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考物理试题分析

2023-04-11

第一篇:天津高考物理试题分析

2018年天津高考物理试卷分析-无水印

2018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

一、 总体评价

2018年天津高考试卷考查形式与以往新课标考查形式基本相同,8道选择题,2道实验题,3道计算题,选择题试题难度较去年有所增加,解答题部分较去年难度降低,但是没有偏题、怪题,完全符合考纲及大纲要求,试题充分体现了学科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能够充分考查学生对物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综合应用能力。 全卷知识考查全面,考查到的基础知识不是直接呈现而是通过变形考查,考查学生对物理模型的变通的能力。出题的风格和以往一样其中有一部分题目是来自于历年高考试题的改编。

二、 试卷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突出能力考查。试题涉及的基础知识有:电磁感应、静电场、天体运动、受力分析等,每个题目都有其考查的能力点。

2.注重主干知识,兼顾覆盖面。试题重点考查: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机械能、动能定理、电场、磁场等主干知识,考查了较多的知识点。

3.注重常见物理模型、常用物理方法,体现学科基本要求。试题涉及的物理模型有:质点、斜面、匀变速直线运动、圆周运动等;涉及的物理方法有:整体法和隔离法、正交分解法、图像法、程序法、假设法等。

4.呈现新情境、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25题属于开放性问题,这些题目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5.依纲扣本设置难易梯度,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考试题目易、中、难比例结构合理,整卷有较好的区分度。

三、 数据分析

四、对中学教学的建议

(第1页,共16页)

1、突出物理学科特色,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基本能力。

2、联系实际生活,思考问题更严谨。

3、重实验,理论实践相结合。

4、诱导归纳,建立知识体系,多方法解题能力

五、试题分析与解读

1.国家大科学工程﹣﹣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于2017年8月28日首次打靶成功,获得中子束流,可以为诸多领域的研究和工业应用提供先进的研究平台。下列核反应中放出的粒子为中子的是(

)

A.B.C.D.N俘获一个α粒子,产生Al俘获一个α粒子,产生B俘获一个质子,产生Li俘获一个质子,产生

O并放出一个粒子 P并放出一个粒子 Be并放出一个粒子 He并放出一个粒子

【答案】B 【考点】α衰变,电荷与质量数守恒,方程式书写 【解析】解:A、N俘获一个α粒子,产生

O后,新粒子的质量数为14+4﹣17=1,电荷数为:7+2﹣8=1,所以粒子为质子。故A错误; B、Al俘获一个α粒子,产生

P后,粒子的质量数为27+4﹣30=1,电荷数为:13+2﹣15=0,所以粒子为中子。故B正确; C、B俘获一个质子,产生

Be后,粒子的质量数为11+1﹣8=4,电荷数为:5+1﹣4=2,所以粒子为α粒子。故C错误; D、Li俘获一个质子,产生

He后,粒子的质量数为6+1﹣3=4,电荷数为:3+1﹣2=2,所以粒子为α粒子。故D错误 故选:B。

(第2页,共16页)

【课内衔接】选修3-5中关于电子、原子核结构、放射现象等部分知识

2.滑雪运动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某滑雪运动员(可视为质点)由坡道进入竖直圆面内的圆弧形滑道AB,从滑道的A点滑行到最低点B的过程中,由于摩擦力的存在,运动员的速率不变,则运动员沿AB下滑过程中(

)

A.所受合外力始终为零 C.合外力做功一定为零

【答案】C 【考点】动能定理、摩擦力、机械能

【解析】解:A、滑雪运动员的速率不变,而速度方向是变化的,速度是变化的,运动员的加速度不为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运动员所受合外力始终不为零。故A错误。 B、运动员下滑过程中受到重力、滑道的支持力与滑动摩擦力,由图可知,运动员从A到B的过程中,滑道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则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逐渐减小,运动员的速率不变,则运动员沿滑道方向的合外力始终等于0,所以滑动摩擦力也逐渐减小。故B错误。

C、滑雪运动员的速率不变则动能不变,由动能定理可知,合外力对运动员做功为0.故C正确。

D、运动员从A到B下滑过程中的动能不变而重力势能减小,所以机械能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课内衔接】必修

一、必修二摩擦力、动能定理,机械能内容。

3.如图所示,实线表示某电场的电场线(方向未标出),虚线是一带负电的粒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设M点和N点的电势分别为φM、φN,粒子在M和N时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M、aN,速度大小分别为vM、vN,电势能分别为EPM、EPN.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B.所受摩擦力大小不变 D.机械能始终保持不变

A.vM

(第3页,共16页)

C.φM<φN,EPM

【解析】解:带电粒子所受电场力指向轨迹弯曲的内侧,根据带负电粒子受力情况可知,电场线方向斜向左上方,又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故φM>φN①;

若粒子从M到N过程,电场力做负功,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加,故带电粒子通过M点时的速度比通过N点时的速度大,即vM>vN②,

在M点具有的电势能比在N点具有的电势能小,即EPM

根据电场线疏密可知,EM

【课内衔接】必修

一、必修

二、选修3-1牛顿第二定律、电场、动能定理等内容。

4.教学用发电机能够产生正弦式交变电流。利用该发电机(内阻可忽略)通过理想变压器向定值电阻R供电,电路如图所示,理想交流电流表A、理想交流电压表V的读数分别为I、U,R消耗的功率为P.若发电机线圈的转速变为原来的,则(

)

A.R消耗的功率变为P B.电压表V的读数变为U C.电流表A的读数变为2I D.通过R的交变电流频率不变 【答案】B 【考点】电磁感应、交变电流、变压器

【解析】解:A、B、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设线圈的最大横截面积为S,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线圈转动的角速度为ω,则产生的最大电动势为: Em=nBSω

(第4页,共16页)

原线圈两端的电压等于电动势的有效值,为:设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k,则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当发电机线圈的转速变为原来的时,有: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联立①③可知,由:P=

…③

,即电压表的读数变为U;

…① …②

R消耗的电功率:,即R消耗的功率变为;故A错误,B正确;

C、由变压器的特点可知,副线圈消耗的功率为原来的,则发电机产生的电功率变成原来的;由②可知,线圈产生的电动势是原来的,由P=UI可知,电流表的读数变成原来的.故C错误;

D、发电机线圈的转速变为原来的,则原线圈中电流的频率变成原来的,所以副线圈中,通过R的频率变成原来的.故D错误。 故选:B。

【课内衔接】选修3-2电磁感应、交流电知识。

5.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域内有四条谱线Hα、Hβ、Hγ和Hδ,都是氢原子中电子从量子数n>2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发出的光,它们在真空中的波长由长到短,可以判定(

) A.Hα对应的前后能级之差最小 B.同一介质对Hα的折射率最大 C.同一介质中Hδ的传播速度最大

D.用Hγ照射某一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则Hβ也一定能 【答案】A 【考点】氢原子的跃迁、折射率、光电效应

【解析】解:A、四条谱线Hα、Hβ、Hγ和Hδ,在真空中的波长由长到短,根据

,可知,四条谱线Hα、Hβ、Hγ和Hδ,的频率是由低到高;那么它们的能量也是由小到大, 而△E=Em﹣En=hγ,则Hα对应的前后能级之差最小,故A正确;

(第5页,共16页)

B、当在同一介质,由于Hδ,能量最大,那么其的折射率也最大,而对Hα的折射率最小,故B错误;

C、在同一介质中,Hδ的折射率最大,由v=,可知,其传播速度最小,故C错误; D、若用Hγ照射某一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由于Hβ的能量小于Hγ,即Hβ的频率小于Hγ,依据光电效应发生条件,其入射频率不小于极限频率则Hβ不一定能,故D错误; 故选:A。

