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新闻写作范文

2022-05-27

第一篇:采访新闻写作范文

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教案

新闻写作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基本特点

2、学习新闻的写作。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回顾新闻的基本特点

文体知识

(1)新闻,又称消息。是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2)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依据内容需要,可有可无。 (3)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4)新闻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5 )新闻的六要素:“五个W”+“1个H”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

二、学法指导 【拟标题方法】

1.简明扼要:突出新闻中最新鲜最有特点最有价值的事实。 2.爱憎分明:标题中要有明确的是非立场,鲜明的爱憎情感。

3.巧用修辞:标题中可运用比喻、对偶、引用、仿拟等修辞,使标题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导语写作方法】

1.交代新闻的来源和根据,给人真实感。 2.交代新闻的重要点,给人鲜明的印象。 3.交代新闻的新鲜点,给人耳目一新。 4.文字表达巧妙精练,给人形象感。

三、文题展示

你所在的班级、学校,或者你居住的社区、村镇、县市,最近发生了什么特别的或者有意思的事情?尽可能多方调查、采访,采集相关信息,写一则消息。不少于300字。

【点拨思路】审题:注意题目限定了文体——消息,也限定了选材的范围——你所在的班级、学校,或者你居住的社区、村镇、县市,要从这几个方面来思考选材。

选材:可以选择班上或学校近期开展的各类活动,如体育活动、科学探究活动、文艺会演活动等;社区、村镇等开展的各种特别的或有意思的活动等。

写法:按照消息的基本结构布局谋篇,结构要完整,中心事件要突出,语言要简洁,必要时可以交代一下背景。

【写法指导】

1.标题:标题是消息的眼睛。要让别人关注你的报道,标题就一定要醒目,特别是主标题,要让人看后一目了然。消息标题的要素必须包括何人(何物)做何事,语言必须简洁准确。

2.导语:导语是指一则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揭示消息的主题思想。导语的写作要求,一是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吸引读者。导语的形式主要有叙述式、描写式、提问式、结论式。

3.主体:主体是消息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展开和补充。现在,一般的消息都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即将最重要的、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最前面,让人们能看一眼就知道它主要讲的是什么。

因此,我们在写作消息的时候,要具体掌握消息的结构特点,勤于观察和思考,这样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新闻消息。

四、学生写作实践,集体评议。

【附:板书设计】

学习写作消息

确定一个新颖、醒目的标题

合理安排结构

语言要准确、简明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第二篇:新闻采访与写作(写作~通讯)

新闻写作的共同规律:充分体现对象主体的价值,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注重发挥事实本身的作用,在真实的前提下追求时效

如何充分体现对象主体的价值?

以较大篇幅详细叙述,以相应背景进行烘托,造成鲜明强烈的对比 事实的“五性”: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 新闻真实性的基本要求:据实报道,如实报道

如何从诸多方面确保新闻真实性:1.新闻五要素真实准确 2.对现场的描写务求真实 3.追求细节的真实 4.使用真实可靠的数据 5.确保引语的真实准确 6.讲究分寸、留有余地

如何在真实的前提下追求时效:1.记者要有拼抢意识 2.记者要有新闻敏感 3.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4.记者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

新闻媒体 文字符号:文字符号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传播信息的介质,它通过能指代客体的文字字符来运载信息。

视听符号定义:视听符号,以人们可直接感知的声音、图像来传递信息。 异同点:

同:它们都是用于信息传播的介质。 异:文字符号是一种间接性的表现符号,字符与客体之间需借助社会既定编码规则才能发生指称作用,提供宽广和深邃的阅读和想象空间,视听符号是一种直接性的表现符号,图片、声音、形象都是可以直接感知的,这些符号或取自客体的外在体现,或源于报道者自身感受,它们在人类共同经验范围内都有比较确定的意义指向,提供具有真实性、现场感的新闻。 图片符号在报道中有什么重要作用:1.凸显新闻事实瞬间的视觉冲击力 2.凸显外在直接意蕴和内在含蓄意蕴的结合 3.凸显图文配合的审美趣味 4.印证新闻的真实性

广播电视的优势:1.在新闻事实发生后,报道迅速、先声夺人 2.对新闻事实的展示生动传神、现场感强 3.以电波发射形式传播,能形成较大的覆盖面 4.广播电视对受众无“门槛”限制

广播电视的劣势:1.受众被动接受、无自主性可言 2.节目转瞬即逝,选择性差

电视:凭借声音、图像传播新闻 “谋在先”和“断在现” “谋在先”,即在开机之前对新闻事实中可能引起公众关注的重点内容的判断、思考。明确重点和信息传达给公众。 “断在现”,即在开机采集时面对新闻现场诸多信息时的决断。“断在现”的“现”,指的是新闻现场。电视记者需要在丰富、庞杂的信息之间做出决断。

互联网:包容诸多优点的新媒体 网络传播的优缺点:

优点:1.拥有电子媒体的全部传播优势,图文并茂,渗透力极强,选择性好,保留性好。 1. 在信息流程方面,兼有人际传播的全部功能,是名副其实的“多媒体”“全媒体”。 2. 在信息综合包容方面,开创了信息虚拟表达、信息交互、信息搜索等全新功能。

缺点:1.网络媒体对使用者的素质要求较高 2.网络终端设备的价格比收音机、电视机昂贵

3. 网上信息真假混杂,有时不易鉴别

一、网络新闻信息编码的若干特征

1. 多媒体写作 2.超文本链接 3.全方位互动 4.大功能检索

二、网络新闻写作和编辑的特殊要求 网络新闻标题和电视新闻的标题相近,都用一句话来表示具体的新闻事实和实在的意思。新闻标题也只能是一行字。

注意:1.将新闻的主要事实在标题中加以展示 2.标题的文字简洁,意思明了 要求:1.在采写要求上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注重标题的制作,不能成为标题党

消息写作

消息的含义:以最直接、最简练的方式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是最经常、最大量运用的报道体裁。 分类:

(一)篇幅长短:长消息、短消息、简讯、一句话新闻

(二)结构是否完整:结构完备的消息、结构不完备的消息

(三)报道的内容:经济消息、时政消息、文娱消息、体育消息的具体分类:1.动态消息 2.述评消息 3.综合消息

消息结构的外部特征: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基本结构:1.倒金字塔结构 2.非倒金字塔结构:(1)时序结构 (2)并列结构 (3)悬念式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根据事实新闻价值的高低来排列叙述新闻事实顺序的文本结构。 消息结构的特点:1.重要信息放在最前2.允许不完整的消息结构的存在

消息标题

标题概念:新闻标题是新闻内容高度概括和浓缩出来的,揭示新闻内容简明而醒目的文字。 消息标题的不同形态:1.单一结构标题 2.复合结构标题:正题、引题(正前)副题(正后) 消息标题撰制的规律:标题展示,点明新闻事实,简洁明快。受媒体特点的制约。在复合结构标题中,引题和副题应该围绕正题而设,为正题服务。

消息标题的技巧:1.借用修辞格,增强标题的表现力 2.运用新鲜活泼的群众口头语言,增强消息标题的鲜活性 3.借助于标点、符号或数字,增强消息标题的情趣 4.想方设法求新、求变

消息导语

导语的含义:导语是消息文本的开首部分,在文首引导读者阅读的文字。 导语的特点:1.用生动的语言展示事实的最具有新闻价值的部分 2.用简洁的语言道出新闻事实中受众最感兴趣的部分 3.用明晰地语言讲述新闻事实所体现的鲜明特点

导语写作的要求:1.概括内容,提供有效信息 2.展示亮点,吸引受众眼球 3.设置悬念,激起阅读兴趣 4.变换套路,借鉴散文优长

消息主体的含义: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也是具体展示和叙述新闻事实的部分,是提供相对完整的新闻信息的部分。

主体写作中的关键环节:1.处理好主体与标题、导语的关系 2.处理好主体与主题的关系 3.注意报道中的转折与连接

消息背景的类型:1.烘托性背景 2.说明性背景 3.揭示性背景 消息背景运用的原则:1.必要性原则 2.简明性原则 3.灵活性原则 3.趣味性原则 4.通俗性原则 5.真实性原则

消息结尾的作用:1.对新闻事实加以概括 2.对全篇报道进行升华 3.对事实的新闻价值和隐含意义进行点化 4.就报道的事实加以引申,以此启发受众思考 5.对前文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予以补充 消息结尾的写作方法:1.背景性结尾 2.描写性结尾

通讯写作

通讯的含义:是一种比消息详细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 通讯的特点:1.较之消息有所延展 2.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3.产生多层次的效果

通讯与消息的比较:

共同点:时效性,真实性,凸显新闻价值

不同点:消息时效要求强于通讯,文本结构有差异(署名,标题,重心),消息文本容量小于通讯,表达方式上通讯更加自由。

通讯主题的特点:深刻性 新颖性独特性 集中性

叙事记述型通讯的结构:1.纵式结构 2.横式结构 3.纵横交叉式结构 4.浓缩时空式结构 5.蒙太奇式结构 6.特殊结构方式

新闻小故事的含义:又叫“小通讯”,是“一种记述情节曲折完整的新鲜事实的短通讯”。 新闻小故事的特点:1.报道具有故事性的事实 2.讲述具有新闻性的故事 3.演绎具有趣味性的情节

新闻特写的含义: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事物特征的精彩片段,生动形象地再现典型事件、人物和场景的新闻体裁。

新闻特写的要求:1.对片段加以突出和放大 2.写富有特色的片段 3.着力写富于情趣的片段 4.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

小故事与特写的区别:小故事故事性强,情节完整;特写是指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事物特征的精彩片段,生动形象地再现典型事件、人物和场景的新闻体裁。 大型人物通讯的写作的概念:以报道新闻人物事迹或活动,展示人物精神面貌为内容的通讯类型

人物通讯写作的一般要求:1.根据事实写人物 2.写活生生的人物 3.写出人物的特点

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写作

与叙事记述型通讯的比较:

同:两者都以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为基础,都对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进行较为详细的报道。异:1.采访中关注点不一样,调查分析型作者采访时关注问题、症结、原因、本质。2.写作侧重点不一样。调查分析型通讯侧重于在深入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对事件的成败得失进行分析思考,在分析思考中直逼题旨。叙事记述型通讯侧重于对人、事、景、物的具体叙写,通过具体叙写显现作品之旨。3.所产生的效果不一样。调查分析型通讯的效果是启人思,更多地影响人们的理想层面。叙事记述型通讯的效果是感人心。

深度报道的写作

深度报道的概念:深度报道是某些通过展示宏观背景,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解释、预测并达到相当深度的报道的总称。 深度报道的分类:

1.独立文体的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预测性报道、深度人物访谈 2.非独立文体的深度报道:跟踪报道 系列报道

