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拓荒者范文

2022-05-17

第一篇:啊拓荒者范文

拓荒者之歌

六合镇政府 柴书金

2011年金秋,讷河市六合镇水稻又连续两年获得大丰收。面对一万公顷水稻,八万吨稻谷,两个亿的产值,两千多户稻农心中掩饰不住的丰收喜悦,作为北草原开发的亲历者,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怎不忆当年……

一、 回首篇 遥望稻海, 回首当年。

风萧萧兮嫩水寒, 讷漠尔河南岸莽荒原。 洪水滔滔常泛滥, 冲毁村庄淹农田。

居住在这里的六合人哟, 住的是茅草房, 牛马来耕田, 粗粮难饱腹, 旧衣挡风寒。 翻了身的农民啊, 生活为啥还这么难。 ※ ※

二、 设想篇

忘了是哪位领导, 还是哪位仙班。 在哪年哪月, 还是哪日哪天, 站在老四野① 种过稻的田埂上, 抓了把脚下的泥土, 面对无际的荒原, 惊奇的发现, 啊!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这是讷漠尔河与嫩江汇流处的 冲击平原。

1 老四野能在这种水稻,

我们六合人为什么不能干, 眼前这一片荒原, 其实是难得的资源, 为民造福是我们的宗旨。 不能再让六合人 捧着金碗去要饭。 提出了:

