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安全教育论文

2022-05-1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学安全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事件频发,这不仅给青少年儿童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也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稳定与和谐。频频发生的校园安全事件,给学校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说明学校安全工作从教育到保障皆存在“缺位”现象。做好学校安全工作,需从多方面努力。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抓好安全教育才是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治本之策和长远之策。

第一篇:中小学安全教育论文

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及安全教育分析

【内容摘要】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校面临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主要安全问题类型包括重大安全事故、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学生自身的心理问题等,中小学生作为校园安全问题的潜在被害人面临很大的风险。从被害预防的角度来说,安全教育可以成为犯罪预防的一种手段,因此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建设势在必行。但目前我国校园安全教育还存在形式单一、内容单薄、学校重视不足、教师进行安全教育能力不强、安全教育缺乏延续性和系统性等问题,应从开设专门安全教育课程、丰富安全教育内容、分学段开展安全教育、拓宽安全教育形式、加强对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安全教育培训、建立政府、社会、学校、家庭联动的安全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完善。

【关键词】 校园安全 中小学 被害预防 安全教育

一、中小学面临的安全问题及特点

(一)中小学面临的安全问题类型

1.重大安全事故。

重大安全事故给家庭、学校乃至社会造成的危害很大,一般都危及着不特定多数师生的生命安全以及学校的财产安全,校园重大安全事故表现在多个方面,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事故①、交通安全事故、火灾事故、踩踏事故、食物安全事故、溺水事故、教育教学事故②、传染病事故、校园环境安全事故等。交通事故是造成中小学生伤亡的主要原因,无论是步行、乘车或骑行都存在一定风险,其中校车安全事故造成的后果最为严重。校车超载严重、部分司机无证驾驶、随车老师责任心不强是校车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踩踏事故在中小学校比较常见,这可能与中小学的教学模式(统一在规定的时间上下课,且每个班学生人数都很多)有关。其发生一般源于学校规模容量不合理、建筑隐患排查不到位、安全设施不达标等因素,典型案例如2017年发生的濮阳县小学踩踏事故。教育教学事故常见于体育课、化学或物理实验课和手工课,主要包括运动损伤、实验品及器具爆炸、接触危险刀具造成的伤害等。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境治理的重视,媒体接连曝光了一些影响恶劣的校园环境污染事件,如2015年常州外国语学校“毒地”事件以及2016年校园“毒跑道”事件等。由于环境污染对师生的生命健康造成直接威胁,如何保障校园环境安全也愈加成为我国校园安全建设的重点对象。

2.违法犯罪行为。

违法犯罪行为直接侵害学校师生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甚至生命安全,严重影响着师生及家长的安全感以及学校教学生活秩序,是学校安全防范的重点。违法犯罪行为主要包括两类:一是社会人员对师生的侵害,如抢劫、盗窃、强奸以及多发的针对中小学校的个人极端暴力犯罪;二是发生在学生间及师生间的违法犯罪行为,如故意伤害、校园欺凌、聚众斗殴、敲诈勒索、教师过度体罚学生、虐童事件、性侵猥亵学生事件等。2000年以来我国发生了多起针对中小学生的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尤其是刚刚发生的陕西榆林米脂县的恶性砍杀学生事件③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恐慌。多发的校园暴力袭击犯罪与当前我国所处转型时期的社会不良现象有关:即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社会成员心理失衡、个体相对剥夺感滋长、社会压力加剧等。靳高风、李易尚:《中美校园暴力袭击犯罪比较研究——基于94起典型案件的调查分析》,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6期。 近年来,针对校园的个人极端暴力事件数量有所下降,然而校园欺凌却愈演愈烈,在初中阶段尤为高发。2015年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近三分之一的中小学生表示“自己偶尔会受到其他同学的欺负”,也有少部分中小学生则表示“自己经常被高年级同学欺负”。《校园欺凌现象调查:不容忽视的隐痛》,http://news.ifeng.com/a/20161214/50414268_0.shtml,2018年7月1日访问。 校园欺凌不仅给未成年人的心理带来难以修复的创伤,还可能会进一步升级为更恶劣的暴力行为,造成第二次被害人化以及第三次被害人化,第二次被害人化又称再次被害,是指被害人在被害后受到社会或亲属朋友的不良反应和不友好态度,从而加深其被害后果;第三次被害人化是指被害人在遭受过前两次被害人化之后,就可能自暴自弃,甚至对他人产生报复心理,由被害人向犯罪人转变。参见李明琪主编:《犯罪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06页。 即受害者可能会采取以暴制暴的方法,成为下一轮校园欺凌的施暴者。不仅如此,校园欺凌现象所反映出的学生人格培养和道德教化方面的缺失问题也给学校教育敲响了警钟。除此之外,教师猥亵、性侵、虐待学生事件和学生故意伤害教师事件在社会上也引起极大关注,如何重树师德、如何建立新时代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校园安全教育应该思考的问题。

