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仿真实训教育资源论文

2022-04-18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会计仿真实训教育资源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急需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将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企业信息化管理手段嵌入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以高度仿真的企业会计业务作为教学载体,实现与会计实验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和支撑,形成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实际基本一致的综合实训模式,对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职业技能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会计仿真实训教育资源论文 篇1:

面向行业的“课岗融合”教学模式探讨

摘 要:针对目前会计行业的现状与岗位的特殊性、会计岗位实际要求与在校学生现有技能的差异性,以及实际会计工作岗位与在校学生实训岗位的脱节性,我们应积极探索高等院校会计专业“课岗融合”教学模式。文章通过面向会计行业要求,以“课岗融合”为平台,树立“授人以渔”思想,建立专兼职“双师型”教师合作完成课程教学和实训指导的教学模式,有利于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有利于增强会计专业学生实务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会计技能 课岗融合 “授人以渔” 双师型队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越来越紧密,趋于一体化,同时各行各业的经济业务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从而会计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银行于2009年10月20日发布了《中国会计审计评估报告》,该报告的主要政策建议:监管机构工作人员、注册会计师、会计人员应在会计审计国际良好实务方面受到充分培训,促进会计审计准则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遵循;修订高等教育的会计课程,使其更关注中国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实务应用。这表明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育不但要培养具有厚实理论基础和能掌握、运用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会计人才,还务必培养具有会计行业实际业务操作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协调沟通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面向会计行业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通过向会计行业发出问卷调查表、采访询问、与往届毕业生座谈等方式,对会计行业技能要求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目的在于对面向会计行业的课岗融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探讨,为高校会计教育改革提供依据。

一、行业问卷调查的整理分析

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会计行业岗位如何分工;各岗位的能力要求有哪些;现有教学模式对学生解决会计实际工作中问题是否有帮助;目前教学模式存在哪些问题;会计教学模式今后应如何改革等,调查对象主要为:企事业用人单位的会计主管、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往届毕业的会计专业校友、在校学生和会计教师等。调查结果发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与学生现有实务水平相脱节。2006年新颁会计准则实现了会计理念、内容的创新,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刘玉廷在2009年12月指出:“截至目前,我国已有35个省(区、市)的大中企业执行了企业会计准则,接下来将积极促进剩余地区尽早实施会计准则,从而实现在2011年前我国所有大中型企业全面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为建立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奠定扎实基础。”但是,被调查者认为,会计从业人员缺乏实务技能,没有足够的会计准则知识和运用会计政策的专业判断能力。

2.课程教学与会计岗位要求相脱节。通过问卷调查,会计行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是:结合会计岗位工作实际来学习会计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会计岗位实务技能、特别是有关会计政策的专业判断能力;掌握税务知识、纳税申报和税务筹划技能;掌握有关计算机的财务软件操作能力;了解会计主体情况才能做好会计核算;具备职业道德和素养,诚信、保密、敬业、自律、严谨;会计职业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职业,选择了会计就是选择了学习,学习态度与能力决定一切。会计行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提出的人才质量要求是最客观、最直接的人才培养目标。

被调查者认为,会计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应用性行业,这决定了高校会计教育要向会计行业“靠前”,与会计岗位融合,要具有强烈的行业性、岗位性、实用性等,其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应是培养未来的会计从业人员在将来岗位工作中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会计教学过程和模式的设计不合理,没能按预期的要求完成,达不到预期目标。

