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论文

2022-04-22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自从人类进入工业时代后,能源就成为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它为经济增长提供必要的动力。但是能源也具有“双面性”,能源一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另一方面也会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水平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根据灰色关联分析的结果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和化石能源的消费有密切的关系。

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论文 篇1: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摘 要:能源是关系到人类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随着全球化资源问题的出现,探讨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能源消费角度来看,其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总量单向因果关系,通过以上这些方法的实证分析,以期更加全面地反映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优化产业和经济结构、调整产业政策、实现低碳排放等提供现实的依据和支撑。

关键词: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低碳排放

一、引言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同时也是关系到人类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人类社会生产活动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区域,它们的发展都离不开能源的支撑,可以说能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最基本的驱动力之一。

人类对能源的利用水平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先进程度。自旧石器时代开始,人们经历了长期以柴薪为能源的时代。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使用使得人们对能源的消费转向煤炭,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大规模展开提供了物质基础。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近代石油工业的诞生为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在轰轰烈烈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出现和大规模的应用无疑是最大的推动因素,在这其中,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优化产业结构的开展,能源消费量迅速扩大。因此,清楚地认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间的变动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能源消费相关经济理论

随着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来看,传统的主要有三种: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这些理论的诞生及发展呈现出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的特征,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一系列新的时代问题呈现在人们面前,如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严重、有限的能源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对能源需求的矛盾等等。因此,只注重经济的增长而忽视其负面影响的传统经济理论已不足以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求,在此基础之上,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理论应运而生,下面对两种新型经济增长理论进行简要地介绍。

(一)低碳经济理论

当前,中国地区生产总值在世界范围内排名第二,但与此同时,二氧化碳排放量却为全球第一。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如何实现资源与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发展低碳经济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低碳经济的概念首先提出由英国政府在2003的能源白皮书,主要面对人类的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的压力。低碳经济是典型的能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产生废弃物少的经济发展模式。具体来说,我们从以下几点来对低碳经济进行阐述。

1.大力开发低碳能源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以低碳技术作为动力支撑,积极开发“三低”的新型能源。因此,要改变现有的能源结构,使得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逐渐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低碳能源。

2.低碳经济发展的目的在于实现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脱钩”。脱钩的基本含义是指随着时间的变化,不同变量的增长率呈现分离状态甚至是相反方向的变动。将脱钩理论运用到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当中,就可理解成能源资源的脱钩。如下图所示:

3.低碳经济是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基础之上赋予时代的特色后发展起来的,不是对传统模式的替代而是进一步的发展和升级。它的发展并不是摒弃了一些传统的产业,而是运用低碳经济的思想将传统的“三高”产业发展成“三低”产业。通过科技的发展,使得传统行业转变成低投入、高产出的新型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为经济转型提供源头上的保障。

(二)循环经济增长理论

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经过近20年的发展,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循环经济体系,该理论体系建立的最主要的原因和目的就在于当今社会面临的资源短缺的问题,导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另外环境破坏程度的加剧以及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等问题的出现也迫使人们对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开始探索,循环经济便应运而生。

循环经济主要是考虑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资源及周期环境之间的关系,已逐渐演变成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即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一方面要求生产的清洁化;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废物综合利用,将两方面融合到一起,使得经济系统的投入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最终达到一种“非物质化”的状态。综合来看,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如下图所示:

三、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长期以来,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尤其是经过几次“石油危机”之后。能源消费,开始作为一个新的变量被众多的学者纳入到古典的生产函数当中,作为影响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增长的一个因素而被人们广泛地研究。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下面分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地阐述。

(一)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历年变化趋势的相关性。纵观能源发展过程,每一次世界经济腾飞的背后无一不是以能源革命作为支撑,这种能源的变革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首先从能源消费总量上来看,通过比较各个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速度,可以看出,二者的变化方向几乎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明能源消费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其次从能源结构上来看,为适应不同时代背景下对不同能源的需求的不同,各种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不断变化的,人类使用的能源从柴薪到原煤,到石油,到电力,再到新能源就说明了这个问题,这种能源结构的变化不仅带来了经济总量的增加,更是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

