合理化建议。

包括工艺的选择、设备的选型、综合污水处理是否需增加深度处理等。 3.4.5 燃气

1 概述

燃气专业节能评估的主要范围,应包括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氧气、氮气、氢气等燃气资源的生产、输送和使用。

2 煤气平衡合理性评估 (1)煤气供需平衡的原则。

(2)每种介质必须提供供需平衡表。根据特定介质,提出编制介质平衡的具体要求。

燃气平衡表需要根据各工序产量及作业制度、燃料单耗作出合理平衡,必须包括小时平衡及年量平衡。

(3)对平衡合理性进行评估。

对煤气平衡的合理性进行评估,是否合理分配煤气资源及配置煤气输配系统,是否符合“高质高用、能级匹配、稳定有序、高效祸合”的使用原则等。

(4)指标合理性评估。

根据炼铁喷煤比、焦比等参数计算评估吨铁煤气回收量是否在合理范围内;同理,评估吨焦煤气回收量及吨钢煤气回收量是否合理。

(5)项目如购入天然气等燃气资源,应评估项目所在地区对项目用气供应保证程度,及项目用气对所在区域燃气资源供应影响程度。

3 燃气设施合理性评估

(1)主要生产设施的选择及主要设备参数

应包括煤气柜、高炉TRT装置、加压及混合站、制氧机、制氢装置等生产设施选择依据、设备主要参数等。

(2)对辅助生产设施选择的先进性及合理性进行评估

应对TRT装置、煤气柜设施、制氧机等进行设施匹配性、工艺流程选择合理性进行评估。

(3)主要能效指标先进性评估

应对吨氧耗电量、高炉TRT回收电量等指标的先进性进行评估。 4 节能措施可行性分析

(1)燃气专业的强制性节能措施包括煤气回收、煤气柜、TRT、氧、氮、氢气储气罐等。 (2)重大节能项目,要评估项目工艺流程、设备选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可行性,测算项目节能量、投资估算及投资回收期。

(3)能评阶段提出的主要节能措施及重大节能项目。重大节能项目参照(2)深度评估。

5 评估结论及建议

(1)对燃气介质平衡、生产设施合理性、设备能效先进性等给出评估结论。

(2)针对项目不足之处,提出合理化建议。 3.4.6 热力

1 概述

主要评估范围为主体工艺设施建设的相关热力设施,包括高炉供风系统、蒸汽供需平衡系统及压缩空气供需平衡系统。

2 能源介质平衡合理性评估 (1)热力介质平衡要求及合理性评估

根据项目主辅设施蒸汽消耗及蒸汽供应汽源情况提供项目蒸汽供需平衡表,包括小时消耗及供应量、年消耗及供应量、用户消耗及供应压力等指标,对于受气候影响明显的地区至少应选取冬季、夏季两个基准工况。

根据项目主辅设施压缩空气消耗及压缩空气供应气源情况提供项目压缩空气供需平衡表,包括小时消耗及供应量、年消耗及供应量、用户消耗及供应压力等指标,应选择平均值及最大值两个基准工况。

(2)遵循“科学用能、高质高用、梯级利用、能级匹配”的原则,结合项目所在地气象参数、项目主辅工序装备配置等情况对项目蒸汽供需平衡的合理性进行评估。

遵循空压机高效利用原则,结合项目主辅工序装备配置等情况对项目压缩空气供需平衡的合理性进行评估。

(3)当项目需外购蒸汽等热力资源时,需评估项目所在地区热力资源供应保证性,及项目用热对所在区域热力资源供应影响程度。

3 热力设施合理性评估

(1)项目热力设施应包括高炉鼓风机站、富余煤气发电设施、余热回收利用设施、空压站等,应描述设施的主要设备参数、主要运行和能效指标等。

(2)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设计规范要求,评价高炉鼓风机的配置合理性、富余煤气发电设施配置合理性和设备能效水平、余热回收设施配置及利用的合理性、空压机设备配置的合理性和能效水平等。

