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战略分析论文

2022-04-25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企业发展战略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本文以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应用波特五力模型和SWOT模型,分析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铝行业产能过剩背景下,中铝的竞争力、自身优劣势和所处环境。中国铝业虽然规模和产量巨大,但存在竞争力缺乏,定价权旁落,盈利能力低下的问题,并给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中国铝行业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等提高竞争力和效率的对策。

企业发展战略分析论文 篇1:

中小型通信信息施工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摘 要】中国的通信信息技术在近年来发展态势良好,管理以及技术都在不断进步和创新,中小型通信施工企业想要保证企业可以持续发展,需要紧跟时代的脚步,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在短暂的时间内不得受到公司内部事情的影响而改变。所以,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核程序方可确定下来。

【关键词】通信信息;施工企业;发展战略

一、通信施工常见风险

(一)信用风险

在交易中,交易的某一方未按照合同或者契约中的规定进行,从而出现经济损失的风险称为信用风险,或者是交易行为主体不规范等给工程建设造成一定的风险。例如部分通信施工企业在招投标阶段行为的不规范、不合法,尽可能的去压低承包价格等状况。

(二)投资风险

当前中小型通信企业经营的项目较为单一,生产经营、资产经营、资本经营不能同时实行,企业的经营层次不能够得到提升。同时中小型通信施工企业的人才流动比较严重,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不良的影响。

(三)效益风险

当前我国的中小型通信施工企业没有进入完全竞争的氛围,在竞标中完全是由最大的接受者而决定,没有考虑到通信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而导致了低价中标的现象出现,进而对企业的经营造成一定的影响,降低了通信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通常包括因技术方面的改变或者是新技术的应用给工程带来的风险,也包括相关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以及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等。例如勘探设计不全面、未考虑城市扩建、道路迁改等变化对光缆的影响等现象。

(五)质量风险

在通信工程施工验收时,需要由业主以及第三方根据合同中的要求共同进行质量检验。通信工程对技术以及工艺的要求比较高,而相应的风险也较低。

(六)安全风险

安全风险是通信企业施工中面对的最大的风险之一。在施工当中,由于相应的防护措施不合理,造成网络通信故障,对公网的安全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对于一些施工作业违规,高空作业防护不当等,极易造成安全事故,从而给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带来不良影响。

二、中小型通信信息施工企业发展战略.

(一)加强中小型通信信息施工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拓宽工程项目领域。

中小型通信信息施工主要是进行工程施工,保证企业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加强主业。企业紧跟时代的步伐,采取先进、科学的管理,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才能保证企业不断发展进步。因此,将企业做得更加强壮是每个中小型通信信息施工企业发展的趋势。施工企业可以结合我国的实情,对特定领域进行专攻,在发展通信信息建设的同时可以进入城建、装修、广电、电力等领域,拓展自己的业务面,增加企业项目来源,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过,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发展,对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弥补,从而促进通信信息施工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二)加强纵向拓展,提高企业的集成能力。

在促进企业多元化发展的同时,还要提高企业的集成能力,将企业的所提供的服务由局部拓展到整体,对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服务,可以将融资、设备、设计以及咨询等项目纳入到施工企业的业务范围内,同时,需要施工企业加强管理,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

加强纵向拓展的战略可以理解成:发展成为系统集成和总承包企业。这种方式可能带来一个弊端,就是企业的主业务管理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企业容易分不清主次,中心有所偏移,所以纵向拓展业务的时候,一定要首先明确企业的重点和核心工作,要明确企业的主业是工程项目,管理是重中之重。依靠总承包、系统集成的管理方式促进企业朝着更强、更大的方向发展。其次,要提高企业在交通领域的通信信息系统技术能力。通信信息系统技术涵括很多内容,其中主要包括了系统的设计、解决方案以及调试等方面。在确定好企业重心后,对企业发展的战略进行缜密的分析,从而将战略划分成几个阶段进行,然后将任务划分到各个部门,由各个部门再进行分析和发展策略的探讨,充分考虑人才的培养、资金的流动、市场的状况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制定一套可行的方案,完成企业交给的任务,最终实现整体的目标。

