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2022-08-19

第一篇:1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教学整体设计与反思

亲近自然 抒写情怀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文言文教学整体设计与反思

一、单元分析

这个单元全部是古代写景记游的散文。这类散文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还包含着抒情和说理的成分,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了作者个人的感慨和志趣。同时,作者在写作时又讲究真性情,不受拘束,自由自在。本单元的这些游记都来自作者的亲身游历,抒写他们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同时,这些文章还言辞优美,精妙动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引导学生欣赏其中描绘的自然风光,还要联系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领略文章的艺术魅力,从而培养学生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力。在体会与感悟中,了解语文的美。

我国古代散文的产生是从简单的记事开始的,逐渐发展而有叙事记人的史传散文,而有议论政事,阐释哲理的诸子散文。写景记游之作出现比较晚,初起时难免体制短小,描写简单。到了东晋时期,世事乱离,偏安江南的士大夫们仰慕老庄思想,追求清玄之风,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此时,描写山川景物、记叙观赏游历的散文就开始出现并发展起来。唐宋时期,文人的生活范围更宽,文化修养更高,审美能力更强,于是自觉的山水游记便大量涌现,唐宋古文八大家描写山水、记叙游历的作品极为丰富,是散文史上的一个亮点,影响所及直至明清而不衰。

二、单元的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反复诵读,整体感知,逐字逐句深刻理解文章内容。结合语境弄懂词义,注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及各种用法、文言句式,达到逐字逐句理解并翻译文章内容的能力。

2、语言是文章的载体,仔细揣摩含蓄凝练的语言是怎样承载作者的抒情成分,直白简洁的语言是如何承载作者的说理信息的。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文本的学习,培养自己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和基本方法。仔细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和文章意境,在赏读的基础上多背诵。

2、从名家的景物描写中捕捉写景状物的灵感,从名篇的行文结构中领悟立意构思的章法,掌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艺术技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整体理解本单元散文内容,品味其语言之美,体会其意象之美,挖掘其意境之美,在审美的愉悦中,挖掘写景游记散文中丰富的情感因素,与抒情主人公进行心灵的沟通。

2、对宇宙、对人生的思考是本单元的学习难点,在学习中要知人论世,跨过时间的隧道,基本了解作者的生命意识和哲学意味。

三、教学设想

打破以课为单位组织教学的模式,尝试在一个主题引领下对学生进行三维目标的训练。因为本单元是高中阶段文言文学习的起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习惯培养和方法指导非常重要,而同时,本单元所选散文文质兼美,我们更要带领学生走进古代文人的心灵深处,体会他们的情感,分享他们游览自然风物之后的收获。这不单是一次情感的旅程,更是一次体验人生的机会,我们可以从中学会对自然

的关注与把握,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生活,丰富自己的眼界和情感,增强自己的观察力,在看似平淡无奇、波澜不惊的生活和自然中品出滋味。鉴于以上分析,我们不妨把本单元的教学分成三个模块:方法指导、走进文本、跳出文本。

四、课时安排

方法指导(3课时)走进文本(3课时)跳出文本(2课时)

五、教学方法

讲解式、启发式、诵读式、讨论式相结合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方法指导

1、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宋代朱熹理解的“诵读”,其意义是“真道学第一义”;其内容是“熟读精思”;其步骤是:必须成诵,即“诵数已足,而未成诵,必欲成诵。遍数未足,虽已成诵,必满数遍。”“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定,仍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存此,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专一,却只浪漫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子的理论总结,确定了“诵读”在我国文言文教学的传统方法的地位。

按朱子的要求,先诵读课文。除心到、眼到、口到之外,还要手到。第一遍诵读之后,把生字词注上拼音;第二遍诵读之后,把停顿错误的地方纠正过来;第三遍诵读之后,把课文底下重点词的注释搬上课文;第四遍诵读要求读出感情。诵读指导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进行指导。一课结束之后,再进入下一篇课文。也依此诵读法诵读。四篇课文都诵读完毕之后,进入文言文学习第二种方法指导。

