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全面发展

2022-08-17

第一篇:抓住机遇全面发展

抓住机遇 持续发展 全面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学校建设情况汇报

东港市第八中学

2014年10月28日

抓住机遇 持续发展 全面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

近几年,党和国家把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摆上了优先发展的战略 位置。农村学校的发展乘上了时代的动车,我们第八中学在上级教 育行政部门和当地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软硬 件建设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各项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于 2011 年 10 月通过省普九“双高水平”验收。贯彻落实《辽宁省教育 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的通知》精神,2013 年春天,东港市吹响了向义务教育强县迈进的号角,对全市义务教育标准化 学校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学校发展又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抓住 机遇,迎接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我校按时完成前一阶段工作任务, 全面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亮点特色工作

第八中学位于港城东部,隶属新兴管理区。 学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占地面积 17000 平方米,有教学楼 1 栋, 建筑面积 2680 平方米,实验楼一栋,面积 1350 平方米,还有 300 平方米 的同时容纳 300 名师生用餐的食堂。 学校现有教职工 35 人, 教学班 9个,学生 280 人。各种教学设施比较齐全,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 要。 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牢固树立“治校、强师、爱生”的管理理念,坚持规范办学、打造特色、 狠抓质量、科学发展,办规范加特色学校,培养合格加特长学生。努力建 设爱心校园、温馨校园、同心校园、创新校园,全面推动学校工作向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迈进。

(一)深入学习,科学规划,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 2013 年 9 月 10 日,东港市召开创建基础教育强县动员大会。会后,学 校组织班子成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会议精神,成立了学校标准化建设领 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召开了学校标准化建设动员会,组织全体 教师认真学习省、市、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干部 教师对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目的、意义、标准有了明确而深刻的认识。 学校对照《辽宁省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评估方案细则》进行了认真的 自检自查,找出学校在依法办学、队伍建设、学校管理、办学条件、信息 化建设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准确详实地掌握标准化学校建设 的基础条件,明确了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学校 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规划了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步骤和路径。为此项工作 扎实、有序、卓有成效的开展提供了可靠保障,特别是依法办学、队伍建 设、学校管理、教育质量等内涵发展,学校责无旁贷,应采取得力措施, 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效率推进,高质量完成。

(二)领导重视,加大投入,办学条件根本改善。 2010 年以来,在学校办学条件达到省“提高水平”标准的基础上,区 政府又投入资金 20 万元改进食堂, 市政府投资近百万元增添 30 台 微机、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室9个、学生桌椅 300 套、黑板 22 个、图书柜 18 个、图书 18000 册,更换办公桌椅 50 套,新建物理生物实验室各一个, 新投入 10 万元的实验设备,5 万元的体育器材和 6 万元的音美设施。学校 自筹资金近 20 万元,铺甬路方砖 1000 多平米、维修自来水及下水设施、装修 多媒体教室、安装路灯、粉刷墙壁、安装校园监控、维修教学楼楼梯、安 装会议室 LED 电子屏等,大大改善了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为学校 标准化建设工作办学条件的改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依法治校,规范办学,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法规,规范教育教学管理,严 格执行课程计划,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减轻学生课业 负担。规范考试管理,严格控制考试次数。规范安全教育和管理,做到宣 传教育在先,组织制度健全,防范措施得力,确保师生平安。

(四)创新思路,特色办学,促进学校自主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积极探索符合我校实际的特色办学、 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并在养成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校园文化建设等方 面形成一定特色,特别是在体育方面特色鲜明,为此我们把创建体育特色 学校作为着力点和突破口,进行了努力探索和大胆尝试,并取得了成效。 学校经过调研,将篮球运动确定为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制定了目标规划, 形成了文化氛围,编写了校本教材,制定了活动方案,提供了场地器械、 时间、师资等保障。编排了篮球操,每天 30 分钟的篮球大课间活动,由球 操和分组篮球活动两部分组成,学生人手一球,积极参与,身体得到锻炼, 篮球技术得到训练,运动水平不断提高。活动突出“健身、娱乐、练能、 养性”的主旨,发挥其全面育人的作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五)措施得力,控辍保学,辍学率得以有效控制。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是关键。学校在依法控辍、管理控辍、 扶贫控辍、教改控辍上大做文章,并强化爱心控辍。我校认真贯彻落实省 市有关精神并积极争取镇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实行“双线”控辍。一条线 是区和村实行镇机关干部包村、村委会成员包组、小组负责人包户的校外 承包制。一条线是学校和教师、学校领导包年级、年级教师包学生的校内 承包制。镇与校、学校与村、学校与班主任及家长签订责任状、层层落实 责任,制定了村规民约,建立辍学生日报制度、家访制度,将控辍保学工 作与班级、教师量化考核、评先评优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几年来,学 校不折不扣地落实上级学杂费、书本费、住宿生住宿费减免政策和贫困住 宿生补助政策。并争取各种捐款救助近百人,解决了特困生因贫辍学的问 题。对学困生,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生活上关心、学习上辅导,成立 学习小组,一帮一结对子,千方百计缩小他们在学习上的差距,培养他们 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使他们圆满完成学业。与此同时,学校还通过改善办 学条件,增强环境吸引力,建设爱心校园,增强学校感召力,和谐师生关 系,增强教师亲和力;加强班集体建设,增强了集体凝聚力,培养团队精 神,增强学生向心力。各种举措,使辍学率始终控制在 1.5%以内。

(六)聚焦课改,提高素质,两个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按照局长提出的“品德高雅、敬业奉献、以人为本、公正廉洁”的标 准和“讲学习、讲修养、讲付出、讲形象”的要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 教师队伍建设。全面贯彻市师德师风建设会议精神,深入学习《中小学教 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优秀教师先进事迹,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素 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学校始终坚持尊重教师、信任教师、服务教师、发展教师的原则。积 极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使专任教师本科率大大提高。积极组织教 师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的计算机、普通话、政策法规、新三功、新课程等培 训活动,三年来,有目的、有重点,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学期初 任课教师全员参加县学科知识培训,并组织教师参加市学科知识考试;全 校教师进行农远校本培训。教师农远教学技术应用能力大幅度提高。为农 远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促进老师专业发展,学校开展了“新三功”培训与竞赛活动。采取培训— 自学—竞赛—总结四步法,分别对评课、命题、质量分析基本功进行了培 训,并相应开展了竞赛活动,全校 29位专任老师全程参加了此项活动,有 5 位老师被评为校“新三功”大赛一等奖,并参加了市新三功大赛。为进 一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全校进行了“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评课”校本研训活动,并创新反馈评价方式,收到了较好效果。 对全校教师进行了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三字一话”培训,接受了市语委 检查验收。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组织教师 进行了电子白板应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评课”校本研训活动,并创 新反馈评价方式,全校 40 岁以下教师均写出了电子白板应用教学设计,每 人上了一节电子白板应用公开课,全校教师进行了听课,并写出评课稿, 收到了较好效果。

