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习型组织建设

2022-08-24

第一篇:促进学习型组织建设

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多年来,良乡第三小学党支部致力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在工作中逐渐形成了“一三四四”的工作方法,推进了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

1.树立“一种理念”,统一思想

党支部通过培训、研讨等多种形式,引领干部、党员、教师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对全体党员、干部进行培训,使大家系统地理解学习型组织的理念和要求,确立“全员学习、终生学习”的观念,使学习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2.构建“三级学习网络”,创新学习方法

构建“四位一体”的干部学习网络。改变单纯的学习方式,调整内容与形式,坚持学、思、做、创一体化的原则,发挥中心组学习、调研、研讨、决策“四位一体”的功能作用。

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党员学习网络。一是发挥党支部组织学习作用。按照年度教育主题,组织党员自学党支部编印的内部学习材料;采用干部领学、测试考学、微型党课等方法组织党员集中学习,达到内化、结合、转化的目的。二是开展党员主题学习活动,如开展“七一”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学习党的知识,争做优秀党员。

构建“三勤”教师学习网络。勤于读书,为全体教师购置相关书籍,开展“同读一本书、月末共交流”活动;勤于研究,全校党员教师人人有课题,让学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专题化、课题化;勤于学习,加大培训资金的投入,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促进教师的发展。

3.搭建“四个平台”,拓展阵地

专业发展的平台。党支部与行政部门成立了三个工作室,一是专家工作室,聘请四位特级教师组成数学、语文、英语、音乐学科的导师,还有北京教育学院德育教研中心主任张红老师的班主任工作室;二是科研工作室,聘请房山区科研专家陈瑞颖校长为导师;三是周生利(学校市级骨干教师、区优秀党员)语文工作室,采取“1+6+N”的培训模式培养语文教师。

交流共享的平台。党支部在校园网站上开辟了“党建之窗”栏目,设有“党员文集”“主题教育”“党建知识”等6个子栏目。通过网上在线学习,实现灵活的、菜单式的学习培训。在数字校园上建立了党支部群,发起专题讨论,促进党内思想交流、拓宽了信息快捷通道。在校园网上开辟党员教师博客,共享教师的读书体会、工作经验、班级建设等。校刊《心语》将干部的管理与思考、党支部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与思、科研论文、教师随笔与大家共享。

展示评比的平台。学校每年开展“求实杯”课堂教学大赛、教学基本功大赛等活动,将教育教学实绩突出、教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推到专业和学科发展的前沿,激发了教师学习、工作的动力。

党性锻炼的平台。党支部设置了干部安保先锋岗和党员教学示范岗。干部安保先锋岗由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带领的12名党员干部组成,每天在校门口站岗组织学生上下学,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行动上。党员教学示范岗由17名一线党员组成。她们积极融入各项教学研讨活动中,共同探讨教学规律,每学期做党员展示课,发挥了党员的示范作用。

4.推行“四项工作机制”,保障工作开展

学习教育机制。健全、完善了《中心组学习制度》《党员集中政治学习制度》《干部月汇报制度》以及《干部自我提高“五个一”制度》等,使学习达到全覆盖,提高了党员的党性修养。

业绩考评机制。将党员、干部每月的集中学习、自学情况纳入月考核中,与月考核奖挂钩。把学以致用的情况作为支委述职述廉、干部考核的一项主要内容,纳入党员年度考核中。

联系群众机制。健全《干部带组制度》《干部、党员谈心制度》、党员践诺“六个一”等制度,改变了党员干部的作风,解决了群众的问题。

保障监督机制。党支部每月检查党员政治学习的情况。德育部门和教学部门评价党员每月的课堂教学情况。根据党员、干部《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目标和达成途径,学校党支部进行年度测评。 编辑 汪倩

第二篇: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但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的自身素质与教育智慧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起重至关重要的作用。 居于以上认识,校领导班子,对教师队伍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制定了“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教学能力强、学历层次与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五年发展规划。为适应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需要,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一实验课题,经过三年来的反复论证,我们提出了“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验研究这一课题。

为适应教育的发展趋势,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从整体上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促进教师适应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需求。

一、构建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走进新课程后,教师主体思想、 教师专业化发展及教师反思性实践,从不同角度对教师成长提出了新的思考。为使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应对教育教学活动,为培养和造就新型教师,结合我校校本实情,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1、新教师培训,打好坚实基础

为使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尽快地进入教学角色,我校对新参加工作的新教师进行了岗前培训、岗中指导。一是岗前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由市教育学院组织的新教师上岗前培训,目的使教师快速进入角色,适应教学要求。岗前培训人员达到100%。二是岗中指导。新教师在承接教学任务的同时,与学科骨干教师结对子“传、帮、带”,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跟踪指导,指导常规工作,重点是课堂教学,使新教师一年进入角色,二年达到合格,三年进入骨干教师行列。教师中有许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庞静、张艳梅、门海涛等教师率先进放区教学新秀行列。

