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书法素质教育论文

2022-04-23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校书法素质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随着现代化素质教育观念发展,我国相关高校开始更好地实践且专注于培养学生素质与品德,开展了相关课程,为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高校开展课程中书法教育是一项较为热门的课程,结合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以及五千年文化历史所产生的书法艺术学习对于学生们来说有着极大的素质培育作用。

高校书法素质教育论文 篇1: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书法教学作用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高校也加强了书法教育工作,为了更好的培养高素质、综合型社会发展需要人才,就要充分的发挥书法教学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继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本文就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书法教学作用展开分析,希望对于我国素质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书法教育 素质教育

当前的高校书法教学存在严重的弊端,即注重基础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艺术文化的提升,严重的缺乏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校书法教学,更要加强教学方向、教学内容调整,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书法教育中素质教育作用的发挥,继而提升书法教育工程的质量,对此加强此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书法教育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在德育方面的作用

思想品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加上大学学生正处于思想、信念转变的阶段,且心理非常敏感,对于常规理想的教育接受不了。以往的思想品德教学模式缺陷还是非常多的,一般的教学方式为直接说教,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进行教学,同时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思想问题,在教学中也没有做到未雨绸缪,直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艺术教育的形式,对于学生展开道德教育,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久而久之会调整学生的感性和理性思想,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信念、价值观念等,对此可见该种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情感教育为前提,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坚定信念,当前的教育工作,也越来越重视思想中的艺术教育的实施。也有相关的学者认为,将书法教育的形式、内容等艺术形式展现给学生,更能作用于学生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更好的感悟书法艺术品、书法家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等,继而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的目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可以通过书法网站、书法教育与研究论坛、博客等信息技术形式,并积极开发创新的视听教学模式,继而更好的丰富书法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合理选择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继而实现两项教育工作的有效结合。

(一)书法教育会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的落实

书法不仅仅是艺术的物质体现,同时还涵盖了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民族精神,具备一定的文化魅力。其次书法教学,也是学生接受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可见书法艺术产品也是良好的教材。学生在接触书法时,会对我国的民族文化产生一定的认知;而书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文化艺术结构体系,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更好的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民族意识等。

(二)帮助学生提升道德品格

我国自古以来,都非常注重人品、艺品的联系,注重两者之间的结合,古代也非常注重书品、人品的一致性,同时也提出了书为心画等说法;对此人们对于书法家的印象都是品质高尚、意志坚定等,对于书法家的好感油然而生。另外艺术赏析也是一个复杂且繁琐的过程,与人们的心理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对于书法作品的分析,会通过书法家的人品等产生共鸣,继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作品赏析者。而我国悠久的书法教育实践也表明书法艺术能够明显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情操,继而实现人格升华。而要想学好书法也是非常不容易,要求学生要领悟一定做人的道理,符合学习书法的基础条件,从而更好的领悟书法的魅力以及精神;其次学生学好书法,还能提升学生的高尚品质以及道德情操,继而促进书法的学习,对此可见两者之间的微妙关系。

二、在智育方面的作用

以往智育教育多重基础知识教育,而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缺乏个性化教育,让学生的性格等也向着普通化方向发展。受到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高校教育也纷纷的展开了专业训练,严重的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观察能力等综合素养、综合能力的提升。对此我国也提出了素质教育理念,主要是为了改善当前的教育模式、教育问题等,继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我国相关素质教育政策也明确的要求,高校教育要注重学生创新、实践、创业精神与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人文、科学综合素养与素质的教育。尤其是素质教育的艺术教育,更能保证学生素质教育的效果,而书法教育就是常见的、效果理想的教学途径。

(一)有助于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和文化素质的提升

书法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自身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哲学文艺思想等,也在书法教学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我国自古就注重人修养的培养,像书法中的书卷气,是对于书法家情趣、格调等文化品位的表达,并不是对书法家技能水平的评价。同时实践证明,要想更好的学习书法,离不开一定的知识结构体系为基础,继而更好的提升书法家的学问,最终形成一种互动关系,对此可见书法不仅仅是练字,更是文化素养的提升,以及学生知识层面的构建。