第三篇:新闻采访写作话题

2011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结束了男子110米栏争夺

北京时间5月15日21点56分,2011赛季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第二站上海站压轴赛男子110米栏决赛在八万人体育场上演。刘翔以13秒07获得第一名,美国名将奥利弗13秒18获第二。这不仅是刘翔本赛季首次参加室外比赛,同时也是他在正式比赛中首次采用七步上栏的新技术。本赛季刘翔决定改变此前一直使用的八步上栏技术,在第一个栏之前采用七步上栏,以期提高前半程速度。此次比赛是刘翔对新技术的首次公开测试。

据新浪体育 昨日晚22时,2011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结束了男子110米栏争夺,刘翔以13秒07获得冠军,创造今年世界最好成绩!而美国名将奥利弗结束了连胜势头,他只以13秒18获得了亚军,梅里特以13秒24获得第三,史冬鹏以13秒52获得第5名,谢文骏以13秒63获得第8名。刘翔由于临时把起跑八步改成七步,因而备受关注,但在周五的赛前发布会上,刘翔对记者表示若不成功,则可能改回八步,刘翔被安排在第五道,奥利弗在第4道,史冬鹏在第3道,谢文骏在第9道。大会司仪介绍到大史时,他平静地挥了挥手,而奥利弗则目光炯炯,双手高举示意,刘翔则以有点诙谐的眼光盯着镜头,不断做着鬼脸,大会介 绍到他时,他露出灿烂笑容,接着往前跑了几步热热身。谢文骏则用力挥挥拳头,宣示自己不服输的心。发令员一声令下,选手开始准备起跑,此时刘翔突然举手示意,大伙起身活动一下,重新开始准备。刘翔心情轻松,对着远端摄像机还做着鬼脸 ,第一枪顺利起跑!刘翔强势出发!奥利弗明显出发失误,他差点摔倒,第一栏时奥利弗就明显落后!开始栏间争夺,刘翔节奏相当稳健,越跑越带劲,而奥利弗节奏大乱,第二栏被他打倒,第四栏又被打倒,接着奥利弗虽然冲击有力,但频频打栏,严重影响速度,而刘翔则丝毫不乱,一直保持着领先,刘翔最后的冲刺强劲有力,他第一个杀过了终点!赢得了冠军,奥利弗则在他身后冲线,已经一年多都没有被击败的奥利弗终于尝到了失败的滋味!13秒40,在2010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仅获第三名,第一次输给队友史冬鹏;13秒09,在广州缔造亚运会“三连冠”传奇,刷新自己保持的亚运会纪录;13秒07,在家门口举行的2011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比赛中如愿以偿战胜对手奥利弗,重新品尝到钻石联赛分站冠军的滋味„„这一切,刘翔在一年内完成。每一次,刘翔都在用行动宣告自己的回归:回归赛场、回归亚洲、回归世界!“运气好的话,这样的成绩或许可以登上明年伦敦奥运会的领奖台。”赛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刘翔一直忍不住微笑,“不过我不会满足于这个成绩。”正如刘翔自己前一天所说的:“信心是建立在自身实力之上的。”15日晚的比赛中,刘翔果断地采用了“七步上栏”的新技术,“起跑很顺、冲刺也很顺,虽然上栏这两步还有点问题,蹭了两三个栏,但总的感觉起跑还不错。”的确,比赛一开始,远远就能看到刘翔从起跑到上第一个栏一气呵成,过了第二个栏,“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本来还盯着奥利弗跑的,突然他就不见了。”刘翔于是只顾着自己跑,第三个栏、第四个栏、第五个栏„„ 刘翔一路领先,几次趔趄的奥利弗在他身后紧追不舍。但栏间和后半程本来就是刘翔的优势所在,因而他越跑越快,越过终点线之后,电子显示屏打出了刘翔的成绩:13秒07!奥利弗以13秒18位居第二。上海体育场内顿时一片沸腾,刘翔兴奋得脱掉上衣绕场一周,挥手向家乡的观众致谢。在2007年8月31日举行的日本大阪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创造“第九道奇迹”、实现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和世界纪录保持者大满贯之后,这是刘翔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获得男子110米栏世界级别的冠军。这期间,他经历了奥运会因伤退赛的巨大考验,更经历了此后近两年的沉寂。这段沉寂让刘翔变得成熟,也变得更加耐心。“还是要有耐心,不要急,我今天尝试七步上栏,就是告诉自己不能受其他人的干扰。”刘翔这样解释自己成功夺冠的心态,“其实奥利弗现在的实力比我强,但我今天发挥得比较好。他今天就是有点急,不够放松。他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让我‘有机可乘’了。”2012年,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在此之前,国际田联世界锦标赛将于今年8月在韩国大邱举行。对于刘翔而言,“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已成为激励自己不断“加速”的动力。“今天是我今年的第一场室外赛,能跑出这样的成绩,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但我尝试七步上栏也就两三个月的时间,还需要对过栏的速度加以锻炼,同时也让自己各方面都能够加强。”刘翔说,“我对今年有个挺好的展望,通过这场比赛,我对自己充满信心。希望今年可以跑进13秒,我觉得我有这个实力。”

湘潭市社会福利院供养人员“板凳妈妈”报道

湘潭在线11月8日讯(记者 尹奇军 廖英) 妈妈,人世间最温暖、最亲切的称呼。妈妈的爱,崇高、博大、无私。 在湘潭,有一位特殊的妈妈:她从小失去双亲,失去双腿,用板凳当腿走出了一条特殊的人生之路,她用博大的爱滋润了138个孤残儿童的心,她37年如一日义务护理和扶养孤残儿童。她用她的无私、她的执著、她的崇高为“妈妈”这个称谓注入了新的内涵,增添了新的光辉。她叫许月华,今年54岁,是湘潭市福利院的一名编外护育员。她的事迹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 她用板凳当腿,走出了一条特殊的人生之路

许月华有一段痛苦的人生经历。刚满一岁,她就失去了父亲。11岁时,死神又夺走了她的母亲。12岁那年,在铁路上捡煤渣时,呼啸而来的火车碾过她的身体,她从此没有了双腿。在医院,她昏迷了3天。醒来后,发现自己半截身子没有了,她撕心裂肺地哭喊:“我再也站不起来了吗,我再也不能走路了吗?”许月华不止一次想到了死。正当她绝望的时候,政府给她减免了所有医疗费用。出院后,并不宽裕的乡亲们关心她的衣食住行,自发轮流来照顾她。在大家的帮助下,许月华渐渐长大了。从懂事起,她就坚定了一个信念:要报答党和政府的恩,要回报乡亲们的情。1973年,17岁的许月华被送进了湘潭市社会福利院,开始了新的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过了半个月,许月华就不安了。“周阿姨,我想帮福利院照看小孩。”福利院院长周瑞英来看望她时,许月华这样恳求。周院长吃了一惊:“月华,你是不是在说梦话啊?你要能自己走路,我就给你安排。”“走路,走路”,许月华被这两个字搅得心乱如麻。她尝试过拄拐杖,但双腿全无,没有支撑点。想安假肢,因高位截肢,没有接合点。一天,福利院一位撑着凳子学走路的孤儿给了许月华启发:假如用两条凳子当腿,不就可以走路了吗?那天晚上,等院里的孩子都睡觉了,许月华拿着两条小板凳,爬到院子里,开始练习“走路”。她不敢到水泥地上去,那样声响太大,怕吵醒孩子们。她选了一片泥土地练习,可那里凹凸不平,加上板凳大小不一,刚一开步,就重重地摔了一跤。她爬上板凳,先把一条板凳往前移动,再全身用力,把身子挪到前移的板凳上。就这样,许月华“走出”了伤残后的“第一步”!接着,她又抓住板凳往前一移,身子也跟着用力向前,却因无法控制身体重心,翻进了旁边的沟里。前额碰到了石头,鲜血流了一脸。许月华用手抹去血,艰难移动身躯,捡起掉落沟里的板凳。然后,手指用力抠进泥土中,一步一步,从沟底爬上路,重新开始练习。摔倒了,爬起来。再摔倒,再爬起来„„一步,二步,三步„„那一次,许月华“走”了十五步,摔了七跤。一个多星期后,她的手掌磨出了血泡,血泡破了,钻心地痛。几个月过去了,手上的血泡变成了厚茧,瘦弱的胳膊变得有力量了,她“走”得越来越远,“步子”越“走”越快。有一天,她用板凳“走”到院长办公室:“周阿姨,你看,我能走路了,给我事做呀。”摸着她的手,周瑞英流泪了:“月华,我服了你了。”从此,本来是被供养对象的许月华成了一名没有任何报酬的编外保育员,成了福利院孩子们的“板凳妈妈”。从开始用板凳“走路”,到现在她“走”坏了42对板凳,平均不到一年就“走”坏两条。

她用无私的爱,温暖了138个孤残儿童

“上班”的第一天,许月华就暗暗对自己说:“我要把党和政府给我的爱、乡亲们给我的情,转送到福利院的孩子身上。” 1974年的一个冬夜,一名先天唇腭裂的女婴被送到了福利院,院长给她取名“方胜利”。胜利患重感冒并引发肺炎,必须专人重点照顾。可是,院里的人手紧张,领导很发愁。“交给我吧。”许月华抱起了胜利,胜利成了她怀抱里的第一个孤儿。 给胜利喂饭、喂水极其困难,稍不留心孩子就呛着了,许月华一调羹一调羹地小心喂奶喂药。胜利的病好了,后来唇腭裂也被治愈,长成健美的姑娘,现在做了母亲。“我能做妈妈,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全靠许妈妈。”只要提起许月华,方胜利的眼里就涌动着泪花。对孤儿社湘秋来说,许妈妈就是她的救命恩人。那年夏天,她因患肠道畸形转慢性肠炎、慢性痢疾住院。她不断地拉肚子,因为腹痛哭闹不止。福利院派了3个保育员去照顾,一天下来,都受不了那种苦,全哭着回来了。许妈妈主动要求一个人到医院去陪护她。许妈妈抱起小湘秋,第一句话就是:“别哭了,妈妈来了。”白天,她把湘秋抱在手里打吊针。晚上,她搂着湘秋在怀里过夜。湘秋频繁拉肚子,屎尿常常拉到了许妈妈身上。许妈妈总是先帮孩子洗净身子,换上洁净的衣服,再轻轻哼着曲子哄着湘秋睡下后才爬起来,清理掉自己身上的脏物。二十多天过去了,湘秋仍然高烧不退,腹泻不止,嘴唇还起了一层黑壳。许妈妈急了,她流泪恳求院长:“求求你们想想办法,一定要把孩子治好啊!”院长感动了,当即安排成立了一个抢救小组。经过107天的治疗,湘秋的病终于好了。出院时,一位医生开玩笑说:“小湘秋,你是许妈妈哭好的。” 孤儿方进的病是许妈妈“嚼”好的。7岁那年,方进头上长了大脓包,流血流脓,还散发恶心的气味。许妈妈到处寻医问药。终于,在一位老中医的指点下,她采集了好几味草药,每天清晨,她把又苦又涩的草药嚼成糜状,敷在方进清洗后的伤口上。一个多月过去,方进的脓包奇迹般地消失了。从那以后,许妈妈常常用这种方法,为孩子们治病疗伤,因为常年用牙齿嚼中草药,她的牙齿坏了,经常发炎。福利院收养的孤残婴幼儿不断增多,许月华抚育的“儿女”也越来越多,最多时同时带着15个。为了方便,她让孩子们都睡在自己的床上。床铺太窄,就不断加宽,最后加宽到了五米,她那张大床成了一座小型幼儿园。白天,许月华带他们在床上做游戏,给他们喂奶,爬来爬去,常常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晚上,这个刚睡下那个又醒了,这个刚停止哭那个又扯开嗓子喊,许月华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夜深了,孩子们都睡了,许月华悄悄起来,拿出织针和毛线,为孩子们织毛衣。没钱买毛线,她就去附近的棉纱厂领纱手套绞边,那时绞10双手套可以赚1角7分钱,还能剩下一小截纱线。记不清多少个不眠之夜,记不清绞了多少双手套,许月华把攒下的一分一角存下来,买回毛线,为孤儿们编织毛衣毛裤。绞手套剩下的纱线,她一截截存着,一根根接上,为孩子织成衣裤、手套„„这么多年来,她为孩子们织了800多件毛衣毛裤,能装满满一货车了。37年里,许月华带大了138个孤儿。一批孩子走了,又一批孩子来了。不变的只有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尽着妈妈的责任,奉献着无私的母爱。 她用37年的执著奉献,铸就了一座爱的丰碑

