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电视新闻传播论文

2022-04-10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新媒体视域下电视新闻传播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在新媒体行业的冲击之下,时政新闻的传播受到了极大挑战,因此,结合当前融媒体背景,加强对于时政新闻创新发展的研究成为当务之急。基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融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面临的挑战,结合当前我国新媒体行业特点,以及时政新闻发展需求,针对新时期背景下时政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最后总结提出了有效应对策略,以期能够为新闻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新媒体视域下电视新闻传播论文 篇1:

模式重构、跨界融合: “互联网+”驱动下广电全媒体转型研究

【摘要】 当前,自媒体、短视频等平台的传播影响力不断提升,严重挤压了广电的生存空间。因此,推动广电媒体立足自身优势,向全媒体转型势在必行。但广电媒体受运营能力不足、转型意识不强等问题影响,在全媒体转型进程中,陷入了“自建平台”与“借船出海”的现实困局。因此,广电想要适应新的媒体环境,需要践行“互联网+”思维,坚持从传媒技术、优质内容多个领域与新媒体平台深度融合,助力广电全媒体转型升级。本文以广电全媒体转型的困境与机遇为研究基础,系统化论述了“互联网+”驱动下广电全媒体转型路径。

【关键词】 模式重构;跨界融合;“互联网+”;广电;全媒体

通过对当前广电全媒体转型经验、成效进行细化研究,可以看到基于“互联网+”的新兴媒体的舆论影响力、传播效力已远超传统媒体,传统广电媒体呈现出发展滞缓的衰退趋势。为此,广电媒体想要继续保持应有的影响力,应积极向全媒体转型。

一、广电全媒体转型的困境与机遇

在“互联网+”传播环境下,广電媒体面临资源整合、人才技术等多元困境。为有效应对全媒体转型形势,需要广电重构运行模式,整合优势传媒资源,搭建全媒体平台,做强做大发展主业,拓宽广电媒体发展空间。

(一)广电全媒体转型的多元困境

在新的传播环境下,广电媒体向全媒体转型面临多元困境,具体表现为:第一,媒体资源整合难度较大,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成为制约广电全媒体发展的瓶颈。目前多数广电媒体缺乏良好的媒体融合思维,很难真正、有效整合各类媒体资源,直接影响了全媒体转型。因此,广电想要实现全媒体转型,需要高度整合新旧媒体资源,通过优化传播流程、重塑信息加工及生产体系,解决资源整合利用困境。第二,广电新媒体业务起步较晚,全媒体建设滞后,影响广电全媒体的品牌力和影响力。尽管当前广电积极推进全媒体建设,但与主要短视频、新媒体平台相比,广电新媒体的影响力与品牌力明显不足[1]。第三,广电媒体缺少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的专项人才。现阶段,广电媒体缺少熟练掌握和适应新媒体语言与技术的专项人才,成为影响广电全媒体转型的重要“短板”。

(二)广电全媒体转型的良好机遇

广电媒体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内容生产加工、信息传播经验,为全媒体转型提供了良好支持。其一,广电媒体具有良好的内容优势。相对于新媒体平台、短视频平台而言,广电媒体通过继续发挥内容优势,积极向短视频、自媒体和移动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延伸,有效助力传统广电与新兴媒体实现深度融合。第二,广电媒体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广电媒体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凭借优质内容、规范的媒体运营体系和良好的权威性,获得了相对稳固的受众群体,尤其是多数广电媒体具备与受众高效互动的经验,能够有效调动受众参与平台互动。第三,广电媒体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应对体系。在“互联网+”驱动下,自媒体、短视频技术实现成熟发展,广电媒体通过聚焦媒体传播格局与舆论生态环境的深度变化,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制定围绕受众需求、阅读习惯,推进“融合驱动”的发展模式,构建以优质内容为基础,以智慧技术为支持,以深度融合为特征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实现传统广电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2]。