3.现有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与会计岗位要求相脱节。(1)会计教育重理论轻实务。会计教学注重学生的会计理论学习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实务操作培训。一方面,学校从成本及环境的考虑,以致在整个会计专业教育过程中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和完善的会计实务。另一方面会计教师缺乏实务操作经验,不能作出比较切实可行的会计实务操作方案,有限的实务操作培训活动也流于形式和表面。问卷调查表明,很多在校学生在完成会计实务操作活动后,只能得到一个“模糊”的印象,会计实务操作收效甚微。(2)会计专业教师缺乏必要的会计后续教育。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主管部门为了行使经济管理职能,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修订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各种账务处理方法,同时也规定会计从业人员每年必须接受后续教育,以作为会计从业资格年检的依据。而对于传授会计知识的教育工作者更应接受会计后续教育,并且其后续教育要求高于一般于会计从业人员,不但要懂“战术”还懂“战略”,以使其将新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会计处理方法传授给学生。就目前来说,还没有相关政策要求会计教师接受会计后续教育。“授人以渔”者,首先自己对“渔”要非常熟练,也就是师傅要像师傅。如果会计教师不接受一定的会计后续教育,必然影响他们的会计教育质量,对会计专业的学生会计专业技能的培养有一定的影响。(3)会计行业背景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问卷调查表明,很多用人单位要求应聘的会计人员工作资历上达到三年以上,也就是說,这些用人单位只认可在社会工作中受过锻炼的会计人员,对应届毕业生的专业能力持不信任的态度,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只能算是“准”会计人员。会计专业因其行业背景与专业的特殊性,在建立实习基地的过程中,存在会计行业岗位职数需求低,其专业经验要求高,并且财务、成本、商业等保密要求高等因素的制约,遇到了企业普遍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低,同是会计专业学生又多,从而导致会计专业学生难以深入会计岗位的“实战”值岗。

二、“面向行业、课岗融合”教学模式的内涵

“面向行业,课岗融合”中的“向”是指向着目标;“行业”是指会计行业;“课”指课程、课堂;“岗”指会计工作岗位;“融合”指几种不同的主体、客体、事物合在一起,并高于个体的简单之和。“面向行业,课岗融合”的教学模式是指以会计行业岗位技能要求设置课程、课堂教学,教师以会计师的身份,基于会计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以真实会计工作任务为载体,要求学生以会计从业人员的身份实施真实会计岗位工作,实行专业课程课堂和会计工作岗位的深度融合。“课岗融合”的方式显示了充分的动感,具体表现为“教师双重身份融合、学生双重身份融合、理论实务双重融合”的交叉相溶方式。

1.“课岗融合”的方式。“教师双重身份融合”主要指教学主体的双重身份,既是教师又是会计师,也就是说既能会计教学也会做会计。这就意味着会计专业教师要成为这样一位驾驶“教练”,不但要懂得“发动机”的构造及原理,还要会熟练开车。这样的“教练”才能把会计岗位上的技能搬到课堂上,融合到课程的教学过程。

“学生双重身份融合”主要是教学客体的双重身份,既是学生也是准会计从业人员,学生在学习会计知识后,要接受不同的会计岗位实训,当然会计岗位实训安排在会计学理论教学之后进行,有条件的择机进企业顶岗实习。即学生学会了“发动机”构造及原理后,还要让他开车进行路考,合格后才能走上会计职业的道路。

