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型社会建设经济学论文

2022-04-19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经济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本文从资源的稀缺性出发,提出了“丰水”地区优化水资源配置的必要性,进而指出“丰水”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意义;然后,通过对生产函数的描述,直观反映了“丰水”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过程与效果;最后,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丰水”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建议。供都江堰灌区等“丰水”地区参考。

节水型社会建设经济学论文 篇1:

对水污染防治技术的思考

【摘 要】水污染防治领域各类技术日新月异,如水循环与水环境监测及分析模拟技术、水循环及水环境调控技术、节水型社会建设与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技术、数字流域技术、生态水利技术、水资源评价技术与水资源配置技术,这些技术在水污染防治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中现代技术的应用要处理好与传统方法的结合和删选。这样,水污染技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水污染;环境;防治技术

前言

今年, 我国一些地区遭遇严重洪水、台风灾害、水污染等与水相关的资源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全球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正面临着不寻常的水危机和水污染。为消除和减缓水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类对水的认识也正发生深刻的变化, 人与自然和谐是当前国内外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导; 同时世界范围内的水资源与水生态工程技术也正在上述主导的总体框架内取得了新的突破。水资源与水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从水循环与水环境监测及分析模拟技术、水循环及水环境调控技术、节水型社会建设与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技术、数字流域技术、生态水利技术、水资源评价技术与水资源配置技术等领域, 开展水资源和水生态工程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工作。

1.水循环和水环境监测技术

水循环就是指自然水的重复利用,水循环一直是水利科技的一大进步,水利工作者一直试图寻找到便捷的方法来加强和提高自然水利用的效率。从水文工程技术的发展状况说,人类一方面传统的水文监测技术正在革新, 自动在线技术与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有机的结合;并根据实际需要, 对水循环的各要素过程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与观测, 同时进行水质水量的联合检测。同时, 人类也传统的水文分析模拟技术也在革新,水文分析模拟技术已从传统的集总式的水平衡分析和基于自然过程影响的统计学分析, 已经发展到当前基于物理过程、地理信息技术的、多维分布式水文模拟技术。

2.水环境调控技术

对水循环进行综合调控, 趋利避害, 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资源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效益。从调控技术的作用尺度来看, 除大范围的降水调节外, 当前有可能对不同尺度上水循环的各要素过程进行系统的调控。从天然水循环各要素过程的调控来看,当前的技术措施重点和难点是对通过下垫面的影响或维修养护, 从而改变或维持局部、流域水流的力度,以便满足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工侧支水循环过程的调控是当前循环系统的核心。从调控措施的类型来看, 包括工程和非工程措施; 综观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工程调控措施更为重要。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进行工程调控时,需要更加关注各类工程措施的综合影响,并最大限度地消除工程措施对区域和流域尺度上的负面和不平衡影响。

水环境的综合调控社会价值是指消除污染源, 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切断污染传播途径, 从而减少污染物的影响范围; 第三就是增强受纳水体的水环境承载能力。对于第一方面、的综合调控而言, 一方面需要通过工艺的改进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从生产、生活环节的角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是通过区域产业布局结构调整, 最大限度地减少高负荷污染源, 从而从中观和微观尺度减少非污水和污染物的排放; 再次, 充分利用污水处理措施, 开拓中水回用渠道, 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污水对地表和地下水环境的污染。需要指出的是, 从污染源的角度进行水环境的综合治理,。

3.水资源利用技术

水资源利用和节水减排往往联系到一起,目前很多国家已经深刻认识到了节水对于水资源持续利用的重要影响, 并开展了相关的研究与实践工作。美国环保署1998 年颁布了节水计划导则; 英国专门根据南北差异, 分别制定了以提高用水效率和防污为侧重点的双重节水战略; 菲律宾在1997 年大旱后, 政府专门发起了为期1年的公众对用水负责的节水运动;联合国也积极推动节水意识和技术的普及, 2002 年联合国亚太地区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在菲律宾召开了提高公众节水意识专题会议。国际上在节水单项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在宣传和教育上也有许多创新的做法,但在明确和完整意义上的节水型社会理论和方法研究仍不多见,关键技术研究较为薄弱,相应的技术标准体系尚未建立。我国节水的初期研究多集中在节水工程与节水技术等方面,随着真实节水等概念的提出,节水研究深入到资源利用的有效和无效、高效和低效的划分层面, 同时加强了节水管理研究。由于节水型社会概念的提出时间不长, 专门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理论研究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当前, 我国已经开展点-线-面相结合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试点工作,全国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技术支撑体系来看, 当前的研究十分薄弱, 重点主要在法制的完善、机制的创新、体制的改革等环节上, 这使得我国当前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 研究节水型社会建设支撑技术体系, 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重点剖析与研发是摆在水利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4.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技术

