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写作英语文学论文

2022-05-01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创意写作英语文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英语写作模块是英语整体教学体系的关键构成要素,为了适应现阶段高中英语作文教学的要求,进行生活化写作教学策略的应用是必要的,以突破传统高中英语写作模式的局限性,让学生在快乐的教学气氛中写作,不断增强高中生的英语写作素质。

创意写作英语文学论文 篇1:

新南方写作:主体、版图与汉语书写的主权

我们探讨的“新南方写作”,在文学地理上是向岭南,向南海,向天涯海角,向粤港澳大湾,乃至东南亚华文文学。因为,这里的文学南方“蓬勃陌生”,何止杂花生树?!何止波澜壮阔?!我与杨庆祥文学交往十多年,发现我们对文学南方有着相似的审美期待,于是便创意发掘与研究,庆祥与曾攀等新一代评论家试图为此赋型,本刊将不断深入。所谓的“新”,以示区别欧阳山、陆地等前辈的南方写作,是新南方里黄锦树的幻魅,林白的蓬勃热烈,东西的野气横生,林森的海里岸上,朱山坡的南方风暴…… 文学南方的异质性,心远地偏。

——张燕玲(本刊主编)

大约是在2018年前后,我开始思考“新南方写作”这个概念。触发我思考的第一个机缘是当时我阅读到了一些海外作家的作品,主要是黄锦树。这一类作品以前都归置于“华文文学”这个范畴里面来进行认识,研究者往往会夸大其与大陆本土汉语写作的区别而将其孤悬于大陆汉语写作的范畴之外。普通的读者,一方面往往很难阅读到这些作品,另外一方面,即使偶有阅读,也会局限于其“风景化”的假面。我对黄锦树的阅读经验颠覆了这些先入之见,我在黄锦树的作品中读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所谓的后现代主义写作者,用语言的碎片来拼接离散的经验,并以此解构元叙述——这往往是黄锦树的研究者们最感兴趣之处。在我看来,在黄锦树这里,元叙述一开始就是被悬置的,或者说,大陆文学语境中的元叙述在某种意义上不过是一种单一性叙述所导致的迷思,在新文学诞生之初,这一元叙述就根本不存在,这也是黄锦树重写鲁迅、郁达夫这些现代文学奠基者的目的之所在,他的《伤逝》和《南方之死》表面上看有后现代的游戏之风,但是在内在的质地里,却是在回应严肃而深刻的现代命题,那就是现代汉语与现代个人的共生同构性。在这一点上,黄锦树无限逼近了鲁迅,也无限逼近了现代文学文化的核心密码。也是由此出发,我断定黄锦树这类的写作,是中国现代文学光谱中重要的一脉,它不应该孤悬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汉语史)之外,其实在某种意义上也不需要用“华文文学”这一概念对之进行界定,他本身就内在于中国现代汉语写作之中——也许黄锦树并不同意我的观点——但这没有关系。历史将会证明我的判断,以鲁迅为代表的现代汉语写作在历史的流变中有其各自机缘并形成了各自的表述,这些表述不会指向一元论,而是指向多元论,不是指向整体论,而是指向互文论。因此大可不必为现实的政治视角所限制,而刻意去建构一种文学谱系——他就在我们之中。这么说,并非是为了泯除黄锦树们的异质性,恰好相反,我一直强调黄锦树这种写作的异质性,尤其是在汉语写作的当下,这种异质性更是难能可贵,如果是在1980年代先锋探索的语境中,黄的这种写作并没有那么突出,倒是放在2000年以后的汉语写作的版图中,他的独特性显得更加重要。我在这里并不想过多讨论黄锦树的个人写作问题,而是觉得他构成了一个提示,即在现代汉语写作的内部,存在着多元的可能性和多样的版图,而这种可能性和版图,需要进行重新命名。

第二个引发我思考的机缘是作家苏童和葛亮的一个对话,这篇对话题名为《文学中的南方》,从行文语气来看,应该是一次活动的现场发言,经修改作为附录收录于葛亮的短篇小说集《浣熊》①。该短篇小说集出版于2013年,因此可以推断该对话应该是在2013年前。虽然我很早就收到了这部短篇集,但迟至2018年左右才关注并认真阅读这篇对话,引起我主要兴趣的,就是關于“南方”的讨论。

在这篇对话中,苏童指出“南方”是一个相对于“北方”的不确定性概念:“一般来说北方它几乎是一个政权或者是权力的某种隐喻,而相对来说南方意味着明天,意味着野生,意味着丛莽,意味着百姓。”②苏童是从隐喻的角度来谈论南北,因此他觉得南北并不能从地理学的角度上去进行严格的区分,比如惯常的以黄河、长江或者淮河为界,而更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文化指涉。在苏童看来,“北方是什么,南方是什么,没有一个人能够说得清楚,但是它确实代表着某种力量,某种对峙”③。葛亮对此进行了回应,同样使用了比喻性的表达,“不妨做一个比喻,如果由我来界定的话,大概会觉得北方是一种土的文化,而南方是一种水的文化,岭南因为受到海洋性文化取向的影响,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更为包容和多元的结构方式,也因为地理上可能来说是相对偏远的,它也会游离儒家文化的统摄,表现出来一种所谓的非主流和非规范性的文化内涵”④。