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下面就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能源为社会化大生产提供动力支持,极大地扩充了经济规模。18世纪,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为人类带来了新的动力,也带动了资本主义的产业革命,为此,煤炭被更好、更有效地利用。19世纪中期,一场伟大的能源革命伴随着石油资源的发现而开启,这一重大发现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9世纪末期,电力开始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当时最基本的动力源泉,同时也为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现阶段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核能等的创造和利用更是强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一个经济体规模的大小取决于投入的要素的多少,能源作为必备条件,它的供应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转。因此,能源在推动生产发展的同时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到经济循环中,从而使得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大。

第二,能源消费带动技术进步,同时也使劳动生产效率得以提高。从几次能源革命中可以看出,能源不同的消费需求伴随着新技术的发明,如蒸汽机、电动机的发明。由此可见,对于能源的不同需求促使人们对新技术的不断探索,从而有了一系列的新发明和新创造,在促进技术进步的同时使得人们从事社会生产活动的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

第三,人们生活的质量随着能源产业的发展而不断提高。能源不仅为社会的生产提供源动力,更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交通、运输、建筑等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的行业同样需要能源的支撑,同时,在现代科学技术水平下,能源深加工产品如药物、衣物等丰富了人们的选择,从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2.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负相关性。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能源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会伴随着负面效果的产生,如资源枯竭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等。我们必须清晰地认清事情的本质,才能使得能源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而不是阻力,因此,在发展能源产业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防止负面影响的产生。

伴随着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废气、废水以及固体废弃物等副产品随之产生。废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毒物质容易破坏臭氧层,并且形成酸雨,而过量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造成“温室效应”。废水会严重污染地球的水循环系统。固体废弃物会严重破坏耕地,造成地表环境的污染。总之,一方面能源消费驱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其副产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人们不得不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具有反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经济增长需要更多的能源要素投入,导致能源需求的增加,扩大了能源产业市场。经济增长需要大量的能源投入作为保障,所以对能源的需求将继续增加。能源作为一种商品,同样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当市场需求较大而供给不足时,该行业就会有利润空间,从而会吸引更多的人进入,能源产业市场得到扩大,供给增多,以满足对能源的需求。另外,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不仅表现在量的提高上,更表现在对于能源质量的更高要求,如清洁煤、核电、天然气等高品质能源的运用。同时,促进了能源产业的结构升级。

第二,经济增长带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支撑。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带来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针对能源开发和利用的理论和相关技术层出不穷,加速了主导能源的更替。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普及使人们提高了对能源开采、利用的认识水平,认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对能源的合理利用,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促进了能源产品的深加工。

第三,经济增长为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财力保障和有效的市场需求。不管是能源的开采还是能源的深加工,还有新能源的研制,都是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浩大工程,并且建设周期长,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增长作为保障,能源就不会得到永续的发展。也就是说,在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下,能源及其相关产业才能有人、财、物及技术的投入的保障。

四、结论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是相互影响的。一方面,能源消费能给经济增长带来积极地促进作用,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则需要大量的能源作为投入要素才能使得社会化生产持续展开;另外一方面,伴随着能源开采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附带产物会给外界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冲减了能源消费带动的经济增长。因此,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使二者达到协调发展的状态就显得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李克国.低碳经济概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2] 刘敏.内蒙古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分析[J].北方经济,2011(6)

[3] 周宏春.低碳经济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4] 杨志,刘丹萍.低碳经济与经济社会发展[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

[5] 吴季松.循环经济综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6] 张瑞,郝传波.循环经济与中国煤炭产业发展[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7] 刘志雄,刘覃波.广西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物价,2013(1)

[8] Asafu-Adjaye,J.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and GDP: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Malawi [J].Energy Economics,2009(10)

[9] 陈首丽,马立平.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效应的统计分析[J].管理世界,2010(1)

(作者单位:李力,黑龙江省邮政公司哈尔滨市分公司;周广惠,王春海,黑龙江省邮政公司哈尔滨邮区中心局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作者简介:李力,经济师,主要从事财经方面的管理工作。)

(责编:贾伟)

作者:李力 周广惠 王春海

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论文 篇2: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摘要】自从人类进入工业时代后,能源就成为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它为经济增长提供必要的动力。但是能源也具有“双面性”,能源一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另一方面也会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水平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根据灰色关联分析的结果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和化石能源的消费有密切的关系。由于化石能源具有污染性和不可再生性,我国在能源消费方面必须重视结构的优化和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灰色关联分析