(3)应依据相关节能设计标准或采用类比分析方法,对项目配套热力系统及设施综合评价其用能情况是否合理,是否做到整体统筹,能源加工转化效率及设备能效水平是否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等。

4 节能措施可行性分析

(1)应描述项目配套建设热力设施采用的节能技术和措施,并分析产生的主要节能效果。

(2)重大节能项目,要评估项目工艺流程、设备选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可行性,测算项目节能量、投资估算及投资回收期。

(3)能评阶段提出的主要节能措施及重大节能项目。重大节能项目参照(2)深度评估。

5 评估结论及建议

(1)对介质平衡、生产设施合理性、设备能效先进性等给出评估结论。

(2)针对项目不足之处,提出合理化建议。 3.4.7 通风除尘

1 概述

主要评估范围为配套项目主辅设施建设的冬季采暖、夏季空调制冷、通风及除尘设施。

2 应完整描述项目在满足生产劳动人员工作条件、提高生活舒适性情况下,配套建设的采暖、空调、通风及除尘系统及主要设备的配置及能源介质消耗情况。

3 辅助生产设施合理性评估

应依据项目主工艺及辅助设施配置情况、当地气象参数等因素,参考相关设计标准,评价项目采暖空调、通风及除尘设施配置的合理性,评价内容主要体现在采用技术的先进性、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性及保护环境等方面。

4 节能措施可行性分析

应描述采暖空调、通风及除尘设施配套的节能技术和措施,并分析产生的主要节能效果。

5 评估结论及建议

应依据相关节能设计标准,对项目配套采暖、空调、通风及除尘系统能源介质消耗情况,设施配置合理性,设备能效先进性等提出明确评估结论,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合理化措施和建议。 3.5 附属生产系统节能评估

新建钢铁项目应估算附属设施能源消耗量。主要包括:项目建筑物(楼宇部分),生活设施中的食堂、浴室、厂内卫生站,为生产服务办公用车等。

3.6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方案节能评估

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 17167)和《钢铁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T 21368)进行项目计量仪表配备。同时,要结合项目能源平衡表给出的购人能源和各工序消耗的能源介质,列表说明配置情况。其中,项目用能计量(一级)、次要用能(二级),所有能源介质的应配置数量必须达到100%。用能单元(三级)仪表数量,可参考同类生产企业实际情况和结合报告单位工作经验,按国家标准要求进行配置。

一级能源计量应按照分能源介质进出点配置。二级、三级能源计量应按照分能源介质、分分厂(车间)分别进行配置。

年产200万吨及以上的钢铁联合企业应配备能源管控中心,能源计量功能需纳人能源管控中心。 3.7 本章评估小结

4 节能措施评估

4.1 能评前节能技术措施概述

1 对能评前已采用的节能技术措施进行全面梳理,并提供一览表。

2 评价能评前节能技术措施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等。 4.2 能评阶段节能措施评估

1 对“建设方案节能评估”章节中,评估提出的建设方案调整意见、设备选型建议、节能措施等进行梳理。

2 逐条分析计算能评阶段节能措施的节能效果,并进行汇总。提供一览表。

4.3 节能措施效果评估

钢铁生产企业每生产工序重大节能措施(项目)应进行效果评估和经济性评估,每一项重大节能项目应包括主要工程内容、工艺流程和设备选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测算项目节能量等。

本节应列表汇总项目的主要节能效益,并进行节能量的汇总。节能量计算方法参照GB/T 13234。 4.4 节能管理方案评估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能源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能源管理机构设置、节能目标管理和考核、节能人员素质管理、能源数据统计与检测等。

2 能源管理体系

按照国家《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 23331)和《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 15587)等标准,提出项目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方案,评估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管理体系和制度是否健全。 3 能源管控中心

能源管控中心是国家要求钢铁企业以信息化带动企业管理升级的重大节能管理项目,新建钢铁项目必须按此要求进行建设。报告应按行业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技术规范标准,按节能项目进行配置,并给出评估意见。 4.5 本章评估小结