“要举全镇之力 重新开发北草原!” ※ ※

三、 治水篇 一句

“团结治水”的口号, 聚来了

成千上万的社员②。 不论是深秋还是初春, 也不论酷暑还是严寒。 水利工地红旗招展, 抡锹挥镐热火朝天。 传说

大禹治过水 愚公移过山。 听说

红军长征

走了两万五千里, 三五九旅③

开荒在南泥湾。 六合水田开发啊, 不能说逊色, 也不能说不壮观。 ※ ※

四、会战④篇 记不清

打了多少次会战; 记不清

苦干了十年还是二十年。

2 只见

干渠支渠成型, 进水排水工程完善。 都道是

人生于天,人定胜天, 事情并非这么简单。 ※ ※

五、 徘徊篇

开始种稻的是漫撒籽⑤, 收了一年扔一年。

有的稻农开出的荒地呀, 种了又弃,弃了又开, 一斤水稻几角钱, 效益一般般。

一晃就是二十多年。 ※ ※

六、起步篇

自从引进旱育稀植技术, 水稻种植才有了保险。 有多少科普之冬的课堂, 室外寒风凛冽, 屋内满座学员。 多少位专家教授, 不辞劳苦, 为六合稻农

传道、授业、解惑, 手把手的把技传。 只见

六合水稻产量一年一台阶,优质高效又丰产。 ※ ※

七、难忘篇 忘不了啊

那些水利工程的技术员。 炎炎夏日,蚊叮虫咬, 穿草丛,跨壕堑, 徒步涉水来测量,

一干就是几天、几十天。 几十年的

水田开发的哪一步, 不是他们干在先。 肩扛仪器,手提干粮, 辛苦劳累抛一边。 一个个的科学数据, 一页页的设计图纸, 哪一样不是他们 用汗水和心血来浇灌 ※ ※

八、感恩篇 忘不了啊, 党的正确领导, 国家的大力支援。 挖渠、筑堤, 修路、加函。,

只只见闸门泵站在眼前, 二十公里大坝建江边。 上千眼补水井在田间。 国家、集体和个人

几十年几个亿的投资啊, 才有了今日的高产稳产田。※ ※

九、回报篇 致富不忘本, 饮水要思源。 当年的

拓荒奉献者啊, 很多人

并没有种稻田。 珍惜今日好时光, 农民

就应该种好田。 多产优质米, 为国多贡献。 绿色食品餐桌见。

※ ※

十、和谐篇

六合水田开发几十年, 因地制宜来发展。 宜农则农, 宜渔则渔, 宜林则林, 宜草则草, 宜湿地则湿地,

合理利用才能持续发展, 不和谐就是破坏资源。 现在的六合, 节水灌溉已推广,

成功的试验了“十百千万”⑥。为低耗,

旱改水工程⑦田间通了动力电⑧水稻种植无公害, 有机稻面积正发展。 提水泵站修的高,

古老的水车转在壕中间。 田间道路四通八达, 防洪大坝高又宽。 稻田窝棚的

小型风力发电机呀, 风越大, 它转的越欢。 沟泡来养鱼, 生态鱼儿蹦的欢。

渠道、草丛、稻田的自然鱼, 味道更是不一般。 每年来六合 悬杆垂钓者, 是成百上千。 ※ ※ 十

一、蕴势篇 六合人从未止步, 勤于学习谋发展。

请来专家教授, 外出学习博览。 小棚变大棚, 微喷来浇灌。 集中育苗园区, 已建两年。 六合香大米, 绿博传。

21年前的万亩水田开发⑨, 规模宏大。 现在看来,

那只是抛砖引玉, 水稻面积十五万, 还要增加三万才心甘。 ※ ※ 十

二、发展篇 六合水田开发 如果

以老四野开荒种稻为起点, 自今已是六十多年。 一个甲子,

几代人的苦与甜。 与新中国建设同步,

前进的道路也是曲曲弯弯。 与世界农业的发展, 更是息息相关。 六合人不甘落后,

很多项目是干在他人先。 水稻生产的

水利化、机械化、标准化 已初步实现。 早日实现现代化, 六合人的夙愿。 ※ ※ 十

三、远望篇 现在的 六合稻农,

6 机械越买越大, 砖房越盖越宽,

电脑进入寻常百姓家, 开着小车种地也不新鲜。 “耕种在广褒的田野上, 居住在现代化的都市中”。 对六合稻农来讲, 根本就不是什么奢谈。 只因为

今日的六合水乡

环境整洁,清静幽雅, 民风淳朴,生活富裕, 渠水流淌,稻谷飘香, 与世外桃源没什么两样。 党号召咱组建合作社, 六合稻农已组建一二年。 入社稻农已近半。 众人划桨开大船, 不怕浪高和滩险。 听说

建三江农场七分场的

大棚集中育苗园区建的好, 我们也想去看看。 要是真好,

我们也建它二三十个有何难。一个也就几十万, 不差钱。 听说

袁隆平能培育杂交稻, 我们也想给袁老师 去个电话,

培育几个适合我们这种植的 杂交稻品种, 也来创高产。 听说 EM原露

在水稻育苗和本田上应用,

能防治立枯病和稻瘟病, 大米优质又增产, 我们也正在搞实验, 听说

太空机处理稻种能增产, 效果如同去太空周游一番。 我们也租来一台搞示范。 我们想

在一二年内,

全都应用钵育摆栽技术, 增产一万吨水稻, 那又是什么贡献。 我们想

建自己的水稻科研所, 建自己的水稻种子基地, 省去年年引种的麻烦, 有时还上当受骗。 我们想 组建十几个

水田农机合作社, 用激光整地机整地, 效果肯定不一般。 我们想

让稻草能综合利用, 不再年年放荒烧掉,

既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还存在安全隐患。我们想 引进

农民育种家钱存堂先生 培育的

适合水旱两地种植的水稻品种, 让只能在水田种植的水稻, 也在旱田中发展、发展。 我们

想的很多,望的很远。 相信这些,不是空谈,

也不遥远,也许就在眼前。

四、良种篇

良种是增产的内因, 产量高低,种子是关键。 佳木斯引来了

合江

19、合江21, 那是十几年前。 查哈阳引来了 空育131,

因不抗病,只种了

二、三年。 提倡种植优质稻,

很多长粒型品种往回搬, 为了再高产,

引进了北稻2号,垦稻12, 芦苇稻、网草稻, 2009年

一个低温早霜, 稻谷只有

七八成熟的半成品, 这才想起

专家讲课时说的:

“不能靠晚熟品种撞大运, 还得靠适宜的早熟品种创高产,”是至理名言。 近两年, 天秋引来了 齐垦粳2, 黑河所引来了 黑粳

7、黑粳8, 省所引来了

龙江

25、龙江26 一大批

适宜的早熟优良品种 引的全。 才有了

2010年、2011年 两个丰产丰收年。 十

五、功德篇

六合种水稻能有今天,

很多人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不能不谈谈。

先说市税务局的戴忠奎, 六合水田开发的哪一期工程, 不是他带领一班人 从开始干到完。 要问

讷河市搞水利工程建设 谁的技术水平最高? 不好说。 如果你要问: 六合灌区

有渠道多少条? 都叫什么名?

闸门、泵站建在哪? 大坝多长、多宽、多高? 补水井、抗旱井多少个? 能回答准确的, 比六合人都明白的, 那就是老戴,

这位水利工程研究员。 再说

六合灌区

水利工程师李宝端, 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奔波劳碌工作了几十年, 现在

须发斑白,年近花甲, 还在上班做贡献。 要评

鞠躬尽瘁的水利工作者 那是最佳人选。 再说水稻专家, 金勤学排在先。 技术精湛,

讲课像唠家常嗑,

10 不讲明白,不算完。 年轻的水稻专家王伟东, 不怕脏、不怕累, 不怕苦、不怕难, 勤于理论学习, 真知源于实践。 把水稻的

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 来宣传,

一传

十、十传百 推广到田间。 也是:“德无量、法力无边”。外来的水稻专家,

把绥化的孙德林谈一谈, 已近古稀之年, 还来六合

把水稻种植经验谈。 精神可赞, 贡献可观。 种稻能人, 要数杨景奇。

那是六合人都知道的 种地高参。 引进钵育摆栽, 公顷增产一吨稻, 操作还简单。 旱直播技术, 也很可观。 亩产千斤稻, 成本省几千。 成功试验了

稻壳鸡粪发酵代替土育苗, 解决了育苗取土难。 大棚内上微喷,

有机米、香米真空包装, 样样带头实践。 专攻水稻生产的

科技尖端。

六和水稻生产的功臣, 说也说不完。 就是立块功德碑, 恐怕也刻不全。 是群星闪烁, 照亮了

六合水田开发的一片天。 他们的

个人收获非常有限。 他们创造的社会效益, 恐怕谁都难以估算。 ※ ※ 十

六、放歌篇

拓荒者的脚步踏实有力,

虽然起步较晚,也曾徘徊不前,但目标始终不变, 向前!