(二)利于思维能力、智力的拓展

经验与反思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基于生理学的角度分析,人手部肌肉的发达,直接关系到人大脑的发达程度,对此学生通过练字,也能够达到智力开发的目的。而基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思维能力包括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大脑左半球、右半球分别负责抽象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的发展;学生对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只是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开发,并没有开发形象思维。书法练习是一个模仿、锻炼形象化的过程,自身创造性的特征,可以帮助学生右脑的开发,

(三)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书法学习也是学生需要认真学习和思考的,继而掌握熟练的书写技能。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观察能力、记忆力等能力的提升,而领悟力是学生在书法学习过程中,对于规律等方面的体会。为了更好的让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对此书法教学就要做到创新,一改以往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积极打造开放性的学习氛围,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力。其次,书法教育更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做到因材施教,继而让学生创作独特的书法作品,保证新时期书法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发展。

三、在体育方面的作用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高校教育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更加重视,为了保证学生具备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就要加强学生体育方面的教育;而书法教育不仅能够做到两者兼顾,同时还能保证老者的均衡发展,从而更好的保证学生身心健康。

从事书法的学习、创作,更有利于其自身生理、心理的协调发展,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继而养成心态调节的好习惯,并延长生命,也就是所谓的“寿从毫端来”。一般老年人会非常热衷于书法活动,因为其是一项刚与柔、动与静、身与心、气与功结合的活动,能够达到静心、养神健体的效果。另外书法练习也非常注重姿态,以及下笔的技巧、力度等,让大脑做到劳逸结合,继而形成良好的身体状态。

书法教育更有利于学生良好心态的养成,缓解、梳理学生的心理压力和问题,因为学习书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耐心和恒心。如郭沫若先生对其书法学习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书法学习首先要保证字迹工整、端正,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细心、意志力集中的好习惯。而不专心于学好字,草草了事反而会让学生养成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避免这些小毛病。书法的写作技巧、写作流程也是非常复杂,像最初书法写作时,要求专心练习一点一画,学生会从反复练习中,养成一定的心理、生理反应,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细心、精力专注等综合素养。

学习书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也会遇到学习难点等,这可以磨练学生意志力,让学生具备良好学习的信念和毅力;书法也是艺术行为,给人的感觉是高雅的,对注重学生书法作品的赏析,学生可以从写作技巧、思想等方面,进入到高雅的文化境界,实现自身与书法形象的融合,继而提升人们的思想情趣,让人产生一种愉悦感。而书法作品的创作,需要书法家具备一定的心理情绪、状态,通过书法作品的创作,也可以达到心理问题疏导的作用,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在美育方面的作用

对于书法作品的赏析,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而高校的书法教学可以培养、训练学生的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加强学生对于美学的追求和感悟。对于学生美育的培养,也是当前素质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利用书法教学培养学生的美育素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取代的,尤其是对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有着深刻的含义。书法教育是美育培养艺术体现的形式之一,同时汉字也是人们经常接触的,与其他学科内容息息相关,且与其他艺术想通,学生学习书法,更能够领悟都其他学科内容、其他领域的书法艺术借鉴作用,从而更好的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继而达到书法教育的目的。

五、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书法教学作用的分析,发现高校展开书法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素质以及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品德情操,磨练学生的意志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等。但实际上,我国高校开展书法教育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受到当今时代大背景的影响,高校对于学科的定位不清晰、管理制度不完善、学生接受书法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等,对此高校书法教育就要做好与时俱进、进行精准定位、完善教育管理制度以及完善优化学生书法教育教学模式等措施,保证高校书法教育系统工程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张云霁.试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普通高校书法教育的定位[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38-41.

[2]陈昊.在线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3]高亚男.书法教学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与影响[J].文学教育(中),2011,(05):131-132.

[4]符红川,张轩,王富.试析书法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缺失及对策[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01):120-122.

[5]江晓军,陈建华.试论高校公共书法素质培养[J].大家,2010,(03):116-118.