3.学生自身心理问题。

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都是未成年人,在生理心理发展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挫折,如果不及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辅导,势必会发展为更加严重的安全问题。美国心理学家罗森茨韦克提出的挫折—攻击理论认为,个体在遭遇挫折的情况下会产生三种典型的惩罚性反应,其中之一就是内罚性反应,即将挫折引起的不良情绪向自己发泄,自暴自弃,情况严重时会产生抑郁甚至自杀。李明琪主编:《犯罪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29页。 由南京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有4%的中小学生表示自己经常存有自杀的念头,超过1/3的学生表示自己偶尔会产生自杀的念头。《三成被调查的中小学生偶尔有自杀念头》,http://chuzhong.eol.cn/jscz_9998/20130118/t20130118_895150.shtml,2018年6月13日访问。调查结果令人触目惊心,这也凸显出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方面安全教育的紧迫性,如何处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也应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

(二)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的特点

1.不安全因素来源的多样性。

从内部因素看,校园人群密度高,因此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比如中小学多发的食物中毒事故、传染病事故等;校园财物比较集中且疏于防范,因此校园失窃事故也多发;基础设施不达标、消防管理不严格,是造成踩踏事故、校园火灾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青少年心智思想相对处于不成熟阶段,好胜心强且遇事容易冲动是造成校园欺凌、聚众斗殴、故意伤害等校园安全问题多发的原因;教师队伍良莠不齐、部分教师师德缺失、责任心不强是造成体罚事件、性侵猥亵事件以及校车安全事故頻发的原因。从外部因素来看,校园周边环境复杂,治安隐患相对较多,因此很容易发生各种针对校园及广大师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国外就有研究表明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与学校周围的治安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作者:守佳丽 靳高风

第二篇: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事件频发,这不仅给青少年儿童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也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稳定与和谐。频频发生的校园安全事件,给学校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说明学校安全工作从教育到保障皆存在“缺位”现象。做好学校安全工作,需从多方面努力。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抓好安全教育才是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治本之策和长远之策。

学校的安全教育是一项培养学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掌握自护自救知识,提高自护自救的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进一步强化和改进?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近期在一些中小学开展了问卷和访谈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的大背景下,跟以往相比,现在大部分中小学校都比较重视校园安全工作,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也有所加强。但尽管如此,安全教育的现状还是不容乐观,安全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多重困境。因此,中小学安全教育只有突破困境,找到出路,才能使安全教育起到应有的实效。

当前中小学安全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困境一:办学思想偏差导致安全教育的地位边缘化

学校安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不少学校还是以升学为目的,安全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安全教育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正是安全教育被边缘化的一个真实写照。其表现有三:一是安全教育让位于文化课。由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考核主要是以升学率为指标,学校迫于升学压力,全部工作都是以追求升学率为中心。这种认识上的错位使得学校在上课的时间安排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上都偏向文化课。二是安全教育走过场、流于形式。在不少学校,只有在诸如安全教育日,或者某时某地发生了安全事故时,才匆忙上阵搞一些所谓的安全教育。即使是在这些特定时间进行安全教育,很多也只是为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搞形式主义。三是重管理轻教育。部分学校把硬件安全放在安全工作的首位,安全教育仅仅被理解为安全管理。每当发生事故以之后,一些学校总是找管理上的漏洞,比如,教师管理学生的责任分工是否明确,值日值勤制度是否落实,关键部门、重要环节有无专人负责等,其实在事故发生的背后是安全教育的长期缺席。