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技术也是水利技术方面的热门话题。从水资源管理的相关研究来看, 主要包括以经济管理为核心的,包括法学、水力学等学科的知识,如水权、取水权、水价格; 另外就是以现代社会学与管理学理论与技术结合的管理内容。水价定价技术和初始水权分配技术走向成熟。在未来的水资源管理技术中, 需要进一步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 加强上述研究, 进一步融入现代经济学、社会学理论的新发展, 建成完整的技术体系。总之, 在未来的水利技术发展中,以上几个种类必不可少。还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要发明和采用。水资源重在保护和防护,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陈家琦 王浩 杨小柳.水资源学[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5.

[2]贾仰文.分布式流域水文模拟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 J].水科学进展. 2003.01.

[3] 王建华.江东. 黄河流域二元水循环要素反演研究[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5.12.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农垦通达供热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赵建勋

节水型社会建设经济学论文 篇2:

丰水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经济学分析

摘要:本文从资源的稀缺性出发,提出了“丰水”地区优化水资源配置的必要性,进而指出“丰水”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意义;然后,通过对生产函数的描述,直观反映了“丰水”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过程与效果;最后,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丰水”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建议。供都江堰灌区等“丰水”地区参考。

关键词:丰水 节水型 社会建设 经济学

目前,全社会对于水资源形势和节约用水的认识正在不断提高,然而在“丰水”地区是否应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问题上,人们却仍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对于“丰水”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有的人不关心,有的人不支持,甚至还有的人只把它作为要项目、要资金的“口号”……“丰水”地区为什么要建设节水型社会,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试图运用经济学方法分析“丰水”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动力等问题,推进人们对“丰水”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认识。

一、资源稀缺性与“丰水”地区优化水资源配置

水作为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其总量与可利用量是十分有限的。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类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可用水资源(下称水资源)已经变得越来越稀缺。对水资源稀缺性的认识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水资源的稀缺是长期的、全局的、绝对的,水资源的丰沛是短期的、局部的、相对的。个别地区虽然习惯上被称为“丰水地区”,但并不意味着其可以利用的水资源是无限的。第一,“丰水”是相对的,它只是相对于其它地区“不缺水”,也就是说该地区可能是“相对缺水”。(“丰水”是一个大家广泛使用却没有严格界定的术语,水文学在多年平均径流量的基础上提出了丰水年(期)、平水年(期)和枯水年(期)的概念,现实中,人们约定俗成地把长江流域以南称为“丰水”地区,这是相对而言的。笔者认为是否“丰水”应视水资源的供需两方面而定,同时这是一个具有动态性质的概念);第二,该地区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极可能是不平衡的,例如四川省水资源就具有时空分布不均的特性;第三,水资源形势正在由“丰水”向“缺水”转化,这不仅包括自然条件的变化,用水需求量的提高,还包括人为污染造成可用水资源量的减少;第四,如果水成为商品,那么该地区对水商品的供给将是有限的。

因此,就“丰水”地区而言,虽然在某些情况下无用水之忧,但并不等于水资源不稀缺。既然水资源稀缺,那么就有必要优化配置。这里的优化既包括局部的优化,也包括全局的优化。局部的优化指在“丰水”地区内的不同地方和时期之间优化水资源配置。全局的优化则是指在“丰水”和缺水地区之间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二、优化水资源配置与“丰水”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提出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在此之前,人们首先提出的是“节约用水”。作为“缺水”的应对之策,其目的主要是节约水资源用量。随着对水资源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提上了议事日程。

“节水型社会”充分地体现了优化水资源配置的思想。节约水资源用量只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浅层特征,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用水效益的最大化,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终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根本目标。

