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环节教学模式范文

2022-06-21

第一篇:六环节教学模式范文

六年级语文“六环节”教学模式

“六环节”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六年级

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尝试,又经过反复的讨论研究,我们确定了六年级“六环节”的教学模式。

“导、读、问、讲、练、测”是“六环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它肯定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把它放在与教师平等的地位上,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为核心,通过激发学生内在驱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获得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发展能力的愉悦,从而促使学生精神境界、个体品德、语文水准得到完整的提升。

第一步,导,就是导入新课。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的具体内容,巧妙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因为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步,读,就是学生自主阅读。即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这一步,引导学生学会自学,走进文本,因为教材所选编的都是些语言运用的典型,学生只有直接去读文本,才能品其美,实现与文本的平等对话交流,最终超越文本,走向学习语言的更广阔天地。学生只有与文本亲密接触,才能了解其内容,才会有新的发现,从而促使学生去探求新知。

第三步,问,就是相互问答。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间的问答,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良好作用。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给学生积极创造相互对答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发表个人见解,使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活动。

第四步,讲,就是教师讲解。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学生疑难问题,教师因地制宜,酌情讲解,直到学生完全理解为止。

第五步,练,就是练习。为了巩固当堂学习内容,教师要恰当地设计一些精巧习题,进行知识拓展,让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得到一定的熏陶。

第六步,测,就是当堂达标。根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的重难点,设计恰当的能照顾到各个学生层面的达标检测题,当堂达标测试,力争学生的学习达标率达到95%以上。

总之,采用“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争取让“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完善,使教学成绩有一个更大的飞跃。

“六环节”课堂教学法

从信息论的观点看,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接受信息,经过信息处理加工之后输出信息,再通过信息反馈,看信息掌握得怎么样,并对差错进行纠正的全过程。具体包括信息吸收、输出、反愧评价、校正差错等环节。传统教法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教学过程中只有吸收和输出信息,而没有反馈和评价信息,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从1992年起,我进行了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实验,设计并实施了“六环节课堂教学法”,即每篇课文的教学可分为六个环节,诱导激发—自学质疑—释疑答难—教读课文—综合训练—归纳总结。

(1)诱导激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就能主动地把认识指向和集中于学习的对象。

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各篇课文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导放方法,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和欲望。通常有:设疑导入法、迹语导入法、名言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悬念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等等。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一篇侧重介绍科学整理的说明文,语言平实,内容深奥,学生一般对学习此文兴趣不大。导入新课时,我抓住出示课题这一良机来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课题后,我播放了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播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录音,同学在欣赏歌曲中获得了美的享受,同时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增强了阅读说明文的欲望,引起了探究本文的兴趣。

同学们一旦经过努力有所收获,就会感觉良好,产生再试一试的要求。教师抓住这种欲罢不能的企盼,给予满足,让其表现,就能持续不断地增加兴趣,使语文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2)自学质疑

每学习一篇课文,先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学。教师稍作简要的提示,交待课文的学习重点,提出预习思考题,介绍自学的具体方法,要求并鼓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然后让学生读课文,查字典、词典、自己注音释词、分段、思考、圈点批注等,使学生通过自读初步了解全文内容,并能口头或书面提出疑难问题。

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学,这是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这个环节,学生就会处于被动听讲的地位;有了这个环节,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学生怎样学习语文及了解学生学习中的疑难之处。以便对学生作具体的指导,又能从学生的质中得到启发,从而验证教学设计的焉误并及时加以调整。自学质疑这一环节不仅为教读课文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养成了学生集中注意力,自己动脑、动手、动笔读书的良好习惯,使他们爱步形成自学能力。

自学虽然是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的实践活动,但也应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主要用“三问读书法”指导学生阅读,这就是:①写什么?②怎么写?③为什么这样写?