困境二:教育观念落后导致安全教育的内容狭隘化

按照《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学校安全教育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学习、生活的内容、范围和发展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围绕“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六个模块来开展安全教育。而且,安全教育必须根据各地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但调查发现,不少学校仅从日常经验和传统习惯出发,随心所欲地组织安全教育活动,这种落后的教育观念导致了安全教育的单调、狭隘,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也不能体现学生的年龄、地域和个体差异。具体表现为:一是安全教育内容范围较狭小。很多学校仅限于开展交通、火灾、溺水、用电、饮食卫生等方面的安全教育,而社会治安、自然灾害、网络信息安全的等方面的安全教育相对薄弱,甚至根本没有涉及。二是安全教育落实不到位。安全教育包括安全知识、安全责任、安全技能和安全对策教育等方面。安全知识、安全责任教育主要是使学生了解掌握事故预防的基本知识,明白自己在安全事故中所应承担的责任,是“知”的方面;而安全技能、安全对策则是使学生在学习“知”的基础上,逐步掌握防范和处置事故的技能和方法,是“会”的方面。当前的安全教育主要还是侧重于安全知识、安全责任的教育,对于让学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安全技能、安全对策的教育还不够。三是安全教育的个性不明显。大部分学校的安全教育没有体现学生的年龄、地域和个体差异。中学和小学的安全教育几乎一样,不同学校之间也大同小异。另外,安全教育的侧重点主要是针对学生群体安全,一些个别出现的突发事件较少纳入教育者的视野,如,性侵害、家庭暴力和自杀现象等事件发生率虽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这些涉及个体的安全教育仍是弱项。

困境三:教育资源匮乏导致安全教育的方式简单化

安全教育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但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的讲解与说教是最常用的一种。其具体表现为教师在安全教育课或班会课上阅读安全规则、安全事项叮嘱、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安全问题等。尤其是在农村中小学,教师口头讲解几乎是唯一的教育方式,而学生喜欢的诸如观看安全影视或参观安全展览、专业人员讲座和实践演练等教育方式几乎没有。学校安全教育的方式为何重“说”轻“做”呢?在访谈调查中,不少教师反映开展安全教育的最大困难在于“安全教育资源不足”。如,教师缺乏安全知识和技能,很难胜任学生安全教育的重任;学校的教材资料、教学设施缺乏,有些教育活动难以开展;经费不足,组织活动困难重重……由此看来,学校教育资源(如师资、教材、设施、经费等)的匮乏是导致安全教育方式简单化的主要原因。

困境四:管理体制弊端导致安全教育的主体单一化

学校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就外部而言,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紧密配合;就内部而言,需要学校各个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然而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安全教育的主体单一,教育者只是学校教师。从外部看,不少学校的安全教育主要靠自己孤军奋战,难以得到社会、家庭的支持与配合;从内部看,不少学校把安全教育的职责仅仅落在政教处等学生管理部门,主要指定班主任来负责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正是这些管理体制方面的缺陷,造成其他部门和人员“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影响了学校安全教育的效果。

突破中小学安全教育困境的路径

路径一:端正办学思想——从应景之用走向常态教育

做好学校安全工作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社会稳定与和谐,事关教育事业稳健发展。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山。生命不保,何谈教育?因此,突破安全教育边缘化,安全教育走过场、形式化的困境,关键是要端正办学思想,提高对安全教育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到:

首先,建立安全工作考评机制。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把平安校园建设作为考核学校的重要指标,实行校园安全工作“一票否决”,以促使中小学校把安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其次,建立长效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制度。把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建立安全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也要健全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制定

安全教育工作的中长期规划,以促使安全教育做到常规化、制度化。

最后,开设安全教育必修课程。将安全教育课与文化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认真落实安全教育“进教学计划、进教材、进课堂”的“三进”工作。同时,确保对安全教育的投入,以保证安全教育从纪念日向经常型转变。