“节水型社会”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战略措施。传统的主要依靠行政措施推动节水的做法,手段单一,管理体系不健全,公众参与程度不够,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节水型社会”通过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能够提高全社会的自觉节水意识,把节水工作贯穿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全过程,从根本上改变节水乏力的状况。

“丰水”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其优化水资源配置的必由之路。

首先,就局部优化而言,“丰水”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势在必行。由于“相对缺水”的存在、水资源在季节分配上的不平衡、“丰水”向“缺水”转化的动态性,“丰水”地区同样面临着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任务。那种认为“我们这里不会缺水,没必要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观点是一种短视的行为。

其次,就全局优化而言,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丰水”地区优化水资源配置的动力和保障。全局的优化并不必然带来局部的优化。局部的边际成本和收益不等于全局的边际成本和收益,“丰水”地区就没有自觉、自愿节约用水的动力。初始水权的确立和水市场的建立,使节约出来的水转化为商品,转化为经济效益,从而使“丰水”地区的边际成本和收益与全局的边际成本和收益趋于一致,为“丰水”地区节水提供了动力,同时也保护了“丰水”地区节水的积极性。

三、“丰水”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经济学描述

为了对“丰水”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情况进行直观的反映,笔者将“丰水”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经济效果描绘如下。

(一)静态的初始生产曲线

设静态下全社会初始生产函数为F(X),其中F(X)代表产量,X代表水资源用量。

一般情况下,图中横轴代表水资源用量,纵轴代表产量。生产函数曲线BAC代表了在一定的生产水平下,水资源用量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BA段边际产量递增,随着水资源用量的增加,产量逐渐增加;水资源用量达到A,产量达到最大;AC段边际产量递减,随着水资源用量的继续增加,产量逐渐减少。由于AC段中,水资源用量是可控的(用多少水,由人决定,用多了,可以把用水量减下去,洪涝灾害除外),故用虚线表示。

(二)缺水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描述

假设缺水地区生产函数与全社会相同,水资源用量受到水资源量的限制,最大水资源量为d,那么其产量只能达到D点,无法达到A点。该地区通过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变了初始的生产函数,则形成了新的曲线B‘A’C‘。

该社会通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生产函数变为F‘(X),生产函数曲线改变为B’A‘C’,从而在可用水资源量为d时,实现了比过去D点高得多的产量D‘。我们把BAC向B’A‘C’的转变视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过程。

可从我国的现实中找到例证。1991年以来,我国耕地平均每年因干旱受灾减产粮食280亿公斤,城市、工业缺水60亿立方米,影响工业产值2300亿元。由于缺水,我国的生产函数曲线达不到最优点A.与此同时,我国万元GDP用水量2002年为537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这说明我们完全有可能改善生产函数,在缺水的情况下,通过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实现高得多的GDP.

(三)“丰水”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描述

以都江堰市为“丰水”地区代表,在现有的用水水平或者说生产函数下,可用水资源量有时为d(不妨设为最小值),小于最佳需求量a,有时为e(不妨设为最大值),大于最佳需求量a.在后一种情况下,为了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值,都江堰市放弃了多余水量,故其产量在D和A之间变动。

都江堰市建立节水型社会也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效果。

建立了如缺水地区的生产函数,通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和效率,实现在较少的可用水资源量X下的较高产量F‘(X),如:在d下的产量D’。这时,一方面,实现了较高的产量F‘(X),(F’(X)属于[D‘,A’]);另一方面,节省了水资源e-X((e-X)属于[0,e-d]),进入水市场,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未考虑初始水权界定限制)。

另建立了新的生产函数,通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实现在较多的可用水资源量X下的较高的产量F‘(X)。这时,一方面,实现了较高的产量F’(X) (F‘(X) 属于[D’,E])‘;另一方面,节省了水资源e-X ((e-X ) 属于[0,e-d]),进入水市场,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未考虑初始水权界定限制)。

总之,促使生产函数优化的过程就是“丰水”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过程。虽然这个过程漫长而复杂,需要应对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以及带来的各种风险,但是描述,我们可以看到,“丰水”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四、推进“丰水”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对策思考