2、利用注释和工具书学习文言文。

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逐字逐句理解内容。建议学生购买《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工具书查找之后,仍有疑难的问题,画出重要标记,并提出讨论。

3、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

用标注法、旁批法对四篇课文中的常用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做批注。可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进行积累。

(二)走进文本

1、知人论世。如晋的时代背景,可以讲讲“竹林七贤”的故事。还有“乌台诗案”,“王安石变法”。王羲之的故事,苏轼的故事,以及王维、王安石的故事。这些都可以让学生来讲解,课前要布置好预习。准备充分的话,可以做得很好。13班庄颖恬同学讲解苏轼的生平及其各方面的成就时,全班非常安静,她就像一个解说员,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同学们都被苏轼的事迹深深地吸引。

2、本单元的课文虽是以描写景物、记叙游赏经理为主,但是不排斥抒发感情、讲述道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其情感趋向,领略文章的艺术魅力。这里可采用讲解式和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传世之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去品读文章的语言、欣赏脱俗的美景,更重要的是体会作者的心境。《赤壁赋》是苏轼的传世名作。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在描绘美景中蕴含着丰富哲理的写作方法,又要让学生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感悟,对生命的认识。《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要引导学生学习文章描写景物的技巧,学习用词的准确鲜明生动。《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从文章主旨学人治学应具有顽强不屈的探索精神和深思身躯辨伪存真的严谨态度中得到启发,不只是求学,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坚持,才会最后取得成功。

(三)跳出文本

1、从名家的景物描写中捕捉写景状物的灵感,从名篇的行文结构中领悟立意构思的章法,掌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艺术技巧。

2、探究话题:

⑴对于生命的认识,经历不同,秉性不同,所感也不同。孔子说,生无所息。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雨果说生命时短暂的。冯友兰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把握现在,不断努力地工作。那么,你的观点是什么?

⑵王羲之为人正直,有傲骨。这也让我们联想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直昂扬的文天祥,“精忠报国”正直不惧奸臣的岳武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言”正直人生的杜甫„„面对各种诱惑,但他们不屈服,不退缩,“富贵不能淫”,名垂千古,从而创造了人生的辉煌。如果没有正直,生命将会陷入茫然;如果没有正直,才华将会暗淡无光;如果没有正直,真理也会蒙上灰尘;如果没有正直,世界将只剩下恐慌!朋友,人生之路漫漫,你有怎样的做人标准呢?

⑶苏轼的“月亮”意象

⑷王维作品中的禅意

⑸王安石提出做任何事情都要首先立志。“人各有志”“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你“志”在何方?

⑹在文化屈从于政治的时代,庄子保留了傲然,孤独的守护着自己的心灵月亮;在世人为名利而焦头烂额时,陶潜保留了飘逸,一曲归去来兮,独品一杯散着淡淡菊香的苦茗;在讲求个人崇拜的年代,张志新为真理保留着那份清醒,直至从容地献出自己的一切„„今天,一个飞跃发展的现代社会,各种信息铺天盖地而来,更需要我们从中认真加以分析。“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保留一份个性与清醒,保留一份独特与从容,不盲从,不唯上,只有这样,才能登高望远,为自己的人生开一条通天大道!亲爱的朋友,你认为呢?

七、教学反思

单元教学这一构想最早出现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习的有效性。以上设计主要是紧扣《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同时注意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语言技巧和蕴藏在语言中的人文精神。

从教学效果看,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有了具体的认识,但是,对文言句式的理解尚存在困难,主要是语法比较薄弱,对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状语、

补语、定语等概念没法理解,因而无法判断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等文言句式。

学生对中国的书法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看了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之后。对文学故事也比较有兴趣。喜欢听,也喜欢讲。从文学故事中生发出的道理,既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可以作为写作素材来积累。

探究性的话题应该是最受欢迎的,但事实上是学生最无话可说。估计是准备不充分和老师引导不够的原因。还有,因课时关系,没有足够的课时让学生充分展开。如果有时间,让每位学生都用笔写一写,或者课前查好资料,书面准备好,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样可能会更好些。