“理论实务双重融合”主要指课堂教学突出会计行业要求,培养“靠前”的职业素质:对职业的高度认同、对数字的高度敏感、对政策的准确判断。课堂教学面向行业,教学内容强调行业性、系统性、岗位性、应用性,全方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2.“课岗融合”的途径。高校要按照会计行业和教育规律的要求,培养的专业人才成为会计行业的准从业人员,达到“毕业能上岗,上岗能称职”目的。围绕这一要求和目的,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融合的原则,通过搭建“课岗融合”平台,面向行业,联系企业,校企合作,不断建立和完善实训、实习基地体制,学生择机进企业“顶岗”实习,零距离培养会计行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此,搭建“课岗融合”平台,建立“校企合作双元,实训实习双基,行为主体双重、教学模式双改”的机制。(1)校企合作双元。课岗融合以校企合作双元为载体,这里的双元,是指学校和企业要密切结合,具体表现为学校利用自身优势为企业提供服务,企业利用自身资源为学生提供服务。发挥两个载体(理论知识传授载体、实训技能体验载体)的作用,主要是:一方面学校面向行业、岗位进行技术培训、技术攻关、项目推广,鼓励教师积极承担或参与企业科研课题方面的合作,与企业进行人员互聘互兼方面的合作,驱动企业利用学校教育资源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企业向学校开设实习基地,为师生提供科研课题条件,积极吸收学生专业实训和顶岗实习,驱动学校利用企业资源的积极性。形成双元驱动、互动的关系体,实现双赢。(2)实训实习双基。双基地实训,即为校内实训基地和企业实习两个基地,两个基地的核心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会计岗位技能,达到专业学生“毕业能上岗,上岗能称职”。为此,双基地要符合起设施完备、效果仿真,师资队伍具备实务技能应用能力较强、职称结构合理;实验教材内容丰富、实用实效、结构科学;同时建立一批稳定的企业实习基地,两个基地各自发挥作用、互相补充,以推行会计课堂与企业岗位实习的一体化。(3)行为主体双重。{1}教学行为主体双重。“课岗融合”是教学改革的载体,也是一个平台上。在这个平台上,师资是主导,这支队伍要求是既会教学的教师同时也是懂实务的会计师,即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并明确“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内涵。{2}学习从业主体双重。课岗融合,学生是主体。在校企双元合作机制下,学生在课堂上以会计行业的准从业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实训,有条件时学生择机选择企业,顶岗实习,向行业岗位靠前、零距离培养人才。这样学生就成了“学生”和“准会计从业人员”的双重身份。(4)教学模式双改。教学模式双改就是要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两个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体、只讲不做,以理论传授为重点、重理论轻实务,以考试为检测手段、高分低能;教师没有发挥主导作用,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学生没有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处于被动位置,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改革要求是,以岗位技能为教学内容,以岗位称职为考核标准。推行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模拟教学法、行为引导法、激励教学法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以岗位技能达标测试取代课程的考试;以完成岗位分工任务取代课程的考试;强化过程考核,用过程的演练与环节的达标测试取代考试。

三、“面向行业、课岗融合”需要解决的问题

1.转变教学理念。转变传统观念,以“能力本位、授人以渔、就业导向”的教学理念,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突出行业能力培养;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推行课岗融合,合理分配理论课与实训课的课时,融“教、学、做”为一体,突出岗位技能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2.改革教学管理。建立课岗融合的教学管理机构,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鼓励教师在企业兼职,派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聘请企业一线会计岗位的管理专家到学校任教;将指导课岗融结合教学纳入教学任务和工作量之中;建立课岗融合的教学评价和考核机制。

3.建立实训实习基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并且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它是一个经济人,认为培养人才是学校的事情而非企业的主营业务,因此接受学生实训的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会计岗位特点是点多、面宽,接纳的会计专业人员较少,就像“撤味精”,每个企业都需要,但每个企业要的不多,所以吸纳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有限。面对这种情况,通过找到校方和企业的利益共同点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建立与会计岗位技能相适应的校内仿真实训室,培养“毕业能上岗,上岗能称职”的专业人才;建立利益攸关、长期合作、数量稳定适当的课岗融合企业,具体为:(1)利益攸关,双方愿意长期合作。参与合作的企业不能单一,应是类型较全,正式注册、合法经营的企业。(2)提供的岗位专业对口。合作企业除了提供会计岗位外,还可提供与会计相关的一些岗位群,能为学生提供专业对口的顶岗实习,愿意为实习准会计工作人員支付较为合理的劳动报酬。(3)提供岗位相关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参与合作的企业,有一定的学习和生活娱乐场所设施,以保障学生的基本生活和学习需要,同时配备一线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会计主管作为指导人员,以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学习需要。

[本文为2009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课题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JXJG-09-74-2]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共青学院 江西共青城 330202)(责编:若佳)

作者:万仁新 方国旗

会计仿真实训教育资源论文 篇2:

嵌入式高校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建设研究

【摘要】 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急需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将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企业信息化管理手段嵌入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以高度仿真的企业会计业务作为教学载体,实现与会计实验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和支撑,形成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实际基本一致的综合实训模式,对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职业技能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嵌入式; 会计综合实训; 课程建设

一、嵌入式高校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一)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提升会计专业人才能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管理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企业经营管理正经历新的变革。突出表现为:企业由追求利润最大化转向追求整体价值最大化;人由“劳动力”转变为“人力资源”,进而成为“人力资本”;员工由被动接受型转向参与管理型,进而转向自我管理型等。新的概念、理论层出不穷,正在受到国内外企业的追崇和运用。我国企业要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取得主动,必须结合自身发展需要,树立新的管理观念,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这就必然要求会计专业人才除应具备会计理论知识,掌握会计技术方法外,还应当通晓会计信息化工作技能,即利用会计信息化软件进行业务和会计事项处理,并能从数据系统中提取、整理、分析相关会计信息,为企业管理者有效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二)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激励了高校创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信息化管理属于企业战略管理范畴,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包括企业运作管理以及对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的管理等。其中,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内容。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SAP、Oracle为代表的国际著名企业管理软件品牌进入中国,并迅速扩展。到当前,ERP(企业资源计划)成为企业管理软件的突出代表,并且成为高校中普遍应用的会计信息化教学平台。企业推广信息化管理客观上要求高校创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会计信息化教学平台上的综合实训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会计不再是独立于企业其他部门的“信息孤岛”,可以直接从其他业务系统读取数据,并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存储和传输。会计报告也可以采用电子联报方式进行实时报告,管理者可以随时获取有用的会计信息进行决策,会计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

(三)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促使会计实训课程形成

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作为会计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道德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而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且一门课程的容量客观上是受限制的,这就要求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必须形成体系。完整的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体系应当主要包括同步基础实验、综合模拟实验、创新设计实验三个层次,与理论课教学同时进行的同步基础实验主要以帮助学生消化吸收课程的基本知识原理,掌握基本技术方法为目标;综合模拟实验主要以让学生体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和发挥为目标,并深化在同步基础实验掌握的方法和技能;创新设计实验以引导学生围绕实际工作问题和实际工作应用,进行发现式、探究式等自主学习为目标,旨在全面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

二、国内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建设现状

依据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网站公布的信息,目前高校会计相关精品课程共183门(包括本科分类、高职高专分类、网络教育),其中与综合实训相关课程共5门,均归属于高职高专分类体系。对上述课程进行认真比较、分析后发现,虽然会计综合实训教学在近几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效,但仍然存在教学目标层次较低、信息化水平不高、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等诸多问题。具体而言:一是综合实训课程建设精品有限,且均归属于高职高专类课程,本科层面课程建设有待提高;二是综合实训课程的基本设计思想大多以“学生分组,岗位轮换”为主,即以某一家企业的经济业务或几家企业相互关联的经济业务作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有限;三是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手段大多以手工模拟实验形式为主,有些课程虽采用了电子模拟实验形式,但基本上是手工凭证账表的电子化,未采用实际工作中普遍使用的会计信息化软件平台,课程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四是综合实训课程的教材大多为新编或在编,教材的再版次数和其他院校使用情况未提及,教材的影响力有限。

三、嵌入式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

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依托工业会计、商业会计、流通企业会计等实训系列教材,以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扩大校际交流、强化社会服务等作为重点建设任务,在ERP平台上模拟企业从账套设置、会计凭证账簿处理到报表生成的整套会计业务处理流程,让学生体会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基本方法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如何相互结合应用于具体实际工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并针对不同学历层次与专业的特点,灵活安排实验项目,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达到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四、嵌入式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建设路径设计