二、“互联网+”驱动下广电全媒体转型路径

当前,向全媒体方向发展已成为驱动广电媒体智慧、立体升级的重要选择。为此,传统广电要集中释放全媒体转型潜能,通过对各类传播渠道、平台进行合理分工,提高广电媒体的信息策划能力,强化新闻信息资源共享意识和多渠道传播理念,拓宽媒体服务空间,搭建“一站式”的全媒体平台,适应“互联网+”环境下的多元传播要求。

(一)践行模式重构思维,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

面对“互联网+”的全新传播环境,广电媒体要重构媒体融合思维,通过构建新旧媒体“深度合一”的传播格局,及时引入搜索引擎、移动直播和视频媒体等优势技术,积极发展新的媒体业务,提升广电媒体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水平,拓宽广电媒体的生存空间。其一,要坚持践行“移动优先”的发展战略。广电要积极整合移动APP客户端、微信、微博等各类平台资源,并尝试用“短视频+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合理使用新媒体语言,使广电媒体继续抢占主流舆论阵地。其二,要坚持实施“科技支撑”的发展理念。广电媒体要充分把握5G、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科技优势,加快智慧创新与立体升级进程。通过发挥智慧科技的技术优势,提高传播内容的清晰度、观赏效果,为大众提供优质便捷、内容丰富的媒体内容[3]。

(二)立足精品意识,打造优质全媒体内容

在“互联网+”驱动下,媒体传播格局出现了巨大变化。在推进传统广电向全媒体转型进程中,优质内容资源成为决定转型成功的关键因素。首先,广电媒体要适应新的传播趋势,生产、制作更优质的“全媒体”新闻内容。广电向全媒体平台转型进程中,要打破传统传播思维,创作出符合不同媒体平台传播规律的作品,继续深挖在内容制作领域的经验优势,持续做强、做大优质内容,全面提升广电传播的品牌力和影响力,适应全媒体竞争环境。其次,广电媒体要用“全媒体”思维对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采集及制作流程进行改造,通过选择高质量、新鲜度的新闻线索,优化信息采编流程,提高优质新闻信息的共享度,确保传播信息的实效性与时效性[4]。最后,广电媒体要继续保持自身优势,以“深度报道”彰显媒体优势。为有效应对新媒体平台的复杂冲击,广电媒体要精选节目内容,多角度、深层次解读热点及焦点事件,深度解读媒体传播信息的内容,精准表达舆论观点及新闻信息,提升广电媒体的传播影响力。

(三)聚焦读者需求,培育全媒体转型新动能

在数字阅读环境下,大众倾向于使用移动媒介来获取阅读信息,互联网不仅成为新的信息传播途径,也成为新环境下的信息生产、加工及传播方式,尤其在碎片化、情景化的阅读场景下,新闻信息传播与大众社交、娱乐活动相融合,形成了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因此,关注读者的全新阅读需求,引导用户参与传播体系,就成为广电媒体转型升级的新诉求。

第一,在全媒体环境下,面对质量层次不一的海量信息,广电媒体要塑造强有力的“受众本位”意识,通过深化新闻主题,突出新闻信息背景,深度解读信息内容,推进新闻信息“本土化”,再结合必要的评论和观点引导,对传播信息进行深度报道和全方位解读。

第二,广电媒体要积极践行“新闻+”理念,为受众提供更加充分、全面的新闻报道内容。通过积极诠释“服务意识”,利用个性化推荐、融合搜索等多种技术对不同类型受众群体的阅读诉求进行合理分解,采取差异化的传播策略,合理分配新闻报道、社会服务和知識推介等不同信息的传播报道比例,满足大众个性化的阅读需求。

第三,要深化用户参与意识,突出用户服务功能。通过发挥H5技术、UGC技术,引导受众参与广电媒体信息报道,增强用户的参与体验。广电要坚持从传统、简单的用户互动参与向内容补充、增值服务等多功能服务形态升级,通过为用户提供广阔、自由的表达空间,深度诠释“互联网”思维。