以后的文言文教学,可以把文言学习方法这方面的课时省出来,让给后面两个模块。文言文学习方法掌握好之后,要把这个方法用在预习上,学生要在课前都能够逐字逐句翻译好课文,并于课前提出疑难字词句。老师上课对字词的讲解可以减省很多时间。新课改之后,课时紧了很多,如果学生能够做好充分的预习,那么,课堂上可以更充分地进行师生互动。

第二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采用“三精带一略”的形式构建,选编了精读课文《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略读课文《珍珠泉》,一个语文园地。自然景物旖旎绚丽,四篇课文视角迥异,各具特色:呢喃的紫燕、婀娜的柳丝、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和如珍珠般的泉水,这些美景在作者的笔端涓涓流淌,点点入胸的鲜活文字更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学习本组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品味赏析之余还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搜集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学生分析】

对于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这一组课文学起来比较容易,因为燕子、柳丝、荷花和泉水这些景物都是学生身边的景物,加上以前又接触过类似的文章,一定会兴趣盎然。与以往不同的是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还要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抓住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对于这一点教师不能停留在苍白的写作技法的指点上,而应该结合课文,寓方法于文字中,使学生易于接受。

【教学设想】

1、走进生活。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进一步观察身边的景物,加深切身体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2、创设情境,美文美读,在反复诵读中积累优美句段。

阅读名家的相关文章,扩大对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3个字,积累优美句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观察身边的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观察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配乐磁带。

2、走入自然,观察身边的景物。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前,教师可布置学生走入自然去观察身边的景物,一方面激发学生学文读文的热情,同时也为 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做好铺垫。

二、基本策略

1、初读感知。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采用指名读、同桌检查读、比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悟读思考,做到文通字顺,读得正确、流利。

2、精读品析。这些课文文质兼美,教师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想象,抓住关键词句了解课文的观察方法及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3、延伸拓展。引导学生交流学习体会,积累优美句段。

三、各有侧重

1、《燕子》:

这篇课文以轻松明快的笔调描写了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课文以燕子为线索,按燕子的外形特点、燕子在春天从南方赶来、燕子飞行和停歇的顺序记叙的。全文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最佳范例。

⑴ 教学前教师可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或者组织学生到野外去观察春天的景色,还可以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让学生对春天有一个切身的感受。如果有条件,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有关春天和燕子的课件。

⑵ 教学中可以从燕子入手,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还可以把燕子和春天的景色联系起来观察,展开想象,体会燕子给春天带来了什么。学习课文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学习到的由近及远的观察方法运用到平时的观察中去;通过朗读,整体把握全文,突破重难点。要通过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生机勃勃。朗读中,要注意让学生多读并体现读的层次;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情感。从“斜着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飞行姿势,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通过“掠过”,体会燕子飞行之快速;从中了解作者对充满生机的春天的特有偏爱,以及赞美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感情。

2、《古诗两首》:

这篇精读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描写的是春天的内容,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充分感受春天的自然景象。

⑴ 课前让学生观察春天的自然景物,重点观察柳树及其生长情况,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情景。如果因季节观察不到,可以让学生回忆春天的景象或找一些有关春天的图片看一看。教师准备有关春天的课件或图片。

⑵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铿锵,学习时要以诵读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读,可以结合看图,想象情境来感悟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所想所感。注意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然后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下来。

3、《荷花》: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⑴ 激趣导入:你们见过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出示图片资料,展示一幅幅荷花图。

⑵ 引导学生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想象,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并体会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⑶ 鼓励学生把自己找到的有关歌颂荷花的诗文交流一下。让学生能够更多的了解荷花,了解它被历代人们所喜爱的原因。

4、《珍珠泉》:

这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语言优美,目的是在让学生自读自悟中,了解珍珠泉的美丽景色,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了解叙述的顺序,积累课文优美语言。本课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连接语中的学习提示,自学自悟,教师点拨指导。可以先引导学生读懂连接语,明确阅读要求: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然后根据要求自学课文。初读,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交流自己读后的印象和感受;再读课文时,就课文提示,展开讨论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最后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进一步体会语感,积累优美语句。