(七)适应形势,创新方法,形成特色德育管理模式。

1、加强制度建设。 在坚持原有德育制度的同时制定完善学校安全制度及食堂卫生管理制 度,并制定相关应急预案。

2、加强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以行为规范为突破口, 以七年级新生为重点对象, 开展 《中学生守则》 、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系统学习——对照落实——自检自查——典型 激励——体会反思——巩固提高系列活动,收到了显著效果。

3、加强安全教育,召开安全教育校会、主题班会,制定安全制度应急 预案,签订安全责任书,定期进行安全排查、消除隐患。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健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聘请县心理教育专家徐永政老师为全校学 生做心理教育讲座,学生受益匪浅。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配专门的心理 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5、加强三结合教育。 2009 年以来,学校精心组织四次大型家长会,每次都有数百余名家长 云集我校。会上,我校聘请家长学校讲师团成员韩春胜做家长指导,我校班主任教师对家长进行了家教培训,并代表学校向家长 提出了“认清形势,确定目标,关注子女,把关定向,提供保障,沟通情 况,互相理解”7 项要求与希望,并做出了 4 项承诺,以班为单位班主任 做了中心发言,家长参观了学校,看了学生的作业及成绩,了解了学生在 校各方面情况,阅读了学生及学校致家长的一封信,在“心桥”问卷上写 下了对学校、教师的希望、要求及建议,对教师进行师德问卷评议打分给 自己孩子做了留言,家长也进行了家教经验交流,达到了家校沟通,家长 与教师的交流,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校也接受了辽 宁省家长学校示范校的检查验收,受到好评。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我校高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在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作用,不断加强 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的品 位。我们规化了走廊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按照

一、

二、

三、四个楼层分别 精心设计走廊文化,对学生进行了 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文化熏陶。

(八)优化方法,深化课改,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按照“有效指导,有力推动,有据考评,有奖激励”的“四有”原 则,加强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市教育局《新课程教学常规》学校从课前准备, 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作业批改、考试评价等方面制定实施细则,并全面 付诸教学实践。

3、加强校本教研工作,集体备课制度化、经常化。在县教学工作演练 现场会上,语文组代表我校教研组展示了我校集体备课的现场,得到了与 会领导的肯定。

4、积极构建“导学探究,分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推动课学教学改 革。

5、学校体育及艺术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果。研发以篮球及管乐为主要内 容的校本课程,形成学校特色。

二、自查达标情况

1、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1.14m我校有物理实验室1 个,生物实验室 1 个,化学实验室 1 个,有音乐、 美术教室各 1 个,计算机教室 1 个,多功能教室 1 个,图书室 1 个,总面 积 930 m ,基本满足相关教学需要。

2、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 15.6 m有篮球场 2 个,排球场 1 个,足球场 1 个。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2800.16 元 经过自检自查,学校理化生实验设备器材,体育、音乐、美术、多功 能教室、计算机、图书等总价值 87.3 万元。距教学需求尚有差距。

4、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 11.3 台 学校有计算机教室 1 个,学生机 32 台。

5、生均图书 41.6 册 学校图书室藏书 115000 册,生均 41.6 册,比标准多 1.6 册。

6、职生比 1:13.5 学校专任教师 35人,职生比 1:13.5。

7、学校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 0.055 学校专任教师中获大学本科学历 27 人,生均等于规定标准。

8、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 0.059 个 学校中、高级职务教师28 人,生均 0.059 个,符合规定标准。

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对照标准,认真自查,存在如下问题:

1、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对照标准尚差科技活动室、网络控制室、卫星 接收室、体质测试室、安全监控室、地理教室、德育展室、书法教室、语 言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等。图书室、卫生室、体育仓库, 使用面积严重不足。多媒体教室只有 10 个,比标准少 2个。

2、学校生均体育运动场面积虽然达标,但没有运动馆。

3、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对照标准相应, 但配置不完善。班级缺失清洁柜、物品柜等 ,综合实践活动室 、卫生室缺失设备。

4、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距标准少 2.7 台,所缺总数 22 台。

综上,学校在硬件上距标准化学校标准尚有一定差距,需学校对照标 准,找出差距,争取政府支持,挖掘内部潜力,开源节流,挤出资金,因 校制宜,解决问题,缩小差距。学校也将通过加强学校管理和队伍建设, 深化改革,狠抓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尽快高标准实现义务教 育标准化学校的目标,办人民满意学校。

东港市第八中学

2014年10月27日

第二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同志们:

我受上届党委委托,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同志们予以审议,并提出宝贵意见。自中共加北乡上一届委员会换届以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全乡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加北乡党委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进一步抓好结构调整,突出特色、绿色,发展定单、效益农业,加快牧业生产步伐,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打造服务型政府,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奠定了基础。

一、前三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三年,是我乡经济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三年,也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三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乡上下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工程,顺利完成了上一届委员会确定的主要工作目标,为全乡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农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2005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3869万元,较2003年增长22.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68元,比2003年的2855元增加413元,增长14.5;乡镇企业总产值达586万元,同比增长5.85;农村居民住房砖瓦率逐步提高,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乡村面貌日新月异。一是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向上争取扶贫资金37.2万元,发展肉牛养殖156头,建立村级畜牧综合服务站1个,修缮村屯路18公里,修缮新建桥涵20座。水利部门为农村投资800余万元,打凿人畜饮水机井46眼,有效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加大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1)改水改厕工程顺利实施。有500余户村民吃上了自来水,建造50个标准化厕所。(2)投入近10于万元,对全乡高低压线路进行改造,更换老化电线杆65根,老化电线近10公里,确保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电安全。(3)对村屯路进行了改造。投资33.2万元,修沙石路13公里;投资12万元,为五一村新修了600多延长米的油漆路面,解决了五一村村民40年来行路难的问题。(4)投入资金近3万元对对村屯环境进行绿化美化。(5)投资7万多元对加北村部、幸福村部和五一村部分别进行了维修、打水泥地面,极大地改善了乡村的办公条件;投入5万余元,对乡政府办公室进行维修、粉刷;投入4.5万元,对通乡公路面两侧的民房进行样板房改造。(6)投入6万余元,更换加北村主道两侧的板杖子、幸福小学板杖子、五一小学板杖子共计3031.5延长米。扶正打齐板杖子近24公里,板杖子达到了整齐划一,整齐美观,(7)投入资金16万元,为幸福小学修建了1500平方米的操场。(8)乡政府院内东侧新建一套7万于元的健身路径。