2、培训者培训,促进能力提升

教学管理人员在自我提高的同时,积极参加市教育学院小学教研培训部举办的培训者培训。通过培训,掌握培训技能,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师走进课改,并解决课改进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每月两次的校本培训,教师通过培训者的引领,掌握课改新动态,借鉴名校先进经验,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3、骨干教师培训,树立学习典型

“十五”期间,我校被上级主管部门认定的省级骨干教师有3 人,市级骨干教师8 人,区级骨干教师12人,均参加了培训,现已结业。"十一五"期间重新认定的新一轮省级骨干教师有1 人,市级10人,区级22人。这些骨干教师在不同的学科领域里,对教师成长与发展起着领引作用。如送教下乡活动中的城乡教师同台献艺、每年一度的骨干教师示范课(走近新课改引路课等等)。数学学科的李文娟被评省数学科教学能手、市学科带头人区级首届名师;关春霞被评为市教学新秀、区学科带头人、区第二届名师;语文学科的王海燕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率先列为高级研修班学阳天员;朱永丽、宋金莲、候红艳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郭小红、宣丽娟、宋玉杰、门海涛、赵丹这些骨干教师被优选为区名师班学员。

4、教师岗位培训,更新知识结构

在职教师岗位培训中,我校教师全员参加新一轮继续教育岗位培训。通过培训,补充了教师本体性知识,丰富了教师的文化底蕴,使教师实践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得以完善,条件知识得以进一步更新。在培训中,村小教师克服路途较远、严寒酷暑等困难参加学习多次受到好评。褚福莲等八位教师被评为优秀学员。

5、信息技术培训,加强学科整合

结合信息技术的进一步使用,我们从教师中选拔具有一定潜力的四位青年教师承担教师计算机校本培训任务,他们善于钻研,进行自学自悟。一是参加市电教部举办的信息技术学科培训;二是由于各校设施配置不同,有的是借助WHNDOWS操作系统进行教学,有的是用DOS操作系统进行教学。

为更好地实施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通过有效的教研互动,互相学习,互相促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之势,使我校计算机学科教学有序开展。与此同时,也为其它学科信息技术进课堂提供了便利条件,培养了一大批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骨干教师。 王江锋、初传军两位教师被评为市信息技术教学能手,杨兆明被评为市信息技术教学新秀,巴连余被评为电化教学优秀教辅人员。孟香君老师的课件“环境保护”荣获省课件制作一等奖。杨兆明老师的信息技术说课荣获市二等奖。

6、学历提高培训,完善知识体系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向我们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提高学历水平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教师终身学习意识强,专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6%;教师利用假期及时充电,进一步完善更新、知识结构,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构建教研培训体系,促进教师快速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立意高,视野广,观念新,力度大。因此,教师观念的转变与自身素质构建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健。我校遵循省、市、区课改实验工作要求,本着“自主实践、感悟体验”的培训理念,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位和”边实验、边研究、边学习、边总结的教研原则,采取了分层(科)培训、课题牵动、优化管理等具体措施,让教师在学习、实验、研究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培养驾驭课程改革的能力。

1、结合课题研究,把常规与科研整合

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过程就是带着问题探究的过程。在我校省“十五”规划课题—小学数学创新学习实验所取得的成果基础上,确立“十一五”课题—“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与实验”,其目的在于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科研促课改,发挥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科研上,我们提出了“五个一”的科研工作目标。结合校科研课题,提出一个子课题(小课题),设计一个实施方案,写出一份实施计划、上一节研究体验式公开课、发表一份高水平科研论文。结合小课题实验研究活动的开展,我们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举办教师全员性“优质课”评比活动,促进教师查找不足,修正自我。第二个月开展骨干教师“典型引路课”活动。第三个月实施课堂教学“开放周”活动,请家长同志走进来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第四个月开展学期课堂教学"汇报课"活动。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构建了学科教学模式。郭小红、门海涛老师在参加市学具课评比活动中所做的课荣获一等奖。宋金莲、候庆云两位教师参加市、区说课竞赛分获

一、二等奖。教师荣获省、市、区教学设计奖32项,取得省、市优秀科研成果223项。 吴永军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十佳”教师,青少年科技大赛一等奖、省级青少年科技大赛二等奖、市级青少年科技大赛一等奖殊荣。

2、优化常规管理,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在教学常规上我们很抓了“四课”。“四课”是指“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备课包括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在备课中我们提出:一是扩大备课阅读量,拓展信息来源,阅读相关资料;二是补充重组教材内容,使教师善于处理教材,敢于超越教材;三是提倡多学科、多元化的整合性教学设计,提倡多学科教师合作备课。

