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会计教学改革

2022-12-01

目前就业市场显示, 中职学校培养出的毕业生往往与市场所需相脱节, 一方面大量的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 则是不少用人单位因寻觅不到满意的复合型会计人才而犯愁。造成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强的局面不能不引起我们每一位中职学校会计教育者的深思, 我们的教学环节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导致这样的结果, 应该如何去改进?

1 中职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方法单一, 达不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现在的中职学校会计教学仍然是以传统的教师为中心, 讲授法、注入式教学模式为主, 缺乏会计案例法, 演示法, 项目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补充,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授课速度一般来说都较快, 学生又难理解, 学生往往是学了后面忘了前面, 能掌握的知识也不多, 教师感觉付出的劳动很多却收获甚少, 找不到教学的成就感, 久之, 容易形成职业倦怠, 达不到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的要求, 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究其原因很多, 而教学方法陈旧是一个重要原因, 在会计学教学工作中, 要提高教学质量, 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1.2 课程教材设置不合理

中职会计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专业课和文化课, 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训课的课时比重也存在有不合理的地方, 特别是会计专业实训课占总课时比例过少。实践教学条件差, 实训方式单一。目前中职会计专业教材沿用的还是传统的指定教材, 现阶段中职生来源广, 普遍基础知识差, 掌握知识层面差别较大, 而中职学校现在普遍采用的是三年制“2+1”的办学模式, 在课时上时间安排较紧, 专业课的课程难度大, 较初中阶段来说会计是一门崭新的学科, 要经过入门、理解、巩固、提高一系列的教学过程, 但教师往往为了赶教学进度, 以至于学生也是学得一知半解, 有些科目如《工业会计》、《成本会计》、《流通会计》授课内容存在很多重复之处, 没有及时删除, 会计改革内容及相应的会计法规政策的变动也没有及时补充纳入教学内容。

1.3 成绩评价和考核模式落后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成绩考评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模式, 重理论轻实践, 多数以考记忆性的题型为主, 致使学生也象考其他文化课一样依靠考前突击, 背答案等方法通过考试, 忽视了平时会计实作基本功的训练, 没有达到考核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目的。

1.4 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当前各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课教师来源一般通过两个途径, 一是直接由财经院校毕业直接进入中职学校担任教学工作, 二是由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某些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转型担任。前一种情况的会计专业教师有理论但乏实践操作的教学经验, 后一种教师有实践但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不能将实践上升为理论来进行指导教学。也就是说现在的中职学校缺乏“双师型”会计专业的教师。

2 中职会计教学的改革建议

2.1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 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

无论选择或采用哪种教学方法, 在实际运用中都必须以启发式教学思想和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作为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大量的教学实践也证明, 在教学中, 教师只有按照一定的科学依据, 综合考虑教学的各有关因素, 选择适当的方法, 并合理地加以组合, 才有可能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并进行合理运用。

2.1.1 项目教学法的运用

项目教学法引自于德国, 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教学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所谓项目教学法是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过程中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 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 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小组工作方式, 共同制定计划、分工合作完成整个项目, 教师将课堂主体地位交还学生, 把学习的中心交还给了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通过完成项目规定的具体任务达到教学目的。例如, 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对应付工资项目的计算运用:

(1) 情景设置。假设学生为置身于一个企业的会计人员, 要对某一个部门人员的工资进行核算。

(2) 操作示范。将“工资卡片”、“考勤记录”、“产量记录”等计算工资的一些原始资料列示, 教师讲述核算程序。

(3) 协作学习。根据工资核算要求, 组员分工协作, 如原始资料的核对, 工资总额计算, 代扣工资的计算, 汇总表的编制, 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点, 遇到问题开展小组交流、讨论, 完成项目要求。

(4) 学习评价。对本次教学项目的成果进行评价, 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评三部分。

通过项目教学法学习的学生, 他们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学生水平参差、学生自控能力比较薄弱的中职学生, 这种教学模式让这些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激发他们继续探索学习知识的热情。项目教学法适用于专业性较强的学科, 在实施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项目内容涉及会计专业知识的难易度, 项目教学跨的时间不宜过长, 宜选择小而精的课题项目。

2.1.2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 (case method) 是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 (C·C·langclell 1826~1906) 首创的。所谓案例教学法 (国外称为个案研究, 即case study) , 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知识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即将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形式让学习者去分析和研究, 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从而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会计学离开了实践它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 对刚接触会计的中职学生来说, 很难理解, 用案例教学法以简单的会计业务引导学生入门尤为重要。例如在讲授《基础会计》会计六大要素及平衡关系时:

给出案例:某人要开间服装厂, 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首先要解决资金投入问题, 资金可以由自己筹集或别的单位、个人或外商投入, 也可向金融机构借人。

启发思考:公司筹足了资金后如何运用呢?

