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统一:作文教学的必然回归

2022-09-1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作文?中国自古讲文以载道, 作文的最大特点是用语言表达作者的生活和情感, 其基本任务就在于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促进学生做人这两个相互依存的方面统一起来, 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能切实地促使学生更好地做人和发展, 即:文道统一。这本是既定的理论和经验, 为什么还要重申呢?

一、渐行渐远的现状

现在作文教学, 往往偏离了“文道统一”这个方向, 甚而有渐行渐远的趋势。主要表现在:

一是成人化倾向。用成人世俗化的心态和处世原则去改造学生, 让学生纯真和童心丧失, 使学生处于作文的被动状态, 作文中的套话空话, 虚假之风便由此盛行。

二是模式化倾向。把作文法则和格式模式化, 并要求无一例外地遵从, 把作文模式变成僵硬的样板, 并运用各种方式向学生强制灌输, 让学生摹仿样板, 结果是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 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激发、保护和引导。

三是知识化倾向。把作文教学搞成了作文知识的不断累积, 偏离了作文课的性质和目的, 造成了知识记忆对能力培养的排挤。

四是堆砌化倾向。作文不是写出来的, 二是堆砌出来的, 用大量的好句好段来粘接文章, 不管恰不恰当, 不管多不多余。其结果是:文章不是好文章, 还用大量冗余的信息占据了学生的时间和头脑, 妨碍对必要知识和相关信息的理解和贯通, 也不利于作文能力的培养。

上述倾向造成的恶果, 是使学生感官封闭、想象滞涩、情感压抑、自我迷失、活力萎缩。那么, 作文教学该如何走向呢?文道统一, 是作文教学必然的回归。

二、“文道统一”的再认识

“文道统一”, 作文与做人的确密切相关, 二者的统一性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论述, 笔者谈几点认识。

(一) “做人”与“作文”在生命需求上的统一

需要是人的活动的出发点。“做人”与“作文”首先就在这个出发点上密切联系、相互统一。作文首先是生存的需要。人的生存总要经历各种世事, 总有东西想要表白。叶圣陶先生说:“人类是社会的动物, 从天性上, 从生活的实际上, 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等宣示给人们知道, 而且希望愈广愈好。有的并不是为着实际的需要, 而是对于人间的生活、关系、情感, 或者一己的经历、情思、想象等等, 发生一种兴趣, 同时仿佛感受一种压迫, 非把这些表现成为一个完整的定形不可。”可见, 作文既是人们生存的需要, 也是展示人们生存状态的一种有效途径。作文又是享受的需要。要成功地做人, 要保持良好的生存状态, 离开了精神上的满足、愉悦与快乐则根本不可能。而每个人的满足、愉悦与快乐则必须建立在自我肯定和自我实现的基础之上, 作文则是作者自我实现的一种手段。只有当作文成为表达自我和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之后, 才能在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述自己的生活时产生愉悦、欢快和满足之情, 此时的作文便成了人生享受的真正需要。作文还是发展的需要。发展创造是人类的生命需求中最高而又最重要的目标。中小学时期是人生的多梦时期, 又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 因此, 自我发展的欲望最强, 且最需要呵护、鼓励和引导。“做人”要发展, “作文”也要发展, 在人的发展需要中, 两者也是相互促进的。作文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它可以激发习作者的想象, 锻炼习作者的感知, 训练习作者的思维, 净化习作者的情操, 抒写习作者的理想, 提高习作者的创造能力……从而促进习作者的进一步发展。