【课内衔接】选修3-

4、选修3-5中关于电磁波、氢原子的跃迁、折射率、光电效应等部分知识

6.2018年2月2日,我国成功将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发射升空,标志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在轨运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国家之一。通过观测可以得到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并已知地球的半径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若将卫星绕地球的运动看作是匀速圆周运动,且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根据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卫星的(

)

A.密度 B.向心力的大小 C.离地高度 D.线速度的大小 【答案】CD 【考点】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A、设观测可以得到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T,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表面的重力由万有引力提供,所以:mg=所以地球的质量:M=

,没有告诉万有引力常量,所以不能求出地球的质量,就不能求出地球的密度。故A错误;

B、题目中没有告诉卫星的质量,不能求出卫星受到的向心力。故B错误; C、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

(R+h)

(第6页,共16页)

解得:h==

可以求出卫星的高度。故C正确;

D、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v==,可知可以求出卫星的线速度。故D正确

故选:CD。

【课内衔接】必修二人造卫星问题

7.明朝谢肇淛的《五杂组》中记载:“明姑苏虎丘寺塔倾侧,议欲正之,非万缗不可。一游僧见之曰:无烦也,我能正之。”游僧每天将木楔从塔身倾斜一侧的砖缝间敲进去,经月余扶正了塔身。假设所用的木楔为等腰三角形,木楔的顶角为θ,现在木楔背上加一力F,方向如图所示,木楔两侧产生推力FN,则(

)

A.若F一定,θ大时FN大 B.若F一定,θ小时FN大 C.若θ一定,F大时FN大 D.若θ一定,F小时FN大 【答案】C 【考点】动能定理、摩擦力、机械能

【解析】解:A、滑雪运动员的速率不变,而速度方向是变化的,速度是变化的,运动员的加速度不为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运动员所受合外力始终不为零。故A错误。 B、运动员下滑过程中受到重力、滑道的支持力与滑动摩擦力,由图可知,运动员从A到B的过程中,滑道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则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逐渐减小,运动员的速率不变,则运动员沿滑道方向的合外力始终等于0,所以滑动摩擦力也逐渐减小。故B错误。

C、滑雪运动员的速率不变则动能不变,由动能定理可知,合外力对运动员做功为0.故C正确。

D、运动员从A到B下滑过程中的动能不变而重力势能减小,所以机械能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第7页,共16页)

【课内衔接】必修

一、必修二摩擦力、动能定理,机械能内容。

8.一振子沿x轴做简谐选动,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t=0时振子的位移为﹣0.1m,t=1s时位移为0.1m,则(

)

A.若振幅为0.1m,振子的周期可能为s B.若振幅为0.1m,振子的周期可能为s C.若振幅为0.2m,振子的周期可能为4s D.若振幅为0.2m,振子的周期可能为6s 【答案】AD 【考点】横波的图象;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解析】解:A、B、t=0时刻振子的位移x=﹣0.1m,t=1s时刻x=0.1m,如果振幅为0.1m,则:(n+)T=t 解得:T==

当n=0时,T=2s; 当n=1时,T=s; 当n=2时,T=s 故A正确,B错误;

C、D、t=0时刻振子的位移x=﹣0.1m,t=4s时刻x=0.1m,如果振幅为0.2m,结合位移时间关系图象,有: t=+nT

① 或者t=T+nT

② 或者t=+nT

对于①式,当n=0时,T=2s; 对于①式,当n=1时,T=s; 对于②式,当n=0时,T=s; 对于②式,当n=1时,T=

s

(第8页,共16页)

对于③式,当n=0时,T=6s; 对于③式,当n=1时,T=s 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课内衔接】选修3-4中关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等部分知识。

9.(1)质量为0.45kg的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0.05kg的子弹以200m/s的水平速度击中木块,并留在其中,整个木块沿子弹原方向运动,则木块最终速度的大小是

m/s。若子弹在木块中运动时受到的平均阻力为4.5×103N,则子弹射入木块的深度为

m。

【答案】20;0.2。

【考点】动能定理、动量守恒

【解析】解:木块的质量M=0045kg,子弹的质量为m=0.05kg,初速度为v0=200m/s, 二者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设子弹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mv0=(m+M)v 解得木块最终速度的大小v=

=

m/s=20m/s;

设子弹射入木块的深度为d,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得: fd=解得:d=0.2m。 故答案为:20;0.2。

【课内衔接】必修二动能定理,选修3-5动量等内容。

9(2).某研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所有器材有:方木板一块,白纸,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两个,橡皮条(带两个较长的细绳套),刻度尺,图钉(若干个)。 ①具体操作前,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关于实验操作的建议,其中正确的有

。 A.橡皮条应和两绳套夹角的角平分线在一条直线上

B.重复实验再次进行验证时,结点O的位置可以与前一次不同

C.使用测力计时,施力方向应沿测力计轴线;读数时视线应正对测力计刻度 D.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拉橡皮条时的拉力必须都小于只用一个测力计时的拉力

(第9页,共16页)

, ②该小组的同学用同一套器材做了四次实验,白纸上留下的标注信息有结点位置O、力的标度、分力和合力的大小及表示力的作用线的点,如下图所示。其中对于提高实验精度最有利的是

【答案】(1)BC;(2)B 【考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解析】解:(1)A、F

1、F2方向间夹角大小适当即可,不一定要橡皮条应和两绳套夹角的角平分线在一条直线上,故A错误;

B、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为等效替代的关系,效果是相同的,所以在同一次实验时,需要让两个力拉橡皮条和一个力拉橡皮条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则必定结点O的位置要相同;而在重复实验再次进行验证时,结点O的位置可以与前一次不同。故B正确;

C、使用测力计时,施力方向应沿测力计轴线,可以减小引摩擦产生的误差;读数时视线应正对测力计刻度,可以减小偶然误差。故C正确;

D、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拉橡皮条时的拉力不一定必须都小于只用一个测力计时的拉力,故D错误; 故选:BC (2)A、为了便于确定拉力的方向,拉橡皮条的细绳要稍长一些,同时在纸上描点时,所描的点不要太靠近结点,该图中所描的点太靠近结点。故A错误;

B、该图中所描的点到结点的距离适中,力的大小适中,而且两个力的角度的大小也适中。故B正确;

C、实验要方便、准确,两分力适当大点,读数时相对误差小,但不宜太大,该图中的读数都太小,故C错误;

D、该图中两个分力之间的夹角太小,这样误差容易大,故D错误;

(第10页,共16页)

故选:B 故答案为:(1)BC;(2)B

【课内衔接】必修一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等内容。

(3).某同学用伏安法测定待测电阻Rx的阻值(约为10kΩ),除了Rx、开关S、导线外,还有下列器材供选用:

A.电压表(量程0~1V,内阻约10kΩ) B.电压表(量程0~10V,内阻约100kΩ) C.电流表(量程0~1mA,内阻约30Ω) D.电流表(量程0~0.6A,内阻约0.05Ω) E.电源(电动势1.5V,额定电流0.5A,内阻不计) F.电源(电动势12V,额定电流2A,内阻不计) G.滑动变阻器R0(阻值范围0~10Ω,额定电流2A)

①为使测量尽量准确,电压表选用

,电流表选用

,电源选用

。(均填器材的字母代号)

②画出测量Rx阻值的实验电路图。

③该同学选择器材、连接电路和操作均正确,从实验原理上看,待测电阻测量值会

其真实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因是

。 【答案】①B;C;F;②如图所示;③大于;电压表的读数大于待测电阻两端的实际电压。 【考点】电阻的测量、电表的选用、电路连接

【解析】解:①因待测电阻阻值较大,为了准确测量,应采用较大的电动势,故选电动势为12V的电源F;电压表选择10V的量程,最大电流I约为: I==0.001A=1mA,故电流表选择C;