拓荒者的歌声

高亢嘹亮,动人心弦。 拓荒者的胸怀

坦荡、朴实、善良, 知道感恩:

没有党的正确领导, 没有各方的大力支援, 凭个人的力量, 想开发北草原, 那只能是

蚍蜉撼树、蚂蚁搬山。

拓荒者举起的万千把锹镐啊, 让洪水不再泛滥, 变成涓涓细流灌农田。 拓荒者

几十年开发北草原的举动, 感地动天!

沃土不再长荒草而是稻苗, 风不再冷,水不再寒,

12 风和日丽阳光暖, 孕育得稻穗沉甸甸。 堆成了 米山 粮山。 注释

①老四野:指当年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②社员:指1984年前在生产队从事劳动的人。 ③三五九旅:指抗战时期八路军的一个旅。 ④会战:这里指大规模的集体劳动。

⑤漫撒籽:指把稻种生芽后直接撒在泡好地的稻田里。 ⑥十十百千万:指一亩稻地内畦埂产10斤大豆。产百斤鱼,1000斤稻,公顷纯收入超一万元。是当时任农业镇长的王国兴同志提出并实施。是种养结合的高效模式,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认可。 ⑦旱改水:指在把河套地种旱田的地该种水田。

⑧动力电入田间工程:由董贵友在六合镇任党委书记时运作实施,用动力电为能源抽水比用柴油为能源抽水每公顷节省费用1000元以上。

⑨万亩水田开发工程:1990年秋实施,1991年正式种稻。

2011年10月1日

第二篇:沙土地上的拓荒者

沙土地上的教育拓荒人

——本色党员乔培服

七年前,他以一名普通老师的身份踏进这片沙土地,无名无分,仅以一份执着和干劲,肩挑起学校的重担,一挑就挑到了现在。

六年前,他依靠坚定的党性觉悟,超前的育人思维,高瞻远瞩的提出了”学习玉兰精神,做好国家主人“的育人方针,步步走来,一路花开。

一年前,他更是凭借自己埋头扎根农村教育的先进事迹,荣获河北省十大”教育追梦人“称号,以一份极特殊的荣誉,印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教育梦想。

今天,44岁的他,坚定深邃的目光投向远方,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继续勾画着内心的教育梦想,他,就是临西县玉兰实验小学校长——乔培服。

他的教育担当

乔培服是个有理想的人,去年的教师节,习书记发表讲话,号召全体老师要争做“四有”好老师。教师报全版刊发讲话稿,拿着报纸的乔培服,脑海中浮现出东留善固老书记吕玉兰的影像,先贤的那份坚持与理想,付出与担当,不正暗合了习主席所讲的四有好老师吗?当即号召全体教师开会。他深知,这份报纸,就是一个方向,当下教师群体中的各色人等,都在急需一份信念指导。会上,他动情的说:“我们做教育,不是简单的教给几道题,教会几个字,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理想信念,咱们老师都没有这些,还谈什么教育?”激动之中,他的眼中微微泛花,头发微白的他,尽管显出几分与年龄的不合时宜,却也正体现出他这几年付出的劳辛。此后的几天,他的身影便穿梭在各个办公室之间。督促,解读,探讨, 分享,更是以身作则,积极书写了几篇文章,引领老师完成了一项信念上的开光。不仅如此,还多次在学校集会上大力倡导,让学生们都记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学生中间听他们背诵,问他们含义,可以说,他的这腔热血,正是基于一名共产党员的教育信仰。没有方向,没有理想,怎能有中国梦里面的教育辉煌?他的这份理想坚持,不正体现出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教育担当吗?

自行车校长

七年前,临危受命的他,推一辆自行车,来到了玉兰花下。七年后,玉兰花下,还是一辆自行车陪伴着他。学校距离县城近40里,村里人不忍他风吹雨打,便出资买了一辆面包车给他,可身居校长的他,硬是把一个个座位让给了大家,风里来雨里去,一晃,竟是七个冬夏。曾经有人说他:“培服,当了校长,每年还不剩个车钱?买个吧”他竟无言以答。生性秉直的他,只能以苦笑来应对旁人眼中的所谓荣华。出身农家的他,学不会社会上的声色犬马,饱读诗书的他,也做不出行为上的贪赃枉法。有人说他傻,可正是这份傻,换来的是学校一天天的成长与变化。有人说他呆,可正是这份呆,才彰显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人的那份情怀。他深知,时刻警惕着头顶的法网,坚定把持住内心的标尺,守住廉洁,才是一个合格共产党员最基本的标志,拥有廉洁,更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最应具备的品质,乔培服,用他那辆风雨无阻的自行车,无言的诠释了共产党员那份廉洁的坚持。