总体来说,这篇对话极有创见地勾勒出来了一条历史和文化的脉络,在这条脉络上,南方因为在北方的参照性中产生了其价值和意义。这正是我关心的一个悖论,如果南方代表了某种包容和多元的结构,那么,它就不应该是作为北方的对照物而存在并产生意义,南方不应该是北方的进化论或者离散论意义上的存在,进化论虚构了一个时间上的起点,而离散论虚构了一个空间上的中心,在这样的认识框架里,南方当然只可能是作为北方(文化或者权力)的一个依附性的结构。苏童和葛亮将这种依附性用一个很漂亮的修辞来予以解释“北望”——南方遥望北方,希望得到认可——在这样的历史和文化结构里,南方的主体在哪里?它为什么需要被确认?具体到文学写作的层面,它是要依附于某种主义或者风格吗?如果南方主动拒绝这种依附性,那就需要一个新的南方的主体。

新的南方的主体建立在地理的区隔和分层之中。这并非是一种以某个中心——正如大多数时候我们所潜意识认为的——为原点向外的扩散,而是一种建立在本土性基础上的文化自觉。在这个意义上,我以为新南方应该指那些在地缘上更具有不确定和异质性的地理区域,他们与北方或者其他区域之间存在着某种张力的关系——而不仅仅是“对峙”。在这个意义上,我将传统意义上的江南,也就是行政区划中的江浙沪一带不放入新南方这一范畴,因为高度的资本化和快速的城市化,“江南”这一美学范畴正在逐渐被内卷入资本和权力的一元论叙事,当然,这也是江南美学一个更新的契机,如果它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并能形成反作用的美学。新南方的地理区域主要指中国的海南、广西、广东、香港、澳门——后三者在最近有一个新的提法:粤港澳大湾区。同时也辐射到包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习惯上指称为“南洋”的区域——当然其前提是使用现代汉语进行写作和思考。

引发我对新南方写作思考的第三个动因是一批生活于新南方区域作家的写作。目前我注意的作家有如下几位⑤。

林森,出生于海南澄迈,现生活于海南海口市,他同时从事诗歌和小说写作。其长篇小说《关关雎鸠》以海南文化习俗为主要书写对象,是一部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作品。他的另外两篇小说《抬木人》和《海里岸上》也有相似的美学取向,《抬木人》我认为是近年汉语写作中最好的短篇小说之一,可惜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他于202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岛》书写海南岛人在时代大潮中的抵抗和失败,在现实和精神的双重线索中开辟了新的南方空间。

朱山坡,出生于广西北流,现生活于广西南宁,朱山坡早期写诗,后来转入小说写作。他的南方特色要到他最近的一部短篇小说集《蛋镇电影院》里面才集中呈现出来,这些短篇小说围绕一个叫“蛋镇”的地方展开书写,该地位于中越边界,朱三坡用一种反讽、诙谐的方式将蛋镇人日常生活中的荒谬感予以揭示。朱山坡这一笔名也具有地域特色,据了解,这是作者本人家乡的地名,也许作者想借此强调他的地方性身份。

王威廉和陈崇正两位都是广东的作家。王威廉出生于青海,大学毕业后留在广州工作生活至今。在王威廉较早的作品中,比如《听盐生长的声音》,还能看到非常明显的西北地域的影响,作品冷峻、肃杀。这种完全不同于南方的地域生活经验或许能够让他更敏锐地察觉到南方的特色。从生活的角度看,与其他原生于南方的作家不同,王威廉更像是一个南方的后来者,他最近的一系列作品如《后生命》《草原蓝鲸》引入科幻的元素和风格,构建了一种更具有未来感的新南方性。

陈崇正出生于广东潮州,现在广州生活。潮汕地区自古以来就远离中原,其文化自成一体,并以“潮汕巫风”而著称。虽然历经现代化的种种改造,这一文化的遗存并没有完全从当代人的生活中剥离。陈崇正的小说《黑镜分身术》《念彼观音力》等围绕南方小镇“半步村”展开,建构了一个融传统与当下为一体的叙事空间。

最近引起我注意的一位青年作家是陈春成,1990年出生于福建屏南县,现生活于福建泉州。他最早引起我阅读兴趣的是发表在豆瓣上的中篇小说《音乐家》,在2019年的收获排行榜中我将这篇小说放在了中篇榜的第一名,那一年短篇榜单的第一名我投给了黄锦树的《迟到的青年》——巧合的是这两位都生活在(新)南方。陈春成的一部分小说无法纳入新南方写作的范畴,但是他的另外一部分作品如《夜晚的潜水艇》《竹峰寺》等不但在地理上具有南方性,同时在精神脉络上与世界文学中的“南方”有高度的契合,虚构、想象、对边界的突破等构成了这些作品的关键词。