②因给出的滑动变阻器总阻值较小,所以应采用分压接法,同时因待测电阻较大,为了准确测量,电流表选择内接法,故电路图如图所示;

③因本实验采用电流表内接法,由于电流表分压影响,电压表测量值将大于真实值,由欧姆定律可知,电阻测量值将大于真实值;

故答案为:①B;C;F;②如图所示;③大于;电压表的读数大于待测电阻两端的实际电压。

(第11页,共16页)

【课内衔接】选修3-1中关于电学实验、电阻测量等部分知识。

10.我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大型喷气式客机C919首飞成功后,拉开了全面试验试飞的新征程。假设飞机在水平跑道上的滑跑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当位移x=1.6×103m时才能达到起飞所要求的速度v=80m/s。已知飞机质量m=7.0×104kg,滑跑时受到的阻力为自身重力的0.1倍,重力加速度取g=10m/s2.求飞机滑跑过程中

(1)加速度a的大小; (2)牵引力的平均功率P。

【答案】2m/s

2;8.4×106W 【考点】动能定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 【解析】解:(1)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v2=2as 代入数据得 a=2m/s2。 (2)由v=at得:

t=s 飞机受到的阻力:F阻=0.1mg 设牵引力做的功为W,则由动能定理可得:W﹣F阻•x=牵引力的平均功率:

(第12页,共16页)

代入数据联立可得:P=8.4×106W 答:(1)飞机滑行过程中加速度大小a是2m/s2; (2)牵引力的平均功率是8.4×106W。

【课内衔接】必修

一、必修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内容。

11.如图所示,在水平线ab的下方有一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方向竖直向下,ab的上方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场中有一内、外半径分别为R、R的半圆环形区域,外圆与ab的交点分别为M、N.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负电粒子在电场中P点静止释放,由M进入磁场,从N射出。不计粒子重力。 (1)求粒子从P到M所用的时间t;

(2)若粒子从与P同一水平线上的Q点水平射出,同样能由M进入磁场,从N射出。粒子从M到N的过程中,始终在环形区域中运动,且所用的时间最少,求粒子在Q时速度v0的大小。

【答案】;【考点】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应用

【解析】解:(1)设粒子第一次在磁场中运动的速度为v,粒子在磁场中受到的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可得:

可得:v=

粒子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为qE,设运动的时间为t,则: qEt=mv﹣0 联立可得:t=

(第13页,共16页) (2)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中,其周期:T=的周期与其速度、半径都无关; 根据:

,可知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可知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由轨迹的圆弧对应的圆心角有关,圆心角越小,则时间越短;所以当轨迹与内圆相切时,所用的时间最短,设粒子此时的半径为r,如图:

由几何关系可得:

设粒子进入磁场时速度的方向与ab的夹角为θ,则圆弧所对的圆心角为2θ,由几何关系可得: tanθ=

粒子从Q点抛出后做类平抛运动,在电场方向向上的分运动与从P释放后的情况相同,所以粒子进入磁场时,沿竖直方向的分速度同样也为v,在垂直于电场方向的分速度始终为v0,则: tanθ=

;

。 联立可得:v0=答:(1)粒子从P到M所用的时间是(2)所用的时间最少时,粒子在Q时速度v0的大小是【课内衔接】必修

二、选修3-1曲线运动、电磁场知识

12.真空管道超高速列车的动力系统是一种将电能直接转换成平动动能的装置。图1是某种动力系统的简化模型,图中粗实线表示固定在水平面上间距为l的两条平行光滑金属导轨,电阻忽略不计。ab和cd是两根与导轨垂直、长度均为l、电阻均为R的金属棒,通过绝缘材料固定在列车底部,并与导轨良好接触,其间距也为l,列车的总质量为m。列车启动前,

(第14页,共16页)

ab、cd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下,如图1所示。为使列车启动,需在M、N间连接电动势为E的直流电源,电源内阻及导线电阻忽略不计。列车启动后电源自动关闭。

(1)要使列车向右运行,启动时图1中M、N哪个接电源正极,并简要说明理由; (2)求刚接通电源时列车加速度a的大小;

(3)列车减速时,需在前方设置如图2所示的一系列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区域,磁场宽度和相邻磁场间距均大于l。若某时刻列车的速度为v0,此时ab、cd均在无磁场区域,试讨论:要使列车停下来,前方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有界磁场?

【答案】M接电源正极;

;

见解析

【考点】电磁感应,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

【解析】解:(1)M接电压正极,列车要向右运动,安培力方向向右,根据左手定则,接通电源后,金属棒中电流方向由a到b、由c到d,故M接电源正极。

(2)由题意,启动时ab、cd并联,设回路总电阻为R总,由电阻的串并联知识可得:

设回路总电流为I,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

设两根金属棒所受安培力之和为F,有: F=BIl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ma 得:a=

(3)设列车减速时,cd进入磁场后经△t时间ab恰好进入磁场,此过程中穿过金属棒与导轨所围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为△φ,平均感应电动势为E1,则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

(第15页,共16页)

其中△φ=Bl2

设回路中平均电流为I′,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

设cd受到的平均安培力为F′,有: F′=BI′l

以向右为正方向,设△t时间内cd受到安培力冲量为I冲,有: I冲=﹣F′△t 同理可知,回路出磁场时ab受安培力冲量仍为上述值,设回路进出一块有界磁场区域安培力冲量为I0,有: I0=2I冲

设列车停下来受到的总冲量为I总,由动量定理有: I总=0﹣mv0 联立上式解得:

讨论:若恰好为整数,设其为n,则需设置n块磁场,若的整数部分为N,则需设置N+1块磁场。

答:(1)要使列车向右运行,启动时图1中M接电源正极,理由见解答; (2)刚接通电源时列车加速度a的大小为

;

(3)列车减速时,需在前方设置如图2所示的一系列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区域,磁场宽度和相邻磁场间距均大于l。若某时刻列车的速度为v0,此时ab、cd均在无磁场区域,试讨论:若恰好为整数,设其为n,则需设置n块磁场,若

的整数部分为N,则需设置N+1块磁场。

【课内衔接】必修

二、选修3-

2、选修3-5电磁感应,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等内容。

(第16页,共16页)

第二篇:2016高考试题天津卷

2016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文科综合(地理部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1-4题。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1.图1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 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B. 由西向东倾斜

C. 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 由北向南倾斜

2.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学.科.网

A. 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B.气候持续性变暖

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D.地壳阶段性下沉

3.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A.锋面过境频繁

B.地处迎风坡

C.空气对流旺盛

D.多气旋活动 4.图2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度低

B.降水少

C.人口密度大

D.距海远

读图3,回答第5题。

5.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读图文材料,回答6-7题。

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图4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 6.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A. 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

B. 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离市中心最近

C. 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

D. 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

7.该市规划子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A. 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B. 钢铁工业产业园区 C. 航空航天产业园区 D. 汽车工业产业园区

2011年7月17日,我国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越冬科考队的队员们迎来了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据材料回答8-9题。

8.当中山站“第一次日出”时,若在天津观测太阳,太阳位于观察者的

A.西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9.中山站极夜持续的时间是学.科网

A.30天左右 B. 50天左右 C. 70天左右 D. 90天左右

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回答10-11题。

10.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上游水电站增多

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

C.下游降水量减少

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

11.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

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

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

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

第Ⅱ卷

12.(18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汉唐时期的北方“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沿线有许多古文明中心,是东、西方物资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逐渐衰落。

(1)从地理环境变化的角度,说明北方古“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6分)