作者:张峰

高校书法素质教育论文 篇2:

素质教育在高校书法教学中的途径与方法

摘要:随着现代化素质教育观念发展,我国相关高校开始更好地实践且专注于培养学生素质与品德,开展了相关课程,为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高校开展课程中书法教育是一项较为热门的课程,结合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以及五千年文化历史所产生的书法艺术学习对于学生们来说有着极大的素质培育作用。现实高校书法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认知度与认可度不高、书法的传播效果与时代科技产物传播效果相比存在不足等问题,而如何改善这些问题则成为现代化素质教学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素质教育在高校书法教学中的途径与方法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教育事业起到一些促进作用。

关键词: 素质教育;高校书法教学 方法与途径

现代化教育模式已经逐渐转变,从传统教学模式的“灌输式”教学法发展为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具有良好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教学模式,而高等教育中这一理念重要性尤为突出。因此,高校开始不断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进一步明确培养人才目的以及方向,而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社会与经济得到了跨越性发展,新时代与新文化、经济的到来意味着市场相关产业也将产生变化。

一、高校书法教学在素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书法艺术是我国传承历史文化五千年的产物,是最具民族意识以及民族气息的艺术之一,使用毛笔进行书法写作能够体现我国良好的审美艺术形式以及惯性审美艺术状态。在历史长河发展过程中,书法也得到了无数次的洗礼与更新,承载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书法文化艺术不仅是我国艺术界的重要标志,同时还是极具内涵的历史财富,是不可多得的国家级艺术之一。

高校书法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从不同层面以及不同角度去了解书法艺术与文化,能够从书法的学习中领略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变革、文化的碰撞,让学生得到全面素质发展,促使学生成为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书法教学所包含的文化特殊性与复杂性不仅仅体现在某个字或某篇文章中,更多的是由书法所带来的文化气息与情感价值,也会将这些情感、价值不断的渗透在学生内心中,进而使得学生的内在涵养与外在气质得到全面提升。书法艺术在传承过程中,也将我国历史文化以及优秀传统共同传承下来,而这些内容也被深深的包含在书法艺术中,等待着学生去了解它。

(二)书法艺术蕴含的品质

书法并不仅限于某类文字或是某种文字,而是集大家所成的历史文化艺术,其自身则蕴含着多不胜数的优秀品质。不同书法所谱写的内容形态各异,时而沉稳,时而洒脱,时而多变,时而玉立,有颜体书的气势磅礴,有赵体书得而华丽典雅,也有欧体书法的庄严不可侵犯。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能够进入不同的视角去领略不同时代、不同大家的理念与精神,而在书法练习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更好的与书法艺术融为一体,真切的体会到书法所传达的信念与品质,从而塑造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以及品德观念。

(三)性格与耐心的磨练

现代社会中,一些人已经被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以及社会脚步所拖垮,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由于这些人在前期学习过程中就没有养成吃苦耐劳、勤勤恳恳的工作与生活习惯,也没有很好的耐心与不懈的努力。而书法教学正是能够对学生进行性格与耐心磨练的有效课程,书法教学能够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养成坚毅刻苦的品质,养成吃苦耐劳,培养其拥有良好的学习与工作意识,从而使得其能够更加符合社会发展,成为全面素质型人才。

二、高校开展书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书法技艺得不到普遍认可

随着全球化脚步的加快,市场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对于学生来说,随之而来的是面对市场经济进行工作选择。书法艺术本身对于学生来说就存在着认知程度与认可度不高的情况,许多学生会选择技术性与时效性专业来进行研读,在辅助和相关辅助课程也是选择相对较为“实用”的课程,甚至是出现为了“混分”而选择相关“好过”的课程。造成这种情况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我国教育仍然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在教育基础阶段一直是以学生分数来论学生“优劣”,很多时候,学生都会更加关注自身成績,对于兴趣爱好以及文化知识与内容汲取极少;其二是因为书法虽然作为我国传统优秀艺术,但以学生视角来看其并不能很好的进行加分,对于其显示价值以及学习意义的了解程度不够,觉得没有学习的必要,正如此,升入大学之前,只有极少的人会真正去了解并深入接触书法。