路径二:充实教育内容——从狭窄单一走向丰富多样

突破安全教育单调、狭隘,缺乏个性特色的困境,出路在于充实教育内容。应根据《纲要》的要求,按照不同学段、不同地域学生学习、生活的内容、范围和发展目标以及各自的身心发展特点,有侧重点地规划好教育内容。为此,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拓展安全教育的范围。在继续抓好交通、火灾、溺水、用电、饮食卫生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同时,还应加强社会治安的防范、自然灾害的应对等方面的安全教育。此外,安全教育要贴近时代,与时俱进。当前,校园暴力、网络犯罪、毒品犯罪和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大障碍和威胁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应重视对学生开展法制观念、抗御挫折、珍爱生命等方面的教育,把防网吧危害、防毒品危害、防性侵害、预防自杀等作为安全教育的内容。

第二,扭转重“知”轻“会”的偏差。为扭转目前学校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重知识轻技能、重预防轻应对、重逃生轻救护”的现象,安全教育的重心应该放在让学生掌握防范和处置事故的技能和方法,尤其是要让学生掌握在灾害面前如何应对,在危急时刻如何避险,在陷入困境时如何自救和他救等方面的技能和方法。

第三,彰显安全教育的个性。安全教育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个性学生的不同需求,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一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有侧重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一般来说,小学阶段更强调个人安全,中学阶段既强调个人安全,也兼顾公共安全。二是针对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特殊要求设定不同的教育主题。城镇学校重点加强网络安全、消防安全、青春期安全、远离毒品等教育;农村学校重点加强公共卫生、预防火灾、意外伤害、自然灾害、乘车乘船等安全教育。三是关注个别学生的安全教育。诸如那些法制观念淡薄,道德素质较差的学生;那些学习负担重、压力大和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等,都是安全教育应该重点关注的对象。

路径三:改进教育方法——从单纯说教走向参与实践

为突破当前安全教育过于注重说教,枯燥乏味,效果不佳的困境,学校应从改进教育方法人手。应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讲求教育艺术,注重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学生为中心,倡导体验式、演练式的教育形式,以增强教育实效性。为此,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第一,丰富教育载体。学校安全教育的载体应该是丰富多彩的,除了通过安全教育课、主题班会和学校集会等常规途径开展以外,还可以采取诸如校园安全文化节、安全知识竞赛、夏令营、少年警校、安全演习、观看影视、自救比赛等活动进行安全教育,也可以利用校园媒体如校刊校报、墙报、校园广播、电视、校园网等来传播校园安全知识,甚至可以根据青少年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喜欢尝试新事物,爱好新奇文化产品的特点,与商家和音乐公司联手,开发出以校园安全为主题内容的趣味游戏、动画片、玩具、顺口溜、童话歌谣、流行歌曲等。这些新颖的教育载体对于解决安全教育形式单调、效果欠佳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创新教育方式。访谈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喜欢直观形象、与生活紧密结合,能够亲身体验的教育形式,如,实践演练、观看相关影视、教师举例讲解等。因此,学校应创新教育手段,做到说教与实践相结合,大力提倡参与式的教育方式,如,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紧急事故下逃生、救护等实践演练活动,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安全的影视作品、阅读趣味性强的安全教育读本,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自主组织诸如演讲、小品、游戏、角色扮演、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安全主题活动。

第三,提升教师素质。学校应创造条件让教师接受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知识及安全技能水平,以更好地胜任学生安全教育。

路径四:健全管理体制——从单打独斗走向齐抓共管

为突破当前学校安全教育主体单一、工作孤立的困境,必须健全管理体制。学校应主动出击,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体系,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安全教育网络。具体的措施有:

第一,协调教育力量。安全教育,“社会是环境,学校是阵地,家庭是后方”。学校应协调社会各部门、家庭等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建立健全与公安消防、卫生防疫、交通等部门和学生家长协调配合机制,整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共同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

第二,全员参与教育。安全教育的主体应该多元化。在校外,应让公安交警、消防官兵、卫生防疫人员以及家长积极参与进来,也可邀请明星、官员、社会名流来进行校园安全教育;在校内,学校应构建一个包括安全保卫部门、学生管理部门、教学部门和总务部门等全员参与的“四位一体”的安全教育网络,并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从而形成全校师生员工齐抓共管安全教育的局面,确保安全教育渗透到各个教育教学环节以及日常生活之中。