(2)由高速铁路和公路运输、管道运输、海上运输、航空运输、光缆信息传输等组成的新“丝绸之路”,体现出地域联系方式的哪些发展趋势?(6分)

(3)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我国西部一些城市作为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将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这些城市应如何适应这种变化?13.(18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某中学地理小组查阅了巴西和中国农业发展状况相关资料,结合对巴西地理环境条件的分析,认为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

(1)结合材料从农业生产条件角度,分析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的原因。(6分)

(2)据图

8、图9说明巴西

1、7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学科&网(6分)

(3)巴西将于2016年8月举办第31届夏季奥运会,届时将有大量游客来到巴西,这将会给巴西的社会和文化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6分) 14. (20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台湾省与福建省隔海相望,省内80%人口的祖藉是福建。两岸“三通”的启动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实施,加深了两岸的经贸往来。目前福州、厦门等地已建成多个台商投资区。

(1)说明台商投资区集中在福建省福州、厦门等城市的原因。(6分)

福建省湄洲岛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妈祖被尊为“海上保护神”。世界上有30多个临海国家和地区受“妈祖文化”影响,建有上万座妈祖庙。

(2)当地政府应如何利用“妈祖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发展旅游业?(6分)

浙江省沿海的洞头岛受台风及其次生灾害的影响较大。当地政府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规划确定了“防灾避险地”。

(3)对照下表中“防灾避险地”的选址条件及其主要原因,填写空项目。(8分)

2016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文科综合地理部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44分)

1-5:CABCD 6-11:CADBDB

12.(18分)

(1)自然环境的恶化;沿线古文明中心的衰落。

(2)网络化;综合化(立体化;多样化);高速化;专业化;大型化(规模化)(答出3点即可)学.科.网

(3)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升对外服务功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答出2点即可)

13.(18分)

(1)后备耕地数量大(可开垦土地面积广);单产较低,农业技术发展潜力大。

(2)1月降水量多,7月降水量少;1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压带控制;7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3)有利:促进文化交流(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不利: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给当地居民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14.(20分)

(1)地域文化相同(台商回乡投资多);距离近(有港口、运输成本低);政策鼓励。

(2)开发与“妈祖文化”相关的旅游资源(开展主题文化旅游活动);以“妈祖文化”为纽带,加强海内外联系,吸引海内外游客。学科.网 (3)①容纳较多灾民(减少意外伤害;降低建设成本)

②与山体保持适当距离

③临近居民区 ④便于转移灾民和运输救灾物资。

第三篇:2018年 高考天津卷 历史试题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1.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A. 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 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 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 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2.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

A. 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 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 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 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3. 16世纪,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

A. 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B. 教会失去原有权威 C. 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 D. 教会实行宽容政策

4. 1830年,剑桥大学数学教授查尔斯·巴比奇出版《论英国科学的衰退》一书,分析了欧洲各国的科学状况,指出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他呼吁英国人必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并成为一种职业。这反映出 A. 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水平超越英国 B. 英国丧失原有优势地位 C. 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 D. 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

5. 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良歹分明,情甘帖服。”这表明当时

A. 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 B. 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 C. 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 D. 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

6. 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 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 B. 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 C. 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 D. 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

7. 下图所示纲领性文献最早发表于1848年,文中提到,“在危机期间……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对这一论断,认识正确的是

A. 它预见到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B. 经济危机只能通过消灭生产力来缓解 C. 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进步

8. 1930年,美国通过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该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度增加关税,引发了全面的贸易战。当时这种措施

①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②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下滑 ③诱发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

④推动了本国经济的恢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9. “(本次大会)向全世界与全中国的劳动群众,宣布它在全中国所要实现的基本任务,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这次大会的召开地点位于右图中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 京津塘高速公路是第一条经国务院批准并部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市高速公路,1987年12月动工。这条高速公路的修建能够得到世界银行贷款,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后我国 A.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 将天津设为沿海开放城市 C. 恢复世界银行席位 D. 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1. 中国共产党分别于19

56、196

9、198

2、1992年召开第

八、

九、十

二、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下表是对这四次大会政治报告中出现的前10个高频词的次数统计。其中与党的十二大相对应的一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右图可以看出,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

——摘编自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怎样的发展概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和清前期粮食亩产提高的外来因素。

材料二 在中国,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虽然脆弱,但被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又非常顽强。小农经济这种顽强的再生机制所造成的结果便是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横向发展。

——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既脆弱又顽强的原因。举例说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的具体表现。 材料三

中国传统农业是在国家全力倡导、监督下得以发展成为一种进步的形态。但是,“农为国本”,这话的反面,农业受到特别“照顾”的同时,也意味着国家的一切都得靠它滋养支撑。正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对农业的强控制,使农业本身受到重压,更使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整个经济结构缺乏自身运行的独立机制,变得非常僵硬,难以变革。学#科网

——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3)概括材料三中“农为国本”的两面性。从经济角度分析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的原因。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然则救之之道当何如?曰: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约而论之,西洋今日,业无论兵、农、工、商,治无论家、国、天下,蔑(无)一事焉不资于学……公等从事西学之后,平心察理,然后知中国从来政教之少是而多非。即吾圣人之精意微言,亦必既通西学之后,以归求反观,而后有以窥其精微,而服其为不可易也。

——严复《救亡决论》(1895年)

材料二

不佞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

——严复《与熊纯如书》(1918年)

(1)根据材料

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对于中西文化的前后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严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否符合当时的思想潮流。 材料三

就世界观和基本的价值观而言,严复是一个西方文明的十足的崇拜者:这导致他对中国的传统进行无情的批判……笼统地把当时全部儒家学派都视为思想的废物而不屑一顾……医治中国的弊病只能利用西方的思想和价值观。

——(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3)结合材料

一、二,分析材料三中对严复的评价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 (4)综上,结合当今时代,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14. 2015年,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希腊联军在希波战争中取得胜利。其间,以雅典为首组建了提落同盟,雅典国力进一步增强,这引起原有霸主斯巴达及其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敌视。在伯利克里时期,双方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战争爆发。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认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后人把这一现象称为“修昔底德陷阱”。

——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1)概括材料中“修昔底德陷阱”的基本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雅典强大的原因。 材料二

如果德国认为更大的物质权力优势、更广阔的领土范围、神圣不可侵犯的边疆以及海上的绝对优势,是实现思想和道德上之领导地位必需的前提……那么英国一定会认为,德国肯定将力图削弱任何竞争对手的实力……其最终目的则是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

——(英)艾尔·克劳《关于英国与法德两国关系现状的备忘录》(1907年)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英国为何担忧德国“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说明英国应对的举措及其结果。 材料三

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感受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

——(美)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年)

(3)指出材料三反映了美国怎样的心态,并分析其原因。比较材料

二、三所涉及的对抗,其方式有何不同? (4)综上,你认为大国应如何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

1.【答案】B 【解析】据题干中引文可知,朱熹认为国家以民为本,社稷是为民而设立,而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民既然为国家的根本,那么统治者就要努力去争取民心,从而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强调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并非强调君主至尊的观念,故A项排除;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存天理,灭人欲”旨在强调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约束人的行为,维护封建统治,与题干中的民本思想不合,故C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与“新发展”不合,故D项排除。

2【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行省掌握地方上的经济、军事和行政等大权,但是其官吏的选用与所属军队的调动权则分别由中书省、吏部与皇帝掌管,体现了其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说明元朝地方拥有适度的权力,故A项正确;材料中反映了行省拥有地方的经济、军事和行政等大权,“缺乏实际权力”的表述与题意不合,故B项排除;材料中反映了行省不具备官吏的选用与军队的调用权力,因此“权力集中专断”的表述不合题意,故C项排除;材料中主要反映的是行省的权力范围,“君主专制得以加强”不合题意主旨,故D项排除。