上课即40分钟时间的有效利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做到:

(1)优化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化,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问题由学生来提出,结论由学生来探究,方法由学生来摸索,结果由学生来评价,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通过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去探究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价值,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3)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体验、感悟、探索知识,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动手实践能力,满足了学生发展的精神需求。

听课包括校长、教导主任和教师之间每周互听课。

评课指听课后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反馈。教学常规管理重点抓教学反思与教学设计这两个环节。

3、结合自学自练,丰富教师内涵

每学年开学初,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发展现状,制定教师自我发展计划,目的是丰厚教育理论,提升文化品味,形成教学特色。一是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做到每天书写一板粉楷,每周写一篇钢楷,画一幅简笔画。二是强化教师学科基本功。做到每学期上一节优质课,每月进行一次教学反思,每学期写一份教学体会,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三是提升教师文化品位。做到学习相关学科知识,读一本教学理论书籍,每周背诵古诗两首。教师结合自学自练,补充了自身知识缺陷,丰富了文化底蕴,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杜宏波、温慧鑫、吴永军、三位教师在市举办的音、体、美学科教师技能大赛中,名列前茅,受到好评。王秀艳老师在市、区举办的英语竞赛中荣获六项殊荣。孙波加省四城区体育研讨会论文获一等奖在大会上交流,所做的课受到好评。教师在参加市、区举办的各类竞赛中都获得了成功体验。

三、构建校本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培训以反思性教学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参与式培训为主要形式,它的基本策略有自我反思、集体备课、互动研讨、案例学习、专题论坛和课题研究。

校本培训是教师培训的主渠道,是引领教师走进新课改的关健。为此,我们结合校本培训策略,依据我校校本实际,开展校本培训活动。

1、自我反思—促进教师能力提高

教师用批判、审视的眼光,通过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阶段,对教育问题的反省、思考,探索并做出理性的选择、判断与整理,从而促进自己观念转化,能力提升。要求教师每月写出一份教学反思,写出自己的行为记录(学生分析、策略分析、亮点分析),得出经验的积累,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在这一活动中,青年教师进展很快。如郭春红、张兴波、寅丽娟等青年教师,结合教学实际,集中反馈,促进自身教学能力快速提高,今年有13人参加了市、区教学新秀、能手评比。

2、集体备课—促进教师资源共享

集体备课主要突出交流与反思。程序是个人备课、集体议课、专人整理、反思 修改。每学期中心校范围内举办两次集体备课活动。具体由教研组长负责按集体备课程序进行,备课结束后要向教导处进行汇报。为避免集体讨论和交流流于形式,中心校教学人员进行实地考查,对在集体备课中认真准备,提出有价值的建议的教师给予表扬和奖励。在这一活动中,受益最深的是村小教师,因为他们每学年只有一个班,平时没有机会与同学年教师进行交流与探讨,集体备课是同学年组共同研讨的最好时机。

3、互动研讨—促进教师优势互补

互动研讨是围绕典型课例进行的,突出教师参考的培训形式。环节:集体听课—分组讨论—大会交流—专家分析—总结评估等环节进行。互动研讨的重点是提供“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模式,是为了解决问题。互动研讨按不同的学科每两月开展一次,教师在互动研讨中,都是平等的参与者,这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学习热情、已有经验和内在潜力,使教师间经验得以互相借鉴。

4、案例学习—促进教师经验积累

为更好地开展案例学习,培训者注重收集典型案例,引导教师定期“讲述自己的故事”,反省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通过案例解读、课件演示、角色转换、情境模拟等方法激发参训教师参与研讨的积极性。培训者对案例要做全面、深刻和点评。即要把优点说够,要给人以鼓舞,又要把问题说透,给人以鞭策。

5、专题论坛—促进教师能力提高

专题研讨的内容主要基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对于个性的问题由学年组间探究解决;对于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共性的问题,由教研组协调研究解决。这种专题性论坛促进教师围绕专题查阅大量资料,总结思考自己的经验,通过调研访谈、同伴质疑,促进教师共同提高。

6、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提高功效

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在课题研究中有意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让教师真正领悟“问题即课题 ”,“教学即研究”。步骤是:问题—设想—尝试—总结—反思。提倡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确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我校的校本培训模式构建是实施新课改以来开展的一种尝试性教学行为,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通过反思修正,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与修正。

四、学习型团队建设再思考

(一)校本培训,注重实效,以评促变

培训思路:

1、把校本培训做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来抓。

2、科学规划今后五年校本培训规划与计划。

3、在中心校范围内全面启动,抓点带面。

4、抓住校本培训的关健环节,促进教师快速发展。

具体做法: 一是在符合学校发展规划和战略构想的原则下,指导和帮助教师确立自我提高计划; 二是组织开展教师校本培训活动,人人都要有明确的学习计划; 三是组织每位教师就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教学 中的优点及不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四是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实践创新;五是组织教师结合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校本研究,提高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 六是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必备条件: 一是校长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二是学校要有较高的教学质量; 三是要有专门的培训组织机构; 四是骨干教师和先进教育设施;五是建立培训管理的激励机制。