(作者单位:江西赣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作者:陈爱忠

第三篇: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与实施

安全教育是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提高中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他们安全防范技能,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对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构建学校的和谐稳定和保障学生生命财产安全及幸福健康成长都是非常必要的。但由于教材编写的滞后性及主管部门的教育理念等因素影响,涉及安全教育的内容还没有纳入课程教学范畴,大多数以文件形式要求学校落实。学校的安全教育呈现滞后性、随意性、僭越性和微利性等特点,缺乏科学、系统和规范。同时出现“安全大于天”和“安全至尊”等做法凌驾于素质教育之上的现象。笔者觉得有必要对安全教育准确定位,对安全教育的内容、范围、途径和手段进行探讨,以期安全教育常态化、课程化和科学化,让学生远离危险,健康安全成长。

一、单纯搞安全教育并不安全

近年来中学生安全事故频发。据教育部通报:2008年3月至2012年6月,云南省昭通市、临沧市、宁夏青铜峡市、湖南省涟源市、河南省商丘市、甘肃省张掖市、河南省南阳市、河南省驻马店市、新疆阿克苏市、海南三亚市、新疆吐鲁番地区、海南儋州市、新疆库尔勒市、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山西晋中市榆次区、临汾市曲沃县、长治市长治县、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等地先后发生多起中小学生溺水事故、交通事故、煤气中毒事故及踩踏事故,造成多名学生伤亡。

安全事故,令人痛心。各地各校也都把安全工作提高到“学生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政策层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致家长一封信、开展主题班会、跟踪家访,社会各部门也通力合作加大宣传力度等等,尽管如此,学生安全事故还是不断发生。

学校及教师在强势的安全教育的社会背景下,有些正常的活动比如春游、运动会、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只要涉及安全隐患因素和力量型的项目纷纷取消,甚至农村学校体育课也徒有形式,学生自由活动,搞搞无安全隐患的项目打打小球、跑跑步等,致使学生成了“笼中鸟”和“读书机器”,身心发展不平衡,客观的需求与主观的教育手段严重脱节,甚至冲突,学生厌学情绪有增无减。学生在学校获取不了的东西,他们有可能也必然去校外去寻求,比如野游、骑车比赛、探索自然的神奇。

安全教育只是停留在文件中、会议内、口头上,检查资料记录里,还没有真正深入学生心灵深处,为学生提供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可操作的安全教育模式。比如,学生爱游泳,学校在水域面积多的地方就要开发校本课程,增加游泳课,让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学会游泳的技能和相关知识;比如学生爱骑车,学校首先要教会学生骑车技巧,同时告知《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如果学生在校找不到潜能释放的活动,得不到成功的心理体验,安全隐患就深埋其中。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安全教育只能是盲人摸象,尽管安全教育抓得紧,抓得密,抓得强,抓得严,但收效甚微,根本无法杜绝安全事故的悲剧再次发生。

单纯的安全教育并不安全。

二、安全教育的定位

教育部于2006年6月30日颁布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其内容显示学校安全教育包括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职责;公安、司法行政、建设、交通、文化、卫生、工商等部门要履行安全监督和管理职责。

安全教育目的就是保障学校及其学生和教职工的人身、财产安全,维护中小学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只有在这个目的下的安全教育才是真正的安全教育。过犹不及和作茧自缚都是误区。

三、安全教育的内容、范围、途径和手段

1.安全教育的内容

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很广泛,主要包括:防火、防电、防毒、防震、防爆、防辐射、防污染、防溺水等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人身安全,活动安全,网络安全,性安全,心理健康安全等等。人身安全、网络安全和心理健康安全的内容在七、八年级思想品德课有所涉及不再赘述。

(1)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学校要教育学生学习交通法规,熟悉交通信号(信号灯、手势)和标志,掌握交通安全常识,在生活中自觉遵守交通规范,切实保障自身和他人的交通安全。

(2)日常生活安全教育

学校要教育学生掌握用电、用气、用火安全常识,严禁违章操作,能正确识别并学会使用各类灭火器。

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食品卫生,注意饮食卫生习惯和用药卫生,严禁食用过期、变质、有异味的食物,不买容易发生食物中毒的菜,防止食品污染、有效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及防止其他几种常见的食物中毒,如:发芽的马铃薯、没煮透的四季豆、鲜黄花莱、认不准的蘑菇等。