——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文明乡镇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在广泛开展“树、比、促”、“五学、五帮、五比”活动基础上,深入开展“走田头、坐炕头、当带头”、“学比帮,奔小康”等主题实践活动,提高了干部职工服务水平和村民的文明素质。我乡被省政府授予“全省环境优美乡镇”称号,荣获加区文明城区创建活动一等奖。

——生态乡镇创建取得了新成就。利用地缘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业,大幅度的调整了种植结构。增加了无公害绿色保护地面积及春夏菜种植面积,重点培植了幸福村无公害肉、蛋、禽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了“笨”字号特色养殖业。我乡被地委授予“地级生态乡镇”称号。

——平安乡镇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健全信访工作制度,建立了加北乡信访工作网站,妥善处理了村民的来信来访问题。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抓好安全、防火、防汛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我乡被地委授予“平安乡镇”称号。

——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扎实推进。认真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两风”建设和第

二、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等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尤其是认真履行工作程序,严把各个工作环节,扎实进行高标准、高质量地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实现了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多次在地区、加区举办的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第三批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代表加区接受中央巡视组的检查验收,并受到好评。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以争创“五好乡党委”、“五好村党支部”为目标,紧紧围绕发展的大局,贯穿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条主线,以“三级联创”为载体,大力加强全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来,建立了党建目标责任制、党委成员包村、农村无职务党员定岗定责等30余项制度,做到了党支部“三会一课”活动的正常化、经常化。三年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

到了跨越式发展,乡党委书记被省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乡党委被地委命名为五个好乡镇党委;一个村支部被区委评“五个好”村党支部,两个村支部被区委评为标准化党支部,15名党员被区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名村党支部书记被区委评为优秀党委工作者,1名村党支部书记被区委评为“三强式”村党组织书记。

——领导班子和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切实按照《干部任用条例》和“五个注重”选拔推荐任用干部,得到了上级组织、干部职工和社会的认可。以村“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坚持德才兼备,重政绩选干部的用人导向,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使全乡的村级干部队伍的素质较上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年龄、文化等结构上较上届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整体能力较上一届得到了增强。

——党风廉政建设取得实效。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不断完善内部各项廉政制度,切实抓好乡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的两公开工作,真正做到了“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加北乡被地委命名为“乡村务公开先进集体”,乡党委被区委评为党风廉正建设先进集体。

——以人为本,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乡党委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执政理念,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本观,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推进全乡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一是坚持科教兴乡战略,认真抓好“普九”工作,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进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几年来,乡中心学校在统考中和综合评比中都保持了位居全区前列的好成绩。为提高全民素质、培养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切实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每年约组织1500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城里和外地打工,促进了农民增收。三是有效将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提高了人口素质。四是认真执行国家税费改革、减免农业税、小学“一费制”和农村独生子女的“两免一补”及农村计划生育部分奖励政策,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的工作。五是建立了以大病救助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2004年我乡参合率为50.4;2005年参合率为64.4。2006年参合率为80。两年来,农村合作医疗发放补助资金20万余元,受益农民达156人次;民政给我乡困难群众大病救助补发资金近6万余元,受益农民达76人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六是认真搞好民政低保、五保、优抚工作。自开展农村“两个”必保工作以来,累计救助贫困家庭1000余户,累计发放救助资金共计40余万元。得到救助人口1800余人。在农村助学方面区委、区政府采取农村初中就读到县集中办学的办法,对每位学生实施政府补助,每人每月补助50元,特困生每人每月补助150元,实施“阳光工程”救助贫困儿童,每名副科级以上干部自愿救助一名特困学生,全乡共有7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共包袱贫困生7名,每年累计为贫困生资助2100元。几年来,政府对我乡农村教育仅此一项投入80余万元,受益学生达1100人次。目前全乡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认真搞好救济粮款发放兑付工作,确保了灾民和弱势群众的正常生活。

三年来,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乡党政班子精诚团结,全乡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许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发展后劲不足;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大;安全生产、信访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以及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今后五年的工作中,全乡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达到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持续在5%以上。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揽全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产业化为途径,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发挥城郊优势,加快生态农业建设步伐,加强党的建设,全面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要实现上述目标,今后五年,要重点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实施“筑垒”工程

一是继续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继续提高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领导艺术水平,使之具备较好的素质,制定基层领导干部及党员学习、教育计划,加强对基层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是继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继续巩固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认真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使三个村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加强。配齐、配强基层党支部班子,增强村级支部的战斗力,达到乡党委“五个好”和村支部“五个好”的具体要求。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继续开展“争先锋、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田头、坐炕头、当带头”主题实践活动,加大对乡、村党员的培训力度。采取办培训班、讲座等形式宣传党的政策和理论,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上水平,上台阶。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加强对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的教育管理。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新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精神和荣辱观教育,努力开创反腐倡廉工作新局面。做到警钟长鸣。加强对党员、干部和村组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不贪不占,树立干部的良好形象。

二、实施“结构调整”工程

要以种植业结构调整、畜牧业“主辅换位”、富余劳动力输出、冬贮和小作坊规模化经营、山产品采集等方面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农业方面。要进一步合理布局,加速结构调整的步伐,种植适应各村特点的时令蔬菜品种,瞄准城里人的“菜篮子”,做到需要什么种什么。依托丽雪淀粉厂,发展种薯和商品薯基地,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继续搞好绿色马铃薯基地建设,保证绿色种植面积,在加北村建立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

二是畜牧业方面。实施“主辅换位”战略,加快畜牧业发展步伐,充分利用现有的草场资源,积极为畜牧养殖专业大户协调专项贷款和发展资金,使全乡的畜牧发展逐渐成规模。

三、实施“民心工程”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服务,为农民群众多做实事,做好事,切实为群众解决问题,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打造“民心工程”。

一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按照走城市化道路,城乡一体化的原则规划新农村建设,坚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量力而行,逐步实施,抓好省级试点村加北村、地级试点村幸福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把我乡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生态协调、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是加大农民工培训和维权工作。要借助加区城市建设、餐饮服务等行业不断发展的好形势,乡村两级要不断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有序地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农村闲置人员得到妥善安置,从多个角度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开展对农民工的专项培训,为农民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使农民工能够掌握基本的“就业”技能和出去“再就业”的法律意识,懂得有效的维护自身的利益。

三是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切实解决职工、农民群众和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进一步规范低保工作程序,坚持动态管理、属地化管理和公正、公开的原则,实现“两个必保”和“应保必保”。继续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体系,解决更多困难群众的看病就医问题。做好乡干部包扶和相关部门对接包扶的具体工作,使扶贫解困的求助工程不断延伸和扩大,保证弱势群体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四、实施“文明工程”