上面的分析对生产函数进行了简化,以直接地描述节水型社会的过程。实际上产量不仅是用水量的函数,更是其它多个自变量的函数F(X1,X2,X3,X4,X5…),我们可以把X1、X2、X3、X4、X5分别定义为水资源用量、劳动力素质(包括用水意识)、生产技术(包括用水技术)、生产结构(包括用水结构)、经济体制(包括管水体制)等。生产函数之所以能够变化,是众多自变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优化生产函数,建设节水型社会也必须从以上众多因素入手。

当前,推进“丰水”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首先要提高“丰水”地区政府、企业、公众对水资源形势的认识,充分认识水资源的稀缺性,克服“我们不缺水,不需要节水”的片面观念,增强人们对“丰水”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其次,进一步完善已有的工作手段,改进节约用水工作,提升用水技术和生产结构。制定好流域水资源规划、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加大节约用水投入,加强水资源项目建设,实施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推行计划用水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推广应用节水技术和器具、实施节水三同时四到位等,充分利用现有的法律、经济、行政手段优化水资源配置。

第三,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解决“丰水”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本收益不对称的问题,从根本上建立“丰水”地区优化水资源配置的长效机制。在水权、水市场制度建立之前,建议国家考虑对“丰水”地区节水、调水区调水给予适当的转移支付。

第四,建立健全专职节水工作机构和投入机制,加大节水行业的科研和培训力度,培养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加快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步伐,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管理水平和质量。

作者:陈龙

节水型社会建设经济学论文 篇3:

关于新乡市高效农业节水灌溉示范区建设的思考

摘 要: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大力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积极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加快完善水资源配置格局,推进水资源科学合理利用,严格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与水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着力提高用水效率,限制高耗水和低效用水农业产业发展,激励高效农业节水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新乡市节水型社会建设。

关键词:高效农业节水示范区建设;示范区现状;问题及成因;建议及措施

一、前言

针对我国水安全形势,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赋予了新时期治水的新内涵、新要求、新任务,为强化水治理、保障水安全指明了方向。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用水,要占到全国总用水量的60%左右,但利用率非常低,实际能被农作物吸收利用的还不足30%。因此,全面贯彻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进一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在当前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新乡市水资源及节水灌溉示范区现状

新乡市地处华北平原,我国粮食主产区。华北平原小麦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59%,玉米占到31%。同时,也是世界最大地下水漏斗区,区内小漏斗众多。新乡市地处华北平原,中原腹地,属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当地水资源主要靠天然降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极低,还不足300立方米,而且时空分布不均,年内年际变化较大。由于开采规模较大,辖区内多年已形成辉县市峪河一凤泉区一七里营一小冀形成了较大面积和埋深60多米的漏斗区。

当前,新乡市农业用水量要占到总用水量的65%以上,长期以来,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偏低,只有0.57。近年来,新乡市不断加强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农田建设,到2020年,全市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316万亩。新建的高标准农田灌溉系统虽然达到了现代化、集约化水平,但是相应的管理水平并未达到现代化,现状不容乐观。节水灌溉示范区的建设一般由市财政拨付专项资金建设,示范区建成验收后,在运行的前两三年中由于设施较新,宣传到位,领导重视,在灌溉工程设施的安全管理和维护管理方面会投入大量工作,灌溉工程成效明显。但在节水灌溉设施出现老化与运行问题时,由于乡镇基础水利推广站技术人员力量有限、相应灌溉企业售后服务不到位,同时由于后续运转养护资金缺乏,一定程度上造成已建工程折旧加剧,损坏比较严重。很多地方的水利设施老化无法及时更新、设施损坏无人修缮,致使节水设备损坏无法使用,成为摆设。

三、当前新乡市节水示范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管护技术基础力量薄弱

现有的示范区管理单位技术人员普遍缺乏,再加上借调现象比较严重,真正专职于节水示范区管理工作人员比例很少;此外,还有部分示范区节水灌溉设备的巡查和运管工,是由乡镇或村集体临时聘用,文化程度较低,认识不足,一定程度上导致工程设施的日常维修养护,以及运行管护工作无法落实到位。