(三)重用人才,培养人才,提高效率。

企业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就是持久地发展,进而获得长期效益。而企业的盈利主要和企业的机构和管理相关,管理的主宰又是管理者,因此,企业需要发展重用人才,挖掘个人特长,充分利用个人的才华,同时加强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效率。通信信息施工企业可以成立通信信息的设计所,以承揽相应的通信信息设计任务,以设计项目为载体,培养设计技术人才,提升企业的设计能力。还可以成立专门的系统集成部门,集中人才以对外提供市场营销的售前技术支持、系统解决方案、总承包项目实施等工作;同时培养系统解决方案和总承包项目管理人才,提升企业的方案解决能力和总承包项目管理能力。也可以成立单独的调试测试部门,集中企业的仪器、仪表等资源,承担对外的测试业务,承担系统集成项目的测试调试及开通的任务。这样,企业不但将工作具体化,而且提供了更多的岗位,更能充分利用人才的特长,提高效率,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益。

总而言之,核心竞争力的承载和体现都是需要人来实施的,人才是根本。而培养人才需要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充分重视,尤其要重视技术人员和带头管理者的培养。为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也就有更多的人才脱颖而出。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项目作为载体,需要项目来锻炼人才。所以,一定要根据行业承包模式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市场营销战略,优先考虑系统集成、总承包项目。在招投标、报价、技术方案等各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来保障获得系统集成项目。人才发展战略直接影响着中小型通信信息施工企业的技术发展战略,以培养提升核心竞争力所需的各类技术人才为目标来提升企业的技术能力。技术发展战略必须始终坚持以市场为主导,施工企业的科研开发人员,对完成任务必须放在第一位,必要时可借助外力。科研开发项目的管理也要掌握安全、质量、工期、成本四要素。企业的职能战略与企业战略是密不可分的,职能战略是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和支持的。所以,企业的各个职能的发展战略能否实现是企业战略能否实现的关键部分。

结束语:

我国的通信行业发展较早,经过了数十载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市场,但是社会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通信信息行业也不例外。近些年,电信行业的规模已经非常庞大,基本上覆盖了我国各个地区,市场已经成型并且稳定,所以近年来,通信建设的规模已经基本停步,这造成了通信市场逐渐出现各种问题,市场上很多中小型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利润而展开了恶性竞争,不断对其他企业造成冲击还扰乱了市场秩序,所以,怎样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和方式,使通信信息施工企业更加强大成为每个通信施工企业重视的内容。文章就中小型通信信息施工企业发展战略进行分析,希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吴琦.制约通信工程施工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研究[J].价值工程,2013,19:164-166.

[2]汪文忠.工程总承包——大型施工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J].建筑,2004,09:28-31.

[3]王大虎,杨维,柳艳红.移动通信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07:74-78.

[4]牛家武.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动力源——论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07:268-269.

[5]杨武.长江海事通信信息运维平台研发与应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02:89-91.

[6]贾艳.施工企业档案工作发展与企业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以中交天津航道局为个案[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4,07:41-44.

[7]树品牌形象抓资源建设——“天屹”喜获国家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乙级资质[J].有线电视技术,2002,14:93.

作者:何畏

企业发展战略分析论文 篇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铝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摘 要:本文以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应用波特五力模型和SWOT模型,分析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铝行业产能过剩背景下,中铝的竞争力、自身优劣势和所处环境。中国铝业虽然规模和产量巨大,但存在竞争力缺乏,定价权旁落,盈利能力低下的问题,并给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中国铝行业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等提高竞争力和效率的对策。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产能过剩;中铝;SWOT;发展战略

0 引言

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中国铝行业产能过剩问题逐渐凸现,全行业趋于低利润或亏损的状态。日前国家出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产品供给方面出发,使供给侧的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推进国家经济改革。去产能、去库存,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品质量。因此铝行业也希望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适应新常态下市场的需求变化。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铝)在2012年净利润为亏损86亿。次年通过甩卖旗下资产获取收益近200亿资金。2014年大量减停产,亏损170多亿(图1)。中铝作为代表性产能过剩的铝企业,我们将以其为例,分析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铝企业的发展战略。

(资料来源:中铝历年年报)

1 波特五力模型建立

以波特的五力模型,从铝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铝产品替代品的替代能力、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等五个方面分析中铝的市场竞争力:

①铝行业现有竞争者强大。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山东茌平信发集团属新建企企业,技术先进、成本低,竞争力强。

②潜在竞争者威胁较小。当前铝行业产能过剩,亏损严重,在“去产能”的政策下,无明显的潜在进入者威胁。

③铝产品替代品的威胁。在铝行业下游,铝产品存在被替代的风险。电力行业面临着铜的威胁,地产行业面临着工业塑料等的威胁。

④供应商议价能力上升。我国铝土矿资源约占全球总数的3%,但氧化铝产能达世界总量的近50%。铝行业长期过热发展,铝土矿受国际矿业巨头、国内地方政府的制约,铝企业话语权旁落。

⑤购买者议价能力上升。因近年来国际、国内金融动荡,建筑业以及汽车业等原铝核心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增长缓慢,并随铝产能过剩爆发,行业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导致购买者议價能力上升。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以下模糊量化数据的波特五力模型(图2,其中5表示竞争最激烈,1表示竞争很小)。

影响铝行业中竞争力的最大因素是因产品同质化导致的行业内部竞争。因此中铝企业首先在成本、资源占有、管理效率、技术及其人员等多方面超越对手;其次,在铝加工和应用方面投入更多的研发,扩大铝产品的适用范围,减少替代品对铝市场的威胁。

2 SWOT模型建立

我们先用SWOT讨论中铝所处的现状,包括自身的优劣势和环境中的机遇挑战,再根据当前情况提出中铝在产能过剩大背景下需要怎样调整决策、转变经营方式。

2.1 S——Strength

①中铝作为行业龙头的央企,在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上拥有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

②背后有母公司——中国铝业公司的支撑使中铝在资金方面、业务重整方面更有优势。

③中铝公司进入稀有稀土、铜业等领域,能够缓和铝行业市场不景气的冲击。

④科研实力雄厚。中铝拥有一个国家级技术中心、一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和两个博士后工作站,多项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2 W——Weakness

①中铝的自身体制问题,包括冗杂的组织结构、项目审批程序复杂,在付出了太多管理成本的同时逐渐失去了对市场的机会。

②生产成本高:中铝是老国企,历史负担较重,已建成的产能技术落后、效率低、污染严重。

③公司资产负债率偏高,产品盈利能力不强,若市场持续走低,会对公司财务产生重大影响。

2.3 O——Opportunity

①国家支持企业强强联手、上下游合并重组,对铝产品的出口也有一定的优惠政策。

②铝因其性能优势有良好的应用和消费前景。目前我国人均铝的消费量约为15公斤,与世界发达国家人均25公斤的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增长空间。

③西部地区资源有待大量开发,如新疆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电费低,电解铝成本比内地低很多。④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国家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加速走出去。

2.4 T——Threat

①民营企业的威胁。2008年以后,民营铝企业凭借强大的成本优势进入铝行业,市场也在由原来的垄断格局向市场竞争转变。

②反倾销问题。美国、加拿大分别对我国铝型材进行了反倾销调查,中国与其他国家在铝行业的贸易争端此起彼伏。

③政策劣势。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国家加速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以稳定铝产能过剩局面。

④新修订国家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法,对企业的环境保护和安全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依托SWOT模型的发展战略分析(见表1)

3.1 整合产能,增强核心竞争力

首先淘汰落后产能。落后产能不仅造成企业亏损,长期拉低了企业的竞争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划定标准强制引导落后产能主动退出。淘汰产能后回收的资金以及国家去产能的扶持资金可用于对其它工厂进行升级和转移。其次转移优质产能。在“去产能”背景下,将中东部产能向西部或国外转移,规避中东部省份的政策与环保限制,利用西部省份以及国外一些地区电力和人力成本低的优势。

3.2 延长产业链

产业链各环节的不均衡是国内铝行业竞争力低下和供求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延长产业链各环节建设,是中国铝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向上游发展自有矿山和自备电力减少对外部的依赖;向下游拓展高端铝加工,避免低端产品层面上白热化的竞争,健全铝行业产业链,增强整体竞争力。