我们要继续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以“三互”为载体,继续在村民之间开展互相学习、互相评比、互相帮助的活动,在做好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同时要坚持提高人的素质,创造清新幽雅、安全文明的生活环境。

一是要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达到“五化”,就是农村软硬环境实现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优化。要以活动为载体,以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为目的,在全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提高村民素质工作。发挥公民文明学校的作用,由传统走向创新,采取灵活多样、适合农村便于农民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和引导,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以各小学为阵地,抓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二是深入开展“三培养”活动。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生产力、壮大农村实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来进行,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以“五个好”为标准,进一步推行农村党建“三培养”活动,要把农民中率先勤劳致富的先进积极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勤劳致富的优秀党员培养成村、组干部;把党员干部培养成带头勤劳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模范。用“三培养”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检验“三培养”活动成效。

三是要开展好各种创建活动。做到“五改”,即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房。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改善农村环境、普及科技知识、倡导移风易俗为重点,大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的评比活动,60的住户达到六星级以上标准。同时,在机关开展文明职工、文明科室的评比,在广大干部中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学习活动,通过评比,提高职工的素质,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继续巩固精神文明创建成果,在现有的良好基础上力争在地区文明乡镇评比中再创佳绩。树立一批农民中的优秀典型,大力宣传,以点带面,形成文明向上的良好氛围。

四是创建达标乡镇。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农村基层的工作,任务多,工作量大,新生问题层出不穷。因此我们要确保农村教育、计生、民政、医保及环保等五项工作都要达标。要认真落实好中央、省、地各项农村改革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坚持依法护农,堵住假劣农资流通渠道,严格禁止坑农、害农案件发生,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及时化解矛盾,重视信访工作,接待处理好农民来信来访,认真解决问题,确保农村大局稳定。

五、实施“施政工程”

一是依法行政,建设依法政府。按照建设阳光政府的要求,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严格按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职能,接受监督。建立行政执法监督和群众举报制度,进一步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努力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

二是转变职能,建设服务政府。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体制创新,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三是转变作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主要精力用在工作上,多熟悉情况,多研究工作,加强对业务工作的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要着力解决业务不精,浅尝辄止,不在状态的问题,努力做到情况明,数字准,效率高,作风正。要善于领会上级精神,研究政策取向,把握工作导向,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大政策、资金和项目争取力度。工作要有争先意识,争创一流意识。

四是廉洁自律执政为民。时刻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为群众办好事和实事上,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恪守党纪国法,做到清正廉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思想,以清新的政风和廉洁的形象取信于民。

同志们!我们这次大会,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奔小康步伐的动员大会,是凝聚人心的大会,是鼓劲的大会。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在省、地、区委的领导下,动员和带领全乡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把我们加北乡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第三篇:三论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论牢牢抓住历史机遇、 三论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归根结底取决于这个国 家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和历史文化条件。 新中国成立 60 多年, 我们对于走什么样的政治道路, 早已有了明确的回答。 这条道路, 凝聚着几代人的艰辛探索, 积累了近代中国百余年历史经验, 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和人民的愿 望。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 统一,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中国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这条政治道路的 重大意义。 这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出发的重要战略部署, 是我们牢

一、尊严和权威。 从党的领导体制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到以党内民主带

动人民民主的实践;从大刀阔 斧地推进机构改革, 到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政管理体制; 从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 身制;到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从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到城乡同权的选举制度改革、扩大公 民有序政治参与;从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到建立和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政 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 汇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大潮, 推动社会主义中国不断创 造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 第一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看生产力 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 新中国成立 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们国家面貌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充分证明,我们实行的政 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具有强大生命力。 不断深化的政治体制改革,赋予社会主义制度新的生机活力,进一步发挥了社会主义 制度的政治优势,既能广泛发扬民主,又能实现高度集中;既能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 力,又能最大限度地集中社会资源、提高国家效率。九八抗洪,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上 海世博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在关键时刻、重大时节,正是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优势, 催生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使我们能够昂然战胜自然风险的挑战、 经济危机的冲击、**的考验,使我们能够圆满组织、成功举办各种重大国际活动,在 中华大地创造奇迹。 对于这一点,即使是一些西方学者也不否认。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发展 成果,为人类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提供了重要经验。那种认为改革开放 30 多年,经济发展 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的看法既有悖于客观规律, 也不符合客观事实。 当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可 能一蹴而就。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无论是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相比,还是 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新要求相比,仍有不足和弊端,依然需要不断改 革和完善。 经过 30 多年的改革探索,我们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我国发展的重 要战略机遇期, 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我们有必要认真总结 和长期坚持这些来自实践、符合规律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最为核心的一条,就是要把握正 确政治方向。只有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才能有力保证政治体制

制改革目标的实现,为党和国家 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深 化政治体制改革,要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政治体制改革不是要削 弱而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是要抛弃而是要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 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同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方式的完善同 步推进,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改革是社 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最终目的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充分发 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充分发挥我国政治制度对发展人民民主、保障国家统一和安全、促 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优越性。 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进行, 而不能 背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 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是我们党和人民在深刻总结长期实践正反两方面 经验的基础上,在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环境中确立起来的,是我们党和人民尊重国情、尊重历 史的正确选择。我们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决不能照搬西方政治体制模 式,搞多党轮流执政和三权鼎立那一套。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循序渐进、扎实推进。在 我们这样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搞政治体制改革, 必须从实际出发, 与我国生产关系和生产 力发展相适应,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与我国历史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水平相 适应,有秩序、有步骤地展开,决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更不能华而不实、空喊口号。 走自己的路 这是中国在饱经沧桑、历经磨难之后认识到的真理,也是中华民族面向未 来、 壮大发展的指南。 牢牢抓住历史机遇,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上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四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结合西部大开发政策浅谈我司今年工作思路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远瞩,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其根本就是为了要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就我司而言,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思想观念落后,经营机制陈旧,管理水平低下,工程利润不高,职工生活水平偏低等。这些问题,只能通过发展来解决,要随西部大开发的步伐,积极做好当前正在做的工作,抓思想观念的转变,迎头奋进,为我司的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为此,我司紧紧围绕西部大开发战略,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订今年的工作思路。

一、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策为契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公司今后的工作做思想上的准备。

实现工作方式方法的巨大转变,政策、路线的贯彻落实和企业发展的持久稳定,思想观念是基础。西部大开发各项优惠政策来之不易,要通过各种学习、宣传、解释工作,把情况讲清,政策讲透,逐步培养职工参与的责任感、紧迫感,一改过去那种思想僵化,观念落后的局面,把职工思想调整到实事求是,大胆开拓 ,勇于创新的状态上来,使各项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铺开。