3.【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的“16世纪”“19世纪中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到19世纪中期时,基督教神学受到冲击,教会失去原有的权威,因此达尔文的学说虽遭到教会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故B项正确。进化论在19世纪中期时诞生,并未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A项表述不合史实,故排除;C项与其遭到教会迫害与否无关,故排除;材料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教会失去原有权威,与教会宽容政策无关,故D项排除。

4.【答案】D 【解析】依据“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反映了英国科学面临日益落伍的危险,并不能得出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技术超越英国,故A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业余科研传统”日益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而1830年还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在科学方面依然保有优势,故B项排除;“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的表述过于绝对,且与题干主旨不合,故C项排除;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世纪初,工业革命开始扩张到欧美国家,各国不断重视科研,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从而让英国的有识之士对本国的科研产生危机感,出现材料中现象,故D项正确。

5.【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良歹分明,情甘帖服”等信息可以看出,清政府官员对夹带鸦片的人依法加以惩处,对夹带鸦片的船货尽数没收,体现了清政府禁止鸦片流毒,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故A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清政府官员要求外商的具结承诺,无法得出得到各国政府的公认,故B项排除;材料中禁止外国商人带鸦片来华,可得出鸦片贸易在当时是不合法的,故C项排除;是否“享有治外法权”在材料中无体现,故D项排除。

6.【答案】C 【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开始被打破,一般来说,这时候翻译外国的小说应随着闭关锁国状态的打破而增加,但是实际情况却相反,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远远少于晚清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在民族危机不断加重的情况下,中国的有知之士认为中国的落后在于科学技术与制度上不如西方国家,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故C项正确,A项排除;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排除。

7.【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25年已经开始周期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一论断并不是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预见,故A项排除;依据题干中“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可得出可以通过消灭生产力与夺取新的市场来缓解经济危机,B项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材料中是《共产党宣言》对经济危机的表现、发生原因以及克服办法的阐述,并没有针对欧洲资本主义文明,且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项排除;依据题干中“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信息可得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容纳不了自身所创造的财富,从而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故D项正确。

8.【答案】C 【解析】结合题干中时间信息可得出“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是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期间通过的,该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引起其他国家的报复和关税战,导致国际贸易萎缩,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影响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②③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密切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材料中并未体现,①排除,贸易战也不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④不符合史实,故A、B、D项排除。

9.【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政权”等信息可以判断出此次大会应该是1931年冬在江西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制定宪法大纲,据此分析可知④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①②③地点均不合题意,故A、B、C项排除。

10.【答案】C

11.【答案】B

12.【答案】

(1)粮食亩产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速较缓。 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传入。

(2)生产规模小,封建剥削沉重,自然灾害等,都使小农经济易于破产;而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当简单生产工具、个体劳动力和土地结合,就能使其再生。 宋朝以后,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3)一方面重视农业,促其发展,另一方面过度依赖,严控重压,使其难以变革。

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对农业的重压,使农民缺乏剩余和积累;对工商业的抑制,使农业资源难以进入工商领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知识运用的能力。第一小问,需要紧扣材料一中的“中国历代粮食平均亩产量示意图”“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等信息归纳;第二小问,可以结合材料“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的信息,联系时代背景,从高产农作物的引进角度分析归纳即可。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与知识运用的能力。第一小问,紧扣“既脆弱又顽强”,分别从脆弱与顽强两个方面分析,“脆弱”可以从小农经济下生产规模小、封建剥削沉重以及自然灾害等角度分析,“顽强”可以从小农经济下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解答时需要理解“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的意思,即经济重心的转移,据此举例即可。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信息及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三中“国家全力倡导、监督”“农为国本”信息可知国家的重视,“意味着国家的一切都得靠它滋养支撑”“变得非常僵硬,难以变革”反映了过渡的依赖而难以改革;第二小问,可以结合自然经济的特点、“农业本身受到重压”、抑商政策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名师点晴】本题以农业为核心内容,与三农相关,国家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涉及三农问题,反映了国家对农业的重视,中共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到2050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因此在复习备考的过程需要关注一些长效热点,如三农问题等。

13.【答案】

(1)材料一批判中国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的学习价值:材料二否定西方文明,主张回归中国传统文化。

维新变法时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不足以救亡,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变法: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社会现状不满,一战又使其对西方文明失望。

(2)与当时的思想主流不符;新文化运动时期全面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以俄为师”成为新的救亡选择,严复的态度相对保守。 (3)不准确。

维新变法时期,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并未全面否定;一战后,严复反思西方文明,对传统文化有更多的肯定。

(4)答案示例: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既要继承,也要反思;要增强文化自信;对于传统文化如何扬弃,既要放到具体时空予以具体分析,也要在一个长时段内加以总体评判。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向西方学习的相关内容。

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与知识运用的能力。结合材料“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治无论家、国、天下,蔑(无)一事焉不资于学”可得出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对西方文化的肯定,由“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等信息可得出严复回归传统文化,否定西方文化,原因可以结合材料中的时间“1895年”“1918年”,联系维新变法与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去分析归纳即可。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依据“严复《与熊纯如书》(1918年)”可知当时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对比当时的主要思潮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始“以俄为师”,救亡图存等可得出严复的思想相对保守,且与当时主流思想不符。 第(3)问,需要联系材料

一、二的内容,然后对材料三进行分析判断,材料一没有全部否定传统文化,材料二新文化运动时期严复主张回归传统文化,据此判断出“把当时全部儒家学派都视为思想的废物而不屑一顾”的评价不符合实际。

第(4)问,属于开放性设问,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解题时需要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看待传统文化,需要批判的继承,据此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14.【答案】

(1)新兴大国的崛起,引起原有霸主的恐惧,双方矛盾加剧,引发战争。 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奴隶制工商业经济的发达:希波战争使国力进一步强盛。

(2)德国完成统一,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后来居上,要求重新瓜分供界,大力发展军力,组建三国同盟。 英国扩军备战,调整大国关系,形成三国协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3)视苏联为对手,谋求领导世界。

二战后美苏同盟基础消失: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立,国家利益冲突;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英德竞争最终走向战争,美苏对抗选择冷战。

(4)答案示例:“修昔底德陷阱”论是后人的引申,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除了对抗, 还可合作,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防止战略误判。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大战与世界战争格局的演变。

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及知识运用的能力。第一小问,需要紧扣材料一中“雅典国力进一步增强,这引起原有霸主斯巴达及其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敌视”等信息分析归纳。第二小问,可以从雅典民主政治、经济、军事发展等角度分析归纳。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运用与理解分析的能力。第一小问,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回顾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德国统一,势力增强,大力发展军事,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威胁到了英国的利益,据此分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可以回顾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如英国扩军备战,调整与法国、俄国的关系,组成三国协约,最后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及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第一小问,心态可根据“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分析即可;原因可从美苏同盟基础消失、意识形态对立、国家利益冲突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二小问,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二的最终结果是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材料三是冷战,据此回答即可。

第(4)问,属于开放性设问,旨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与知识运用的能力,可以从国际合作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角度分析,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第四篇:2013年高考天津生物试卷分析

单位:蓟县第*中学

学科:生物

姓名:***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有幸代表上一届高三级生物备课组与各位老师交流教学经验。大家一路走来,一边教书育人一边总结和反思,总是想找到最好的教学方法和复习策略,但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都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现在由我把2013年天津高考生物试卷进行简单分析并介绍我们的复习策略。

一、2013年天津高考试题分析。

2013年天津卷理综生物试题遵循《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在试卷结构、题型风格、试题难度等方面保持了相对稳定,基本上延续了天津卷的风格和特色,但是在部分试题又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总体上看,试题重视能力的考查,特别是注重探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图表曲线应用能力和生物技术的应用能力的考查。主要特点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 重视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