(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一是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敬请区教研室人员,来校进行调研,以促进我校拉近城乡距离,跟随时代发展需求;二是开展与名师互动活动(送教下乡)。通过观摩名师班一系列的研讨活动,促进教师借鉴他人之长,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三是与区内学校开展校际间活动,下属分校能够与市内学校结成对子,帮扶弱势学校,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四是发展的有潜质的骨干教师与区内名师建立师徒关系,借名师效应,名师引领,促进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五是与市小学教研部经常性沟通,关注农村教育发展,使教研活动、师资培训向弱势学校、弱势群体倾斜。目的是快速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三)激励机制,发挥潜质,创造机遇

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结合人事制度改革,充分用好教师30%津贴和岗位补贴,对于成绩突出和有特殊贡献的人在评优、晋级、提升给予优先考虑。

一是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开拓创新; 二是引导教师敬业爱岗,精益求精;

三是鼓励教师勇挑重担,多做贡献。

充分利用激励机制,挖掘教师的潜在价值,引发其强烈的需求动机,以进一步唤起、激活和弘扬教师对人生境界更高层次的追求,从而促进教师自身的不断完善和自身价值的不断实现。

(四)自我剖析,正确引导,营建氛围

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领引教师快速投入教育教学改革,并依据学校实际,进行自我剖析,制定出有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机制,促进教师发展的管理体制,形成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管理氛围。

学习,让自己不断进步 ;行动,让自己享受生活;思考,让自己更加聪敏; 收获,让自己更加充实。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学习型团队建设承担起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任,教师也在学习力提升的过程中,逐步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懵懂走向智慧、从感性走向理性、从经验走向科学与艺术,最终实现了教师发展质的飞跃。

随着市区的南移,江南新区的建设,我校将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建立有效教师培训导向、激励、保障机制,搭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绿色平台,给教师创设施展才华的机会,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

第三篇:引领学习型家庭建设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黄浦区深化学习型家庭创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上海市黄浦区妇女联合会

摘要:随着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的深入,形成了向高层次发展的态势。家庭成员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内容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家庭参与的休闲娱乐内容丰富多彩。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启动了打实基础,创新载体,开展特色创建活动的深化实践,运用典型引路,先进导向等方法,将学习型家庭建设与家庭文明建设相结合,取得了一定成效。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类文明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转折点:学习从未像现在这样成为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家庭的学习功能在诸多家庭功能中从未像今天这样引人关注进而显著凸现。

在信息社会,每个人都要不断地应对新环境、新挑战,家庭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作为长期从事家庭文明建设的妇联组织和妇女工作者,我们不断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了创建学习型家庭的积极探索和实践。终身学习是通往新时代的一把钥匙,学习型家庭作为21世纪健康家庭的重要形态和关键特征应运而生。创建学习型家庭能使家庭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在动态的发展中彼此协调、互动助推,能使家庭每一个成员在学习中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超越,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006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关于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具体要求和保障措施。黄浦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全面推进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事业单位、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家庭建设,深化“学习型城区”创建工作。2006年我区四套班子领导开展了“关于推进新一轮文明城区创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专题调研。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区、学习型社区的建设无不以家庭为基本单位,为此,区妇联确立了“黄浦区深化学习型家庭创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的调研课题,通过走访部分学习型家庭、开展问卷调查、召开基层妇女干部座谈会等,积极探索我区创建学习型家庭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学习型家庭创建工作的发展目标、任务要求、工作机制和具体举措。

一、我区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基本情况

截止到2006年,我区共有户籍人口597564人(其中女性人口297795人),家庭198026户,户均3.02人。目前我区共有文明家庭110424户,五好文明家庭44200户,街道级学习型家庭27896户。

我们就创建学习型家庭工作展开了问卷调查,共下发问卷250份,回收238份,回收率95.2%,发放对象为社区普通家庭。填写问卷者的家庭结构分别是:三口之家134户,占56.3%;三代同堂67户,占28.2%;二口之家21户,占8.8%;其他家庭形式16户,占6.7%。从这次问卷调查中反映出我区学习型家庭创建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向高层次发展。家庭拥有最高学历者大专及以上的占57.1%;高中的占36.6%;初中的占6.3%。而区妇联在1996年有关家庭文化建设的一次调查中家庭成员学历为大专及以上的仅占37%;高中的占41%;初中及以下的占22%。