1 育人的方向

身处吕玉兰的故乡,“玉兰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乔培服认为:“在吕玉兰身上体现着强烈的主人意识。因为她把自己当作国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家庭的主人,所以才创造了不朽的业绩。”作为教育者,作为“玉兰精神”的传人,坚守立德树人的总体导向,“弘扬„玉兰精神‟,培育学生的主人意识”是学校发展的魂。因此,谋定向远,确立了“一体两翼”的办学策略:“一体”即以“大力弘扬„玉兰精神‟”为办学宗旨;“两翼”即教育上实施以培养“主人”为中心的主题德育工程,教学上建构自主、合作、探究为特色的生命课堂。为了落实这一发展策略,他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他组织老领导、老同志和学校师生召开了“我心目中的吕玉兰报告会”,花了6个月的时间、编辑出版了纪念吕玉兰文集《我心目中的吕玉兰》;利用积累的实践经验,把“主人意识”的主题教育进行内容分解,确立了玉兰学校德育教育的顶层设计方案——《主题教育行动纲要》;与人合作编写了专供青少年阅读的四万多字的校本教材《吕玉兰的故事》。不仅如此,还让学生们亲自下地做主人,让农村的孩子接触土地,感受土地,大汗淋漓中,也能透出教育的光亮。如今,“弘扬玉兰精神,培养国家主人”已然成为教育的方向,作为一个党员,他深深的知道,祖国的未来是属于学生的,祖国的命运也是由学生把握着,只有从小培养他们的主人意识,培养他们的担当意识,才会让这些小玉兰花们开的更红更艳,才会给祖国一个美好的明天。

忘了还有一个家

他有一个幸福完美的家,可又偏偏不像一个家。2011年,学校老师奇缺,身为校长的他,想尽办法,也找不到合适人选,一狠心,便让同为老师的妻子借调来了玉兰小学。妻子你那原本离家很近的单位,一下子挪到了几十里开外的农村。而那时,孩子才仅仅两周。为了工作,本应躺在妈妈怀抱的孩子,硬是被送去了幼儿园;为了工作,本应颐养天年的外婆,再一次担当起了母亲的职责。孩子闹过,闹也只能是让孩子把眼泪流尽。孩子病过,病也只能让舅舅舅妈陪伴。邻居曾不止一次的说:“你们还要不要孩子啦?你们都不心疼老人啊?”听着邻居们这些善意的批评,他们只能强忍住泪水,把痛压在心里。华灯初上,不顾一天的疲惫,再去接孩子,阔别一天的孩子不停的对妈妈喊着:“找爸爸,找爸爸......“而此时的学校里,校长办公室的灯光正努力的在闪耀

....... 一个校长,牵连了一个妻子,一个妻子,又亏欠了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又累及了一位老人,一位老人,却用颤颤巍巍的双手,捧起了一份支持与理解。不,可以这样说,一个党员,亏欠了妻子,亏欠了孩子,亏欠了老人,可他没有亏欠党员的本性,没有亏欠职业的操守, 面对这样一个不像家的家,又有谁能说,真的不像一个家呢?

乔培服,这个身扑沙土地,身扑教育的他,正凭借一个党员的先进性,规划者他的梦想,践行着他的职责,继续走向远方,责无旁贷,心无旁骛,因为他自己在七年前,已经选择了远方。

第三篇:拓荒者纪念国庆60周年征文

一、

祖国颂歌

——写在建国六十周年来临之际

和煦的阳光普照着神州大地

温暖的春风飘荡着五星红旗

五彩的鲜花绚烂着古都北京

欢快的歌舞激动着五十六个儿女

雄伟的长城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浩荡的黄河奏响了喜庆的乐曲

南海渔歌唱晚

北国松涛旖旎

中华儿女同唱一首歌

黄子孙共颂一面旗

五星红旗我们为你骄傲

五星红旗我们向你敬礼

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过去的历史我们更要牢记

六十年峥嵘岁月

六十年劈荆斩棘

新生的人民共和国

从百年沧桑的废墟上站起

中华民族

开始了举世瞩目的奋斗搏击

从弱小到强大

从“东亚病夫”到自强自立

一个东方巨人

崛起在世界民族之林

一条腾飞的巨龙

翱翔在广漠的苍穹广宇

从原子弹爆炸成功

到载人飞船成功回收落地

从刘长春单枪匹马赴奥运

到北京奥运奖牌世界第一

从农民春种秋收向国家缴纳欢乐的汗水

到全部免除种地的税收

把直补经费送到农民的钱袋里

从抗击特大洪水和冰雪灾害取得成功

到万众一心夺取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全面胜利……

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方针

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从老百姓生活温饱

到小康社会和谐安康奏响富民曲……

一个又一个胜利

一项又一项奇迹

中国在改写着世界的历史

四大发明的后人

又在为金融危机降压举全民之力

伟大的党中央带领华夏儿女

谱写着一篇又一篇辉煌

中国共产党让占世界四分之一的人民

与世界强国的目标拉近了距离

碧海扬千帆

沃野披彩衣

油井喷蛟龙

草原飘牧笛

祖国啊

伟大的祖国

在您六十华诞的大喜日子里

我们怎能不放声歌唱

歌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歌唱科学发展观创造的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北京,您好

五星红旗,敬礼

七律.国庆60华诞抒怀

作者:难忘大荒情

五星红旗舞东风,

甲子一轮中华兴;

开天辟地扭乾坤,

科学发展建奇功。

大江截流起飞虹,

嫦娥飞天圆遗梦;