(二) “做人”与“作文”在知、情、意、行上的统一

人为文之本, 作文既是人的心理和意识素质的外化, 又是人的一种特殊的生命行为。知、情、意、行是人的生命存在及其活动的十分重要的方面, 相对集中地体现了人的生命存在的水平。“做人”与“作文”理应在知、情、意、行上相互统一。在“知”上的统一即与人所有的知识内涵的统一。人除了具有动物的生物特性外, 还具有通过学习、观察、感受而获得知识,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产生新的见解、思想、观念以及价值观、审美能力等。作文, 是有知识的人的行为, 既表现人的知识, 又提炼和增进人的知识。作文水平也就随着“做人”进程而不断升迁。在“情”上的统一即与人的情感世界之间的统一。情感世界是人性, 人的素质的最生动最集中的表现。作文也讲究一个“情”字, 不管写什么内容, 都要求有真情实感、美好情操。作文自情始, “情动于衷而发于言”。中小学生既富于情感又不成熟, 而情感状态与人的知识、品德、理想密切联系, 做人和作文在“情”上的统一, 无论是对于做人还是作文, 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意”上的统一指的是与人的意志因素的统一。做人, 不但追求智力的完善、情感的健康, 而且同时培养着非智力因素, 尤其是信心和意志力。人无志不立, 这是一个人最终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作文不仅表达和激励意志, 还磨炼意志。在“行”上的统一指的是与品德行为的统一。做人之行与作文之行本质上是一样的。而作文作为一种写作、表达和交际行为, 也是有“行”的意义, 何况作文的内容必然反映学生的“行”。察其言观其行, 因其文诱其行, 使言行一致、文德互进, 对学生才是有效的教育。

(三) “做人”与“作文”在语言符号上的统一

人作为符号动物是由于语言的存在, 文是语言表达的凝固状态。两者需要在知、情、意、行上相统一, 最终要在语言符号这个特殊层面上表现出来。不仅做人与作文都需要在阅读中提升, 而且作文是从语言的角度塑造人的重要方式。做人与作文在语言符号上的统一直接存在于语言的生命意义之中。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 语言能力是人成为“符号动物”、“文化动物”和“理性动物”的最重要的标志和条件。人生活在语言中, 语言水平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一个人的生命水平。语文教育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正是要为他们的语言生命打下坚实的基础。作文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和提高, 正是从语言的角度塑造人, 使其能运用语言建立同周围世界的全面联系, 包含从认识的到审美的。在这个意义上, “作文”也就是“做人”。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对语言能力的要求越来越精密和多样化, 同时对语言的审美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打好语言基础, 对于做一个21世纪的人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还值得注意的是, 作文水平的高低与作者的语言背景经验密切相关。不同的“语言背景经验”, 决定着人们的言语的准确性、丰富性和生动性, 决定着人们言语的文化内涵和表达能力。语言的背景经验实际上就是具体语言的真正生命所在。一个人的语言背景经验越丰富, 他的文化层次就越高, 感官和思维的视野就越宽, 精神世界也就越丰富, 作文的境界和具体表述就更有文化底蕴, 更能形象生动、血肉丰满。如果缺乏生活中的“语言背景经验”, 不能领悟各种语言所指代的具体事物和潜在含意, 其作文就只能词不达意, 更不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书写自己的生活。作文离不开做人的语言背景经验, 这就使“作文”与“做人”更是密不可分。

可见, “做人”和“作文”在许多方面都是相通的。离开了做人, 作文的意义便无从谈起;离开了作文, 做人就留下了诸多缺陷和遗憾。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做人要求作文, 让作文促进做人, 作文教学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真正要求, 才能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这便是我们今天的“文道统一”。

三、“文道统一”作文教学策略

“文道统一”就是要实现学生做人、作文的高度融合, 通过解放人来解放文, 以解放文来解放人, 使文为人发, 人以文立, 以便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活力和创造精神。