还有一位成名更早的作家,也就是我在上文提到的葛亮。葛亮的写作一直与南方密不可分,他出生于南京,然后在南京、香港求学,现在生活工作于香港。他的生命轨迹从目前看是一个一直向南的过程。而他的写作,也同样具有典型的南方性,《朱雀》《七声》写江南,《浣熊》写香港(岭南),更有意思的是,葛亮不但不停地书写南方,同时也试图勾连南北,有意识地进行南北的对话,比如近年引起广泛关注的长篇小说《北鸢》。

上述作家不仅仅在生活写作上与新南方密不可分,同时也主动建构写作上的新南方意识。上述苏童与葛亮的对话就是一个例证。除此之外,2018年5月在广东松山湖举行的一个文学活动上,我、林森、陈崇正、朱山坡进行了一场题为“在南方写作”的对话,在这个对话中,新南方写作已经成为一个关键词。随后在2018年11月举行的《花城》笔会上,我和林森、王威廉、陈崇正、陈培浩在南澳小岛上就“新南方写作”做了认真的非公开讨论,并计划在相关杂志举办专栏⑥。2019年7月,我受邀参加广东大湾区文学论坛并作了主题发言,我在这篇发言中提出了一个将大湾区文学与新南方写作关联起来讨论的建议:“大湾区与更广义的南方构成了什么关系?是不是可以将大湾区文学纳入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新南方写作’中去?”⑦实际上,批评界对“南方”的关注由来已久,比如张燕玲,她不仅自己的写作颇有南方特色,同时也对黄锦树、葛亮等新南方作家情有独钟。

经过上述的铺垫陈述之后,我对新南方写作的理想特質大致作如下界定。第一,地理性。这里的地理性指的是新南方写作的地理范围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化地理特色。我将新南方写作的地理范围界定为中国的广东、广西、海南、福建、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进而言之,因为这些地区本来就有丰富多元的文化遗存和文化族群,比如岭南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闽南文化、马来文化等,现代汉语写作与这些文化和族群相结合,由此产生了多样性的脉络。第二,海洋性。这一点与地理性密切相关。在上述地区,与中国内陆地缘结构不一样,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大部分地区都与海洋接壤。福建、台湾、香港与东海,广东、香港、澳门、海南及东南亚诸国与南海。沿着这两条漫长的海岸线向外延展,则是广袤无边的太平洋。海与洋在此结合,内陆的视线由此导向一个广阔的纵深。在中国的文学传统中,海洋书写——关于海洋的书写和具有海洋性的书写都是缺席的。一个形象的说法是,即使有关于海洋的书写,也基本是“海岸书写”,即站在陆地上远眺海洋,而从未真正进入海洋的腹地。对此有种种的解释⑧,无论如何,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在中国经典的古代汉语书写和现代汉语的书写中,以海洋性为显著标志的作品几乎阙失。在现代汉语写作中,书写的一大重心是人与土地的关系,如《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平原客》等,即使在近些年流行的“城市文学”书写中,依然不过是“人与土地”关系的变种,不过是从“农村土地”转移到了“城市土地”,在这个意义上现代文学几乎是一种“土地文学”,即使有对湖泊、河流的书写,如《北方的河》《大淖纪事》等,这些江河湖泊也在陆地之内。这一基于土地的叙事几乎必然是“现实主义”或“新写实主义式”的。因此,“新南方写作”的海洋性指的就是这样一种摆脱“陆地”限制的一种叙事,海洋不仅仅构成对象、背景(如林森的《岛》、葛亮的《浣熊》),同时也构成一种美学风格(如黄锦树的《雨》)和想象空间(如陈春成的《夜晚的潜水艇》),与泛现实主义相区别,新南方写作在总体气质上更带有泛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色彩。第三,临界性。这里的临界性有几方面的所指,首先是地理的临界,尤其是陆地与海洋的临界,这一点前面已有论述,不再赘言。其次是文化上的临界,新南方的一大特点是文化的杂糅性,因此新南方写作也就要处理不同的文化生态,这些文化生态最具体形象的临界点就是方言,因此,对多样的南方方言语系的使用构成了新南方写作的一大特质,如何处理好这些方言与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标准通用汉语语系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一个挑战。最后是美学风格的临界,这里的临界不仅仅是指总体气质上泛现实写作与现代主义写作的临界;同时也指在具体的文本中呈现多种类型的风格并能形成相对完整的有机性,比如王威廉的作品就有诸多科幻的元素;而陈春成的一些作品则带有玄幻色彩。第四,经典性。从文学史的经典谱系来看,现代汉语关于内陆的书写已经具有相对完整的经典性,关于江南的书写也具有了较为鲜明的经典性,前者如柳青、路遥、莫言等,后者如汪曾祺、王安忆等。但是就新南方的广大区域来说,现代汉语书写的经典性还相对缺失。比如,吴语小说前有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近有金宇澄的《繁花》,但是在粤语区,却一直没有特别经典的粤语小说⑨。新南方写作的一种重要向度就是要通过持续有效的书写来建构经典性,目前的创作还不足以证明这一经典性已经完全建构起来,而新南方写作概念的提出,也是对这一经典性的召唤和塑形。