四、拓展活动

本组教材的拓展活动应与语文园地的学习结合起来。一方面搜集列举中外名家对大自然的精彩描写,并鼓励学生经常积累,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同时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引导学生在说说写写中提高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习作的内容暗含了写作方法的指引,如抓住特点写,按顺序写等,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景物。在一系列的语文活动中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三篇:单元整体教学 总结

让语文教学更高效

“单元整合、五课渐进”的教学方法是在整合整个单元教材的基础上,通过五个循序渐进的课型来完成本单元教学。这五课型为:生字过关课、课文诵读过关课、课文领悟过关课、自由阅读课、综合训练课。经过半年的学习实践,感觉自己不再是雾里看花,较之其他教学模式,感觉它的着眼点更高,视野更开阔,而且举一反三,更加尊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内部发展规律。

生字过关课。生字过关课的模式为:课前预习--互助自学--检查督促--互批汇报--纠错练字”。

实践过程中,我感觉学习小组的划分很重要,每个小组都要配一个学习能力强且认真负责的组长,因为这种课型主要是由组长领着学,或检查认读,或检查书写,或听写批阅,关键是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教会组内学习最困难的2号组员。如果组长不认真或水平欠佳,这个组的

2、4号的学习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课文诵读过关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叶圣陶曾说:“教学语文课本和文学课本,几个重要项目里头,有一个项目,就是好好地读,读得好,就可以深刻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

在生字过关课之后,利用课文诵读过关课,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其模式为:课前准备--自读汇报--组际互查--点拨技巧。

诵读过关课前我会提前教授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①以词解词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 ③用词语说一个句子④ 查找字典 ⑤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要求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读熟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运用以上自行解决。 课文领悟过关课。课文领悟过关课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探究,进一步领会、感悟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文领悟过关课的模式为:课前预习--交流批注--问题引领--拓展阅读---畅谈感悟。

叶老先生提倡一定让学生预习,在预习当中知道自己懂得了哪些,又有哪些不明白,这样在课堂中交流时,主要交流学生不懂的问题。课前预习时我先让学生找出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准备班内交流;做好批注,在自己感悟深刻的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每篇课文至少5处,准备班内交流。课堂上,首先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批注,并提出不懂的问题,组内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组长汇报,全班交流。老师提出能抓住文章中心的问题,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探究。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组长先说,组长助理学着组长说,副组长助理再说,但要有自己的观点,最后,副组长根据组内同学的发言,组织出代表本组水平的见解,在全班交流,老师适时点拨。解决完引领全文的问题后,剩余时间进行拓展阅读。然后,全班同学针对自己感悟最深的文章,谈一谈自己的感悟。

拓展阅读课。阅读课上,学生可以看,可以摘,可以写。其操作模式为:布置任务--自由阅读--盘点收获。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永远的童年”的教学为例,本单元包括《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儿童诗两首》五篇课文。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在感受童年的基础上,基于“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进行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他人故事的同时,能领悟到该如何表达自己。本单元以“童年”作为基本的组合点,包括古诗词、儿童诗、记叙文等文体形式,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的童年。根据单元特点和我们的教学理念,确定读高尔基的《童年》,在学生阅读《童年》这本书以后进行读书交流,了解童年的不同经历,感悟不同的童年,体会到更复杂的叙事结构。交流的话题主要有以下四个:1.对比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高尔基的童年和自己的童年有什么不同? 2.你最喜欢书中的谁?最讨厌谁?说说为什么。 3.读了这本书,你愤怒了吗?欣喜了吗?恐惧了吗?……具体在哪个环节? 4.假如你也面临阿廖沙的困境(父母相继去世),你打算怎样过好自己的童年?