一、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来对经济的增长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灰色关联分析是我们对所研究的样本容量小(主要指数据比较少)、然后对信息掌握的不够透彻、所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时,使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在能源经济学中运用的较广泛。本文运用灰色GM(1.1)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主要选取的变量有能源消费总量、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消费量以及经济的增长,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选取GDP为参考序列,单位为亿元。选取能源消费总量、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费量为比较序列,单位为万吨标准煤。其中X1能源消费总量,X2为煤炭消费量,X3为石油消费量,X4为天然气消费量。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表1 关联系数及关联度表

由以上分析可知,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达到了0.71,这从实证上印证了本文上述的理论分析,二者存在密切的关联关系。同时,分析结果显示,天然气0.87>煤炭0.72>石油0.67。由此可以看出,天然气在我国进入21世纪后,其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更为密切。天然气不仅在消耗量方面快速增加,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也在增加。这是因为,相对于煤炭和石油來说。天然气是一种燃烧充分、发热效率较高且不产生大量废气和废渣的较为清洁的能源。在我国生态环境压力逐渐增大的情况下,国家开始大力推广天然气的开发和使用。“西气东输”工程的不断进行,我国天然气供应量大大增加,天然气在化工产业、汽车燃料、民用燃气等方面的使用快速发展。虽然现在天然气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仍然不占主导地位,但是其用量的提升和结构比重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开始落实能源消费升级的战略构想。

与天然气相比较,煤炭、石油与经济增长的关联系数较小,但依然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另外,考虑到煤炭和石油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常保持在较高的范围,中国的最重要能源消费种类仍然是石油和煤炭,所以煤炭和石油的消费依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十分重大。这与我国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有必然的联系。

二、政策建议

化石能源的持续、大量使用,给自然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所以我们要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不能因为生态环境压力而放弃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能源的消费会带来的一些问题,但是,发展带来的问题只能由发展来解决。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会有更强的经济实力去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开发利用新能源,治理污染物的水平也会逐步提高。总之,我国应该对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负责,但也不能放弃“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基本原则。我们应该要改变这些比较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具体措施如下。

(一)优化产业结构

第二产业在我国的能源消费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是由其自身产业特点决定的。因此,从一方面看,我国必须不断加强第二产业的改造力度,因为历史的原因,我国很多第二产业企业都是高耗能,资源使用效率低,但是由于改造的沉没成本较大,很多企业没有走上改造的道路。为了实现节能降耗目标,这类企业必须忍受改造的阵痛,走上节能降耗的道路。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要提高第三产业在整个产业中的所占比重,进而增加第三产业在整个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实际上也是由第三产业的低能耗特点决定的。

(二)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进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控制高消耗、高污染的化石能源的使用量和污染、废弃物排放,进而实现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现阶段,煤炭和石油成为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最大的,二者合计占比将近90%,虽然近期略有下降,但是仍然占有非常高的比重。煤炭作为一种能源具有能源转换效率低和高废气、废渣排放的特点,但是由于我国煤炭储藏量丰富、利用成本较低,煤炭依然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重要比重。同时,我国的石油消费量也非常大,成为了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大国,且80%都是从国外进口。为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人与自然和谐,并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第一,提高能源利用的技术水平,从而实现能源利用率的提高。第二,提高污染、废弃物的处理水平,并且在可以实现的领域尽可能发展能源的循环利用。第三,加大新型清洁能源的使用力度。第四,提高全社会的能源节约意识,生活消费的能源在我国的能源消费中也占有一定比重,此类能源消费很难实现短期内的能源消费效率提升和新能源替代使用,因此可以从注重节约方面实现能源的更高效利用。

(三)构建多元化的能源供给体系

在进行能源消费优化升级的过程中,必须立足于我国现实情况和能源禀赋特点,建立多元化的能源供给和体系,实现多元化供给和能源消费升级的配套。如果没有多元化的能源供给,单纯的能源消费升级是没有根基的,也是无法实现的。优质的新型清洁能源,是我国能源消费升级的重点需求能源。天然气和核电的能源转化效率比较高且比较清洁,太阳能、风能、水电、地热能具有可再生的特点,也比较清洁。我国可以在提高化石能源利用率、提高污染物治理效率、控制化石能源利用数量的基础上,继续开发和推广新型清洁能源。