3.3 提高效率与人均劳动生产率

国企僵化的制度和低效的管理一直为人诟病,必须扁平化组织结构、简化审批流程等,这是提高中铝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措施。加大劳动力市场化改革,实施岗位合并,剥离富余人员,培养复合型、工匠型人才,提高人均劳动生产率。

3.4 加强资本运作与创新

中铝作为铝行业的国家队和上市公司,要发挥好其科技创新平台作用和融资强的能力。

4 结语

本文基于波特五力模型和SWOT模型的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铝行业的长期产能过剩下,淘汰落后产能,升级其他产能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调整企业战略,寻求新的盈利点也成为所有铝企业共同的目标。

参 考 文 献

[1] 冯志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经济问题,2016,02:12-17.

[2] 李智,原锦凤.基于中国经济现实的供给侧改革方略[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12:12-17.

[3] 王立国,王晓珠,付扬.铝工业行业产能过剩成因及治理对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2,08:9-25.

作者:蒋晨阳 陈明哲

企业发展战略分析论文 篇3:

新形势下外贸型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阐述了全球主要经济体发展趋势及相互影响,从建立企业综合性贸易融资渠道、把握好业务各时点、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贸易融资以及提升服务附加值来拓展企业生存空间等方面,探讨面临重重危机的外贸型企业如何在后危机时代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实现战略转型。目前着重提出新形势下外贸型企业发展战略,对解决企业在战略转型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意义重大。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货币政策;外贸型企业;融资

一、国内经济形势以及政策回顾

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深化。次贷危机打破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节奏,而当时中国经济两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被搁置:一是严重依赖高能耗、高投入的投资性经济,即一直在强调的调结构问题;二是日趋严重的房地产泡沫问题。

2008年底,中国外贸出口额大幅下降,中央政府在巨大的就业和经济增长压力下,出台“4万亿”刺激政策,2008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09年的中国经济增长提出了“保八”目标。刺激政策主要是在中央财政支出的引领下,银行释放天量信贷投向“铁公基”以及房地产项目。依靠巨大的投入,2009年中国经济在此次世界范围的金融风暴中率先实现了V型反转,保住了GDP,保持了就业率,经济状况在数据上回复到平稳状态。中国经济这样的反转是和2009年将近10万亿元的新增信贷密不可分的。但是,天量货币投放无疑为此后年份的通胀埋下了隐患。

国内天量的流动性配合外围欧美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CPI、PPI节节攀升。在通胀隐患逐步显性化的时候,“控通胀”终于出现在2010年中央经济政策基调中。国家开始逐步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信贷过快增长。作为配套政策,始于2008年9月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周期结束,2010年1月起,央行开始史无前例的存款准备金上调周期。截至2011年6月,连续12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至21.5%的历史最高水平。同时,于2010年10月结束金融危机以来的降息周期,转而进入加息周期。

作为央行最有力的货币紧缩政策工具,降息周期持续到2011年下半年方才告一段落。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是由于通胀压力加大,另一方面是由于银行在2009年过度放贷导致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过度膨胀,信贷风险不断加大,银行自身的资本充足率不断下降。在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控下和银监会的强力干预下,银行2011年收缩信贷规模,导致社会流动性急剧枯竭,银行的信贷资源要么流向了体制内国有企业,要么就向众多中小民营企业大幅上浮贷款利率。在此背景下,历史罕见的“高利贷”集中在民间出现。

随着通胀压力缓解,国民经济减速下行,2011年年末,存款准备金终于开始松动下调,2012年年中开始了第一次降息。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的是欧债危机的一次次反复,国内金融资源在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的过度透支,使整个国民经济处于收缩状态,银行受制于贷存比和资本充足率导致贷款能力下降,受制于经济大环境收缩导致贷款条件提高。对于企业而言,并没有由于央行略显宽松的货币政策而获得宽松的货币环境。因此,资金问题一直是企业的心腹之患。

二、国际经济形势回顾

我们选择中国国际贸易出口权重前三位的美国、欧盟地区和日本作为分析对象。

(一)美国经济形势

21世纪初,格林斯潘掌控的美联储长时间维持低息,导致了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泡沫。2005年,伯南克任美联储主席后,为抑制通涨,很快便将联邦基金利率重新调整到5%。随着房价下跌,住房抵押贷款这个火药桶被点燃。但是,依靠强大的金融创新能力,住房抵押贷款被证券化打包发售给了全球的金融机构。随着底层资产——住房抵押贷款出现坏账,便迅速传导到相关的金融资产,导致贬值、崩盘。