(四)积极尝试跨界融合,大力发展“媒体+”新产业

在新媒体环境下,广电媒体的市场竞争力不断衰落,尤其是媒体盈利来源过于单一,直接冲击了传统广电的生存空间。因此,广电媒体想要成功转型为全媒体,需要依托自身优势,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同时,广电媒体要结合实际,尝试跨界融合,发展“媒体+”新产业,拓宽生存空间。其一,要持续做大、做强优势传统产业,挖掘利润“增益点”。要继续深挖广告经营、内容制作等传统优势产业,通过进行企业化、现代化改造,挖掘广电潜在收益,实现规模升级、效益倍增的理想成效。其二,要尝试创新经营理念,构建多元化的商业模式。通过将媒体传播与增值服务深度融合,搭建“智媒体”平台,开发购物电商、知识付费和生活服务等多种盈利项目,助力广电媒体突破发展困局。其三,要继续发挥广电媒体的“信息平台”优势,积极向网上党建、电商平台和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发展延伸,通过整合医疗、教育、文化旅游和日常生活等多种便民资源,为大众提供全方位、多业态的生活服务[5]。要强化为民服务、便捷服务的理念,通过打造优质作品IP,提高广电媒体的“造血”能力,实现广电媒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三、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各类媒体的“间隙”逐渐缩小,不同媒体终端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广电媒体想要提升影响力,需要适应大众数字化、移动化阅读趋势,通过发挥智慧技术优势,充分了解、科学研判大众的阅读习惯,积极创新传播形态,优化传播内容,通过开展“跨媒体”合作,实现多元媒体深度融合,形成全媒体合作矩阵,提高传播内容与受众需求的匹配度,继续保持广电媒体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周逵.生态与心态:中国广电新媒体平台建设与发展之困——基于对25位省级广电新媒体负责人的访谈[J].新闻记者,2017,(03):43-51.

[2]李静,黄启明.地方广电媒体“中央厨房”建设模式探析——以深圳广电集团2016年全国“双创周”报道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01):15-17.

[3]许宵鹏.全媒体时代大型电视新闻行动的探索——以江苏广电总台“潮起扬子江”为例[J].电视研究,2019,(06):64-66.

[4]张志安,李宜乔.公共传播领域中的媒体协同发展——论大众化媒体、专业性媒体与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J].新闻与写作,2019,(08):20-25.

[5]许可,梁刚建.“四全媒体”视域下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创新路径[J].传媒,2020,(17):69-72.

作者简介:

文馨以,女,韩国庆熙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湖南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方向:人机互动,传播心理学。

作者:文馨以

新媒体视域下电视新闻传播论文 篇2:

媒体融合视域下的时政新闻创新分析

【摘要】在新媒体行业的冲击之下,时政新闻的传播受到了极大挑战,因此,结合当前融媒体背景,加强对于时政新闻创新发展的研究成为当务之急。基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融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面临的挑战,结合当前我国新媒体行业特点,以及时政新闻发展需求,针对新时期背景下时政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最后总结提出了有效应对策略,以期能够为新闻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融媒体;时政新闻;创新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新媒体技术、软件等应运而生,也极大地带动了新闻传播行业,在此情况之下,传统时政新闻受到了极大地冲击,如何在保障时政新闻传播效果和社会作用的情况之下,提高人们关注度,成为当前时政新闻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议题。因此加强对于媒体融合视域下时政新闻的创新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1. 融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面临的挑战