作者简介:郭凯(1991-),男,汉族,河南周口人,武汉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作者:郭凯

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论文 篇3:

河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摘要: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能源大省。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其工业化和城市化取得了显著的提高,但与发达省份及全国平均水平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到2020年,我国要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河南省就必须加快发展,追赶全国平均水平。而这又必不可少地会对河南省的能源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因此,深入研究经济增长、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高速增长会对能源需求带来怎样的冲击以及在这种冲击下能源需求将会如何增长,对于河南省小康社会及现代化目标的实现,节约型社会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对策

能源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经济的增长总是伴随着能源消耗的增长。20世纪下半叶,由于人口快速增长,经济迅猛发展,人类社会以空前的高速度消耗着有限的资源。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是世界商品的生产和加工中心,但由于这些出口商品中很大—部分都是能源投入高、产品附加值低、能源密度高的商品,这使得中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可以预见今后中国对能源的需求远远超出其自身的供给能力,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如何解决和能否解决所面临的能源制约。

河南省是我国一个能源大省,煤炭产量一直居全国前列。进入2000年后,在全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河南省经济保持了年均11.6%的增长速度,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成为推动河南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工业中重工化趋势不断增强,高耗能产业迅速扩张,加剧了河南省能源过度消耗和能源供需矛盾,能源需求快速增长使得河南省由能源净输出省变成能源净输入省,能源供需缺口开始拉大。2003—2006年河南省基本保持的能源供需平衡,能源需求略高于能源供给。但到了2007年,河南省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超过了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3237万吨标准煤,占到一次能源生产的22.17%,能源消费的外部依赖性加大,能源安全问题开始凸现。预计到2020年河南省经济仍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能源需求量会越来越大。未来河南能源工业能否支撑高速的经济增长已成为河南省政府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做好能源需求预测,制定合理的能源发展规划,对于河南省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河南省能源消费的现状

(一)一次能源消费总量

进入2000年后,河南省经济快速增长,城镇化进程加快,第二产业比重不断提高,部分高耗能产业得到扶持和培育,工业结构明显重型化,这些都使得河南省能源消费出现快速增长,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从2000年的7919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05年的14625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13.1%。2005年以后,由于国家对高耗能产业的宏观调控,河南能源消费量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如果把近几年河南能源消费总量与全国其他各省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在2003年,河南能源消费总量为10595万吨标准煤,仅次于山东、河北、广东、辽宁和江苏之后,名列全国第六。纵观近几年来的情况,可以看出,河南不但是一个能源生产大省,而且也是一个能源消费大省。

(二)能源消费结构

河南省是一个煤炭大省,2007年河南煤炭基础储量为123.3亿吨,仅次于山西、内蒙古、陕西、贵州、新疆,全国排名第六位,丰富的煤炭资源结构决定了河南省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2000年河南省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比重就达到了77%,此后的7年时间,其消费比重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与原煤消费比重不断上升相反,河南原油消费比重由2000年的10.6%下降到了2007年7.9%。天然气所占比重变化不大,2007年为2.5%,水电为1.6%。

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使得河南的环境污染状况日趋严峻。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和温室气体排放量逐年增加。2007年河南省工业废气排放量达到了18890亿标立方米,排名全国第七。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到了141万吨,仅次于山东省,排名全国第二。

(三)能源供需平衡

长期以来,河南省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沿用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资源破坏、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使得能源的供需产生矛盾,对河南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形成日益明显的制约。1999年之前,河南省一直属于能源净输出省。但之后,能源需求开始超过能源供给,供需出现缺口。2007年,河南省一次能源消费量超过了一次能源生产量的3237万吨标准煤,能源对外依存度达到了18.14%。河南省由煤炭净调出省变成了煤炭净调入省,原煤净调入1153万吨。天然气净调入14亿立方米,原油和电力略有剩余,净调出量分别为32万吨和47亿千瓦时。