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获取有关信息,及时向学生通报,特别是各地学校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要求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这可以起到较好的警示作用。

(3)活动安全教育

包括运动环境和器械的安全、体育课的安全、游泳、滑冰、野外活动与游戏、放鞭炮、人流拥挤的公共场所安全等。

要教育学生遵守体育锻炼规则,作好运动前准备,掌握正确的动作技巧,游泳要有组织和安全措施,严禁私自下河游泳,杜绝冒险行为。

要教育学生外出、乘车注意安全,管好钱物,严禁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物品。

(4)自然灾害中的自我保护教育

包括水火灾、暴风雨、雷电袭击、地震等发生时的自我保护。

(5)社会治安教育

包括盗贼、骗子、抢劫、挟持、绑架、黄毒等。要教育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被坏人拐骗和伤害。

(6)意外事故处理教育

要教育学生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老师,掌握安全应急常识,牢记应急电话。

(7)性安全教育

性骚扰和性侵害是生活中对中学生构成性安全威胁的主要形式。

女中学生在与熟识男生交往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不单独和熟识男生相处过久;不在一起看爱情片,更不能与熟识男生一起看“少儿不宜”的黄色影片、光碟、书刊等;不与熟识男生谈论有关身体隐秘部位的敏感话题;衣着得体、不佩戴首饰,不化妆;举止沉稳,行为朴实、严格要求自己。

当遇到熟识男生向自己提出非分要求时,应保持镇定,用理智的态度坚决拒绝,态度鲜明,并尽快离开这个尴尬之境,应坚守圣洁的身体是不容任何人侵犯的人格信念。

女中学生与成年异性交往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拒绝与陌生成年异性单独会面;未经家长同意,拒绝接受任何成年异性的礼物;不搭乘陌生成年异性的车辆;独自在家,拒绝陌生异性进门。

女中学生要约束、保护自已,必须做到:

上学、放学或外出游玩,应结伴而行;不独自一人到河边、山坡、树林等偏僻处读书、写生;不在深夜单独一人在偏僻小巷行路;不到营业性歌舞厅、茶座、咖啡屋、录像厅、通宵电影院等潜伏不安全因素的地方娱乐。

2.安全教育的范围

从《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四条、第五条规定可知安全教育涉及学校和公安、文化、卫生、交通等多个政府部门。从学生生活的空间来分,包括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学校安全教育的范围当然局限在学生在校的生活及学校周边环境。那种无限制地追求学校安全教育的责任范围是不合理的,同时也是推诿塞责。家庭生活的安全教育当然由学生的监护人承担和负责,社会生活的安全教育当然由除学校以外的公安、交通、文化、建设、工商等政府部门承担和负责。现在有的地方政府有一种认识:学生在节假日包括寒暑假的安全教育也要学校及教师去管理和监督,承担对学生安全教育的无限责任,这是很危险的说法。家庭和政府有关部门在学生节假日的安全教育中难道不需要承担责任吗?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学生安全教育上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食其果。这才是依法执教、依法治国的表现。绝不能以地方长官的意志取代法律的规定。

3.安全教育的途径和手段

(1)树立安全意识,增强自身保护能力

安全是社会的,更是自己的。教育学生在所处的环境中,出行的时间、地点和接触的人,消费的食品和饮用水,使用的交通工具、网络及器械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会不会对我们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一旦出现安全威胁,怎么办?多反思这些与安全有关的问题,无疑会潜移默化树立安全意识,同时告诉学生记住家庭及父母电话、班主任及学校电话、火警、交警、公安报警、消协投诉等常规求助电话,以便他们在遭遇危险时方便求助,从而增强自身保护能力。

(2)编写课程,科学系统地实施安全教育

加强安全教育在教育部门已经成为共识,心理健康、安全教育读本也能在书店看到,有些学校也课外选修了。但那不是教育主管部门编写的,也进不了课堂的主渠道,仍然是选修读本。我们期待教育主管部门把与中小学安全教育密切相关的内容编成教材,安排课时计划,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步骤地传授安全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使安全教育常态化、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使安全教育可持续发展。