试题在全面考查的基础上,突出了对重点内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13年天津卷从整体来看,三本必修内容都有考查,必修一的内容通过第一题,总体考查生物膜的功能,选项又具体考查细胞质壁分离与生物膜的关系,第三题考查内容是光合作用、细胞分裂、主动运输、细胞凋亡的相关知识,在填空题第八题中通过有没有菌根的问题又重点考查了光合作用;必修二的内容通过第二题和第四题和五题来考查的,第二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中卵子形成,同时穿插考查选修三内容,第四题考查进化过程中,生物的基因频率的变化及对种群的影响;第五题考查学生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运用,主要是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后代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关系;必修三内容在第六题通过植物生长素和赤霉素的关系来考查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内容。第七题考查内容比较新,可以认为是材料题,在教材中相关知识讲述较少,同时也考查了免疫的相关知识,主要看考生由材料提取相应知识的能力。选修主要考查选修一植物细胞融合的知识。从总体看天津试题考查内容全面,能考查出学生对教材的掌握。

2.重视探究能力的考核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与探究能力,是科学课程的重要要求,也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尽管本卷没像

11、12年在选择题里考一道课本操作实验,但是第八大题有10分都是以探究实验为载体考查的。在生物80分中所占比例很大了。

3.注重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能力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是新课程的能力要求之一。试卷9道题9张图表,有不同章节中相关知识的综合图,有教材中图解的迁移,更多的是新情境的图解展示。尤其是本卷第

6、

8、9题四幅图都重点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提取信息的能力。另外。像第8题题干以资料形式给出一些课内没学过的新知识,答题时需要学生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与所学内容相联系。

4.注重与实际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试题素材选取和题目设计着力将生物学知识和原理的考查寓于生产实际和题目设计中。试卷65%的内容与生产生活相联系,如第七题以手足口病为背景资料出题,第八题以菌根真菌对牧草的影响为背景命题,第九题以菜花的黑腐病为背景命题,这些均体现了天津卷“食品.健康.环境”的命题主题。。

二、简介复习的方式和方法

1、充分发挥《考试说明》、高考真题的强大导向作用

老师认真研读上一年的《考试说明》,明确高考的要求,认真做前三年的本地所用的高考试题,体会考试说明在试题中的体现方式,以及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程度。

2、用生物学的基本观点指导复习

贯穿于中学生物学教材的生物学观点主要有:

生物的物质性观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的观点; 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

在复习过程中,要把知识点的归纳与整合放在相应的观点下,再加以整理。对这些观点的理解和认识应该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中,从历年来理综高考生物试题来看,一般都体现了这些重要的生物学观点。

3、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应试能力

高考试题年年变,而解题所依据的基础知识却是相对不变的,所以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是学生取胜于高考必须具备的,对基础知识深刻理解,把握基本概念、规律、原理的内涵和外延,做到提取准确、迁移灵活、运用合理,这样才能解决考题中设置的新情景问题。双基教学是一轮复习的重中之重,没有基础就没有能力,打好了基础,能

力才会提高。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清理,覆盖所有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

(1)将一个单元内的知识通过一条主线联系在一起以学案的形式给学生进行复习。

(2)以课前小测形式常抓学生基础。

(3)将不同章节的内容进行有机综合,归纳成图解,全面系统复习和巩固。如:细胞与生殖发育;新陈代谢与生命活动的调节;生命的延续、发展与进化等。

(4)以一幅图、一个图解、一张图表等材料为题,围绕该部分内容展开讨论,对该部分知识进行整理,提高综合能力。

总复习备考阶段在强调基本知识(概念、原理、法则、定律、过程、事实)、基本能力(方法、技能、思路、记忆、理解、应用)、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注意对知识的整理加工,把知识内化为能力素质。这是一种新的、科学的、有效的复习策略。

(5)注重能力的培养

①审题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深刻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和形成过程,对概念中的重点字词要划出、圈出、点出,明确运用范围,在做题时形成遇到相关问题时能迅速通过圈、点、划提取问题中的重要信息,解决审题关。

②表达能力。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表述答案,回顾历次考试学生大体情况,我们深深体会到在这方面的努力还不够到位,导致学生吃亏较多。不要避开大型的填空题,它往往是区分学生的主要标准。

4、加强实验复习

生物实验是生物学的基础,它在高考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高考实验题力图通过笔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力图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来鉴别考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实验我们是一轮结束后统一分类复习的。

高考要求的任何一个实验都包含着一定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这些思想和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科学的研究当中,能否将学到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迁移到新的实验情景中或相关的生物探究实验中,是高考对考生实验能力考查的具体体现。

因此在实验复习时,要认真领会每个实验的设计意图和总结实验方法。生物高考中要求考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生物学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也包括判断实验结果和推导实验结论等内容;能够设计实验方案。要重视综合实验题,要把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5、老师精讲,学生精练并做好整理工作

讲:针对性要强、除重点、关键外侧重讲解解题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注意知识的综合交叉。突出能力的培养。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知识内容层层递进,深入培养学生思维的规范性、深刻性、严密性。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把不同的概念、原理以及不同章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理透,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练:不仅练知识而且练能力,通过练,才能寻找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复习时,要精选习题,做练习,不能盲目的去做,事先经老师的筛选也就是把过难、过偏、重复的习题册掉,减少不必要的劳动量。

理:要整理方法、整理思路,我们用了复习学案,所以不要求学生大规模记笔记了,但引导学生整理构建知识体系,另外,我们也要求引导学生整理错题。整理错题而不是仅仅把做错的题抄一遍,在整理过程中要渗透自己的思想。在整理题目时一般按下列顺序讲解:

题目理解了吗→知道命题人的意图了吗→要考我们什么知识→自己的答案以参考答案有什么不同→这个答案完整吗→还可以怎样答→你能在这个知识点上命题吗。

另外,对于学生在平时的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只是老师重视没有用,更重要的是学生也要认真对待,学生查漏补缺的重要环节,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学生学习的问题。

6、关注生物科技发展、生产和生活实际

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更加适用化,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而高考三个“有利于”的思想则是其真实体现。近几年理综高考的重要特点之一便是科技应用类试题比例不断增大。热点信息题的出现是高考改革的必然产物,在未来的高考中这一点会继续体现。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遇到的、了解到的各类问题。高考生物试题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立意命题的,力求比较真实和全面的模拟现实。

复习时,要从各种媒体中获取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如人类基因组计划、航天生物学、干细胞技术、艾滋病、非典型肺炎(SARS)、生态农业、禽流感及最近N1H1流感等与生命科学息息相关的问题,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编码信息、迁移信息的能力。

7、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心理辅导对学生的高考成绩有很大的影响。我们知道,高考不只是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要深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特别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对高考备考复习及高考临场发挥的影响不可小视。不少平时学习很一般的学生,由于心理素质好,坚信自己一定会成功,考试时沉着,冷静,思考问题细心,严谨,实现了超水平发挥,结果成绩优良,如愿以偿地跨进了满意的大学。所以有人说:高考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心理素质的竞争。这是不无道理的。

引导学生相信自已有实力拿下高考,取得生物高考的好成绩,但是在解答每一道题的过程中都要严肃,认真,细致,一丝不苟。老师每次大考都给学生进行详尽的数据分析,对校内,县内都有选择地分析,让学生对自己准确定位。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学生降低过度焦虑,排除杂念,减轻患得患失的心理负担,树立“我要成功”,“我会成功”,“成功是我”,“必胜是我”的信念。

