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

2022-11-13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需要强调素质的提高和创造力的培养。创造力是对未来人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要求。创造力的培养, 是从小学阶段就开始的。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教师也需要注意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 创造能力的概述

无论是在现代社会还是在未来社会中, 需要的都是那种具有一定的创造力的人才, 只有具有一定的创造力, 才能在社会的需求中勇敢的面对问题和困难, 并且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来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辞海》看, “创造力”被解释为:对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科学的加工和创造, 产生新概念、新知识、新思想的能力。大体上由感知力、记忆力、思考力、想象力四种能力所构成。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富强需要具有一定的创造力, 而在创造力中, 创新的思维则是其核心。

小学生有着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 他们的大脑兴奋和抑制还不平衡, 在学习的过程中, 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不能够太长。他们希望受到老师的关注和欣赏, 而害怕受到批评。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有着一定的特点, 他们对事物的好奇性比较强, 比较容易接受新的事物, 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创造力的激发性。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 是培养未来需要人才的重要方面。在小学生的成长发育中, 在小学阶段进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可以说对孩子的成长非常的重要。

2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如何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

2.1 利用游戏来进行创造力的培养

对于小学生来说, 游戏是他们的天性。孩子有游戏的向往和爱好, 游戏是他们自愿自主的选择的结果。只要小学生感兴趣, 他们就会进行自主性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 孩子不仅可以满足他们生理和心理的需求, 还能实现他们的爱好和能力的提高。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选择适当的游戏来进行创造力的培养, 可以说是一件符合孩子的天性, 而且可以达到良好效果的办法。而现代, 亦有“游戏化学习”等理论, 所谓游戏化学习则是指在学习游戏化观念的指导下,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就培养目标与发展、评价手段方面, 就学习者年龄心理特征与教学策略等方面, 借鉴游戏, 设计和选择适当的发展工具、评价方法、教学策略。在游戏化学习过程中, 学习者享受游戏乐趣, 获得游戏成果。游戏化学习方式是一种教育理念, 在实践中游戏变成学习的一种手段。游戏化学习理论主要包括:游戏的情景和任务促进探究性学习, 游戏的趣味和竞争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者深度学习。

2.2 利用猜想的办法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小学生有着探索的愿望和思考的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可以利用猜想的方式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 探索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知识,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问题的探索和获得正确的结果。利用猜想的办法, 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激发他们大脑中对事物的探索的愿望, 锻炼他们的数学的思维, 并在其中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例如, 在学习正方形的时候和菱形的时候, 教师可以让学生猜想菱形的四条边长跟正方形有着什么不同, 并可以让学生根据正方形的内角和猜想菱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这种猜想的办法, 是开动学生的大脑进行运转, 而不是传统社会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所传授的知识。在数学的学习中利用猜想的办法, 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并能激发他们的主观上的感知和理论知识的运用, 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

2.3 结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俗话说, 实践出真知。对于小学生来说, 实践中的一些问题, 远远比一些单纯的理论和记忆性的问题更能让他们兴趣盎然, 也更能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在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思维中, 实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而在创造能力中, 实践也是未来进行创造发明的重要的源泉。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注意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利用实践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或者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来加以理解和深化记忆。在教学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后可以出了这样一道题:“用一根12米长的绳子, 在外面的空地上围一块面积最大的活动场地, 能围多大的地?”让学生四人为一组, 进行合作探索。结果学生经过研究给出多种围法、算法。这样结合数学教学开展实践活动,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 思维活跃, 效果很好。

2.4 鼓励学生善于观察, 敢于质疑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要注意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在科学的发明和创造中, 往往都是通过质疑开始的。小学生从小的时候开始, 就喜欢提问一些问题, 内心装有很多的小问号。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有效地选择方式激发小学生的问号的产生,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质疑法就是满腔热情的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然后指导和帮助他们寻找问题的答案, 达到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 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方式, 鼓励学生提出质疑,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并引导学生去寻找答案。例如, 在联系乘法的时候, 教师可以提问, “一个人每天在学校呆8个小时, 那么一周会呆在学校多长时间呢?”这个时候, 就会有学生算出答案“8×7=56”个小时, 这个时候,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这时就有学生提出疑问:“在学校的其实是只上五天课的, 周六和周日并不上课。”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 理解这个问题, 如果一周只上课5天的时候, 那么应该是“8×5=40”个小时。通过这样的质疑和对问题的解决, 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创造思维, 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3 结语

无论是在现代社会还是在未来的社会中, 具有创新能力都是社会的要求。在一个人才成长的小学阶段, 对学生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而且还是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重要方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 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加以研究和实践。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才能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摘要:创造能力在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中,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也应注意创造能力的培养。本文分析了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创造性能力的重要性,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游戏来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利用猜想的办法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结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鼓励学生善于观察, 敢于质疑的方法来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造能力,教学

参考文献

[1] 康宝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感悟[J].吉林教育, 2008 (16) .

[2] 鲁成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方式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3) .

[3] 许万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其培养[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6 (2)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数字图书馆中虚拟化整合技术的探讨下一篇:教育心理学视野下的教师专业成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