1985年3月,许月华被湘潭市授予“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成为“感动湘潭的人物”。1987年7月,许月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命运给了我残缺的身体,党和政府给了我健全的人生,我要用一辈子来感恩。”许月华在入党志愿书中这样写道。这句承诺,在许月华心中,分量最重。刚进福利院那几年,许月华每月只有二三元的补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才增加到17元。这些钱她舍不得自己花,都为孤儿们买了吃的、穿的、用的。在福利院,许月华从没有休过节假日。有回她肾结石急性发作住院,刚出院她就直接进了福利院幼儿宿舍。那次她连续工作了30多个小时:“我要把欠孩子们的时间补回来。”护理班长心疼她:“月华,你这样下去会累死的。”许月华轻轻一笑:“真这样累死,我乐意。我还留了几十块钱,就拜托你替每个孩子买件衣服,算是我给他们的一个纪念。”1987年11月,许月华和老实憨厚的赖子元结婚了。新婚那天,许月华对爱人只提了一个要求:“我会一辈子都不离开福利院的孩子,你也要一样。”儿子赖明智记得母亲常对他说的一句话:“我是你的妈妈,也是福利院那些孤儿的妈妈。你们都是我的心头肉。”孤儿生病了,许月华都会从家里煮些鸡蛋、炖个鸡去给他们吃。她笑着说:“幸福搭帮共产党,鸡鸭菜饭大家享。”这些年,经常有好心人来看望许月华,送些慰问品和慰问金。实在推辞不了的,她就会转送给孤儿们,仅去年和今年,许月华就转赠了5000多元钱。孩子们最“粘”许妈妈。许月华护理的孩子,有的父母双亡,有的被父母遗弃,有的四肢不全,有的先天智残,但他们在福利院,从来不会缺少母爱。有人逗孩子们喊“妈妈”,那些孩子就是不喊,他们说:“你不是我妈妈,许妈妈才是我亲妈妈。”有几回许月华外出,孩子们急得到处哭喊着“要妈妈”,许月华一回到家,孩子们就一个个笑了。已经长大的孩子们,过了许多年还一直说:“许妈妈的怀抱最温暖。” 37年来,她那板凳“走路”的声音,成了福利院孩子们永远温暖的记忆,成了他们幼小心灵里的天籁之音。谈起自己的“儿女”们,“板凳妈妈”一脸的骄傲。37年过去了,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家立业,有的留在了湘潭,有的去了远方,但在填履历表时,在“母亲”一栏里,他们写的是一个共同的名字:许月华。“板凳妈妈”的儿女还在增加,她的爱心故事没有句号。 湖南省湘潭市社会福利院供养人员许月华免费当编外保育员

她12岁时高位截瘫,两个小板凳是她行走的支撑;17岁时,她被送进了社会福利院,开始了新的生活;现在她是130多名孤残儿童的“妈妈”,播撒着伟大的人间母爱。37年来,她始终自强自立,乐观向上,热心助人。她的事迹在网上热传,网民亲切地称她“板凳妈妈”。她就是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湖南省湘潭市社会福利院供养人员许月华 高位截瘫仍当免费保育员

1973年,许月华被送进了湘潭市社会福利院。“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过了半个月,她就感到浑身不自在,向院长提出要帮着照看小孩。院长拗不过她,就让本来是被供养对象的许月华,成了一名没有任何报酬的编外保育员,成了福利院孩子们的“板凳妈妈”。福利院从拖拉机轮子底下捡回胜利时,她才几个月大。胜利患重感冒并引发肺炎,必须专人重点照顾。领导正发愁到哪里抽人手时,许月华说:“交给我吧!”抱起胜利就开始哄起来。胜利是先天唇腭裂患者,喂进去的食物,往往会立刻从鼻腔里流出来。许月华就把她抱在手上,用调羹慢慢地滴药,用注射器挤进奶水,这样一点一点地喂她长大。胜利唇腭裂手术愈合后,长成了漂亮姑娘,如今已结婚生子。她逢人就说:“我能有今天,全靠‘妈妈’。” 最多同时带15个“儿女”

一年夏天,有个叫湘秋的孤儿住进了医院。小孩不断地拉肚子、腹痛且哭闹不止,福利院派去的几个保育员都累倒了。许月华主动要求一个人到医院去陪护她。白天,许月华把湘秋抱在手里打吊针。晚上,她搂着湘秋在怀里过夜。孩子频繁拉肚子,屎尿常常拉到她身上,她总是先帮孩子洗净身子,换上洁净的衣服,再哄着湘秋睡下后,才爬起来清理掉自己身上的脏物。107天以后,在她的悉心照顾和医院的努力治疗下,湘秋的身体慢慢康复。随着福利院收养的孤残婴幼儿不断增多,许月华抚育的“儿女”也越来越多,最多时同时带着15个。37年来,许月华带大了138个孤儿。一批孩子走了,又一批孩子来了。许多孩子都已成家立业,他们在填写履历表时,在“母亲”一栏里,写的都是一个

第16届亚运会的比赛有关中国选手袁晓超报道

新华网广州11月13日报道(记者 赵仁伟 叶前)广州亚运会第一枚金牌13日在此间南沙体育馆武术赛场产生,这一意义非凡的荣誉被22岁的中国武术男子长拳选手袁晓超获得。袁晓超的比赛成绩为9.78分。日本选手市来崎大佑同样表现不俗,以9.72分获得银牌。来自伊朗的伊赫桑·佩甘巴里获得铜牌,成绩为9.70分。“武术作为非奥项目,亚运会金牌就是最高荣誉;今天又是首金,很多人都在关注,比赛中我有很大压力,但压力也是我夺金的动力”!袁晓超赛后坦言,武术比赛从来没有受到过这么高的关注度,尽管这增加了自己的压力,但对推广武术运动有很大的好处。尽管是两届世锦赛冠军和多哈亚运会金牌得主,但袁晓超当天的夺冠之路并不平坦。在12名参赛选手中,长相俊朗的袁晓超第七个出场。比赛中他精气神十足,整体动作大开大合,舒展流畅,不过有一次落地不够稳,这让全场观众捏了一把汗。裁判给出了9.78分,在前面7名选手中名列第一;但由于最强劲的对手市来崎大佑最后一个出场,大家都以紧张的心情观看接下来的比赛。最终市来崎大佑获得9.72分,袁晓超如愿成功卫冕。袁晓超赛后解释说,自己训练中脚受伤了,所以在做一个高难度动作时落地有些不稳。不过,他还是对自己卫冕冠军信心十足,“武术套路比赛有很多得分点,只要整体动作发挥得好,一次小的失误不会有大的影响”。在比赛和领奖过程中,袁晓超表现得都很平静。但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自己的心情非常激动、非常开心。他说:“我知道今天的比赛有电视直播,我的父母一定在电视机前看我的表现,我要祝他们身体健康。”曾获得世锦赛铜牌的市来崎大佑当天表现得相当稳健,也给袁晓超施加了很大压力。这名23岁的日本小伙子赛后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我是一名业余运动员,能拿到奖牌已经很好了,我要感谢我的中国教练,没有他我就无法取得今天的成绩。”

中广网广州11月13日消息(记者白宇)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迎来第一个正式比赛日。我国武术男子长拳选手袁晓超获得了亚运会的首枚金牌。上午8点35分武术套路长拳比赛在南沙体育馆正式开始,9点15分比赛结束,在比赛的过程当中,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都打出了风格、打出了水平。最后我们众望所归的袁晓超以9.78分的成绩获得了我们今天首枚金牌。那么获得第二名是来自日本的选手市来崎大佑他的得分是9.72分,获得第三名的是伊朗的选手伊赫桑·佩甘巴里,他的得分是9.70分。说到第16届广州亚运会的这枚金牌,应该说是众望所归,那么山西的小伙子袁晓超今年是22岁,1998年就开始接受武术的训练,当时只有10岁。他是出生在一个武术世家,现在是两届世锦赛的冠军,之前了解到袁晓超特别喜欢看李小龙、成龙和李连杰的功夫片。在2006年的多哈亚运会上,男子长拳三项结合的金牌获得者就是他。今天就是在9点钟的时候,他是登台进行了比赛,另外在多哈亚运会上,男子长拳三部分组成的,分别是长拳、刀术和棍术,这一届的广东亚运会上,刀术和棍术是独立的比赛项目。今天的比赛当中我们感觉到无论是现场的观众还是场地,可能都会给袁晓超带来很多的运气和幸运。因为我们知道刚才他说到他喜欢的李小龙其实就是广东人,另外还有几位我们耳熟能详的功夫巨星比如说黄飞鸿、叶问都是出身于广东。刚才说到地利,和场馆或多或少也有一些的关系,因为今天的比赛场馆是一个海螺型的外形,是由9个区面单元分成南北两组的,南北分界处又隐喻了中国武术最高的境界,阴阳聚合天人合一,可能也是中国功夫的福地带来我们很多精彩。

第四篇:新闻采访写作[1]

名词解释

1新闻采访:采,就是搜集、采录,访,就是访察、查证。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调查访问活动。 2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 3 第二手材料:在记者和事实之间存在着一个中转环节的材料,记者从当事人和目击者那里得来的材料就属于此类。

4报道思想:是新闻机构在一定时间内组织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包括报道的中心与重点,内容与范围,以及具体要求和有关注意事项等。这是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

5采访基点:就是在一定时期内,记者根据需要选择建立若干相对稳定的采访基地,即记者采访活动的联系点、立脚点。

6新闻记者:通称记者,指的是新闻传播机构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同时,泛指新闻工作者,包括总编辑、编辑、记者、播音员、通联工作人员等。