(二)书法课程定位问题

尽管素质化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经常出现的名词,也是许多学校关注的重点内容,但是现实教学中,素质教育在很多学校仍然都只是作为“口头任务”,一些高校仅仅是将书法艺术课程作为素质教育课程,并没有进行相关考核要求,或者是进行不严格考核方式,这也会让许多学生不重视书法课程教学,产生“混分”现象。多数高校的书法教师并不具备专业书法教学资格,对学生进行书法教学时也不能真正去将书法的魅力以及书法中存在的价值体现出来,让学生学习兴趣缺失,虽然一些高校会专门聘请书法大家进行专业知识讲座与教学,但是学生由于没有进行长期书法知识理解与掌握,也没有很好的书法艺术氛围熏陶,对于书法大家的讲座很可能产生不了解和不想了解的情况,而书法家的课时相对来说又较短,根本无法达到有效的书法教育效果。

(三)现代化设备的普及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已经开始习惯使用相关软件来进行沟通与联系,而不是依靠传统的通信方式,这也会对高校书法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相对来说这种巨大生活方式与通信方式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推动了现代与未来的科技生活发展,但是却对高校书法教学产生了一些阻碍。课堂学习中,学生也不用依靠文字来记录教师讲解的内容,可以直接拷贝教师的PPT,减少文字使用的情况对于高校来说尤为明显。在多数高校教育教学中,没有良好的书法学习氛围,而通过书法教育渗透素质教育则显得更为遥远。

三、素质教育在高校书法教学中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为促进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通过书法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需要提出有效应对策略,从而为全面培养素质人才做出贡献。主要途径与方法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一)明确书法教育定位,完善书法教育体系

学校、教师的教育目标、方向与学生学习目的应当处于同一水平线,而这也能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程教学,让学生更加配合教师教学。因此,我们应当在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以及学生对书法掌握程度情况进行分析,之后明确书法教育定位,完善书法教育体系。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将书法艺术氛围文化知识、艺术气息、历史故事、书写等几个角度分别开来,之后再对学生进行专项讲解与分析,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学习理论性与概念性,还能够让学生充分掌握书法教学的有效性与现实意义,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书法的定位更加清晰明确,强化学生们的重视程度。

(二)书法活动开展,创设学习氛围

学生得不到良好的书法学习氛围,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出现散漫、消极的学习态度。高校可以适当开展多元化书法比赛,结合校园、社会、企业等方面进行利于学生学习书法的活动开展,包括书法艺术讲座、书法比赛等等,之后根据学生们不同的表现状态以及对书法的理解程度进行专项知识竞赛,以学生具体参与情况进行评价,以完成情况进行标准设定,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不同活动中感受到书法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提升学习书法兴趣的同时,与相关平台获得更多的联系与交际,促进其全面素质发展。

(三)书法现实意义宣传

相对来说,书法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会让很多学生产生距离感,许多学生觉得书法学习或使用对于其生活联系并不大,很容易对书法提不起兴趣,导致高校书法教学很难发挥有效素质教育效果。因此,相关平台以及高校需要宣传书法的现实意义,让学生们明白书法能够从古至今的传承下来的原因,而书法教育也将一直传承下去的理由,之后再适当融入时代发展特色,保持其与时俱进的先进特色。这样不仅能够加强书法教学环境构设,加强书法教育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度,还能为现代书法教育团队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保障。

在生活中,带领学生进行书法艺术品参观、书法博览会参观,鼓励和支持学生进行书法艺术交流讨论,提升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再者,通过现代化多媒体设备以及相关传播平台、软件,进行优秀的书法艺术内容推送,让学生能够在现代设备与软件中更好地看到书法艺术的魅力,借助网上平台,学生也能够与教师以及其他书法学习者进行知识讨论和交流。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逐渐对书法艺术改观,让其能够真正意识到书法教育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最后,高校需要讲书法教育与相关专业教育结合互动,加强书法知识渗透教育,比如将进行书法教育与美术、舞蹈等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力与思维能力,加强其素质发展。

结语:

总之,高校书法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素质得到发展,而现代化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引起重视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良与优化,为学生制定合理的书法教育措施,促使其能够得到全面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觉华.高校书法公选课教学初探――以欣赏角度领略书法结构之美[J].闽南師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9(2).