2、家庭成员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示全家愿意为学习新知识共同努力者占50%;个人愿意学习相关知识者占42%;表示原有知识已够,无需再学者占5%,未填者3%。从获取外界信息媒体的习惯方式来看,广播电视最为常见,占38%;其次为报刊,占32%;接下来依次为书籍11%、电话8%、串门2.3%以及其他2%;未填者6.7%。而从读书看报习惯看,每天看书看报者占72.2%;经常看的占22%;偶尔看的占4.2%;从来不看的占1.6%。此外,调查中有41%的家庭非常希望通过创建能成为学习型家庭;38%的家庭有意向参与创建学习型家庭;8%的家庭觉得无所谓;0.4%的家庭表示不考虑;12.6%的家庭未作表示。

3、家庭成员的学习内容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信息社会的到来,对家庭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调查中,表示要努力学习以提高个人素质的占到了80%。曾经或正在学习的内容分别为:学习电脑、外语、驾驶的占58%;专业知识学习占18.9%;学历学习占11.7%;职业培训及其他占30.2%;不进行任何学习的为零(可复选)。此外,对于还希望获取的知识情况分别为:41%表示希望学习卫生保健知识;40%表示希望学习外语、电脑知识;34%表示希

1望学习法律知识;其他分别为时事科技、文化娱乐等(可复选)。

4、家庭最关心的是国家大事、健康和子女教育。调查显示,关心时事政治类占58%;其次关心法制类34.5%;接下来关心的内容依次为保健类33.6%;子女教育类占26.5%;经济类占20.6%(可复选)。

5、家庭参与的休闲娱乐内容丰富多彩。积极参加各类文化娱乐活动者占27%;参加各类知识讲座者占23%;喜欢阅览图书者占18%;参加体育活动者占16%;喜欢书画游艺者占9%;其他7%。

二、我区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基本经验

家庭是妇联工作的重要领域。妇联长期致力于家庭文明建设,围绕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逐步完善家庭文明建设创建机制,巩固和发展家庭文明建设的成果,为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关心社区、邻里互助、帮困助学的社会风气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000年初开始,妇联积极倡导学习型家庭的创建工作,把此项工作作为家庭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这些经验都为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基层各级妇女组织在妇女工作总体框架下,将学习型家庭创建与家庭文明建设主题相结合,逐步推进创建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在我区已建立了关于文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的“积极参与、自我申报、自我评估、考评验收”等一整套创评机制。

1、稳步启动,为创建学习型家庭打下扎实基础。各街道妇联认真实施创建工作,根据各自社区特点,制定相应计划,建立相应机构与组织网络,进行深入细致的宣传。通过发放居民意见征询表,了解家庭的创建建议与意见,拟定学习型家庭创建标准;利用倡议书、黑板报、宣传栏等各种载体进行“终身学习”理念的介绍、传播、灌输;在文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创评工作中注入学习的内涵,丰富家庭文明创建内涵;做好组织、搭台工作,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内容,建立起文明家庭读书小组、老年读书小组、科普读书小组、法律读书小组、信息化读书小组、外来妹(媳)读书小组等各类读书学习小组,吸引广大居民的广泛参与,促进社区中形成“人人学习”的良好社会氛围。不少街道还参照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方式,相继建立起“家庭申报、群众评议、居委把关、街道审核”的学习型家庭创评机制。目前,有的街道学习型家庭创建率已达11%。

2、创新载体,开展各具特色的创建活动。各街道妇联结合本地区实际和文明社区的创建工作,围绕创建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既具时代气息、又独具风格的创建活动。如:创建以家庭为单位的特色读书学习楼组的楼组群;发挥妇联特色工作优势,开展邻里结对助学活动,引导更多家庭参与创建学习型家庭;将创建活动与“三学”活动有机结合,举办各类技术技能培训班,帮助广大下岗失业家庭成员增强再就业能力;关注边缘群体,吸纳外来流动人员家庭参与创建活动,提高他们的行为素养,更好地适应上海的社会生活;充分利用市民学院、社区妇女学校等教育资源,为渴望学习的家庭成员提供各类不出社区就能得到的学习机会。2003-2005年连续三年实施的市政府实事项目“百万家庭网上行”活动,更在家庭中出现了父子同学、夫妻同窗甚至爷孙互帮的喜人景象。三年来,共有18347名家庭成员参加“网上行”培训,其中年龄最大的84岁,最小的为18岁。

3、典型引路,形成向先进学习的导向。妇联在创建工作中运用引导与示范相结合的方法,注意典型的培养与发掘,充分发扬先进典型的榜样作用,推出一批老百姓身边的可信、可亲、可学的典型。如:新闸路57弄34号多户家庭家长,为不影响子女学习,一对无子女的夫妻就组织大家来他们家看电视;一户姓金的老师,自发地为孩子们义务辅导功课,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家住半淞园路的下岗女工让桂珍,下岗后一无年龄优势,二无就业特长,是个择业困难户,街道组织各类再就业培训班,她积极参加。经过学习,考出了包括烹饪、家政、插花、裁剪等七张上岗证书,一跃成为用工单位争抢的对象。