7 机动记者:又称直属记者,直属总编辑或总编办公室领导,负责重大新闻和重大典型的采写。

8特派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特别任务派遣的记者。特派记者又是对业务能力较强的记者的称呼,也是作为记者中高一级的级别称谓。

9 内参:新近发生的各种事实,即使是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事实,有些则不宜或暂时不宜公开传播。记者可以而且应该把采访到的这一类事实写成“内参”,提供给新闻单位内部或送交领导部门参考。

10业务素质:主要是指掌握和运用新闻手段的能力,即新闻的采访报道能力。

11职业敏感: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由于职业规律要求和经验的积累,往往会养成一种特有的敏感性,这就是职业敏感。如汽车司机就特别能辨认和识记道路。

12新闻敏感:是记者能够敏锐地发现和捕捉新闻的一种特有的素质。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

13顿悟性思维:就是脑海中突然闪现出来的某种新念头、新认识、新思想。顿悟,也可以称为一种直觉、一种灵感。

14新闻角度:也称报道角度,它是记者在采写新闻时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或侧重点。

15新闻政策:是新闻机构及其控制者对新闻传播内容的强制性规定,也可以说,是国家、政党或地方党政领导机关对所属新闻传媒规定的宜传方针和宜传纪律,包括新闻机构的工作原则和编辑方针。

16宣传价值:即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的主观意图的素质。

17采访的准备工作可以分为两种,即平时准备和临时准备。平时准备也叫间接准备和广义准备,指的是不以某一次采访活动为目的的经常性准备。临时准备也叫直接准备或狭义准备,指的是以完成一次具体报道任务为目的的采访前准备。

18报道思想:是新闻机构和记者在一定时期内组织和采写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包括报道内容、范围、重点和具体要求,是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

19 记者招待会:又称新闻发布会,通常由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举行,有时也由个人出面举行。这是集体访问的一种。

20开放式提问: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

21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 22漂近法:迂回式提问方法,西方人叫“漂近法”,即先提若干过渡性问题,然后逐渐漂近到敏感问题。这个过渡会使访问对象逐渐熟悉记者,解除原有的戒备心理,而记者又有意把敏感问题隐蔽在一般问题之后,使对方不自觉地回答记者所提出的敏感性问题。

23 观察:观察作为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就是新闻记者对客观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与搜集新闻素材与线索。

24观察的位置:指记者在现场观察的角度和观察采访对象的位置。 25观察的时机:是指记者在什么时间里对某一客观事物进行观察。

26巡回采访也叫游动采访、旅行采访,其特点是流动性大,每到一地,一般停留的时间很短,通常适用于某些特殊的、重大主题的报道。

27易地采访:指记者到本职工作范围以外的地区采访。

28交叉采访:指记者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期间同时交叉采访两条或几条新闻。

29上下结合:即是将上级精神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将“上情”与“下情”相结合。上下结合又可分为采访步骤的上下结合与报道思想内容的上下结合。

30 原始心理反应:采访对象和记者初次见面,或者得知记者要来采访,一般都会出现一种心理反应。这种最初的心理反应,称为原始心理反应。

31无意注意:指那种自然发生的,如外来干扰所引起的注意。

32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从新闻形成过程看,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集中表现为: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

33新闻特写:就像电影上放大的特写镜头,突出新闻中富有特征的局部,细致描绘事件的一个片断、一个场景或人物活动的一个侧面。

34 来信:指记者或读者(听众、观众)来信,是用书信体反映情况、发表意见的报道形式。 35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主题在新闻作品中起主导作用,它像一根红线,贯穿全文、支配写作,成为新闻构思、选材、表达和运用语言的依据。

36新闻选材:是指挑选那些准备用于写作的新闻事实材料,包括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一是指选材的范围;二是指选材的过程。 37新闻结构:所谓“新闻结构”,指的是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也就是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问题。

38新闻语言:是表述事实的语言。新闻语言作为一种独立的书面语体,它服务于事实的报道,具有质朴、实用的语言形态,明快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风格,讲求信息的运载量,使之适宜于社会的广泛传播。

39精确语言:是指确凿无误,不夸张,不走样,更不造假;恰如其分,叙事、状物、写人得当,不可滥用褒贬之词;清楚明白,使人一目了然,可信无疑。

40模糊语言:人们在日常的社会交际中,语言的模糊性是普遍的客观存在,因此,新闻语言也保留有“模糊”的成分,而不必都像科技语言那样非常精确。新闻的模糊语言不是语言含混不清,而是相对于精确语言来说,其精确度较低,但又不失之于确切。

41电头:指电讯稿件播发的新闻单位、地点、时间的说明,也有只说明新闻单位和时间的。 42社会新闻:指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问题、社会风气的新闻。旨在崇尚伦理道德并与社会上不良现象作斗争。报道内容包括日常新人新事、婚恋与家庭、社会秩序、风土人情及人口、市政、衣食住行。

43特写式消息:也称新闻素描、现场新闻或视觉新闻。它首先具有消息的特征,其次又运用特写的表现手法,最突出的特点是现场感强,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44目击新闻:着重强调“目击”,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即通过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及时报道新闻事件。

45动态消患:也称“纯新闻”,是最常见的消息类型。它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是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动态的主要的消息的体裁。

46新闻根据:又称新闻由头,指客观事实作为新闻传播的依据或契机,是一个事实所以成为新闻的根据。

47“蒙太奇”式行文:即依据新闻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简捷地表述一系列新闻事实。 48消息结构:指的是消息写作中表达内容和体现新闻主题的谋篇布局,即一条消息组织事实材料、安排层次段落的构思设计。

49倒金宇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这种结构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的各项事实内容。上面大而重,下面小而轻,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

50金字塔结构:是按新闻事实发生始末,即依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事件的开始和结束,就是新闻的开头和结尾。

51导语:就是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揭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开头部分。

52第一代导语:新闻界往往把新闻五要素甚或六要素俱全的导语称为“第一代导语” 53第二代导语:新闻界往往把侧重交代部分新闻要素的导语称为“第二代导语”。 54 消息的主体:又称“新闻躯干”,是一篇消息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展开新闻内容、阐述新闻主题的关键部分。新闻事实主要在主体部分交代。

55消息的背景:是指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环境和主客观条件。是一篇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材料。

56记事:又称介绍、报告等,是通讯应用最多最广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常见的通讯报道体裁。记事通讯也包括写人,表现手法以叙事为主,具体而详尽,可以说是“详细的消息”、“情节展开的消息”。

57巡礼:是一种观光记、参观记,也称“见闻”。这种表现形式一般采用鸟瞰式的眼光,从全局的角度报道形势、事件或单位。同时,还常常是“卷轴”式的,像绘画作品的“长卷”,报道面较宽。

58人物通讯:主要是写人的,是以人物报道为中心的一种通讯体裁。 59风貌通讯:又称“概貌通讯”。主要指一个地区、一条战线新风貌的通讯报道。

60新闻特写:作为把电影特写与文学特写手法引进新闻写作领域的产物,它是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特写的“特”,主要表现在对事实的局部如实地加以“放大”。 61事件特写:是新闻事件的形象化报道,它抓取事件的关键性场面、典型的情节、富有特征的片断或事件发展的高潮,集中描绘,突出地加以再现。 62采访札记:是一种可以公诸于众的小型“情况反映”,往往是记者完成新闻报道任务同时的副产品,着眼点在于交流信息、推动工作。

63工作研究:作为一种新闻边缘体裁,具有探索性的特点,主要探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包括经验教洲、成败得失以及某项具体措施的可行性等。

64来信:包括读者来信和记者来信,是作者以第一人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的一种报道形式。 简答

1.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新闻采写的作用?答:新闻的采访与写作活动,这是记者以及通讯员、撰稿人,用以认识实际和反映实际的专业技术手段。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有时还须交错使用,即在采访过程中兼有写作,或者在写作过程中再作采访。但从总体程序和各自的作用考察,采访与写作是有明显区别的。新闻采访,旨在认识并把握新闻事实,主要是了解情况、搞清真相、收集素材,为新闻的传播创造必要的条件,新闻写作,旨在反映并表现客观实际,主要是根据采访得来的事实材料,经过分析、取舍和组织,接着采取恰当的体裁样式和表现方法,使客观存在的事实成为供作社会传播的新闻。

2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答:(1)只有认识事实,才能反映事实,而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尽管可以贯穿于整个采访写作过程,但是,认识事实的任务基本上在采访阶段完成,采访中对事实怎样认识,往往决定写作时对事实怎样反映。(2)抓新闻就是抓事实,写新闻就是写事实,新闻写作有赖于对事实的采访,如果没有采访到足够的事实材料,笔下的功夫再好,也不可能写出真正的新闻。(3)采访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深度和广度。(4)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

3“重写作、轻采访”对搞好新闻报道的害处?答:新闻写作的基础在于采访,采访决定新闻写作,这符合人们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和反映规律,也是新闻采写经验的总结。在我们的新闻队伍里,有些同志特别是初做新闻工作的同志,容易产生“重写作,轻采访”的倾向,把采访看得非常简单,转一转、问一问就算了事,不愿意 在采访上多花力气,以为“只要笔头硬,就能写新闻”。结果由于“先天”(采访)不足,事实不清,材料不齐,要么来个“米不够,水来凑”,甚至搞什么“拔高”之类;要么写作时间拖得很长,新闻还是写不出来。新闻界的经验是:“七分采,三分想”,或者叫“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写”,就是把更多的精力用在采访上,采访的时间往往长于写作时间。实践证明,采访成功了,可以说新闻已基 本到手,写作只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所以,在新闻工作单位,从来都讲采访是记者的基本功,记者的水平也主要表现于采访水平。

4新闻采访的性质?答: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看问题,采访的性质是主观认识客观并把握客观,是记者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的活动”,但与一般的调查研究又有不同。采访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

5新闻采访的目的?答:新闻记者采访的目的,简言之,就在于获得新闻。记者为新闻而采访,没有新闻也就无所谓采访。这就要求记者善于发现为人们所关心和感兴趣的、具有新闻价值和传播意义的新鲜事实。尽管记者在采访中应该注意反映可供领导部门参考的内部情况,但就其本身职责和业务宗旨而论,采访主要是为了获得新闻,并迅速地传播新闻。所以,在一般的采访活动中,记者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寻求新闻事实,这是记者采访活动的目的所在。 6记者怎样才能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答:一要真正处理好新闻与事实的关系;二要有实事求是的勇气;三要遵纪守法坚持原则。

7在采访中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答:一是人民群众和领导个人活动的关系;二是先进人物和群众作用的关系;三是领导机关活动与人民群众实践的关系。

8记者在采访中如何掌握内外有别的原则?答:一要看形势、识大局,二要看政策规定和报道时机:三要看对党和人民是否有利。

9无产阶级记者的出现及其影响?答:无产阶级记者是在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且创办了自己的报刊以后出现的。在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产生发展过程中,无产阶级领袖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是表率。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我国最早的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是代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有邓拓、穆青等共产党人投身于新闻事业中,还有一些正直的记者如邹韬奋、范长江等人自觉地投身到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来。无产阶级记者都是在实际斗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