二、开展专题研究工作。要对中国加入WTO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行专题研究,研究这些战略给我公司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同时要加强信息工作,注重政策研究和市场调研。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任务,金融信贷将对主干线公路等项目进行重点支持。同时,国家鼓励外商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允许外商在西部地区依照有关规定投资市政公用企业和其他承诺开放领域的企业。这些是我们建筑企业的重大机遇,我们要借此机会,改善公司的人才结构和机械设备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公司的软件和硬件建设,提高公司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使公司不断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并稳步发展。

三、抓紧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除了在西部地区优先安排建设项目外,还要加强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资本金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项目环境监督管理制等制度的建设。我公司要结合这些制度,制定相应的工程管理办法,特别是要抓紧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把好工程的质量、进度和安全关,注意文明施工,注重环保,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业务剥离。即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将符合优惠政策的业务剥离,成立新的公司或二级法人机构,不断拓宽经营渠道。xx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中规定: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西部地区新办交通、电力、水利、邮政、广播电视等企业,企业所得税实行两年免征、三年减半征收。结合上述税收政策,公司考虑一方面尽可能地将符合优惠政策的业务剥离出来,成立新的公司或二级法人机构,尽量争取能享受到上述税收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努力拓宽其他经营业务,以用好用足这些政策,给公司的发展注入活力。

五、拓展国际市场。要加强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考虑开展国际贸易业务。国家将进一步扩大西部地区生产企业对外贸易经营自主权,鼓励发展优势产品出口,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到境外特别是周边国家投资办厂,放宽人员出入境限制。结合这些政策,公司要借助在孟加拉国从事工程承包施工十余年的优势和经验,一方面继续扩大在孟加拉国的工程承包,另一方面还打算成立海外分公司,长期在孟加拉从事工程业务,也可以考虑从事劳务输出、投资办厂,拓展公司的生存空间。同时,考虑争取独立的对外贸易经营自主权。

六、吸引和用好人才。要制定有利于公司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随着工资改革,逐步提高一线工作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的工资收入,使其高于或大大高于公司的平均水平,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他们愿意在公司最需要的地方发挥作用。允许职工根据自己的工作特长在公司范围内择岗作业,合理流动。鼓励富余劳动力合理转移,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富有经验的人才,引进有朝气、有闯劲的年轻人,并加强培养锻炼和提高。要逐步由生产型经营转到管理型经营上来。

七、提高技术含量,发挥科技主导作用。一方面加快施工机械的更新换代,旧机械的维修、报废工作要加紧进行,新工程按不少于5%的资金购置新设备,另一方面要积极学习和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八、做好对外关系。一是争取上级机关和业务部门的支持,用好用尽各项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为公司进行各项改革,搞好经营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氛围;二是结合西部大开发,与西部、中部和东部兄弟单位乃至其他行业单位加强学习、交流与合作,共同抵遇市场压力,提高竞争能力,拓宽生存空间。

九、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一是要加快企业改制工作,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有实效地开展改制工作,加快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二是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和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断调整经营机制和机构设置,确保机构设置合理,运作良好。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招投标工作,在招投标工作中除了加强培训,提高做标水平外,还要形成一个制度,既给压力,又出台重奖政策,充分调动职工和有关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广集信息,提高中标率。

四是要进一步加强清理债权债务工作力度。一方面要加强对债权的追讨力度,通过包括法律手段在内的各种措施追回一切可能追回的债权;另一方面要尽一切努力逐步清偿有关债务,并做好对债主的解释工作,争取谅解,避免引发更多的官司。

五是加强筹资和用资管理。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为企业筹措资金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公司要进一步研究筹资的渠道、数量和结构,降低筹资成本。在此基础上,管好和用好资金,既确保在建工程的顺利开展,又保证其他投资和管理业务的正常运转。

六是理顺劳动关系,改革分配制度。要精减非生

产性人员,实行先定编定岗后定人,竞争上岗的做法,同时进行相应的分配制度改革和医疗制度改革,真正体现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原则,彻底打破大锅饭,充分发挥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七是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工作要从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发挥作用,特别是要从事前和事中发挥作用,做到既能防患于未然,又能在事中进行及时制止和纠正,以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八是继续严格执行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工程质量,提高管理水平。要逐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并做好向2000版转版的准备工作,要把贯标工作与分配制度挂钩,从严要求。

十、继续加强班子团结和班子建设工作。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和艰巨的历史任务,如何结合西部开发的政策把公司的工作做好,领导班子作为决策者和带头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通过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和统一行动,把班子建设成为一个团结、务实、民主的班子;要通过加强学习,吃透西部大开发的精神和政策,研究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推进公司的改革和发展。

西部大开发,对于地区均衡发展,消除贫困、环境保护三个方面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我公司来说,更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公司一定会抓住机遇,学习和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加快公司的发展,并为西部大开发作出公司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抓住机遇 迎难而上 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我们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自治区党委六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了我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半,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的奋斗目标。我们通过认真总结、汲取巴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综合分析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历史机遇和制约因素,认为巴州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应当在自治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从加快发展的条件来讲,我们具有三方面的有利条件。

首先,巴州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从资源条件来看,巴州是一个资源大州。

一是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塔里木盆地现已落实年产800万吨原油和120亿立方米天然气、稳定输气30年的资源储量,有条件建成新疆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

二是矿产资源众多。已发现和探明储量的有54种,特别是有些矿产在全国、全疆占有明显优势。如蛭石储量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92%;石棉储量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30%;钾盐储量占全国保有资源储量的54.7%;花岗岩、菱镁矿、红柱石等资源储量在新疆也居前位。

三是水土资源开发潜力大。全州地表水年径流量106亿立方米,地下水可采储量29亿立方米,有可开发优质荒地2100多万亩,具备大规模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

四是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拥有23项全国之最和48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占全国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70.6%、新疆的85.5%,自然景观、民族风情、历史文化遗产独具特色。上述四大优势资源构成了巴州中长期发展的比较优势,也是巴州实现后来居上的重要物质基础。从地理位置来讲,巴州地处南北疆结合部,承北启南,是进入南疆的门户和开发南疆的桥头堡,已基本形成铁路、航空、国道、沙漠公路、管道立体交通网络,通讯、能源和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对内具有融合发展的条件,对外可以辐射南北疆。

其次,巴州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全州国民生产总值保持了年均11.7%的增长速度,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持续的起飞阶段。2002年全州的经济总量已占到全疆的近十分之一;全口径财政收入18亿元,占自治区全口径财政收入的8.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达到3008元。并且经过这几年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争取国家支持,已经储备和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后续产业。