综合实践课。上述四种课型结束之后,我再通过综合训练课培养学生口语表达、搜集整理材料、写作能力等综合能力。

首先确定活动主题,让学生搜集与主题相关的材料,并形成书面文字,在训练课上交流。常用的形式有:主题背诵、主题实践、主题写作、主题活动、主题训练等。

困惑与建议:

1.学生自己读完了文章后,肯定会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给学生一个提问的平台固然重要,这样能够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活动的主体性,但是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提问的能力。对于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来说,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是他们的训练重点。实验过程中,很多数学生提出的问题太表面化,怎样训练学生质疑的能力一直是我的困惑。

2.我们学习一篇文章,不但要知道文章写了什么,更要明白作者写的怎么样,为什么这么写,这样欣赏之后,这篇文章才真正是属于你自己的。怎样让学生自然巧妙地明白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3.习作教学中的指导与领悟表达中得到的方法应联系的更紧密。也就是方法的学习、方法的总结要及时的运用到习作当中去,这一点我做的还不够。相信今后随着教学经验的丰富我会做得更好。

4.这么短的时间完成教科书一个单元几篇课文的学习,会不会太“粗糙”了,忽略掉很多知识点,但如果太细致又会耽误教学进度。 5.备课时,就要有全局意识,改变过去一课一备的习惯,至少要备好一个单元,只有我们对单元的重点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把训练重点放到每一课中分散训练,加以突破。

6.预设使得课堂更加精彩。引领学生探究一句话的写法、探究这样写的好处是需要预设的,怎么指导?怎样评价?怎么深入?都需要教师读透句子,然后深入浅出化为方法。

在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完成一个单元几篇课文的学习。即便抓住了整合的“点”,但如果没有进一步细致分析,还是会导致学生的讨论泛化,不够深入,无法真正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第四篇:单元整体教学学习心得

对于“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教学”这一概念的界定,其实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词,分别是:小学,英语,整体,单元,教学。

就整体而言,单元教学须关注:1)各个教学模块之间的联系;2)有较明确的整体教学目标; 3)将小学五年教学视为整体。就教学而言:单元教学应关注:1)单元教学是一种教学的形式;2)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核心;3)以培养学生语用能力为宗旨;4)英语学习的系统化、循环化和递进化;5)语言活动的系统化、循环化和递进化;6)让学生在过程中充分感知,体验英语。就单元而言:单元教学须关注教材的整合,把“教科书”、“英语课文活动资源和小学生的一切英语学习资源”整合在一起。就英语而言:单元教学须关注1)教学中突出英语能力系统;2)适当阶段培养适切的能力;3)小学五年教学是一个整体;4)教学中遵循英语学习规律。就小学而言,单元教学必须把握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特征,认识到培养学横、发展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标和归宿。

所以,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不是一条线”,而是在编织“一张网”。这张网不一定“泾渭分明”,但是有这样几条线:教材的文本,主题和话题,教材的结构,英语能力,英语特点,年段特点,教学方式。这些共同编织一张英语学习的网,而师生共同舞在网中央。

在实施“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应该考虑到学习内容(的整合)和学习过程(的建构)。从认知学习理论出发,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认知的“整体”是单元整体教学整合教学内容的心理学基础,把单元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明确了单元内各模块、各项训练的关系。让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各种关系,理解主题意义,在话题的语境中体验、感知和实践有意义的交际活动,重新建构和思考。

可以说单元整体教学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它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的情况来整合,可以把一个单元设计多篇彼此相关甚至于是彼此衔接的语篇,也可以由某一语篇推广延伸,将相应内容拉进来整合学习,甚至可以是一篇语篇反复呈现,不断提升教学要求,逐步实现教学目标。采用单元教学的方式,首先是可以实现知识的有效整合,为实现我们的英语语言的文化目标奠基。