时政新闻主要指的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者正在发生的事实报道,涉及党政、国家或者地区方针以及政策活动等,因此时政新闻往往与人民的实际生活以及切身利益有着紧密的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作为一种更为灵活、高效的信息传播形式异军突起,对时政新闻的传播以及发展产生了极大地影响和挑战。在传统主流媒体下的时政新闻具有一套固定的模式。而新媒体的发展,正与之相反,有着较高的灵活性和互动性,因此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极大地降低了人们对于传统媒体的关注度,自然也就影响了时政新闻的传播。在此情况之下,时政新闻急需创新转型,但是在融媒体环境之下,如何在保障时政新闻传播性的同时,避免其本身的社会作用以及自身特点被掩盖,成为了当前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2. 融媒体背景下时政新闻存在的问题

2.1 传播渠道单一

传播渠道单一,是当下时政新闻的主要问题。传统时政新闻传播的途径大多为电视、广播、报纸等。而在融媒体时代,人们工作生活的节奏,以及浏览信息的速度都在不断提高,相比之下,传统媒体所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人们更喜欢碎片化的、短时间的新媒体信息传播模式,因此,传统媒体单一的传播方式,使得时政新闻的关注度急剧下降。

2.2 缺乏高效互动

与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相比,新媒体的主要优势在于有着极强的互动性,而且这种互动性是多元化的、丰富的,不仅能够实现受众之间的互动,而且还能够实现受众与新闻发布者之间的有效互动,具有一定双向性。而时政新闻所在的传统媒体,其传播过程只是新闻发布者向受众的单向输出,不仅缺乏趣味性,而且新闻发布方也难以了解受众的实际需求,使得新闻传播受阻。

2.3 新闻形式陈旧

传统时政新闻的形式相对较为固定,虽然能够客观全面的将当下时政新闻信息准确的传达给观众,但是缺乏趣味性,而且很多时政新闻存在报道深度不足的情况,降低了观众对于时政新闻的兴趣和关注度。

3. 融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创新传播的有效策略

3.1 创新传播理念

这是一个依靠创新求生存的时代,时代在变,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来就没有不变的新媒体,广播出来后,相对于报纸,广播是新媒体;电视出来后,相对于广播,电视是新媒体;客户端、微博、微信出来后,相对于电视,客户端、微博、微信也是新媒体。这么多年,新闻宣传的平台一直在变,这么多平台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但大家一直都是同时存在。变是常态,要有能力顺应变化,以不变应万变。

创新传播理念是前提,适者生存,适者就是创新者。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内容为王,把握时度效,既要有铁的事实、好的道理,还得有耳目一新、引人入胜的表达,切实增强新闻舆论的吸引力、感染力。变化的是传播平台,不变的是需求、内容、价值、精神,传播的本质仍是讲好故事。无论是正面宣传,还是舆论监督报道,“客观、真实、全面”地报道事实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时政新闻是一座“金矿”,多数时政记者却只浮于表面,浅尝辄止。传统媒体的时政记者,有着新媒体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那就是在现场。新媒体的采编人员,无法跟传统媒体的记者一样,可以出现在所有重要的会议和领导活动现场。因此,只要操作得当,传统媒体的独家时政报道,依然会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层出不穷。

要转换视角、挖掘新闻点。重要活动、重要会议、重大决策包含着最重要的新闻、最集中的信息、最权威的声音。对此,时政记者绝不能仅仅是报道会议程序和领导讲话,而是要挖掘其中的新闻点,最主要的是换一种视角或者另外一种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

关注细节、以小见大。对时政新闻来说,除了领导活动报道和会议报道,还有一个重要的类别,就是主题报道,也就是常说的自上而下的“规定动作”。这类报道主题先行,往往通篇都是宏观层面的成果展示,在报道里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在新媒体语境下,“讲故事”才是最受欢迎的,有细节的报道才能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兴趣。

3.2 开拓传播渠道

在当前融媒体环境之下,除了传统媒体之外,各种新媒体平台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极大的关注度,基于新媒体平台的可移动性、传播的高效性、范围的广阔性,以及互动的全面性等特点,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时政新闻的传播效率,扩大传播范围,就需要积极应用新媒体平台,拓展多元化传播渠道,例如,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平台。