为此,美联储开动印钞机,采取了两轮量化宽松政策,取得效果如下:一是通过主动购买国内金融机构的毒资产的办法给华尔街输液;二是金融机构赢得喘息之机后适逢全球(尤其是中国4万亿元投资刺激)宽松救市之机,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和新兴市场大肆渔利,弥补自身因持有次贷相关资产而导致的损失;三是通过财政转移支出,对危机下的国民大肆补贴。至此,美国经济处于缓慢复苏之中。

(二)欧盟经济形势

在次贷危机中,欧洲金融机构受累于持有次贷相关资产,同样采取了宽松货币政策。额外问题在于,在美元面临信任危机的时候,美国为了消除欧元这个唯一具备冲击美元世界货币地位的潜在威胁,给予其沉重一击——欧债危机爆发。欧盟体系自身的不完备是欧债危机产生的必要条件之一。

欧盟统一了货币,却没有统一财政——税收和财政安排是欧盟成员国政府不愿意罢手的。依靠高税收和高赤字财政,欧洲多年的高福利和强势工会得以维持。

欧元实行一体化后,南欧的竞争力被德国这样勤劳的国度抢了过去。在统一的货币下,南欧的制造业竞争力毫无还手之力。德国赢得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但是对于南欧人来说,相较于统一前,他们的货币升值了,利率却降低了,因而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借更多的债,供应更好的福利。致命之处在于,没有足够的产业收入可以支撑这些负债和消费。全球的投机者都看清了这个原因,资本从欧洲撤退。这些国家不得不提升欧债利率。这又压制了他们的运营能力,因为资金成本提高。

(三)日本经济形势

二战后的日本创造了经济起飞的奇迹,曾一度被认为将很快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但是,日本的这一愿望并没有实现,广场协议将日本一下子打回原形,从高速发展进入了无尽的衰退中。2008年的次贷危机对日本打击甚大,内需低迷,外需锐减,投融资环境恶化,无论是传统强大的汽车、电子还是立足于内需的纺织、家具行业,都无不陷入困境。福岛核电站的泄漏导致日本最为津津乐道的核电产业遭遇困境,甚至在全球经济体纷纷走出危机阴影的时候,日本似乎还在危机门口徘徊,股市大跌,日元贬值,让人们看不到日本经济走出困境的希望。

政治从来都与经济紧密相连,纠结日本最大的问题就是日本独具特色的政治体制。日本从2008—2010年,有四位首相轮番上台,不稳定的政局与不起色的经济共同构成了日本的政治经济局势。而近年来日本的国内经济形势也是疲态渐显,股市一泻千里,经济未来发展的信心明显欠缺。

三、全球主要经济体发展趋势及相互影响

(一)中国

我们面临着跟以往年代不一样的、极其复杂的内外部环境。

国内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但是所谓的产业升级并不是简单地依靠国家推动就能实现的,我们在教育、科研上微薄的投入所导致技术力量的薄弱终成经济转型掣肘。一方面积极“腾笼”,一方面不见“鸟”。在目前经济下滑加速的情况下,“铁公基”投资力度又有抬头迹象,投资力度加大,必须得到资金的配合,银行贷款放开,则通胀如虎。

政策的摇摆,大大影响着市场资金价格的波动,导致实际通胀的高企,企业很难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准确的成本核算。也就是说,企业成本处于动态的波动之中。遗憾的是,这个波动在所谓的保增长、稳增长政策下总是波浪式向上的。

外向型的中国在国际经济领域遭遇到诸多问题,针对中国的各种贸易措施层出不穷,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受到贸易歧视最多的国家。中美、中欧贸易摩擦不断,从轮胎特保案到无缝钢管;从皮鞋到光伏产品,中国遭受到的“双反”调查和歧视性高关税,让中国经济雪上加霜。美国重返太平洋计划给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美国主导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大有取代APEC(亚太经合组织)的趋势,而TPP带给中国的影响究竟如何还不得而知。