(3)加强实践训练,把理论变成能力

把学生掌握的安全教育的理论和方法转化为能力,至关重要,那就要求学校科学安排时间,合理组织训练。防震、防火、防电等演练可以在学校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演练可以和当地交警部门联系,让学生亲历行车环境,熟知违章行为和处罚手段,进而掌握正确的行驶知识和行驶方法。食品卫生安全演练可以和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联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甄别合格食品和不合格食品,拒购不合格食品,禁吃不合格食品,,将相关知识转化成保护自身安全的能力。

(4)和家庭、社会协作与沟通,多管齐下,不留安全教育的漏洞和误区

学生的活动空间就是家庭、社会和学校。学生从家出发到校,或者从校出发到家的过程,很有可能滞留社会某个处所,这也构成我们安全教育的危险地带。虽说社会有许多相关部门监督管理,但社会是面,不像家庭和学校是点,范围太广,容易疏忽,况且部门多也容易出现相互推诿,反而出现无人过问的尴尬局面。学校教育要和家庭、社会多协作和沟通,信息共享,互通音讯,群策群力,多管齐下。不妨利用网络平台和电子探头等现代传媒技术构筑学生三位一体安全教育网络体系,让学生的活动置于我们的网络系统控制中。学生离开家家长可以给网络平台发短信、拨电话,学生到校网络平台可以给家长发短信告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和道路交通安全部门负责学生行驶道路路况在网络平台发布。这样,学校、家庭、社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不让学生的活动留有真空地带,不留安全教育的漏洞和误区,安全教育才真正安全。

四、安全教育和素质教育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因为中小学生安全事故多发,使一些学校负责人如履薄冰,感染了“安全事故”恐惧症。为了避免学生发生安全事故,有不少学校干脆取消了一切有可能产生危险的活动。正因为学校生活死水一潭,不敢组织学生开展有益身心的校外活动,学生自己才会去做,比如私自游泳。其实,避免安全事故最佳的方法就是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开展素质教育,教会孩子认识危险,躲避危险。

第一,安全教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是地位平等的教育。

在安全教育此起彼伏的声势下,学校及地方有割裂安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等其他教育的做法。有的学校公然抛出“只要安全,不要其他”的做法,有的学校认为“安全只是形式,升学仍是第一”,有的学校认为“安全教育是必须的,但手足无措不知怎么做。”其实,安全教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性教育都是一样的教育,地位平等,没有谁比谁更重要。有人认为,安全教育涉及学生生命健康,没有生命安全了,其他教育就无从谈起。诚然,安全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它会影响其他教育的开展和延续,但过分强调安全教育,或取代其他教育的做法是因噎废食,不是正确的做法。既要安全教育,又要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性教育,把它们有机结合,共同发展,平等对待,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安全成长、健康幸福地实现自我价值。

第二,安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子系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教育的内涵会随着社会实践和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其培养目标也会随之变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搞的应试教育,其培养目标是德育、智育和体育。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个目标不能适应社会和学生身心的发展,适时提出素质教育,其培养目标由德育、智育、体育发展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素质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更加科学,其目标也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性教育和安全教育等内容。可见,安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子系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我们既不能把安全教育凌驾于素质教育之上,也不能把安全教育排斥在素质教育之外。

第三,将安全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体系,与其他教育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提高安全教育的质量和成效,使安全教育成为学生真正安全成长的教育。

既然安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子系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外,还要进行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性教育等等。安全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其他教育目标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既不能拔高,也不能忽视,更不能走过场。安全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其他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生命健康保障,素质教育的其他教育目标的实现为安全教育提供智力支持、道德支撑、体质准备、审美情趣、健康心理和劳动需要的价值倾向。没有安全教育,素质教育的其他教育目标也无从实现,没有其他教育目标的实现,安全教育也是单一平面的社会化程度不高的教育,达不到预期的多维教育目标。只有把安全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体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才能提高安全教育的质量和成效,提高安全教育的层次和梯度,提高安全教育的含金量,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使安全教育成为学生安全成长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王大伟.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读本.北京:京华出版社,2011.

[2] 孙铁翔,吴晶.教育部紧急通报3起同日发生致16名学生溺亡事故.北京:新华网,2012-06-10.

[3] 林子.把安全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石狮日报,2006-02-18.

作者:顾世如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课堂教学实践论文下一篇:房屋建筑施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