奥运北京传佳话,

盛世中华傲苍穹。

天上地上北大仓

作者:难忘大荒情

一队队来不及卸下戎装的军人

带着战场硝烟的淡淡清香

挂着光芒四射的立功奖章

拿起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来到了人迹罕至的北大荒

一缕激动人心的篝火

在千古荒原上跳荡

一曲慷慨激昂的歌

在绿色无垠的画卷中嘹亮

农用飞机舞动着翅膀

把漂亮的舞姿献给需要营养的大豆高粱

大马力排成一列长龙

抖动钢筋铁骨的身躯

在广铙的大地上

写下了激动人心的诗行

各式的现代化机械

奏响充满激情的乐章

看吧

麦田碧波荡漾

听吧

大豆摇铃欢畅

现代化垦区的交响乐

醉了甘于奉献的北大荒汉子

带着北大荒人那滚烫的情怀

书写着天上地上北大仓

崛 起

作者:难忘大荒情

背负着60年

祖国赋予的神圣使命

沐浴着三十载

改革开放春风的洗礼

用坚毅,书写豪迈的誓言

用信念,碾出前行的轨迹

用执着,绽开幸福的鲜花

用智慧,书写人间的奇迹

勇创大机械神话

勇当中国农业机械化先驱

昔日的荒凉与贫瘠

在机器的轰鸣声中隐去

盛世大粮仓的巍峨丰碑

在神州大地上悄然崛起

巡礼今日北大荒

作者:难忘大荒情

宽阔平坦的街道

华灯初上

人头攒动的广场

歌舞飞扬

霓虹变幻的喷泉

流光溢彩

旖旎婉转的渔歌

随风飘荡

翻开

一页页如痴如醉的童话

回味

一幅幅感天动地的影像

就这样

徜徉在农垦小城的晚上

拈一抹静谧

缀在舒展的眉梢上

一幢幢高楼里

涌来

一缕缕温馨的梦

一座座铺面中

飘出

一缕缕扑鼻的香

我悄悄地

按下数码照相机的快门

把这晚的巡礼

定格在历史的画卷上

生机无限北大荒

作者:难忘大荒情

大豆摇铃 稻谷飘香

麦浪滚滚 玉米金黄

看,满山遍野的牛羊

正痴痴地

迷恋着青草的芬香

听,满塘满水的鱼虾

正美美地

品尝着甘甜的琼浆

亚麻为姑娘编织着美丽

高粱为小伙平添了豪放

保险为农家引来了财源

富裕为职工送去了吉祥

和谐幸福好家园

生机无限北大荒

第四篇:人大文化科技园: 大学创意产业园区的拓荒者

2012年3月31日,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简称:人大文化科技园)被科技部、教育部评定为A类(优秀)国家大学科技园。这是自2001年国家启动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以来的第二次全国性考核评价,共对86家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了绩效评价,有17家获得了A类(优秀)评价。

人大文化科技园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道路,成功打造出全国第一家文化创意特色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全国第一家文化创意产业特色留学人员创业园,全国第一家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全国第一家依托大学建设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一、拓荒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园

经过20年的创新发展,到本世纪初中关村已有多所大学科技园,但还没有一家以“文化创意”为特色的大学科技园区。2003年,依托中国人民大学在新闻出版、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突出优势,创立人大文化科技园,是一种文化机制的创新,凸显了文化与科技的“集聚效应”。

人大文化科技园是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拓荒者”。他们率先提出“文化创意”理念,成为全国首家文化创意产业特色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全国率先建立文化主题的留学人员创业园;设立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学术和理论支持;

科技创新离不开创新文化,营造一个创新的氛围、打造一个创新的平台,让更多的创新成果从这里诞生、成长,是人大文化科技园始终坚持的。2011年数据显示,园区聚集企业170余家,其中文化类企业占据80%以上,实现年销售收入300亿元左右,创造地区增加值超过30亿元。“这些数据充分反映了文化与科技结合的高附加值。”

目前,人大文化科技园在6.7万平方米的园区里,已经孵化出创业家传媒、爱戏时代、踏歌时代等一大批文化科技企业。2011年12月,人大数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运作的重大产业化项目“国家学术数字出版平台——学者在线”在园区正式落地。它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学术门户、SNS学者互动社区等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学者对学术成果、研究活动、学术交流、版权收益自我建设和管理。

“国家学术数字出版平台——学者在线”项目落地,以“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加速了文化科技融合。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人大文化科技园管理委员会主任牛维麟说:“人大文化科技园经过多年摸索,已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产,就是以产业集聚为外在表现的产业发展推动方式,园区通过孵化、聚集文化科技企业,配套相应的服务,推动区域内相关产业发展,进而推动行业发展。学,就是依靠人大为代表的高校智力资源和科研成果,通过园区建立的网络体系,将相应的人才、智力、成果等应用到推动企业发展上。研,就是在积极进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积累和研究,为产业发展和升级提供智库支持。”

“产学研一体化”构成了园区发展的三个支撑点,通过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高校智力、人才、成果转化的平台,开展文化创意产业领域课题研究等“三点”形成合力,推动园区整体实力与综合影响力不断提升。如今,人大文化科技园通过发展出版、版权贸易、广告、动漫、新媒体、软件及网络服务等文化产业,已成为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创新基地、