为迎合行业发展,以及时政新闻传播需求,当前我国大多数传统时政新闻节目已经在各大新媒体平台中建立了官方账号,实现时政新闻的多级传播。例如,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官方账号,将时政新闻以文字稿件的形式进行发布,推送给广大网友,还可以通过将电视时政新闻进行重新剪辑和编辑,形成新闻短视频,发布在视频网站当中,扩大时政新闻的传播范围。此外,还可以在地铁、公交车等公共场所中,进行时政新闻节目轮播。多元化的新闻传播渠道,能够进一步扩大受众面,以及传播范围,满足不同类型观众的实际需求,有助于新闻信息的进一步传播。

3.3 丰富互动形式

互动性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主要差异,虽然传统新闻媒体也会以短信、电话或者街头采访等方式与观众进行互动交流,但是存在较大的时间差,难以保障新闻信息的时效性,而实效性是新闻的主要特点以及要求。新媒体平台在互联网的帮助之下,有着极强的互动性以及时效性,在新闻发布的同时,观众不仅能够进行实时评论,还能够与新闻发布方以及其他受众进行即时讨论,不仅提高了时政新闻的讨论度和热度,同时,还能够帮助新闻发布方了解受众的实际感受以及对于新闻信息的观点和态度,有助于对新闻的形式以及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提高新闻质量。

例如,在国庆70年时,我国举办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并在电视、微博等多个媒体平台中共同进行直播,不仅使得居家人员能够在电视上观看阅兵典礼,而且也让很多外出的国民能够通过新媒体平台以及互联网观看到阅兵仪式。通过新媒体平台和互联网观看典礼的群众,还能够通过发送弹幕评论的方式,进行实时互动和评论。

3.4 创新新闻模式

在当前融媒体环境之下,受到互联网以及新媒体的影响,观众的兴趣和口味都发生了一定变化,传统单一的时政新闻模式难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兴趣,这就要求时政新闻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新闻模式,以此增强传播效果。

以《新闻联播》为例,作为我国最为重要的老牌时政新闻节目,在新媒体平台刚兴起的阶段,也面临着观众的大量流失,以及收视率的下降,给节目的发展以及国家时政新闻的传播带来了极大地挑战。在此情况之下,中央广播电视台结合当下新媒体特点,以及观众需求,开发了《主播说联播》栏目,对当日新闻要点以及热点内容等进行点评,并制作成为短视频,发布在各大新媒体平台当中。风趣幽默的语言,以及簡短的视频,极大的迎合了观众需求,提高了观众对于时政新闻的关注度以及兴趣,同时时政新闻的受众面也从居家观看电视新闻的群众,扩展到了网民当中,呈现出了年轻化趋势。当然除了短视频之外,还可以将时政新闻编辑为文字图表的形式进行发布,或者借助直播平台,进行简短的直播和互动,丰富时政新闻呈现形式。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新媒体传播效率高、互动性强等特点,结合时政新闻的传播需求,提出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拓传播渠道,加强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同时优化新闻传播内容,创新新闻模式等建议。相信随着对时政新闻的深入挖掘,以及各种媒体形式的合理利用,我国时政新闻传播效果以及社会作用都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薛唯佳,郑素侠.从央视《主播说联播》看时政新闻的新形象与新传播策略[J].新闻爱好者,2021(04):92-93.

[2]常书香.民生表达,时政新闻也很“美”——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报道创新研究[J].中国地市报人,2020(12):69-71.