放在世界文学谱系来讨论的话,新南方写作的提出还涉及现代汉语写作的主体和主权问题。上文提到的内陆书写和江南书写的经典性如果从世界文学的视野来看,基本上也属于“短经典”。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在“世界文学共和国”里,现代汉语写作所占的份额还比较少,其象征资本的积累还比较薄弱,也就是说,在“世界文学”的流通、阅读和买卖市场上,现代汉语写作还不是“通用货币”,也没有获得可以与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语种写作相匹敌的赋值。造成这种情况有复杂的历史和文化原因,卡萨诺瓦论述过这一“世界文学空间”产生的过程:

第一阶段为是形成的初期阶段……这是本尼迪克·安德森称作的“通俗语言革命的时代”:产生于15及16世纪,见证了文人圈中拉丁语垄断性使用阶段向通俗语言在知识分子中广泛使用的阶段,随后又见证了各类其他文学对抗古代辉煌文学的年代。第二阶段是文学版图扩大阶段,这一阶段对应的是本尼迪克·安德森所描述的“词典学革命”(或者“语史学革命”)阶段:这一阶段始于18世纪末,运行于整个19世纪,这个时代还见证了欧洲民族主义的产生,按照埃里克·霍布斯鲍姆的说法,新民族主义的产生和民族语言的“创造”和“再创造”紧密相连。所谓“平民”文学在那个时期被用来服务于民族理念,并赋予它所缺失的象征依据。最后,去殖民化阶段开启了文学世界最新阶段,标志着世界竞争中出现了一直被排除在文学概念本身之外的主角们。⑩

关键在于,这一过程并非是“自由”“平等”地展开,同时也是一个象征资本和语言货币重新分配,并产生了不平等结构的过程:

因此不必将始于欧洲16世纪的文学地图设想为文学信仰或者文学观念简单地逐步延伸的产物。借用费尔南·布罗代尔的话,这一地图是文学空间“不平等结构”的描摹,也就是说,是不同民族文学空间之间文学资源的不平等分布。在相互的较量过程中,它们逐步建立了不同的等级及依附关系,这些关系随着时光不断演变,但还是形成了一个持久的结构。11

现代汉语写作诞生于“世界文学空间”形成的第二阶段,它在一开始就陷于不平等结构的负端,现代汉语写作对“翻译”的严重依赖即是这方面的一个最直接的明证。只有从第三阶段开始,现代汉语写作才借助“解/去殖民”的历史势能努力打破这种不公正的世界文学格局。在这一过程中,歌德对“世界文学”的理想期待变成了卡萨诺瓦典型的“二重确认”方法论:“所以当人们尝试形容一个作家时,必须要将其定位两次:一次是根据他所处的民族文学空间在世界文学空间中所处的地位来定;另一次是根据他在世界文学空间本身中的地位来定。”12

因此,包括新南方写作在内的现代汉语写作,必须不停地在这种民族性/世界性、政治性/文学性、地方性/普遍性等逻辑里反复搏击,一步步获得并强化其主体位置。实际上,从现代汉语写作的起源开始,这种努力就一直没有中断过,竹内好认为鲁迅写作和思想中最核心的要义在于“回心”——即有抵抗的转向——恰好是这种主体性努力的生动实践。而在新南方写作这里,因为现代汉语写作版图的扩大,它不仅仅面对单一民族国家,而是在不同的民族和区域间进行语言的旅行、流通和增殖,因此,它的主权实际上已经超越了单一性民族国家的限制,在这个意义上,政治(主权)无法抵达的地方,汉语的主权却可以预先书写和确认。我认为这是新南方写作最有意味之处。

2019年,黄锦树在位于中国最南端的杂志《天涯》(2019年第5期)发表了短篇小说《迟到的青年》,这篇小说融谍战、魔幻、侦探等元素于一体,其核心主旨,却契合我在上文提到的在世界(文学)空间里寻找并建构主体性自我的问题。只不过黄锦树以悬置的方式凸显了这一寻找建构的高难度。在历史关节点的不断“迟到”导致了青年的流浪和离散,但是也正如此,他得以在世界(文学)空间里汲取不同的养分,最后,这个会讲马来语、粤语、闽南语的南方青年又开始了漫无方向的浪迹——而他最开始的目的,是要去赶一趟开往“中国的慢船”。这个青年虽然迟到了,但却因迟到而丰富,他虽然没有去成向往的中国,却以东方的形象加入到对世界(文学)地图的绘制。