(二)欧盟

欧盟的现状是在紧缩/救助的两个极端之间反复摇摆,不论是希腊率先退出欧元区,还是德国率北欧国家建立小欧元区亦或是德国退出欧元区重新使用马克,都众说纷纭。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摆在面前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欧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近期破8,中国制造的产品价格对于欧洲客户来说在不断升高。

对欧元区出口还有个潜在的不利因素,德国主导的欧元区如果能顺利渡过危机,那么欧洲人知道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财富的时候,必然会经历一段相当长的萧条期,尤其是由于欧洲没有独立的财政政策,导致各国经济振兴政策乏力。在这个期间,其一,出于维护欧元区经济复苏的人为贸易壁垒会阻碍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这会体现在日益增长的反倾销事件上)。其二,部分欧洲国家会重拾传统制造业,重新成为中国制造的竞争对手。与此同时,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却在被汇率因素、本国通胀下的劳动力成本提高因素、贸易壁垒因素侵蚀。其三,萧条期内其外需理所当然地会减少。

(三)美国

目前,美国掌控世界经济的走向。近期美元指数暴涨,以原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美原油价格由年初的每桶110美元跌至当前的每桶83美元。

当前坊间盛行的说法,是美元进入10年升值大周期,美元回流美国本土迹象明显。这将是世界其他国家经济的灾难,美元回流将抽干世界的流动性,引发新兴市场包括中国的资本回撤,这将引爆这些国家当前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泡沫。

目前,危机继续深化的趋势仍不容忽视,南美各国、亚洲的菲律宾比索和韩国韩元等货币出现大幅贬值。这样的贬值情况现在却呈现加速之势,是不是会失控,是不是金融危机正在恶化为新兴经济体的又一场危机?虽然现在还不能武断地妄下结论,但的确值得高度关注。如此发展态势说明,当年用加息等紧缩货币手段去应对原材料价格大涨引发的物价上涨(CPI)的国家,现在无一例外地开始承受货币贬值的痛苦,甚至走向新的危机。如果这样的危机演化成立,那无疑对正在走出困境的中国经济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对此,我们的判断是美国需要贸易逆差,这个逆差可以给中国也可以给其他新兴市场,美国还需要向世界输出资本谋取资本增值,这两者是美元霸权的收益。但是,贸易逆差对美国而言是一把“双刃剑”,过剩的美元又会对美元的信誉产生冲击。

(四)日本

作为一个岛国,日本面临着资源的约束和市场范围的限制,所以长期以来日本都实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但是,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来临,世界市场形式纷繁复杂,传统的贸易经济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每当日本面临经济危机的时候,都会毫不犹豫地使用汇率手段——即日元贬值来促进出口。但是,汇率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对于一个原材料市场在外的日本而言更是如此。自身的低价格优势也同样会付出原材料进口高成本的代价。同时,日本作为一个不甘寂寞的国家,同邻国的关系比较紧张。与俄罗斯的北方四岛问题,与中国的钓鱼岛问题,与韩国的竹岛问题等等,无一不使得日本政治经济形势更加复杂。

一向以“贸易立国”作为自身特征的日本,对贸易问题向来注重。通过对外贸易来提升日本经济的竞争能力,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实现日本经济的振兴,是日本政府的发展策略。日本政府十分重视通过加入区域性贸易组织来实现自己贸易意图。为了加入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自2010年开始,日本就开始了谈判。由于日本在制造业上的优势,因此工商企业加入TPP呼声极高。但是,由于日本农业发展的掣肘,加入的阻力很大。

四、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型企业如何应对

目前,无论国内还是国际,都处在后危机时代的动荡之中。对于中国制造而言,危机并不可怕,危机可以帮我们淘汰竞争对手,危机可以让我们有机会缓一缓过快的步伐,重新审视企业发展的历程,危机甚至会为我们提供变危为机的机会。当然,这是有前提条件的:企业要能克服资金瓶颈,生存下来;企业要做好扩张的准备,具备扩张的能力。