[3]以媒体融合促进对外传播能力建设[J].姜飞,彭锦.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08)

[4]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理论困境和实践路径[J].陈接峰.新闻战线.2019(15

作者:汪蕾

新媒体视域下电视新闻传播论文 篇3:

新时期县级融媒体传播渠道的构建研究

县级媒体是我国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是全国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环节。从县域融媒体中心建设到融媒体新技术(H5、VR等)应用,县级融媒体发展步入新的阶段,新的传播渠道正激活县域媒体传播力。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一把“双刃剑”,特别是县级媒体规模小、基础设施落后,在新媒体的冲击之下,所承受的生存与发展压力是巨大的,融合发展布局成为县级融媒体发展的重要出路。当前,县级融媒体发展正如火如荼开展,打造新的传播渠道、升级新的传播技术,都成为县级融媒体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梳理县级融媒体建设现状,就如何更好培育县级融媒体传播渠道,提出了几点建议。

县域媒体以融合发展为载体,加快布局新媒体领域,是大媒体发展格局的必然趋势,更是县域媒体谋发展、促转型的重要突破口。目前,县域媒体融合发展方兴未艾,融媒体中心、“新闻+”综合体等建设,为县域媒体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从打通媒体“最后一公里”到“融合发展”格局的形成,为县域融媒体中心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也是融媒体建设成效的重要体现。

大媒体思维逐渐形成,打通媒体“最后一公里”

在融媒体时期,县级媒体以“大媒体”思维构建融媒体中心,符合时代发展需求,也是从新媒体视域打通传统媒体“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路径。“大媒体”思维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逐步体现,一体化新闻采编平台的搭建、“中央厨房”式传播载体的建立,都为县级媒体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更是实现传播面有效拓展的重要着力点。传统县域媒体传播路径下载,“最后一公里”的传播之痛影响舆论宣传引导,在融媒体建设之下,县域媒体传播力不足、传播元素欠缺的局面正在改善,“大媒体”格局在县域媒体中的延伸,体现了新时期县级融媒体建设的时代意义,也是重要的建设成效。

媒体设施逐步完善,“融合”发展格局初步显现

一直以来,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县级媒体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快媒体设施升级成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县级融媒体建设实现了媒体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投入,为设施升级改造提供了资金保障;另一方面,融合发展在县域媒体中的深入推进,实现了媒体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格局的逐步显现,为媒体设施建设提供了条件保障。全国县级政府在融媒体建设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逐渐完善的媒体设施,能够更好地补齐县域媒体设施短板,为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因此,新的发展机遇,赋予县域媒体融合发展的空间,从融合发展中打造融媒体中心,在资金、环境、人才等维度,全面推进县级媒体转型发展,县域媒体“融合”发展格局初步显现。

媒体资源逐步整合,县级融媒体中心稳健发展

当前,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之中,媒体资源不足、整合欠缺的局面正逐步改善。一是以媒体融合为载体,实现了新媒体平台的有效构建,“微信”“移动客户端”“抖音”等媒体资源的吸纳,拓展了县级传统媒体的资源面,极大地提高了融媒体的传播力;二是县级融媒体中心稳健发展,自上而下的建设模式,引领县级媒体“大发展”。例如,浙江长兴是融媒体建设的排头兵,在借鉴央视中央厨房的模式中,立足自身媒体特色,打造了一体化数字媒体中心,“融媒眼”智慧系统建设,激活了媒体资源,也在“掌心长兴”等媒体平台中,实现了“新闻+”全产业链建设,获得了极大成功。因此,县级融媒体中心正以“新技术”“新载体”的发展优势,转变县级媒体传播方式,以更加多元化的媒体传播力,提高县级媒体的重要媒体价值。

传播面:精准传播不高,传播力有待提高

精准传播是融媒体最显著的传播特质,也是构建传播渠道与提升传播力的重要基础。目前,县级融媒体发展比较成熟,但在精准传播方面仍存在不足。一方面,县级融媒体的媒体资源有限,在传播渠道的构建中难以实现精准传播,发散式、粗放式的传播情形在县级融媒体仍表现突出;另一方面,传播力的不足也是县级媒体最大的先天缺陷。由于县级融媒体发展起步晚,在日益激烈的媒体格局中,传播力不足的短板日益显现,局限于民生新闻等的传播,难以形成良好的媒体传播力,融媒体所具有的媒体呈现力也难以充分体现,影响精准化的传播构建。