10 记者的职责?答:记者的职责,最根本的就是及时提供事实的报告,即通过采访,尽快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我们无产阶级记者肩负着党的使命,其职责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11 记者的日常工作任务?答:一是及时采写新闻,这是记者日常的首要任务;二是反映内部情况,新近发生的各种事实,即使是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事实,有些则不宜或暂时不宜公开传播,记者可以而且应该把采访到的这一类事实写成“内参”,提供给新闻单位内部或送交领导部门参考;三是做好群众工作,这是记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12新闻报道的作用?答:第一,传递信息,沟通情况;第二,宣传政策,指导工作;第三,宣传典型,表彰先进;第四,传播知识,开阔视野。此外,在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同时,对于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倾向、错误思潮予以适当的批评报道,也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之一。 13记者怎样做好群众工作?答:第一,接待群众来访,处理群众来信;第二,做好通讯员和作者积极分子工作;第三,组织受众评议,掌握反馈意见。

14记者良好作风表现?答:一是求实、正派、勤奋;二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三是待人真诚,谦虚谨慎;四是做遵守党纪国法的模范;五是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第三章新闻的发现与选择。 15新闻敏感的作用?答:新闻敏感的作用集中表现在采访过程中对新闻的辨别和认识能力。其作用具体有:一是可以见微知著,迅速抓住新闻线索,进而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二是据以挖掘新闻素材,并从中鉴别最有传播价值的事实;三是有利于选取最佳报道角度:四是能够预见新闻后面的新闻。

16新闻敏感的培养途径?答:一是提高政治上的敏感性;二是要懂得新闻价值;三是接触实际,注重实践;四是勤于思考和积累知识。

17新闻线索的特点?答:一比较简单,完整性差;二是时间短暂,稳定性低;三,只是信号,有待证实;四是反映现象,变动性大。

18新闻线索的源泉?答:我们知道,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线索的来源当然也是事实,即人民群众的创造性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与之有关的某些自然现象。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新闻报道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到实际中去,到群众中去,这是获取新闻线索的根本途径。

19新闻要经过两道筛选?答:头一道要看某个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值不值得报道;第二道就要看是否符合新闻政策,对社会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20综合衡量新闻价值诸要素?答:新闻价值的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这些要素是互相联系的,而不是彼此割裂的,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使新闻产生增值的效果,而不是各个要素的价值简单相加的关系。我们在判断某个事实的新闻价值时,不应当孤立地看待每个要素的作用,而是要综合地看待各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就一条新闻来说,包含的新闻价值要素越多越好,可以说,一条新闻的价值大小,是随着新闻价值要素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新闻价值要素的减少而减少。

21新闻采访的难度?答:新闻采访的难度表现在:第一,记者要在尽可能短的有限时间内,了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和事实真相;第二,采访有记者与采访对象、服务对象之间的多向人际交往关系,第三,采访涉及的范围广泛,内容繁杂,记者的知识结构随时需要更新补充,认识能力也要不断提高。

22采访准备的实践意义?答:(1)做好准备,是接近采访对象的第一步。(2)做好准备,能尽快拉近与采访对象的感情距离。(3)做好准备,会使记者成为一个采访的快手。(4)做好准备,将增强记者的新闻敏感,更好地发现和抓住新闻。(5)做好准备,有助于开拓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23平时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答:(1)学习理论政策,认清当前形势;(2)了解全局情况,掌握社会动向;(3)多方增长知识,扩大采访视野;(4)广泛积累资料,适应工作需要。

24记者积累资料的途径?答:建立采访档案;勤写记者日记;笔记积累;剪报积累;自作报刊索引;卡片积累;音像资料积累等。

24报道思想的内涵?答:报道思想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可称为总体报道思想,或称为报道原则;另一个方面,称为具体报道思想,即在遵循总体报道思想的前提下,根据不同时间、不同阶段、不同地区特点,不同战线的性质所确定的报道思想。

25在采访前记者应尽可能地了解和熟悉对方的原因?答:第一,熟悉基本情况是尽快接近采访对象的重要途径;第二,熟悉基本情况是准确提问和深入挖掘素材的前提。

26拟定采访计划时,大体上要注意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答:(1)明确采写的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从而规定总的采访要求和各单项采访的要求。(2)确定采访重点对象、一般对象以及应该涉及的领域、部门和现场。(3)设计采访的方式是个别访问、开座谈会,还是现场观察,选择什么场合和采访对象谈话,现场观察哪些方面,采访的顺序和时间怎样安排,等等,都要进行周密的设计。(4)选择采访的突破口。

27 记者核实访问记录材料的方法?答:记者核实访问记录材料的方法大致有:一向提供材料的本人核实;二溯本求源,寻求物证;三是多方证实与逻辑判断;四是技术检验,包括物证材料的化学检验,成果鉴定和听取专家、权威的评定意见等等。

28现场观察的主要作用?答(1)辨别真伪;收集素材; (2)印象深刻,生动再现;(3)获得知识,深化认识;4)触景生情,寄情于文;(5)见多识广,有利积累. 29记者在细察中应注意的问题?答:一是结合报道需要抓重点;二要给细察部分以足够的观察时间;三是观察的距离要近;四要具备必要的光源;五是力求明察秋毫。

30巡回采访的含义及特点?答:巡回采访也叫游动采访、旅行采访,其特点是流动性大,每到一地,一般停留的时间很短,通常适用于某些特殊的、重大主题的报道。这种采访形式有眼界开阔、报道样式活泼、业务技能可得到全面锻炼等优点,因此,对新闻记者有很大的吸引力,并为新闻单位所重视。

31蹲点采访的形式及特点?答:蹲点采访一般有两种形式:(1)新闻机构根据报道需要,派出记者到一个点里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有分量的新闻;(2)新闻机构派记者参加党政机关统一组织的蹲点工作组,边工作、边采访,点搞完,经验出来了,记者的报道也完成了。这种采访方式的特点是:采访的周期比较长,调查研究深入细致,搞的报道比较扎实,适合于贯彻某项重大方针政策的宣传,或就某一重大题材作深度报道。 32蹲点采访应注意的问题?答:(1)正确认识蹲点采访的重要性;(2)既当工作人员,又当记者,注意把中心工作和业务工作结合起来;(3)改总结式为过程式报道,蹲点采访根据读者需要可随时作阶段性的“横切面”报道,免得新闻变旧闻。

33隐性采访的适用范围?答:(1)把隐性采访作为记者日常观察、了解情况的辅助手段;(2)某些批评、揭露性的报道可使用隐性采访;(3)某些表扬性的稿件也适合用隐性采访。

34隐性采访应注意的问题?答:(1)隐性采访只能在不得不使用的情况下使用;(2)隐性采访不可涉足国家机密和公民隐私;(3)隐性采访采取的是“单枪匹马”的战术,因此,要注意把事实核对清楚,避免出现事实差错;(4)为了消除隐性采访只是记者个人活动的不利因素,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把隐性采访与显性采访结合起来。 35 吃透“两头”的含义?答:吃透“上头”,是指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政策指示精神,吃透“下头”,是指掌握丰富的实际情况。记者要吃透“上头”,就必须经常关心形势、大局和社会动向,根据当前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及时了解领会有关政策精神,掌握每个时期实际工作的全貌和发展趋势。记者要吃透“下头”,就必须及时掌握能够充分反映新形势、新动向的典型材料和事例,也就是下面的新成就、新问题、新思想、新人新事等等。 36采访中所抓问题的类型?答:一抓实际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抓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三抓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四抓事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37怎样找问题的根源?答:记者抓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因此要找出问题的根源,也就是要找出形成问题的来龙去脉——矛盾,使报道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一是要找新旧体制的矛盾;二要找新旧思想观念的矛盾;三是要找改革中不平衡的矛盾;四是要找不同利害关系的矛盾。 38瞬间印象的内涵?答:出现在采访现场的瞬间印象,内涵极为广泛,它包含:(1)变动着的事件细节;(2)突发事件的重大疑窦;(3)环境气氛与情景;(4)现场活动及人们的表情、动作、语言、神态等。

39 同采访对象迅速接近的基础?答:(1)采访前,对采访对象有所了解;(2)尊重对方,以礼相待;(3)守信,说到做到;(4)记者应表现出应有的思想和知识修养。

40新闻写作规律的认识依据?答:新闻写作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这一规律,归根结底,决定于新闻对事实的依存关系和能动作用。这就是我们对新闻写作规律总的认识依据。首先,新闻源于事实、报道事实,没有事实则没有新闻,这是社会主义新闻学在新闻与事实关系上的基本观点。其次,新闻虽由客观存在的事实构成,却不是事实原封不动的翻版,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

41纪实写真的内涵?答: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写作的第一要领。学习新闻写作,必须从纪实写真学起,做到如实反映客观存在的事实,包括整体事实以至每个细节都必须确凿无误。写事实,表真情,翔实可信,这是新闻写作最基本也是最起码的要求。我们可以而且应当对事实有所选择和取舍。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能虚构,“拔高”或添枝加叶;对于事实的说明、分析和判断,也要符合事实的本来面目。

42新闻写作怎样用事实说话?答:新闻用事实说话,简单讲,就是写出事实并把事实说清楚,即“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而不是“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它包括以下几项要求:一,直接陈述事实,切忌“大帽子底下开小差”;二,不能以抽象的概念和议论代替事实的报道;三,实事求是,按事实本身的逻辑展开新闻;四,采取第三人称和注明消息来源。

43怎样把新闻写短?答:(1)直截了当。(2)空话少说。(3)一事一报。(4)锤炼语言。(5)舍得割“爱”。 44“笔内”、“笔外’功夫的含义?答:新闻写作的基本要领,以及在新、快、短、活上的要求,是依新闻写作规律从“笔内”着眼的。所谓笔外功夫,这主要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和掌握;同时,正确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熟悉当前形势和社会动向;还要有各方面的知识功底。

45确定主题的标准?答:确立一个好的新闻主题,通常有以下几个标准:一是主题要真实而有意义;二是主题要正确,并有针对性;三是主题要集中、鲜明、深刻。

46新闻主题的来源?答:新闻主题只能从新闻所要报道的客观事实中来。新闻的主题寓于事实本身,什么样的事实决定什么样的主题,绝不能离开事实去凭空臆造。因此,只有掌握用于写作的事实材料,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深刻认识事实的本质及其特点,这样才能从中提炼出新闻主题。

47提炼主题如何做到上头下头相结合?答:新闻主题的提炼,要有宏观意识、全局观念,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样主题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要做到这点,应该注意:一,眼观全局,贯彻政策精神; 二,善于识别典型,以典型引路;三要考虑新问题,注意有的放矢。 48新闻主题的提炼方法?答:(1)从认识事实人手。(2)在比较中鉴别。(3)上头下头结合。(4)选好主题角度。

49 新闻选材的原则和指导思想?答:从实际出发,讲求报道效果,这是新闻选材的指导思想,并具体体现于下列选材原则:(1)围绕主题,说明主题。 (2)区别主次,反映实质。 (3)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50新闻结构的一般规律?答:(1)反映事实的内在联系。(2)有利于表现主题。(3)适应受众心理。(4)紧凑又富于变化。 (5)符合体裁的特点。