5 能源利用状况核算及能效水平评估

5.1 能评前能源利用状况

复核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和主要能效指标等的测算过程及数据结果。

5.2 能评后项目能源利用状况

1 项目能源消耗计算范围 应明确项自能源消耗的计算范围。

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是在企业报告期内,与生产每一吨钢直接有关的各种能源消耗的综合。包括钢铁行业的主生产设施、辅助生产设施及附属设施。

烧结、炼铁和炼钢工序能耗计算范围参照《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256),焦化工序能耗计算范围参照《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2),球团、热轧和冷轧工序能耗计算范围参照《钢铁企业节能设计规范》(GB 50632)。

2 项目能源消耗实物量核算

详细核算项目的各能源品种和耗能工质的实物量,核算的数据来源要明确,计算方法要科学、计算过程要清晰。应按照行业要求将核算的能源实物量编人钢铁生产企业通用的能源平衡表(样表附后)。

3 项目能源折标系数的选取

(1)钢铁生产企业外购能源和耗能工质折标系数参照GB 21256和GB 50632中的推荐数据。

其中,炼焦用干洗精煤必须按国家《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给出的数值(1.014kgce/kg)进行计算,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不能任意选用。

用能单位自产的能源和耗能工质所消耗的能源,其折算系数可根据实际投入产出自行计算。

(2)电力折标系数有当量值和等价值两种,当量值采用0.1229kgce(860kcal)/kWh,等价值应采用项目所在省份上一年全省平均发电煤耗计算。

(3)各种能源折标系数编人能源平衡表中。 4 项目年能源消费总量核算

项目能源消费总量核算需要编制项目能源平衡表(示例附后)。 综合能源消费量符合以下3个平衡: (1)综合能源消费量=购人能源量+期初库存-期末库存-外调能源量

(2)综合能源消费量=企业各生产部位(扣除能源回收)能耗量之和+企业能源亏损量

(3)综合能源消费量=生产消费的各类能源合计-加工转换产出能源合计-回收利用能源合计

项目能源消费总量要分别计算电力折标系数,采用当量值和等价值两个不同口径。

此外,为了项目建成投产后与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保持一致,还要编制国家统计局P205表及P205-1表(示例附后)。

5 项目主要能效指标核算

核算项目吨钢综合能耗、各生产工序能耗等主要能效指标。 吨钢综合能耗核算遵循GB/T 2589的原则,并和能源平衡表中数据一致。

各生产工序能耗的计算方法参考下表。

为避免重复,各生产工序能耗指标可以直接采用工艺章节里评估的结果加以汇总。

6 项目主要能源经济指标核算

需要核算项目能源成本、能源成本占全部成本的比例、工业增加值能耗、产值能耗等能源经济指标。

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项目综合能源消费量/项目工业总产值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二项目综合能源消费量/项目工业增加值 项目总体能源成本占制造成本的比率=项目总体能源成本/项目制造成本

在计算产值能耗和工业增加值能耗时,项目综合能源消费量应采用等价值。

5.3 项目能效水平评估

1 吨钢综合能耗

需要评估项目吨钢综合能耗、各生产工序能耗及其他主要能耗指标。主要评价方法采用标准对照法、类比分析法和专家判断法。

吨钢综合能耗评估应采用类比分析法和专家判断法。吨钢综合能耗应和本项目类似生产规模、工艺流程、加工深度的企业进行类比分析;流程比较特殊的可以采用专家判断法。

钢铁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和产品加工深度,对能源消耗总量及强度指标(吨钢综合能耗)至关重要,不能随意以行业平均值为限,要对生产工艺、装备水平、用能结构做出准确分析和判断后,真实反映出项目能源消耗量及指标。

2 工序能耗

工序能耗评价应采用标准对照法和类比分析法。标准对照法应和GB21256,GB 21342和GB 50632等国家标准进行比较,其中新建项目必须达到限额标准的准人值及设计规范里的规定值。类比分析法要和国内主要钢铁生产企业的指标进行对比,得出对比结果。