(四)能源利用效率

利用率低下是粗放型增长方式的一大特征,河南省的情况尤其明显,万元GDP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河南省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沿海一些省份相比差距巨大。2007年,与全国各省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相比,河南省的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依赖程度相对比较大,在全国排列第19位,比较靠后。

二、河南省“十一五”能源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河南省能源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部署,以建设全国重要综合能源基地为目标,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努力推进大型煤炭基地、火电基地、电力联网枢纽和油气管网建设,大力实行节能降耗和能效管理,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取得显著成就,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一)能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全省城镇以上能源工业5年累计完成投资近3800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1.5倍。5年累计完成电网投资543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3倍。新增煤炭后备资源35亿吨,原煤产量突破并稳定在2亿吨以上。成品油“十字”干线管网和多气源供气网络初步形成,洛阳石化公司炼化能力达到1000万吨,全省成品油年销售量突破1100万吨,5年年均增长10%左右;管道燃气年供应量达到37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长1.5倍,城市居民燃气普及率达到74.7%左右,比2005年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

(二)能源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探索并在全国率先开展火电机组“上大压小”工作,5年累计关停小火电978万千瓦。各电压等级电网趋于协调,抽水蓄能和燃气机组装机容量新增246万千瓦,电网调峰能力显著增强。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深入推进,煤矿数量减少1027处,淘汰落后产能8000多万吨;骨干煤炭企业产量和控制的煤炭资源量占全省的比重均达到85%以上,河南煤化集团、中平能化集团重组后能源生产能力和企业竞争力大幅提升。油品、天然气使用量和供应量较快增加,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明显加快,南阳、信阳等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全面推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超过40万千瓦,风电和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均实现零的突破;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产能达到70万吨以上,万吨级秸秆纤维乙醇产业化示范取得重大突破;农村家用沼气5年新增250万户以上。

(三)能源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能源行业管理机构得到整合加强。能源投资主体进一步多元化。能源价格改革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稳步推进,煤炭价格实现市场化,煤电价格联动政策启动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顺利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逐步建立并完善。煤炭企业主辅分离、产权制度改革逐步深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培育成效显著,煤炭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煤矿开发秩序逐步规范,矿区总体规划的指导作用得到强化。煤炭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问责制度进一步健全,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步好转。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机制进一步完善,节能发电调度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全省地方电厂实现了省级统一调度,发电权交易等措施有效推行。电力企业厂网分开、主辅分离改革深入推进,发电则从建设到经营基本形成多种投资主体有序竞争的局面,中央主要发电企业集团全部在豫设立了分支机构。电煤、天然气等能源供应预警和应急机制初步建立。

三、“十二五”河南省面临的能源形势及主要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河南省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我省能源需求将刚性增长,能源供需矛盾将更加凸显,能源发展将面临严峻挑战。一是能源结构依然单一。全省水能资源基本开发殆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短期内难以形成有效替代能力,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二是资源约束日益加剧。全省煤炭可开发后备资源严重不足,煤炭产能增加潜力有限,在国家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情况下,靠传统方式提升能源保障能力的路子已走不通。三是环保压力不断增大。国家在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目标的基础上,将碳强度、氮氧化物等减排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考核体系,能源发展将受到来自环境容量方面的多重限制。四是能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虽然“十一五”期间全省万元GDP(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12%,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以上。五是一些薄弱环节亟待改善。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比较低,热网建设相对滞后,局部电网仍存在有电送不出、落不下的现象,农村电网急需进行新一轮升级改造。

同时也要看到,河南省能源发展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一是在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挑战下,在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世界能源发展将进一步呈现全球化、多元化、清洁化和高效化的趋势,我国和河南省非常规能源的开发潜力很大,有利于全省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多元发展。二是我国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线,加之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深化,有利于强力推动全省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消费方式转变。三是河南省毗邻我国西、北部能源资源富集地区,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是全国北煤南运、西电东送、北油南运、西气东输多条骨干通道的必经之地,有利于全省扩大利用省外能源资源、增强能源保障能力。四是河南省能源生产结构和资源配置不断优化,重点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良好成效,支持能源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有利于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五是全省核电厂址资源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比较丰富,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生物液体燃料、太阳能光伏等领域已形成一定产业基础,为全省逐步形成新能源产业发展优势创造了有利条件。