51 新闻语言融合了哪几种语言之长?答:新闻语言的构成,它着眼于人们对事实的实用关系,以事务语言的精练、准确、严谨部分为基础,又从文学语言和评论语言中适当撷取富有感情和哲理的成分,特别是从既通俗又生动的群众语言中吸取营养。经融合多种语言成分而相对独立的新闻语言,质朴无华而有丰富的表现力,它与新闻的广泛传播相适应,为现代社会所通用。

52新闻文采主要体现?答:(1)叙事突出动感。新闻叙事怎样才能突出动感呢?一是要增强自己对于新闻事实中动态的敏感,尤其是对于动作的敏感,并由此产生动问的敏感;二是要加强对生活的观察,对描写对象的了解,包括细致地观察采访对象在关键时刻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三是要认真学习修辞,丰富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能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之中,对不同的动作恰如其分地运用不同的动词,或能在若干近义词中,选用最精当的动词,以传神地体现其细致乃至微妙的特点,使新闻作品有很强的动作色彩。(2)描绘富有美感。描绘新闻事实给人以美感,除了坚持真实性,还应该注意抓住以下几个环节:其一,要抓住人物或事物固有的特点显示美感;其二,要抓住典型的场景显示美感;其三,要抓住动人的细节显示美感。(3)修辞强调实感。新闻作品传播的是新闻事实。

53新闻文风的特征?答:第一,要态度明朗,即通过报道的事实,显示其倾向性和战斗性。第二,要言之有物,即有事实,有内容,从中传递信息。第三,要短而精粹,即内容扼要,文字从简,并说明问题。

54消息的作用?答:消息的作用主要集中表现在:消息最迅速、最简便地传播各种信息,学会消息写作便意味着掌握了打开新闻写作大门的钥匙:此外,消息还能够很好地体现新闻的引导舆论和实行“舆论监督”的作用。

55消息的分类方法?答:按事实性质分类,有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新闻;按报道内容分类,有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人物新闻和政治新闻等;按写作特点分类,有特写式消息、目击新闻、解释性报道和背景报道;按篇幅长短分类,有简讯、一句话新闻和标题新闻;其他样式的分类,有公报式消息、答记者问。

56西方新闻界对消息的分类?答:(1)硬新闻,一般指的是重要的公众事件的报道。(2)软新闻,意即重要性不如硬新闻,而趣味性浓厚的报道。(3)纯新闻,直截了当的事实报道,不加解释分析,不以文采和材料的有趣取胜的新闻。

57写作经验性消息如何保持消息的特点?答:(1)突出最主要、最具特色的经验;(2)用事实阐述经验;(3)适当地表现实际效果;(4)力求写得亲切易懂、生动活泼。

58时效与时宜的区别?答:新闻时效性,也就是说消息在时间上是否新近,是衡量和判断其新闻价值大小、“新闻味”浓不浓的一项硬指标。消息写作无疑应当讲求时效,但这并不等于对所有事实的报道都五条件地追求时效。我们发布新闻,尤其是重大新闻,要选准时机,合乎时宜,该快则快,该慢则慢,其时间性要服从全局的利益。

59运用客观手法的关键?答:消息写作中客观手法的运用,主要是指客观地表述事实,是对事实的直接阐述,把观点隐蔽在对事实的报道之中,即变主观意图为“无形的意见”。 60消息写作中“三重复”的害处?答:消息的“三重复”现象就是指同一新闻内容在消息的标题、导语和主体的表述中,三番重复。它有两大害处:其一,这种毫无意义的同义重复,势必使传递一定量的新闻信息所用的文字大大增多,拉长篇幅,徒费版面;其二,不但文字不经济,而且由于它又是机械的紧承式,多次重复,很容易给受众以累赘、单调、呆板、枯燥的感觉,使受众产生厌烦情绪,减弱乃至失去阅读的兴趣。

61倒金字塔结构的长处?答:(1)最能体现新闻性。(2)开门见山,概括性强。(3)切合读者心理,并能引起其“新闻欲”。(4)便于编辑处理稿件和制作标题。(5)便于记者增加新的重要事实材料。

62第一代导语”演变到“第二代导语”的社会原因?答:(1)是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和新闻传播技术的日臻完善,使导语必须塞满新闻五要素甚或六要素的电讯技术上的原因已不复存在。(2)是无线电广播和电视新闻对报纸的挑战,为了更适宜于激烈的竞争。(3)是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读报的时间不充裕,要求消息的节奏也要快,要求尽快获得主要新闻事实。

62消息背景的分类?答:消息的背景,按其内容的性质区分,大体上有六类:历史背景、地理背景、人物背景、事物背景和社会背景。

63怎样用好背景材料?答:(1)不同类型消息区别对待。(2)因时因地因读者对象制宜。(3)服从新闻主题表达的需要,不可喧宾夺主。(4)要少而精,简明扼要。(5)要灵活穿插,但不要牵强附会. 64情节与细节的关系?答:情节由若干细节组成。细节就是事物的具体化、细腻化,细节也能体现情节。实际上,有时候情节与细节并不能截然分清,大的细节往往具有情节意义,小的情节、具体的情节又常常是细节性的。

65通讯的主要描写手法?答:通讯的描写多大口描,即用简括精练的笔墨,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描写,通讯一般以白描为主,很少作细描,特别是描写要与事实对应,忌讳空泛和夸张。

66人物通讯的写作手法?答:(1)突出新意,反映时代精神。(2)运用多种表现手法,鲜明地再现人事形象。(3)准确反映人物与党与群众的关系。

67事件通讯的写作特点和要求?答:(1)是叙事有明确的目的性。(2)是线索清晰,脉络分明。(3)是形象地再现事件的特性。(4)是全面掌握关于事件的材料,力求写出事件的深广度。 68工作通讯的理论色彩表现?答:工作通讯的理论色彩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用现行的理论或政策去阐述实际工作中的经验、问题,工作通讯理论色彩的另一表现是:对具体事物,尤其是对新事物的理论抽象,如以前流行的“大锅饭”、“脑体倒挂”以及“大款、大腕”等新的概念和提法,都是对特定事物或现象的理论抽象。

69貌通讯中,借景抒情的手法?答:其一,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其二,因事抒情,寓情于事;其三,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

70调查报告的写作要领?答: (1)深入第一线,大量占有事实材料。 (2)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3)把观点和材料统一起来。

71采访札记的特点与写作要求?答:(1)有为而发,针对性强。(2)事实典型,说服力强。(3)自由灵活,生动活泼。

72 工作研究的写作要求?答:(1)基础在调查研究。(2)选题不可太大。(3)科学评述,辩证分析。

73来信的写作要求?答:来信作为一种新闻体裁,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在内容选择上就必须讲究新闻价值,选择那些有普遍意义的、有针对性的问题,讲究时效性,而且新闻要素要齐全。其次,它虽是新闻,却用书信的形式来写,而书信在写作上是很灵活的,非常亲切自然,怎么想就怎么写;它在风格上是记者与读者的平等对话、执手交流;使人乐于接受。

第五篇:新闻采访与写作

百年中国新闻采访历史发展概述

一、五四时期

二、建国初期

三、改革开放以后

四、网络发展时期

一、五四时期

特征:重视直接采访,派遣驻外采访;采访的内容从经济新闻到社会新闻等都开始起步发展

1、驻外采访

驻外采访兴起的原因和意义

记者主要由一些留学生兼任,也“延请通晓各国文字之士”担任驻外记者,如章士钊就曾任过《民立报》驻欧特约记者 1919年,《大公报》主编胡政之采访巴黎和会,这是我国记者采访国际会议之始 1920年秋,在梁启超的呼吁之下,上海《时事新报》和北京《晨报》“合筹经费,遴派专员,分赴欧美各国,担任调查通讯事宜。”两报共选派16名特派记者、通讯员赴外 瞿秋白 《晨报》通讯稿35篇,16万多字,《饿乡纪程》、《赤都心史》 周恩来

《益世报》

2、直接采访:重视现场采访,《申报》史量才

新闻采写原则:确、速、博、新 1923年5月 山东临城 劫车事件,《申报》招聘记者,成立采访部

3、社会新闻和经济新闻等起步发展

社会新闻的价值、数量等有着提高和增加 社会新闻的采访者:“包打听”1920年上海《时事新报》开派专任外勤记者采访社会新闻之先河。“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1922年7月6日《申报》登《溥仪胡适谈新学》1923年11月6日《申报》《钟耐成夫妇投江》。“商业——新闻世界的先驱” 社会新闻的发展特征:

首先,社会新闻采访的主体身份出现变化。其次,就新闻数量而言,报刊版面上的社会新闻不断充实。再次,社会新闻随着地位的提升,其思想性和社会意义也随之提高

二、建国初期

采访的制度性

1950年3月~4月,第一次全国新闻工作会议 1950年5月,《改进报纸工作的决定》,总编负责制、采编合一制 采编模式——采编分离与采编合一。

采编分离,传统的方式是将所有的记者划到记者部,然后由记者分战线跑口拿料写稿;编辑部分则依据各自负责的不同内容再划分相应部室,常见的有要闻部、经济部、时事部等。现在通行的做法基本上就是设立一个编辑中心和采访中心。

采编合一,常见的方式就是在编委会下设若干个相应的部室,每个部室既有编辑也有记者,除重大采访之外,日常工作中,部室与部室之间基本都是无关联的相对独立。

采编合一即是部版对应,记者和编辑身份合一,值班即为编辑,外出采访即为记者 利弊:

1、部门责任明确,但易造成部门利益大于全局利益

2、采编沟通效率高,但版面合理资源利用较差

3、部门边界清晰,但有价值交叉新闻易遗漏

4、利于新闻策划,但易限制新闻生产力的释放

三、改革开放时期

1、媒体的商品属性、宣传功能、信息功能与娱乐功能日渐得到承认

2、批评性报道的突破。如“渤海二号”翻沉重大事故的报道

3、深度报道的勃兴

1985年前,深度报道还鲜为人知

1986年《经济日报》长篇通讯《关广梅现象》 深度报道的采访要领:深、准、贴近

四、网络发展时期

1、网络在中国的发展

2、网络的优势

3、网络的弊端

从另一角度看,这恰恰凸显了记者的重要性

4、对记者提出的新要求

5、中国网络新闻采访的发展

记者的素养

一.记者的职业素养

1.新闻敏感度

2、专业主义精神

一、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强调新闻的客观性,要求全面、客观、公正、平衡地报道新闻

二、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强调新闻写作要真实,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第一要素

二、记者的综合素养

1、学识上渊博

(1)语言表达能力:汉语、英语、方言。 (2)对各门科学的基本了解

(3)对当代社会现状的深入理解和认识 (4)迅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5)批判的思维