三、学习型家庭创建工作中面临的难点问题

尽管我们在学习型家庭创建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是:

1、学习型家庭的宣传力度不够深入,创建工作的社会氛围不够浓郁。调查显示,学习型家庭的宣传力度、创建氛围在社区远远不及文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在社区广大家庭中尚缺乏影响力、吸引力。目前,学习型家庭创建主要还是依靠部分家庭自身的热情,而这往往依据家庭本身的素质修养和职业要求而定。多数家庭目前的关注热点还是聚焦在安居乐

业、解决实际困难上,能把终身学习、参与创建作为自觉行动的家庭并不太多。创建学习型家庭中“要我创”多、“我要创”少,居民的参与度与期望比较起来有较大的差距。各街道主要还是结合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来开展学习型家庭的创建,由于缺乏新的创意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创建工作还存在一定难度。

2、学习型家庭的认定与评判尚无科学标准,创建工作缺乏规划与指导。目前,学习型家庭创建工作基本上还只是在街道层面展开。由于尚无具体的、科学的、可量化标准,基层只能不断摸索、试点积累、自定标准、不断尝试。再加上创建工作缺乏统

一、有力、明确的规划与指导,实际运作中对创建工作的目标和定位难以把握,往往仅凭主观能动性,来引导社区居民和广大家庭参与创建。这样较易出现覆盖面不广、发展不平衡、运作不规范、评选有争议等问题。

3、家庭成员理念不统一,认知存在差异。存在三种分化倾向:一是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他们的职业本身对学历文化、知识掌握有较高的要求,这一群体往往把不懈追求知识作为一种自觉的行动,但由于需求差异和时间限制,这一群体的人较少参与社区的活动。二是职业较为稳定而相对要求又不高的普通群体,这一群体在社区往往占大多数,他们自身对学习兴趣不大,而认识上又有一定偏见,认为学习是孩子的事,自己可能只有在需要时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三是下岗失业人员群体,他们考虑的是生存的需要,学习于他们而言,只是一种择业手段,如果没有明确的职业方向,他们是少有热情参与学习的。这一群体分化的特点,启示我们创建工作必须注重分层分类,体现针对性与有效性。

四、深化学习型家庭创建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一)巩固阶段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1、体现在创建的外部环境上:

市委、市政府明确将创建学习型家庭作为培育学习型社会的载体,并具体指出了创建学习型家庭的途径、载体与措施。黄浦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全面推进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事业单位、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家庭建设,深化“学习型城区”创建工作。学习型家庭是学习型社会的支撑基石,是学习型社区的重要依托。基于对新时期家庭发展趋势的研究与把握,妇联在多年来开展家庭文明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注入时代特色,抓住机遇,积极推进学习型家庭的创建。

2、体现在家庭的内在需求中:

学习方式——家长不再以“教育者”自居,在子女面前,家长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两代人有时在同一起跑线上。因此,能者为师、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已成为学习型家庭的良好学风。

学习内容——不同年龄,不同社会角色,不同需求,不同文化层次,必然有不同的学习内容。每个学习型家庭各有特色,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精神追求。

学习环境——学习型家庭的学习是一种开放型的学习,而不是封闭型的学习,更多的是在生活中,在社会中,在人际交往中学习,这是一种生活式的学习。

学习目标——有些为了文凭,有些为了重新上岗,但更多的家庭是为了开发自身潜能,实现自身价值,提高生活质量。

(二)推动创建工作的三点思考

1、进一步明确学习型家庭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标准

我们认为较为合理的概念是:学习型家庭是一种以推动家庭成员养成良好的学习型行为与习惯,发展健全的社会人格和人生态度为主要任务的现代型家庭。我们认为较为合理的标准是:

⑴家庭成员树立“向学习要素质,向学习要发展”的学习理念,重视思想道德、科学、人文等全方位素养的提升;

⑵家庭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一定的文化投入,拥有一定量的报刊、杂志和书籍等; ⑶家庭成员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家庭有学习目标、有学习内容、有学习能力;

⑷家庭成员有一定的学习成果;

⑸家庭成员积极参加社区、学校、所在单位等举办的各类学习活动。

2、始终指向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四大目标

一是学会求知。在科技迅猛发展、知识频繁更新的今天,是否会求知,是否会获得知识,变“不知”为“知之”,变“知之不多”为“知之甚多”已成为决定人生价值大小的关键。每个家庭成员都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学习、求知作为自觉行动,营造家庭浓郁的学习氛围。