(一)将企业经营管理环境嵌入会计综合实训课程

嵌入式会计综合实训环境和实训流程应当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思想进行设计,从制度张贴,到物品、设备的配置等方面应当尽可能模拟企业财务部门,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实训教材内容要仿真,实训教材资料要来源于实际,根据从实际单位取得的真实业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进而形成仿真的实训教材。突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会计业务处理能力、岗位适应能力、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职业素养,从而使会计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使校内教学与实际岗位零距离对接,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将企业经营管理组织结构嵌入会计综合实训课程

按照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即出纳岗位、成本费用核算岗位、资金核算岗位、总账报表岗位、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人员岗位等设置实训岗位,有助于学生将某一项或某几项专业知识和会计职业技能从彼此孤立到相互融洽、从模块分割到系统连贯再到岗位熟练,培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职业岗位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般采用分岗位手工与电算化双轨并行仿真实训,实训内容包含企业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全部经济业务,仿真实训流程应从期初建账到日常业务处理再到期末账项结转与会计报表编报的全过程,实训结束后撰写并提交综合实训报告。

(三)将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手段嵌入会计综合实训课程

为使学生真实体验现代企业中的经营管理,熟悉财务管理流程,借助于ERP沙盘模拟企业经营系统为会计实验教学搭建仿真企业环境,将不同类型企业交给学生模拟经营,使学生有一个接近或仿佛置身于企业管理实际环境的感觉,从财务角度透视企业整体运营过程,对产品研发、筹措资金、投资回收、现金流管理等分析,以财务会计子系统为核心,各类资源、计划、管理信息及时地转换为会计信息。然后,再进一步为仿真企业经营管理及时提供计划、预算、分析、决策所需的信息。通过嵌入企业经营管理环境,可以使得学生主动思考、规划实验过程和实验步骤,体验团队协作,提高学习积极性。

五、嵌入式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建设的重点任务

(一)加强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是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主导。这一任务应着力做好:(1)通过选派教师赴企业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产学研践习,提高会计实训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2)通过集体备课、教学比武、国内外培训等多种形式增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3)资助各类各级实验教学研究项目,加快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建设;(4)制定措施引进企业会计骨干担任课程的兼职教师,承担课程教学任务,参与课程教学改革项目,共同推进课程教学质量提高。

(二)加强会计综合实训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完善

丰富且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是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建设的基础。这一任务应着力做好:(1)按照“知识回顾—实验操作—案例拓展”的结构对现有工业、商业等实训项目进行系统设计与内容完善;(2)按照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完善现有工业、商业实验项目的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文件规范;(3)以ERP为平台与企业信息管理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会计综合实训系统;(4)不断完善会计综合实训系列教材,更新实训系统数据,提升ERP系统实训效果。

(三)加强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手段拓展

组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这一任务应着力做好:(1)完善学校课程中心的各类教学资源建设,提供给学生更为丰富立体的会计综合实训学习环境;(2)在学校课程中心创建课程论坛,进行教师引导下的专题讨论、学生之间的互助答疑、经验体会的共同分享,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条件和氛围;(3)邀请来自企业的会计骨干走进课堂进行专题授课或应用指导,启发学生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4)组织学生围绕实验操作过程中引申出来的专业问题进行调研、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在模拟实验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创新性、探索性学习。

(四)加强实验教学评价的改革与体系完善

客观、完善的实验教学考核方法和质量评价体系是课程建设质量的重要保障。这一任务应着力做好:(1)在现有工业、商业实验项目的计算机分阶段自动评分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评分点和评分标准的准确性、客观性;(2)学生实验成绩由“态度考勤”、“系统评分”、“实验报告”、“案例答辩”等多部分共同组成,对各部分成绩的评分进行系统设计,完善评分标准,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学习成效;(3)多方面了解教师、学生、在职人员、企业专家对会计综合实训教学的评价与建议,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4)探索完善适合实训类课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把握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重点环节和基本方法。

(五)加强课程教学的校际交流与社会服务

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校际交流、校企合作、社会服务,在开放的体系中不断提升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建设水平,是课程建设永葆活力的根本所在。这一任务应着力做好:(1)广泛开展课程建设交流、师资建设交流、实训室建设交流,实现课程优质教育资源的校际共享;(2)加强与企业管理信息化软件公司合作,将现有的基于ERP的会计模拟实验系统产品化、标准化、系列化,作为高校会计综合实训平台建设解决方案之一;(3)依托高校会计综合实训资源,向社会开展会计职业能力培训,为广大会计从业人员提供职业能力提升服务,为社会人员转岗再就业提供技能培训服务。●

【参考文献】

[1] 宋波.“嵌入式实训链”会计综合实训模式构建探讨[J].财会通讯,2010(10).