(二)维护经费投入不足

据统计分析,目前河南省各市由于人员事业费的投入增加,落实到示范区管理单位的灌溉维修养护费用,仅达到原有标准的60%,导致示范区很大一部分存在“管护经费决定维修养护工作量”的现象,养护到位难,与节水示范区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三)确权划界工作滞后

大部分节水示范区管理范围内未开展确权划界工作,导致管理范围权属不明确。管理范围内养殖业、农家乐等违章违建项目屡禁不止,增加管护难度,甚至导致灌溉工程结构及灌溉设备的损坏,影响工程与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针对节水示范区“重建轻管”现象,要切实扭转为“建管并重”,使国家节水示范区的节水设备资金投入发挥相应的效益。

四、建议

大力推进农业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建设,不仅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而且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节约水资源,达到增产增收保护生态的目的。

(一)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落实节水示范区责任主体

大力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做好高效节水灌溉核心示范区,并进行整县制节水产业模式的示范与推广,2020-2025年,新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在高效节水示范区建设完工交付使用后,必须夯实所有的责任。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河南省各市要成立节水示范区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及相应领导机构,明确责任科室。责任科室要落实示范区管护制度,从组织、人员、经费、措施、标准等各方面,形成完善的示范区管护制度,依法维护示范区相关设备使用权益,严打破坏节水设备的违法行为,确保灌溉工程日久常新。逐步改变节水示范区管理体制不顺、职能不清、权责不明的状况,明晰示范区的管护主体,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发放灌溉设施相关责任证书。在示范区出台政策,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以“项目法人”开展进行项目建设管理。同时,对灌区末级渠系,进一步加大改造力度,真正实现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

(二)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探索示范区“管养分离”管理模式

加快实施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改造力度,推进县域节水型社會达标建设。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纳入规划内容,探索适应新乡市乃至华北地区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的节水灌溉模式与技术,强化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进一步加快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机制建设,完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配套制度,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年度任务,加快新乡市“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编制与审查工作。到2020年底全部县(市)、区完成达标建设任务。同时,实现节水示范区的物业化、社会化管理,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由专业队伍承担节水示范区灌溉工程与设施的维修养护。在明确节水示范区灌溉设施责任主体的基础上,探索示范区的物业化管护模式,将位于乡镇的示范区节水设施维护修缮进行打包招标,由拥有相关资质的物业公司负责统一管理。物业公司按示范区灌溉工程的分布特点,落实相应的个人来承担日常的管理工作。按照集约管理原则,可因地制宜采取“以大带小”、“小小联合”,实现区域化管理模式,不断提高示范区工程管护水平。新乡市是河南省建设“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重点市,示范区建成后,应出台我市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积极探索创新,加快推进节水灌溉示范区的管养分离。

(三)建立节水灌溉示范区信息管理平台

信息缺失是造成节水灌溉示范区设施运营管理落后的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新建水利工程要把智慧灌溉与水利工程建设内容纳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利用物联网、无人机、视频监控等技术和手段,筹备建立高效节水示范区灌溉预报预警系统,已建水利工程要加快智慧化升级改造。为使项目决策者、建设者和运营者拥有特定的示范区灌溉基础设施项目信息,建立一个集信息收集、储存、分析、传递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管理平台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为示范区节水灌溉设施的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化、现代化的手段,为示范区基础设施建成后的运营提供充足的数据。

五、结语

总之,加快新乡市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是我市“四水同治”方案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市“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的重点内容。针对示范区建设,要坚持“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使示范区灌溉设施走上良性循环轨道,最大限度地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设施的作用,通过合作组织集体管理的模式,综合发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效益,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节水灌溉技术的示范与集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高效利用助推新乡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冯运兰 郭全成.关于新乡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经济学思考[J]. 北方经贸. 2015(2).

[2]阮匡旺 阮东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参与式建管模式的思考[J]. 小水电. 2015(4).

作者简介:郭全成(1975.12--),男,汉族,河南省封丘县人,本科,经济师,新乡市节约用水中心,节约用水、计划用水、节水评价和水资源管理。

作者简介:冯运兰(1968.08--),女,汉族,河南省安阳县人,本科,高级经济师,新乡市节约用水中心,节约用水、计划用水、节水评价和水资源管理。

作者:郭全成 冯运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管理论文下一篇:经济转型时期投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