与这篇小说互文的是陈春成的《夜晚的潜水艇》13,小说以奇崛的故事开始,为了寻找博尔赫斯丢在海洋里的一枚银币,一艘获得巨额资助的潜艇“阿莱夫”号开始了在海底十年如一日的考察。1998年“阿莱夫”号穿过一个海底珊瑚群时,因为船员错误的判断,潜艇被卡在了两座礁石中间,就在即将船毁人亡之际,一艘陌生的蓝色潜水艇向礁石发射了两枚鱼雷,成功解救了“阿莱夫”号然后消失于远海……随着小说的叙述,我们才慢慢知道,这艘神秘的蓝色潜水艇原来来自一位中国少年,这位少年在中国南方的一座小城里生活,每到夜晚,他就启动其超凡的想象力,化身为艇长,驾驶着一艘完全属于他自己意念中的潜水艇漫游于全世界的海洋,在一次无意的相遇中,他拯救了以博尔赫斯小说命名的“阿莱夫”号——我们不禁会产生这样一种疑问,这同时也是在试图拯救世界文学吗?

这两篇小说都具有强烈的象征色彩和寓言气息。出发与行走不仅是个人的生命故事,也不可避免地被投射为在世界(文学)空间里的双重确认。这是现代汉语的宿命吗?不管我们如何命名——自认或者他认,也不管这一命名是“新南方写作”还是其他各种风格的写作,也许关键问题还是不停出发,因为

——“时间开始了!”14■

【注释】

①葛亮:《浣熊》,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②③④苏童、葛亮:《文学中的南方》,载《浣熊》,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⑤我在这里主要讨论的是以小说创作为主的作家,实际上,新南方写作里面还有一些诗人也值得关注和讨论。

⑥记得当天讨论完毕我立即打电话给《青年文学》的主编张菁女士,商量开设相关专栏的事宜,张菁表示很感兴趣,该计划后来因各种原因搁置。其时陈培浩已经在一篇评论陈崇正小说的文章末尾使用了“新南方写作”这个说法,他的界定主要以地理为依据。参见陈培浩:《新南方写作的可能性——评陈崇正的小说之旅》,《文艺报》,2018年11月9日。

⑦该主题发言以《在大湾区有没有出现粤语经典文学和未来文学的可能》为题发表于凤凰新闻网。

⑧作家张炜认为:“从世界文学的版图来看,中国的海洋文学可能是最不发达的之一……中国文学的海洋意识是比较欠缺的。整体来看,中国文学作为农耕文化的载体,它所呈现的还是一种封闭的性格。”张炜的解释代表了一种基本的认识论。见张炜《文学:八个关键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⑨1950年代欧阳山的《三家巷》是以广州为书写背景的,当时被称之为“南中国的大观园”。但是严格来说,《三家巷》是非南方的,不过是以风土习俗的方式呈现当时统一的意识形态,这方面的另外一个典型例子是电影《刘三姐》,同样是以风景的方式传递意识形态的内容。

⑩1112[法]帕斯卡尔·卡萨诺瓦:《文学共和国》,罗国祥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第49-50、92、43页。

13陈春成:《夜晚的潜水艇》,上海三联书店,2020。

14黄锦树的《迟到的青年》有这样一句话:“‘时间开始了’,风一般的回声沙沙地说。”而在1950年代,七月派著名诗人胡风曾经写下政治抒情长诗《时间开始了》,這一诗歌被视作1950年代意识形态的集大成之作。

(杨庆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1世纪中国叙事文学写作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3XNJ039)

作者:杨庆祥

创意写作英语文学论文 篇2:

高中英语生活化写作教学的实践探索

摘要:英语写作模块是英语整体教学体系的关键构成要素,为了适应现阶段高中英语作文教学的要求,进行生活化写作教学策略的应用是必要的,以突破传统高中英语写作模式的局限性,让学生在快乐的教学气氛中写作,不断增强高中生的英语写作素质。

关键词:高中英语 写作教学 生活化教学

一、生活化写作概念

写作是作者对自我的反思及对生活的感悟,作文里的文字内容流淌着作者的思想情感,文学作文是这样,英语作文亦是这样。英语作文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为了实现学生作文素质的增强,教师必须进行生活化写作模式的开展,让作文模板及内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实现学生英语应用素质的增强。受到传统应试环境的影响,高中英语写作模块充满了各种类型的句式写作模板,这些固定的作文万能句式,不利于高中生英语写作创新素质的提升。为了解决现阶段高中英语作文教学的要求,进行生活化写作教学模式的应用是必要的,进行学生作文写作生活情景的创造。