产学研结合的示范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二、特色留创园“孵化”文化创意企业

中国人民大学东门附近有两栋楼,一栋是“文化大厦”,一栋是“兴业大厦”。就是这两栋楼,构成了人大文化科技园的全部“地盘”。别看“地盘”不大,却聚集了各路精英。很多留学归国的年轻人,就是从一个好点子、一份项目计划书开始,从这里发展壮大。

北京爱戏时代科有限公司运营的“好戏网”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整合全球华语文化艺术资源的互联网产品。2011年2月公司落户园区之后,园区为其提供免费的综合孵化服务,还帮助公司通过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国家版权贸易基地等平台进行推广。“好戏网”上线7个月即成为国内最大的文化艺术类资讯互联网媒体,一年多的时间,“好戏网”已发展数百家合作伙伴,汇聚了数十万场各类艺术演出及活动,并成功获得天使投资500万元。

倡导创新理念,为学生提供实习与创业基地。人大文化科技园区逐渐成长壮大后,对于学校的反哺也成为园区的重要责任之一。反哺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为大学生提供实习与创业机会。

第一家入驻人大文化科技园学生创业园的企业“这哲网”,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哲学综合性门户网站,其创业团队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的三名博士研究生和三名硕士研究生组成。2009年6月,抱着试试看的心情,他们将创建“这哲文化传播公司”的念头与学生创业园方面进行了沟通。作为国内“哲学产业化”的试水者,“这哲网”得到了文化科技园的支持,一周后便正式入驻学生创业园,2010年“这哲网”被成功收购。

2010年,人大文化科技园学生创业园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截至2012年12月,园区共吸引大学生创业企业20余家。其中有8家企业参加过中国人民大学的“创业之星”大赛,累计毕业学生企业7家。

2005年12月16日,人大留学人员创业园揭牌,建立了以文化创意为主导方向、以版权相关产业为专业方向的留学人员创业园。在当时留学人员创业优惠政策只针对高科技企业的大背景下,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关村管委会联合共建全国第一家文化主题的留学人员创业园,对非科技类的文化创意企业实施一视同仁的创业扶持政策。他们还为入孵的留创企业提供“创业服务+创业导师+创业投资”的创业孵化服务。其中,创业导师一项,是人大文化科技园独有的特色服务,根据创业企业的行业特点和辅导需求,免费为留创企业配备创业导师。

2009年入园的智博联创自主研发了“IVLIB国际数字视频图书馆”,通过创业导师、人大新闻学院倪宁教授的指导,其业务推广到了全国300多家图书馆。目前,人大留学人员创业园已经培育出了网络协同书写平台、视频数据库、3G软件开发、情商测评、传媒出版、各类行业垂直网站等文化创意类创业项目

截至2012年12月,人大留学人员创业园吸引留学人员创业企业40余家,以互联网平台和软件技术为基础,图片版权保护软件、网络协同写作、线上对外汉语推广、教育线上平台等为代表的文化创意项目占入园留创企业项目总数的80%。

三、创建版权贸易基地让文化产业顺畅“流通”

英国“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恩斯曾说:“版权是文化创意产业流通的货币。”人大文化科技园以2012年的一个案例为这句话做了注解:“3月份,园区版权价值评估中心对一家电视剧制作公司完成了版权评估。当时这家公司想做版权质押贷款,中心组织版权贸易领域专家对他们制作的11部电视剧版权评估出近1.8亿元,帮助他们顺利拿到银行贷款。”

这是2012年1月6日,版权评估中心正式成立以来完成的第一单。除评估版权资产价值,评估中心还为版权作品交易、版权企业投融资、版权纠纷处理等版权产业链的各环节提供评估服务。

开展版权业务,是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的一大创新和特色。文化创意产业核心是版权,美国等国家甚至用“基于版权的产业”描述文化创意产业。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经过反复摸索,才选准了“版权”这一文化创意产业核心要素。建设国家版权贸易基地,是人大文化科技园加强文化创新,探索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一个缩影。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加入国际版权公约后,版权贸易飞速发展。版权是文化创意的核心要素,面对越来越多的版权交易的需求、版权价值评估的需求、版权争议调解的需求,2007年,人大文化科技园与国家版权局合作建立了我国第一家国家版权贸易基地。通过研发版权价值评估的行业标准、设立版权评估中心,研发文化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等工作,园区打造了国内第一个版权展示交易平台、版权价值评估平台和版权争议调解平台,解决了阻碍文化产业要素流通的关键中间环节。

国家版权贸易基地的定位是:以振兴我国版权产业为宗旨,在充分整合优势资源的基础上,打造具有综合功能、国际知名的版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国际性版权要素流通中心,构建中国版权输出桥头堡,以促进版权流通,服务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

2011年底,依托于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的“学者在线”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落地。“学者在线”致力于成为一个提供文献检索与各项增值服务,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促进我国学术期刊出版规范,提升我国学术期刊的整体质量和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社科知识总库。