其他能耗指标采用类比分析法进行能效对标。 吨钢综合能耗、工序能耗和其他能耗指标进行类比分析时,能效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应排名行业前5%以内,能效水平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应排名行业前20%以内。

在满足上述指标的同时,钢铁企业还应单独计算到一次材的吨钢综合能耗指标、铁前工序折吨铁单位产品能耗、炼钢工序单位产品能耗三项指标,并依据《国家节能中心能效评价技术依据(钢铁行业)》进行评价。

对于改扩建项目,应对项目改、扩建前后的能源消费总量、吨钢综合能耗、工序能耗、能源经济等指标进行对标分析。 5.4 小结

6 能源消费影响评估

6.1 项目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评估

1 项目所在地能源消费总量和增量预测

应结合项目所在地节能目标要求、能源消费和供应水平,根据所在地“十二五”发展规划、能源规划、“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等政府文件,定量分析项目达产期及达产期所处的五年规划期末当地能源消费增量。

项目所在地分两个层次,一是项目所在地级市,二是项目所在省份(下同)。省级能耗指标和总量要按国家下发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通知》数据核算,地市能耗指标和总量要按该省下发的政府文件或地方《“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数据核算。 2 项目能源消费增量计算

对于新建项目,其年能源消费增量为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对于改、扩建项目,年能源消费增量应为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与其申报所处五年规划期上一的综合能源消费量的差。

3 计算项目对所在地影响的参数并进行评估

将测算得出的项目年能源消费增量数与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预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判断项目新增能源消费对所在地能源消费的影响。计算项目能源消费增量占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的比重,计算m值,评价项目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

4 能耗(煤炭)的等量或减量置换方案及落实情况(如需) 说明项目能耗或煤炭的替代方案,介绍项目替代来源的现状、能源消费情况等,并说明已实际完成的消减量情况。 6.2 项目对所在地完成节能目标的影响评估

1 增加值能耗计算

建议根据生产法,计算项目达产后的增加值,并据以计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2 确定节能目标值

评估应向项目所在地有关部门了解、确定项目所在地节能目标要求。

3 对节能目标的影响评估

计算项目工业增加值能耗对所在省(区、市)、市(地、州)两级节能目标的影响,并进行评价。评价方法见国家节能中心有关通告。 6.3 小结

7 结论

应包含以下内容: (1)项目是否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产业政策,是否符合所在地规划要求; (2)项目是否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节能设计标准和规范; (3)项目有无采用明令禁止或淘汰的落后工艺、设备; (4)项目是否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节能新技术、新设备; (5)设备、工序、产品能耗及建筑能耗等是否达到国家、行业及地方规定的标准; (6)项目能耗指标是否达到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 (7)项目用能总量以及能源品种和结构是否合理; (8)项目采取的节能措施是否合理及达到的节能效果; (9)项目余热、余压、可燃性气体的回收利用及效果; (10)项目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及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的影响。

8 附录及附件

8.1 能源平衡表

钢铁生产企业能源平衡表应采用以下形式编制(示例)。

能源购进、消费与库存表(略)

第四篇:节能评估报告范本

****工程****单位工程建筑节能分部工程竣工质量评估报告

一、 工程概况

****工程位于上海市**区(县)**路**号,由**号房至**号房共**个单位工程组成,总建筑面积**m2。

**号房建筑物长**m,宽**m,共*个单元,建筑面积****m2;其中地下*层,地上**层,沿口标高**m。结构形式为****,围护形式为****。

**号房墙体节能分部工程含有以下**个建筑节能分项工程。其中: 墙体节能工程**************; 幕墙节能工程**************; 门窗节能工程**************; 屋面节能工程**************; 地面节能工程**************; 采暖节能工程**************; 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

空调与采暖系统的冷热源及管网节能工程*******; 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 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