第三,巴州境内驻州单位和驻州部队较多,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能力。州域内驻有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南疆铁路临管处、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等200多家中央、自治区单位和农二师所属的农垦团场,长期以来,军地、兵地、油地、路地之间相濡以沫,风雨同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在实践中成功探索出了一条融合发展的路子。只要我们凝聚全州上下的力量,充分发挥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集中力量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就一定能够实现乘势而上。从发展机遇来讲,巴州目前正面临着两大历史机遇。第一大机遇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这是巴州目前最大,也是最现实的机遇。巴州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规模和基础,主要得益于抢抓了五次大的历史机遇。这五次历史机遇:

一是20世纪50年代初新疆和平解放后,根据当时党中央的决定,王震将军率领的一野二军步兵第六师集体转业到巴州屯垦戍边,即今天的兵团农二师。农二师成立后,在巴州进行的大规模生产运动,极大地促进了巴州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建设。特别是农二师广大干部职工的那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精神,极大地鼓舞和激发了巴州各族干部群众发展生产的热情。

二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根据当时国防建设的需要,国家在巴州设立了21基地,伴随21基地的建设,铁门关水电站的上马、国道314线的改扩建,极大地改善了巴州的能源、交通和通讯状况,也为巴州今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南疆铁路通车至库尔勒市,奠定了巴州在南疆地区的“旱码头”地位,使巴州成为南疆地区重要的物资散集地。

四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陆上石油“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战略决策,在塔里木盆地拉开了石油大会战的序幕。塔里木石油会战使巴州第一次参与了国家产业分工,不仅拓宽了巴州的发展空间,改善了巴州的社会环境,而且产生了一种加速发展和团结向上的效应,使巴州综合经济实力得到迅速提升。

第五次,即目前正面临的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西部大开发,国家在新疆实施的两大重点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和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项目,巴州都是主要承担者。随着这两大工程的全面实施,对推动巴州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第二大机遇是国家给予新疆在石油、天然气方面和纺织行业“先立后破”优惠政策的历史机遇。巴州是塔里木石油会战的主战场,同时也是自治区第三大棉花主产区和第二大棉纺基地,石油石化产业和棉纺产业在巴州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仅石油工业增加值就占到全州国内生产总值的40%左右。随着国家“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石油工业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和国家给予新疆在石油、天然气方面以及纺织行业“先立后破”优惠政策的实施,石油石化工业和纺织工业将会有一个突破性发展。

在看到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历史机遇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巴州在加快发展上存在三方面的制约因素。

一是地利条件。巴州地域辽阔,交通条件虽有明显改善,但仍远离国内主要市场和国际市场,商品的运输成本较高,竞争优势不明显。

二是生态条件。巴州大部分地区属于极强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成本很高;而且自然灾害频繁,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比较低,造成经济损失较大。

三是社会条件。巴州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建设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匮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行政管理成本比较高。同时,巴州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工业化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又面临加快现代化、信息化的重任;在整体竞争力还不太强的情况下,又面临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国际化的冲击;在科技教育整体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又面临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浪潮。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

综合分析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历史机遇和制约因素,在州委七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和自治州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自治州经济发展的的奋斗目标,即到2007年力争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达到27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GDP达到2.1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600元,成为南疆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到2020年(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争取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半以上,突破1000亿元,占到全疆GDp总量的七分之一,年均增长10%以上,人均GDp达到6.3万元,在全疆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围绕上述总体目标,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发展思路是:全面推进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科教兴州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围绕建好库尔勒中心城市,依托区位和资源两大优势,夯实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科技教育三个基础,大力开发和转换水土光热、石油天然气、旅游和矿产四大资源,积极培育特色种植、特色林果、特色畜牧、特色矿产和特色旅游五个支柱产业,努力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化企业改革、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对外开放和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等六个方面实现突破,坚持农业稳州、工业强州、科教兴州,坚定不移地走好融合发展的路子,建设富裕、文明、稳定、祥和的名副其实的“华夏第一州”。

一、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按照“特色产业化”、“产业特色化”和“特色产业规模化”的要求和“跳出农业抓农业、围绕市场抓农业”的思路,通过扶龙头、调结构、建基地、强基础、促营销、拓市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发展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特色种植业、特色畜牧业、特色林果业,努力形成多元化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格局。

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牢固确立畜牧业在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中的主导产业地位。州委、州人民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自治州现代畜牧业(2003-2010年)发展规划》、《关于加快自治州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和《自治州畜牧业发展年活动方案》,并于今年2月份召开了全州畜牧业工作会议,对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进行了全面安排和部署,决定从今年起实施“自治州畜牧业发展年”活动,每年从州财政拿出2000万元作为畜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采取“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一套实施办法”的领导决策和组织实施制度,连续实施5年,争取使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目前的27%提高到40%以上,畜牧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由目前的25%提高到35%以上,饲草料种植面积占到耕地面积的30%—40%。州委、州人民政府提出,要把做优做强现代畜牧业放在农村经济的突出位置来抓,集中力量发展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马鹿、奶牛、牦牛、肉驴等特色养殖业,通过政策引导、龙头带动和市场化运作,力争用5—7年时间将巴州建成自治区重要的牦牛产品、驴产品、乳制品、牛羊肉、细羊毛和马鹿产品生产基地。今年重点确定了27个畜牧业产、加、销项目,每一个项目都由一名州领导具体负责,力求通过一个个具体项目的实施,尽快把我州建成畜牧业大州和畜牧业强州,真正把畜牧业发展成一个大产业。

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林果业。自治区党委六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用5年时间把全疆的林果业面积由目前的600万亩发展到1000万亩。这给巴州加快特色林果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巴州具有较好的水土平衡条件,非常适宜发展香梨、轮南杏、葡萄、红枣等特色果品,而且效益明显。处于盛果期的香梨,一般亩均收入可达到3000元,葡萄、轮南杏也在2500元和1200元左右,是目前巴州农民增收的一条现实途径。今后我们将依托香梨股份、冠农果茸、乡都酒业、华隆杏酱等一批林果业龙头企业,重点加快以库尔勒为中心的100万亩香梨,以轮台为中心的20万亩轮南杏,以焉耆、和静为中心的20万亩酿酒葡萄,以且末、若羌为中心的10万亩干鲜果品基地建设步伐,并下大力气在果品(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加工、储藏、营销等方面做文章,从根本上解决果品的出路和转化增值问题。为解决发展林果业周期长的问题,在全州大力推广林草、林经间作技术,引导和发动农牧民在林间套种苜蓿和经济作物。今年仅轮台县杏草间作面积就达到2万多亩。同时,大胆变革传统栽培模式,采取工厂化育苗、温室大棚炼苗、大苗田间栽培等办法,压缩见效周期,提高林果业的经济效益。截至目前,全州特色林果业面积已发展到81.4万亩,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达到14.8%。今年计划新定植各类果树13万亩。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重点围绕特色种植业、特色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的发展,通过政策倾斜和扶优扶强、开放引强、靠大联强、农工商联手、争取金融单位支持等途径,加快培育与农产品转化增值和农牧民增收密切相关的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前,全州已有17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列入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自治区3家。今后将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重点在具有竞争优势的香梨、棉纺、鹿业、苇业、奶业、葡萄、甘草、番茄、芳香植物等产业中培育一批“专业化、有特色、大群体”的龙头企业。大胆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以资产为纽带的联结方式,把企业与农民由单纯的买卖关系变成股份关系、合作关系,推动农业产业化向更高层次迈进。