二、常见的生活化写作教学方法

1.语言应用方法

英语语言具备动态性的特点,这需要学习者不断调整自己的英语知识应用结构,进行各类英语语言现象的掌握,构建适合自己的英语知识应用体系。在高中英语生活化教学中,教师需要实现英语教材与生活化场景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英语语言的应用技巧,通过对生活场景经验及高中英语教材内容的结合,进行英语写作素材库的构建,通过对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引导学生进行英语词汇、表达方法、句式结构等知识的学习,深入了解英语作文语言的特点,提升学生的英语知识语言表达能力,实现学生英语写作面的开拓。

2.情感发展方法

能够感动人心的是一个人真挚的情感,英语作文是有灵魂的,作文的内容流淌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英语作文的写作过程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过程。在实际英语写作过程中,有的学生缺乏对生活情感内涵的深入性了解,其字里行间缺乏对这个世界生命情感的了解及关注,其作文内容流于形式、比较空洞,这不利于学生作文写作情感的培养。为了解决英语写作教学的常见问题,教师需要进行情感发展教学法的应用,引导学生利用英语语言进行生活情感的表达,实现学生与自己、与生活的灵魂对话,培养学生真情实感的写作风格。

3.可持续发展方法

可持续发展方法是英语生态写作教学的重要模式,其以启迪学生自我可持续发展意识为起点,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爱好,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英语写作模式的大胆创新,实现学生英语写作思维火花的迸发,这需要进行一系列生活化情景写作素材的积累,确保学生实现外在作文写作推动力的转换,将外界推动因素转化为内在动力,实现学生英语作文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提升学生持续性学习的能力。

三、生活化写作策略

1.生活式话题的引入

在英语作文实践教学中,进行生活式作文话题的引入是必要的,这需要根据高中英语新人教版教材进行作文练习单元、复习单位等的设置,进行作文主话题的构建,将作文主话题分散于各个英语教学模块中,形成各类英语作文子话题,实现这些作文话题的纵深发展,其作文写作话题具体包括学生的个人成长经历、生活中令其记忆深刻的人与事等,这些话题内容需要具备正能量的特点,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內涵。

在各个英语单元作文话题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好课文单元话题素材的引导教学及处理工作,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句式结构及词汇的应用,进行学生英语作文话题库的搭建,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需要一起归纳课文中的高频率词汇,进行优美句式段落的结构分析,为了增强学生对优秀英语文章知识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进行相关词汇的适当拓展,做好相关课外美文的选读工作。

2.趣味化写作练笔

通过对趣味化写作练笔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英语作文写作模块的规范化、科学化,这需要教师进行自由写作原则的倡导,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遵循英语作文写作的客观规律,根据自己的生活情感体验,写出趣味性、情感性的英语作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每人建立一本作文练笔簿,以供学生平日里的自由写作,围绕一系列生活化的话题,进行写作内容的安排,话题及题材具備自由性的特点,但必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提供学生情感表达的途径,通过对这种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提升学生作文写作的自主性及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作文写作的情感内涵。

在生活化写作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进行话题引导功能的发挥,在写作教学中,注重写作模式的全面性、趣味性、开放性、实践性,进行各类课文话题素材的积累及应用,进行各类作文话题的再造,在作文语言表达环节中,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文章语言结构的模仿及创新,增强学生的英语知识阅读感悟,积累学生的作文词汇量,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类作文修辞方法、布局方法等,通过对各类生活化作文话题的引导,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利用英语写作进行日常生活经历的记录,在这个过程中,提炼出生活中的情感要素,引导学生体味生活,深入了解生活情感内涵。

为了增强学生英语作文写作的生活味,教师需要经常安排一些社会热点作文话题,引导学生关注自己所处的现实世界,在作文写作中展现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与现实“对话”的过程中,迸发自身写作思维的火花,实现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增强。自由性写作是生活化作文教学的重要表现形式,其强调写作的开放性、多样性,但是这种自由性是相对的,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无限期的拖延,这不是学生不写作的理由,这种自由性并不是没有条件的,学生的作文写作数量、字符数等都需要具备一个底线,学生的自由性言论必须是正能量的精神言论,而不是极端的社会负面情感言论,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3.评价体系的优化

通过对学生英语生活化写作成效的动态性、全面性评价,有利于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不断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好友互评、自我评价等模式的结合应用,改变传统的学习小组互评模式,进行好友间的互动评价,好友间的作文互评,有利于理解作者的作文情景心理,能够实现与作者写作情感上的共鸣,这种好友互评模式,有利于实现作者作文写作能力的自我完善,在好友互评过程中,迸发出情感思维的火花。

4.利用榜样作用

优秀的作文激励学生奋发向上,通过对优秀作文语言表达特色、句式结构等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作文写作的创意及灵感。在优秀作文的推荐过程中,教师要进行规范文及开放文的选取,满足学生不同的作文写作个性需求,引导学生进行生活情感问题的多角度观察及分析,进行生命美、人性美等生活闪光点的挖掘,进行学生写作思路的拓宽。

通过对优秀作文榜样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提升学生作文写作的积极性,写出一系列赋有生活情感的好文章,充分展现出高中生的情感自信及审美自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确保选文的规范性、逻辑性,确保选文环节的有理有据,进行学生英语写作思路的提供,引导学生突破当下英语写作的困境,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质量及品味。

四、结语

实践证明,通过对生活化写作教学方案的应用,有利于提升高中生的英语知识应用素质,实现学生整体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海兵,胡德刚.高中英语写作教学须培养的三种意识[J].教学与管理,2016,(07).