2、恪守职业道德

正义、勇气、悲悯是新闻从业者的最高价值 “社会责任论”(Social Responsibility): 提供多元化的信息给公众选择、判断; 描述社会各阶层、各集团的典型图景; 成为交换不同意见和批评的“公共论坛”; “缺少声音”的少数人大声疾呼;

制政府权力的无限扩大,促进政府的透明、公开。

3、强健的体格

4、专业精神

(1)服务社会重于获取报酬

(2)专业记者应该(具有的所有技能

(3)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忠诚(为新闻而来,为新闻而去)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

一、新闻采访的的含义和特点

二、新闻采访的方式

三、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四、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一:什么是新闻采访

“调查研究”说

“素材搜集”说

“互动行为”说 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却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 新闻采访的特点

与一般的调查研究相比:目的的差异性

时间的限制性

部分项目的突发性

需求的广泛性

知识的全面性

活动的艰辛性

二:新闻采访的方式

1、个别访问

2、开座谈会

3、现场观察

4、参加会议

5、蹲点

2、

6、查阅资料

7、改写

8、问卷

9、电话采访

10、网络采访

三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1、活动顺序上,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

2、活动的内在联系上,事实与新闻的媒介是采访,离开采访,写作就成了无米之炊

3、活动性质上,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采访的归宿

4、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

四.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采访者和被采访者

1、采访者:记者的社会角色分析

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中提出传播的三大功能:“监视环境;使社会各部分在对环境做出反应时相互关联;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 社会守望者、信息传播者、文化传承者 文化的传播者、文化的传承者

记者在发布信息的同时,也在传播文化知识,他在建构人们头脑中的世界图景的同时,也在建构着人们的知识结构。

只有记者和媒体,才能将这种文化传承自然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2、被采访者

(1)采访对象具有复杂性 从人口特征的角度看 从个体性格差异的角度看 从个人兴趣爱好的角度看 从个人的人生经历看

从对具体采访主题所持的不同立场角度看 (2)与新闻事实有一定关联 采访对象的分类:

当事人、知情人、目击者、有关人士 (3)出于利益考虑与采访者的博弈 任何采访对象在接受采访时,都会有意无意地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而选择那些对自己无害或者有利的信息传播给记者。

3、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 被采访者的被动和被忽视

巴赫金

对话理论

平等的关系

不同的声音

言说和倾听

新闻报道策划

一、新闻报道策划的兴起

在国内,1993年以来,策划越来越受到新闻业界的重视 理论界对“新闻策划”的学术探讨 新闻业界:《华西都市报》的创立

二、新闻报道策划的作用

三个“是”:一是新闻报道策划是使新闻不断出新的重大举措。二是新闻传播实务理论和实践新的增长点。三是我国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新闻报道的又一次成熟。 两个“标志”:一是标志着新闻工作者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又一次增长。二是标志着新闻报道方式和记者、编辑思维方式对市场经济的进一步适应。 三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调动、选择最佳信息资源,二是有利于促进记者采访作风深入,三是有利于新闻导向正确。

三、新闻报道策划的分类

新闻报道策划的分类

1、报道题材的显性状态

2、报道题材呈隐形状态

四、新闻报道策划的流程

1、作为一项有层次的系统工程2就新闻报道策划针对的题材而言 3新闻报道策划的运作

一、新闻线索的定义

“所谓新闻线索,即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要信息。”

二、新闻线索的特点

1、与新闻事件相比,较为简略,缺少过程和细节

2、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稍纵即逝

3、它的出现具有偶然性

4、可靠性有待进一步证实

二、新闻线索的功用

1、激发记者的新闻敏感,产生采访动机

2、为记者的采访提示了方向

3、为媒体的报道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三、新闻线索的来源渠道

1、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

2、企事业单位

3、重大的文体活动

4、社会网络

5、其他媒体的报道

6、日常生活

四、新闻线索的捕捉与追踪

1、与新闻敏感密切相关

2、能从异常的情况中敏锐捕捉新闻线索

3、能根据宏观形势,高屋建瓴地发现线索的新闻价值

4、能敏锐地寻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

5、应具备锲而不舍的精神

新闻采访的前期活动 1.新闻敏感的培养

2.新闻价值的感知

3.新闻政策的遵循

4.报道思想的明确

5.新闻线索的获取

6.采访准备的周到

7.对方心里的把握

8.访问条件 一:新闻敏感的培养:

1.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1)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 2)迅速判断其能吸引多大的受众 3)透过一般现象挖掘隐藏的价值

4)判断同意事实中的最具有价值的部分

5)迅速对事情的进展过程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遇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

2.培养途径:1)及时学习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

2)立足全局看问题

3)十分熟悉点上的情况

4)知识广博有利于敏感的培养

5)时刻保持警觉以应对突发事件

3.新闻敏感的能力要求:1)记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力

2)对事件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3)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分析能力 二.新闻价值:

1、新闻价值界定的争议性:前后之争和主客观之争

2、新闻价值的五要素:重要性、趣味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

三.新闻政策: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新近发生的事实能否报道,一要看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二要看其是否就、符合新闻政策,却一不可报道,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制约 四.新闻报道思想:新闻采访目的受报道思想的制约并服务于报道思想

报道思想要符合客观实际

五.新闻线索:获取途径:1)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

2)通过各种会议简报

3)通过记者的耳闻目睹

4)通过对日常情况的积累

5)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

注意事项:1)注重验证2)尊重规律3)讲究时宜4)合理安排 六.采访的准备应周到:“平战结合”

1、平时的积累:理论积累、政策准备、素材积累、知识准备。真正意义上的采访是采访双方知识的互换和情感的交流

2、专项的准备:(1)收集新闻事件和人物的相关信息 (2)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情(3)拟定采访计和采访大纲计划和大纲的拟定应具体充分,每采访一分钟至少要准备十分钟的交谈内容。(4)物质准备

七.对方心里的明确:性质内容实际:1)先期性心理2)临访性心理

表现形式:积极配合型、一般协作型、蓄意应付型

八:访问条件的创造:

1、访问时机:访问时机的商定原则(一是让采访对象自己约时间二是与采访对象一起工作或生活片刻)

2、仪表风度:穿戴打扮、言谈举止的得体大方

3、摆正关系:采访对象与采访主体间的合理关系“谦恭不流于谄媚,庄严不流于傲慢”

中期活动

一、提问

1、提问的两种形式

(1)开放式提问 :这是一种大而化之的提问。就是问题问得比较抽象、概括,问题的口子是敞开的,范围很大,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

(2)闭合式提问:这是一种有明确指向的提问。这种提问问得比较具体、集中,问题的口子是封闭的,范围有严格的限制,需要采访对象作直接具体的回答,事实性的回答。

(3)开放式提问:它的长处是:假如要让访问的内容更丰富多彩,就应该考虑使用开放式提问。问题问得比较自然、缓和,有利于创造融洽的谈话气氛;给对方以更多自由,对方回答起来比较自由,容易谈出一些宏观性的材料,也可能露出一些有价值的“话头”;记者提问比较容易。可以不需要认真思索,如果遇到不大了解的采访对象,这类问题可以“投石问路”,也可以先救救急,赢得一点思考的时间。

(4)它的短处:问题一般化,采访对象容易泛泛而谈,或者说感到问题太大,不知从哪里回答才好;问题的焦点不集中,记者和采访对象的联结比较松散,对方不容易说出心里的话,采访也不容易深入

(5)闭合式提问:它的优点:这种提问,容易得到采访对象的具体回答,容易获取有价值的材料;问题人焦点集中,双方的联系比较紧密。采访对象容易说出心里的话,也容易谈得深入;记者提出 这一类问题虽然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精力,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样的问题引出的结果往往是“皆大欢喜”的——采访对象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自然高兴——记者和受众得到了信息,得到了有价值的东西,当然也高兴。

(6)它的缺点:提问有点单刀直入,甚至有点尖锐,如果掌握不好,会影响谈话的气氛; 如果记者对问题选择不当,或者说漏掉某些问题,都会影响对全面情况的了解

2、提问的三种形式

(1)正面提:开门见山

直截了当

(2)侧面探:启发引导

(3)反面激:刺激提问

激发采访对象谈话欲望、激问、错问

3、提问的要领

(1)提问要简洁(2)提问要具体(3)提问要得体(4)提问要有特色

要想问得有特点,记者就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综合分析: 从采访对象的实际来看,对方最熟悉最想说的也最有资格回答的是什么——采访对象的兴奋点。

从受众的心态看,他们最关心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受众的兴趣点。 从报道思想考虑,记者最想知道非问不可的是什么——记者的关注点。

4、提问的组织方法 (1)“5W1H”法,一直是以事件为中心的新闻报道所需的主要信息。

(2)概念界定型的提问(GOSS法)

目标(GOALS)努力了解他或者她行为的动机

障碍(OBSTACLES)面临哪些困难?争取捕捉到一些具体的例子或趣闻 解决办法(SOLUTIONS)再次注意捕捉具体细节

开始(START)从哪里着手,这事是怎能样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

5、提问的过程

(1) 与采访对象见面:打破僵局

仔细观察对方的工作环境会帮助你制造些现场感。 谈论些小话题能使谈话具有人性化的特点. 陌生人见面后的前四分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先入为主,所以好的开端非常重要. 幽默是谈话的润滑剂。

(2) 提第一个问题:比较好回答,电视采访更应如此.。能增强采访对象的自尊心,敏感问题稍后再问.。显示出采访者为此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 在逻辑上符合采访者已经阐明的采访目的.。(3)建立轻松和谐的采访氛围:谈话越不正式,收获越大;倾听时越认真, 得到的回应越热情,收获就越大;好奇心表现得越突出,提问时表现的准备越充分,收获就越大。

建立在共同兴趣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和和谐是采访的核心所在。 决定因素: 来自事前充分的准备。来自于对采访对象的了解 。来自于记者本人的见地。来自平等的交流心态 。来自对采访话题的把握

6、提问敏感问题

提问敏感问题之后的情感恢复

有时一点点充满人情味的安慰很起作用(“听到你的这些烦恼,我也很难过„„真希望这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儿”)

7、总结本次采访 主动按时停止采访

表现你想终止的意图,再核实一下做过的记录,看看是否包括了所有的采访内容 询问采访对象要不要再做什么补充,或许这能弥补一些事先没有想到的问题。 留下你的名片——“如果您有了什么想法,请给我打电话”。 告别——“谢谢您的合作”

和谐氛围的扩展——最有价值的言论往往出现在你站在门口说再见的时候。 写个非常规的便笺,对采访对象的回答和合作表示感谢

二:现场观察

1、现场观察的必要性 必须到现场去

在采访活动中,记者应自觉强化视觉功能

2、、现场观察在采访中的功能 (1)核实新闻,增强新闻可信性 (2)能激发灵感,增强思维的敏捷性 (3)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增强新闻深刻性 (4)能生动通俗解释事物,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5)启发采访对象,增强认同感

3、现场采访的注意事项

掌握现场采访的明度 选择适宜的角度

将现场观察与用心思考结合起来

三:听觉功能的协调:

1、悉心闻取线索

2、适时调节音量

3、有意识训练听力、专心、虚心 耐心

四:现场笔录:1.现场笔录的益处2.笔记为主,心记为辅3.笔录的主要范围

记要点、记易忘点、记疑问点、记精华点、记观察所得4.笔录的注意事项

五:采访的精确性问题:

1、事实的准确

姓名、地址、年龄、称谓

要点。在采访的进程中要不断重复自己对要点的理解。

查证。一旦采访对象表现出不很确定的样子,就要从别处再去询问一些观点和态度。

2、使含糊的回答明确化

对于记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如何理解以下三类情况中可能出现的歧义: 采访对象只清楚事件的一鳞半爪无法明确表达。 有意表述得含糊不清,跟记者捉迷藏。 双方的理解有分歧。

——记者对于间接意义的理解程度会直接影响到调查采访的成功与否

以下是使含混的答复明晰的几种追问:

“您的意思是不是说......”