根据预测,2015年全省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2.9—3.03亿吨标准煤,综合考虑能源适度超前发展的需要和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要求,“十二五”时期能源发展的主要目标:一是到2015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不突破2.9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非化石能源所占比重分别为77.5%、10%、7%和5.5%。二是全省一次能源供应能力达到3.03亿吨标准煤左右,省内生产能力稳定在1.8亿吨标准煤以上,自给率为59.4%,其中煤炭生产能力稳定在2.2亿吨以上。三是全省全社会用电量约为3850亿千瓦时,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200万千瓦以上,其中煤电装机容量达到640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平均供电标准煤耗下降到320克/千瓦时。四是非化石能源利用量达到1600万吨标准煤,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150亿千瓦时,力争建成绿色能源示范县12个。

四、河南省经济增长与能源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调整产业结构

第二产业比重高,工业结构趋于重工化是河南省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需求就必须调整其产业结构,尤其是工业内部结构。加强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耗能产业新项目审批的可行性研究,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项目建设和过快发展,优先发展那些科技含量高、低耗能、低污染的行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技术进步。要积极培育和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壮大,给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方面的优惠,建立高新技术产业的资本市场,大力发展以高科技产业为服务对象的风险投资基金,拓宽高新技术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鼓励发展整体能耗相对较低的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新兴的现代服务业、生活服务业和知识型服务业,提高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实现三次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实施节能战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通过同发达省份能源强度对比,可以看出,河南省能源利用效率还比较低,节能和提高能效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和可能。河南省未来能否以较少的能源投入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节能潜力能否被有效挖掘。因此河南省应当将节能放在能源战略的首要地位。

(三)发展优质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使得河南省受环境制约不断增大,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和温室气体排放量逐年增加。要提高能源效率,减少能源需求,改善环境,就必须减低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受地理位置因素影响,可利用的风能、太阳能资源比较少,因此河南省未来要发展可再生能源只能从核能和生物质能着手。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积极发展核电事业。从经济实力与对能源的需求程度上看,河南省发展核电的时机已经成熟。河南省具有很丰富的秸秆、薪柴、禽畜粪资源、生活垃圾和有机废渣废水等生物质资源,生物质发电应该是未来河南省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重点领域。

(四)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

因地制宜,加快发展风电,统筹风电资源勘测开发管理,深入开展风能资源详查与评估;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质能,以非粮替代和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快燃料乙醇发展;稳步发展太阳能发电,优先支持太阳能资源较好、光伏产业集聚地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方,建设一批屋顶光伏电站和光伏发电示范小区;积极推进太阳能、地热能开发利用,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积极发展与建筑结合的地热利用和地源热泵供暖制冷技术;积极建设新能源汽车供能设施,配合充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天然气(CNG/LNG)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配套建立快速充电站、天然气加气站等服务网络,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专业化供能服务。

(五)积极构建农村绿色能源体系

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结合农村资源条件和用能习惯,推广普及经济适用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构建农村绿色能源体系,加快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用能条件。大力实施太阳能热水器下乡工程,支持建设小型风电、太阳能户用电源和风光互补电源。支持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建设沼气工程并对周边农户实施集中供气。加快推进生物质成型燃料规模化生产和使用,鼓励建设生物质集中供气工程,积极推广生物质炊具。合理开发农村小水电资源,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全面提升农村电气化水平,加快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完善农村电网结构。统筹城乡能源发展,以能源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结合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加快现代能源供应网络、技术和服务体系向农村延伸,推动城乡能源一体化建设。加强农村液化气供应站、加油站、型煤加工点以及生物质燃气站和管网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各类能源设施维修和技术服务站,培育农村能源专业化服务业企业和人才,加快提高向农户供应常规能源和提供能源普遍服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雪慧.河南省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需求预测[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4)

[2]吴德春,董继斌.能源经济学[M].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1:25-32

[3]河南统计年鉴2008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4]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8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5]河南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R].2012

〔本文系2012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能源问题研究—河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12B167)阶段性成果 〕

(李伟,1976年生,河北隆尧人,河南工程学院会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作者:李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会计准则中合并财务报表论文下一篇:观察类社会舆论语言艺术论文