[2]赵道夫.随笔写作教学模式与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2013,(01).

[3]黄厚江.坚持自由写作和指令性写作的结合与互补——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J].中学语文教学,2014,(08).

作者:李会艳

创意写作英语文学论文 篇3:

高中英语写作现状文献调查

【摘要】在英语的中介传输过程中,相对于英语的听说读等其他三种技能,英语写作历来是中国学生的薄弱之处。英语写作不仅关乎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更加影响学生以后英语学术能力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高中英语写作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然而现实情况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问题此起彼伏。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来调查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问题,通过对高中英语学生写作文献综述的调查了解写作现状,并采用分析,对比和总结的方法来发现了解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现象和问题,并且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获得更多理论和方法论指导,以期待更好更高效地指导教师的写作教学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关键词】高中英语;英语写作;现状调查;问题及建议

一、绪论

写作能力是实现交际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一个语言学习者语言知识和语言综合技能的重要体现。在“听说读写”这四项技能中,“写”是层次最高的信息交流,也是最高层次的学习策略。然而,中国的高中生在“听说读写”及掌握能力之中,最糟糕的莫过于写的能力。如果学生能够写得出一篇流利而顺畅的英语文章,最起码可以证明学生有进行学术和科研写作的潜力,这无疑能够为学生日后进一步英语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英语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各种要素,如老师的写作教学方法,学生写作的思维方式和老师的写作传授策略和技能都会对最后的学习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研究高中英语的写作教学现状,分析教學中的优点与不足,无疑能够使教师、学者、专家在理论上和思维上获得灵感,取得进步。

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及社会活动家叶圣陶(1894-1988)曾说到:“教是为了达到不教”,也就是教师教课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掌握自我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此次调查研究意在深入了解学生英语写作方面的现象和问题,并且进一步探究教师写作教学的模式和过程,发现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对教育现象的思考,得出教育规律,揭示教育本质,指导教育实践。最后寄希望于学生能过逐步提高英语写作的积极性和热情,自然而然地提高英语写作自主性,形成英语学习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文献综述

1.国外关于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19世纪,语法翻译法被应用在写作班,在写作课堂上,学生被要求用目标语言(L2)把句子翻译成学生的第一语言(L1);或是把句子从学生的第一语言翻译成目标语。

19世纪结束时,直接法被广泛应用,直接法的产生是为了弥补语法翻译法的不足,在课堂上,学生只能用目标语言而不能用自己的母语。

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开始流行行为主义语言学习。人们选择听说法来代替直接法。

国内关于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在听说法中,写作技能并未得到重视,写作被视为一种辅助技能。因此,英语写作课只注重句子结构,句子形式和语法,被称为成品教学法。

后来,过程写作法得到广泛流传,其重点放在如何写好作文,而不是写作的最后成果。Hyland说过,“过程教学法”对于日后的英语写作有着重大的影响。研究者应该真正了解写作的性质,以及该采用怎么样的教学方式来写作文。写作被认为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过程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步骤。比如,什么时候列提纲,什么时候进行头脑风暴,什么时候修改,什么时候进行同伴互评等等。

近年来,学者们严厉批判过程教学法,并将关注点集中于写作本身的技能和流程,因此开始聚焦一个新的旗帜“体裁教学法”。体裁教学法认为写作是跟目标语言息息相关的,然而,体裁教学法更加注重写作的社会背景。

自2003年,以博客写作已在国外纳入正规班级教课中。博客,也成为网络日志或在线日记,已成为在写作课堂中一个新的训练学生写作的技巧的趋势。

2.国内关于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在过去的10年里,我国关于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通过中国期刊网检索结果可以发现,从1999-2010年这十年间,以英语写作教学为主题的各类期刊共有3430篇,其中关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约有131篇。不少硕士生将目光投向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为教学工作提供理论和方法论借鉴。从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逐渐增多。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笔者试图从理论层面,对近年来相关写作文献进行调查与研究,从中发现高中生英语写作的动态和整体态势。首先,通过全面、深入地阅读进行文献研究,研究相关资料。其次,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总结出一般问题和现象。再次,对一般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谈论,以期待能够找到相应的提升策略和对策。