(一)是加快棉花贸工农一体化进程。抓住国家对新疆纺织行业实行“先立后破”的政策机遇,实施纺织工业“振兴工程”,依托科纺棉业和泰纺棉业两大龙头企业,加快跨地区、上下游、兵地之间的联合重组和高水平、高起点的技术改造步伐,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形成145万锭的纺织规模,把库尔勒建成自治区重要的纺织品出口基地。

(二)是依托香梨股份、冠农果茸、金鹿股份、大华、三宇、瑞源、伊德等畜牧龙头企业,加快马鹿、奶牛、肉驴、耗牛等畜牧产业化进程,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三是依托芳香科技、国际实业等龙头企业,加快甘草、麻黄草、芳香植物等特色经济作物产业化进程。

把小城镇建设作为一个大战略来抓,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积极做好轮台、且末、和静等县撤县建市工作。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选择一批经济基础较好和地处交通枢纽、商贸集散地的乡镇、团场,重点规划和建设,形成巴州独具特色的小城镇体系。今年集中力量加快沿国道的塔什店、乌什塔拉、阳霞、西尼尔、巴润哈尔莫墩、上户等6个乡镇建设,引导和鼓励农村富裕劳动力从种养业中分离出来,向小城镇转移,从事非农产业。目前,在我州的一些城镇也出现了一批从事农副产品储藏、加工、返运的专业户,对加快小城镇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在全州选择一批有条件的村庄先行建设。计划今后每年州上集中力量抓5个乡镇建设,各县市每年抓3-5个村庄建设,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使全州村镇建设和农牧民生活质量有一个根本性变化,到2020年使全州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

围绕带动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积极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发展资金。去年以来,通过采取州财政贴息、县市负责担保、乡镇具体落实和建立农村信用制度、开展小额贷款等形式,保证了农民生产之需。仅去年年底以来,全州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已累计向农民发放贷款8亿多元,其中畜牧业专项贷款近3亿元。今后,将继续加大这方面的力度,积极探索和实践农业生产资金筹措的有效途径,建立农村金融信贷体系。

二、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确立工业强州的战略地位

把实现工业化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任务,坚定不移地推进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在优势资源的深加工、精加工上大做文章。树立“工业强州”的思想,把全州经济工作重点适时转到加快工业发展、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上来,力争今后几年使工业增长高于国民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但在工业发展上,不搞一刀切、大呼隆和遍地开花。扶优扶强,加快培育优势企业群体。按照“抓大要强,进而有为”的要求,采取“帮”、“扶”、“靠”、“促”、“引”等措(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施,用3—5年时间集中力量培育20多户销售收入超2亿元、利税总额上2000万元的优势骨干企业,使之成为巴州工业的“标志性工程”。同时,抓好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发展,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用3年左右的时间,培育30多户产值超亿元或千万元、利税上千万元或百万元的“小巨人”企业。实施“名品、名牌”工程,用现代化的技术和装备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和产品,用3年时间培育10个新疆名牌产品,2个名牌成为国家驰名商标。

突出重点,加快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

(一)是石油石化工业。石油、天然气是巴州最大的优势资源,是实现工业强州的重要依托。坚定不移地把石油石化产业作为工业经济的重中之重来抓,围绕“西气东输”工程和石油、天然气下游产品的开发利用,支持石油企业加快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积极主动地参与石油、天然气下游产品的开发利用,努力把巴州建成新疆乃至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

(二)是纺织工业。巴州是自治区第二大棉花主产区,是自治区确定的全疆四大棉纺基地之一,棉纺产业已初具规模。紧紧抓住国家对新疆纺织工业实行“先立后破”的政策机遇,加快跨地区、上下游、兵地之间的联合重组,通过对州域内棉纺企业高起点、规范化的整合和引进国际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形成145万锭的纺织规模,把库尔勒建成新疆重要的纺织品出口基地。

(三)是电力工业。巴州不仅水利资源丰富,而且水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重点围绕开都河水能资源开发做文章,在开都河流域建设若干个梯级电站,同时结合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做好车尔臣河、迪那河流域的综合开发,将水能资源优势转化为电力优势,把巴州建成新疆重要的电力工业基地。

(四)是特色矿产业。矿产资源开发将重点抓好罗布泊钾盐的开发,超前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力促罗布泊钾盐尽快实现工业化生产,争取到2008年形成120万吨年产能力。同时,抓好红柱石、蛭石、菱镁矿、花岗岩、玉石等特色矿产资源的开发,建成国内重要的红柱石、花岗岩、玉石生产基地和世界最大的蛭石生产基地。

(五)是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当前,巴州建筑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将建筑业特别是房地产业这种好的发展势头保持下去,力争实现大的突破。

六是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我州具有优势的节水、环保、生物制药、纺织等产业,努力提高巴州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产业

主要突出三个重点:

(一)是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按照“资源定位、品牌创立、精品选择、关联发展”的思路,开发和保护自然景观,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使旅游业向深层次、突出特色方向发展,集中力量加快实施旅游名牌发展战略,抓好各重点旅游景区建设。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充分利用巴州南疆“旱码头”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历史形成的优势,按照建设大市场、发展大经贸、搞活大流通的总体思路,着眼于南北疆和中亚、西亚市场,在巩固、完善、提高现有专业批发市场的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华凌、光明等一批综合性市场的功能,筹建以棉花为主的期货市场、南疆干鲜果品交易中心,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现代流通方式、专业流通特色的物流企业,积极推进现代物流方式,不断提升传统流通业水平,逐步构建现代物流平台,把库尔勒建成南疆重要的仓储中心、物资集散中心。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加快信息、会计、法律、咨询、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稳妥发展金融保险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四、加快库尔勒中心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把库尔勒市建成新疆第二大中心城市的总体部署和关于加快以库尔勒市为中心的天山南坡中心城市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以规划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集中力量优先加快库尔勒市的建设和发展,使之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通过创新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方式、方法,盘活城市存量资产,完善城市功能,利用市场机制多渠道、多元化筹集城市建设和管理资金。着眼长远、适度超前,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适时启动实施“城市南扩”战略,使库尔勒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60平方公里。在建设城市的同时,加强对城市的管理,以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狠抓城市绿化、美化,不断改善城市环境,着力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居民的综合素质,营造人性化的舒适的人居环境。