第五篇: 小学语文整体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以小学语文教科书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为目标,以每个单元组中的训练重点和习作要求为主线,以改革阅读教学为突破口,以加强读写结合训练为落脚点,以整体备课、综合训练、及时评价、反馈矫正为保证措施,以有导向的阅读积累活动和有指向的生活实践活动为辅助手段,而进行的阶段性、系列性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高耗低效的问题,运用系统论的整体原理,学习借鉴国内外现代教学研究的理论精华和我省单元达标教学的优秀成果,以每个单元为基本教学单位,而构建的整体教学模式,即把每个单元的教学过程分为相互联系、递进循环的四个阶段:教学准备—学习研讨—综合实践—反馈评价和为完成每个单元组的教学任务而使用的十种基本课型:整体预讲课、研读训练课、自读训练课、读写结合课、基础训练课、综合复习课、习作指导课、达标测试课、习作评讲课、矫正补偿课以及贯穿整组教学过程始终的两项辅助活动:有导向的阅读实践活动、有指向的生活实践活动。

一、四个阶段的任务

1、做好教学准备。它包括教师的整体备课和学生的整体预习两个方面。“整体备课”是优化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重要前提。它要求教师从整体出发,围绕一个训练重点(读写例话),遵循一条训练主线(习作要求),来全面系统地研究教材,理解教材,处理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统筹安排教学任务(每篇课文教什么,怎样教;每一课时教什么,怎样教),设计读写训练序列,安排综合训练和两个活动计划等。整体备课可采用表格式,先由教师个人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按要求认真填写,然后以教研组为单位集体研讨,互相取长补短,以求得教师对全组教学的整体把握。

“整体预习”就是在单元教学之前,指导学生以全组教学目标为依据,以“导读”提示为线索,来感知教材内容、训练重点、习作要求和基础知识,确定自己的学习方法。主要目的是运用目标定向,激发学习动机。预习的方法可采用分组讨论式、提纲导学式、逆向通读式、列表分析式等。

2、引导学习研讨。引导学习研讨就是以训练重点为主线,以每单元的4篇课文为载体,通过6-10个课时及相关课型和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情感体验启迪,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它是单元教学的重点所在,包括研读训练、自读训练、读写结合三种基本课型。

3、指导综合实践。综合实践是以巩固深化基础训练和读写例话的学习为重点,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完善知识结构,将基础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为目的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引导学习研讨的延伸和拓展。包括积累运用、综合复习、习作指导三种基本课型。

4、组织反馈评价。这是在综合实践的基础上,对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检测,反馈教学信息,总结学习得失,及时查漏补缺,实现段段清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包括达标测试、习作评改、矫正补偿三种基本课型和教师的教学活动总结。

二、十种课型的操作

1、整体预习课。其主要任务是以单元教学目标为依据,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教材,进行目标定向,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调动学习的情感前提。课堂结构一般为:谈话激情导入——学习目标定向--独立阅读预习——小组交流研讨——教师概括总结。一般为1课时。

2、研读训练课。此课型一般用于每单元的精读课文教学。教师运用导学式,指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读、思、划、批、议”来领会课文的内容,学习读书的方法,接受语言文字训练。基本课堂结构为:激情导入,学习目标——边读边想,抓住中心——分析条理,学习表达——质疑研讨,课堂总结。

3、自读训练课。此课型一般用于略读课文的教学。其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学的机会,使之能将在研读训练课上获得的读书方法运用于学习实践之中,以增强独立自学的能力。基本课堂结构为:研读阅读提示,明确读书方法、要求和目标——自读自悟自得,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基础知识和技能——交流畅谈收获,师生多方互动,反馈学习信息,整合拓展问题。

4、读写结合课。读写结合课是围绕训练重点和习作要求,凭借课文的个性特点,抽取读写规律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大作文部件训练的一种课型。基本课堂结构为:复习导入(激情谈话,整体读课文,回顾写作特点)——训练指导(提取结合点,领悟特点方法,指导方法应用)——结合训练(提出任务,讨论方法,交流收获)--课堂总结(学习方法)。一般1课时,安排在各类课文的学习之后。

5、基础训练课。基础训练课是以阅读训练为主要内容,同时指导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的基础知识(拼音、字、词、句、点等)进行拓展性复习巩固训练的一种课型。教学时间为2-3课时(包括1节写字课)。基本课堂结构为:谈话导入——回顾旧知——巩固练习——矫正点拨——课堂总结。