**号房于**年**月**日开始施工,**年**月**日完工。

二、评估依据

1、设计文件、施工合同等工程项目文件。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各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国家和地方现行工程建设标准。

3、国家和地方有关建筑节能的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管理性文件。

三、监控情况

1、在工程项目开工前进行图纸会审,审查施工单位资格,审查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符合要求后同意开始施工。

2、审查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格,审查进场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质保资料,按规定进行外观质量检查,有复试要求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进行见证取样复试,符合要求后同意投入使用并检查其使用情况。

3、运用巡视、旁站、检查等方法进行工程质量监控。及时进行隐蔽工程验收、检验批验收,严格做到上道工序验收合格后同意下道工序施工。

4、按照规定做好现场实验、现场检测的见证。

5、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整改,把质量问题控制在过程状态。

四、质量评估 (一)墙体节能工程

1.材料:保温板的品种、规格、厚度和胶粘剂的品种,保温浆料的品种、规格,增强网的品种、规格、重量,锚固件的规格,饰面层的材料,饰面砖的规格、重量和粘结剂等主要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规定。保温板、保温浆料、粘结剂、增强网经复试,符合要求。

2.找平层:按照设计和施工方案要求对施工产生的墙体缺陷进行处理。找平层的材料符合设计要求,找平层与基层粘结牢固。

3.保温层(保温板):保温板与基层之间的粘结方式、胶粘剂涂刷面积、板材排列、拚缝处理等符合施工方案要求和标准规定。保温板与基层粘贴牢固,未有松动和空鼓。施工后及时进行抹面层施工。

4.保温层(保温浆料):保温浆料的粉刷厚度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时每遍厚度、间隔时间符合施工方案要求。粉刷厚度均匀,接茬基本平顺密实,无脱层、空鼓和开裂现象。

5.增强网:增强网的铺贴和搭接符合施工方案要求。对装饰缝、门窗四角、阴阳角等薄弱处和易碰撞处等特殊部位分别设置加强增强网。增强网未出现干搭接、皱褶、外露现象。

6.锚固件:后置锚固件数量、位置、锚固深度符合设计要求。

7.饰面层(砂浆):饰面层的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分两次抹压,抹压密实。 8.饰面层(饰面砖):饰面砖的铺贴符合施工方案要求。

9.检测:保温板与基层的粘结强度经现场拉拔试验,现场制作的保温浆料 2 同条件养护试件经复试,后置锚固件的锚固力经现场拉拔试验,饰面砖与基层的粘结强度经现场拉拔试验,均符合要求。

(二)幕墙节能工程

1.材料和构件:玻璃板块、石材板块、金属板块和隔热型材、保温材料等材料和构件的品种、规格、厚度、构造等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规定。幕墙玻璃、隔热型材、保温材料经复试,符合要求。

2.幕墙和保温材料安装:热桥部位隔热措施符合设计要求,节点连接牢固。镀(贴)膜玻璃的安装方向、位置正确。密封条安装完整,位置正确,镶嵌牢固,对接严密;幕墙在变形缝处的保温和密封符合设计要求。开启扇位置到位,密封条压缩合适,关闭严密。保温材料安装牢固,无松脱现象。

3.隔气层:隔气层按设计要求设置,完整、严密、位置正确。穿透隔气层处的节点构造采取密封措施。

4.通风换气系统:通风换气装置安装符合设计要求。

5.遮阳设施:遮阳设施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安装牢固,无松动现象。活动遮阳设施的调节机构灵活,并能调节到位。

6.冷凝水收集排放系统:冷凝水收集排放系统的冷凝水的收集槽、集流管、排水管、排水口的设置符合设计要求。

7.检测:幕墙的气密性经安装制作试件检测,符合要求。

(三)门窗节能工程

1.材料和构件:外门窗和玻璃的品种、规格、形式、工艺等符合设计要求,按夏热冬冷地区类别进行气密性等5项性能复试,符合要求。

2.门窗:金属外门窗隔断热桥措施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标准要求,金属副框的隔断热桥措施与金属外门窗隔断热桥措施相当。外门窗框与洞口间的间隙采用弹性闭孔材料填充,填充密实、饱满,填充后用密封胶封闭。门窗镀(贴)膜玻璃的安装方向正确,中空玻璃的均压管密封处理。门窗扇密封条、玻璃密封条安装完整,位置正确,镶嵌牢固,门窗关闭时压缩合适,关闭严密。