四、结果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教师的书面反馈耗时较多,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无法通过教师的书面反馈得到有效的解决,写作水平提高的较慢。其次,教师普遍认为书面修改一篇学生的英语作文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发现学生问题时无法与学生及时沟通。很多教师经常觉得,虽然学生写了不少论文,也做出了相应的修改和反馈,学生的写作错误依然重犯。而且现实的写作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很好地利用反馈这一环节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正确的指导。不少教师对反馈的意义认识不足,对反馈策略掌握不够,造成教学中的盲目教学、无针对性。大部分学生关心的是教师对作文批改反馈后的分数或者ABC等级,而对于教师所给的评语很多都是弃之一边,不放在心里,所以许多学生在努力写了很多作文后总感觉水平没有提高。

五、讨论分析

1.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有以下几大特点:第一,进行传统授课。年级较长的英语老师,偏向于使用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方法。第二,拓展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通过列关键点的方式在帮助学者整理思路的一种方法,好处在于可以使写作者在众多想法和观点中,分清主次先后和轻重,使其能够掌握提纲要领,思维更加清晰。第三,头脑风暴的应用。教师多通过让学生交流,开发他们大脑里面的各种创意想法和观点。第四,开展合作学习,有些教师采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来教作文,使学生通过互帮互助的方法向对方学习优点和长处。

2.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于老师。对于老师来说,多数教师承认在教学中从未有过阶段性写作教学计划。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主要是靠训练来提高写作水平,训练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平日的教学中,教师的教授实践主要集中在习题和语义的掌握上。关于写作技巧的教授,多数老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要么让学生背诵范文,要么讲行文套路。写作评价的主要手段是考试,教师主要是通过考试分数来衡量写作水平的高低。对于写作批改,多数老师表示,由于时间紧张很难做到全批全改。虽然大部分教师表示很有必要进行系统的写作训练,但是他们表示课时有限,很难实施。

(2)对于学生。第一,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动机,主要体现在很多学生被迫学习英语和受到母语的枷锁的影响。第二,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主要体现在大部分同学,音标基础薄弱、很多字只会写,不会念。部分同学对英语语法和句型结构缺乏整体性的概念。第三,学生阅读量不够,来源于学生普遍没有阅读的习惯和学生的词汇贫乏。

六、高中写作反馈建议

对于学生自评工作,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差错和修改:1.写作文章是否有跑题现象,是否能紧扣主题开展。2.作文中涉及到哪几个要点,写作时是否完全覆盖,有无遗漏。3.写作格式是否有误,段落是否清楚有条理,内容是否连贯。4.在语法上,时态,语态,名词单复数,主谓一致等语法项目上是否有错。5.在单词拼写,大小写应用,标点符号等方面是否有误。

另一方面,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已习得的语言知识,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教师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汇总,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统一讲评,对于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可以进行当面建议。2.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安排专门时间使学生记忆,巩固和消化,并且安排时间进行反馈。3.对于写作思路上存在的问题,教师要针对性地寻找类似的题材进行训练。

总而言之,教师应采取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态度,对于每个同学的水平有一个基本的掌握,帮助学者找到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写作策略。首先,教师在参与学生写作谈论的过程中,要适当的将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自由足够的空间进行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在学生遇到语法上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在及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其次,在教师对于教学工具的使用中,要加强普及网络辅助教学的使用。新科技不仅仅只能被年轻人利用,年长的教师们应该改变传统的观念,接受新事物,享受科技时代带来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安静,刘立剡.写作进阶指导[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2.

[2]陈兰.情感认知策略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3]陈敏.同伴评价提高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行动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4.

[4]陈润碧.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山打根育源独立中学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7.

[5]傅丹灵,王志军.如何教写作[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6]冯雪莹.运用思维导图的高中英语写作修改教学活动设计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8.

[7]何佳佳.北美过程写作法的理念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8]林芳.高中英语写作反馈研究及其教学启示[D].厦门:集美大学, 2018.

[9]马君婷.同伴评价与自我評价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D].安徽:淮北师范大学,2017.

[10]邵江蒙.高中英语写作教师反馈的调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11]孙璐.档案袋评价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6.

[12]王媛媛.当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系统式行动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3.

[13]王颖.反馈与英语写作[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14]徐昉.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15]于珊珊.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16]周灿.高中英语作文过程性评阅方式研究[D].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2011.

[17]张红燕.过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18]张霞.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书面反馈的现状调查研究[D].湘潭市:湖南科技大学,2012.

[19]张雅宁.形成性评价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6.

[20]张圆圆.高一英语写作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D].湘潭市:湖南科技大学,2011.

[21]Chamot,A.. The learning strategies of ESL students. In A.Wenden& J.Rubin(eds.)[J].Learning Strategies in Language Learning .Prentice Hall,1987.

[22]Chamot, A.U.et al.. The Learning Strategies Handbook[J]. NY: Longman,1999.

[23]Wenden. & J. Rubin(eds.).Learning Strategies in Language Learning[J]. Prentice Hall.

作者:王颖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水路运输对外贸易论文下一篇:会计信息质量影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