[2] 吕秀娥,张海晓.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内仿真实训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2011(15).

[3] 陈立波.高职四环递进会计仿真实训教学方法探讨[J].商业会计,2011(25).

[4] 耿丽丽,李伟.ERP仿真综合实验平台的构建及教学模式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6).

[5] 占慧莲,张国伟,孙静.基于ERP系统的会计实验教学研究[J].财会通讯,2009(21).

[6] 张建松.完善会计仿真实训教学体系的思考[J].财会月刊,2006(20).

[7] 鹿亚芹,马丽岩,崔玉姝.会计仿真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财会通讯,2009(25).

作者:王 昕 毕天睿

会计仿真实训教育资源论文 篇3:

基于校企联合的高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研究

摘 要: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是会计学科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教育体系中,“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结构合理布局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校企联合的基础上实行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不仅有利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且可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从而实现双赢。本文将对校企联合的高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提出一些建议,完善会计专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校企联合  会计综合模拟  人才培养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迅速发展,高校会计教育的发展也需与时俱进,在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职场对于人才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校企合作”下的高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在新时期的教学过程中已是大势所趋。通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断优化高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平台,积极引进最新的会计实训模拟教学方法和配套设备,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实践能力强,各方面技能多元化的复合型会计高校人才,以此满足社会的各种需求。

1 当前高校在校企合作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教育理念落后,会计教学存在偏差

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效果不佳很大程度源于高校教育理念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变迁。大多数高校的教育理念仍然沿用过去的教育模式,不能够基于现阶段社会发展特点与未来发展形势做出相应的改变,从而导致会计人才培养出现偏差。高校教育在会计专业教学上无法发挥自身特性和办学特色,实际教学不能明确就业导向,使其不能达到国家社会人才需求标准。

1.2 教学设计实用性差,会计实践教学不足

目前会计教学设计实用性差主要表现在:受到传统会计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高校教师通常会严格依据教材设计的教学内容,既没有和相关企业进行沟通,也没有依据教学进度为学生提供实训的机会。而从会计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性来看,培养相应的会计人才也应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掌握突出的实践操作和应变能力。

1.3 师资队伍水平有限,“双师型”教师匮乏

在我国的教学体系中,我国的高校教师,大多是在师范类院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从教,因此部分教师具有很强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社会实践水平,实践教学能力普遍欠缺。而“双师型”教师正是兼具实践应用能力和教学能力的优秀人才,但是由于我国教师培养体系未能向教师提供足够的学习实践机会,也就导致了“双师型”教师较为匮乏。在“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中,由于师资力量不足,不能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也使得在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会计人才效果方面表现不佳,在就业时难以与企业接轨。

2 校企联合的优势

校企联合是指学校与企业利用不同的教育资源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目前我国社会竞争日趋白热化,各高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提高教学质量,采取校企联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培养高校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校企联合是一种着重于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和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联合做到了各有所求,各取所需,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将理论与实践全方位地结合,为教育事业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完善高校教育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联合。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2.1 学校方面

校企联合遵循了我国高校本科专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极大地促进了高校本科教育的发展。由于企业对于市场的实际需求有很好的把控,并能够及时地将所掌握的市场信息反馈到高校,高校通过企业所反馈的最新市场需求可以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大学学业规划。掌握最新市场信息,并通过市场需求和科学技术来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对于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很大的提升。校企双方通过不断沟通、不断尝试和不断创新培养模式,及时调整培养目标,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高校人才,这样的结合才有积极意義和实用价值。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当中,教学质量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不断深入校企联合,使高校和企业达到“双赢”,对推进校企联合的发展大有裨益。