平台面:技术载体不足,传播渠道欠缺

对于县级融媒体而言,平台技术的构建尤为重要,是支撑传播渠道建设的重要基础。但是,县级媒体在平台搭建中,面临技术载体不足的显著问题,导致融媒体传播渠道欠缺,影响县级融媒体的转型发展。转型发展成为县级媒体发展的主旋律,但转型发展的技术载体不足,特别是在新媒体技术的整合应用方面存在短板,影响传播渠道的构建质量,更多地是简单的依赖于“两微一博”或是抖音等平台进行新闻传播,这显然难以满足日益精细化的受众群体,不利于传播品牌的有效建设。长兴传媒的成功足以见得,只有在平台技术层面,实现转型发展的有限推进,才能更好地实现传播渠道的构建,并且获得品牌质量的提升。

人才面:技术人才欠缺,影响融媒体发展

县级媒体在人才层面,存在着“人才留不住,招不来”等困境,导致技术人才不足的现实问题。一是县级融媒体发展缺乏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在人才培养等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缺乏一支素质高、专业过硬的媒体人才队伍;二是县级媒体平台的发展空间更小,很大部分优秀的媒体人才难以留得住、招得来,这势必影响县级融媒体在传播渠道的构建质量;三是人才培养的长期规划不足,在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以更好地解决人才欠缺的问题。

在大媒体时代,县域媒体与时俱进,加快媒体融合发展,成为促进县域媒体提高传播力、竞争力的重要出路。面对新媒体冲击,受众流失严重、传播载体不足等问题,县域媒体如何实现转型发展下的“突破”,成为县域媒体战略发展的重要思考点。因此,县域媒体融合发展应具备“融媒体”思维,在以“电视+新媒体”形式等创新措施中,构建县级融媒体传播渠道。

以“融媒体”思维,扎牢“两微一端”建设

在新媒体视域之下,县级融媒体传播渠道的构建,应坚持以融媒体思维为指导,在“两微一端”建設中,打造县级媒体传播新平台。一是立足微信、微博平台,打造在线互动式传播渠道。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创设“时政”“民生”“就业”等板块,通过在线信息推送、互动反馈等方式,打通县级传统媒体“最后一公里”;立足移动客户端,开启“个性化”传播模式。在融媒体格局之下,传统电视、广播等媒体,在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中,逐步将媒体渠道延伸至新媒体载体。移动客户端的打造,极大地提高了县级媒体的传播力,也是融媒体的重要传播渠道。以浙江长兴融媒体建设为例:长兴传媒植根本土,从不同的媒体视角,整合各大媒体资源,在融合媒体渠道的基础上打造了“掌心长兴”客户端,从“即时报”“聚好看”“直击问政”等内容中(如图所示),打造了更贴心、更民生、更互动的传播渠道,成为大型融合式媒体直播的重要平台。在新的媒体环境之下,县级融媒体传播渠道的构建,要从“融媒体”思维中,依托“两微一端”的媒体流量优势,打造传统媒体传播高地,这符合县级融媒体的发展思路,也是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

以“电视+新媒体”形式,激活融媒体传播力

在创新激活县级融媒体传播活力中,新媒体的载体效能尤为重要,“电视+新媒体”直播等形式的生成,实现了全面、迅速及时的新闻报道。一方面,新媒体在融媒体传播中处于重要地位,融媒体中心的“融媒体眼”“一体化采编平台”等,都是基于新媒体下的全新升级,解决电视媒体时效性不强、新闻信息资源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联姻,加快了县级媒体融合发展的速度,促进新媒体资源流入电视媒体,提高电视媒体的新闻质量。以江西省分宜县电视台为例。这个县电视台在融媒体建设中,积极寻求与省级媒体平台合作,全力推进“电视+新媒体”的升级发展。在与“赣鄱云”、江西手机报、中国江西网等省级新媒体的合作中:一是获取省级新媒体资源,解决自身新闻生产能力不足、新闻信息不足等问题;二是在新闻采编等环节中,实现平台链对接,可进入江西手机报、中国江西网等平台的“中央厨房”,提高了分宜县电视台的新闻编辑能力;三是拓展电视媒体传播功能,与江西日报社合作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新闻报道。在分宜发布等平台,实现电视新闻链全天候导入,保障了电视媒体的新闻传播力。