提示:服装厂资金占用形式的变化与资金量的变化

从现金——设备、原材料、工资——服装——现金

学生讨论:服装厂的耗费:设备耗费、耗材耗费、人工?服装厂开设的目的是什么?耗费与收回现金之差实质是什么?

总结:资金的净增加与利润也就是利润的实质

利润=收入-费用

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 促使每个小组成员进一步思考、调整和深化自己对案例的分析, 实践证明, 通过以案例教学, 突破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克服死记硬背, 而且通过学生的积极性参与, 可以不断培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 在选择案例时要把握好案例的难易程度,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上述案例分析讨论时要注意有效引导课堂讨论的方向, 并在讨论出现偏差的时候迅速予以纠正, 以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2.2 课程和教材的设置

根据中职学校就业方向和学生自身条件, 理论性强、理解难度较大, 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运用很少甚至不用的课程可以不设置或少设置。有些内容重复交叉的课程可以进行整合和融合渗透, 有利于学生对整个会计体系的了解与认识。增加会计实训课的课时比例, 在会计入门之初, 强化会计专业基本功的训练, 如点钞技术, 珠算技术, 数码字书写等技能训练并结合进行简单的会计实训, 增加学生学习会计学科的兴趣度。文化课与专业课的课时比例掌握在1∶9的比例, 文化课选择与会计学科相关的内容来学, 如《财经应用写作》、《商务英语》、《经济法规》。学校在实施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 开发适合本校实际的、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校本教材, 尤为重要, 能确保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 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要, 能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

2.3 会计实训多样化

要打破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单一的会计实训模式, 从单角度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的会计处理方式转变为多角度的会计处理模式, 即不仅采用不同的学生进行各会计岗位的核算, 各司其职, 并进行岗位轮换, 还要求同一学生能对某一经济业务能以不同会计主体, 不同会计岗位职责进行换位多角度思考并进行会计处理。在实训过程中将一些业务的原始凭证及业务流程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演示给学生观摩, 或是将会计实习材料以模拟原始凭证的样式交与学生进行会计处理,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什么是实际的会计工作。

2.4 改革成绩考评制度

将传统的闭卷静态考试模式改为动静相结合的复合测试模式, 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 减少期末成绩的比例, 平时成绩的评定主要是考察学生对会计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包括对凭证、账簿的书写考评, 对会计事项的处理能力, 甚至是平时上课的专注程度和对会计行业工作作风的态度都可以列为平时成绩的考评范畴。期末考试中, 笔试只占40%, 主要测试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灵活运用, 如增加案例分析、综合题的比例。

2.5 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强会计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学校的教师, 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 专业教师往往只有会计理论知识, 缺少一定的会计实践经验, 有的指导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但由于只熟悉某一行业或某一岗位的会计工作, 不能满足实践环节的要求。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师不管是转型还是直接从学校毕业出来的教师都应不断学习全面熟悉本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操作, 学习教育教学规律并应及时了解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 积极参加会计继续再教育培训, 更新知识, 学校应根据会计制度的改革情况, 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训师资队伍, 培养“双师型”教师。

2.6 加强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诚信教育

美国著名会计学家贝尔考依在其《会计职责》一书的序言中写到:“会计职业包括会计信息产生与鉴别过程, 它有助于信息使用者的制定和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 以及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一般公众对会计信息的使用, 源于他对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持有的高度道德水平的依赖。”由此可见, 把诚信教育列入会计教学内容已成为当务之急。要将“诚信为本, , 操守为重、坚持准则, 不做假账”的行业理念贯穿在中职会计教学中, 大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使学生自觉地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义利观, 重塑行业“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形象。

2.7 会计专业教学中要重视会计电算化和办公软件的培训和使用

当今就业市场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已经不仅仅限于能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 而且要求能熟练掌握使用财务软件和办公软件, 并有一定的统计基本知识。近些年来,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会计工作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中职会计教育培养出既懂会计知识, 又精通软件应用和维护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满足市场对会计人员的需求。

摘要:中职会计专业主要培养的是有较强职业能力的技能型劳动者和初级专门人才, 但是现行的会计教学体系很难培养出目前市场上所需的会计人才。中职会计教学要以市场为导向, 更新中职会计教学理念, 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培养出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苑玉敏, 李宜强.会计信息系统[M].经济科学出版社.

[2] 王嘉毅.课程与教学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

[3] 郭强华.注册会计师审计视野[M].经济科学出版社.

[4] 张玉文.中职教学方法改革[N].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2007-06.

[5] 武建国.关于案例教学法的几个问题[Z].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运动员的性格下一篇: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