3.遮阳设施:外窗遮阳设施的尺寸、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安装位置正确、牢固,调节灵活、到位。

(四)屋面节能工程

1.材料:保温隔热材料的品种、规格符合设计要求,经复试符合要求。 2.保温隔热层:保温隔热层的敷设方式、厚度、缝隙填充质量及屋面热桥部位的保温隔热做法,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规定。板材粘贴牢固,缝隙严密、平整。松散材料分层敷设压实,表面平整,坡向正确。现浇(喷、抹)材料的配合比准确,搅拌均匀,施工连续,表面平整,坡向正确。隔气层位置符合设计要求,隔气层完整、严密。

3.通风隔热架空层:架空层的材料、架空高度、安装方式、通风口位置及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架空层内无杂物。架空面层完整,无断裂缺陷。

4.采光屋面:采光屋面的节点构造做法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规定。安装牢固,坡度正确,封闭严密,嵌缝处无渗漏现象。可开启部分的密封条安装完整,位置正确,镶嵌牢固,关闭严密。

5.金属夹芯板屋面:金属夹芯板铺装牢固,接口处和穿钉处密封,坡向正确,表面洁净。

(五)地面节能工程

1.材料和设备:保温材料的品种、规格符合设计要求,经复试符合要求。地面辐射采暖的绝热材料、低温热水系统的材料、发热电缆系统的材料等技术文件齐全,外观检查符合要求。

2.基层:经过处理的基层达到设计和施工方案要求。

3.保温层和隔离层:保温层、隔离层的设置和构造做法以及保温层的厚度符合设计要求。保温板粘结牢固,缝隙严密。保温浆料分层施工。穿越地面的金属管道采取断热的保温措施。

4.地面辐射采暖:绝热层铺设平整,相互间结合严密。加热管间距和走向敷设、管道弯曲、接头和固定等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规定。发热电缆的间距和走向敷设、弯曲半径、接头和固定,发热电缆的热线部分的穿管,温控器安装等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规定。找平层、防潮层、填充层、伸缩缝、面层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规定。

5.保护层:保护层的设置和构造做法符合设计要求。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 4 等地面面层无渗漏现象。

6.检测:地面辐射采暖的阀门、分水器、集水器组件安装前经强度和严密性试验、隐蔽前后经水压试验、发热电缆标称电阻和绝缘电阻检测以及系统试运行,均符合要求。

(六)采暖节能工程

1.材料和设备:散热设备、阀门、仪表、管材、保温材料等类型、材质、规格及外观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规定。散热器、保温材料经复试,符合要求。

2.采暖系统安装:采暖系统的制式符合设计要求。散热设备、阀门、过滤器、温度计及仪表安装齐全。室内温度调控装置、热计量装置、水力平衡装置的散热器:散热器、恒温阀的数量及安装方式符合设计要求。安装位置和方向符合设计要求,并便于观察、操作和调试。

3.

4.热力入口装置:采暖系统热力入口装置中各种部件的数量、安装位置和方向符合设计要求。热计量装置、过滤器、压力表、温度计、水力平衡装置及各类阀门的安装位置、方向准确,并便于观察、维护和操作、调试。

5.保温层和防潮层:采暖管道保温层、防潮层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规定。

(七) 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

1.材料和设备:设备、管道、阀门、仪表、绝热材料的类型、材质、规格及外观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规定。风机盘管机组、绝热材料经复试,符合要求。

2.送排风系统、空调风系统、空调水系统:各系统的制式符合设计要求。各种设备、自控阀门与仪表按设计要求安装齐全。水系统各分支管路水力平衡装置、温控装置与仪表的安装位置、方向符合设计要求。空调系统能实现设计要求的分室(区)温度调控功能。