目前,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已经形成了包括版权保护软件、版权贸易信息系统、线上线下综合出版传媒等在内的产业链。吸引了超过30多家优质版权企业集聚,其中包括国际出版业巨头培生、泰勒·弗朗西斯,知名版权代理商安德鲁·纳伯格和国内一批优秀出版单位。园区还发起组建了中关村版权联盟。截至2011年底,中关村版权联盟已拥有成员单位81家,涵盖了传统出版、数字出版、动漫、音乐等行业。

目前,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已经发展成为拥有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孵化器、国家版权贸易基地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基地三大核心板块的综合性文化创意产业高端服务平台,集聚文化、科技企业170余家。

第五篇:最新党课讲稿:做新时代牢记使命的“拓荒牛”

大家好,我授课的题目是:做新时代牢记使命的“拓荒牛”。

大家可能都听过《神圣使命》这首歌,其中有段歌词这样写到:高举旗帜跟着党,神圣使命肩上扛。万里江山我守卫,中华崛起奔小康。每当我听到这首歌的时候,都会有一种豪情在胸中荡漾,有一股热血在体内沸腾!我觉得,这就是使命的力量。

那么,我们该怎么样履行好这份使命、担当起这份责任呢?我觉得,我们应该从三个方面来努力。

第一,要爱岗敬业,牢记使命求发展

我们每名同志都有自己的岗位,这个岗位就是磨练自己、增长才干的“大舞台”,也是献身使命、建功立业的“主阵地”。当前,有的同志总是抱怨自己的岗位太平凡、太普通,没有认识到:世界上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态度。我讲一个故事:东汉时期,有一名叫陈藩的少年,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有一天,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来探望他,来到以后,看见陈藩的屋子很脏乱,便问:“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你怎么不把屋子收拾干净来接待我呢?这不是待客之道啊)陈藩很不屑的说:“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我是男子汉大丈夫,我的理想很远大,就是治理天下,我怎么会去整理屋子呢,这不是我干的事。)薛勤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你连自己的屋子都治理不好,还想治理天下?)一席话说的陈藩面红耳赤,说不出话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理想多么远大,只有立足岗位,从眼前着手,从小事做起,才能“积跬步”、“至千里”,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大家都知道张思德的故事,他是为保障首长会议取暖,在烧煤炭的时候因炭窑崩塌不幸牺牲的,他只是警卫班的一名普通战士,但却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心头,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忠诚使命的生动乐章;大家也知道雷锋的故事,他是在指挥车辆的时候发生意外而不幸牺牲的。他只是司机班的一名普通司机,但他牢记“我是革命的一颗螺丝钉”,把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献给了他钟爱的事业,他的精神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岗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才决定了他在这个岗位上能有什么样的发展,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因此,我们一定要干一行、爱一行,用积极进取的态度去对待工作。

说起工作态度,想起这么一个故事: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的家门口嬉闹,叫声连天。一连几天如此,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0块钱,对他们说:“你们在这里玩耍,给我带来了快乐,让我也觉得年轻了不少,这点钱给你们,表示对你们的感谢。明天记得还来啊!”孩子们很高兴,心里想:我们在这玩耍还有人给钱?于是满口答应,第二天果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又出来了,这次给了每个孩子25块钱,解释说:“感谢你们带给我快乐的一天,但我积蓄不多了,只能少给一些,希望你们明天还来。”孩子们想,25块钱也还可以吧,总比没有好啊,仍然满口答应,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孩子们又来了,玩耍的时候,老人出来了,对他们说:“孩子们,非常感谢你们,让我每天都过很开心,但是对不起,我已经没有积蓄了,今天给不了你们钱了,以后也给不了了,但我真诚的希望你们还能继续来,可以吗?”孩子们听了很不高兴,问道:“你说什么?没有钱了?那还让我们来啊?知不知道我们为你玩的多辛苦!我们再也不会来了。”转身就走了。后来,这群孩子果然再也没来过,老人门口清净了很多。这个故事从表面上看,老人是睿智的,他略施小计,便让孩子们主动走了。但蕴含的道理是:我们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在干工作,是为谁而工作?如果你总认为自己是为别人干的,那么你就太被动了,会成为工作的奴隶,工作起来肯定有抱怨。这样,就会减少工作的努力程度,降低工作标准,也就不可能出好成绩。我相信,大家都想把本职干好,都想岗位建功,那就必须端正工作态度,认识到,我们日常的学习、工作关乎自身成长进步,是“为自己而玩”,而非“为老人而玩”,只有这样,才能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最终精一行。

第二,要勤于磨砺,精通本职竞风流

有句话讲得好:说一千道一万,精通本职是关键。古人说:“云厚者,雨必猛;弓劲者,箭必远。”云层很厚,下的雨必然很大;弓拉的很饱满,箭肯定就射的远。也是说明只有基础牢固,功底深厚,才能武力过人。

前段时间翻看《读者》杂志,里面有这么一个寓言:一群石匠用花岗岩雕刻了一座佛像和一些台阶,佛像安放在一个广场上,台阶呢,围绕佛像,一圈一圈、一层一层铺在地上。这个佛像整天接受人们烧香、膜拜,台阶就不服气了,问佛像:“我们同样是花岗岩,凭什么你就整天接受膜拜,而我天天被踩在脚下呢?”佛像说:“那是因为,你只经过六刀就成型了,而我经过千刀万刀的雕琢,所以你只能被踩在脚下,而我可以接受膜拜。”可不是吗?台阶是长方体,六个面,六刀就好,而把石头要雕刻成佛像,何止千刀万刀啊?这个寓言告诉我们:要成功,必须经历磨练!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啊。我们要岗位成才,就必须下苦功、练硬功。