二是学会做事。关键在于不断提高个人的能力,包括沟通交往与团结协作的能力、管理事务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环境与应对挑战的能力、锐意进取和大胆创新的能力等等。每个家庭成员都应不断提高自身能力而出色担当各自的社会角色。

三是学会共处。人生来就是社会的人,人类社会既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更是一个合作的社会。夫妻之间、亲子之间、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都要学会沟通、合作、共生、共处,只有彼此之间宽容和分享才能改善生存环境、调节人际关系,提高家庭生活的质量。

四是学会发展。人的一生是一个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这是一个无止境的学习过程。每一个家庭成员为了求生存和发展,不断学习,不断寻找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不断完善提升自我,达到自我价值实现。

3、进一步处理好两个层面的关系

一是在创建的过程中,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不同的家庭条件与情况各异,既不能以一种尺度去衡量,又不能以一种模式去要求,要倡导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创建活动。而且只有建立在自身需求和自身发展状况基础上的创建活动才会有生命力。因此,在指导创建过程中,要变操作指导为理念倡导,变重评比、评选为营造创建氛围。要注意把握以下原则:(1)大众性。面向全体家庭激发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家庭的参与兴趣,学习的内容完全取决于每个家庭的需求与特点。(2)可操作性。在不同类型的家庭树立典型,让创建示范效应更有针对性、指导性,使不同的家庭学有榜样,通过努力都能进入学习型家庭的行列。(3)激励性。通过参与、推荐、示范、宣传、表彰等形式,着力营造创建氛围,不断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有效的地促进家庭及其成员与社会共同发展。

二是在创建的实效上,注重重点推进与长效激励相结合。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活动应该是一项重在倡导的长期而繁复的工作,急功近利的意图会阻碍其健康发展。因此,在创建过程中应注重重点推进与长效激励相结合。可以开展一些较大的主题活动,通过主题活动的深度影响到一个方面的重点推进。可以围绕特定的社区特色和社区现象,展开较为深入的探讨与学习,引导这个社区的家庭在思想和认识上交流乃至碰撞,在某一层面上趋向认同,进而达成共识,形成阶段性的成果。

日常的创建工作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可以以典型示范为主,同时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交流、有总结。在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妇联牵头、各方参与下,尽力突出创建工作的社会性、文化性、可参与性、可持续性,让广大家庭能感受到学习的氛围,得到亲身参与的机会,有分享成果的欢乐。

(三)我们的建议

1、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协调运作,构筑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有效组织体系。建议制定“黄浦区创建学习型家庭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划我区创建学习型家庭工作,拟订工作目标,明确总体要求,梳理工作思路,建立评价体系。我区创建学习型家庭目标可定为:“十一五”期间,五年内的目标为创建成功家庭达到50%;其中,2006年要达到10%-15%,其后每年递增10%。创建学习型家庭是一个联动的工程,涉及到家庭、社区、学校所在单位,它不仅是哪个单位一家的事,创建工作离不开社会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和关心,要确立创建工作牵头部门,各方参与、各司其职、共同实施,构建全区学习型家庭创建的合力框架。

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联动和资源整合,要注重发挥社区各类教育文化设施以及社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作用,实现社会资源共享。与此同时,要积极发挥三支队伍的作用。一是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工作者队伍。重点对基层妇女工作者进行培训。二是社区知识型家庭志愿者队伍。引导家庭发扬邻里互助的优良传统,为满足创建家庭的需求服务。三是学习型家庭示范户队伍。身边的榜样最有说服力和激励作用,要扩大示范效应,使学习型家庭从家庭向楼组发展、从单个向群体发展、从封闭向开放发展。

2、准确定位,健全机制,注重实效,大力推进学习型家庭的创建。要把学习型家庭创建定位在为上海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整体素质服务上,定位在提高人民群众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上。在创建过程中要注重五个结合,即:社区、学校指导推进与家庭自创相结合,总结共性与倡导个性相结合,专家指导与家庭互动相结合,集中讲座与团体交流相结合,重

点推进与长效管理相结合。将学习型家庭的创建融入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事业单位的创建中,引导居民“在单位当文明职工,在社区当文明市民,在家庭当文明成员”。注重体现以思想素质提高为根本的自我教育功能,以知识技能提高、增强竞争力为目的的自我维护功能,充分体现学习型家庭创建鲜明的时代性、广泛的群众性和社会化大教育的特点。强化激励机制,激活主体,激发学习型家庭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培养快乐的学习兴趣,使良好的学习风气长盛不衰,为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基础和文化底蕴。

3、宣传典型,营造氛围,推动全局,促进学习型家庭创建工作持续发展。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形成人人学习的社会环境氛围。鼓励导向,珍惜基础,要大力培育、宣传学习型家庭典型事迹,培育一批典型,加强示范引导,以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的家庭加入到创建活动中去。创设丰富载体,充分运用媒体,扩大舆论宣传,让市民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要注重活动对象的层次性、针对性、适应性、有效性,让创建学习型家庭的理念进入每一户家庭;使每一户家庭在创建中打破学历层次的高低和家庭环境限制,形成各自不同的特色;使学习型家庭激发创建动力、引发创建激情、营造创建氛围,形成良性互动的创建循环。

学习型城市是知识经济社会的必然趋势,学习型家庭将是未来社会最有发展前途的家庭。让更多的家庭通过学习提高生活质量,拓展生活领域,丰富生活内涵,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第四篇:“建设优良学风,促进自主学习”倡议书

全体同学们:大家好!