(一)建立起企业综合性贸易融资渠道

如果把一个企业比做一个人体的话,那么“资金”比作血液也就一点也不过分。资金作为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等一系列活动的最基本要素,其筹集、投资、分配贯穿生产经营的始末。能否有效地进行融资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效益能否提高,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融资作为资金的重要源泉,是否做到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及时的资金补充和供给,关系到企业能否正常运作和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能否抢占市场的先机和占领市场的份额。因此,融资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是企业跳动的脉搏。

当前,出口业务的国际结算方式主要有:出口信用证、出口托收、汇入汇款、出口保理、出口信贷等;而进口业务主要有:进口信用证、进口代收、汇出汇款、信托收据。企业应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结合不同的结算方式,选择适合自己公司情况的融资手段。

1.信用证项下的贸易融资。信用证是一种银行信用,由银行承担一次性的付款责任,是银行信用为商业信用的一种担保。因此,以信用证作为国际贸易的结算方式在国际贸易中受到最广泛的欢迎,是国际贸易结算中最主要的结算方式之一。从出口商的角度出发,以出口信用证为国际贸易结算方式项下的贸易融资手段主要有:打包放款、信用证项下的押汇和贴现、福费廷。从进口商角度来看,以进口信用证为结算的贸易融资手段主要有:进口授信开证、进口信用证项下的押汇等。

2.汇款结算方式下的贸易融资。汇款结算方式的前提是“货到付款”。按主体分,可分为出口的汇入汇款和进口的汇出汇款。汇入汇款结算方式下的融资方式可考虑出口商业发票的贴现。该方式是在“货到付款”结算方式项下出口商向出口地银行抵押出口商业发票而进行的融资。其主要作用是出口商在装运货物并向出口地银行提交出口商业发票、运输单据、报关单后,向出口地银行申请短期融资,在国外货款到达之前提前从银行取得垫款。作为进口商汇出汇款项下的融资是在“货到付款”结算方式下,进口商向进口地银行提供有效凭证和商业单据,申请先行对外垫付,到期自筹资金归还的一种融资。

3.托收结算方式下的贸易融资。国际贸易中贸易双方以托收作为结算方式时,对出口商而言是一笔出口托收业务,对进口商而言则是一笔进口代收。作为出口商,发生出口托收业务时,可考虑出口托收项下押汇的融资-方式,该方式是出口方收款人将单据交给出口地托收行,在货款收回前,托收行会预支部分或者全部货款,等该款项收妥后归还银行垫款的一种贸易融资方式。作为进口商,发生进口代收业务时可以通过进口代收押汇来进行贸易融资,该贸易融资方式是进口商向代收行提供包括物权单据在内的进口代收单据作为抵押,申请代收行在付款日垫付本来应该由自己支付的进口代收货款。

(二)把握好业务时点进行贸易融资

不同业务时点有不同的贸易融资方式,不同银行对不同贸易融资方式下的融资款项又有不同的规定。企业要平衡好各业务之间资金需求,做到资金的合理调度,就必须把握好业务发生过程中各时点,充分利用各时点的可融性,了解各银行对不同融资方式的资金用途,从而达到资金效益最大化。

1.出口商对货物装船前的资金融通,可采取“打包放款”的贸易融资方式。出口商在收到信用证正本作为还款凭据和抵押品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一种。

2.出口商在收到信用证规定的单据后,在收到国外银行支付货款之前,以出口单据为抵押进行融资,可采用出口信用证押汇的方式。

3.在出口地贴现行收到出口信用证开证行或保兑行出具承兑或承付通知书以后,在收到国外银行支付的货款之前,出口商可采用出口信用证项下贴现进行融资。该融资方式对于我国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情况下,提前将外汇换成人民币使用,是一种有效的规避汇率风险的手段之一。

(三)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贸易融资

1.充分把握市场优势。在国际贸易中,或自然条件的原因,或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会出现一些特殊的情况,如某些商品极端供不应求,出现“卖方市场”,此时,作为出口商就要把握好该“市场资源”通过进口商的预付货款进行融资。如某商品极其丰富,出现异常的供大于求,作为进口商就要利用出口商的赊账信贷融资。该行为对于国内贸易同样适用。

2.充分利用“未来资产”进行融资。在信用证项下。出口商以出口单据(一般含有代表货物所有权的提单)这种“未来资产”及出口信用证的开证行或保兑行出具承兑和担保的远期汇票或本票“销售”给出口地交单行来进行融资,该种融资方式叫福费廷。其实质是一种“未来资产”的抵押。该融资方式不占用银行的授信额度,在货币政策从紧和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的经济形势下。将更具优势。