8.与其他学科教师协调配合,打好整体仗

生物是众高考学科中学生最不重视的,但是我们并没有妄自菲薄也没有竭力拼抢时间。高三考试多,引导学生分析每次考试各科得分率,引导他们发现生物的优势。我们也坚持鼓励只有生物学得好的同学多花时间精力学其他学科。

以上是我们去年的复习策略,希望大家就其中具体实施的内容给我们以指导。

第五篇:2009年全国高考天津数学试题(文数)

关于经济类专业本科阶段毕业论文写作应明确的几个问题

时间:2010年12月06日 来源:姚凤民 张建华 (广东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本科阶段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对专业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积淀程度的体现,是毕业生逻辑思维、谋篇布局、语言表达和写作功底等显现的重要方面之一。但从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来看,须注意如下几个问题:明确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明确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实习报告和实习日记的区别;明确毕业论文拟题和新闻稿拟题的区别;明确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的区别;明确提纲与目录的区别;明确前言和内容提要的区别;明确毕业论文的标题与内容分层标题的设计格式要求;明确注释中的夹注、脚注和尾注的区别;明确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区别;明确论文格式层次顺序要求。 关键词:毕业论文 论文格式 区别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344-(2004)02-0012-04 写作毕业论文是教学活动的自然延伸,是教学活动过程的一个终结点。通过毕业论文写作可以检验学生对本学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度量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的水平高度,检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和学识水平。因此,写作毕业论文是大学应届毕业生顺利毕业的必然阶段和必经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就这一点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解释。因而,不论是教学单位乃至教师,还是每一位学生都必须高度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然而,从应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和结果来看,其毕业论文的写作还存在种种问题。其原因既有学生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其中以主观因素为主;既有学生自身因素,也有教师指导中缺乏重视的思想,其中以学生自身因素为主;既有学生和教师的因素,又有制度和管理的因素,其中以制度和管理因素为主。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关键是毕业论文的写作者对毕业论文写作的一些问题认识不清。

因此,对应届毕业生毕业论文写作的相关问题加以明确,就显得极为重要和具有现实与指导意义。

1、明确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从现实来看,多数同学对毕业论文的写作目的不很明确,其表现一是从思想上缺乏重视,认为毕业论文写作是学业之外的负担,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从而马马虎虎,敷衍塞责,应付了事。不注意材料的搜集与阅读,不注意材料的加工与整理,不注重材料的分析与运用,网上下载应付或网上拼结应付。二是从写作过程来看。不按毕业论文写作计划和要求写作,拖拖沓沓,直至论文答辩才迟迟交付论文,并以种种理由搪塞,或者在教师的毕业论文的指导期间觅不到学生的仙踪芳迹,让他人代交代写。三是从管理上看,缺乏严厉的管理制度或措施,甚至出现恐怕学生不能毕业而让教师放宽要求,在这一示范作用下,导致学生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迟缓。由此可见,必须明确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

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一是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要求,世界各国概莫如此。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门课程的考试和考查只是对其单科知识的成绩考核,而毕业论文才是对其知识和能力的全面衡量和综合考核。二是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可以积累写作经验和提高科研能力,积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走向社会奠定一定的基础。三是体现自身才学和素质的方式手段。毕业论文是对某一问题的进行分析和研究而写作的文章,它是厚积而薄发的过程,没有平时各方面的积累积聚是不能写好的。所以,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就可体现和表达出个人的思维及才学素养。

在明确毕业论文写作目的的基础上,一要对毕业论文的写作实施全程跟踪。二要对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通过制定严格的制度,实行严格的要求,树立严肃的学风。三要形成对指导教师的监督机制。以此实施双管齐下,方能见效。

2、明确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实习报告和实习日记的区别。从学生论文写作的实际看,多数学生对这几个问题区别不清,认识上存在混淆。所以,往往认为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实习报告是一回事,因而其写作的内容与文体不相符,其影响是很不好的。

学年论文是大学三年级结束时,初步运用本专业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而写作的论文。通过写作学年论文,锻炼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撰写论文的经验,初步掌握论文的写作方法与过程,学会拟题、收集资料、构思、谋篇布局以及写作修改等的基本知识,为毕业论文写作奠定基础。其基本要求是题目不宜大,篇幅不宜长,涉及面不宜宽,论述层次与内容也不求很深,写作要求也不甚很高。

毕业论文是应届毕业生在学完所有课程后,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独立地探讨或解决本学科某一问题而写作的论文,要基本反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与水平。其要求的层次比学年论文高,要求有创见和创新,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够较好地解决和分析本学科领域中不甚复杂的问题。

实习报告是学生在实习结束后,针对实习过程及效果进行所思所想所感而写就的非纯学术性文体的文章,是用切身接触的事实材料进行说明和分析。其基本要素包括实习目的、实习要求、实习时间、实习场所、实习方法、实习结果(结论)、实习心得等。写作形式有心得体会、验证式、调查报告式等。

实习日记是以日记体裁记述每日实习的内容、所感所想所思或者是对某一现象与事物的观察结果与过程,是写作实习报告的基础材料。其形式有记事体,即简明扼要地记录一天当中发生的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杂感体,即对实习过程中某一件事的观察后,把所思所想所感记录下来;速写体,即对事件与场景较为详细地记录下来的一种方式。

由此可见,在写作毕业论文时,必须弄清几个方面的区别,以便更好地明确写作方式和内容以及更好地体现自身的学术素养。

3、明确毕业论文拟题和新闻稿拟题的区别。在毕业论文的拟题过程中,存在少数学生混淆这两者的区别,把毕业论文题目拟成了新闻的题目,以其突出论文题目的新颖。其实,这与毕业论文的内在要求是不相符的。

毕业论文是以研究性、创新性和学术性为其生命力所在,因而在题目上就应突出这一点,其本质是写作者对问题或事物的看法、主张和评论,是自我思想意识的外在表现,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新闻是关于新近发生的新鲜而重要的事实的报道或批评,其突出特点是“新鲜”、“重要”。“新鲜”是指有所发展、创造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新风尚等以及包括不同与于常规、常习的异常现象。“重要”是指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而言的。从技术层面上讲,要求交代清楚有关人、事、时间、地点、事因和结果等;从文风上讲,要求鲜明、准确、通俗、朴实和生动。由此可见,新闻稿的内在要求与毕业论文是有本质区别的,其题目的拟定是直观的,见题知其事。所以,在毕业论文拟题或命题时,要把二者区别开来。不仅如此,二者所处的语言环境也是有较大差距的。因而,不仅在内容写作上,把二者区别开来,而且要在语言用词上,也要区别开来。

4、明确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的区别。写作论文就要使用一定的工具来对所要研究的对象进行分析研究,而这一工具就是资料。例如:研究对象是一本书,那么,所使用的工具则是另外一些相关的书。可见,占有资料和把握资料的多少,对问题的研究和毕业论文写作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绝大多数学生对资料占有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特别是占有什么样的资料即占有第一手资料还是第二手资料,才能更为准确科学以及研究问题更有深度更是知之不多。因此,为提高毕业论文写作的水平与质量,区别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也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手资料也就是原始资料,举例来说,如果以“邓小平经济思想”为题写作论文,那么,第一手资料就是《邓小平文选》、邓小平讲话原稿以及邓小平讲话录音等。可见,第一手资料是某一资料的原本属性,没有他人的评述或渗透他人观点偏好,是事物的本来面貌。当然,第一手资料的界定也有相对的一面,如以“邓小平经济思想源泉”为题写作论文,那么,第一手资料则是邓小平从中得到灵感和启发的那些书籍与文章。