6、综合复习课。综合复习课的目的在于强化读写知识训练,帮助学生完善已有知识结构,指导学生将读写知识转化为技能。教学时间一般为1-2课时。基本课堂结构为:激情导入 ——综合复习(整体切入,课例剖析,发现规律)——对应练习(自学例话,记忆图表,拓展尝试)——课堂总结。

7、习作训练课。习作训练课是以指导学生将掌握的读写技能在习作实践中加以运用的一种课型。一般为2课时。基本课堂结构为:明要求,拟题目——定中心,选材料——列提纲,打草稿——互交流,师点拨——自修改,誊清文。

8、达标测试课。达标测试课是用于检测学生达成训练目标情况,做到段段清的专用课。一般为1课时。

9、习作评改课。习作评改课是继习作训练之后,在对学生已完成的习作进行批改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评析和修改指导的一种课型。一般为1课时。基本课堂结构为:总结导入——举例评讲——矫正修改——交流赏析——课堂总结。

10、矫正补偿课。矫正补偿课是在习作训练和达标检测试之后,安排的总结学习得失,矫正存在问题,消除知识缺陷,给学生创造再次学习的机会,以达到相对平行,同时为后继学习鼓劲加油的一种特定课型。一般为1课时。基本课堂结构为:总结评价——矫正补偿——强化训练——平行测试——课堂总结。

三、“两项活动”的配合

1、有导向的阅读积累活动。阅读一是为了巩固课内学到的读书方法;二是为了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言材料。“有导向”是说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和明确的要求下进行的,即尽可能地围绕着本组的训练重点来阅读和积累,以增强对应性和实效性。首先,教师要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诸如内容、范围、方法、任务等;其次,要采用一定的阅读组织形式,像小组讨论式、提纲导读式、自由品读式等;第三,不动笔墨不读书,每周要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或积累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或摘抄好的开头、结尾、具体描写、抒情议论等片断,或记下自己的读书感想等;四是对这种课外阅读积累活动要定期进行总结评价,以不断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确保活动的有效性。

2、有指向的生活实践活动。生活实践活动是为了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习作素材。所谓“有指向”,就是组织活动要以习作要求为中心,通过对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设计、组织和安排来创设客观的生活情景。活动的内容及方式要根据训练组的习作要求而定。如四年级第第一单元的作文是要记暑假里的一件事,第二单元写“我敬佩的一个人”,均可采用回忆讨论式或参观访问式等。第三单元的习作是要“写一种小动物(或植物),抓住特点、写出对它的喜爱之情”。就可以安排一个参观养鸡场的活动,带领学生去看鸡、访鸡、说鸡、画鸡,使学生对小鸡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同时,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实践活动既可以班为单位,也可以小组为单位,还可按要求学生单独去做。

实践证明,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机运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对教学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控制,从而可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这是因为:

第一,该研究建立了语文整体教学思想,所有教学活动都围绕整体主线展开进行,而且环环相扣,内在联系紧密,形成了一个可控的有机整体——新的教学常规,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和管理效益。

第二,该研究整合一切现代语文教学新思想、新策略,坚持学生为主体,教 /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思想,并提出了“好的阅读教学就是一堂阅读实践课”的教学主张,始终把学生推在学习活动的最前沿,鼓励他们学习提出有价值、有创新、有实效性的问题,让他们自主地去探究、研讨、悟得。倡导读书的多样性,要求层层推进,注重实效。

第三,该研究注重学习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既强调要从生活中吸收大量的信息、资料,加入到课堂教学中,又要求始终围绕着教学主线,展开一切教学活动来积累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突出了重点,分散了难点,有的放矢。

第四,该研究引导教师“退居二线”,成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指挥者,疑难问题的启发者、点拨者、讨论者,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减少向学生提出问题,主要提出学习要求,突出了教师整体把握、全面驾驭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促进了教师思想的转变和能力的提高。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年开工致辞下一篇:4月大学生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