3.充分利用各种“票据权利”进行融资。在进出口贸易企业的经济往来中,票据的使用将越来越频繁,但是票据的流动性较现金弱。因此,企业在收到票据时要想转化成现款就需要向银行进行贴现的资金融通方式。但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单单贴现这种方式已经满足不了企业在复杂的现实经济活动的要求。利用票据的权利进行的融资方式,在现实经济活动的需要下得到不断完善、发展及衍生。进出口贸易企业在运用汇票、本票为结算方式时,可以在收到汇票、本票时再将票据质押在银行进行融资。同样在国内的票据融资中,银行承兑汇票也可以用于向银行进行质押贷款融资。票据以其“票据权利”为质押而进行融资,其票据的权利内容也得到扩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融资的手段也在不段变化发展。进出口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只要能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实际出发,平衡好融资成本与融资带来的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平衡好财务风险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就可以利用企业经济活动各环节和利用企业的一切资源进行融资,从而消除资金短缺带来的影响。

(四)提升服务附加值来拓展企业生存空间

复杂的经济环境、复杂的全球化,后危机时代留给我们的生存空间在哪里?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开始发生变化,一种不同于“工业社会”的新阶段开始到来,这就是后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重心由产品制造业转向服务业:这是个买方市场的新时代,消费主导生产,卖方不再单纯追求产量,而是注重打造企业品牌和提升产品的档次,“研发——制造——营销”构成了后工业社会的基本生产体系。

“产业链条化”的背后是一种全球利润分配格局的新变化。当代经济学家认为,在当前产业链利润分配中,制造业仅占1成,而研发和营销占到9成。这就意味着,作为居于制造环节的国家,实际上处于一种利益分配的不利位置。我们的近期战略在于立足制造,长远规划在于延伸产业链,将价值创造扩展到研发设计端和营销端。2013面临形势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确定性,国内政策和欧洲局势随时随刻都会有着巨大的变化。2012年大量的制造商倒闭,大量的销售商倒闭,需求在萎缩,但需求一直都存在。中国制造在维系着我们既有客户的基础上,如何去争取我们新的客户?如何在大制造环节中把制造业做成服务业?

作为公司层面,我们要树立这样的意识:我们是客户的服务商,我们要将服务附加值打造成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对外贸易大发展的10年时光中,外商客户给我们的定位就是制造商,我们只是廉价的劳动力、粗鄙的管理方法、落后的生产设备,以至于客户对产品的各个环节,从原料到生产、质检、包装、运输一直心存疑虑。

通过上述形势分析,我们未来可能面临的竞争有可能是客户本土化生产商,有可能是东南亚、南美这样的替代工厂,当然还有国内的竞争者。客户选择供应商,除了价格因素外,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将是服务附加值。

这个服务附加值无法量化,但是实实在在被客户感受在心中,客户对订单的操心程度越低,我们的服务附加值就越高。服务附加值的概念首先体现直接与客户打交道的部门,这是创造服务附加值的门户。服务附加值体现在确保订单保质、保量、及时完成、及时运抵的生产全环节。每个环节的工作者都是后一个环节工作的服务者,每一个员工形成的服务附加值越高,整个生产环节的效率也就越高。流转过程中,我们要敢于追溯上一环节的纰漏,从而最终消灭这样的追溯。这样环环相扣服务意识的树立,要求我们的员工必须具有责任心、有纪律性,要敢于担当而不是遇事推卸责任,要遵守规范而不是独断处理问题。

提升附加值的另一个必须考虑到的问题是如何改变“中国制造”的形象,如何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改变。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企业所实行的低价格策略,导致世界将中国产品定位于“便宜货”。而我们知道,便宜货是卖不出好价钱的,也无法实现高附加值的目的。因此,外贸企业不应当将目光完全聚集在产品本身上,还要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内涵,提升产品的品位,以一种负责、高贵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通过提升形象来提升附加值。

[责任编辑:陈瑾]

作者:李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教师师德内涵分析论文下一篇:直销银行运营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