3.风管:风管的材质、断面尺寸及厚度符合设计要求。风管与部件及风管间的连接严密、牢固;风管的严密性及风管系统的严密性检验和漏风量符合设计要求。需要绝热的风管与其他部件连接处有防热桥措施。

4.空调机组:空调机组、风机盘管机组、风机、换气装置和回收装置、自 5 控阀门和仪表等数量符合设计要求,安装位置和方向准确,连接严密、可靠。

5.绝热层和防潮层:空调风管系统及部件、空调水系统管道及配件的绝热层和防潮层施工,空调水系统的冷热水管道与支、吊架之间的绝热衬垫设置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规定。

6.检测:通风机和空调机组等设备经单机试运转和调试并系统风量平衡调试、系统的总风量与设计风量测试,风口的风量与设计风量测试,均符合要求。

(八)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及管网节能工程

1.材料和设备: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设备及其辅助设备、阀门、仪表、绝热材料的类型、规格、外观和技术性能参数均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规定。绝热材料经复试,符合要求。

2.冷热源设备、辅助设备及其管网系统:管道系统的制式符合设计要求,各种设备、自控阀门与仪表按设计要求安装齐全,空调冷(热)水系统能实现设计要求的变流量或定流量运行,供热系统能根据热负荷及室外温度变化实现调节运行。

3.其他设备:冷热源侧的电动两通调节阀、水力平衡阀及冷(热)量计量装置等自控阀门与仪表,锅炉、热交换器、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蒸气或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及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等设备,冷却塔、水泵等辅助设备的规格、数量符合设计要求,安装正确。

4.绝热层和防潮层:空调冷热源水系统管道及配件的绝热层和防潮层施工,冷热源机房、换热站内部空调冷热水管道与支、吊架之间的绝热衬垫设置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规定。

5.检测:冷热源和辅助设备单机经试运转及调试,经联合试运转及调试,均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或规定值符合标准规定。

(九)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

1.材料与设备:照明光源、灯具及其附属装置的选择符合设计要求。低压配电系统选择的电缆、电线经复试,符合要求。

2.检测:低压配电系统经调试,调试合格后对低压配电电源质量检测,对 6 照明系统的照度值和功率密度值测试,均符合要求。

(十)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

1.材料与设备:监测与控制系统所使用设备、材料及附属产品的品种、规格、型号、外观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2.监测与控制系统:.监测与控制系统安装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规定。 3.功能:系统的投入情况、监控、故障报警连锁控制、数据收集功能,空调与采暖的冷热源、空调水系统的监测控制系统的运行、控制及故障报警功能,通风与空调监测控制系统的控制功能及故障报警功能,照明自动控制系统功能,综合控制系统功能以及供配电的监测与数据采集系统等均符合设计要求。监测与计量装置的检测计量数据准确,并符合系统对测量准确度的要求。

(十一)建筑节能工程现场检验

1.外墙节能构造现场实体检验:外墙节能构造经现场实体检验,符合设计要求。

2.外窗气密性现场实体检测:外窗气密性经现场实体检测,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规定。

3.系统节能性能检测:采暖、通风与空调、配电与照明工程经系统节能性能检测,符合标准规定。

五、综合结论

**号房建筑节能分部工程按设计要求施工,工程质量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等国家和地方现行工程建设标准,质量控制资料完整,工程质量核验合格。

上海海龙工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项目监理组

年 月

附录:建筑节能分部工程竣工质量评估报告(编写示范)应用说明 标题

编写工程名称时应完整、简洁,要与项目报建、报监所用的项目名称一致。如上海市花园二期B标13号房建筑节能工程竣工质量评估报告,不宜写成上海市花园二期B标工程13号房单位工程建筑节能工程竣工质量评估报告。