与上述情形不同的则为第二手资料。概括地讲,就是他人占有第一手资料所得出的研究结果、评论等。从这里可以看出,译文则是第二手资料,译文的原版则是第一手资料。摘编是

第二手资料,是第一手资料的片段集合。由此可见,在明确这两者的区别后,在写作论文时,就能更清楚地知道占有哪一类资料更为重要。

5、明确提纲与目录的区别。在毕业论文定稿后,会发现一些学生存在混淆目录和提纲的区别,认为提纲和目录是一回事,从而使论文的格式不规范,不符合要求。因此,对此必须加以区分清楚。

提纲是写作论文之前的构思或拟写作的思路,是写作论文的框架图或设计蓝图,其任务是把谋篇布局结果与素材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序的纲要性文件资料,并作为写作的初步依据。可见,提纲是论文写作前的工作内容。在论文写作中,根据提纲进行写作,并在写作中不断修改完善提纲,是一种动态的形式。目录是文章正文前所列载的目次,是全文内容层次和内容的反映,是论文写作完成后的定型表现,是一种静态形式。提纲与目录的的区别正如一项写字楼工程,施工前和施工中的施工图为“提纲”,交付使用后的使用功能分布图为“目录”。二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层面,是不能混淆的。依此,在论文写作时,其依据只能叫做提纲,论文定稿后,其放置正文前的只能叫做目录。把握这一差别后,就可避免出现论文格式不规范的问题。

6、明确前言和内容提要的区别。对于写作毕业论文的应届毕业生而言,基本上是第二次写作论文,因而,往往存在前言与内容提要一致的问题,究其原因是把前言和内容提要相混淆了。关于这一点,必须加以明确。

前言亦称“前记”、“序”、“叙”、“绪”、“引言”等,是由作者或他人写作,刊印在图书或文章的正文前面,有时也可成为独立的文章,用以说明写作的宗旨、缘由或目的、写作经过、资料来源、编写体例等,或对内容加以评述。毕业论文前言与此一致,只不过是要求作者自己亲自写作,且字数与段数少一些,一般控制在200—1000字之间。

内容提要是对所写作的图书或文章的内容、特点的简明扼要的介绍文字,因而又称内容简介、内容说明等。其目的在于帮助阅读对象准确地对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内容及价值作出判断,其规格一般为200—400字,其形式包括概括型、描写型、说明型和评论型等。作为经济类毕业论文,一般采用概括型即以非常简单的线条勾勒文章的全貌。

7、明确毕业论文的标题与内容分层标题的设计格式要求。在毕业论文的评阅过程中,会发现一些论文结构或格式不规范,需要加以明确。标题是毕业论文的“姓氏”,是以最精练的语句表达文章内容所指。因此,标题应写得简练鲜明,一般不超过20个字。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包括总标题、副标题。

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其标题的设置一种是直接揭示论点,如《积极财政政策是扩大内需的必然选择》;一种是点明论题的范围,如《论国债风险》。总标题的句式常采用陈述句、判断句、疑问句或祈使句的形式。副标题的设置—是为了指明该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和宗旨,对正题进行补充、说明或解释。例如:《总结改革实践探索完善之路———〈安徽农村税费改革实践与探索〉简介》;二是那些明显带有争鸣或商榷性的论文。如《也谈财政的公共性一一兼与某某教授商榷》;三是为了强调该论题所研究的某个侧重点。如《抗击“非典”创新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分标题就是论文内容的分层,其设置是为了清晰地显示出层次,便于读者阅读和了解文章及其内容。分设层次标题一种是用少量精确的文字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冠于本部分第一行上方正中央,有的还加上

一、

二、三„„等顺序;一种是仅在本层次第一行上方正中央用数码

一、

二、三„„等表示,起到承上启下的关联作用。若分标题采用

一、

二、三„„等顺序,则其以下数字格式为(一)

1、(1)①,不能搞乱层次数字符号。

8、明确注释中的夹注、脚注和尾注的区别。注释是作者对毕业论文中的要注释的相关内容或引用的字、词、句加以必要的解释和注明来源出处。其与参考文献是有不同的。注释的方式有三种:夹注、脚注和尾注。

夹注就是在要注释的相关内容或引用的字、词、句后加括号,在括号中写明注文。一是在括号中标明作者、年月,如,慈善事业是建立在社会捐助基础之上的民营社会化保障事业(郑功成,2000.9)。二是在括号中标明作者、著作或文章名称、出版社、页码。脚注就是在所要解释的对象的页码下端加注。一页中只有一段引文的,在引文末端的右上角以小字号标明“注”或者数字符号。引文在两段以上的则要标明序号,必须以页为单位。尾注就是将注释全部集中于文章的末尾或最后一页。但一定要在被注释对象的后面加上①、②、③或(注1)、(注2)、(注3)字样的注释号码。

9、明确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区别。大多数同学对这三个概念的含义及其关系并不是很清楚的,从而在写作论文过程中往往存在着种种问题。因此,必须加以明确。

论点是论文所要表达的主旨,即中心思想。写作毕业论文,关键是要提出一个新颖、鲜明、正确的观点,用以表明作者对所研究问题的看法与主张,反映自己的科研成果与学术水平。对一篇毕业论文的评判,首先就是看其论点如何。任何一篇毕业论文,如果其论点不明确、不清楚,就必然造成材料不能说明观点、观点与材料互相矛盾。

论据是作者在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的根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毕业论文写作之前,作者总是采集、占有大量的材料,那些在进行写作时被选用到文章中来的材料,就是作论据用的。论据分为三类:一是事实材料,指客观存在着的事实,包括人、事、物和数字、数据,等等。二是理论材料,指已为人类社会实践与科学实验所验证了的言论材料,包括

经典著作、寓言故事、成语、谚语、俗语、格言等等。三是敌论材料,是指在论文写作中供作批驳的反面材料。

论证是为了阐明一个主张或者证明一个观点,需要举出一些事实与道理作为其根据,来证明这一主张或这一观点正确性的思维过程。论证是通过论证方法来体现,而论证方法就是把论点与论据有机而巧妙地联结起来,使之成为统一的论文整体的手法。论证方法一是立论,就是作者运用各种论据来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性的一种做法。二是驳论,就是根据自己已掌握的事实材料与理论材料来分析批判对方论点的虚假性或论证的不能成立,从而来确立自己正确的论点的一种论述方法。

在整个论证过程中,论点是统帅、是灵魂,提出“要说明什么”,即是被说明或证明的观点;论据是基础,回答“用什么来说”,即是说明或证明论点的理由、依据;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是将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的纽带与桥梁,是将论点从论据中推导出来的方法和手段。

10、明确论文的格式层次顺序要求。在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评定时,会发现一部分同学对论文的格式顺序不清楚,因而其论文格式就不规范,对此要加以明确。应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的格式顺序安排可分为七部分,每部分都须另起页,即不同部分内容不得设置在同一页。第一部分为封面,设置在首页。 第二部分为评语页。

第三部分为目录页。一定要注意在目录设置中,凡是目录中的最小层次应该保持一致。 第四部分按下列顺序编排。(1)标题。(2)作者。在标题的下方署写自己的名字。(3)摘要。(4)关键词。论文中出现频率最高,对文章内容起着决定作用的词语。一般选用3~5个关键词。关键词一般应放置在“摘要”之下、正文之前。作者要在“摘要”下面空1~2行,空两格写上“关键词”字样,然后再分别写出本文的关键词。(5)前言。(6)正文。(7)结论。亦称结束语,是对毕业论文全文的论点作总结性说明,这一部分视情况而设定,一般也可不写。 第五部分为注释。

第六部分为参考文献。亦称参考书目,在论文正文结束后,一般应列出主要书刊和网页上文章的目录作为参考文献,置于文尾。一般顺序为:作者,著作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杂志名称,出版年月或期号。

第七部分为鸣谢,这一部分一般可不写。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特岗教师履职工作总结下一篇:突发事件护理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