(3)释疑答难

对学生的自学情况必须检查,及时反溃否则,学生无法判断正误,不仅知识难以准确化,而且也会挫伤学生自学的积极性。释疑答难这一环节是教师检查自学和吸收反馈的过程,也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好机会。

注音、释词等一般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对于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的疑难问题,教师也并不是有问必答,有的作出明确解释,有的只提供解答的线索,让学生独立思考,寻找答案,有的让学生讨论切磋,统一认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是随问随答,而是将问题纳入自己的教学程序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全体同学共同研究解决。如学生在自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提出,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作者为什么要用《我的叔叔于勒》做题目?这些问题正是教学本文的难点所在,是教师打算在教读课文时解决的,当时我暂不给予答复,在教读课文时才加以研讨、分析。这样,教师可以有的放矢,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使学

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加深。

(4)教读课文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他还说:“教课之本旨并非教讲一篇课文与学生听,而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此课文,从而使学生自观其它类似文章。”在教读课文这一环节中,教师根据课文的特点、教学目的的要求,有所侧重地讲解一两个问题或分析一两个段落、层次,让学生每课都有收获。教读要起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让学生从中学会读书的方法。这一环节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不断向知识的深度广度进行探索。我们认为,教师的讲解分析应点到即止,切忌条分缕析,更不能越俎代疱,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练。

例如,《反对自由主义》一文,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我从本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行文思路入手来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顺利地突破了前一个重点。在学习另外的议论文时,则让学生根据议论文的这一结构特点去理清文章的结构。这样,即使学生掌握了划分议论文结构的方法和能力,又避免了教学上的千篇一律,面面俱到。

(5)综合训练

综合训练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知识具体化,形成新的技能,促进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发展的环节。教读课文以后,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作围绕教读内容精心设计的读写听说的训练。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在教学主要应该抓好两件事:一是应讲清基本概念,二是要精心地安排练习。实践证明,语文教学的成败取决于学生的“练”,而不取决于教师的“讲”。所以,教学中我把主要精力用在组织学生大练语言基本功上,以达到逐步提高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目的。

练习的主要类型有:巩固性练习、运用性练习、评价性练习、辨析练习等。例如,教读《我的叔叔于勒》后,我除了让学生做课后的部分练习外,还增补了下面的练习:

1、口头作文。以《如此骨肉情》为题评菲利普或菲利普太太的思维性格。

2、摘录小说中描写自然环境的两个句子,指出其作用。

3、下边一段描写,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活动?

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4、作者在小说结尾处,安排了一个“十个铜子”小费的细节,这是否多余?围绕着十个铜子,几个人物作了怎样的表演?指出这个细节的作用。

这些练习,巩固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写作特点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

此外,还结合课文教学进行仿写、改写、续写、缩写、扩写等形式的写作训练。这种训练不仅有助于学生消化课文,而且又是一种很好的“供材料作文”。写作训练一般安排在课内完成。作文评改采取教师重点批改、学生自改、互改、集体评议等方式进行。

(6)归纳总结

这是指导学生巩固学习效果的一环。可以让学生对照学生目标,看看哪些目标达到了,哪些目标尚未达到;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所学得进行归纳、总结、深化和提高,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应当指出的是,上述六个环节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前后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六环节

课堂教学法”在组织教学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教材实际加以变化。有的课文可自学为主,有的课文可教读为主,有的课文可以练代教,总之要因文而异,灵活运用。

初中语文六环节教学法探讨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语文教师针对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六方面的尝试,其具体的做法是变原来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引入新课、讲授知识、课堂小结、巩固练习)为创景设问,出示目标;学生自学,个体探究;小组互学,合作探究;教师导学,交流探究;当堂训练,检测反馈;学生总结,评议回味的“六环节教学法”。教学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面向全体。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中心,以提高课堂的最大实效性,达到教学目的,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出发点,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中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以学论教的原则。[1]其具体操作如下。

一、创景设问,出示目标1.教师首先通过各种手段创设情景,我们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要求能根据课文类型、内容,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创设一种情景,或以游戏、学生表演、故事、音乐开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教师或师生共同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做到心中有数。在“创景设问”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这样一些做法:⑴运用成语,进行创景设问

第二篇:六环节教学模式

“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素质教育的根本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素质教育首先应当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江总书记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我校自九九年冬开展“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人才”的课题研究以来,经过全体实验教师两年多的探索、实践、提炼、修正、完善,构建了“激趣导向、自学生疑、讨论内化、点拨精讲、评价矫正、拓展深化”的“六环节”创新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对深化我校实验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质量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理论依据

教学模式是客观存在的,每个教师在教学中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某一模式教学,而不同的教学理论,将构建不同的教学模式。“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指示为指针,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在创新学习“四为主”理论指导下,以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为基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切入点,构建的旨在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结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开拓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是总课题组“四导”教学模式的变式,是创新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其主要理论要点如下:

1、现代教育哲学研究表明:创新是人的本性,与生俱来。德国心理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认为:“人只有在创造文化的活动中,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也只有在文化活动中,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真正的人性无非就是人的无限的创造活动。”所以培养和发展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人类社会实践的最高境界,也是教育的最高目标。

2、教育的目的是面向未来,是为推动未来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传承——接受”式的教育已无法完全适应时代要求,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的产生。创新是实现这一教育功能转变的根本途径。

3、创新学习理论认为:创新学习对中学生来说,有别于科学家、发明家、文学艺术家的发明创造,培养学生不拘泥、不守旧、不盲崇、敢质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创新学习的根本所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认识,而不只是重视知识的结果。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去感受和领悟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在知识的摄取、同化、顺应和整合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学会创新。凸现学生自学、探究、创新的智慧和能力。

4、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根据教与学的这一最新理论,模式把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需要与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思考的方法,作为优化课堂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和关键环节,变被动的、单一的学习为主动的、积极的、创新的学习,实现从“学会”到“会学”,再到“创造性学习”的转变,实现学习方式的最优化。

二、操作阐释

1、激趣导向。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和动力,对创造力的形成有启动、导向功能。充分挖掘教材的创新因素,精心设计创新的问题情景,寓教学目标和研究问题于引人入胜的情景、幽默风趣的导语、悬念丛生的问题、直观形象的模型、承上启下的思考、新颖奇妙的实验之中,让学生在民主、和谐、乐学的气氛中,敞开思维大门,走进问题情景,处于跃跃欲试的强烈问题意识状态中。为自学、质疑、探究营造积极的心理准备。

2、自学生疑。自学是创新学习的基础,是质疑求知的基本途径。学生根据教师展示的问题情景或导学提纲,阅读教材、理解知识、思考问题、发现疑难,在原有信息与探究内容的相互作用中促成知识的同化,顺应和重组,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在疑难困惑中产生质疑,在矛盾冲突中提出问题,在探索研究中升华兴趣,为讨论内化,合作交流创造积极的条件。

3、讨论内化。古希腊哲学家昆体良认为“大家一起学习,可以相互激励,促进学习”。讨论内化是本模式的关键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自学中提出的问题,产生的困惑,精心筛选带有普遍性、反映重难点、启迪学生思维、具有创新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悟出新知,在争辩中闪现创新,在解疑中提升能力,达到训练思维、阐述观点、内化能力、融洽感情、活跃主体的目的。

4、点拨精讲。教师的点拨,不仅可以释疑,而且可以启智。是理解知识、扩大视野、形成方法、实现创新的保证。教师应该高屋建瓴,因势利导,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中的疑难点,理解知识的关键点,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及新知识的生长点,精心设计,精讲精析。把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易错处,思维阻塞处,新旧知识连接的断线处讲深讲透,让学生产生“顿悟”、“豁然开朗”的感觉,达到“画龙点睛”、“更上一层楼”的目的,构建清晰、完整、系统的认知结构,为迁移应用、拓展创新奠基铺路。

5、评价矫正。积极的评价导向,不仅可以有效地检测学习效果,而且对升华学生的兴趣,强化创新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在教学中,要注意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并给予即时的鼓励和肯定,同时结合知识的重难点、学生易错处,设计小巧灵活、层次分明、思维开阔、寓知识检测、方法训练和能力形成于一体的开放性练习题。多层次、全方位反馈学习效果。对知识的遗漏或错误给以及时的补救和矫正。

6、拓展深化。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知识只有应用于实践后才成为活的有价值的知识。教学中,应充分应用迁移发散规律,延伸教学空间,借助想象、类比、迁移、发散等多种手段,组织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研究社会生活的突出问题,工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现代科技的前沿问题,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拓展创新领域,开阔创新思路,培养创新能力。

第三篇:教学“六环节”要求

(一)、备课

1、钻研教材,吃透课标,明确方向,把握重点。

2、采用问题导学式备课。导案、学案要分家.同时,导案的设计要重在于学习方法的指导,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学生生成性问题的预设。学案要有一定的导向性,是学生完成学业的载体,不能习题化。

3、学习目标的制定不宜太多,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

(二)、上课

1、预备铃后,教师到教室,做好上课准备,其他课时,铃声落之前必须到教室。

2、严禁无准备上课,随意停课。严禁课上吸烟,接听电话。课前把手机调到振动状态。

3、教学语言规范,能用普通话,做到准确、精炼、深入浅出,具有科学性、启发性、逻辑性、趣味性,语调语速有利于调动和活跃学生的思维。

4、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落实展开,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