学风是一种传统,是一种氛围,需要我们长时间培养和保持。优良的学风是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成才的无形而强大的精神力量。而自主学习则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针对近来部分同学不能充分利用学习时间,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班级凝聚力不够强的现象,为把一切可利用的学习时间有效利用起来,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现向全体同学发出自主学习的倡议:

1.课堂上要认真听讲,思维要活跃。

2.课间活动,跑操时要准备各科手中的小册子进行学习。

3.课后时间能充分巩固课堂上所学内容,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

4.晚自习时间除了完成各科作业外,还要学会自我总结,安排好巩固与强化,完成各科的练习册任务,再做好第二天功课的预习。

5.既不要开夜车,也不要睡懒觉,要保持充足的睡眠。该做啥时就做啥,精干,麻利,雷厉风行,中午必须要午休,哪怕是高效的20分钟。

6.不准把手机,管制刀具等影响学习的东西带进教室,上课和自习时间不准玩手机,mp3,mp4,mp5,耳机等,属于玩具之类的东西。

7.每天下午6:40—7:15在教室学习。

8.周末时间劳逸结合,也要完全利用好周末的学习时间,抓住机会搞好复习工作。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将倡议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从我身边做起,增强责任感,刻苦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做一个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优秀中学生。

让我们一起努力打造浓厚的班风学风建设的新局面。

高一(1)班

2012年9月5日

第五篇:创建学习型单位,促进机关作风建设活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两会精神,深刻领会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盟委在盟直机关普遍开展创建学习型单位,促进机关作风建设活动要求,为不断提高机关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创建学习型单位,促进机关作风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这次活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两会精神,坚持为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服务,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开发区发展实际,全面推进政府提速工程,从本质上实现四个转变,即由管委会向服务委员会转变,由小政府,大社会到小机构,大服务转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跟踪服务转变,由争先向率先转变,由埋头创业向学习创新转变。以良好的学风带作风的转变,全面提高机关建设水平。

二、目标任务: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加强机关领导干部和职工的培训工作。年内选派管委会班子成员赴上复旦大学学习不得少于1人/次,选派机关领导、中层干部参加盟党校学习培训不少于5人/次,单位组织的外出考察学习活动不少于10次,(其中领导外出考察学习不少于6次,部门外出考察不少于4次),全年全员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180学时,每名领导、环节干部学习讲课不少于2次,全体干部、职工学习过程中撰写心得体会不少于2篇。每人准备两个学习笔记本,学习记录内容要在1万字以上。每名领导要在年内形成至少1篇高质量的论文。年内机关干部参加学历再升造,再教育的人数不少于5人。年内保证学好两本书:《WTO基本知识读本》、《四五普法公务员法律知识读本》。开发区党工委概况开发区党工委成员开发区党工委开发区党工委职能开发区党建制度汇编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主要内容

(一)、强化学习,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素质。

1、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与科学文化业务知识学习相结合。 首先要狠抓理论武装工作,重点学习十六大精神、两会精神、自治区七次党代会和十次人代会及盟委扩大会议精神,通过学习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其次要鼓励干部职工自觉优化知识结构,掌握专业技能和先进的管理办法,侧重学习策略知识、营销知识、WTO知识和规则、金融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规划方案《创建学习型单位,促进机关作风建设活动实施方案》。 使干部队伍的知识不断得到更新,能力素质不断提高。

(二)转变作风,不断提高机关服务水平。 要以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办事效率为重点,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和观看温州现象、苏南模式等专题片,学习借鉴各地开发区的先进服务现象和形式,积极更新思想,转变观念,牢固在全区树立企业无小事,服务不过夜思想,从每个服务窗口做起,从每个机关工作人员做起,对企业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真正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办有回声,大事小事抓紧办、能办的事立即办、重要的事优先办、紧急的事限时办,全面推进开发区零缺陷服务。

四、保证措施

(一)、加强制度建设。一是以坚持和完善班子中心学习为龙头,在4月以前建立、健全并印发开发区党员活动日制度,干部职工学习制度、党课制度、党员培训制度,并与人事局的培训工作相结合,补充和完善《开发区2003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按照巴党办发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村计生工作半年总结下一篇:春季运动会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