工程概况

1、 单位工程中未涉及的建筑节能分项工程应删除。如不涉及采暖节能工程,应删除。

2、 单位工程中有关的建筑节能分项工程应写明该分项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构配件、设备以及构造、系统制式、主要技术参数等设计要求。如墙体节能工程采用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找平层为水泥砂浆,保温层为30厚膨胀聚苯板,胶粘剂为聚合物砂浆,辅助固定为尼龙胀管锚固件,增强网为耐碱涂塑玻纤网格布,抹面层为抗裂砂浆,饰面层为外墙涂料。

评估依据

GB50300-2001和GB50411-2007为建筑节能工程中两个主要验收标准,当涉及其他标准时可补充。如单位工程中有地暖工程时,可写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142-2004)、各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国家和地方现行工程建设标准。

质量评估

1、 单位工程中未涉及的建筑节能分项工程或建筑节能分项工程中部分评估内容应删除。如未涉及采暖节能工程,该分项工程应删除。如墙体节能工程未涉及保温层(保温涂料),该部分应删除。如屋面节能工程保温隔热层为板材,则松散材料和现浇(喷、抹)材料质量评估应删除。

2、 未编制在内的材料、设备等质量评估,可自行编写。 其他

本示范文本仅供各项目监理组在编写评估报告时参考使用,各项目监理组必须结合自己项目的具体情况编写,不得照抄照搬。

第五篇:节能评估报告范本(参考)

前言

主要说明节能评估项目的背景及任务的由来,项目前期工作委托和进展情况,立项批文时间和文号等。 概述评估工作及报告编写简况。

1总论

1.1评估依据

1.1.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核准申请报告

1.1.2评估报告编制委托书

1.1.3项目的相关批复文件等

1.2评估范围和内容

1.3评估遵循的政策、法规、标准及规范

1.4评估程序

2项目所在地概况

2.1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2.2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2.3相关产业政策及发展规划等

2.4能源供应状况和能源消费结构

3建设项目概况

3.1建设单位概况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3工程建设方案

建设背景、内容、规模;产品及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辅助设施和附属工徎;能源利用方案等。

3.4建设项目能源利用状况

3.4.1能源利用状况概述

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及数量分析(建设期和运营期);项目所采用的工艺技术、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对各类能源的消耗情况,是否符合节约能源的相关法规政策、技术标准和规范,是否考虑了优化用能结构等(方案比选)。

3.4.2能源指标及分析

主要包括分品种实物能耗总量、综合能耗总量、单位产品(产值)综合能耗、可比能耗,以及按单一能源品种考核的实物单耗、主要工序(工艺)单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和主要工序(工艺)单耗指标与国内外先进水平对比分析等。

3.4.3主要生产工艺系统的能源利用状况分析

1)工程总图布置方案

2)主要生产工艺系统

3)主要耗能设备

3.4.4辅助生产系统的能源利用状况分析

1)动力(热力)工程

2)供电照明

3)通风空调系统

4)给排水系统

5)自动控制系统

6)余热、余压综合利用等

7)其它

3.4.5附属生产系统的能源利用状况分析

1)建设节能

生产、管理和公共附属建筑物的总体设计、建筑节能综合指标、建筑维护结构热工性能、空调与通风、建筑采光与照明等的方案设计和设备选择;工业建筑与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特性的结合;控制指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等。 节能型建筑材料、设备与产品的选用。

2)其它设施能源利用状况分析

4建设项目合理用能评价

4.1工程总体布置方案

4.2工艺系统合理用能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措施评价

4.3辅助生产系统合理用能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措施评价

4.4附属系统合理用能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措施评价

4.5项目系统节能和能源综合利用状况评价

4.6评价结论

5节能对策措施及效果分析

5.1建设项目拟采用的节能对策措施

5.2节能对策措施的技术经济性分析(方案比选)

5.3节能效果分析评估

5.4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的节能对策措施建议 6结论与建议

6.1建设项目工程方案节能评估结论

6.2对建设项目工程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全过程合理用能的建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下一篇:教你做气质女神的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