[2]倪旭前.“技”与“理”结合的高职公共书法教学模式构想[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3,11(2).

作者简介:罗永禄,男(1983.6—),本科,助教,研究方向:美术史论,中国书画,籍贯:四川都江堰市。

作者:罗永禄

高校书法素质教育论文 篇3:

基于“网络”环境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构想

摘 要: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对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探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网络上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具体操作模式、方法和意义,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益尝试。

关键词:网络;文化素质教育;网络教学

基金项目:2006年浙江省教育厅课题“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文化素质课程研究”(20061764)

作者简介:王丽(1971-),女,哈尔滨人,高级讲师,硕士,从事文化素质教育与管理研究。

当代大学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因此,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独特优势,创建一种高效开放的、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发展非常有利。这将成为现代化进程中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

一、网络对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影响

以国际互联网为主要标志的网络技术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和共享性特点。它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打破了教育封闭发展的传统模式,加快了教育信息的交流,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为素质教育创设了一种新的教育环境,当然,也对高校素质教育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1]

1.网络技术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

过去,由于种种原因,高校素质教育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与大学生的互动为主,如今,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大学生为中心,以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为主的分享式学习模式已经成为可能。网络技术的出现,使大学生可以自由选课,可以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学内容,使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2.网络技术促进了素质教育资源的开发

以往的素质教育,主要靠教师面授。网络技术被引进素质教育后,大学生可以选择最优秀的或自己最喜爱的教师上课和交流,形成优质的教学资源、优秀教师共享的一对多的局面。更重要的是,网络使素质教育在师资、人才、信息、技术等方面实现了广泛的交流,不但教育资源可以共享,还有利于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克服教育中遇到的一些诸如资金、人才、设备等方面的困难,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3.网络技术推动了个性化教育、创新性教育的发展

网络时代的今天,以网络为平台的教育模式正在形成。它改变了主要是通过书本、教师向大学生传授书本知识的教育模式,使教师的角色从单纯地讲授知识转变为设计教材,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从单纯地接受知识转变为自我学习和自我实现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实行个性化教学。网络技术的交互性特点,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更为平等自由,学生有问题随时可以上网交流,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去学习,这就更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4.网络技术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创造了条件

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不仅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将使更多的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而且将成为革新当前教育模式的重要推动力。

二、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现状

现阶段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还仅限于课堂教学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具体教育模式有:1)改革课程体系,减少专业课课时数量,增加文、史、哲、艺术等人文学科课程。2)把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人文素质教育并不单在人文学科课程教学中进行,而且在专业课教学中也要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3)调整专业结构,实施双学位制、主辅修制、嫁接班制等制度,鼓励理工科优秀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人文社会科学,并取得第二学位或辅修专业的结业证书。4)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内容包括古今中外文化、文学、艺术、哲学等系列知识或自然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等。5)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等。

总的来说,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基本上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较少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并不明显。一些学校学生上课只是被动地听和看,课堂教学缺乏师生的互动和交流,学生的思维潜能得不到充分的挖掘,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文化素质教育只是把学生当做接受知识的容器,缺少心灵的对话。长此以往,势必造成文化素质教育流于形式,难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文化素质教育非常需要创设一种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这包括开放的共享的学习资源以及可以让学生自由地把握和驾驭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模式。以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络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文化素质课程学习环境和学习系统建设提供了最大的便利。从各高校现有的软硬件基础条件分析,学校和人文社科类课程教师手中大都掌握着一批较好的文化素质课程学习资料,其中,包括投影片、幻灯片以及相应的电子版素材,有些教师还有较为完善的教学课件。同时,多数学生具有独立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特别是计算机)的能力,不少学生具备上网条件并有上网聊天、参与BBS讨论等习惯,如能适当引导,基于互联网络的文化素质课程学习教育平台就有望发展起来,并逐步形成一个理想的文化素质课程学习系统。