“如果我给您两个选择······”

“我能不能把您的回答理解为······”

“希望你明明白白地告诉我······”

3、处理对方谈话跑题

适当的(不是随意的)打断谈话,是防止冷场,保持良好谈话气氛的必要。但要注意几点: 寻找合适的契机。在谈话的段落性停顿,记者要把握好这些短暂的停顿的间隙,插话转换话题,发展话题。

打断说话要注意礼貌,在打断对方谈话时可以用“抱歉”“对不起”“咱们能不能谈谈另一个问题”等用语取得对方的谅解和配合。

在打断谈话的同时,可能对刚才进行的谈话表示赞赏和认可,比如“这个问题咱们谈得比较深入了,现在是不是„„”这样既转移了话题,又能鼓励采访对象继续谈下一个问题。 如果采访对象有完整的谈话思路,除非走题,否则记者不应随意打断采访对象的谈话,以免影响谈话的思路和流畅。 如果谈话已经有好一会儿了,记者还可以请对方喝茶,或者往对方茶杯里添一点开水等办法,把话头引上正题。

六:人物专访:

1、如何进行人物采访(参照传记作家的建议): 要善于发现最高尚的人身上的阴暗面,最卑鄙的人身上的闪光点。 要舍得花费时间。

追踪事件的根源。而采访的开端先询问对方的童年生活,往往很具启发性。 善于观察。

采访人生的十字路口发生的事件。

采访对方的感受和领悟。人物采访应在任何可能的时候,努力去提示一些经验教训。

2、可用于人物采访的20个提问 生活中(或在目前的讨论中),你什么时候最快乐?什么时候最沮丧? 什么样的事情,境况等等会令你感到生气,悲伤、高兴或害怕? 什么让你大笑或大哭?

你还记得童年时发生的大事吗?什么样的童年经历造就了今天的你——你的成功、你的失败、你的信仰、你的观念、你的个性、你的特点?

你工作或生活上最主要的目标是什么?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你目前正努力解决的是什么? 你经常接触什么样的人?包括你的配偶、其他重要的家人、朋友、同事、下属等等。 你常去哪里,以及怎样度过你的闲暇时间? 你的一天一般怎样度过? 在事业上以及在生活中,什么样的问题、观念、哲学、思想、对你最重要?你愿意为何而战?为何而死?为什么?你采取了(或将采取)什么行动来维护你的信仰? 你的梦想或幻想是什么?

你如何处理一些常见问题?如果有人侮辱你,你是奋起还击还是视而不见?抑或有别的解决办法?在出席没有一个熟悉的人的宴会时,该怎样表现?在超市、食堂前排队时,如果有人挤到你的前面,你会怎样做?

你的生活中最重要的里程碑是什么?

在生活中你感到最遗撼的事情是什么?最自豪的事情是什么? 如果让你自己来概述一下自己性格特点,你准备说什么? 你希望别人记住你什么?

后期活动

一:深入采访的细致:

1、抓特点(1)看准形势抓特点(2)通过比较抓特点。横向、纵向

2、抓本质 :新闻深度

二、验证材料:

1、投入记者智力

2、进一步采访

“三角定位法”

三、整理笔记

1、整理笔记的重要性

2、如何整理笔记(1.通读笔记,回忆整个采访过程迅速整理2.通读初步整理的笔记资料做标记3.对材料分类)

四、积累材料

1、积累材料的作用和意义

1、积累材料的方法(

1、勤奋读书、勤于摘录

2、养成习惯、持之以恒)

新闻写作概述

一.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之间的关系

两者紧密相连相互依存:从活动程序上看,采访在前写作在后。

从活动的内在联系上看,新闻报道对事实的反映,写作是结果,采访是手段;采访时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采访的归宿。

从活动性质上看,采访是认识现实,写作是反映现实。 新闻战线“走基层、转文风、改作风”活动 二.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

与文学写作相比较,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的最大区别 新闻写作:

1、以事实为根据反映事实原貌

2、在从事实出发的基础上,注意反映事实的技巧和艺术 新闻题材的演进和规范:

1、新闻体裁

新闻体裁是具有新闻特性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一种物化形式,它是新闻报道或新闻评价的文章样式。

2、新闻体裁的渊源

源自于文学:如通讯,就与古典记叙性散文关系密切。

3、现代新闻体裁的一般规范

(1)常规的、基本的体裁、报道性体裁主要以传达信息为主,用事实说话主要包括消息(News/Message)以及通讯(News story) 评论性体裁:主要是对新闻事件进行价值判断和评论。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等等

(2)边缘性、交叉性的体裁

A、文学、社会学与新闻结合的体裁:报告文学、深度报道、其他媒体也同样可以运用文学手法来表现

B、广播、电视等新媒体中的体裁,录音录像报道、现场直播、主持人节目、网络新闻体裁

4、新闻体裁的划分 (1) “二分法”

以新闻报道事实是否可以预知为标准:意内新闻、意外新闻 以报道事实和报道言论的关系为依据:事实报道、意见写作

以传播信息是否具有“事件性”特点为标准:事件性新闻、非事件性新闻 以新闻事实所呈现的状态为标准:动态新闻、静态新闻

按照事实的性质、表现新闻的意图及新闻感应效果三者合一的标准:硬新闻、软新闻 根据新闻事实本身与对新闻解释之间的关系:纯新闻、解释性新闻 (2)“三分法”

A、新闻、特稿、报告

B、新闻、报道意见的社论、专栏文字 C、消息、言论、特稿 (3)“多分法”:13类45目法

消息

一、消息的基本结构

由六部分构成:标题、消息头、导语、躯干、背景、结尾

也有认为消息是五部分构成:标题、消息头、导语、主体、结尾 例题:第七届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在合肥拉开序幕

中新社合肥11月8日电 (记者 成展鹏)第七届中国国际徽商大会暨第十一届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8日至11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大会将通过招商对接、系列论坛、展示宣传、科普活动等形式,进一步发挥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和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的品牌效应„„ 一:标题:

(1)定义:是新闻的题目,是新闻内容的概括 (2)要求: 内容上,一语破的, 一目了然

形式上,一见钟情,变化多端 (3)标题的样式:

多行的新闻标题一般由主标题和辅标题构成,辅标题又包括引标题和副标题两部分

主标题:标题中的主要部分,在标题中字号最大,居于最显著位置,一般用来指明消息中的最主要的事实和观点。

引标题:主标题之上,字号较小,“眉题”“肩题”,主要是从一个侧面对消息的主题进行引导、说明、烘托。

副标题:置于主标题之下的次要标题,字号最小,主要起补充、注释作用 (4)标题的性质:实题和虚题 不管标题的样式如何,必须有一个标题是实题:告知事件,以叙事为主,具备新闻基本要素;虚题内容则偏含蓄和抽象,透露出一定的愿望、道理、原则、态度、倾向等,有一定的议论、抒情。

二:消息头

1、是消息的显著外在标志,以区别于其他新闻体裁

2、消息头的主要形式 (1)讯

以邮寄或书面形式递交到报社的新闻报道稿件 例:“本报讯”(本埠)

“本报重庆5月8日专讯”(外埠)

“中国青年报5月8日讯”(外新闻单位) (2)电

以电子手段如电报、电话、电传等方式发稿 例:“新华社利比亚10月24日电”

3、消息头的作用

(1)表明稿件的发出单位,显示新闻的“身份”,是版权的标志 (2)可以承担发表新闻稿件的责任,接受社会监督

(3)注明时间地点,可以说明新闻的来源、时效,具有现场感 我国传统的做法是重视消息头

三:导语

(1)导语写作的重要性

“导语是新闻的生命所在”——赫伯特·黑德“写好导语相当于写好消息。”——麦·曼切尔。媒体的激烈竞争现状也凸显了导语的重要性 (2)导语的功能和作用

披露新闻的实质内容,揭示消息的主题,为消息的整篇报道奠定基调。“写作导语能够集中记者的智力,迫使记者决定新闻当中什么是重要的,他想强调什么;同时,记者写作导语时就能最终地确定新闻的其余部分是什么样子。”——亨利·费厄利。吸引受众注意 (3)导语的形式 一句话导语 一段话导语 复合导语:

虚实相济。第一段虚写,造成悬念,第二段实写,抖开包袱,说明事实。 例:新华社哥德堡(1995年)8月7日电(记者杨明

马小林)爱德华兹大笑,爱德华兹大叫,爱德华兹兴奋得乱喊乱跳。

这位大器晚成的英国选手今天在第五届世界田径竞标赛男子三级跳远决赛中,以18米29的辉煌腾跃创造了一项属于21世纪的记录。 (《爱德华兹创造跨世纪记录》)

通讯

通讯是一种详细、生动的新闻报道体裁。它将记者的主体意识和客观报道融为一体。

目前我们所称的“通讯”是一种集合概念,是指报纸、刊物中运用的除消息以外包括各类通讯、特写、专访等所有详报型新闻体裁的总称。 通讯的历史溯源

通讯的基本特点: 通讯是一种详细、生动的新闻报道体裁。它将记者的主体意识和客观报道融为一体。

目前我们所称的“通讯”是一种集合概念,是指报纸、刊物中运用的除消息以外包括各类通讯、特写、专访等所有详报型新闻体裁的总称。

通讯的历史溯源

通讯作为新闻体裁的内在规定性:

1、通讯中所报道的事实,无论大小,必须真实存在。

这对记者的采访功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如何当场捕捉新闻的“生长点”,如何事后通过对知情人、目击者的访问来获取素材等。

2、通讯具有时效性

3、通讯报道的内容必须具有新闻价值 写人物要能打动人,写事件要能启发人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文体特征上)

1、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详细、完整、富于情节,可以满足读者欲知详情的需要 详细、完整、深入是通讯文体的突出特征

2、通讯报道的事实往往比消息更形象、更生动,感性的素材使这种文体更具感染力

3、通讯的文体较为自由

各种笔法、各种结构、各种风格等都可以容纳在通讯这种文体中

4、通讯要求主题鲜明、结构完整

5、通讯能体现出作者较强的主体意识和个人风格 作者的价值判断、主张和观点 作者“以情入文”

6、通讯多用详述和描写手法表现事实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成长励志作文范文下一篇:查办案件工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