5、激发学生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

6、教学重难点突出,方法适当。

7、板书设计合理,出示实时,字迹工整,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8、电化教学要合理,当用则用,不搞形式。

(三)、课后辅导

1、利用早到校时间、课余时间,教师进班,进行优生培养或对有困难学生的帮助,每天早到校时间为:上午7:40,下午2:50.(随作息时间改动)

2、注意学科配套,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拓展、延伸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四)、作业布置与处理

1、学生书写认真,字迹工整,格式规范。

2、作业题型,内容和形式有一定的梯度,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巩固延伸。

3、作业量要适度,各科间要做到协调。

4、教师批改要及时,认真仔细,做到课课有作业,不得出现误批、漏批现象。

(五)、课后反思

1、每份教案都有教后反思。

2、教后反思以记录教学得失为基础,同时要分析成败的原因,最后要提出改进教学思路或改进教学的具体方案。

(六)、复习与检查

1、每节课要有当堂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2、同年级同科根据学生情况拟定检测试题。

3、教师要认真批阅试卷,搞好教情学情分析。

第四篇:六环节教学模式解读

英言中心校

“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一、“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

“六环节”是指课堂教学中的六个基本环节:

1、示标。

2、自学。

3、展示。

4、释疑。

5、检测。

6、小结。

它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的“双主体”作用,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师生双赢而实践探索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体验、自我发现、自我释疑;更倡导教师以“伴游”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去学习、探索、体验、发现、释疑。是师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享成功、共同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途径。

它立足于“伴”和“学”。 所谓“伴”,就是指教师的角色是“伴游”而不是“导游”。“导游”是你“导”我“游”;你“行”我“随”;你“讲”我“听”,在主导的过程中,使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与释放。“伴游”是为了共同的 “胜景”而同进共享,是在互帮互助中学习、探索、奋进。在双主体的协作中,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与释放。所谓“学”,就是指师生共同发现问题、共同分析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不仅指知识问题、方法问题,而且指情感问题、价值观问题。

二、“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1、示标。 以课标为目标,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为阵地,以师生为主体,共同制定课堂“四基”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学习目标,共同拟定过程与方法目标,共同感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它倡导国家课程校本化、对国家课程进行拓展、扩充、延伸;它关注四种能力的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要求有明确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使师生一看便明、一望便知;具体表述时要明确、具体、清楚,可用“请识记”、“请说出”、“请应用”、“请默写”等可测的明确用语。

2、自学。

自学内容,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可以是教材上的内容,也可以是师生搜集的内容。

自学方式,解决如何学的问题。可看、可读、可记、可查、可画、可诵、可做等。

自学时间,解决学习速度的问题。让学生养成“课堂就是考场,考场就是战场”分秒必争的习惯。

它倡导概念问题化、问题生活化、生活情景化。

3、展示。

展示就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自学的过程、方法、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向老师、同学展现。它倡导讲演、版演、表演等多种形式,它希望真诚、暴露更希望耐心、包容。

4、释疑。

此环节是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它倡导“引而不发”、“点而不破”,它主张在“自省自悟”的前提下“兵教兵”“师教生”,反对“开门见山”一语道破。它强调精点而不是精讲,点规律、点本质、点联系,使学习者在思考中获得“茅塞顿开”“柳暗花明”的一种感觉一种享受。它需要教师不仅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有高效的策略。

5、检测。

它倡导生活化、情景化、阶梯化、螺旋式习题,反对并列式堆放式习题,使学生能够步步为营渐入佳境。它主张检测就是考试,强调时效与规范,反对放任自流、没有时间限制、相互参照的假检测。

6、小结。

它倡导不仅要结知识点、结知识体系、结知识网络而且要结过程、结方法、结感受。它希望小结内容不仅要生生交流、生生借鉴、生生补充、而且要师生交流、师生借鉴、师生补充,从而实现共识、共享、共进。它更希望下课不是问题的终结而是问题的生成,希望学生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探索欲望。

三、“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使用方法。

“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是我中心校为教师提供的一个参考模式,是一个基本框架。在具体运用中要科学地理解其内涵,与学科结合、与课型结合、与现代媒体技术结合,创新应用。