三、基于网络的文化素质教育模式的构建

1.网上学生学习系统

网上学生学习系统,即供学生学习使用的文化素质教育知识库。从文化素质教育实践来看,一些学生对于文、史、哲及艺术类知识的学习缺乏系统的认识。此系统的建立,目的在于为大学生学习人文知识提供导航平台,引领学生学习相关文、史、哲、艺术类的人文知识,提高他们学习文化素质知识的兴趣。知识库可分下列模块:文化沙龙(这部分可包括美文欣赏、文学经典、文学大师等内容,以指引、提升学生阅读兴趣,丰富文化底蕴)、艺术长廊(是审美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可分类介绍书法、绘画、建筑、音乐、摄影、舞蹈、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历史空间(整理和评析中国古代史学经典,展现古代人文成果,如《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和哲学人生(这部分旨在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来认识世界,可分为中外哲学大师人物风采、哲学流派等内容)等[2]

2.网上教师课程系统

网上教师课程系统,即供师生共享的课程资源库。该部分可按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分类,教师可以把自己所教授的文化素质课课件,或者教学用幻灯片以及最新的教学参考资料上网,以供学生课余使用。从教育实践来看,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可供学习的教学资料较多,其中一部分完全可在课余时间由学生自主学习。

3.讨论区

高质量的人才必须具备提问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人文课程在培养学生上述能力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教学手段来讲,最行之有效的是课堂讨论。但在传统教育背景下,人文素质课多为百人以上的大课,很难组织讨论。据调查显示,BBS深受学生欢迎,是校园网络文化中非常活跃的一块。在文化素质教育网站上可开辟不同类型的交流讨论区,在讨论区中,教师可以随时向专题网站补充新资源,学生也可将自己的学习心得通过网络平台上传;可以把课堂提出的问题作为讨论的主题,教师作版主,学生自由发表看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及进行深入的探索,充分体现师生平等、教学相长等教学理念。

4.网上校园文化活动系统

网上校园文化活动系统,即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在网上的延伸。栏目内容可包括:学校各类社团介绍、学生文化艺术活动视频回放等。此栏目应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实际。校园文化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参与性,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校园文化活动的网上互动不仅有利于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而且又可成为重要的网络资源。

5.相关链接

在网上,通过提供与相关文化素质教育网站的链接及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各种网络资源的链接,使其具有直观、生动、理想的模拟性,以及丰富的资源共享性和方便快捷的交互性。(图略)

四、通过网络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开展

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不同,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在地理位置上的分离,使得许多由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展开的教学内容,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为主展开,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他们能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还可以在网络上阅读文字材料,也可以从网络上听取声音材料,这种新的教学形式改变了以往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更顺利地理解信息,同时,也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这种形式也更能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这样,学生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信息的主动获取者。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则更多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去展现新知识。所有的教学资源围绕着学生学习进行重新优化配置,使得学生可以自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同时,还可以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在线答疑的方式与教师进行交流,以求得完满的解决,进一步提高学习质量。

2.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共享

基于互联网的文化素质教学可以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形成一种理想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媒体寻找自己需要的相关资料,获得大量信息。资源共享是传统课堂教学中难以实现的。教师只要把相关教学资源上传到网上,就可以为不同的师生使用无数次。所以,教学资源的共享是网上文化素质教育模式的重要特点之一[3]

3.有利于师生进行交互式学习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在各高校往往以大班形式讲课,学生人数多,学生发言机会少,教师无法及时发现更多有新意的观点,无法实现交互式学习。而交互式学习正是网络教学优势的突出体现。在文化素质教育网络教学中,学生可通过讨论、留言板等形式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通过上传教学资料、参与BBS讨论、在线布置作业和答疑辅导等形式及时发现学生需要引导和提供帮助的问题,从而做到真正的师生平等,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李湘.以信息教育促进素质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02(3):70~71.

[2]周玉宇.建立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网的理论思考及实践[J].高教研究,2005(3):61.

[3]陈火祥.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校“两课”教学改革[J].漳州职业大学学报,2004(3):87.

〔责任编辑:张家恩〕

作者:王 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农村政治文明建设论文下一篇:竞争战略管理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