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初中数学老师的困惑

2022-11-13

每当看着学生们惨不忍睹的试卷, 我就很困惑:数学, 真的就这么难吗?一个简单的求倒数, 一道轻松的证明三角形全等题真的就让学生这么束手无策吗?是没听懂吗?但是每次教完新的知识, 我都会在课堂上问学生:“懂了吗?”他们都异口同声:“懂了!”我就以为他们真懂了, 但是抽问是一问三不知;作业错得千奇百怪;考试不及格也大有人在。原来他们不过是不懂装懂罢了!他们到底在害怕着什么呢?为此, 我也找了一些同学交流, 这让我对数学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一、害怕抽问

我一直以为学生们最担心、害怕的是考试, 结果却不然, 很多学生表示他们最害怕的就是上课老师抽问。每次我叫同学起来回答问题, 几乎全部学生马上低头看书, 并且很多学生开始心跳加速, 神情紧张, 甚至还有人拿笔都在颤抖。名字一出来, 不是自己名字就松口气, 是自己名字就瞬间脸红耳赤。到底是我很严厉, 还是学生心理素质不好呢?后者占了绝大多数。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普遍都比较叛逆, 但是也很爱面子。他们害怕在同学面前出丑, 也害怕老师的否定, 所以导致了很多学生在回答问题时, 不是支支吾吾就是声音小得连他们自己都听不清楚。我就纠结了:如果抽问, 数学课就笼罩着紧张的氛围, 这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有害无益;如果不抽问,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得不到锻炼, 最重要的是我对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失去了初步的了解。权衡之下, 我还是决定继续抽问, 不过也须在学习之外下一番功夫:走进学生的生活, 多和学生交流, 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 想他们所想, 急他们所急,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多鼓励少批评, 用自己的学识、能力、形象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去赢得学生的尊重与喜爱。

二、对数学的质疑

“学好数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成为教师对学生有效的麻醉剂。但是, 在学生颔首的同时还是有那么多的学生仍在质疑, 学数学到底有什么用?他们对自己在数学上下那么多的精力感到惋惜, 对自己在数学上的天赋所创造的价值产生怀疑与反思。诚然, 数学中很多术语在平常生活中的应用不大, 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 书本上的数学知识也会被逐渐淡忘, 但是数学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带给学生的影响和超越精神、应变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将始终在每一个学生的人生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这种积极作用不仅影响个人的未来, 更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强大。因此, 我们的数学教育, 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必须的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 还要让学生感悟更重要的基本思想、基本生活经验。同时, 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了解数学的内在价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等。

三、结果与努力不成正比

和学生交流时, 总是听到学生对我倾诉:为什么我的成绩总是和我的努力不成正比呢?每次学完新知识, 我都会做很多题来练习和巩固, 但是成绩却总是不理想呢?有时我也很困惑:很多学生平时作业都完成得很好, 单元测试成绩也很理想, 但是到了最后综合考试就一塌糊涂。让我不得不对一些同学作业的真实性产生质疑, 有时认真想想, 我们也不能武断的归结于学生的不努力或者智力因素, 或许是我们的数学教育存在问题。数学是抽象的关于数与形的学科, 是对世界与生活的理性思考及终值判断。而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关注的却是大量繁杂的公式, 每天被迫陷入了题的海洋, 并乐此不疲。而很少有学生从这些枯燥的内容里获得对客观事物和生活的观察与认识, 以及对理性精神的认同、强化与提升。这种“题海战术”不仅不能让学生的数学成绩有“质”的飞跃, 反而使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比着圈圈画鸭蛋”的方法对数学并不凑效, 学生在逻辑思维的枷锁的约束下, 机械的套用僵硬的公式, 而问题的整体意识极其淡薄, 缺乏自我对数学的理解方式, 在新的问题面前一筹莫展, 逐渐丧失了自我思考能力, 所以就出现了奇怪的想象:单元测试可以满分, 综合考试却惨不忍睹。所以我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数学笔记本, 记录他们的错题, 并把这种题型归类, 用自己的语言分析错误原因, 注明这种题型所运用到的知识点以及小技巧。这种方法得到了不错的效果:不仅让学生对初中数学体系有了大概的轮廓, 也避免了学生在同一类型上的题三番五次出错, 并让学生学会自己归纳总结。

四、差生也可能是优生

我国传统教育从来都是无形地将学生分成优、良、中、差四类, 以施于不同等级的教育。面对成绩不好的学生, 我可谓是伤透了脑筋, 但是我清楚每个人均有独特的天赋, 都有培养的价值。由于他们在学习上屡遭失败, 使他们心灵上受到严重的“创伤”, 存在着一种失败者的心态, 学习自信心差。作为老师就应充分相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 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提高学生的自尊、自信, 逐步转变失败心态, 形成积极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

从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有法, 但教无定法。数学教学也是一样的, 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好的方法。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也应该是看学生从中收获了多少知识, 其目的都应该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数学教学中, 学生是核心, 一切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 从课堂到生活去了解他们的思想, 分析他们的想法, 并制定出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儿童糖尿病的临床分析与探讨下一篇: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学生思政工作路径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