研究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简政放权,引导各县市发挥比较优势,围绕特色做文章,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形成各县市竞相发展的局面。把扶持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一个重点,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唱主角,通过放活政策、放宽条件、放开形式、放手发展,增强县域经济活力,使民间投资和外来投资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五、加强生态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

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也是我州的薄弱环节。今后5年将通过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支持和银行贷款、招商引资等途径,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以上,使我州水利、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和生态环境建设得到根本改善。生态环境治理重点是组织实施好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2000年以来,我州按照水利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利用近年来开都河处于丰水期的有利时机,先后四次实施了从博斯腾湖跨流域向塔里木河应急调水,目前正在实施第五次应急输水;开展了34个塔河项目的前期工作,合计项目投资10.28亿元。同时,继续抓好“三北”防护林四期、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高标准节水等工程建设。现已退耕还林41万亩,建成喷、滴灌面积13万亩,并计划从今年开始到2005年,每年从水费中拿出600万元,作为贷款贴息,支持高新技术节水技术的推广。

六、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和创新,为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推进产权制度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今年全面完成工业企业的改制任务,基本结束商贸流通粮食企业的改革。加快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有效途径,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机制,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不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本着“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山林、水域、水利产权制度改革。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到重要工作日程。全州383个行政村中有42个“空壳村”。对这些“空壳村”和集体经济收入比较低的行政村,将针对各自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和挖掘集体资源的潜力,依托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切实解决好有钱办事和有能力办事的问题,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州消灭“空壳村”。

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加大争取国家投资和银行贷款力度,特别是加强对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的争取工作。继续抓好企业上市融资工作,年内争取2家企业上市融资,2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6家股份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目前,冠农果茸股份有限公司已通过发审会审核,近期有望上市交易。加快筹建库尔勒城市商业银行。

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这些年,巴州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建立了8个个体私营经济开发区;提请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促进和保护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条例》。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比较大。下一阶段,我们将把扶持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抓,放活政策,放宽条件,放开形式,放手发展,使之成为巴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七、用硬措施治理软环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这些年,巴州在整治发展环境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七届党代会以来,又进一步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党政机关勤政建设提高办事效率的决定》和《在全州开展创新发展环境监督评议工作的实施方案》,从社会各界选聘了40名特邀监督评议员,在30个州直部门推行了公开承诺制度。加大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州上和库尔勒市成立了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特别是今年,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尽管我州在解放思想、改善发展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在一些干部中仍然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固步自封”和“自我感觉良好”的思想;有些干部口头上解放思想,行动上思想不解放,抓落实力度不够;有些干部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对发展机遇认识不深,对上面的政策理解不透,对新生事物接受慢,在一般问题上能够解放思想,但在重大机遇面前反应迟钝;有的干部“怕”字当头,怕担责任,怕犯错误,怕丢“帽子”,墨守成规,四平八稳,牢记“无过就是功”的信条,不敢大胆创新突破,不愿冒风险;有的干部说得多、做得少,醒得早、起得晚,指责别人多、要求自己少,而且在一部分干部头脑中还存在严重的“官本位”思想。这些影响经济发展的思想和行为不破除,就难以在全州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也难以将巴州目前这种好的发展形势继续保持下去,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此,州委、州人民政府及时召开了创新发展环境座谈会,广泛开展了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环境大讨论活动,发动各级干部深刻剖析思想观念和发展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坚决破除小农经济意识和“小富即安、小进则满”、“自我感觉良好”的心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特别是在经济发展上向天山北坡经济带看齐,与他们比速度、比发展、比干劲;在维护社会稳定上向南疆四地州学习,学习他们在维护稳定工作方面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取长补短,把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大一些、速度更快一些、势头更猛一些;破除求稳怕乱守摊子的思想,树立在发展中解决难题的思想,保持旺盛的工作劲头,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破除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封闭保守”和“因循守旧”的思想,进一步增强开放、开明意识,以开放的思想、市场的手段、创新的观念,加快经济发展。努力在全州营造一个重商、亲商、惠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高效便捷的服务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依法办事的法治环境,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和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吸引各方客商到巴州投资兴业。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地方区域经济将成为最具活力的经济实体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和竞争。进一步扩大开放,提升开放水平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我们将坚持以开放的思维,创新的思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发挥比较优势,优化配置资源,拓宽发展空间,以大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继续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支撑,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重点走好以资源引资、以资产引资、以园区引资、以企业引资和走出去引资五条路子,“不求所有,只求所在”,通过开放引强、靠大联强,借力发展,扩大开放的领域和范围,全面提升开放水平。同时,继续实行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对大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负责制,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和资金的到位率。

八、大力发展开放性融合型经济

巴州境内驻州单位和驻州部队较多,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能力。长期以来,军地、兵地、油地、路地之间相濡以沫,风雨同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在实践中成功探索出了一条融合发展的路子。坚持这一方针不动摇,充分发挥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以经济上的融合为切入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站在全局的高度,放眼于国际国内大市场,更加广泛地调配和融合各方面的生产要素,联合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以大融合促进大发展。

九、艰苦奋斗,执政为民,努力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工作

巴州这些年发展较快,在部分干部中产生了自满情绪。对此,州委、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全州各级干部时刻牢记“两个务必”,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做到越是在形势比较好的时候,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越是在成绩比较大的时候,越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对去年下半年一些单位超标准配备小汽车,一些部门讲排场、比阔气、贪图享受等问题,及时作了纠正;对领导干部参加庆典、剪彩和会议经费、各种评比检查达标活动作了严格规定;进(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一步完善了公务接待、移动电话话费补贴等办法;狠刹了公款吃喝之风,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扩大就业,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去年州上将财政增收的1亿多元,重点用于解决破产、困难企业已办理离退休手续但没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的医疗保险和050”人员就业,下岗职工出中心经济补偿,就业再就业培训,城镇困难群众就医、子女就学以及低保等方面的问题;在库尔勒建立了2家扶贫济困医院,在州、市医院设立了“爱心病房”;作出了在资金、人才、技术、项目等方面援助若羌县的决定,使若羌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今后,将继续加大以上各方面的工作力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两个确保”,抓好“一个低保”和“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广开就业门路,力争每年新增2.5万个左右城镇就业岗位;大力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到2010使全州的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步入小康,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转正教师自我鉴定下一篇:中职生就业与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