解放人, 解放文, 就是要坚持主体性, 高扬教学双方的主体精神。这里所说的主体性指写作实践中自主的主动探索、主动获取和主动发展, 它包含教师主体性和学生主体性两个方面。只有具备鲜明主体意识的教师, 才能培养出具有鲜明主体意识的学生。教师必须首先转变固有的不科学的作文教学观念, 努力冲破“重技能, 轻本体”的作文教学现状, 摒弃见文不见人和限制学生个性与生命精神的错误作法, 主动研究“做人要求作文, 作文促进做人”的有效方式, 积极地建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学生有主动创作的激情与行动, 并能在作文中主动表现自己, 把自己的生活与情感真诚地倾述在作文之中, 以适应自身生存、享受和主动发展的需要, 并反过来提高自己“做人”的质量。真正的主体性要求是把“为了人”和“通过人”统一起来, 使学生通过主动的作文来提高自己做人的素质。怎样坚持作文主体性, 实现文道统一。

策略一:生命化作文

就是要还作文以生命活动的本来面目, 使之与主体的生命存在本身合一, 重视生命的综合性和整体性。主体性存在和表现于人的生命活动之中。作文活动作为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 是生命的律动, 既是生命整体活动的结果, 又作用于生命的整体。人总是要表达欲望的, 如果该表达而没有得到表达, 压抑于心, 情动于中而不能形于言, 便有“不吐不快”的感觉, 使人的生命过程出现不和谐、不畅适。作文教学应当注重这种生命化的需要。在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表达自己的欲望, 实现生命的需求, 并在表达中渗透自己的做人原则、是非观念、个人修养、文化品格和审美意趣等多种因素, 让写作成为生命的真实写照和享受生命的方式。人是有生命的人, 文是洋溢生命精神之文, 这才能真正做到“人”与“文”的统一。

策略二:生活化作文

就是把作文与学生的生活本身统一起来, 使作文不仅从生活中吸取动力和原材料, 而且是对生活的表现和思索, 成为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作文是生活的需要。正确认识生活与作文这一基本关系, 是端正学生作文意识, 使作文走上正路的关键。叶圣陶先生认为: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 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的能力。这充分说明提高写作能力是为了适应生活的需要。而我们这里的生活化作文主要指对学生写作过程本身的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生存和发展方面所需要的写作能力之外, 还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 以生活为基础, 在写作中做到审题生活化和取材生活化这两点, 对某些文体还要求语言生活化, 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圈内确定写作的方向、内容和形式, 做到作文从生活中来, 进一步实现人、事、情、文的真正统一。

策略三:生态化作文

就是要用生态意识来指导和组织作文活动, 使作文活动有助于对学生人格形成的生态调节。21世纪, 人类已在理性呼唤生态文明, 并提出“生态人”的做人目标。“生态意识是反映人与自然的新关系——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的观点、理论和感情的总和”, 生态化作文教学则是抓住了生态意识的灵魂并将其引进作文教学之中, 这种作文教学的核心是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共同发展, 并使整个作文教学成为共谋发展而且十分和谐的“生态圈”。它要求老师和学生必须树立生态教育的意识。教师要使作文教学的过程、内容和方式变得和谐起来, 以此为基础, 使作文教学与语文教学和整个教育系统和谐协调, 并善于利用作文以外的其他因素推进作文教学的实效。力求启发学生将“做人”与“作文”有机联系起来以求得和谐发展, 引导他们把自己的“做人”和“作文”放到集体或整个大自然中来衡量, 以吸收集体和自然的智慧与灵气, 求得“做人”和“作文”的双重发展。

生命、生活和生态都是综合的动态的过程, 是学生生命本体的动态展开和自然推演的过程, 也是作文教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审美与教化、同化与顺应、享受与发展融为一体, 生态优化得以实现, 生态作用得以发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的教学美和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写作境界作为自己的整体追求, 用美的思想、美的语言、美的形式启发诱导学生说真话、写自己, 记录生活中的美, 表达美的心灵, 从而让作文活动本身成为一种美的享受, 一种美的追求。

摘要:作文的最大特点是用语言表达作者的生活和情感, 其基本任务就在于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促进学生做人这两个相互依存的方面统一起来, 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能切实地促使学生更好地做人和发展, 即:文道统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文道统一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实践思考下一篇:大学本科电子医疗仪器原理类课程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