以“新技术”为载体,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

当前,媒体技术快速发展,以“新技术”为载体,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成为县级融媒体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传播渠道有效构建的重要着力点。VR技术、H5技术、大数据技术、智能技术等的应用,为新时期县级融媒体传播渠道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首先,以新技术为载体,创新全媒体融合传播模式,在平台、资源等的融合中,实现县级传统媒体传播渠道向移动互联中转变;其次,以新技术升级融媒体平台,打造数字化、智慧化融媒体传播渠道。以浙江长兴传媒为例。该县在融媒体渠道的培育中,着力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充分依托大数据技术、H5技术等打造“融媒眼”智慧系统,通过该系统,各大媒体资源都得到最大程度融合,报纸、电视、新媒体各自为政的分割状态得到解决,让各大媒体平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在微视频时代,长兴传媒推出了“掌心”系列产品及VR系列元素,丰富了全媒体传播内容,也打造了更具传播力的媒体渠道。因此,县级媒体固守传统媒体专业、权威优势,融合新媒体传播平台特长,应在新技术的应用中,更好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为县级融媒体传播渠道构建提供技术保障。

以人才培养为抓手,助力融媒体传播渠道构建

一是县级媒体要强化新媒体人才培养,在与市级、省级媒体的合作中,强化人才合作培养部署,为县级媒体培养综合性媒体人才;二是加大人才招录力度,在人员编制、职称评定等方面,保障人才发展动力,更好吸纳优秀媒体人才;三是建立完善的考核奖惩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与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挂钩,提高工作积极性,为县级融媒体传播渠道的构建创设良好环境条件。

综上所述,时代在发展,新的媒体格局正在形成,以新媒体思维塑造县级媒体新模式,成为县级媒体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融媒体中心建设、数字化媒体平台搭建等开启了县级媒体融合发展的全新方式,也為县级融媒体传播渠道的构建与升级提供了重要保障。在本文的研究中,县级融媒体传播渠道的构建,关乎县级媒体转型发展成效,应以“融媒体”思维,扎牢“两微一端”建设;以“电视+”新形式,激活融媒体传播力,并在“新技术”的应用中,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面对新的媒体环境与发展格局,县级融媒体应坚持以创新为驱动,在融媒体思维的指导中,更好地谋划发展,为县级媒体传播力的提升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朱春阳.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经验坐标、发展机遇与路径创新[J].新闻界,2018(9).

[2]徐希之.县级融媒体改革这场硬仗怎么打?[J].新闻战线,2019(3).

[3]喻国明,焦建,张鑫,等.从传媒“渠道失灵”的破局到“平台型媒体”的建构:兼论传统媒体转型的路径与关键[J].北方传媒研究,2017(4).

[4]林刚.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分析[J].科技传播,2019(6).

[5]朱春阳.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任务、核心问题与未来方向[J].传媒评论,2018(10):9-12.

[6]王小宁,张晶.打通宣传工作“最后一公里”助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J].有线电视技术,2018(10):17-19.

[7]谢新洲,朱垚颖.县级媒体融合的现状、路径与问题研究——基于全国问卷调查和四县融媒体中心实地调研的研究[J].新闻记者,2019(3):56-71.

作者:韩奇峰 张泽钰 王星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论文下一篇:暖通空调系统环保节能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