“英雄航天员”杨利伟这样说道:“献身使命、飞天报国不是一句空话,要靠实实在在的过硬本领来实现。”。(举例)

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岗位成才的例子。比如,(举例)

第三,要毅力坚定,岗位建功铸人生

什么是毅力,就是顽强拼搏的精神、锲而不舍的品质、百折不挠的意志。这就是毅力。贵在不抛弃、不放弃。古语云:“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意,一日曝十日寒”。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做事情,最可贵的,是持之以恒,也不用每天三更起床五更睡觉;最不可取的,是不能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是不会成功的。

从古到今,许多成功的人,靠的就是勤学苦练、意志坚定。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少年时,为了练习书法,“临池学书”,就是坐在一个水池边练习书法,最后把一池清水染成了黑色,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大家都听说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吧?司马光是北宋著名史学家,《资治通鉴》就是他写的。为了写好这本书,可以说是“遍阅旧史,旁采小说”,就是学习借鉴了大量的文史资料。他怕自己睡觉时间过长,想多留点时间学习,自制了一张木板床和一个圆木枕头,他把这个枕头叫“警枕”,意思就是警告自己不要睡过了头。当感觉实在很困的时候,便枕着“警枕”,在木板床上睡一会儿。睡着后,当身子一翻动,枕头便滚落下地,头便会重重的落在木板床上,于是他就会立刻惊醒,然后爬起来继续攻读。就这样,他历时19个春秋寒暑,终于写成了《资治通鉴》。

大家一定还记得:在有年央视春节晚会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21名聋哑演员向世人展示了舞蹈《千手观音》。那一刻,人们被大气恢弘的场面和精彩的展现深深地震撼了。每年春晚节目都会投票评选,《千手观音》以近70%的支持率当选为当年“春晚最受欢迎节目”。表演节目的都是聋哑人,听不到音乐、说不出话,他们从排练到演出,一切互动靠手势,我们可想而知,他们为了把节目演好,付出了多少艰辛和努力!

以上这些事例都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无论天赋的高与低,都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前段时间,我做了一个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同志都是渴望成才的,但就是缺乏恒心毅力,坚持不下来。比如刚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劲头很大,又是订计划,又是买书籍,时间一长,却总是觉得琐事太多、牵扯精力,因此放弃了。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群青蛙组织了一场攀爬比赛,比赛的终点是一个非常高的铁塔的塔尖,另有一群青蛙围着铁塔看比赛,“啪”,枪声一响,比赛开始了,围观的青蛙都在不停的喊“加油,加油”,比赛的青蛙也都你追我赶,爬的很有劲头。时间一点点过去,攀爬的青蛙有的摔下来放弃了,有的跌倒又爬起来。围观的青蛙就开始议论了:“这太难了!它们肯定到不了塔顶!”“他们绝不可能成功的,塔太高了!”听到这些议论,很多青蛙开始泄气,纷纷掉了下来。看到这些,围观的青蛙声音更大了:“说的没错吧?这个塔太高,没有谁能爬上顶的!”到最后,只剩一只还在爬,越爬越高,终于成为唯一一只到达塔顶的胜利者。大家当然他欢呼了,把它视为英雄。很多记者来采访:“请问你是怎么坚持到终点的?”、“请问你有什么成功的秘诀吗?”可是无论怎么问,这个青蛙始终没有反应,最后才发现:它是个聋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当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要有恒心和毅力,不要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诚然,我们很多时候是会受到外界因素干扰的,但我以为,最重要的是我们想不想做,是否会在受到外界因素干扰的时候变成“聋子”!陶渊明有一首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若是志存高远,住在闹市也听不到车马喧闹声。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再给大家讲个故事:从前,有一只小老鼠,总是觉得自己太渺小,别人都比自己强,因此处处羡慕别人。它觉得天能笼盖四野、辽阔无比,就问天:你是不是最强大的?天摇摇头,说:问我不是,我怕云,云可以遮天蔽日。小老鼠就觉得云很了不起,就问云:你是不是最强大的?云摇摇头,说:我不是,我怕风,风吹云散。小老鼠就觉得风很了不起,就问风:你是不是最强大的?风摇摇头,说:我不是,我怕墙,我可以吹散天上的云彩,但我绕不过墙。小老鼠想,墙真厉害啊,就跑去问墙:你是不是最强大的?墙摇摇头,说了一句让小老鼠非常惊讶的话,大家都应该能想到,墙说:我怕你啊,因为你会在我身上钻洞,使我根基不牢,从而倒塌。小老鼠恍然大悟:哦,原来自己也很了不起。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我们要相信自己,只要立足本职、信念坚定、勤于磨砺,一定能掌握自己的人生,创造辉煌!

最后,我用一首改编过的诗结束这堂课,这首诗名叫《竹石》。

咬定使命不放松,扎根只在岗位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辩论话题范文下一篇:简报8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