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脑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2022-10-07

急性心肌梗死 (AMI) 是冠心病中较为严重的临床类型之一, 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病情来势凶猛, 危害患者的生命。研究探讨AMI早期诊断的标准, 对症治疗, 可以降低心血管病人的死亡率, 对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脑钠肽 (BNP) 是一种肽类激素, 作为反映左心室功能不全的敏感指标, 最近已被研究证实, BNP与心肌缺血关系密切。血浆BNP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明显升高, 可以利用这一研究结果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中期及长期死亡率, 同时还可以利用bnp水平的变化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分层的指标。BNP在血浆中的数值可以用作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的诊断及预后信息。本组资料的研究主要是探讨血浆BNP水平对心梗患者诊断、治疗和预后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疑似缺血性胸痛的患者34例, 男23例, 女11例, 年龄42~63岁, 平均53.6岁。入院原因为持续胸痛1~5h (中位数2h) , 心电图有明显改变;心肌酶谱明显升高。入院后接受正规治疗, 根据病情变化分为持续好转组18例、加重好转组13例、死亡组2例。其中入院当天1例, 为死亡1组, 入院后第2天死亡1例为死亡2组。健康对照组选取我院健康者20人, 均没有左室射血分数<50%;瓣膜性心脏病;心肌病;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栓塞。年龄>80岁或<18岁。

1.2 方法

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病例血标本为清晨静脉采血, 真空管采集静脉血5mL, 在真空管中注入抗凝剂, 放置在水浴箱中离心, 采用酶联免疫化学发光法分时间段测定患者血浆bnp水平, 与自身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分别心梗组于症状发作后2、24、48、72h、7、14d、1个月采肘静脉血。24h内离心, -80℃冰箱中保存。

1.3 统计方法

数据应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 计量资料同一组不同时间点比较用方差分析及q检验, 2组比较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AMI患者梗死后24h内 (治疗前) 血浆BNP水平分别是 (376±8.12) pg/mL和 (546.43±5.21) pg/mL,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69.41±1.32) pg/mL (P<0.01) ;血浆BNP水平2组治疗后1个月后分别为 (70.32±3.31) pg/mL和 (72.53±1.96) pg/mL, 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均<0.01) ;2组治疗后3个月后进一步下降 (P均<0.01) 。

通过对本组资料的研究, 分析了血浆脑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价值的临床价值, 可以肯定脑钠肽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经过和对照组比较发现急性心梗患者发病2h血浆BNP水平即明显升高, 发病后6h血浆BNP水平与cTnI呈明显正相关。本组资料中分别测得患者不同时期血浆中BNP的含量, 发现随着发病时间延续而显著增高。结论是患者发病后4、6h血浆BNP水平能够帮助医生尽早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各组血浆BNP浓度比较, 见表1。

表1说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BN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AMI近几年多见, 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预后差、死亡率高, 早期诊断, 及时救治, 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BNP在正常人体中少量存在, 具有扩张血管、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利尿、利纳。其前体并不储存于分泌颗粒中, 它的合成与快速调节在基因水平上进行, 很少受其他激素刺激的影响。对维持人体电解质平衡和心血管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BNP是检测急慢性心功能障碍的一个敏感性指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区与非梗死区的交界处所受的室壁压力最大, 当AMI发生后, 快速诱导了心室肌BNP基因的表达, 使血浆中BNP的水平显著增高已得到研究证实。BNP是一种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物质, 对容量状态的调节起重要作用, 具有利钠、利尿、扩血管并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交感神经系统等作用。BNP的分泌主要来自于缺血损伤的心肌细胞, 这种细胞位于梗死区与非梗死区交界处, 以及梗死区存活的缺血损伤心肌细胞。本组资料中BNP浓度与心肌受损程度相关, 梗死区越大, BNP浓度越高, 显著升高, 则表明患者的预后差, 将发生死亡。在经过及时的药物治疗后, 使得心肌缺损细胞功能恢复, BNP浓度降低, 血浆中含量减少, 表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

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肽 (bnp) 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 中不同时期的变化, 分析在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疗效、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对急性胸痛 (1~5h) 入院的患者, 采用酶联免疫化学发光法分时间段测定患者血浆bnp水平, 与自身和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MI患者的血浆bnp浓度高于对照组, 随着入院时间的变化, bnp也随着变化。结论 血浆bnp的检测有望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指标。

关键词:心肌梗死,利钠肽,脑,诊断

参考文献

[1] Katayama T, Nakashima H, Takaqi C, et al.Predictors of mortality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cardiogenic shock[J].Circ J, 2005, 69 (1) :83~88.

[2] McCullough PA, Sandberg KR.Sorting out the evidence on natriuetic peptides[J].Rev Cardiovasc, 2003, 4:S13~S19.

[3] 王恒, 李国庆.脑钠肽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0 (2) .

[4] 王无锡, 秦月华.ST段呈尖峰样抬高心肌梗死一例[J].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0, 6 (8) :456.

[5] 李星阳.急性心肌梗死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24例分析[J].中外医疗, 2010, 23 (9) :125~127.

[6] 王无锡, 秦月华.ST段呈尖峰样抬高心肌梗死一例[J].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0, 6 (8) :71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自由基代谢与糖骨康的影响下一篇:混合式学习模式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