第五篇:六环节自主教学模式感悟

数学导学案

“六环节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感悟

魏艳玉

(安定区永定路小学 甘肃定西 743000)

摘要:随着高效课堂推行,各种教学模式不断推陈出新。本文主要针对数学导学案“六环节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个人感悟。

关键词:六环节;教学模式;体会

“六环节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出示目标,明确任务——合作预习,问题导向——生问师答,定向释疑——盘点收获,拓展提升——强化训练,当堂达标——小组评价,师生反思”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使教学过程由“教”变为“导”,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而且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化。

感悟一:出示目标,明确任务——学生有备而学。

数学课的引入我们用实际问题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也可以用知识间的类比或用一些计算题引入新课。抓住数学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激发学生迫切要求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出示目标,让学生明确任务。根据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简要复习已有知识,抓住数学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迫切要求进一步学习的热情,以吸引学生高度注意。接着给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齐读目标或默记目标,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心中有数。

感悟二:合作预习,问题导向——简化知识结构。

“合作预习,问题导向”这一环节是在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的基础上,

对于课前预习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并提出一个有深度的问题。

<一>、编制预习问题:预习问题的编制必须涉及本节课所有重点,可以以填空、选择、叙述、计算等各种形式出现,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做好新旧知识之间的的衔接,搭建起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桥梁。

2、预习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采用编制错例法。在学生预习新课时,有好多内容学生往往感觉到会,却做不对。对这种“会而不对”的内容,教师可以以学生的身份编制错例:某某同学在解答某某问题时,是这样进行解答的……他的解答正确吗?有什么错误?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这种错误?这种做法来源于学生,又返回到学生中间,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课前自主预习:将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先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对有疑点的地方作一标记,为合作预习作好准备。

<三>、合作预习:合作预习是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是组员将自己在预习中的疑点提出来,组长对组员所存在的问题整理后,开始帮助组员解决这些问题。另外,因为合作预习时间毕竟有限,而我们的小组都是4人一组,在每组中应有正副组长,如果课前预习存在问题少,那么就由正组长组织小组共同学习,如果问题较多,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不完,组长就应将问题整理后,将小组按所提问题分为两块,一块由正组长负责解决,另一块由副组长负责解决,这样既节约时间,又可提高效率,真正起到兵教兵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迅速发现各组学生普遍存在的疑点和难点,这样在检测时哪些内容应该强调,教师会心知肚明。

<四>、检测预习效果:教师通过对合作预习的巡视,对简单问题只作检测,而对学生普遍存在的疑点和难点,一定要多加强调,可突破难点。

<五>、引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质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刚才的合作学习,对所研究的这些问题还存在哪些疑惑。在数学中,课本上往往会给出结论,而对结论并不作证明,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的探究过程和体验获取知识的喜悦。依据这个法则,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想象,提出问题。

感悟三:生问师答,定向释疑——紧扣课标,重点指引。

数学由于前后知识联系紧密,难易程度也不一样,根据我的实践,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不能一问一答,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知识的生成过程来解决。我的做法是: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根据前后知识的联系,有层次地列出来,对每一问题让其他组的同学先解决,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精讲。

数学课中前后知识的生成不是很明显,因此,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一问一答,解决的办法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组交换解决。还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剖析解题思路,完善规范解题步骤。点拨每一解题步骤应注意的问题,达到知识与方法的升华。

感悟四:盘点收获,拓展提升——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小结,整理本节课所学概念、定理、性质及应注意的问题,总结解题方法与规律。教师适时强调重点,对解题策略、思想方法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对运算过程进行概括。

感悟五:强化训练,当堂达标——重视学法,培养能力。

用有针对性的、典型的题目进行检测,对典型例题进行变式训练,延伸拓展,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概念、公式、性质应用,解题过程中强化解题方法,规范解题步骤。

感悟六:小组评价,师生反思——吾日三省吾身

学生反思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掌握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还未掌握,学到了哪些学习方法等,学生总结到位的,说的好的教师给口头表扬,学

生总结出来的易错点,教师让学生记在错题本上,便于以后复习。

由于我在教学中能注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多听、多问、多说、多思、大胆质疑、人人参与讨论,把课堂教学转化为老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的平台,把培养学生“会学”的任务落实到教学过程,使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亮剑精神读后感范文下一篇:离婚协议书婚前范文

热门文章

环节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