2.2 企业方面

校企联合完美的切合了企业内部的人才培养需求,有利于企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企业通过高校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定期开展企业知识讲座,为高校制定适合学生的专业课程,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企业为高校提供真实的企业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更好的融入企业当中。校企联合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学生在企业的帮助下通过自我思考完成整个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提高自己的专业创新能力。高校给予企业优先选择、录用优秀实习生的权利,使企业获得利益,进而提高企业为高校培养人才的积极性。

2.3 学生方面

校企联合为高校学生规划了职业发展的方向,并促进了高校学生的创新就业,提升了学生在职场中的竞争力。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学生具备了更好的职业知识储备,在企业中通过顶岗实习,最大程度的了解企业的管理运营模式,在企业人员的带领下,学习到更多的工作技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养成严于律己的好习惯,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毕业与就业同步进行。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不仅在职业能力上有所提升,在工作态度以及生活作风上都有质的提升,并且增加了一定的经济收入,对于学生而言真是受益匪浅。

3 基于校企联合的高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的教学研究

3.1 重塑会计教育理念,明确教学培养目标

为了实现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高校应当对自身的教育理念进行重新认识,明确教学培养目标,以培养目标为基准完成实际的教学任务。会计专业人才不仅要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为支撑,还需要熟练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处理各种难题。为此,高校首先应该对当前人才市场需求深入调查分析,掌握当前会计专业的人才需求重点。其次,借鉴一些优质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另外借助于一些具有丰富职业能力的会计专业人员确立适合自身院校的教学培养目标,使其更加符合社会市场的需求。

3.2 科学设计课程体系,重点强化实践教学

会计专业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存在实用性不强等问题,通过建立校企联合下高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平台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首先要了解国内的就业情况和人才需求,对课程体系及时调整创新,确保所授课程不会和社会脱轨。其次,对于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也不容忽视,在设置的课程中要体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明确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对于讲授教师来说,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全方位地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3.3 依托企业内部资源,构建“双师”教学体系

学校通过利用企业所提供的有效资源,加快构建“双师”教学体系,并逐步培养“双师型”会计教学人才。校内老师精于理论教学,企业讲师精通实践教学,二者相互配合,使得学生可以获得更为全面的指导,充分发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用。同时,学校应借助企业现有资源,组织新入职的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带薪培训,在培训结束后再对老师进行相应的考核,通过这种方式,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也能够使其掌握更为前沿的专业知识。这样不仅能够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时也能为校企联合的深入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打造实训仿真基地,强化教学应用能力

校企联合对于高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导致校企联合不能深入透彻地合作,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实践。因此,高校应该构建虚拟仿真实验室,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打造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在虚拟仿真平台上,學生可以通过虚拟的方式了解企业内部的运行过程,熟知企业内部财务的运转情况,在虚拟中上岗,运用所学完成会计业务的仿真训练。与此同时虚拟平台可以满足所有学生上岗实训,这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的,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用担心犯错,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巩固自己所学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应用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语

校企合作可以优化高校会计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实训平台的优势,学生通过在实训平台中进行仿真练习,真正体验到在企业中如何操作,从而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结合,提高在就业中的竞争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提供所需人才。

参考文献

[1]严丹良.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2018.

[2]刘胜强.基于“校企合作”的会计实践教学研究[J].财政监督,2016(16).

[3]谭素娴.校企合作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6).

[4]沈琼.校企合作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农家参谋,2017(24).

[5]郭晓慧.高校会计实训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

作者简介:吴金水(1965-),男,汉族,天津人,实验师,研究生,主要从事财务会计方面的研究。

作者:吴金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科研动机系统科技创新论文下一篇:中职会计专业教师职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